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中的首富們@彌勒一貫道*彌勒三皇天|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2021-02-11 10:21:18| 人氣4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時代中的首富們



歲末年初,嚴肅認真地談談財富。

[作者:徐文璞、易思琳*編輯:甲小姐/甲子光年]

2021年2月1日晚,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音頻社交軟件Clubhouse上,與來自全世界的5000名聽眾暢聊了6小時,交代了自己未來的「小目標」:特斯拉產量達2000萬台、建立火星城市、十多年後送孩子上火星、「人類永生」。

這位「科學狂人」的財富在2020年翻了6倍,並在1月7日成為新的世界首富。不過,如果關注福布斯富豪實時榜單,你會發現這個首富寶座僅僅坐了三天,就被貝索斯反超。


同樣的情節常常在富豪榜上演。今年初,前有鍾睒睒從「默默無聞」躥升到世界第7,超越信實工業集團的穆克什·安巴尼成為亞洲新首富;後有霧芯科技登陸紐交所,創始人汪瑩憑藉手中54.3%的股份(約合1629億人民幣),強勢接過中國女首富皇冠。

過去二十年,金字塔頂尖的人時刻在發生變化。不過,儘管資本市場瞬息萬變風譎雲詭,探究富豪站位的賽道,還是能從變局中找到共性規律。


馬斯克瞄準了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在瀕臨破產的處境中涅槃重生;鍾晱晱在醫藥保健行業押注,研發出首批上市的2價國產HPV疫苗,讓中國成為自主供應宮頸癌疫苗的國家;汪瑩將目光鎖定在電子煙市場,打了一手「亞文化下的健康牌」,由此跑出萬億市場。

富豪發家背後,是堅定不移的決心,是對風險的主動擔當,但最為根本的,是對時代趨勢的準確判斷。


細數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中入圍企業的領域分布,世界經濟動力演變經歷了這樣的過程:

工業革命→能源→通信→運輸 →信息→移動 →人工智能/大數據

一年只見草木枯榮,十年乃見產業變遷。短期是複雜的,長期是簡單的。富豪從白手起家到身價過億,看似是偶然之機遇促成,而放入歷史洪流中看不難發現,成功背後總有大勢的鋪墊。

正值歲末年初,「甲子光年」梳理了中國/世界富豪座椅上的角色變遷,邀請你和我們一起在這段時光中走馬觀花,再抽身其外——找尋變量背後的常量,探討偶然之外的必然。

這次聚焦,既關於財富,也不僅僅關於財富。


中國

2001-2020福布斯中國年度富豪top 10變遷圖(單位:億人民幣)

1984-2000:放眼望去,全是藍海

雖然1984-2000年這一時期,並沒有可信服的中國富豪排行榜發布,但要理解此後中國首富的風起雲湧,離不開1984年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奠基,也離不開這一中國企業野蠻生長時期中,一位位對中國經濟發展影響深遠的企業家。

這一時期共有三波下海經商潮,分別是1984、1987和1993。

1984年,是喬治·奧維爾著名反烏托邦小說《1984》真正到來的年份,這一年的現實與書籍恰恰相反,極權統治沒有成為世界的主流,在中國,市場化正在要求政府給企業「鬆綁放權」。

鄧小平在這年提出要去南方看看。

當時的王石還在歡快地倒賣玉米。一天,途經深圳國貿大廈,王石突然看到很多警車、警察和聚集的人群,一打聽,原是鄧公到大廈頂層俯瞰特區全貌,公安局正在清理現場。王石後來回憶:「我好像感到幹大事情的時候到了。」

隨後王石成立「深圳現代科教儀器展銷中心」,此乃萬科前身。

35歲的張瑞敏這年被派到瀕臨倒閉的「青島日用電器廠」當廠長,後來在這家廠里,他引進了德國冰箱公司利勃海爾的技術,在往後的歲月中,工廠不斷迭代,也就成了當今的海爾。




柳傳志早年辦公照

柳傳志這年成為計算所成立的通信計算機公司副總經理,在領導談話時,他信誓旦旦說「將來我們要成為一家年產值200萬元的大公司」。

而這年最成功的企業是李經緯的飲料工廠。年初,李經緯瞄準美國洛杉磯奧運會中國代表團指定飲料的目標。6月,健力寶成為中國奧運代表團首選飲料,自此也就被冠上了「民族飲料第一品牌」的稱號。

