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地球唯一、環境正義、 世代福祉、永續發展」為理念:葉欣誠:地球環境季/101 年版「環境教育白皮書」@好東西要和好朋友一起分享!|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4-29 14:51:32| 人氣1,87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以「地球唯一、環境正義、 世代福祉、永續發展」為理念:葉欣誠:地球環境季/101 年版「環境教育白皮書」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https://docs.google.com/viewer?pid=sites&srcid=ZGVmYXVsdGRvbWFpbnxjZW50cmFsZGlzdHJpY3RlZXxneDozYWYxNjMzYjVmMTk2MzQz&docid=b60e56d5dc7b2bd422ebdcfa3a3d063a%7C7a9df36ecfe4507cb32034dd46de316c&a=bi&pagenumber=1&w=600

境教育推廣,實踐環境行為。本署將持續以「地球唯一、環境正義、

世代福祉、永續發展」為理念,提升全民環境素養,並促使國內環境


保護環境的公民進行式─環境政策via公民參與

下載次數:225

資源出處: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適用對象:一般民眾

級別:基礎

公民參與能讓群眾在政策認知上產生普遍共識,而透過專家代理,則是避免民粹主義影響客觀事實,近年來,環保署引進「世界咖啡館」之概念,依時程進行「公眾參與、專家代理」相關程序,有系統地就步驟、方式與期程,按部就班執行,以獲得最大共識,達到良善治理。本書枚舉多項環保議題為例,為落實「公眾參與、專家代理」樹立典範,提供實例參考,亦期許未來公共政策更能借鑑本書相關案例。


保護環境的公民進行式─環境政策via公民參與.pdf  

臺灣原住民族環境智慧教材

下載次數:68

資源出處:環保署

適用對象:一般民眾

級別:基礎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影響,國際間積極倡導環境生態的永續發展,在各個領域中不斷針對全球暖化所帶來相關問題,試圖尋找因應的對策。這中間,許多專家學者與原住民族提出原住民千百年來與環境互動所產生的環境知識與智慧,乃是審視現今環境失衡問題的最佳方案之一,原住民傳統環境智慧的整理與詮釋於是成為現階段重要的工作。


臺灣原住民族環境智慧教材.pdf  

臺灣原住民族環境智慧教學講義

下載次數:59

資源出處:環保署

適用對象:一般民眾

級別:基礎

為利高中(職)以上程度人士閱讀,本教材特別附編教學講義與投影片,增加教材使用的效果,吸收教材內容的環境知道。本講義適合老師與演繹者在已詳細閱讀的情況下,搭配各章的投影片,作為備課之教學工具。


教材講義.pdf  

臺灣原住民族環境智慧教材(投影片)

下載次數:69

資源出處:環保署

適用對象:一般民眾

級別:基礎

本投影片為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出版《臺灣原住民族環境智慧》教材附帶之教學投影片,使用時請搭配《臺灣原住民族環境智慧教學講義》,以發揮本書最大功效。


教材教學投影片.pptx  

環境正義-給我的10堂課CH10

下載次數:117

資源出處: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適用對象:一般民眾



====

https://docs.google.com/viewer?pid=sites&srcid=ZGVmYXVsdGRvbWFpbnxjZW50cmFsZGlzdHJpY3RlZXxneDozYWYxNjMzYjVmMTk2MzQz&docid=b60e56d5dc7b2bd422ebdcfa3a3d063a%7C7a9df36ecfe4507cb32034dd46de316c&a=bi&pagenumber=1&w=600

第一章 中央主管機關推動事項 1

表2-2 第1屆環境教育基金管理會委員名單

姓名 性別 服務單位/職稱

沈世宏 男 環保署 / 署長(委員會召集人)

葉欣誠 男 環保署 / 副署長(委員會副召集人)

葉俊宏 男 環保署綜計處 / 處長

謝燕儒 男 環保署空保處 / 處長

馬念和 男 環保署回收基管會 / 執行秘書

蔡鴻德 男 環保署土污基管會 / 執行秘書

駱慧菁 女 環保署會計室 / 主任

歐陽嶠暉 男 臺灣水環境再生協會 / 名譽理事長

温清光 男 成功大學環工系 / 名譽教授

簡又新 男 財團法人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 / 董事長

楊冠政 男 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 退休教授

林耀國 男 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 / 榮譽理事長

王 鑫 男 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 / 教授兼所長

梁明煌 男 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 / 副教授

高翠霞 女 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 / 理事長

林素華 女 臺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 副教授兼任所長

周春娣 女 財團法人環保媽媽環境保護基金會 / 董事長

林淑英 女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 常務理事

何小曼 女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理學院 / 院長

李素馨 女 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 教授

陳曼麗 女 財團法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 董事長

註:101年12月資料。任期2年(100年6月至102年6月),期滿得續聘之。

2‐5

貳 中央政府推動環境教育

表2-3 第1屆環境教育認證審查小組委員名單

姓名 性別 服務單位/職稱

葉欣誠 男 環保署/副署長

陳麗貞 女 環訓所/所長

陳秀足 女 內政部總務司/ 副司長

楊鎮華 男 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 / 司長

連錦漳 男 經濟部工業局/ 副局長

謝尚達 男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森林育樂組 /組長

黃素絹 女 文化部文化資源司 / 副司長

博伊哲努 男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教育文化處 / 專門委員

李玲玲 女 國立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

林俊全 男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 教授

凌永健 男 國立清華大學化學系 / 教授

曾廸華 男 國立中央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 / 教授

王鴻濬 男 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 / 教授

董正釱 男 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海洋環境工程系 /教授

謝祝欽 男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教授

劉俊秀 男 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 教授

林素華 女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與管理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盧敏惠 女 桃園縣環境保護協會 / 會長

劉湘瑤 女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 / 副教授

林淑英 女 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 常務理事

汪靜明 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 教授

吳淑美 女 嘉義大學水生生物科學系 / 教授

林明瑞 男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與管理研究所/教授

黃世鑫 男 國立臺北大學財政學系 / 兼任教授

謝英士 男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 董事長

註:102 年 3 月資料。任期2年(100年6月至102年6月),期滿得續聘之。

第一章 中央主管機關推動事項 1

四、招募、訓練、運用與管理環境教育志工

依環境教育法第 20 條及志願服務法,各級主管機關及中央目的事業主

管機關應鼓勵國民加入環境教育志工,透過環境教育專業訓練,提升其環境

教育知識及技能,以協助環境教育之推動。

(一)環境教育志工招募、培訓

各縣市政府透過各種管道招募有意願推動環境教育工作之國民,審

查其個人學養(含口試)、服務熱忱及未來可擔任志工之服務時數等條

件,徵選適合者於完成基礎及特殊訓練後,擔任環境教育志工。

(二)環境教育志工團運用計畫

環境教育志工團運用計畫各縣市政府應成立環境教育志工團(或其

他類似名稱之組織),將以前環保署成立之環境教育志工團成員及縣市

政府招募之環境教育志工,予以整併運用,協助推動環境教育並保持聯

繫,截至 101 年 12 月底,環保署環境教育志工團全臺共計有 118 位,

各單位環境教育志工數統計詳見表 2-4。101 年度全國環境教育志工運

用達 1,017 次,受服務人次約 8 萬人,共計 6,654 小時,其志工團運用

說明如下:

1. 協助地方政府針對所屬環境保護設施、場所(如焚化廠、堆肥場、

污水處理設施等),擔任解說服務志工。

2. 協助前往企業、社區、學校或其他需要單位宣導環境教育政策及

經驗分享,加強環境教育之推動。

3. 協助編輯環境教育文宣品、宣導影片、教案、海報設計、圖書整

理等工作,提高環境教育品質。

4. 協助設計、辦理各項環境教育活動(如跳蚤市場、環保競賽、話

劇表演、頒獎表揚等),鼓勵民眾參與。

5. 協助縣市政府推動其他環境教育工作。

表2-4 101年各縣市環境教育志工團人數統計表

縣市別 人數 縣市別 人數 縣市別 人數 縣市別 人數

基隆市 3 苗栗縣 4 嘉義縣 5 連江縣 5

臺北市 1 臺中市 11 臺南市 11 金門縣 3

新北市 3 彰化縣 14 高雄市 8 澎湖縣 3

桃園縣 8 南投縣 10 屏東縣 3 - -

新竹市 6 雲林縣 5 宜蘭縣 1 - -

新竹縣 6 嘉義市 2 花蓮縣 6 合計 118

2‐7

貳 中央政府推動環境教育

五、指定環境教育負責單位及人員並加強人員培訓

依據環境教育法第 18 條:機關、公營事業機構、學校及政府捐助基金

累計超過 50% 之財團法人,應指定人員推廣環境教育。101 年度全臺應申報

4小時環境教育單位計7,274個機關,故全臺至少有7,274名環境教育指定人

員/ 單位共同推動環境教育業務。各機關環境教育指定人員任務應為:

(一)統籌推廣環境教育

(二)規劃並訂定環境教育計畫

(三)網路申報執行成果

「環境教育指定人員」是引領各機關人員體會環境教育、發現環境問

題、採取具體環境教育行動的重要橋樑。為了使各公務機關環境教育專責人

員能夠充分了解並配合各主管機關推動環境教育政策,明白在整體環境教育

策略可扮演之角色,以及應有之使命與認知,不定期舉辦環境教育指定人員

培訓課程,使其發揮專業知能以協助環境教育落實,透過環境教育核心知識

的學習、辦理環境教育經驗的傳承、實際操作演練與現地觀摩,有系統地建

構人力資源,以提升未來整體環境教育成效,推動環境教育相關工作。經培

訓後之專責人員,作為後續向各機關內部宣導之核心人員。

第三節 品質認證

環境教育認證制度依100年6月2日公布「環境教育機構認證及管理辦法」、

「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及管理辦法」,與 6 月 22 日公布「環境教育人員認證

