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朱棣靖难之役中成功的四大功臣,各自结局却天差地别
朱棣在靖难之役中成功,除了自身才能,还得益于四位文臣武将:姚广孝、张玉、朱能和丘福。姚广孝是主要策划者,张玉在战役中表现突出,朱能是年轻勇猛的将领,丘福则因轻敌导致全军覆没。四人的贡献和命运各不相同,共同影响了历史走向。
摘要由作者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众所周知,朱棣之所能在靖难之役中获得成功,除了凭借自身的雄才大略外,还离不开手下谋臣武将的得力支持。

他们或为朱棣出谋划策,或在朱棣攻城掠地时提供支持。

在众多文臣武将中,姚广孝、张玉、丘福、朱能四人,可谓是为朱棣在靖难之役中取得成功提供了有力支持的四大金刚。

一、“黑衣宰相”——姚广孝

姚广孝,本名天禧,字斯道,法名道衍,号逃虚子,是元末明初的政治家、高僧和文学家,亦是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

他年轻时出家为僧,通晓儒、道、佛诸家之学,善于诗文创作。

朱元璋的马皇后在明洪武十五年八月离世,当时朱棣作为燕王,不远千里前去参加丧礼,而在灵堂他遇到了正念法事的道衍和尚。

葬礼结束后,明太祖挑选了一些高僧来为诸王诵经祈福,姚广孝主动向朱棣表示愿意追随他,朱棣不解地问他为什么要追随自己,姚广孝答道:“如果大王能够重用我,我愿意为大王送上一顶白色的帽子!” 这种在出丧时戴上白色帽子表示孝道的表示方式,而君王加冠则意味着称帝。

道衍的妙语使朱棣感动不已。

姚广孝随后跟随朱棣至北平住持大庆寿寺,并且从此经常出入燕王府,参与夺位的阴谋,成为朱棣的重要谋士。

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前,姚广孝多次为他提供策略和建议。

1399年,朱棣准备起义时,姚广孝协助他安排并实施了关键的活动。

在靖难之役中,他辅佐燕王世子朱高炽守卫北平,并成功击退了朝廷的北伐之师。

靖难胜利后,朱棣即位,姚广孝被任命为僧录司左善世,后来又被封为太子少师。

尽管如此,他依旧保持僧侣的身份,朱棣命他还俗,但遭到拒绝。

他受赐府邸和宫女,但姚广孝仍不接受,选择仍然居住在寺庙中。

他穿着朝廷礼服上朝,下朝后又换回僧袍。

在苏湖赈灾期间,他前往长洲,将获赐的黄金全部分发给宗族乡人。

后来,姚广孝主要负责太子和太孙的教育,并主持修订《永乐大典》和《明太祖实录》等书籍。

1418年,姚广孝去世。

因其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修养,姚广孝对皇太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永乐大典》的完成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的重要著作包括《逃虚集》、《逃虚子诗集》和《逃虚类稿》等。

由于其智慧和谋略,姚广孝被尊称为中国的神秘智者,也被人们誉为“黑衣宰相”。

二、“靖难功当第一”——张玉

张玉,字世美,是明朝靖难时期的一位重要将领,被称为“靖难功当第一”的功臣。

他最初是元朝的官员,后来投靠了明朝,在多次战役中表现出色,最终荣升为燕山左护卫指挥佥事,归顺于朱棣。

靖难之役期间,他夺取了北平九门,晋升为都指挥佥事,并担任了燕军先锋,赢得了朱棣的高度赞赏。

在靖难之役中,张玉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首先协助朱棣夺取了北平九个城门,并夺取整个城市的控制权,为朱棣提供了牢固的根基。

接下来,张玉在数次战役中获得胜利,包括击败南军主帅耿炳文,以及在郑村坝和白沟河分别两次击败南军主帅李景隆,明显增强了燕军的实力和士气。

张玉的军事技能和忠诚赢得了朱棣高度赞扬。

在东昌之战中,朱棣陷入包围之中,处境危险。

就在这个危急关头,张玉率领军队冲入敌阵,成功营救出朱棣,但却自己被明军围困,英勇奋战至殒命,享年58岁。

朱棣对张玉的过世深感悲痛,认为这是自靖难起兵以来遭受的最大损失。

他曾多次表示:“我所依赖的是张玉的智慧和勇气,他在靖难之役中的功绩无疑是第一。”