這一時期,未來的著名企業家們還在升級打怪的初期,王石的「深圳現代科教儀器展銷中心」陷入「逃匯」風波,張志敏也曾極度不適工廠浮誇作假風,柳傳志則苦悶於不知做什麼生意,成天騎自行車在胡同瞎晃蕩。沒有人知道之後40年,他們將如何從摸爬滾打中蛻變。


時間軸撥到1987年秋天。任正非為了養家糊口創辦了華為公司,做代理模擬交換機生意。同年的深圳,王石因為新中國第一次土地拍賣,敏銳嗅到房地產業的時機已到。在北京,柳傳志則看到了個人計算機的曙光。然而代理的IBM當年採取封閉策略,禁止其他公司蹭「兼容」,已經在國內做大渠道的柳傳志終止了這項合作,轉身就捧紅了做開放生態的其他微機,並在三年後推出了聯想的微機。而當年需要花巧勁省經費才能為產品宣傳的李經緯,這時則是已經能夠靈活運用資本為企業營銷造勢的企業家了。

為了提高競爭力,青島的海信、四川的長虹和廣東的康佳等家電企業在80年代中期相繼引入松下的彩電生產線,於是對外,諸如松下這樣的企業將國內落後的生產線轉移到中國,也賺取了不少利潤。

那是一段草莽生長的歲月。


在那個供給遠遠小於需求的年代,消費者都是嗷嗷待哺的「嬰兒」,企業只要能解決「供貨」問題,不論質量好壞,都能在社會立足。

經濟體制改革面向的是百廢待興的各行各業,放眼望去,全是藍海。一波波「下海經商」的熱潮湧向社會,普通人眼見身邊膽大、有想法的人發家致富,計劃經濟時代「投機倒把」的罪行得到平反,「修大腦的不如剃頭的」、「搞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成為流傳語。

草莽年代直至1998年迎來一個重要信號,國務院頒布《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國發〔1998〕23號),城鎮住房商品化制度開始建立。上海房市第一個應聲而動,未來這一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舉足輕重的行業終於正式登場。


2001-2007:巨大的膨脹里有超額的利潤

《福布斯》1917年創刊,2003年正式登陸中國,開始向大陸讀者發布中國年度富豪。

個人財富,第一次成為一個可以放在陽光下比較的顯性指標,「首富」的概念,也開始出現在公眾視野。

據2001年至2020年數據顯示,上榜福布斯中國排行榜TOP10的共有58人。




細數近20年年度首富變遷,有人多年蟬聯,有人僅烜赫一時。

自2001年以來,「中國年度首富」的寶座上,依次坐上過12位富豪;而1987年發布富豪榜以來,「世界年度首富」寶座上僅7位——對比之下,中國首富們更「好動」,代表着21世紀以來中國經濟騰飛帶來的活躍、新鮮、前仆後繼和英雄不問出處。

2001-2007年間,中國共產生5名年度首富,財富來自農業、金融、互聯網、家電零售和房地產5個行業,分別對應當時的中國關鍵詞:農業大國、經濟開放、紅色資本和城市化。


2001年中國首富是劉永好家族。




劉家四兄弟

80年代,劉永好家族四兄弟下海經商,以養殖業起家、飼料業致富,在人人羨慕「萬元戶」的90年代就成為了億萬身價的家族。2001年11月10日,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金融市場的開放排上了日程表。當年5月,劉家老四宣布持有民生銀行7.98%的股份,即第一大股東,因為在股份制商業銀行改革中成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金融領域的獲利頗豐讓劉氏家族財富值在這年累計至83億元。

「爆米花爆炸時體積會驟然增大,一般3至5倍,大的有10多倍。而一些壟斷行業逐漸放開時,會產生像爆米花爆炸時的效應。巨大的膨脹里有超額的利潤。」劉永好在一次央視訪談中稱。

同樣抓住「爆米花爆炸期」白手起家的,還有2006年的首富黃光裕。


21世紀初,是許多家庭生活水平突飛猛進的時期,大陸出現了數個年銷售額超百億的家電大品牌,海爾、長虹、美的、海信等等。黃光裕憑藉敏銳的判斷力,重押渠道,薄利多銷,在眾多有國資背景的品牌中開闢了自己的道路。只可惜2008年黃光裕涉嫌經濟犯罪最終入獄,否則今天線上商城或許會有更多故事。