及管理辦法」,確立環境教育認證制度的行政程序,並依「環保署環境教育認證

審查小組設置要點」,設立由 25 名委員組成的環境教育認證審查小組,將環境

教育的專業和服務品質納入制度化和法治化的發展與管理。以下介紹環境教育認

證相關辦理情形與現況。

一、辦理環境教育認證

(一)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

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過程分為 2 大階段:第 1 階段為程序審查,

第 2 階段為認證審查;而認證審查得先經由初審會議(含現勘)確認符

合後,再由認證審查小組大會審議之。由近年來國內外發展環境教育的

歷程與經驗可知,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儼然已形成一個結合教育、研究、

保育、文化、遊憩等多重功能的學習場域,亦是促進地方永續發展的重

要基地之一。政府為推動環境教育,建立多樣化的環境教育設施、場域、

第一章 中央主管機關推動事項 1

計畫及課程方案,於環境教育法第 14 條明文規定各級主管機關及中央

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整合規劃具有特色之環境教育設施及資源,並優

先運用閒置空間、建築物或輔導民間設置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並於設

施場所建立及提供完整環境教育專業服務、資訊與資源之功能。

(二)環境教育人員認證

依「環境教育人員認證及管理辦法」第 4 條至第 9 條所列 6 種認證

方式,申請環境教育人員認證者得依其學歷、經歷、專長、薦舉、考試

或所受訓練向核發機關提出申請。環境教育人員認證之審查流程如下:

1. 程序審查:環訓所受理申請後,於 7 日內進行程序審查,其文件

符合規定者,通知申請者於15日內繳納審查費及審查所需文件;

未符合者,通知限期補正。申請者未依規定繳納審查費或逾期未

補正者,駁回申請。

2. 認證審查:環訓所於收到審查費之次日起 3 個月內,完成環境教

育人員認證,必要時得延長,但不得逾3個月,以延長1次為限。

經審查認有應補正情形者,應通知其限期補正,補正日數不計入

審查期間,逾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三)環境教育機構認證

申請環境教育機構認證之資格為:一為已設置專業人員訓練或研究

單位之各級政府機關(構);二為設有環境相關系所,或具有辦理相關

訓練設施之大學或獨立學院;三為曾開設或辦理環境相關訓練或研習課

程年累計達 80 小時以上依法設立之法人,環境教育機構認證之審查程

序如下:

1. 申請者郵寄檢送申請文件,符合規定者,核發機關通知申請單位

繳交審查費與審查文件;不符規定者,通知申請單位於期限內補

正;逾期未補正者,駁回認證申請。

2. 核發機關於收到審查費之次日起 3 個月內,完成環境教育機構認

證審查並通知申請者。

3. 審查期間必要時得延長,但以延長 1 次(3個月以內)為限。

4. 經審查後若需申請者補充文件內容,核發機關通知申請者限期補

正;逾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另補正日數不計入審查期間。

有關環保署環境教育設施場所、機構及人員之認證說明,見表2-5。

2‐9

貳 中央政府推動環境教育

表2-5 環境教育認證說明

認證類別 環境教育人員 環境教育機構 環境教育設施場所

環境教育法、環境教育人

員認證及管理辦法

• 環境教育規劃推廣等行政

• 解說示範展演等教學事

全民皆可。

管道:(擇一即可)

環境教育法、環境教育機

構認證及管理辦法

• 辦理環境教育講習。

• 辦理環境教育人員訓練。

1.設置訓練或研究單位之

2.設有環境相關系所或具

3.曾開設或辦理環境相關

政府機關。

有辦理相關訓練設施之

大學或獨立學院。

訓練或研習課程,1 年累

計達 80 小時以上依法設

立之法人。

環境教育法、環境教

育設施場所認證及管

理辦法

提供環境教育專業服

務(如戶外學習、參

訪、體驗等)

整合具環境教育專業

人力、課程方案及經

營管理,具有豐富生

態或人文與自然特色

之空間、場域、裝置

或設備。

各級學校環境教育推動人

員於環境教育法施行 5 年

內須取得認證

環保署及中央目的事業主

管機關以外,欲辦理環

境教育人員訓練之機關

(構)、大學或法人需取

得認證

戶外學習應選擇環境

教育設施場所辦理

(四)環境教育認證審查小組運作

環訓所受理各類環境教育認證申請,並規劃人員考試、訓練及環境

教育認證資訊系統等相關配套措施。環境教育認證的主體對象有人員、

設施場所及機構;環境教育認證作業包括程序審查及認證審查。申請環

境教育認證審查作業流程如圖 2-1 所示,第一階段「程序審查」由受理

申請開始,進行檢視申請資料及申請方式資格對照等作業內容,此階段

審查不收費;後續於 7 日內,通知申請者補正或待申請者繳費後,即進

入第二階段「認證審查」。認證審查係於核發機關收到審查費之次日起

3 個月內,進行認證申請案實質審查,部分申請案藉由初審會議初步作

出審查建議後,提報認證審查小組會議審查。經審查認為有需要補正資

料情形者,通知其限期補正,逾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但審查期間

若有必要,得延長審查期約 3 個月。認證審查小組業已於 101 年 1 月至

12 月,共召開 10 次認證審查小組會議,主要會議內容為針對環境教育

人員、機構、設施場所認證案進行審查。

第一章 中央主管機關推動事項 1

受理申請

已補正

文件不符合規

定而得補正者

未繳納審查

費及所需文

件數量

程序審查(7日內)

符合規定

通知繳費及所需文

件數量(15日內)

已補正

需由申請者

補正

符合規定

未通過

認證審查

(3個月內)

通知結果

通過

核發證明文件

圖2-1 申請環境教育認證審查作業流程圖

二、環境教育認證現況

環訓所101年通過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計有51處;境教育人員有796

位通過認證;環境教育機構有 11 處通過認證,另教育部為中央目的事業主

管機關,亦針對學校教職人員依「經歷」方式辦理環境教育人員認證,101

年12 月底計155位通過環境教育人員認證。

三、環境教育認證管理資訊系統

環訓所受理環境教育人員、機構及設施場所認證申請案件,並辦理相關

宣導及認證管理業務。環境教育認證申請數量累計截至 101 年 12 月已超過

500 件。為了提供民眾查詢並加速行政作業的管道,環訓所建置環境教育認

證資訊管理系統,期提供簡政便民的認證申請作業,此認證作業系統將包含

申請者線上查詢、繳費等機制,並研發人員、機構、設施場所認證管理、成

果統計等功能。

2‐11

貳 中央政府推動環境教育

第四節 課程資訊

依國家環境教育綱領,環保署應建置環境教育資訊系統,提供環境教育認

證、課程、教材及研究成果等資訊;各級主管機關應規劃適宜之環境講習課程及

教材;各級教育主管機關應督導所屬學校運用課程教學及校園空間,研訂環境學

習課程或教材,並實施多元教學活動;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現有終身學習及文

官培訓制度,應與環保署合作推動環境教育;各機關應加強環境教育相關學術研

究,彙編環境教育之課程、教材及編製媒體影片與文宣,提供全民便捷資訊;各

機關應主動發布環境教育資訊,並結合媒體宣導環境議題及環境教育,擴大全民

參與;各機關應蒐集國際環境教育資訊,參與國際環境教育合作、交流及活動。

以下說明 101 年度環保署針對環境教育課程與資訊施行之成果:

一、環境 E 學院知識檢定暨宣導活動

為落實環境教育推動,環保署透過環境教育法及相關子法之規範,已在

「環境教育法制化」基礎上對於特定的對象,建立持續學習之環境與機制;

並於 99 年便開始委託辦理「全民環保知識檢定專案工作計畫」,透過專家

制度建立環境知識題庫,輔以程式設計,透過網路提供資訊與測驗服務,並

建構了以「考試」與「學習」互動為基礎的運作機制,創造「環境E學院」。

該年度計畫接續 99 年「全民環保知識檢定專案工作計畫」架構,進一

步對於現有學校教材及考題進行全面性的檢視與分析,並據以擴充現有之題

庫,期使學校教育與環境知識更加契合,並於 101 年完成結案。除針對 99

年計畫所建置之網站系統加以維護之外,將改善既有使用者測驗時之題目分

配方式,亦將強化其對於使用情形分析之功能。同時擴大辦理相關宣導活

動,透過實體及虛擬之競賽,活化現有之學習環境,同時將首度結合科技、

媒體與行銷之能量,建構總體環境教育推廣之知識寶庫。

二、建置環境教育終身學習系統

環保署為了達到全民皆可接受環境教育之理想,建置環境教育資源整合

平臺系統,透過該平臺全民可依據需求選擇所需課程,並搭配環境教育終身

學習入口網,建立全民環境教育之環境,隨時隨地皆可透過網路或行動化接

受環境教育。依據環境教育法第 19 條,機關、公營事業機構、高級中學等

以下學校及政府捐助基金累計超過 50% 之財團法人,應每年參加四小時以

上之環境教育,故該系統之建置,讓各機關可透系統進行申報,並可統計、

查詢年度教育環境之成果,進而作為推廣全民環境教育的基礎。該系統同時

參考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公務人員終身學習網架構,建置可提供機關構申

報、上傳課程及學習資訊、個人學習歷程、彈性與其他學習機關構進行資料

轉接等服務,且符合環境教育法及環保署規範之環境教育終身學習網。

第一章 中央主管機關推動事項 1

三、社區大學氣候變遷環境教育試辦課程

由環保署委辦,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執行之「101 年度社區大學氣候變

遷環境教育試辦課程」計畫,於北投、松山、永和、旗美及宜蘭試辦社區大

學課程,該計畫中,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與全國 5 所社區大學合作規劃與辦

理在地環境教育試辦課程,5 所社區大學不僅因應不同在地特色、社區需求

規劃出不同類型的試辦課程,主題、上課形式與內容也具多樣性及特色性。

透過該計劃讓社區大學成為氣候變遷環境教育的催化劑,藉由將環境教育融

入課程中,教育多樣背景的社區民眾,擴大民眾對於氣候變遷的認知以及幫

助民眾將知識落實於日常生活中。

另一方面,社區大學也利用其網絡與人脈,與民間團體、公部門、其他

社區大學進行聯盟,協力培育社區環境教育種子,成為社區中氣候變遷環境

教育的連結中心。同時由於考慮到網站具備資訊平臺角色,資料的完整累積

與深入左右著氣候變遷環境教育於社區的影響力與延續性,於該計劃中將試

辦課程內容與資料於專屬網站中進行完整紀錄與建檔,以作為於各地社區長

期推動氣候變遷環境教育的知識與經驗的呈現。

四、編撰環境教育相關領域訓練教材

環訓所為持續推廣環境保護相關業務與行政院人事總處局地方行政研習

中心(以下簡稱「地研中心」)合製數位課程,於 100 年度完成了 12 門數

位學習教材的製作,期望以線上數位學習的形式,為大家介紹環境教育法的

概況,另因應大眾對於環境教育數位學習的需求日漸增多,也與國家文官學

院合作,加入該院承辦的公務機關數位學習共用平臺-「環境教育及訓練數

位學習網」,同時將有關課程放置於該學習網,使學習者能多一個數位學習

平臺的選擇。

五、辦理環境教育訓練

為配合我國環境教育法之實施,環境教育主管機關 101 年辦理相關環境

教育專業訓練如下:

(一)環境教育專業及課程規劃實務訓練

為推展環境教育設施場所,提供環境教育專業及課程規劃實務訓

練,於 101 年 3 月辦理為期 3 日課程,使參訓人員瞭解環境教育設施場

所相關法規申請認證程序,增強課程教案之規劃與經營管理實務,計

88 人參訓。

2‐13

貳 中央政府推動環境教育

(二)環境教育志願服務研習

為使各環保機關相關業務承辦人員有效與合法運用志願服務人員,

並有助於環境教育之推展,於 101 年 3 月邀請志願服務專家學者講授志

願服務法與志願服務人員之招募、訓練、管理、運用、輔導、考核與其

服務項目等課程,並實際參訪環境教育推動案例,計28人參訓。

(三)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規劃暨營運管理實務

為推動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於 101 年 3 月辦理環境教育設施場

所規劃暨營運管理實務班,加強參訓學員對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之相關規

定、環境教育場域、課程教案規劃及經營管理實務等能力,以有利於環

境教育設施場所推動,計 81 人參訓。

(四)環境教育種子人員培訓

以各機關(構)環境教育相關業務承辦人為種子人員,分別於 101

年 4 月及 5 月辦理 8 場次,發揮教學宣導功能,並協助使用環境教育管

理資訊系統 (EEIS) 進行環境教育計畫及成果申報,強化參訓人員對環

境教育相關法規、環境教育推動能力以及使用環境教育管理資訊系統進

行計畫與成果提報之能力,以利各單位推動環境教育,計1,472人參訓。

(五)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作業研習

爲加強各地方環保機關環境教育認證業務承辦人員,熟悉認證作業

相關規定,提升環境教育專業服務能力,於 101 年 5 月邀請環境教育專

家學者講授課程,並安排主管機關及已取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者意

見交流與分享,計 37 人參訓。

(六)環保教師培訓營

爲培訓環保教師瞭解各項環保政策與重點,節能減碳,氣候變遷

及綠色低碳等專業知能,使其融入教學中,持續推動環境教育,讓環保

向下扎根於 101 年 8 月邀請環境教育專家學者及教育宣導業務相關同仁

講授課程,並安排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芝山文化生態綠園戶外參訪,計

60 人參訓。

(七)環保小學堂專業訓練

於 101 年 8 月邀請環境教育專家學者講授課程,受訓對象 101 年度

獲選為環保小學堂相關社區人員,訓練課程包括戶外環境教育、教材規

劃執行、媒體行銷運用、社區環境教育與實務等課程,以及環保小學堂

實地參訪與綜合座談等課程內容。期透過在地社區培力,發展提供環境

學習之服務與資訊,作為全國各地社區參訪、學校戶外教學及全民環境

學習的場所,計29 人參訓。

第一章 中央主管機關推動事項 1

(八)環境教育人員核心科目30小時研習

爲增進環境教育人員環境教育實務推動工作能力,以利推展各項環

境教育工作,分別於 101 年 2 月至 12 月共辦理 5 場次為期 5 日課程之

環境教育人員核心科目 30 小時研習,計 216 人參訓。

六、環境教育認證管理資訊系統建置情形

依業務屬性規劃建置 10 大子系統及入口網頁,下轄共計 37 項子功能群

組。已開發人員認證、設施場所認證、機構認證與認證審查小組等子系統,

以及申請者進行線上申請、進度查詢、線上繳費單套印功能、後臺複合式認

證資料查詢、e 管家警示功能等功能。可由系統產出各項認證資料統計功能

及認證成果報告,並協助提出相關系統報表。系統各項選單內設匯入、匯出

等功能,以利統計分析用。此外,為強化人員、機構或設施場所申辦認證

作業之便捷性,除建立 e 化申請流程外,亦導入便利商店繳款機制,以提供

申請者更便捷之繳費管道。同時,由銀行端每日協助匯入交易資料媒體檔方

式,可透過本系統直接掌握繳款狀況,讓承辦人在帳務管理上更為便利。另

一方面,該系統已完成認證之資料,於系統正式上線後,可透過環保署環境

教育管理資訊系統 (EEIS) 利用連結導引方式連結至本系統,以讓更多的民

眾了解目前認證作業推廣情形。

七、研擬環境教育人員專業領域認定原則

研析環境教育人員認證及管理辦法、認證審查過程問題,諮詢相關專家

學者、機關代表及環境相關志工,針對環境教育人員專業領域認定方式或

機制,研擬環境教育人員專業領域認定原則,包含 6 種申請管道與 8 項專業

領域之對應。彙整收集大專院校環境相關領域及專業領域課程大綱,辦理諮

詢會議,邀請專家學者協助提供相關專業領域篩選建議,凝聚各專家學者共

識,完成八大專業領域採計課程資料庫之建置,減少人員認證審查過程專業

領域認定爭議。

為凝聚環保共識,加強與環保團體的溝通聯繫,由環保署沈世宏署長或

葉欣誠副署長主持,於 101 年 5 月、7 月、9 月及 10 月分別在臺北市、高雄

市、臺中市及花蓮市舉辦「環保團體座談會」,4 場共計約 500 人參加。會

中環保團體提出環境影響評估審議制度、資訊公開與民眾參與機制、環境教

育法、環境監測督查、節能減碳、污染防治、廢棄物管理、綠色消費等議題

之建議,將做為未來施政推動之參考。

2‐15

貳 中央政府推動環境教育

八、幼兒環境教育教案徵選

由環保署主辦之「2012 幼兒環境教育教案徵選活動」,全國共吸引近

300 件優秀教案投稿,經過一連串書面初選、分區試教複選的過程,由傑出

的 9 案進入全國總決選,最終獲得全國特優的是黃惠雯、許婉菁的「珍愛我

的地球朋友」、張瑋玲、黃玟玲的「小魚兒你在哪裏」以及余承芳、王綉鈴

的「垃圾車等等我」「2012幼兒環境教育教案徵選活動」的得獎名單,共分

為全國甲等獎、全國優等獎以及全國特優獎,皆能獲得獎狀及獎牌,並分別

有不同金額的教材製作費及教案授權費。

九、EPA 環保頻道

為激起民眾對環境的關懷及行動,環保署 101 年繼續在網路媒體建置

「2012EPA 環保頻道」,從 101 年 3 月至 102 年 3 月,免費提供「環保議題

節目」、「愛護地球電影頻道」、「關愛生命頻道」及「珍愛資源頻道」等

4 大類共有 37 部合法環保影片及中央部會出版的優質影片 53 部,以供全國

民眾隨選收看,達到增加環境教育的學習管道、廣度及方式,至目前已累計

有 600 萬人次收看。此外,為鼓勵民眾多加利用「2012EPA 環保頻道」,環

保署從 101 年 7 月至 10 月,辦理「綠色心視界環境心體驗」EPA 環保頻道

觀賞心得徵文比賽,比賽分為國小組、國中組、高中職組及社會組,學校師

生及民眾可於 EPA 環保頻道觀賞影片後寫下字數 600 ~ 1,000 字(含)的影

片心得上傳電子檔至活動網頁。

十、製作環境講習影片

環保署透過臺灣知名的環境污染案例中,以專題報導的方式製作「環境

教育法環境講習影片」導引出臺灣環境法規的完備性,以及遵守環境法規應

有之義務,並透過環保傑出優良廠商與違法受懲廠商的對比,呈現臺灣環境

公平正義的努力,期待臺灣能夠成為一個無污染的永續家園。

影片中,藉由企業環境污染案例,去瞭解周遭居民目前的生活狀況,因

為環境污染事件在身體上及生活上,造成的改變,藉此探討工業污染對環境

及民眾造成的危害,追溯企業應有的社會責任,讓收視者瞭解,環境污染的

代價是土地和民眾為他們共同承擔。同時,傳遞正確的環保法治觀念,讓收

視者擁有真實最直接的感受與震撼而心生警惕,反省自己的錯誤對環境所造

成的傷害。

第一章 中央主管機關推動事項 1

十一、環境教育管理資訊系統

「環境教育管理資訊系統(簡稱 EEIS)」如圖2-2所示,即為協助執行

環境教育法所誕生之媒介,主要功能皆依據法規之規定,設計包括環境講習

開課、補助申請、補助成果、環境教育教案專區、環保夥伴、登錄認證資訊

(包含環境教育人員、機構、設施場所)及環境教育資源查詢在系統設計上

力求簡便,以增加操作使用之流暢性。

十二、編製環境講習教材

環境講習係依環境教育法規定,針對公私部門違反環境保護法律或自治

條例之行政法上義務,經處分機關裁處停工、停業處分或處新臺幣 5,000 元

以上罰鍰之案件,處分機關應令受裁罰對象接受環境講習。環訓所為辦理

環保署裁罰案件之環境講習作業,特編撰環境講習教材,據以執行講習,另

由於環境變遷快速,法令不斷修正與更新,環境講習教材將定期進行檢視修

正,期透過環境講習教材之編製有助於推展環境講習,並期能減少環境保護

相關裁罰案件。

圖2-2 環境教育管理資訊系統網頁

2‐17

貳 中央政府推動環境教育

十三、環境教育參考範例

為健全全國環境教育體系,環保署於環境教育管理資訊系統上,建立環

境教育參考範例,提供民眾下載。環境教育議題涵蓋非常廣,許多題材皆可

當作教材;環境教育管理資訊系統網站及相關網站有許多不同領域的知識訊

息可供參考,而其他部會(如教育部、能源局、水利署、林務局等)也有不

同主題性的教學網站,可供教師教學參考運用,其內容包含課程模組、課程

教材、體驗課程、戶外參訪及環保頻道等不同環境教育領域的教材。如「環

境教育推動初步課程」即設計「全球暖化與節能減碳」、「環境教育推動初

步課程」、「水資源保育及節約水資源」、「永續發展教育」、「生物多樣

性保育、山林保育及生態旅遊」、「由污染防治到綠色生產、行銷與消費」、

「環境教育理論與實務」及「海洋資源保育」等 8 套環境教育課程。另各政

府機關亦已於下列網站中建置環境教育相關教學教材,可提供參考:

