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病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疼痛病

病症
疼痛病是一种病症。临床上把具有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称为“疼痛性疾病”,简称“疼痛病”。按疼痛持续时间和性质,可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 [1]如果急性疼痛初期得不到完全的控制就有可能会发展为慢性疼痛。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急性疼痛是症状,慢性疼痛是疾病。
中文名
疼痛病
领    域
医学
发病原因
神经系统损伤
治    疗
疼痛诊疗专科

疾病简介

播报
编辑
急性疼痛指短期存在(少于三个月)、通常发生于伤害性刺激之后的疼痛,通常由原发疾病引起,随着原发病的治愈,疼痛也随之消失,如带状疱疹引起的疼痛,一旦疱疹消失,疼痛也随之缓解。而急性疼痛如果在初始阶段未得到完全控制,可能会发展为慢性疼痛。慢性疼痛常在原发疾病治愈后,疼痛仍持续存在,并呈进行性加重趋势,可在没有任何确切病因或组织损伤的情况下持续存在,此时机体的病理-生理变化与原发疾病完全不同,如部分带状疱疹病人,疱疹虽已消失,但疼痛仍迁延数年甚至终生。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指出:急性疼痛是症状,慢性疼痛是疾病。临床上把具有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称为“疼痛性疾病”,简称“疼痛病”。 [1]

发病原因

播报
编辑
近年来的神经生物学研究已经表明,长期存在的疼痛刺激可直接损伤神经系统,形成慢性神经源性疼痛,这是慢性疼痛性疾病的主要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播报
编辑
近年来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表明,长期存在的疼痛刺激可直接损伤神经系统,形成慢性神经源性疼痛,这是慢性疼痛性疾病的主要发病机制。神经源性痛的发病机制包括外周机制和中枢机制。外周机制包括损伤的外周传人纤维异位放电,神经元的交互混传现象,交感神经对损伤的感觉神经元的兴奋作用和损伤局部形成神经瘤。中枢机制包括Na+通道上调,甲基门冬氨酸受体上调,Ca++大量进入细胞,激活NO合成等产生过氧化物,促进神经细胞凋亡,加重神经损伤蛋白激酶C依赖性)。长期存在的疼痛刺激可促使神经细胞兴奋性提高,脊髓背角神经元的敏化、脊髓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功能下降,以及传入脊髓的纤维发芽和脑中枢的敏化

疾病危害

播报
编辑
疼痛是人体患病的重要信号,它提醒人们应及时去医院看病,这是疼痛对人体有利的一面。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疼痛对人体会带来的严重的危害,甚至引起灾难性后果。轻微的疼痛可使患者精神痛苦,影响饮食起居,导致生活质量下降;严重的疼痛将引起人体各个系统功能失调、免疫力低下而诱发各种并发症,甚至引致痛性残疾或影响到病人的生命。

疾病分类

播报
编辑
典型的疼痛性疾病有截肢后的幻肢痛和残端神经痛、外伤后损伤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截瘫后神经痛、卒中后神经痛、中枢性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带状泡症病毒后遗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偏头痛、肌紧张性头痛颈源性头痛痛经椎间盘源性疼痛、慢性腰背痛等等。这些疼痛性疾病在临床各科的教科书中早已分别作为疾病被描述。只是直至现在仍被部分医生认为“所有的疼痛都是疾病的临床症状,病好了疼痛也就没有了”,没有给与应有的重视。

诊断鉴别

播报
编辑
如何判断疼痛是疾病而不是其他疾病带来的症状?
我国疼痛医学的开创者、国际知名疼痛学家韩济生院士指出,症状与疾病的区别是相对的,当一种慢性临床症状长期严重地威胁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甚至导致患者自杀,就应该确认为疾病。例如,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除了疼痛,并无其它表现,多数患者痛不欲生,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明显下降,因此,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应该是一种典型的疼痛性疾病。此病仅有疼痛,疼痛消除了,病就痊愈了。再比如,带状疱疹神经痛也是疼痛性疾病,该病是急性带状疱疹结束后的病毒损伤性神经痛,疼痛剧烈而顽固,有的患者持续达数十年,患者自杀事件时有发生。