而互聯網浪潮在中國掀起的巨浪,釋放的是開放後的中國與世界合流的能量。

當大街小巷有人開始穿印着「.com」的T恤時,更多中國人對經濟全球化有了切實的體感。不過2001年互聯網泡沫的破滅,門戶網站們也遭受了切切實實的打擊。然而打不死它的,讓它更堅強。挺過這一輪周期的網易掌舵人丁磊,2003年憑藉網易在納斯達克的優良表現,成為該年中國首富,也是第一位成為首富的70後,身價89億元。




丁磊與網易合影

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中國大陸前十大富豪榜單相較2002年僅新增了兩人,一位是首富丁磊,另一位就是盛大的陳天橋,兩人共同完成了互聯網人在中國頂級富豪榜的首秀。他們有着相同的標籤,「互聯網人」、「70後」,代表着年輕、新銳,還有巨大的潛力。

2001-2007年這一階段剩下的兩位首富——榮智健和楊惠妍的登頂離不開其背後家族的支撐。

在2002年、2004年、2005年三次榮膺中國首富的榮智健,其父親是中國現代民族工商業者傑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原副主席榮毅仁,先輩是民國時期名聲赫赫的榮氏家族。因為有良好的基底,榮智健在紅色資本的支持下延續祖輩的輝煌。

楊惠妍則女承父業,在26歲成為歷史上最年輕的首富,也是截至目前中國大陸唯一的女性年度首富。2007年,中國股市高歌猛進,滬指創出6124點的歷史最高點。碧桂園這年在香港上市,掌門人楊惠妍身價從12億元一舉飆升至1212億元,成為當時唯一一位身價破千億的富豪,與第二名許榮茂544億元的身價拉開近一倍。

楊惠妍是房地產業的第一位中國首富代言人。其實早在2001年,中國十大富豪的榜單中就有5位頂級富豪主業是房地產,這個比例持續到2007年,並且此後每年排行榜中總會有房地產業的代表。

中國城市化進程是企業家們得以踏浪前行的基礎,此後的房地產業還承擔着消費和投資的經濟拉動作用,構成一段屬於地產的光輝歲月。


2008-2012:時代需要「穩健派」富豪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蔓延成全球金融危機。中國政府提出了「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指導方針,施行寬鬆貨幣政策,國內經濟開始經歷調控陣痛。

2008年至2012年產生的首富有劉永行、王傳福、宗慶後和梁穩根,主要從事農業、汽車、食品(飲料)和重工行業。

登頂千億富豪僅一年後,靠資本市場推高的楊惠妍資產縮水至151億元。擁有上市公司的富人,財富極易受股票市場的波動影響,映襯出公司沒有上市的富人財富保有的相對穩定性。這個時期的首富中,劉永行的東方新希望和宗慶後的娃哈哈至今還沒有上市。梁穩根則是首個由A股製造出來的中國首富。


2009年被巴菲特「點石成金」的比亞迪之父王傳福成為首富,身價396億元。2008年9月,巴菲特以18億港元認購比亞迪10%股份,消息傳出後比亞迪股票一路狂飆,整個2009年漲了6倍。不過一年後王傳福就跌到排行榜第十,之後未再出現在Top 10榜單上。

2010年股市的造富神話體現在李鋰夫婦,旗下海普瑞藥業在A股上市,開盤首日市值飆升至近1000億元,讓他們空降財富榜第5名。不過在2011年海普瑞藥業股價縮水70%,夫婦二人隨之跌下神壇。


資本神話打造的「速效」頂級富豪在任何時期都存在,不過來得快去得也快,潮水退去後留下的終究是那些相信長期主義小步快跑的人。

2008年首富再次輪流到以飼料、鋁電為主業的劉永行,其時身價204億元。這年中國十大富豪榜新增5人,其中三人都是實業、工業骨幹,分別是做服裝連鎖的美特斯邦威周成建家族、做鋼鐵生意的杜雙華、專注化工的周福仁家族。

2011年三一集團梁穩根以身價595億榮登首富寶座,這和當時中國處在重工業化、城市化高峰時期的宏觀背景相互映襯,在「4萬億」經濟刺激下,基礎建設投資的需求旺盛,工程機械需求迎來新高峰。




宗慶後(左)及女兒宗馥莉(中)

