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告別》:林嘉欣與五月天石頭談人生中的失去、傷痛、與修復 - 第 1 頁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百日告別》:林嘉欣與五月天石頭談人生中的失去、傷痛、與修復

《百日告別》:林嘉欣與五月天石頭談人生中的失去、傷痛、與修復
Photo Credit:百日告別粉絲團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導演林書宇與石頭都提及,不論是在拍攝現場,或是上映後的觀眾反應,《百日告別》已經大於電影本身,隨著人們漸漸開始訴說自己經歷失去摯愛的傷痛,它更像是一個相互支持、療癒的集體過程。

林書宇導演的國片《百日告別》以自己失去妻子的傷痛經驗為藍本,在電影中分別化為心敏(林嘉欣飾)、育偉(石頭飾)兩個角色,並讓演員以自己的經驗、想像填入血肉,使整部電影不只是一個個人的私密經驗。

導演林書宇與石頭都提及,不論是在拍攝現場,或是上映後的觀眾反應,《百日告別》已經大於電影本身,隨著人們漸漸開始訴說自己經歷失去摯愛的傷痛,它更像是一個相互支持、療癒的集體過程。【放映週報】特別邀請兩位演員對談,娓娓道來自己在人生中不同階段所經歷的失去、傷痛、與修復的動人歷程。

原本對彼此的印象?合作後有何改變?

石頭:嘉欣就是女神啊!不管看她的MV或電影,都覺得是很超現實的存在,沒想過有一天可以合作。

嘉欣:好幾年前我去過五月天的辦公室,那時跟一個朋友約吃飯,他說要開個會,要我等一下,我下了車,根本不知道是什麼地方,就被帶去他們辦公室了。一進去發現有很多五月天的海報、東西,不過他們在開會,我只好坐在旁邊的沙發瞎等。

石頭:雖然這次對戲的機會不多,但每次都很精華。我們私底下會聊家庭生活、小孩,也會請教她演戲的問題,她也會不藏私地跟我說,讓我覺得收穫很大。

嘉欣:以前當然聽過五月天的音樂,也知道石頭是吉他手,但印象中沒看過他演戲。我原本以為石頭是第一次演電影,我很希望他第一次演電影的經驗是美好的,因為我第一次拍電影時遇到的是許鞍華、梅艷芳、張學友,那個經驗太棒了。

我第一次演電影是試鏡後才參與《男人四十》拍攝,沒有任何戲劇訓練。當然導演許鞍華與梅姐、學友哥的方法很不一樣。

許鞍華導演不會說太多,感覺像是在觀察,反而讓我可以有比較自然的呈現。記得有場戲是與飾演國中老師的學友哥吵架後哭泣,但因為一直哭不出來,我跑到樹下一直踩枯葉,覺得很沮喪,沒想到學友哥過來,開始跟我對戲,幫我培養情緒,當我哭完,才發現劇組已經在旁邊很安靜地拍攝。這個鏡頭後來有剪進電影裡。我覺得第一次就可以遇到這麼好的導演、演員非常幸運,所以我很小心,希望可以在戲裡有很好交流,讓石頭覺得第一次演電影的經驗是美好的。

石頭:原來是這樣,如果我多演幾次電影妳是不是就不理我了(笑)?

兩位怎麼看自己的演技方法?

石頭:我之前演張震導的《尺蠖》裡的失業上班族,那個角色非常壓抑,是很封閉的狀態,必須用細微的動作去表現人物性格。《百日告別》有比較多情緒高張的時候,可以表現自己的想像,書宇導演也給我很大的發揮空間,感覺比較自由。

嘉欣給了我一個很好的環境,她說拍攝告別式那場戲之前,她看到天上的一朵雲散開,感覺到悲傷,於是把那種情緒放在這場戲裡,擴散至全身細胞。這是她教我的,我很想馬上有機會再嘗試運用這種方法。

嘉欣:其實所有的技巧到最後都是沒有技巧。我當時在車上休息,剛好看到一朵雲,飄到我眼前時就散開了。很多東西,你不希望它來,它卻來了,要留也留不住,不在控制範圍之內,衝擊就是這麼大。所以我把雲的狀態變成我的狀態,但這種方法不是對每個人都適合。

石頭:應該說,演員要能去感受周圍的環境,當你把天線打開,讓每個細胞變成很敏感的存在,進入導演設計好的場景,每個細節的存在都會影響你。如果可以放開來,相信自己,就會得到導演或自己想要的東西。有時太用力反而得不到,自在比較好。

如何把真實人生中經歷的失去投射到角色身上?

嘉欣:我在開拍前剛經歷過父親去世,當你經歷過,它已經屬於你身體的一部分,你不會忘記。我十多歲時失去阿嬤,我跟她關係非常親,到現在我每次聞到樟腦丸、綠油精的味道,馬上就會想到她。她是潮州人,衣櫥裡會放樟腦丸。

嗅覺勾起回憶的方式非常特別,雖然她已經走了那麼久,感覺還是很近。我拍《百日告別》時,也投射了一些幫父親辦後事的情感記憶,我在處理父親後事時,必須同時處理很多現實的事情,沒有太多時間好好釋放悲傷,回到家又有兩個女兒。直到《百日告別》,終於不用那麼勇敢積極,在這個時間遇到《百日告別》,終於可以好好釋放悲傷。

石頭:我只有在多年前失去爺爺,我跟他不算很親,沒有真的感受到深刻的離別。這幾年,我變得非常重視家庭,如果家人要求我不要再玩音樂、演戲,我一定會放棄,把時間拿來好好陪小孩一起成長。

我只要想像他們可能離開我,就會覺得非常痛苦悲傷。我很害怕死亡,但不是怕自己死,而是害怕家人離開。如果人死後有靈魂,我可以感覺到小孩、妻子靈魂的悲傷,但又沒辦法撫慰他們,那該怎麼辦?我能做的只是在有生之年盡力陪伴他們。我時常夢到奶奶死去、小孩意外離開,但這些我沒跟他們提起。

Photo Credit:預告片截圖

Photo Credit:預告片截圖

您們提到失去長輩、伴侶、小孩的不同經驗,意義其實很不同。

嘉欣:小孩畢竟是身上的一塊肉。我完全不敢想像!我先生大我很多歲,這幾年他開始吃素、健身,因為我警告他:你不可以比我早走。我很任性,覺得不准、不可以、不行、不要(笑)。

石頭:我會想像我該怎樣承受這些事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不管是意外或生病,好像都能找到理由來說服自己。但是與伴侶的關係很特別,比如嘉欣會說「你不能比我早死」,當兩人定下誓約,好像身體被切成兩半,另一半屬於對方,如果失去了另一半,要怎麼活下去?我覺得失去伴侶可能是最痛的。

嘉欣:心敏的未婚夫雖然走了,但她依然活在那個時空中,比如她會看他看的漫畫,用他的食譜做菜。以前她是不需要自己動手,都是未婚夫煮給她吃的。她自己完成兩人的旅行,都是為了他。我覺得這是很自然的事情。

兩人在片中都有床戲,雖然嘉欣的部分後來決定剪掉,請談一下這個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