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眠筆記】沙發好好睡,床上就清醒?! - 康健雜誌
瀏覽數 19,645

【好眠筆記】沙發好好睡,床上就清醒?!

【關於本專欄】全台灣約有三分之一的人有失眠的困擾,且失眠影響的範圍涵蓋了精神、情緒、記憶力及身體健康等各層面,因此本專欄希望能有效地幫助失眠患者處理問題,以及提升生活品質,讓人人能夠一夜好眠!

床,就該浪費在美好的睡眠上!

許多失眠者在床上輾轉難眠時,都會慢慢養成更多不利睡眠的習慣,像是「在床上從事非睡眠行為」。

失眠者常會覺得反正在床上睡不著,便開始利用在床上睡不著的時間看電視、看書、講電話、使用筆記型電腦,甚至吃便當!這樣的行為會使身體產生記憶連結,慢慢同意自己的身體「在床上可以不必睡著」。

如果身體已經習慣躺在床上不必睡著,可以看看電視或是從事其他行為的話,這個時候通常失眠的情形就會加重,甚至常有失眠的民眾有以下感覺,「在沙發上很想睡,睡意很濃,但一回到床上,睡意就全沒了!」,若正在失眠的你,有這個困擾,此時就需要透過失眠認知行為治療中,相當重要的一項技巧:『刺激控制法』,來找回睡眠的感覺。

另外,睡前看太過刺激亢奮的電視、電影,如恐怖片、喜劇,會使精神過度高亢,進而影響入睡;在臨床上,甚至遇到過有人因睡前觀看政論性節目,而使入睡時間延長。

因此建議睡前至少挪出半小時,避免從事過度興奮的事情,除了一定得在床上做的事(如性行為)之外,建議床僅提供睡眠使用。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外交大臣的睡眠問題-談時差調整

經常往來世界各地的外交大臣,因為「時差」問題,也有失眠的困擾。

智者說明,約從1950年代開始,由於飛行器的出現,讓人類可以快速跨越時區,卻也因而產生時差問題,尤其是經常出國工作,或是在不同時區旅遊的人,更容易造成「生理時鐘」的失調。

現代人的生活相當倚賴外在「時鐘」的時間安排日常作息,不過我們的身體內有一個更重要的時鐘,就是所謂的「生理時鐘」,這個生理時鐘其實就是人體體內各項生理活動的韻律,告訴我們什麼時候該吃飯、什麼時候該睡覺,或是什麼時候該啟動消化系統等,這生理時鐘的機制也可稱為「晝夜節律」(circadian rhythm)。

但這個充滿彈性的睡眠穩定裝置,會在快速跨越時區而造成「時差」時產生變化,與外在環境的時間線索不同步,生理時鐘紊亂因而出現睡眠問題。

這類因睡眠節律紊亂而影響日常生活的人,需要不停進行校正工作,建議透過日光照射的「光照治療」,來調整褪黑激素及生理時鐘。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此外,在飛行前、中、後,依循以下原則,將時差干擾睡眠的嚴重程度降低。

■在出發前:

一般來說,只要跨越時區大於三小時,便容易有時差問題,因此可自行提前調整睡眠週期。例如出發前五天,便可開始預先調整自己的生理時鐘,包含用餐及睡眠時間;如果要往東飛,每天就要提早就寢及起床,如果是往西飛,則延遲每日的就寢及起床時間。

■在飛行中:

1. 把手錶調至當地時間,並隨時提醒自己。

2. 若需要在飛行過程睡覺及用餐,盡量配合當地的時間。

■到達目的地時:

1. 到達當地後,作息與飲食盡量配合當地的時間。

2. 減少含咖啡因的飲料與食物,以及含酒精的刺激性物質。

3. 當地的白天時間應該多參加活動,增加接受明亮光線的照射(以自然太陽光為佳)。

4. 減少午睡時間的長度,以三十分鐘為限。同時應避免在當地下午三點過後仍在小睡。

5. 可利用早晨配合「光照治療」,以及睡前二至三小時服用「褪黑激素」來幫助調節生理時鐘。

(*作者為長庚醫院睡眠中心臨床心理師)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延伸推薦: 【正.好眠】部落格

好友人數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猜你喜歡

活動看板

其他人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