2012年,宗慶後繼2010年成為首富後(2010年身價534億)再次登頂,身價630億。梁穩根卻飽受產業周期陣痛,三一重工利潤在該年斷崖式下跌。這一刻,宏觀波動周期仍處於低谷,產業成長周期決定了企業生命周期。

互聯網產業迅速發展是這一時期財富榜單的另一條支線。以百度、騰訊和阿里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在這個時期爬陡坡、清路障,為之後的頂峰相見儲蓄能量。




馬化騰和李彥宏

2008年,中國十大富豪榜新增5人,其中就包括兩位互聯網新貴李彥宏和馬化騰。

2010年3月,谷歌宣布退出中國,百度股價漲了3倍,李彥宏的身家從2009年的198億,漲到2010年的480億,成為富豪榜第2名,並在此後連續3年蟬聯亞軍。

2011年百度市值達到460億美元,超過了騰訊的445億美元,一舉撼動騰訊5年來中國互聯網市值第一的地位,李彥宏個人財富增長100億。

2011年還在港股的阿里,市值500億港元左右。等到2012年6月阿里從港股退市,馬雲個人財富增長到214億,排名11,預備下年正式衝刺中國富豪榜Top10。


房地產業在這一時期同樣經歷起伏。

2008年楊惠妍成為榜上僅存的房地產從業者。緊接着2009年因為政策調改,國內房價先抑後揚,迎來大反彈。王健林以239億身家第一次出現在中國十大富豪榜第十名。加之楊惠妍、許榮茂和投資房地產的呂向陽,前十榜單再次聚集4位房地產從業人士。

2012年基於嚴厲的房地產調控政策,萬達開啟橫跨地產、酒店、文旅和連鎖百貨的多元發展,王健林資產翻倍,以504億身家占據排行榜第三名。


2013-2020:水泥和代碼,後者才是未來

2012年底,中國從全面反危機的政策軌道逐步退出,國家對宏觀經濟做出更多指向性規劃。2014年5月,黨中央作出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判斷,強調宏觀經濟管理要適應和引領新常態,加快結構調整和動力轉換。2015年末,黨中央作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決策。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大判斷。

由此,科技產業成為經濟發展轉型落地的重要載體。


2015年,國務院發布《中國製造2025》;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此後每年也均有提及;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

資本市場方面,2019年春國家推出科創板,讓重研發、回本周期長的科技企業能夠在二級市場融資。各級地方政府積極響應紛紛推出落地政策。為扶持本地科技產業發展,地方搶人大戰激烈上演。

因為政策的加持和產業的火熱發展,高淨值人群自然也開始關注科技產業,進行科技投資。科技產業成為這一時期的發展命題。

2013年以來,雖然在財富榜頂尖的人不是房地產大佬,就是互聯網大佬,不過站在當下的節點梳理趨勢,未來已經明朗,水泥和代碼相比,顯然後者才是未來。




馬化騰、馬雲和李彥宏合照

2013年,馬雲首次擠入富豪榜第八名,與第三名李彥宏、第五名馬化騰在前十歷史性匯合,為「BAT」的聲名遠揚埋下伏筆。

2014年互聯網產業爆發。9月,阿里巴巴在紐交所正式掛牌上市,創造當時美國歷史上最大IPO,馬雲個人財富由433億翻了近三倍達到1193億元,首次成為中國首富。


而緊隨其後的就是李彥宏和馬化騰。雷軍得益於小米高估值和持股上市公司迅雷、獵豹,位列第8名(身價557億)。臉盲的劉強東因為京東在美上市,位列第9(身價530億)。來自互聯網與房地產的富豪在十大富豪榜的比值為5:1,互聯網第一次以決然的姿態在頂級財富排行榜上睥睨房地產。

2015年,互聯網科技從業者在2014年5位富豪的基礎上,丁磊老將回歸十大榜單。榜單之外,樂視的賈躍亭財富暴增,飆升至第17位;大疆創始人汪滔也首次入選,以220億元排名第38。


2016年得益於順豐快遞借殼上市成功,股價暴漲4倍,王衛上位榜單名列第4(身價1275億)。網易因為在電商方面的突破,股價在當年上漲30%,丁磊身價由此超越李彥宏。

2018年,拼多多、趣頭條、小米、愛奇藝、B站、美團點評等64家互聯網企業相繼上市,在資本市場上兌現財富。看得到是消費互聯網在國內如火如荼,大眾看不見的另一面是中國互聯網科技基礎設施高速發展與完善,還有巨頭們背後對工業互聯網科技研發的投入,人才的培養和科技制高點的搶奪。


