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e more of 孫立人將軍紀念館 on Facebook
Related Pages
- 第二次國共內戰照片(1945~1979)Arts & Humanities Website
- 中國的老照片 Vintage Chinese Photo Collection 中國古写真Society & Culture Website
- 中華民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館Museum
- 老戰友工作室-ALTE KAMERADENInterest
- 秉森酒莊Winery/Vineyard
- 孫立人 Sun, Li-jenPublic Figure
- 孫立人(Sun Li-jen)Public Figure
- 好民文化行動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NGO)
- S-link電子六法全書同學會Education Website
- 臺南市美術館 Tainan Art MuseumArt Museum
- Politician
- 周鉦翔 - 小周博士Public Figure
Recent Post by Page
1.本週日(1/31)非紀念館開放日~整個2月份也沒有開放,謝謝各位的支持。
疫情加劇⋯大家都要保重喔,後會有期!
2.紀念館裡主臥中...的砲毯(從緬甸戰場一路隨著著砲兵連來台)之主人「姚輝伯伯」的最近訪談(新30師/現96歲)
https://m.youtube.com/watch… See More
1.本週日(1/24)紀念館有開放~請粉絲ㄧ定要上「台中市文資處」預約參訪(因疫情之故,每場次的名額僅20位)
需帶口罩、量額溫、實名登...記方可入內,再煩請配合,感謝。
2.這篇文章對孫將軍的描述平易好懂,推薦給各位粉絲^^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26347595726006/permalink/242041047489994/
~孫立人練兵~
民國36年7月,國民政府蔣中正主席召見剛從東北戰場回到南京的孫立人,想請孫立人擔任陸軍軍官學校校長。
孫立人道:「報告主席,共匪現在叛亂,辦學已經緩不濟急。何不訓練新軍?我打算訓練三十萬,練成之後,開赴秦皇島、直搗佳木斯。」
孫立人仍對東北戰場念念不忘。只要他手邊有一支新軍,他仍想與共軍一較短長。
蔣主席點點頭,問道:「你打算在哪裏練兵?」
「曾國藩說過: 『練兵如鷄孵卵, 如爐練丹』,我需要一個安靜環境, 所以練兵基地以愈遠離戰場愈好。」
「你的意思是?」
「台灣。」
練兵可以在南京、在北平,在所有國內交通便利的大都市。一個孤懸海外的台灣,為何成為孫立人理想的練兵處所?
「現在國內從南京運輸部隊到北平,一路上不是被共軍佔領、就是被共軍扒路,津浦線已經不通。反而從台灣以海路或空路運輸,來得更快。北到鴨綠江口, 南到廣州灣, 都方便得很!」
蔣主席同意了,要孫立人到台灣探查。幾天後,國防部發布人事命令:「孫立人為陸軍副總司令兼陸軍訓練司令官。」
孫立人飛往台灣,這是他生平第一次踏上台灣的土地。在台灣的三天時間,北到基隆、台北,南到左營、鳳山、屏東各地詳細察看。最後,看中了鳳山一個日軍聯隊的兵營,原有的訓練場所與營房設施具備,在台練新軍,就這麼決定了。
只要練出卅萬可用之兵,中國的命運,仍大有可為。但卅萬不是一個小數目,直到孫立人結束練兵任務之前,這個數字仍然遠沒達成。第一批送到台灣鳳山受訓的部隊,是從湖南來的青年軍二〇五師。他們自民國卅六年八月二十五日至十二月期間, 陸續來台。負責練兵的教育幹部,則是當初新一軍教導總隊的四百二十二名學生示範隊。孫立人本人,於十一月初到鳳山營房辦公。此後,為了一方面搶救大陸知識青年,一方面充實台灣新軍幹部,孫立人又派員分赴上海、南京、北平、武漢、廣州等地,招收青年學生來台從軍,先後共招收七千多人。
練兵,對孫立人而言,可謂熟門熟路,早在民國十九年,孫立人就曾在江蘇海州訓練稅警總隊,並在後來的剿共作戰中大顯神威;之後又在印度訓練新軍,也於遠征軍反攻作戰中,戰果赫赫。正因如此,關於孫立人練兵的傳說不少,有的甚至到了神乎其神的程度。有此一說:孫會令手下軍官親自舉著靶讓新兵練槍。這固然屬於市井傳說,但由此可以窺知人們對於孫立人練兵實績的遐想。
在台灣,官兵住的是倉庫式的統艙,舖蓋一捲,小板凳一隻,便是每一個官兵的「全部家當」。每日早起,要在五分鐘內着裝、洗刷,內務整理完畢集合,先來個五千米跑步,不許一個人落伍,一定要跑完爲止。出操更是緊張,絲毫馬虎不得,每一個動作都要做得正確。就以立正姿勢來說,便以一個星期時間來操練,直到人人能收緊小腹與下巴,顎下顯出七條皺紋,兩肘自然下垂,微微向前半彎,姿勢做不對的, 尙須「貼牆壁」,出特別操。每天白天操練,晚上自修,然後睡在大統舖上, 周身骨頭都像要散開。孫立人練的新軍,又稱「斗笠軍」,人人戴斗笠,用以遮擋南台灣炙熱的太陽,人人還穿著紅短褲, 腰上繫著一根大約三寸寬的美軍帆布皮帶,每天整隊高唱新軍歌:「新中國的兒女們,光明在前頭照耀。 新中國的歷史, 我們要創造!」