(一)教育部環保小組:有永續校園、外來入侵種、節能減碳資訊、綠

色學校及其他部會網站連結等。

(二)臺灣綠色學校伙伴網路:匯集 10 年來全國深具環境教育熱忱的

教師其教學提報分享,主題眾多,並有相關議題網站連結。

(三)教育部環境變遷與永續發展數位學習示範課程。

(四)教育部自然生態學習網。

(五)經濟部能源局能源教育網。

(六)環保署—Eco Life清淨家園顧厝邊綠色生活網。

(七)環保頻道。

(八)綠色生活資訊網。

十四、結合現有終身學習、文官培訓制度推動環境教育

國家文官學院(以下簡稱文官學院)隸屬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

專責辦理各項法定任用訓練及推動公務人員終身學習。為落實環境教育推動

政策,藉由辦理各項公務人員法定訓練、專書閱讀活動、研討會及數位學習,

適時融入環境教育主題,101年辦理情形如下:

(一)公務人員法定訓練

專責辦理公務人員各項法定任用訓練,配合各項訓練目標,訂定不

同的訓練課程,為配合環境教育之推廣,針對各項訓練,適時加入環境

教育課程。考試錄取人員基礎訓練,納入「環境倫理與永續發展」主題

第一章 中央主管機關推動事項 1

授課,共計 7,728 人參與上課;在薦任公務人員晉升簡任官等訓練、委

任公務人員晉升薦任官等訓練、警佐晉升警正官等訓練及交通事業人員

員級晉升高員級訓練等採「綠能與生活」及「環境變遷與因應」等 2 門

課程擇一授課,共計4,635人參與。

(二)專書閱讀活動

為推動公務人員終身學習,定訂「公務人員專書閱讀推廣活動計

畫」,自公共政策、管理知能、人文關懷及自我發展等四大領域中,遴

選適合書目供公務人員閱讀。並於每月配合專書辦理導讀會,101 年度

配合環境教育主題,擇定「必要的革命」1 書作為公務人員專書閱讀書

目。除於採實體教室導讀外,並結合網路直播機制,擴大學習參與外,

並與澎湖縣政府合辦推廣,共計超過 300 人參與。

(三)研討會

101 年度辦理「新世紀公共行政問題論壇-綠能、科技、生活三環

共生」,建立公務人員對於環境教育與公共行政問題的瞭解,聘請產、

官、學共同研討,於課程中加入生態體驗活動,共計100餘人全程參與。

(四)數位學習

為提升培訓成效、落實公務人員終身學習理念,自 92 年 4 月設立

「文官 e 學苑」數位學習網站以來,賡續深化數位學習應用層面,迄至

101 年止,運用「文官 e 學苑」共用基礎架構,在有限經費及人力下,

開發以公務學習雲概念之「公務機關數位學習共用平臺」,除擴大合作

應用成效外,並加強公部門間之合作,以達學習資源共用、共享之目的;

亦即,除原「文官 e 學苑」學習平臺外,並有多個機關陸續進駐使用。

其中有提供環境教育相關數位課程之學習網站,包括:「文官e學苑」、

「環境教育及訓練數位學習網」及提供一般民眾使用的「全民e學堂」,

摘要介紹如次:

1. 文官e學苑

「文官 e 學苑」自推出以來,至 101 年底註冊人數已達 23 萬

餘人,超過 1,786 萬人次上網學習,數位課程種類繁多,包括:當

前國家發展、行管理知能、法制與實務、行政中立、自我發展、環

境教育及人文藝術等領域。除配合各項實體訓練,建立混成預習機

制外,並提供公務人員隨時隨地的自主學習環境。數位課程結合其

他機關提供及發展製作,共計超過 400 門課程數。提供公務人員更

適切的線上數位學習環境,依不同訓練需求,建置不同的學習專區

2‐19

貳 中央政府推動環境教育

以供選課閱讀。為落實環境教育推廣,除開設相關數位課程外,並

結合國立空中大學、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等合作單位,篩選與環境

教育相關數位課程,同時於「文官 e 學苑」建置「環境教育學習專

區」,共提供「環境輻射漫談」、「植物相剋作用與永續發展」、「全

球變遷」、「永續的理念與政策發展」、「節能減碳概念及調適策

略」、「環境倫理與永續發展」等 13 門環境教育課程,提供公務

人員上網學習,101 年度共計 13 萬 5 千餘人次完成學習。並為鼓

勵公務人員學習及提升學成效,特與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合辦,凡

於「文官 e 學苑」完成指定課程者,可參與環境體驗活動,共計辦

理2梯次,80 人參與。

2. 環境教育及訓練數位學習網

環保署結合文官建置專屬學習網站-「環境教育及訓練數位學

習網」。該網站主要作為環保人員專業培訓之用,學習課程以環境

保護一般性及專業性課程為主,門數已達 53 門。其中與環境教育

相關數位課程包括:「環境教育法」相關課程、「環境用藥管理」、

「廢棄物採樣危害評估及安全防護」、「碳足跡(含碳中和)簡介」、

「綠色採購實務」、「海洋油污染應變」相關課程、「環境教材」

相關課程、「入侵紅火蟻防治」、「日常節能措施」等計 25 門,

提供多元的環境教育線上學習管道。

3. 全民e學堂

建置「全民 e 學堂」,其目的在於提供公部門政策行銷及一般

性課程,除提供公務人員學習外,並開放供一般民眾免費學習,以

期促進政府與民間之互動交流。101 年度結合合作之公務機關,共

計提供超過 170 門數位課程,依不同課程屬性,建置不同的學習專

區。其中,針對環境教育推廣,採行與「文官 e 學苑」類似營運模

式,建置「環境教育學習專區」,並亦提供等13門相關數位課程。

第一章 中央主管機關推動事項 1

第五節 循序推動

依國家環境教育綱領,機關、公營事業機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政府捐助

基金累計超過 50% 之財團法人,應參酌環境議題及永續發展,訂定短、中、長

程環境教育計畫,並完成所有員工、教師及學生每年至少4小時以上之環境教育;

環保署應建立環境教育個人電子終身學習護照,第一階段完成公部門及學校人員

之學習護照,第二階段則提供誘因,鼓勵全民取得環境教育終身學習護照;教育

部應鼓勵大專院校自主推動環境教育,於課程中納入環境教育;各機關應鼓勵全

民、企業及各社群積極自主學習,改變行為,實現永續生活方式。以下說明 101

年度推動環境教育之方式:

一、環境教育政策分析及研究計畫

環保署為及早因應國內外重大環境教育議題對環境教育造成的影響,故

委託臺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及管理學術中心辦理「環境教育政策分析及研究

計畫」規劃未來短期(1~2年內)、中(3~4年內)、長期(5~6年內)

環境教育政策、方案發展方向及方案主題,共計研擬並撰寫完成三大環境教

育政策面向、8 個環境教育政策、18 個環境教育方案群及 27 個環境教育方

案。該計畫依環境教育實施步驟規劃出環境教育政策面向、政策、方案群及

方案之層級關係,共計研擬並撰寫完成三大環境教育政策面向:(1) 環境教

育政策、制度及法規政策面向、(2) 環境教育素養及需求政策面向、(3) 環境

教育輔導、評量、交流及資源共享政策面向。

二、環境教育核心能力暨全民環境素養調查

環保署委託世新大學知識經濟發展研究院進行環境素養大規模調查,針

對成人(公職部門人員、高中職以下教師)以及全國各級學校學生進行環境

素養調查。除建立第 1 次全國性的環境素養基礎資料外,也能做為環保署未

來進行4年一期環境素養評估調查之基準,及環境教育推動成效評估指標。

該次調查於 101 年 9 至 11 月期間,以問卷施測方式針對成人(公職部

門人員、高中職以下教師)以及學生(自國小至大專校院)進行調查,總計

完成11萬 5,990 份有效成功樣本。依環境素養三項構面(環境知識、環境態

度及環境行為)為探討內容,國人雖然對環境都是持有正向的「態度」,但

是在「知識」與「行動」之間產生落差。除了國小學生以外,其他類對象之

環境行動經驗較弱,此為未來環境教育應加強推動的目標。同時,研究也發

現曾參與學校社團的學生或曾兼任環境志工的成人其環境素養表現會較好。

2‐21

貳 中央政府推動環境教育

因此,未來推動環境教育相關單位將以多元化、實際體驗的環境教學或

生態保育活動為導向,使國人都能夠透過行動參與,培養對環境的情意與愛

護環境的正向價值觀。

三、環保活動整體行銷宣傳專案

101 年度環保署運用大眾媒體在電視、網站、電臺及大眾運輸等宣傳環

保活動,包含「環保知識挑戰擂臺賽」、「幼兒環境教育教案徵選」、「創

意徵選活動」、「國家環境教育獎」、「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行銷推廣」等議題,

另針對環保新徵選的環境教育標章製做動畫短片一支,並在各公共場所宣傳

播放及刊登,以期提升民眾環保意識及知識,進而產生環保行動。

四、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行銷推廣

環保署為鼓勵民眾踴躍至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享受良好環境教育,對全國

各地具有特色的環境教育設施及資源,輔導成為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並設計製

作 40 面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及環境教育機構標示牌,塑造其專業形象;並規

劃 2 項抽獎活動及 3 場實體活動。抽獎活動為「環境教育哇寶趣」好禮抽獎

活動及「哇我的尋寶日記」環境教育主題照片募集,自 101 年 4 月至 10 月

活動開辦期間,參與人數高達約 12 萬人次,並於 10 月假臺北市立動物園舉

辦公開抽獎,現場民眾參加踴躍,共計3,000人次。

此外,拍攝 2 支三分鐘以「山」及「水」為場域特色之環境教育設施場

所宣導短片,在各公共場所宣傳及宣導環境教育,還成立行銷網站與臉書粉

絲團做宣導與推廣;另安排 15 處環境教育設施場所進行實地訪查,蒐集多

方意見,以提供環保署作為後續補助方案訂定之建議。

五、環保知識擂臺賽

101 年環保署與教育部共同舉辦全國「環保知識挑戰擂臺初賽」,從全

國22縣(市)超過7,000多位國小組、國中組、高中(職)組及社會組參賽

選手中選拔出 400 位代表,並於同年 12 月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館校區舉

