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副作用大評比 世界各國施打疫苗死亡數據總整理

疫苗副作用有哪些?AZ、莫德納、BNT與嬌生,到底要選哪一種?台灣各地陸續出現施打疫苗死亡案例,引發民眾恐慌,以死亡率來說,台灣的疫苗接種死亡率到底是高還是低?各廠牌的疫苗施打後可能會有哪些副作用?血栓與疫苗之間是否真的有關聯?一起來比較一下!

疫苗施打死亡率 台灣75歲以上死亡比例低於南韓

衛福部指出,截至6月17日為止,國內接種AZ疫苗共計1,273,121人次,其中229,566人次為75歲以上長者。目前疫苗不良事件通報系統(VAERS)已收到25例接種AZ疫苗後死亡之報告,其中20例發生在75歲以上長者。

疫情指揮中心統計各國「不分年齡接種疫苗每百萬人次死亡案例」,台灣接種AZ疫苗部分約是19.6人,比法國、德國、奧地利、義大利、阿根廷與巴西高,但比英國與挪威低。

Covid19疫苗接種死亡情形(圖片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Covid19疫苗接種死亡情形(圖片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另外因台灣目前大量施打AZ疫苗者多為高齡者,比較台灣與南韓76歲以上施打後死亡率,台灣每萬人次約0.87人,比南韓的1.42人低了不少。

Covid-19疫苗75歲以上施打疫苗死亡情形
Covid-19疫苗75歲以上施打疫苗死亡情形

疫苗副作用大評比

疫苗副作用比較(Yahoo奇摩整理)
疫苗副作用比較(Yahoo奇摩整理)

AZ疫苗:

我國目前開放施打的多為到貨量較多的AZ疫苗。根據衛福部網站,AZ疫苗可能發生的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疲倦、頭痛、肌肉痛、畏寒、關節痛、發燒(≥38℃)等,且年紀越大,副作用通常越低。

另外,多國曾傳出的血栓案例也是民眾關心的焦點。根據BBC報導,目前仍未能證明AZ疫苗與血栓之間確實有關聯;但部分專家認為,證據顯示兩者相關性愈趨強烈。

根據英國醫療監管機構的數據,截至2021年5月中旬,英國在接種2300萬劑AZ疫苗第一劑、900萬劑AZ疫苗第二劑後,共發生309件低血小板的主要血栓案例,且多數發生在第一劑接種後。從數據來看,第一劑接種後產生血栓的比例約為每100萬劑中發生12.3次,血栓情形疑似在年輕女性身上更常出現,但並非所有年齡層都是如此,且差異仍小。歐洲藥品管理局在4月初亦曾說明,血栓是極罕見的狀況,施打疫苗仍是利大於弊。

延伸閱讀》打AZ疫苗血栓比率高於其他國?指揮中心公布個案年齡層

莫德納疫苗:

除了18日下午到貨的24萬劑莫德納疫苗,有消息稱新一批貨和美國捐贈的75萬劑疫苗也都將在月底前陸續抵台。而莫德納疫苗施打後,可能發生的副作用有注射部位疼痛、紅腫、疲倦、頭痛、肌肉痠痛、體溫升高、畏寒、關節痛、噁心、發燒(≥38℃)等;55歲以下較容易發生,且第二劑接種後的副作用較第一劑強烈。

輝瑞BNT疫苗:

根據英國政府網站資料,輝瑞BNT疫苗可能發生的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腫脹、疲倦、頭痛、肌肉疼痛、發冷、關節痛、腹瀉、發燒、噁心、嘔吐等。而日本使用廠牌以輝瑞BNT疫苗占大宗,根據厚生勞動省統計,截至6月4日,日本共施打約1700萬劑輝瑞BNT疫苗,至少196人在接種疫苗後死亡,但無法斷定死因與疫苗有直接關係,還需要進一步釐清。針對身體極為虛弱的病患,建議由醫生單獨評估其接種的好處是否大於副作用。

延伸閱讀》國際疫苗不良反應 安全仍大於風險

嬌生疫苗: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公布的資料顯示,嬌生的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紅腫、疲倦、頭痛、肌肉疼痛、發冷、發燒、噁心等,60歲以下副作用較為強烈。而3到4月美國接種800萬劑嬌生疫苗後,曾發生653起暈厥或近似暈厥的案例,平均約每10萬劑中發生6起,但目前仍無法確定發生原因與疫苗本身是否有關聯。

此外,嬌生疫苗也曾傳出血栓案例。依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數據,截至2021年4月,超過680萬劑嬌生疫苗接種後,發生6例大腦罕見凝塊。雖然外界出現停產嬌生並再次審查的呼聲,但FDA表示嬌生疫苗對新冠肺炎的防範仍然安全有效,且血栓案例極低,現階段將保持警惕、持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