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其文觀點:藝想願景—建置捷運連通道-風傳媒

楊其文觀點:藝想願景—建置捷運連通道

2018-02-22 06:20

? 人氣

作者指出,前來兩廳院的訪客、觀眾以及工作人員,不論颳風下雨或是正午時分的曝曬,大家都要在步出捷運站以後,轉進戶外露天通道,才能進入藝術殿堂。(圖取自flickr)

作者指出,前來兩廳院的訪客、觀眾以及工作人員,不論颳風下雨或是正午時分的曝曬,大家都要在步出捷運站以後,轉進戶外露天通道,才能進入藝術殿堂。(圖取自flickr)

凡是搭乘捷運前來的兩廳院觀聽眾們,應該有一個深刻印象,那就是出了捷運站後右轉,就會走入一條空間寬大,視覺不錯又舒服的藝文連通道,可以直接走往出口的電扶梯。通道的兩側,張貼著許多美輪美奐的兩廳院演出資訊,偶而在通道裡面,還可聽看見街頭藝人的表演。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個通道提供行人良好視野,還有愉快步行心情的轉換。缺點就是通道並沒有直接通到兩廳院。因此,所有前來兩廳院的訪客、觀眾以及工作人員,不論颳風下雨或是正午時分的曝曬,大家都要在步出捷運站以後,轉進戶外露天通道,才能進入藝術殿堂。

換句話說,觀眾走出捷運站後,如果前往音樂廳,就要通過廣場,步上大階梯,才能進入大廳。夏天很熱,冬天很冷,下雨天則潮濕的令人不快。如果是攜帶樂器但沒有開車的演奏者,就必須背著沉重的樂器上下電扶梯,並且冒著讓樂器受傷的風險穿梭在風吹日曬的道路之間;更不要說對於行動不便的人,這段路一定會造成相當程度上的困擾。

當年設計兩廳院時,著重在傳統建物用於紀念建築的風水與對位考量,因此並沒有納入對使用人的關懷,以及建築物內對於環境應有的便利思考。所以整體內外環境,在再顯示生硬冷漠的排斥感,更缺乏使用者友善的考慮。

興建兩廳院當時因為工程技術尚未成熟,又恐怕捷運的震動可能會影響劇院場館的音效,所以通道路徑就採取偏離劇場的設計。但是現在的科技在隔音跟消除震動的解決十分成熟。我認為若有機會重新規劃跟調整觀眾出入動線,將可以大幅改善劇院跟民眾的關係,提供一個更便利而且更符合人性思考的友善路線。這不只提升人跟空間互動的親密關聯,也讓公共空間的轉換在巧妙中牽引並縮短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

國家兩廳院。(圖取自flickr)
國家兩廳院。(圖取自flickr)

其實,這個想法並不是現在才成型的。多年前當我在兩廳院服務時,這個捷運連通道的規劃就是第一個我對兩廳院的翻轉期待! 且讓我娓娓道來…

國外大劇場如林肯中心或華盛頓甘迺迪藝術中心,都有直接的捷運連通出口,方便民眾出入參觀聆賞。兩廳院如果可以在捷運站出口,將既有通道延長八十公尺的話,觀眾就可以直接步行進入兩廳院的地下停車場。這個通道就可以名符其實的成為完整的藝術廊道,也可改善民眾風吹日曬雨淋的困擾。

這個連通道的設計構想是從捷運出口的底端,直接貫通一個步道,通往兩廳院的地下停車場因為有高低樓層的關係,步行通道可以採用緩步坡道設計或者設計樓梯配合電扶梯的設置,沿途增設幾處小賣店。然後步行中遊客可以增加駐留的樂趣。

因此,我在很短的時間內,邀請專家充分討論,更委請建築師規畫路線,妥善工程施作的應變措施,以及通道內設置公共藝術的邀請。在規劃大致就緒後,再請北市議員到劇院現場協助工程會勘,更拜會郝市長獲得連通道基於公益,免除收取連通費及權利金的允諾,而且執行工程所需的預算,也在會計主任配合下自行籌備妥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