【廢膠重生】睇中神奇荷蘭設計 中大生自砌「化膠機」推循環再造

【廢膠重生】睇中神奇荷蘭設計 中大生自砌「化膠機」推循環再造

撰文:溫釗榆
出版:更新:

回收塑膠聽得多,原來碎膠、再造也可以DIY?
荷蘭設計師Dave Hakkens籌辦了Precious Plastic Project,遊遍全球五金舖,只為設計一套世界通行的機器,實行自己的膠自己收。
中文大學一群志同道合的學生因網絡的號召走在一起,決心試試製作這套機器,改變廢膠命運。
攝影:龔慧、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化膠機」小組成員:陳淑嫻、李可瑩、關謙碩、鄧紫程 、吳佳麗

中文大學學生李可瑩是英文系的一名「老鬼」,在課堂上學習過地球生態系統,人與自然不可分割。她意識到要減廢是的重要性,但生活中如何實踐,又是另一回事。「我在中大的氣候變化博物館做導賞員,裏面有個關於海洋污染的主題展覽,展出海洋垃圾的樣本,絕大部分是塑膠。」每次來來回回講這些故事,她開始思考,面對這個狀態,自己可以做什麼去改變現狀。

塑膠除了_掉進垃圾桶,可否有另一段生命?
設計運用刀片把塑膠打碎,變成較小的粒子,方便再利用。

塑膠打碎、熔解 倒模再造

李可瑩 一直有留意荷蘭設計師Dave Hakkens的Precious Plastic Project。這本來是他的畢業創作:引擎接駁螺旋型刀片,啟動後通過轉動壓碎塑膠,把塑膠打碎。熔解後,製成其他形狀的產品,再次使用。

Dave Hakkens在影片中示範如何使用碎膠機和熔膠機:一個個塑膠樽、膠盒打碎後,熔解成液體,製成條狀的、如橡皮糖一般的長條,再編織成遮陽帽。或是在熔膠機上放置長方形模板,製成文件夾,其他設計包括花盆,甚至有玩具,如陀螺。

原作者為將設計普及化,特意環遊世界一年,觀察不同國家的五金店售賣的零件,目的是設計一部全世界通行的塑膠轉化機。故此,設計全部採用非工業用零件和材料。Dave Hakkens在網站上分享了機器的藍圖,又製作短片示範,要製作這部機器其實不困難。

現代人大概很難擺脫使用塑膠,但有方法能夠循環使用,減少消費及浪費。這個設計吸引了她的注意:大學每日拋棄大量塑製品,這個會否是減少浪費的方法?

Dave Hakkens分享了碎膠再生的可能性,由掛燈罩到草帽,種類非常豐富。(Precious Plastic Project)
砌機有一手的藥劑學系學生關謙碩順理成章成為小組的「機佬」。

「冇人做,我做!」

「看到這個機器時,我很興奮。香港能否也有類似的設計?如果沒有人做,我能不能做,或者召集一堆人來完成它?」李可瑩在面書上發文,尋找同行者,最後號召了地理資源管理學系的陳淑嫻、鄧紫程,來自藥劑學學系的關謙碩,還有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的二年級生吳佳麗。

人齊了,但奇怪的是,沒有一人熟悉工程學,製作機械,可行嗎?讀藥劑學的關謙碩中學時很愛上木工、金工堂,有組裝機器和寫程式的經驗,順理成章,成為了小組Precious Plastic CUHK的技師。「我們根據原設計的藍圖,1:1畫出電腦輔助繪圖(Computer Aid Drawing),把圖則交給廠商,收回來的產品就根據規格,好像砌宜家傢俬那樣,拼出來就可以。」

小組於2016年10月正式開始設計,現時碎膠機及熔膠機已經組裝完成。(Precious Plastic CUHK)

書院提供場地、資金支援 

有心有力,但沒有資金,就難以開始製作。正好中大伍宜孫書院有一個名叫「Be entrepreneurial! 創出我天地!」的資金計劃,被採納的創業計劃可以獲得資金支援,「有創意、願意嘗試和富有社會意義的計劃,書院會提供最多2萬元資金和辦公空間,如有需要,還有導師提供技術支援,幫助同學開展他們的計劃。」伍宜孫書院計劃協調員潘業勤先生表示。