辦總決賽,進行一場環保知識菁英的大對決。該次活動環保署沈世宏署長對

學生能夠具備如此豐富的環保知識表示大感佩服,更鼓勵選手們將知識化為

行動的力量,從個人出發,帶動家庭、社會大眾學習環保知識、力行環保生

活,鼓勵全民參與環保知識學習行列。

六、全國環保志(義)工趣味運動會

101 年 9 月環保署假臺南市長榮大學舉辦「全國環保志(義)工趣味運

動會」,參加人員來自全臺與離島共計22縣(市),近2,000名環保志(義)

工齊聚一堂,透過具環保意涵的趣味競賽,彼此相互交流。環保志(義)工

第一章 中央主管機關推動事項 1

趣味運動會,不僅促進跨縣市環保志(義)工的互相交流、凝聚全國環保志

(義)工的向心力,更提供全國環保志(義)工活絡筋骨、強健體魄,寓環

境教育於創意樂活的活動。

七、節能減碳天使團

環保署 101 年透過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就業安心專案,招募 603 名人力,

在臺中市、臺南市、桃園縣及宜蘭縣等 4 縣(市)辦理「節能減碳天使團計

畫」,於 101 年 11 月完成 27 萬 604 家用電戶節能宣傳檢測工作,宣傳檢測

達成率為104.4%,超出預期25萬8,971家用電戶的目標。

「節能減碳天使團計畫」總共宣傳檢測 27 萬 604 家用電戶,執行時將

用電戶區分「家戶 / 社區大廈」、「公私場所辦公室」及「便利商店 / 百貨

商場」等 3 種類型進行。透過「節能減碳天使團計畫」推行至用電戶,實際

到點宣導檢測服務;該計畫的宣導檢測工作,直接至全國各區村里住戶、有

(無)管理單位公寓大廈、商業用戶、百貨公司、社團、學校及機關等用電

戶的照明、冷氣、冰箱等設備是否屬最新節能型式、具備節能管理軟硬體室

溫控制、冷氣不外洩、關燈及拔插頭等行為樣態或管理;進而促使民眾學習

及進行改善,以達到舒適健康的目的,共同珍惜寶貴的能源、營造節能環保

永續的家園。未來建構低碳社會,環保署將透過學校教育,培養節能減碳意

識,配合種子教師及物業管理單位協助,促使民眾在個人日常生活中落實環

保,做到每人每天至少減碳1公斤,邁向「低碳社會」。

八、環境科學與工程教育研習工作坊

環保署為促進並落實環境教育法之執行,特委託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

與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於 101 年 11 月在臺灣電力公司新店烏來訓練所,

舉辦為期兩天之「環境科學與工程教育研習工作坊」,共有 60 位環境工程

及環境教育背景之學者參加,加速了環境工程與教育領域人員加入環境教育

行列,並擴大環境教育之成效。環境教育是一種價值教育,也是一種公民教

育過程,其「內容」與「教育過程」均為無法偏廢之要素。長期以來,環境

工程界專長於「環境內容」,而環境教育界專長於「教育過程」,我國能綜

合兩項要素,進行「具有題材代表性、前瞻性與科學內容之正確性,且符合

教育原理,具教育效果」之環境教育者實屬有限。此研習工作坊主要為培養

環境工程界及教育界之環境教育種子教授,藉由學者參與,提出更多國家

環境教育發展方向與執行方式的意見,使我國的環境教育工作能更與世界接

軌,更符合國人需要與永續發展之方向。

2‐23

貳 中央政府推動環境教育

九、環境教育補助成果線上申辦

因應環境教育法建置「環境教育管理資訊系統」於正式上線以來,提供

各類優質的環境教育教案及最新活動資訊,以及通過環境教育認證之相關資

料,讓每一個人能從認知、價值觀及態度上來落實環境保護行為。目前該系

統除提供應申報單位填報環境教育計畫與成果外,亦提供各縣市環保局辦理

環境講習課程,及掌握環境教育申報之環境講習情況。除此之外,101 年度

另建置「環境教育補助成果線上申報管理子系統」、「財團法人資訊管理系

統」、「環境教育教案資料庫子系統」及「環境教育最新活動消息發布與後

臺審核管理子系統」等四大子系統輔助法規推動,以提升全民環境教育素

養,促進國民瞭解個人及社會與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

環保署執行環境教育補助申請流程 e 化管理,以利對執行進度做有效的

時程控管;另提供財團法人設立審件流程電子化,將歷史資料皆建立電子檔,

可做為檢閱歷年資料管理狀況。此外,因環境教育推廣過程中須有優良之環

境教育教案,以及民眾能及時獲取其他單位辦理環境教育活動訊息,該系統

提供教案分享及最新消息專區供廣大民眾所使用。

十、環境教育業務推動

(一)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

鑑於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業已執行多年,污染事件仍頻傳,均

屬民眾對於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污染預防觀念不足,故透過參與式學習,

教育民眾,進而育成國內未來土壤及地下水整治領域投入之人才,增進

專業人員質能素養,奠定我國擔任亞洲土壤及地下水交流中心之基礎。

另完成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預防宣導短片,增進全民「土地品質即價值」

觀念。

(二)空氣品質保護及噪音管制

為避免經濟發展造成大量空氣污染物排放進而影響環境空氣品質,

除加強污染源管制策略外,仍需提升民眾環境素養,使能達到污染預防

之效果。101 年共辦理「臭氧層保護宣導多媒體設計簡報比賽」、「清

淨家園,全民運動」、「環保駕駛教育輔導」、「怠速熄火教育宣傳」、

「優質環境綠美化案例賞析專題演講」等宣導活動,共計約 650 人次參

與、宣導車輛數達 6 萬輛餘次。

(三)水質保護

環保署藉由成立河川生態教室、辦理水環境種子教師訓練、水質管

理監督、事業廢水管制、污水下水道系統、生活污水管理、海洋污染防

治及淡水河系污染整治業務等活動。101 年度已輔導成立北、中、南三

第一章 中央主管機關推動事項 1

區重點河川 3 處生態教室,提升水環境巡守隊功能。並辦理 3 場次水環

境教育及保育論壇,邀請環境、保育及教育專家凝聚共識,提供各縣市

環保局及水環境巡守隊交流觀摩平臺。

(四)廢棄物管理

目前我國正積極推動「垃圾零廢棄」,持續推動垃圾零廢棄各項工

作,另鑑於先進國家的廢棄物處理方式已逐步朝向減少資源消耗、抑制

源頭廢棄物產出及強調產品環境化設計與資源回收再利用等方式辦理,

我國「事業廢棄物資源循環零廢棄」工作,亦應加強規劃執行。101 年

推動下列工作項目:

1. 於誠品敦南書店舉辦「101 年綠色包裝設計競賽頒獎典禮暨得獎

作品展示」活動,現場除有頒獎典禮,另提供綠色設計得獎作品

展覽解說,讓參觀民眾能更深入認識得獎作品之綠色包裝設計理

念。展覽會場位於誠品敦南書店人潮必經之動線上。2 天展覽,

參觀人次至少500人以上,媒體露出包含電子、平面及網路媒體。

2. 填海造島(陸)政策為能傾聽民意、落實資訊透明公開,環保署

於 101 年 8 月辦理「推動廢棄資源物填海造島(陸)計畫」公民

共識會議,藉由學者專家及公民小組成員互動式討論及詢答,廣

納多元化想法,凝聚共識。繼公民共識會議,環保署於 12 月辦

理「安定化無害化廢棄資源物填海造島(陸)」政策論壇,廣邀

部會首長、地方首長、學者專家、環保團體、事業單位及公會、

民意代表等各界人士與會討論,共議填海造島(陸)相關議題,

透過各項議題研析、專家學者、環保團體、事業單位參與與談及

媒體互動詢答,充分溝通及說明填海造島(陸)政策的意涵。

3. 截至 101 年止,環保署、內政部、財政部、經濟部、教育部、交

通部、農委會、衛生署、國科會、通傳會等 10 部會,已陸續訂

定所管事業之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管理辦法,並合計公告 103 項可

再利用事業廢棄物種類及管理方式,再利用機構家數逾1,300家。

4. 透過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現況檢討,確立未來再利用機構管理策略

方向,檢討修訂「事業廢棄物清理計畫書格式及應載明事項」、

「應檢具事業廢棄物清理計畫書之事業」等相關公告,及再利用

機構管制編號之核發程序,並邀請相關單位召開公聽研商會。

2‐25

貳 中央政府推動環境教育

(五)環境衛生及毒物管理

為讓民眾瞭解如何安全使用環境用藥、環境用藥及毒化物、毒化災

及天災、飲用水管理、環境衛生管理,環保署藉由環境教育,提升國人

對環境用藥的認知,101 年執行成果如下:

1. 毒性化學物質災害執行成果

與各直轄市、縣市政府合作舉行環境毒災應變演練41場次。

2. 環境用藥宣導執行成果

設置「環境用藥安全使用網站」,為讓民眾認識居家害蟲、環

境用藥選購及適用方法,提高民眾安全用藥認知,並有效安全地應

用環境用藥,共計 3 萬 8,421 人次瀏覽。

3. 毒性化學物質宣導執行成果

101 年 10 月辦理「2012 年環境荷爾蒙暨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管

制研討會」,透過專家學者、部會代表共同專題發表演講與論文發

表,並發布新聞稿及網站宣導,讓國人瞭解國內毒物管理成果及國

際關注之化學物質。

4. 飲用水安全執行成果

飲用水全球資訊網站,宣導教育民眾安全飲用水相關資訊及

知識,累計 16 萬人次瀏覽。101 年 7 月辦理 101 年度飲用水業務

檢討會,由各級環保機關針對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管理、不法利

得、水質稽查採測等進行經驗分享及飲用水管理資訊宣導。101 年

10 月邀集各級環保機關召開「101 年度飲用水管理資訊系統操作重

點說明及年度考評等相關業務討論會議」,進行飲用水專業資訊教

育及政策宣導。

5. 環境衛生管理執行成果

101 年 1 月環保署回收基管會辦理國家清潔週跳蚤市場愛心義

賣活動,義賣總金額 8 萬 5,766 元全數捐贈國內弱勢團體或公益團

體。辦理「國清週掃街宣導暨社區志工環境清潔日-臺北主場活

動」,計 319 人,共同參與環保署辦公廳舍周邊環境清潔活動。當

日活動全國總計參與人數 13 萬 7,204 人、清理垃圾 70 萬 2,658 公

斤及資源回收 24 萬 8,004 公斤。完成「101 年國家清潔週」宣導短

片插撥卡,請行政院新聞局電視媒宣導,並發布相關新聞稿12則。

地方政府國家清潔週執行成果,辦理掃街、宣導誓師及鄉鎮市區村

里清掃活動,共計 22 場;總動員機關、義工團體及義工,總計參

與人數 40 萬 3,696 人;清理垃圾(含巨大垃圾)6 萬 9,332 公噸及

第一章 中央主管機關推動事項 1

資源回收物品8,541公噸;辦理「資源再生回收跳蚤日」活動18場,

銷售總金額計 156 萬 2,518 元。

(六)管制考核及糾紛處理

結合各縣市環保局及綠色商店共同辦理環保產品行銷、宣傳相關活

動 2,639 場次,並建置環保產品線上採購網,辦理 2 場次「環保集氣愛

地球」活動。辦理 20 場次機關及民間企業綠色採購實務教育訓練及說

明會 1,100 人次。應用綠色消費種子人員 917 人擔任機關、學校、民間

企業與團體宣傳講座及協助社區、團體等綠色消費宣傳活動推廣逾 2 千

場次。督促地方環保機關執行「民間企業與團體實施綠色採購計畫」,

參與人數逾 126 萬人次。應用綠色生活資訊網進行綠色消費的概念推

廣,101 年訪客數為 60 萬人次,上網瀏灠逾 606 萬點擊次。101 年度持

續推動綠行動傳唱計畫,並首度結合 8 家信用卡銀行業者,共有 435 家

旅宿業者及逾18.6萬人次民眾熱情參與,較100年183家及4.6萬人次,

成長率達137%及3倍。提出綠色婚禮產業鏈的構想,並輔導婚紗業者、

婚顧公司、婚宴場所、租車業者及糕餅業者等 29 家綠色婚禮產業,推

動綠色認證措施。錄製 e-learning 綠色採購實務及綠色採購線上操作課

程,以提升人員對於綠色採購實務的認知。與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合

作完成臺北鐵路餐廳 3 款便當碳足跡盤查,於 101 年 7 月召開發表記者

會,頒發國內首張便當碳足跡標籤證書,並公布三款便當之二氧化碳當

量。於 101 年 11 月辦理「我國碳足跡計算服務系統推廣會」,逾百人

參與。12 月飛碟早餐宣傳綠色生活及消費內容,每檔 30 秒,共播放 52

檔次,收聽人數為 410 萬人次。

於101年3月頒布綠色生活及消費指引手冊,並製作推廣掛軸,提

供基隆市、苗栗縣、臺中市、彰化縣、嘉義市及高雄市辦理綠色消費巡

迴展 6 場次約 4 萬人次民眾參與。藉由綠色生活資訊網每月至少發送 2

期電子報(綠色生活電子報及環保產品電子報),另於其他虛擬平臺、

部落格曝光等宣導方式推廣。於各大刊物和文摘刊登綠行動傳唱計畫,

總計發行量為28 萬本。

(七)環境監測及資訊

環保署推動各地辦理「世界水質監測競賽」活動,盼喚起民眾保護

水質之意識,101 年推動民眾參與世界水質監測競賽成果:據美國活動

網站公布 101 年全球參與報告,去年有 66 國家、25 萬 4,459 人次參加

世界水質監測競賽,其中,我國有4萬8,148人次參與監測,排名第2名,

僅次於喀麥隆6萬 260 人次。

2‐27

貳 中央政府推動環境教育

(八)溫室氣體減量管理

為推動節能減碳全民行動,配合「國家節能減碳總計畫」推動全

民節能減碳溝通與宣導,及執行「節能減碳無悔措施全民行動方案」,

積極推展全國減碳節能運動,以達與全民共同打造低碳永續樂活家園,

101 年推動事項如下:

1. 透過網路平臺及運用各類節能減碳教育推廣及政策宣傳活動,將

節能減碳、氣候變遷等知識傳達,引導全民建立低碳永續樂活之

生活態度,以達到提升全民節能減碳永續環境之素養、技能及行

動之目的。

2. 辦理「節能減碳行動標章」推廣活動,鼓勵民間單位響應參與節

能減碳行動,落實永續經營理念。

(九)水質監測

為保護桃園沿海藻礁生態,督導地方政府執行「桃園藻礁污染源督

察管制計畫」,選定排入藻礁主要生長之區域河川水系與上游污染源為

管制重點,期望加強污染源管理,提高河川水質,101年執行成果如下:

1. 環保署與桃園縣環保局共稽查 481 家次,告發 161 家次,7 家停

工改善,違規比率 33.7%。

2. 依水質監測資料顯示,老街溪、南崁溪全河段水質的生化需氧量

(BOD)、懸浮固體物 (SS) 與氨氮 (NH3-N) 濃度來看,已呈現改善

情形且維持中度污染程度,較去年同期明顯改善,小飯壢溪、觀

音溪、大堀溪及新屋溪 4 條河川水質逐漸呈現穩定。

3. 101 年 10 月召開「保護藻礁環境-環保署將對違法廢污水廠代

操作業者一併祭出重罰」記者會,公佈查獲業者之主要違反水污

法之違規樣態。

(十)資源回收

環保署以公開徵求補助計畫方式,鼓勵公私立大學、財團法人研究

機構及處理業,投入應回收廢棄物回收處理的創新研發,並培育資源回

收處理基礎研發人才。

(十一)永續發展

透過建置「環境奈米科技知識平臺」網站、發行電子報、參加「臺

灣奈米週」攤位展覽、舉辦「環境奈米科技論壇」等學術活動,宣傳對

象包括一般民眾、專家學者、學生、企業等,以利奈米與環境知識普及

並擴散環保署歷年研發成果,101 年成果如下:

第一章 中央主管機關推動事項 1

1. 建置「環境奈米科技知識平臺」網站

該平臺自 100 年 4 月正式上線起,至 101 年 12 月止,共計 4

萬瀏覽人次,平臺知識文件共 1,047 筆,並發行8期平臺電子報。

2. 舉辦101年「臺灣奈米週—臺灣奈米環境、健康、安全主題館」

攤位展覽(論文海報、儀器展示及現場互動活動)。

3. 舉辦「101年環境奈米科技論壇」

邀請產官學研各界專家進行圓桌討論,針對奈米科技相關議題

與民眾分享與談,並發表環保署環境奈米科技研究論文,本論壇共

計140餘人參加。

4. 蒐集國內外奈米資訊

整合衛生署、勞委會等部會有關奈米EHS(環境、健康、安全)

之研究成果。

(十二)生態社區推動方案

環保署整合協調廢棄資源再利用、推廣及提升再生能源與生質能源

及跨處室整合辦理河川濕地興建、抑制河砂揚塵,整體規劃河川生態廊

道,及生態農村建構等相關業務,藉此規劃研析構築資源循環型生態社

區之要素,推動建立物質流與能量流自足比率較高之示範性社區。101

年執行成果如下:

1. 以村里規模為範圍推動低碳社區,依現有發展協會、管理委員會

或環保團體為主體,協助各籌組低碳推動團隊;製作低碳社區建

構示範手冊,使一般民眾對自身所居住的社區或村里進行簡易的

評估,達到推廣及宣導之作用,將低碳理念深耕至社區;辦理低

碳社區觀摩會,深入推廣民眾低碳相關概念。

2. 協助地方政府籌組低碳永續家園推動組織,成立低碳永續推動辦

公室,規劃研擬低碳永續家園 10 大運作機能技術資訊系統內容

架構,包括重要課題與解決方案、廠商及成本效能與效益、管考

執行與評比機制、成功案例等資訊,並建置及維護相關網頁供民

眾學習參考。

3. 仿效世界公民咖啡館之模式,辦理低碳永續專家咖啡館,凝聚團

體共識,具體完備各項行動項目內容。

4. 規劃低碳永續家園推動評等認證制度,由中央部會、縣市、鄉鎮

市區、村里、機關、學校、工廠、社區及建築或社團分縣市、鄉

鎮市及社區村里層級為推動行動項目主體,逐步擴大推廣。

2‐29

貳 中央政府推動環境教育

5. 協助臺中市及宜蘭縣依據「縣市層級溫室氣體盤查計算指引」,

規劃及試行城市盤查,藉由城市盤查掌握城市自身碳排放量,逐

步提出及檢視減碳策略與方案,邁向低碳示範城市;建置城市層

級碳揭露服務平臺,提供縣市登錄自我排放量及相關盤查資訊與

工具,並辦理城市盤查教育訓練課程,有助於縣市執行溫室氣體

盤查概念及推動相關工作。

(十三)生質物能源再生能源應用

生質物能源再生能源應用及廢棄物能資源化規劃為能資方案室之重

要業務,重點業務在於國際上生質物再生能源規劃、技術推動、執行期

程綜整分析,以期規劃我國生質物再生能源應用、技術評估及區域生質

能源中心推動。

1. 於 101 年度辦理廢棄物能資源化推動策略與節能減碳效益評估委

託研究,將評估各焚化碳轉型區域能源中心之節能與減碳效益,

並辦理廢棄物再生利用技術講座,對環保署、各焚化廠人員與研

究智庫進行厭氧消化技術交流。

2. 依國際生質物再生能源利用先期研究資料,進行先進國家再生能

源應用現況蒐集彙整及相關技術開發,以及政府對於生質物再生

能源推動措施等研究,以供我國針對生質物再生能源應用進行先

期可行性評估,藉由強化民眾對於生質物再生能源利用之認知,

輔以節約能源措施及行為改變等方式,達到減少能源消耗,逐步

推動生質物再生能源應用及落實減碳工作。

第六節 協調聯繫

依據國家環境教育綱領,環保署應邀請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

關召開工作會議,積極推動環境教育;環保署應會同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教

育部與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加強環境教育及環境學習研究,並建立環境教育

成效評量或指標;各機關應與社區、民間團體及企業建立夥伴關係,透過社區營

造、在職教育及生態旅遊等共同推動環境教育。

一、召開中央各部會/地方政府環境教育工作會議

環保署為激發相關人員對環境教育工作之創意與熱情,於 101 年 11 月

辦理2場中央部會/地方政府環境教育策進會,目的在於透過2天1夜活動,

聚集環境教育法相關推動人員,並提早規劃與準備 102 年度環境教育工作,

中央部會藉由該會議了解環境教育跨部門的運用及內涵,並在會議中邀請文


====





級別:基礎

環境教育介紹

美國環境教育增能計畫

美國於1990年通過《國家環境教育法》,是全世界首先針對環境教育專門立法的國家,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及公眾對環境的要求提升,其環境教育相關政策、法令漸趨成熟與完備,值得我國學習。美國環境教育工作者大致上可分為兩類:專業的環境教育社群(Professional EE Community)及新興城市環境教育社群(Emerging Urban EE Community)。美國專業環境教育社群具有較強的連結,通常透過類似北美環境教育協會(NAAEE)的組織為媒介,並交換各類環境教育資訊,也通常具備卓越指南(Guidelines for Excellence)所指的職能;新興城市環境教育社群相互間的連結較為鬆散,不具有領導組織中心,通常由一群關注青少年發展、社會公平、社區發展及生活週遭環境議題的民眾組成。根據社會創新理論(Social innovation theory),當秉持不同觀點、來自不同領域的人們有機會交換彼此的觀念、經驗及資源時,便會產生創新的想法及理念;美國的「環境教育增能計畫」便為社會創新理論的具體實踐,藉由環境教育的創新,強化美國環境教育的推動(Cornell University Civic Ecology Lab2013)。

環境教育在美國已行之有年,全美各處興起許多社區及環保組織致力於推動環境教育,並各自發展出多樣化的環境教育活動及方案。有鑑於此,美國環保署每年編列2百萬美元的預算,自2011年起委託康乃爾大學公民生態研究室(Cornell University’s CivicEcology Lab)及北美環境教育學會執行「環境教育增能計畫」,此一美國環保署的國家環境教育培訓計畫目前已擴及加拿大及墨西哥等國,乃藉由建立提供不同社群多元的溝通平台,透過一系列的全國培訓研討會、各州增能工作坊、線上課程、數位資料庫等管道,串聯成全美各地的環境教育方案、活動,讓各地環境教育人員有機會參與分享、交流與學習,強化環境教育工作者的專業職能,以全面提升美國環境教育的推動強度,進而提升環境品質;其具體作法乃以康乃爾大學為中心,記錄不同群體教育工作者的實務,並成立指導專家小組全面管理、監督,並展開具體活動,藉由倡議、遊說、策略聯盟等縱向和橫向連結,串起社會各界環境教育的網絡,促進各地發展具在地化思維及關注全球化環境的計畫方案。換言之,EECapacity藉著建立夥伴關係及學習網絡,提供各鄉鎮、社區、環保組織的環境教育工作者相互溝通、學習的管道,藉由思想的充分交流及資源的分享,激發環境教育理念的創新,進而實現永續發展的共同目標;這樣的模式對於資源不足的鄉鎮或社區的環境教育工作者而言,實為難能可貴的學習機會(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Protection Agency2013)。

美國環境教育增能計畫的五個主要的方案規劃(program area)分別為:專業領導、增能學習、科技支援、研究評估與夥伴傳播。其各方案的工作目標與項目,整理如下:

() 專業領導(Leadership Academy

1.      環境教育指導綱領(Guidelines training

美國環境保護署於1993年委託NAAEE推動國家環境教育卓越計畫(National Project for Excellence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制訂一系列闡明如何實踐環境教育的卓越指南,內容包括:發展環境教育教材、專業環境教育工作者必備的知識及技能、非正規環境教育卓越指南、幼兒階段環境教育卓越指南等。其後環境教育之推動,皆以前述國家環境教育方針及教材為依據,進行面對面訓練或線上教學,確保推行方案之品質。

2.      專業學習社群(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專業學習社群(PLC)由一群具有共同理想、目標及價值觀的環境教育工作者組成,藉由實務經驗分享、相互交流、互助合作的方式,使社群成員在討論中相互提攜、不斷學習與成長,甚而激盪出新的想法。此類社群的目的在於能支持其成員專業發展及合作學習的需求,能改善其成員於實務或研究領域的整體狀態,而其首要目標則在協助強化教育工作者之實務能力。

城市及社區環境教育學習社群(Urban EE and Community EELearning Communities)即是線上的學習空間,對城市環境教育有興趣者皆可加入社群。社群成員每年至少須有一次發表或帶領一次活動,其形式可為網路研討會的發表、參與小組討論,亦可利用部落格、網站、維基百科或其他線上資源等方式發表,藉以分享彼此想法、提出問題、交換及蒐集資料,而社群運作的宗旨及每年的目標也由社群成員共同訂定。

此外,美國環境教育增能計畫自今(2014)年起規劃了三個線上學習社群(online learning community),於EECapacity網站上公開徵求對社群主題有興趣的夥伴加入,每個社群有一定的員額限制;其運作方式為讓社群成員主要透過現代化科技進行討論及分享檔案資料,且規定社群成員必須參與為期五天的專業領導工作坊(leadership workshop)及NAAEE研討會。其規劃之三個線上學習社群簡介如下:

(1)  The Climate Chang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OLCA(Project-based Online Learning Community Alliance)

2013年起正式運作,為目前唯一成立的社群;由25位環境教育工作者組成,每個月至少進行四小時視訊會議,並透過E-mail、電話會議(錄音存檔)及使用Google Drive分享檔案資料。2014年度社區氣候變遷夥伴計畫(Community Climate ChangeFellowship Program)目前已公告於EECapacity網站,正徵求社群成員中。

此類社群邀集有感於氣候變遷議題急迫性之環境教育工作者參與,在為期八個月的夥伴關係中經由專業領導、資訊網絡交流激盪出創新的環境教育策略。

(2)  量測環境教育產出的學習社群(The Measuring EnvironmentalEducation Outcomes Learning Community

此類社群將邀集對創新的環境教育方式有興趣的環境教育工作者參與,藉由環境教育參與者之相互交流、學習,探討環境教育方案的成功與缺失,從而發展出環境教育之實施成效評估工具,進而開發出更完善的環境教育方案。

(3)  州際環境教育學習網絡社群(The State Consortia LearningCommunity

EECapacity計畫的州際夥伴在於拓展區域網絡各有不同的施行策略,此類社群則有利於各個州際夥伴團隊的領導者及成員交換意見、資源及課程資訊等。這個社群僅開放給州際夥伴申請。

3.      環境教育人員認證(Certification of environmentaleducators working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NAAEE與其協力夥伴共同合作,協助州或省級制訂認證方案,以利環境教育工作者取得認證及進行環境教育工作,更能確保環境教育方案的實踐與執行成效。

4.      舉辦年度研討會

NAAEE1971年以來,每年都會固定舉行年度會議,此年度研討會有利於商研正在進行的各項研究、促進研究社群之意見交換,並且能將研究落實於日常生活中。

此研討會有助於讓越來越多之研究報告呈現環境教育成果,展現如何培育出更多環境教育公民。NAAEE之年度研討會同時也提供了研究生一個成為專業學者能力的管道。

研討會相關議題包含:公民科學與大眾參與、保育教育與行為改變、環境教育教學、領先與創新、兒童與自然環境等多項主題。年度研討會為重要國際交流與專業提升之平台。

() 增能學習(Building EnvironmentalEducation Capacity

1.      網絡聯盟(Affiliate Network

NAAEE會員網絡遍布北美各地,包括 54 個州政府、省級與地區分支機構等,由NAAEE為聯盟網絡成員設置領導、組織性培育與政策性計畫等各項訓練。

2.      形成州際夥伴關係(State Consortia

美國政府提供經費及資源,支持各州形成夥伴關係,並提供環境教育領導團隊及成效評估,以發展區域環境教育,實現環境教育增能計畫目標;主要藉由工作坊及每年北美環境教育研討會的方式促使青年、社區發展及環境教育等專家進行交流。

美國環境教育增能計畫每年邀集專業領導團隊、合作夥伴及州際夥伴關係的成員,辦理國家訓練工作坊(National training workshop)。在為期一週的工作坊中,讓參與者藉由熟悉卓越指引而強化其規劃之環境教育方案,藉由了解美國環保署的環境教育施政重點而得以將其納入環境教育方案中,並透過工作坊習得拓展環境教育理念的策略及分享各自的環境教育知識、技能及經驗,從而分別討論出適用於各州或夥伴團隊的環境教育工作計畫。工作坊結束後,參與者將環境教育工作計畫付諸實行,並於三個月後回報環境教育增能的成效。

3.      舉辦社區環境教育圓桌會議(Community environmental educationroundtables

以工作坊的形式提供青年、社區發展及環境教育等專家與初加入NAAEE的夥伴意見交流的管道,此類工作坊已於全美十個城市舉辦。工作坊主要針對遭受貧窮與犯罪所苦的社區進行討論,經由各界專家與夥伴的意見交流,激盪出有效的環境教育措施。

() 科技支援(Technology to Support the Field

以科技運用於環境教育增能活動及環境教育領域,強化學習效能。

1.      規劃線上課程(Online courses

美國環境教育增能計畫開設之線上互動課程,課程為期四週,結合多媒體與網路資源,增加和參與者互動的機會。包括:城市社區的環境教育(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Urban Communities)、環境教育成效評估(Measuring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Outcomes)、環境教育社群連結(Bridging EnvironmentalEducation Communities)、公民生態(Civic Ecology)、環境衛生(Environmental Health)、城市公園管理(Urban Park Stewardship)及非正式環境教育專業基礎知識(Fundamentals of EnvironmentalEducation for Inform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s)等。

也將於2014年開設下列五門線上課程:面對氣候變遷的現實(Facing the Reality of ClimateChange)、社區環境教育實務課程(Practicing CommunityEnvironmental Education)、環境教育與社區信念(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Faith-BasedCommunities)、環境管理及退伍軍人及其社區的抗災能力(Environmental Stewardship andResilience of Military Veterans and their Communities)、專業與學校環境教育運動(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Professional and School Sports)。