朱棣即位后,追封张玉为荣国公,赐予谥号“忠显”;随后又追封他为河间王,改谥号为“忠武”,以表彰他的贡献和牺牲。

直到1425年三月洪熙元年,张玉被追封为河间王,谥号改为忠武,光荣地获得“配享太庙”的殊荣,并与东平王朱能、金乡侯王真、荣国公姚广孝一同在成祖庙廷举行随祭仪式。

张辅因功被封为英国公,至明末绝传,共历八世九代。

张辅是张玉长子,在明成祖时获封为英国公,其子孙世袭至明朝灭亡。

三、英年早逝、病死军中——朱能

朱能,字士弘,是明成祖朱棣的亲信将领,被尊称为靖难之役中的第二功臣。

他出生于1370年,出生在安徽怀远。

朱能的父亲朱亮最初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部下,因为战功被封为燕山护卫副千户。

朱亮去世后,朱能接替了父亲的职位,并开始在燕王府中任职。

在靖难之役中,朱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1399年,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而朱能参与了夺取北平九门的行动,并因此被封为指挥同知。

随后,他在多次战役中表现卓越,例如在真定击败了耿炳文,追击至滹沱河并收降了三千余名士兵,以及在东昌之战中成功解救了朱棣。

1402年,朱能在灵璧之战中俘虏了南军名将平安等人,收降了十万南军,由于此战功,他被提升为右军都督佥事。

朱棣登基后,朱能被封为成国公,岁禄二千二百石,位列功臣第二,仅次于淇国公丘福。

1406年,朱能被任命为征夷将军,前去征讨安南(今越南北部)。

然而,在行军至广西龙州时,他因疾病去世,享年三十七岁。朱棣追封他为东平王,谥号武烈。

朱能的去世给朱棣带来了极大的悲痛,因为他被视为朱棣麾下诸将中最年轻、也最勇猛的将领之一。

朱能的成国公爵头衔传承了九世十二代,最终在明朝灭亡后断绝。

四、丧师辱国、死后夺爵——丘福

1343年出生的丘福是明朝初期知名的将领,同时也是靖难之役的关键人物。

他出身行伍,早年在北平(今北京)服役,后来跻身燕山中护卫千户,并归顺于燕王朱棣。

在靖难之役中,丘福展现出非凡的表现,与朱能、张玉一同攻克了北平九门,掌控了整个城市。

随后,他在多次战役中担任前锋的重任,包括真定之战、白沟河之战、夹河之战、沧州之战以及灵璧战争等,凭借其勇猛的战斗风格赢得了朱棣的信任和高度重用。

朱棣登基后,丘福被册封为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中军都督府左都督,更被封为淇国公,授予铁券,子孙世代享有。

然而,丘福的结局却十分悲惨。

他被任命为征虏大将军,率领大军北征鞑靼,时间是永乐七年(1409年)。

出征前,朱棣多次告诫他:“不要轻敌冒进,先探明情况,再做决定。

即便抓到敌军,也切勿轻信,务必彻底了解敌情。”

朱棣反复叮嘱,甚至派遣使者到军营再次告诫丘福要小心,尤其是过了开平与大宁之后,一定要提防鞑靼骑兵的突袭。

然而,丘福口头答应了,却并未真正重视这些警告。

他自认为身经百战,明军骁勇善战,根本不把击败鞑靼放在眼里。

因为轻敌,他最终在胪朐河(今克鲁伦河)附近,被鞑靼可汗本雅失里诱入重围,丘福的副将武城侯王聪战死,安平侯李远因战马受伤落马被俘并因愤怒而丧生,丘福与副将靖安侯王忠、同安侯火真也全部被俘并丧生,麾下全军覆没。

丘福最终于六十七岁时殒命。

明成祖闻讯震怒,决定亲自御驾亲征,并且取消了丘福的世袭爵位,将其全家流放海南。

丘福因轻敌自大,失去了原本属于自己的靖难功臣第一位的淇国公爵位,这一遗憾并未流传至后世。

然而,南明小朝廷的弘光帝后来赠谥丘福为舒城王,以弥补其开国功臣的地位。

然而,明朝当时已经名存实亡,这一举措已经无法改变局势。

举报/反馈

文坛学者

95获赞 116粉丝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