另外,中大的處理校園廢料的外判商「資訊機密處理有限公司」(SSID)得知這群同學準備回收塑膠,特意用了3天,收集共900多個膠樽,清洗後免費送贈,作測試用途。

「生死制」是原設計以外的改良,防止刀片堵塞。

尺寸不對 其他零件遷就

回想起製作過程的苦與累,關謙碩大嘆一口氣,「畢竟我是行外人,起步時對機械圖和電子學都不熟悉。當中最大的困難是,我們當初沒有完全根據原設計師的尺寸訂造材料,導致很多問題發生,不鏽鋼版設計師列明要6mm,但賣家說5mm也相差無幾,我們信以為真,結果並不可行,鋼板之間距離太窄了,輪旋槳會互相碰撞。幸好工程系的學生幫我們在其他的零件上微調,在鋼板之間加一些厚的零件隔開兩款鋼板,避免相互摩擦。」

回看走過的旅程,阿碩總結為不斷犯錯不斷補救,在有限的預算中尋找替代方案。「因為我們沒辦法重新訂一套新的材料,所有就想辦法把買錯的零件變可行。」另外碎膠機遇上高韌度的的塑膠容易出現堵塞,阿碩於是自行改良,設計了碎膠機控制台的電路板,如果膠片卡在刀片之間,可以按下「生死制」,立刻停機。

圖為機器打碎後的膠片

塑膠小知識

PLA3:3D打印用料

1號塑膠: PET 為原料做成的容器,就是平日用的膠樽,用途廣泛,包括主要用作茶、果汁、包裝飲用水、酒及醬油等產品的容器,而調味品、藥品及化妝品等也會用。

2號塑膠:PE是工業、生活上應用最廣的塑膠,能抵抗酸性和鹼性,高密度的PE更是耐腐蝕性。平時的塑膠袋及半透明或不透明的塑膠瓶就是2號塑膠,會盛裝清潔劑、食用油等等。

PVC 膠:其實是3號塑膠,使用很普遍,大多在非食品用途方面,像水管、雨衣、書包、建材、塑膠膜、塑膠盒等等,平日的銀行卡或會員卡也用PVC製造。然而回收過程中易釋出有害人體健康之物質。

陳淑嫻強調雖然有機器回收,但並不是繼續消費塑膠的借口,不消費才是最環保。

廢膠重生 推廣社區使用 

就讀地理資源學系的陳淑嫻對塑膠造成的危害特別深刻,「有科學家在哥斯達黎加做研究,發現每年有過萬億件廢膠垃圾拋投到太平洋,以百萬噸計流進海洋。可能城市人從沒看過這些地方,看過這些景象,如何使用塑膠,我覺得這個是環境公義的問題」。

每年有過萬億件廢膠垃圾拋投到太平洋,成為海鳥、海洋生物的食物。(Getty Images)

成員們計劃完成機器後會以海洋生物的圖案做模,把熔解後的膠造成鎖匙扣,作為書院的紀念品,亦是公眾教育的第一步,「希望社會能對海洋污染多一份認識。」小小一個鎖匙扣,原來由潛在的海洋污染物製成,如不減少用膠和主動回收,這些膠很可能成為海洋生物的食物,間接令牠們死亡。「我們希望告訴同學,膠不是垃圾,回收也可以很好玩。」

特別提醒:
香港通用尺寸採用英吋和英尺,設計藍圖則用釐米毫米,繪畫設計圖前要注意單位換算。
因為不同種類的塑膠各自有不同的熔點,故要分開打碎和熔解。

Precious Plastic Project
由荷蘭設計師Dave Hakkens設計的塑膠再生機器。設計師於2013年成立網站,並在網上分享藍圖和製作過程,歡迎世界各地有興趣人士免費下載製作。網站不時更新分享再造塑膠的新設計,並提供設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