2019年馬雲身價2701億,第二年蟬聯首富,馬化騰以2546億元身家排名第二。這年十大富豪榜重新洗牌,新增孫飄揚家族(身價1824億,排名第4)、黃崢(身價1499億,排名第7)、秦英林錢瑛夫婦(身價1174億,排名第9)和張一鳴(身價1146億,排名第10)。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成為影響全世界人民生活的黑天鵝。財富排行榜依然是二馬領跑,首富馬雲身價4277億,馬化騰位列第2,身價3683億。十大富豪榜僅新增鍾睒睒一人,因農夫山泉和萬泰生物上市,鍾睒睒排名第3。醫療健康成為去年的重點增長行業。

9月,人物雜誌發表《外賣騎手,困在系統里》引爆朋友圈,社會開始追問技術給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是否隱形加重了對打工人的剝削。11月,螞蟻集團上市,攢足了人們的期待,這本會成為全球矚目的最大IPO,卻因為監管被按下急剎車。2020年成為中國社會集中反思科技發展帶來數據泄露、侵犯隱私、系統控制和巨頭壟斷的元年。

房地產業在互聯網科技的高速發展下開始相形見絀。2013年至2020年產生的首富有王健林、馬雲、許家印,其中王健林(3次)與許家印(1次)問鼎次數相加是馬雲的記錄(4次)。Top 10的寶座上,房地產從業者日漸凋落。


世界

2000-2020福布斯全球富豪榜top 10變遷圖(單位:億美元)

聊完中國,我們來看看世界。

不難發現,世界富豪榜幾乎是美國的天下。

「甲子光年」整理了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有史以來的首富名單(1987-2020),如下圖所示:




首富的位置基本上由比爾·蓋茨主導,只在近3年「轉手」給了傑弗里·貝索斯。印度的電信巨頭卡洛斯·斯利姆霸榜了4年,是唯一衝榜首富的發展中國家代表。

如果從一年尺度來看,似乎富豪榜的更替,只不過是歷史中的變量和偶然,而拉長維度會發現,富豪的變遷史同經濟動力的演變相吻合——富豪的變遷史,實質上是一場「科技要素」持續放大的歷史。


18世紀60年代爆發的蒸汽機革命,機器大生產取代了手工勞動;19世紀中期的電氣革命,讓電氣的廣泛使用成為可能;二戰後的信息技術革命,讓網絡效應加快了造富的齒輪;而我們現在經歷的第四次智能革命,技術已不斷擴展人類自身的邊界。能源驅動了前兩次工業革命,信息驅動了後兩次工業革命。


能源時代誕生了一批工業貴族,亨利·福特、安德魯·卡內基、洛克菲勒都在其列;信息時代,迎來了一批從信息浪潮中崛起的富豪,喬布斯、比爾蓋茨都分得了一杯羹;而今,伴隨科技向縱深處發展,領先者成為了科技狂人埃隆·馬斯克和傑弗里·貝索斯。

從能源到通信,從信息到科技,從PC到移動互聯網,人類改造自然從直接走向間接,技術不斷外溢到各行各業,帶動產業的變革,引起了更為深刻的化學反應。這是富豪背後的原因,也是變量背後的不變。


19世紀中期:工業貴族應運而生

20世紀初美國的富豪主要為工業大亨所占據——如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

卡內基和洛克菲勒都是在美國內戰期間崛起的工業大亨。戰爭的需求,特別是1864年的《高關稅法》,強有力地推動了美國國內製造業的發展,同時也使那些富有進取心的人變得更加富有。

和17世紀迅速崛起的鐵路貴族相比,工業大亨們為鐵、煤、蒸汽等能源革命所激勵,這一過程中他們並沒有太多的投機行為。


在不斷工業化的社會中,工業大亨正朝着某些關鍵位置進軍,他們不再關注能源本身,而是將目光放在了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技術層面。

內戰後,鐵路軌道鋪設以驚人的速度進行着,整個美洲大陸正在被鐵軌和鋼軌瓜分,加上保護性關稅的提出,美國國內的製造業面臨巨大的發展機遇。在這個大聲疾呼鋼鐵的時代,卡內基感知到了未來鐵路用鐵的需求,在賓夕法尼亞的布拉多克(Braddok)地區建設了「埃德加-湯姆遜鋼鐵公司」。