幾個月下來,一支嶄新的隊伍誕生了,當部隊走在南台灣的街道上,軍容壯盛,精神抖撤,一個同樣是從大陸來台的老人說: 「要是國軍都是這樣, 大陸也不會丟了。」
民國卅七年,孫立人訓練的中國新軍隊,正式從台灣奔赴華北戰場。卅七年十月間,首批在台整訓完成的青年軍二〇五師,奉命調往北平近郊,擔任警備任務,不久,擴編爲卅一軍。
三十八年元月初,共軍包圍平津兩地,與國軍接戰,發現有一支部隊,槍法奇準。共軍傷亡官兵,都是命中頭胸部位。本在強弩之末的國軍,似乎回了魂。
「國民黨青年軍整訓回來了!」
消息傳遍共軍部隊,日後戰鬥決定避開這支部隊。不久,北平守將傅作義投降,孫立人在台訓練的第一支部隊,至此報銷。
接著二〇五師之後,青年軍二〇一師也於民國卅七年從大陸調至台灣受訓。
卅八年四月廿三日,孫立人突然召集正在操場集訓的官兵。
「各位弟兄,告訴各位一個不幸的消息。我們國家的首都南京,已經被共匪佔領。」
一股凝重的氣氛,瀰漫在這群離開大陸家鄉的官兵之間。
「我們沒能保住南京,讓國父中山先生陵園蒙塵,這是我們革命軍人的奇耻大辱!望大家痛下決心,誓死保衛台灣, 光復大陸。」
我的叔公當年也曾在新一軍孫立人麾下當過連長,根據他親口告訴我:孫將軍不算是會說話,但他每說起國仇家恨,總能讓聽的人動容,少有人聽後不落淚。
受訓的二〇一師也沒讓孫立人失望。不久, 福州軍情告急,福建綏靖公署代主任湯恩伯向台灣防衛司令孫立人求援, 孫想到了這支正在台灣受訓的部隊。孫決定抽調青年軍二〇一師六〇三團,配屬砲兵第三團一個連,奔赴福建馬尾。
這又是另一支「斗笠軍」,在國軍人人準備潰退之際,這支從台灣來的生力軍卻紀律嚴整地出現在馬尾街頭,讓百姓眼睛為之一亮,當地父老口耳相傳:「國軍有大批人馬來保衛福建了。」把這支新訓的部隊視為救星。
國軍的對手,是氣勢正旺的共軍葉飛卅一軍。葉飛沒想到在這裡會遇到「麻煩」。一天戰鬥下來,共軍便有四千多人被擊斃,第二天再度反撲,又是四千多人大敗虧輸。葉飛察視共軍被擊斃的位置,都在頭胸腹三處, 大感吃驚!「斗笠軍」在拚戰三晝夜、掩護友軍四個軍安全撤離後,搭乘七艘運兵船, 全部撤退。
日後,「斗笠軍」又被派赴金門前線,在古寧頭戰役大展身手,此是後話。
孫立人在台灣練兵,也曾針對台灣「在鄉軍人」(復員台籍日軍),成立「台灣在鄉軍入訓練班」,總共辦了三期,招訓一千三百多人,結訓者返鄉待命;又成立「台灣軍士教導總隊」,從卅八年十月二十一日第一批台籍國民兵入伍起開始訓練,從此影響力擴展到台灣青年。
孫將軍的戰績,常見到毀譽不同的評論;但孫將軍的練兵,則少見微詞。其待人又經常讓人感受不到架子,如沐春風。經他帶過的部屬士兵,大多都對其身先士卒的作風,口服心服。孫立人軟禁期間,曾有一次在台中買鞋,店主正是一名曾在他部隊待過的台籍補充兵,見到老長官來了,不願意收錢,孫立人不肯佔他便宜,硬要他把錢收下。僅此萍水相逢,竟使這名台籍補充兵遇到麻煩,屢遭警察藉口盤問,直到店子關門為止。另一名台灣人鄭錦玉的故事更是感人。鄭先生是個水電行老闆,與孫立人沒有半點淵源,只因為到孫家修水電認識了孫立人,竟從此欽佩其人格,成了忘年之交。這位連國語都不太靈光的鄭先生,要以文字為孫將軍立傳,傳名一開始甚至打算定為「天下第一軍」,其欽佩孫立人如此。鄭先生說到做到,以不太流暢的文筆,寫出五百多頁的大作《孫立人將軍功業與冤案真相紀實》,讀之令人鼻酸。
不論孫先生軍事才能的評價如何,他在台灣、在大陸,都立下了一個難以超越的典範。 See More
1.本週日(1/17)紀念館沒有開放~下個開放日在1/24(日)歡迎到訪參觀^^需帶口罩、量額溫、實名登記方可入內,再煩請配合,感謝。
...
2. 感謝胡璉故居紀念館的分享:孫將軍三大戰功之一的台海保衛戰~古寧頭戰役「青年軍201師」英勇的最佳證明^^有圖有真相!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00523783379038/permalink/3525982244166493/ See More
劉能 to 孫立人將軍紀念館
中廣新聞網製作的紀念專輯說 白銀女士 曾在屏東任職女青年工作大隊 擔任上尉音樂教官 其夫婿在 孫立人將軍的部隊裡擔任康樂隊長
【獨家】資深金鐘廣播人白銀病逝享壽90歲 徒弟李艷秋:太遺憾了
tw.appledaily.com
資深廣播人白銀過世享壽90歲。她在中廣服務超過40年,並主持《快樂兒童》、《白銀阿姨說故事》等兒童節目,1967年時以《快樂兒童》節目獲頒第3屆金鐘獎編導獎,並於1994年獲頒第29屆金鐘獎特別獎,也教主播正音、發聲,得...
資深廣播人白銀過世享壽90歲。她在中廣服務超過40年,並主持《快樂兒童》、《白銀阿姨說故事》等兒童節目,1967年時以《快樂兒童》節目獲頒第3屆金鐘獎編導獎,並於1994年獲頒第29屆金鐘獎特別獎,也教主播正音、發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