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植在哪教的劉備公孫瓚? 教了多久?教什麼?

如果只是一年,能學什麼啊?是教兵法嗎?
关注者
15
被浏览
16,139

2 个回答

地点

案范书《公孙瓒传》,公孙瓒是在缑氏山拜入卢植门下的。

后(公孙瓒)从涿郡卢植学于缑氏山中,略见书传,举上计吏。

刘备应当亦如此。

缑氏山就是东汉司隶河南尹缑氏县的山,

《读史方舆纪要》卷一:缑氏山,在偃师县南四十里。


时间

卢植在缑氏山办学时间有多长,按照范书本传,卢植在熹平四年(175年)拜九江太守,以疾去官。之后拜庐江太守。

以《先主传》载刘备年龄来计算,刘备十五岁(虚岁)拜入卢植门下。

刘备生于161年,161+14=175年。

所以,卢植在缑氏山办学时期应该是在其担任九江、庐江太守期间。因为他担任庐江太守的时间无法确定,只能推算,时间应该不长,一年时间可能都不到。


教书内容

范书《公孙瓒传》提到的“略见书传”,可见,教学内容是以儒家经典为主,不存在教什么兵法。卢植本身擅长经学,而不是什么兵法家。

卢植本传介绍卢植学问的原话是:能通古今学,好研精而不守章句。

这个问题……看了下知乎,好像多数问题都有着品评人物的倾向,这个问题也可以看作:刘备和公孙瓒学了什么,读书能力如何,卢植的教书水平如何,总之带有品评意味。

诸葛亮的军事水准如何?司马懿的军事水平如何?

好吧,这类问题太多了,品评人物并没有错,但往往对着历史人物的一知半解来进行讨论,本身就是意淫倾向。

此问答的人不多,因为缺乏史料,而公孙瓒与孙备在卢植处学习都没获得什么知名评价,所以这反而可能会成为某些所谓的“黑点”。

与卢植一心读书,目不斜视相比,刘备喜声色犬马,不是什么读书的榜样。

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
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

同时刘备是那种善于与人打交道的人,而且话不多,是一个很安静的人,但这些不是重点,个人以为刘备就算在卢植处没什么好评,但也不至于有什么恶评。

先说说卢植的教书生涯

范阳卢氏在后世在后代被称为五姓七望之一,卢植可以说是家族兴起的重要一员,卢植受学于马融门下,与郑玄为同门,而且郑玄还是卢植引荐的。

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

而马融由于弟子众多,不可能每个都亲自教学,所以郑玄三年都没被马融亲自教导过,卢植由于深受马融青睐,当为得意弟子之一,当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之一。

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
融外戚豪家,多列女倡歌舞于前。植侍讲积年,未尝转眄,融以是敬之。

卢植的读书生涯其时是颇为光彩的。

卢植学业有成之后就开始教书了,这个和缑氏山其实关系不大,他未必只在这一个山上教书,因为卢植最开始教书的地方是涿郡。

学终辞归,阖门教授。

辞归一般而言是归故乡,而且关起门来教书,卢植当时并无什么官职,加之“州郡数命,植皆不就”,可见卢植在离开马融门下之后,一段时间内应该就是在涿郡一带,不应州郡征辟极有可能是此公看不上,毕竟“建宁中,征为博士,乃始起焉。”

灵帝建宁时期,征卢植为博士,此公方才入洛阳受命,而刘备十五岁才去卢植处上学,所以刘备上学的时间段应该是熹平年间。

熹平四年,九江蛮反,四府选植才兼文武,拜九江太守,蛮寇宾服。以疾去官。

至于后汉书公孙瓒传所载:后从涿郡卢植学于缑氏山中,略见书传。

而缑氏山是靠近洛阳的,加之公孙瓒长刘备数岁,也有可能早刘备到卢植处求学,而且公孙瓒还是刘宽的弟子,那么公孙瓒或许是早于卢植任九江太守之前入门,而卢植是否会学马融让自己的高足代自己授学亦不得而知,他收不收学费也不好说,毕竟从刘备的经历来看,求学还是需要自己花钱的。

年十五,母使行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德然父元起常资给先主,与德然等。

那么从史籍记载分析,如果卢植和郑玄一样喜欢带着自己的弟子到处跑,没有在缑氏山上开个固定书院,标上“卢氏书院”四字,那么公孙瓒应该是在他任九江太守前入门,而刘备先主传之行文,“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是指刘备求学时卢植已经不是九江太守,或者只是以故官位尊称之,也无法让人判断。

如果刘备远行求学时卢植已经不是九江太守,刘备也顺利到达洛阳,两位不太喜欢读书的人聊得很投机,和公孙瓒培养了良好的同窗感情,乃至手足之情,公孙瓒在卢植门下就绝对不止一年时间。

至于两人在卢植门下学了多长时间,这就不好判断了,但有一点可以确认的就是卢植的九江太守时间很短。

(灵帝熹平)四年春三月,诏诸儒正《五经》文字,刻石立于太学门外。

熹平四年卢植经历了拜九江太守,去官,自表东观,以解五经,又拜庐江太守,这些事可能都是在熹平四年间发生,时间非常的紧凑,而且在庐江太守任上干了一年多。

为了自表正五经文字,“愿得将书生二人,共诣东观,就官财粮,专心研精”,此书生二人,以私情来看,或许就是他的学生。

而熹平四年至中平元年,将近十年时间,光和七年即中平元年黄巾起,刘备开始起兵,一年左右的时间黄巾大部就被平定,所以说公孙瓒与刘备学了多久,这个要看二人的意愿,两位都不是喜欢读书的人,所以不可能学个十来年。

卢植教什么?

首先看卢植本人学什么,偏向于什么。

少与郑玄俱事马融,能通古今学,好研精而不守章句。
性刚毅有大节,常怀济世志不好辞赋,能饮酒一石。
作《尚书章句》、《三礼解诂》。
臣少从通儒故南郡太守马融受古学,颇知今之《礼记》特多回冗。
臣前以《周礼》诸经,发起秕谬,敢率愚浅,为之解诂,而家乏,无力供缮写上。
《尚书》章句,考《礼记》失得,庶裁定圣典,刊正碑文。
《毛诗》《左氏》《周礼》各有传记,其与《春秋》共相表里。

卢植的老师马融则是

注《孝经》、《论语》、《诗》、《易》、《三礼》、《尚书》、《列女传》、《老子》、《淮南子》、《离骚》,所著赋、颂、碑、诔、书、记、表、奏、七言、琴歌、对策、遗令,凡二十一篇。

至于兵法,依儒门的先辈优良传统来看,恐怕是不教的,但自己看应该没问题。

卫灵公问陈於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卢植固然才兼文武,自己也应该也读过孙子之书,但他本人却非以武为业,当然他的军事水准应该是有的。

及车骑将车皇甫嵩讨平黄巾,盛称植行师方略,嵩皆资用规谋,济成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