與此同時,洛克菲勒也在謀劃着自己的工業冒險。

19世紀60年代,美國德雷克地區發現了石油,在人們紛紛湧向賓夕法尼亞州的油田時,洛克菲勒看到了石油過度開採導致的原油價格下跌,通過異乎尋常的判斷,將目光投向了煉油貿易等下游產業,開始鋪設自己的商業版圖。

洛克菲勒憑藉自己敏銳的洞察力和過人的機智,把標準石油公司(Standard Oil of Company of Ohio)越做越大,直到1937年過世前,他都是美國乃至全世界最富有的人。


2000-2007 :微機時代的羅馬帝國

自《福布斯》1987年發布全球富豪排行榜以來,共有兩名房地產大亨登頂過世界首富寶座,一位是西武集團的堤義明,另一位是森大廈的森泰吉郎。兩位富豪整整霸榜了8年(1987-1994),這是東方的時代,也是屬於日本地產的狂歡。

日本地產在富豪榜狂歡的時刻,太平洋的彼岸,一個帝國正在悄悄崛起。

堤義明從首富榜「消失」之後,比爾·蓋茨接過了世界首富。1995年,時年40歲的比爾·蓋茨受益於微軟公司的巨大收益,以高達510億美元的身家名列榜首。


蓋茨的上位,離不開二戰後美國計算機的蓬勃發展。

1946年,馮·諾伊曼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1975年羅伯茲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個人電腦Altair(牛郎星)。1976年喬布斯和沃茲推出Apple I,並於次年推出了Apple II,銷量高達數百萬台。1980年計算機巨頭IBM也開始進入PC市場,Internet初具規模,方興未艾。

據資料顯示,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軟件產業每年以12.5%的速度增長,是同期GDP增長率的2.5倍,軟件已經成為僅次於汽車和電子產品製造的第三大產業。截至2006年,全球最大的10家軟件公司中有8家在美國,前10大軟件服務公司有7家在美國。


在向IBM、蘋果兩大公司「取經」之後,比爾·蓋茨開始入局。喬布斯和比爾蓋茨都看到了微機及相關工業是一個產業,所不同的是,比爾蓋茨在一入局的時候就看到了操作系統未來在微機行業的壟斷地位,而喬布斯沒有。

操作系統和別的軟件不同,所有的應用軟件都必須在操作系統下開發。用戶無法選擇操作系統,但是可以選擇其他的軟件。蓋茨意識到,壟斷了操作系統,就是壟斷了微機行業的咽喉。


1990年微軟發布了Windows 3.0之後,雖然市場營業額剛達到同時期蘋果的五分之一,但「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短短几個月裡,Windows 3.0的銷量已經超過 IBM OS/2的銷量。同時期的蘋果雖然在軟件方面領先微軟一步,但是由於蘋果走封閉式的道路和純技術路線,始終堅持硬件、軟件一起賣,後期在市場銷售方面並不占據優勢。

反而是微軟,這個曾經落後於蘋果、IBM的「小二」,憑藉自己的兼容、開放和廉價獲得了越來越多的市場,依靠「人民」奪得了優勢,並作為自己商業帝國崛起的基礎。

蘋果在開局中搶占了先機,微軟在入局後落實了商機。如果把蘋果比作微機領域的希臘,那微軟便是微機領域的羅馬,一個開創了時代,一個壟斷了時代。

正如吳軍在《浪潮之巔》中所言,羅馬從希臘學到了很多東西,打敗了老師,建設了強大的帝國和美麗的城市,但它的創新並不多。在微機時代,微軟很像羅馬,它從蘋果學會了很多東西,並打敗了蘋果。


2008-2013 :發展中國家的高光時刻

1993年以來,「信息高速公路」成為振興美國的國家戰略,美國互聯網行業迎來高速發展。1995年,網景通信公司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掛牌首日便創下了每股71美元的高價。

1999 年,有風險資本支持的互聯網公司(美國)IPO 數量達到 171 家,較 1995 年增長了 1 倍多。在美國上市的457家公司中,有308家來自科技行業。市值排名前十的公司中,科技公司占了6個。


20世紀末,納斯達克掀起了一股互聯網引領的投資熱潮。但自2000年1月起,由於互聯網模式創新不足,加上短視的商業策略,原本被追捧的互聯網股票突然被大量拋售,最終引發了整個市場的崩潰。


