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痛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气痛

病证名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气痛为病证名。指气滞三焦所致的疼痛。出《灵枢·五色》。《杂病源流犀烛·诸气源流》:“气痛,三焦内外俱有病也。人身之气,周流不息,本无停止,多因七情六气,饮食劳役所郁,以致凝滞上焦,则为心胸痞痛,宜枳橘汤、清膈苍莎丸;凝滞中焦,则为腹胁刺痛,宜木香破气散、撞气阿魏丸;凝滞下焦,则为疝瘕、腰痛,宜四磨汤、木香槟榔丸;凝滞于内,则为癖积疼痛,宜化积丸、三棱散;凝滞于外,则为遍身刺痛,或浮肿,或胀,宜流气饮子、木香流气饮。”
中文名
气痛
出    处
《灵枢·五色》
类    别
中医基础术语
概    念
病证名,指气滞三焦所致的疼痛。

解读

播报
编辑
气痛,三焦内外俱有病也。人身之气,周流不息,本无停止,多因七情六气、饮食劳役所郁,以致凝滞上焦则为心胸痞痛宜积枳橘汤、清膈苍莎丸,凝滞中焦则为腹胁剌痛宜木香破气散、撞气阿魏丸,凝滞下焦则为疝瘕腰痛宜四磨汤、木香槟榔丸,凝滞于内则为癖积疼痛宜化积丸、三棱散,凝滞于外则为遍身刺痛,或浮肿,或䐜胀宜流气饮子、木香流气饮。总而言之,何莫非气之为病哉。
气痛症治,《入门》曰:人身元气,与血循环,彼横于脏腑之间,而为疼痛、积聚痃癖,壅逆胸臆之上,而为痞满、刺痛等症,皆由气结甚,为痰饮初起,宜辛温开郁行气,豁痰消积,久则宜用辛寒降火以除根。
鳌按:本条气痛与气滞涩条相类,而有虚实之别,气滞涩为病,由于气之虚,气痛为病,由于气之实。

中医应用

播报
编辑
治气痛十方
1、枳橘汤(上焦痞痛)
组成:枳壳、陈皮、姜
用法:煎服。郁甚,加姜黄少许。
2、清膈苍莎丸(上焦湿热郁痛)
组成:苍术、便香附、黄连、黄芩
用法:共为末,用红熟瓜萎同捣为丸,梧子大,每服五七丸。
3、木香破气散(中焦气痛)
组成:香附、乌药、姜黄、炙甘草、木香
用法:每末二钱,盐汤下。
4、撞气阿魏丸(又)
组成:莪术、丁香、青皮、陈皮、川芎、炙草、茴香、砂仁、肉桂、白芷、胡椒、阿魏
用法:酒浸一夜打糊,生姜四两切片,用盐一两淹一夜,炒至褐色共为末,以阿魏糊丸,芡子大,朱砂为衣,每取三丸,空心细嚼,姜、盐汤下。亦治一切气痛。
5、四磨汤(下焦气痛)
组成:枳实、乌药、槟榔、沉香,虚者以人参代枳实。
6、木香槟榔丸(又)
组成:大黄、黑丑、黄芩、木香、槟榔、黄连、当归、枳壳、青皮、便香附、陈皮、莪术、黄柏
用法:水泛丸,开水下五七十丸。亦治湿热痞痛。
7、化积丸(内痛)
组成:三棱、莪术、阿魏、海浮石、瓦楞子、香附、雄黄、五灵脂、苏木
用法:水丸。
8、三棱散(又)
组成:三棱、川芎、大黄
9、流气饮子(外痛)
组成:大腹子、陈皮、赤苓、当归、白芍、川芎、黄芪、半夏、枳实、甘草、防风、苏叶、乌药、青皮、桔梗、木香、姜、枣。
10、木香流气饮(又)
陈皮、藿香、木香、厚朴、青皮、香附、麦冬、沉香、白芷、白术、肉桂、木通、槟榔、苏叶、草蔻仁、甘草、大腹皮、人参、莪术、半夏、丁香皮、赤苓、石菖蒲、姜、枣。
用法:水煎服。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