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投資者經常會聽到「量化交易(Quant trading)」這個字,到底「量化交易」是何方神聖,與傳統交易又有甚麼分別呢?這次專欄與大家探討一下。
必須做完整回溯測試才算量化交易
傳統交易中,投資者會看公司基本面,例如年報、行業優勢、管理層背景等等;而技術分析投資者會看圖表、看陰陽燭,從而去作出投資決策。即使進階投資者可能會細看數字,例如基本面的PE、PE、股息率;又或者技術面的MACD、RSI,但事實上,若沒有作一個完整的回溯測試(Backtest),其實算不上量化交易。
由於投資者們都會有自己一套的策略,例如買入PE低的股票、買入RSI顯示超賣的股票,但問題是,PE何謂低,RSI跌到哪水平股價才會反彈等等問題,投資者未必會清楚。
量化交易的核心思想就是從數字上精確地找出投資機會。當中會運用到股票或資產的歷史數據,也許5年或10年,從中測試炒家構思的策略,於歷史上是否能賺錢,年回報多少,最大回撤多少,命中率是否夠高等等對交易極其重要的數字。
量化可知道策略成效
為甚麼會提到量化交易?因為筆者遇過不少投資失利的朋友求助,指投資組合虧損連連。了解之下,發現其所用的炒賣方法都很常見,例如黃金交叉買入死亡交叉賣出、PB低買入、派息高買入等等眾所週知的策略。問題來了,其實這些方法並非每隻資產都合用,甚至於某些股票上,情況完全相反,低派息上升,高派息時下跌。
舉兩個真人真事的例子。
例子1: 有學生指出,他過去幾年一直都在採取一個策略 — 每月供入最低PB的本地地產股,但卻長期坐艇。回溯測試結果顯示,以此策略於地產股上,無論何時開始執行,包括1年、3年、5年或7年,都是虧損。
例子2: 另一學生過去2年都在電能實業(SEHK:6)上執行保歷加通道策略,每次股價跌穿通道底便買入,到頂軸便平倉,結果同樣是「滿缸紅」。回測發現,即使執行得再好,此策略同樣不能獲利。
以上例子只是冰山一角,普遍投資者常常以真金白銀執行策略,卻不理會策略是否真能獲利,即使實盤虧損,也會認為是自律上、執行上的問題,甚至會抱怨運氣不佳。
其實,稍以量化角度作測試,便不用再埋首執行一個不能獲利的策略。否則,浪費時間又失去金錢,只會賠了夫人又折兵。
全球數以百萬計的投資者正運用股息為自己和家人創造持續現金流收入,累積財富。您想成為一份子?在我們撰寫的《必須收藏的收息股投資指南》電子書就會分享獨特的收息股選股模型,並用實例教您挑選出真正可長期持續派息的收息股及揭示必要避開的收息「陷阱」。要知道更多打造穩健收息投資組合的竅訣,請立即按此免費下載!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HK MoneyClub (www.hkmoneyclu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