互聯網泡沫破滅之後,房地產業替代互聯網業成為美國經濟發展的支點,但問題的本質卻依然不得解決,於是2008年爆發了規模更大、更具毀滅性的全球金融危機。部分發達國家經濟面臨了有史以來最大的跌幅,許多大型國際金融機構也陷入危機,全球經濟全面衰退。

從2008年的世界年度首富TOP10榜單上不難看到,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平分秋色,榜單上不再是美國「隻手遮天」,而是呈現出多元化的走向——印度4位富豪,俄羅斯、墨西哥、瑞典、和德國各有1位代表。




發展中國家富豪為什麼可以在眾多國家中脫穎而出?而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2008年為什麼沒有一個人闖入世界富豪TOP10的榜單?

先來看看印度上榜的幾位:拉克希爾·米塔爾是印度的鋼鐵大王,旗下的安塞樂米塔爾集團是全球第二大鋼鐵集團;安巴尼兄弟(穆克什·安巴尼、安尼爾·安巴尼)旗下的信實工業集團是印度的電信巨頭,K.P辛格則是印度的地產大亨。再來看墨西哥的卡洛斯·斯利姆·赫魯(Carlos Slim Helu),其控制的墨西哥國家電信公司掌握着全國90%以上的電話業務。


「甲子光年」發現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這幾位巨頭無一不和政府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米塔爾長居英國,同英國的布萊爾工黨政府有着密切聯繫;安尼爾·安巴尼在2004年加入印度社會黨而成為上院聯邦院的一員(聯邦院印度國會上院);K.P.辛格是印度陸軍軍官出身,他旗下的DLF集團在成立時曾得到過拉吉夫·甘地總理的幫助和支持;卡洛斯·斯利姆也是一位政治投機者,和墨西哥政府高層官員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聯繫。


至於2010-2013年,墨西哥電信巨頭卡洛斯·斯利姆家族為什麼可以連續霸榜4年,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於斯利姆同政府之間的密切關係。此外,他在鞏固墨西哥市場的同時,不斷向國外擴張,緊緊抓住歷史機遇,在美國互聯網泡沫破碎之際,以低價收購了不少無線資產,因而連續稱霸了4年世界首富榜。

政治資源的加持,加上本身雄厚的實力,讓這些發展中國家的富豪在世界富豪排行榜中嶄露頭角。而同時期的中國,電信、能源等產業資源基本上由國企主導,沒有具體的個人可以代表,儘管體量巨大,也並沒有產生個人極富。


2014-2020:向着科技深處前進

可以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是微軟的十年。這十年裡,微軟同網景斗,和雅虎爭,打敗了大大小小數不清的公司,微軟在蓋茨的率領下所向披靡,無往而不勝。但是在那一場互聯網經濟泡沫之後,微軟因為美國經濟不景氣也暫時沒有擴張,停止進軍互聯網的計劃。

現在回過頭看,微軟錯過了進軍互聯網的最好時機。21世紀的第2個十年,微軟沒能創造出互聯網中的Windows系統。因為錯失了移動互聯網的紅利,微軟與蘋果、谷歌等對手相比,在消費市場的表現並不出挑。微軟必須尋找新的成長點。


繼2010年卡洛斯·斯利姆霸榜4年之後,2014年,蓋茨重回首富寶座。微軟做了什麼?

從公司近些年來的收購動作中,或可窺見一斑。

近年來,微軟先後收購了LinkedIn平台,與印度最大的在線平台Flipkart達成獨家合作,以此不斷擴充微軟雲的用戶群體。此外微軟還將代碼開源社區Github納入其智能雲麾下。2020年6月,趁着新冠疫情的檔口,微軟直接宣布關閉全球百餘家直營門店,僅保留4家體驗中心。不難分辨,微軟不再是軟件巨頭,其戰略重心已然轉向雲服務和企業市場。


比微軟早一步抓住移動互聯網紅利的是亞馬遜帝國的締造者傑弗里·貝索斯,他引爆了商業計算領域第二波浪潮。

1995年,貝索斯與妻子麥肯齊共同創辦了亞馬遜,可公司連年虧損,直到2015年第三季度才實現兩季度連續盈利——當年雲服務業務的利潤占到了亞馬遜第三季度總利潤的四分之一,幾乎等於亞馬遜在北美地區電子商務業務的總利潤,成為亞馬遜獲得盈利的主力軍。


