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比較懶人包:AZ、莫德納副作用風險比一比

隨著疫苗陸續到貨,13日起也開放18歲以上疫苗接種意願登記。目前台灣以AZ和莫德納疫苗為主,不少人雖想盡快接種,卻也擔心國外陸續傳出的AZ血栓副作用以及莫德納引發的心肌炎案例。疫苗副作用的機率有多大?什麼樣的人容易產生這些副作用呢?又有什麼症狀呢?兩者之間又該如何選擇?

疫苗不同廠牌有不同風險,專家和學者都呼籲施打利大於弊,若收到通知建議盡快完成接種。圖片來源:中央社
疫苗不同廠牌有不同風險,專家和學者都呼籲施打利大於弊,若收到通知建議盡快完成接種。圖片來源:中央社

疫苗副作用 50歲以下者比較明顯

疫苗副作用整體來看,根據疾管署Taiwan V-Watch統計,目前台灣施打AZ與莫德納者,不論廠牌劑次,相較於50歲以上,50歲以下者比較容易在施打三日內發生局部疼痛或全身不適,而注射部位疼痛、疲倦、肌肉痛等為常見症狀。

AZ疫苗施打完易疼痛、疲倦 歐洲藥品局:血栓是極罕見副作用

台大醫院整理的疫苗施打Q&A中指出,AZ第一劑接種後,主要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58%)、疲倦(52%)、肌肉痛(48%)與頭痛(37%)。發燒部分18至49歲約32.7%、50至64歲約13.8%、65歲以上約4.6%,並且不超過2天。另約有12%的人,第二天會於注射部位產生腫塊。而AZ第二劑接種後,主要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45%)、疲倦(25%),發燒約占3.0%。

AZ疫苗先前曾在歐洲多國傳出接種後出現血栓的案例,包含義大利、丹麥、荷蘭等多個國家一度停打或設限年齡,南韓在6月21日更首度判定一例因血栓而死亡的案例與接種AZ疫苗相關。

但施打最多AZ疫苗的英國初步調查顯示,第一針疫苗注射後出現血栓的風險概率估計約為百萬分之12.3。歐洲藥品管理局(EMA)也在2021年4月7日公布的調查認為,罕見血栓應該被列為AZ疫苗的「極罕見副作用」,無法確定具體相關與因果關聯。

延伸閱讀》疫苗打完哪些症狀要注意?疫苗副作用、確診症狀傻傻分不清?

莫德納疫苗接種部位易疼痛 指揮中心:心肌炎風險百萬分之12

台大醫院整理的疫苗施打Q&A中提到,莫德納第一劑接種後,主要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其中18至49歲約81%、50至64歲約62%、65歲以上39%。另有疲倦(35%)、肌肉痛(28%)、頭痛(18%)、關節痛(5%),以及注射側腋下腫脹或壓痛(<5%)。至於發燒,約占3.1%,且通常不超過2天。

而莫德納第二劑接種後,三日內常見不良反應高於第一劑,主要有注射部位疼痛(18至49歲約90%、50至64歲約77%、65歲以上57%)、發燒(35.6%)、注射部位腫脹(>52%)、肌肉痛(>43%)、頭痛(>37%)、發冷(>22%)。另18至49歲接種後有大於57%者會感到疲倦。

不論是第一劑或第二劑,上述症狀通常隨年齡層增加而減少,輕微並於數天內消失。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曾提醒,接種莫德納和輝瑞BNT等mRNA疫苗時,有導致年輕族群發生心肌炎與心包膜炎的風險。不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美國目前僅有300多起類似案例,發生率僅百萬分之12,且大多恢復良好,打疫苗好處仍遠大於壞處。

延伸閱讀》接種BNT、莫德納等mRNA疫苗致心肌炎! 羅一鈞:美國300多例 發生率僅百萬分之12

打完疫苗會變成萬磁王嗎?

不會。台大醫院整理的疫苗施打Q&A中明確指出,COVID-19疫苗成分沒有含有任何金屬或磁力物質。對於近日爆出接種疫苗後可以讓湯匙吸附在手臂上、身體出現磁力的現象,醫師黃軒補充,分泌的皮脂加上彈性的皮膚,容易使物件在皮膚上產生摩擦力,進而形成「吸附」的狀態,因此「打完疫苗後產生磁力」是假消息。

延伸閱讀》疫苗「萬磁王手臂」、「莫德納手臂」都是副作用?台大名醫一次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