疾病治疗

播报
编辑
韩济生院士介绍,随着医学的进步,疼痛的研究与治疗已进入了专业化发展阶段。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许多慢性疼痛本身就是病,而不仅仅是一种症状。疼痛常与其他疾病并存,也可单独出现,疼痛问题需要以专业的态度去对待,以专业的手段去管理。过去的那种由不同临床专科零敲碎打、单纯被动应付式的疼痛治疗模式,已远不能适应临床的需求。在此背景下诞生了一个新型学科-疼痛诊疗专科,并取得了迅速发展。
疼痛诊疗专科在现代疼痛学理论的指导下,对疼痛性疾病及临床医学中遇到的疑难疼痛问题,进行全新模式的综合分析判断及治疗。使很多难以控制的疼痛性疾病得到完善治疗。使顽痛病人不再处于“轻痛科科看,重痛哪科都不管”的尴尬局面。
疼痛专科的特点是:麻醉科、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肿瘤科、心理医师、神经生物学工作者等等多学科协同努力,快速而彻底地消除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对头面部疼痛、颈椎病、肩周炎椎间盘病变、腰背部及下肢疼痛等常见的慢性疼痛性疾病,采用神经阻滞、神经刺激、药物等综合疗法, 可有效地改善疼痛局部的血液循环障碍,清除炎性代谢产物,打断疼痛的恶性循环,从而达到“标本兼治”之镇痛效果。
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幻肢痛、烧灼样痛等难治性神经元性疼痛,应用特异性神经阻滞技术及神经变频(热)电调制刺激等方法,通过阻断痛觉传导通路、改善神经营养状态,调整神经传导功能,取得了满意的疼痛治疗效果。
癌性疼痛,结合患者身体状况及疼痛部位,应用国外最新癌痛控制方法,高度选择性阻断或毁损传导疼痛的神经,一次治疗多可取得较为完善的中、长期镇痛效果。该法治疗癌性疼痛的优点是,可最大限度地减少传统癌痛治疗中的常见副作用,对缓解患者由癌痛引起的恐惧、焦虑、忧郁等不良情绪,增进食欲,改善睡眠,提高其生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效果。
另外,应用疼痛治疗的独特手段,对某些非疼痛性疾病如慢性鼻炎突发性耳聋视网膜病变、失眠、顽固性呃逆痛经慢性疲劳综合征等进行辅助治疗,也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社会问题

播报
编辑
疼痛往往不单独出现,它常常伴随有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如精神抑郁等,这给患者及其家庭其他成员带来极大的痛苦和负面影响。当疼痛变成患者持久的“伴侣”时,则常常使得他们感到无助,感到失去了生活意义。慢性疼痛还造成社会问题,使患者的家庭解体、离婚率增加,他们排斥与亲友的交往,甚至自杀或危及社会。
据统计,美国一年大小手术约2千3百万人次,其中仅四分之一的病人其病痛获得痊愈,有二分之一的病人其疾患转为慢性痛,而丧失了约5千万的工作天,导致5千万美金的损失,因此疼痛所衍生的医疗、健康、家庭、保险、教育、经济、社会等等问题甚巨。在美国共存在3000~4000万疼痛患者,其病假赔偿和法律诉讼费用,每年就高达数十亿美元。而我国人口约是美国的4倍,由此可大约推算出患者人数应在1亿~1亿6千万之间。在现实生活中,因长期遭受慢性疼痛折磨导致百病丛生,甚至轻生的患者屡见不鲜。 [1]
全世界每天约550万人忍受癌痛的折磨。据统计,大约30%的成年人患有慢性疼痛。每3个门诊就诊病人中,就有两个是伴有各种疼痛病症或症状的病人,我国至少有一亿以上的疼痛患者,多数疼痛患者均经过不止一个专科的诊断或治疗。2002年7月完成的我国六城市慢性疼痛调查结果发现,在短短一个月内,6个城市中到医院就诊的慢性疼痛患者多达13.6万人。从当今世界范围来看,疼痛已经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也是造成人类降低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最普通、最直接的因素。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美国中青年劳动者每年因疼痛导致劳动时间损失和工作效率下降的直接经济损失是612亿美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