亞馬遜AWS雲服務部門成立於2003年,3年後推出第一項商用服務。直到2009年,阿里雲「飛天」團隊才在北京寫下第一行代碼,2010年微軟才發布雲計算業務Azure,2012年穀歌才發布雲平台,類雲服務成為創新主題。

貝索斯成為對世界商業和技術影響最深遠的人之一。截至2021年2月9日,據福布斯全球富豪實時排行榜,貝索斯的個人財富為1932億美元,依然穩坐全球第一。

如今,世界商業巨頭的業務由to C轉to B已經定型,在消費時代紅利耗盡後,巨頭們沉澱技術磨練內功,服務對象也由務虛包容的大眾消費者轉向務實挑剔的企業主。


當巨頭們按部就班向着科技「服務者」角色進軍的同時,一個「顛覆者」出現了——埃隆·馬斯克。

根據福布斯實時排行榜,2020年7月,馬斯克超越股神巴菲特成為全球第七大富豪;8月,他超越LV老闆阿諾特成為世界第四;9月,他超越扎克伯格成功躋身世界前三。

從2020年11月30日,到2021年1月7日,特斯拉的股價從5380億美元上漲到7735億美元,漲幅達43%。馬斯克作為特斯拉的主要股東(持股比例為20.8%左右),身價隨之水漲船高。


同前輩們不同的是,馬斯克的所有公司——航天公司SpaceX、腦機接口研究公司Neuralink,以及鑽探公司Boring均屬於純高科技公司。2020年末,馬斯克試圖將特斯拉、SpaceX、Neuralink與Boring Company合併,成立一家名為「X」的母公司,以「確保人類生存和進步」。


沒有人想到,馬斯克會以Space X之力,布局覆蓋全球的太空互聯網;沒有人想到,在春節前期,馬斯克這一「國際知名網紅」會怒砸15億美金,成功帶貨比特幣;也沒有人想到,Clubhouse因為馬斯克而爆火全網。

此刻,儘管不是所有財富金字塔頂層的人都像馬斯克這麼「瘋魔」,但大家的路徑是類似的:貝索斯成立了藍色起源,着手開發太空飛行器和火箭發動機;谷歌專門創立了Google X秘密實驗室,用來追蹤和開發震撼世界的高科技——向着科技縱深處前進,不斷探索人類的邊界,是如今新貴富豪的共同底色。


科技想要什麼

對比世界和中國兩個維度的富豪變遷,會發現趨勢是相同的,只是路徑有別。

經濟周期更迭,總有人會站在頂峰,有人依靠穩健的實幹作風稱雄,有人靠國家資本稱霸,但能長久持有巨量財富的,莫不是高瞻遠矚者——他們的一次次深刻洞察,造就了一個個商業帝國拔地而起。

毋庸置疑,科技已成為這個時代的核心動力。我們的經濟周期已從規模經濟走向價值經濟,而馬斯克這樣的科技狂人得以有機會問鼎「首富」,是一件讓人欣慰振奮的事。


不過,當科技巨頭在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讓我們不得不反思:為了便利我們付出了什麼。

2020年7月29日,美國國會山連線硅谷,舉辦了繼90年代對微軟的反托拉斯法聽證會之後最大的一次反壟斷聽證會。受質詢的4家公司是美國最大的電商平台亞馬遜、最大的移動設備製造商蘋果、最大的搜索引擎谷歌和最大的社交網絡公司臉書,出席的公司代表則組成了地球最強「男團」:貝索斯、庫克、皮柴和扎克伯格。


無獨有偶,去年底反壟斷的討論在國內也此起彼伏。前有美團「殺熟」,後有巨頭社區團購擠壓小商販生存空間,再後來螞蟻金服在上市的臨門一腳折戟而返。


現在社會心態周期性焦慮、打工人不斷內卷過勞、勞動力被普遍過度壓榨、凡爾賽話語大行其道,科技已不再中立。

作為財富金字塔下方千千萬萬的個體,你我一方面能清晰聽到科技巨輪帶來的轟鳴引擎,另一方面,也不時感受到巨輪碾壓在身上的痛楚。


科技到底代表了誰的利益?

伴隨21世紀第三個十年已經開啟,這場造富運動也進入全新的賽點。新首富們必須要面對的議題是:科技企業在創造經濟價值的同時,也必須承擔社會價值——畢竟,前者決定成敗,後者決定生死。---(甲子光年)


台長: 聖天使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