2.      網站與應用軟體

(1)  網站資源

NAAEE經營數個學習網站,包括:EELinkedEECapacity.netNaaee.net

其中,EELinked可說是環境教育訊息及資源傳播的門戶,具有多重的功能,包括:可下載環境教育相關教材、環境教育相關問題諮詢、分享課程計畫及資源、覓得環境教育合作夥伴。

(2) 社群網站分析

透過網路調查,讓環境教育組織檢視環境教育網路的使用狀況和效能,以利達到更進一步的傳播效果。

(3) eeEcology Map

如同生態系中各種生物相互依存,環境教育的教學亦有類似的關係存在,例如:活動的類型、對象、地點及成效之間便存在著此種緊密的關係,而eeEcology Map便是一套能協助教育者規劃環境教育方案的網路工具。

這個互動式工具能夠檢測方案是否有錯誤,並且討論可能進行的方式,利於達到方案目標。它在網路上提供免費下載,也逐漸被致力於環境教育的專業人士大量使用。

() 研究評估(Research and Evaluation

EE Capacity已經展開研究和評估的計畫,不斷反省一個問題:「創立新的專業網絡,還能創新北美洲的環境教育嗎?」

NAAEE用以下假設研究和評估EE Capacity的成效:

1.        指出不同族群提供的環教理念所呈現的世界觀。

2.        追蹤EE Capacity在使用社群網絡的使用結果。

3.        評估環境教育專家的能力和執行理念,及使用EE Capacity計畫後的改變。

4.        發展對應環境教育多元目標的各種評估工具。

5.        發展專業人士合作計畫和志工能使用的環境品質指標,包括:以Q-Sort讓不同環境教育者藉由此活動瞭解彼此執行上的差異和分享經驗;社群網路分析和EE Ecology的應用等。此外,目前也正在研發針對教育者使用的專業發展工具。

EE Capacity已彙整一系列調查結果,以及發展其他測量環境教育計畫執行成效的工具,以衡量環境教育計畫的實質影響。

() 夥伴傳播(Dissemination Partnerships

1.      擴展合作關係(Dissemination partners

NAAEE整合「卓越準則」(Guidelines for Excellence)與其他資源,制訂合宜城市社區的計畫,並配合其他合作夥伴,包括:美國社區園藝協會(American Community GardeningAssociation)、動物園及水族館協會(Association of Zoos andAquariums)、康乃爾鳥類實驗室(Cornell Laboratory ofOrnithology, Celebrate Urban Birds)、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美國魚類暨野生動物管理局(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與少數族群學術機構等,擴大環境教育實施層面。

2.      社交網絡(Social networking

於臉書(Facebook)建立Urban EE CollectiveEEResearch兩個公開社團,作為環境教育資訊交流、分享平台。雖未被加入社團的群眾無法發表言論,但仍可藉由此一平台習得多樣化的環境教育相關知識、並取得相關活動訊息。

Urban EE Collective為一臉書的公開社團,截至20142月底共加入1256位成員。此一平台提供社團成員自由分享、討論和環境教育有關的資源、方案、人員,分享和環境教育相關的城市環境理念及資源,也鼓勵社團成員發表其社區內與生活環境品質提升有關的創新作法。EEResearch亦為一臉書公開社團,由44位環境教育專家組成,主要藉由環境教育相關研究成果的分享與問答,作為環境教育工作者研究資訊交流的平台。但其相關訊息少,且此一社群上的文章僅更新至20134月,主要的資訊交流活動已轉移至Urban EE Collective


=====


中央與地方環境教育活動介紹

環境教育法規定的教育對象是全民,主管機關於中央為環保署,於地方為直轄市政府及縣市政府,而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幾乎含括每一個政府部門。

(1) 中央主管機關推動之環境教育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為對一般社會大眾環境教育的中央主管機關,亦為環境教育法之主管機關,行政院環保署平時負責社會大眾環境教育相關政策研擬及推動。環保署就其組織分工分別針對空氣污染防制、土壤污染、水質保護、環境衛生、毒性化學物質管理、廢棄物管理、溫室效應氣體減量等項目,對一般民眾及其所屬志工進行環境教育宣導。

環保署與教育部早已有環境要項,及加強學校實施環境教育計畫等多項計畫,長期以來在培育環保志工隊與環境教育志工、河川巡守志工隊及補助社區進行環境總體營造計畫皆有相當多的經驗,並且廣泛使用其環境人員訓練所培訓各種環境工程技師與專業人才。環保署也擅長使用大眾媒體、大型宣導活動及結合企業辦理綠色消費活動,並使用平面媒體、印刷品與網站進行環保政策,可稱之「社會行銷」。環境教育法新增的由中央主管機關負責的業務包括:環境教育法授權法規的擬定,環教人員、設施場所與機構的認證,國家環境教育綱領與國家環境教育行動方案的擬定,環境教育的報告彙整與評鑑、獎勵等(梁明煌、蔡慧君,2000;梁明煌等,2010)

(2)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推動之環境教育

A.教育部

教育部早期環境教育對外的窗口、行政及執行的部門是「教育部環保小組」,此為一臨編的組織;自民國102年政府組織再造後,將環境教育執掌分為:學校環境教育及社會教育機構之環境教育,其中學校環境教育主要由資訊及科技教育司執掌,社會教育機構則由終身教育司負責督導。

教育部自91年迄今,每年持續補助各縣市政府教育局辦理學校環境教育輔導計畫,促使各縣市教育局或成立縣市級環教輔導團,或以環境教育中心學校的方式結合產官學界形成夥伴關係,輔導所屬學校在永續校園改造、綠色生活、課程發展、環境教育教學、校園環境管理、環保小組組織運作及軟硬體設備均能符合永續發展之理念,推動具備地方特色及為國家營造良好的環境教育基石。其中「永續校園改造計畫」及「綠色學校夥伴計畫」對各級學校環境教育工作推動的影響最力,前者「永續校園改造計畫」是以校園建築、環境品質的改善為主,並結合學校本位課程及在地文化,是全方位的校園環境改善及環境教育工作推動計畫;而後者「綠色學校夥伴計畫」是教育部繼前述計畫之後,為能有效延續各校推動環境教育的力道,並能有效整合各校的成果,特委請臺師大環教所建置「綠色學校夥伴網站」,以結合環教網絡學校、上傳環教成果、有效評鑑機制來鼓勵各校持續推動環境教育工作。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臺中)、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高雄)、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屏東車城)、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臺北)等大型的社會教育機構,直屬教育部終身教育司,這些機構都設有環境教育專業部門,並提供展示、人員服務及線上網站等多樣服務,且部分積極推動環境教育、自然保育教育及能源教育,已然成為功能健全的環境教育設施場所。

B.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執掌的是自然生態保育、生物多樣性保育及農、林、漁、牧生產之污染防治等事項之社會環境教育。幾乎農、林、漁、牧生產單位都有標章產品,以非正式的方式推動有關生產、生活、生態的永續消費教育。林務局推動森林教育、自然生態保育教育、野生動物保育、生物多樣性教育、自然保留區、無痕山林運動、自然中心及森林遊樂區的解說教育。農糧署有針對農民社區的農村剩餘農地補貼,生質能作物轉作,針對農業生產者有廢棄物污染防治與資源再生。畜牧處負責經濟動物飼養者的技術推廣教育,與推動動物保護法有關的動物福利教育。水土保持局推動農村再生教育,水土保持教室解說教育。漁業署推動水產養殖、產品履歷、富麗漁村及海洋漁撈技術,且設有全民漁業教室,辦理娛樂漁業的推展教育,補助賞鯨事業解說活動辦理等。

C.內政部

內政部營建署國家公園及都會公園(高雄、臺南及臺中)皆設有解說組織與實務。城鄉規劃處推動國家濕地與海岸教育、永續城鄉社區建設及社區規劃師養成。公共工程組的污水下水道也有專屬教育網站。建築研究所推動綠建築、智慧生活標章及環境空間永續性教育。消防署則負責推動防災教育。

D.經濟部

經濟部執掌水、礦物及能源資源的最適利用、環境保護、工業污染防治及環境管理等事項之環境教育,負責推動社會民眾、學校之節水、節能的資源教育。水資源局(水利署、河川局)與環境教育相關的業務包括:水資源運用與保育、節水、河川教育、生態河川。礦物局推動永續礦業開發。能源局以節能減碳、再生清潔能源、能源資源最適利用為推動主軸。工業局負責工業污染防治及環境管理教育,企業社會責任等事項也與環境教育有關。

E.交通部

交通部執掌各種交通工具及觀光資源等事項。前者重點在重大公路建設過程與營運中降低對環境的影響、綠色交通政策與載具的建設與鼓勵使用、各種節能交通工具的更新及永續使用、國家自行車與步道系統的建立。後者是觀光局與國家風景區系統負責遊憩設施及教育設施場所整建、媒體行銷、解說與戶外環境教育服務。此外也包括永續觀光旅遊從業人員的訓練,推廣綠色觀光飯店。氣象局則負責氣象預測傳播,大眾氣象教育及全球氣候變遷;未來將併入環境資源部。

F.國防部

國防部執掌軍中設施及人員等之環境教育,舉凡軍中食衣住行育樂產生的能()源利用、管理與廢棄物減量、環境管理、資源回收、軍中土地綠化維護、建築設施與武器彈藥廢棄物儲存與風險管理、軍中服役人員等之環境素養。軍事演習對土地上稀有瀕危物種及自然棲地的保護,對外來種的控制,對軍機場航道下的噪音、鳥類停棲,對軍隊與周遭居民互動等都是常見的教育主題。

G.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

原子能委員會的執掌是環境游離輻射等事項之環境教育,如核能利用、最終掩埋場、意外事故應變、核廢處理技術、風險管理、溝通傳播等議題都是相關之環境教育主題。對象除了政府機關決策、管理與公關人員外,現場技術人員的專業發展教育更為優先對象。一般的風險傳播則以大眾傳播或辦理核電廠周遭居民說明會來進行。

H.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原住民族委員會的環境教育包括族語、生物文化傳承、土地利用、永續性發展、原住民生態智慧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育、生物探勘與環境衛生疾病、營養、健康、文盲識字等的教育,及各級學校原住民教育課程等主題都有待發揮。

I.文化部

文化部的執掌是文化復興、古蹟襲產、歷史博物館、社區營造之環境教育業務;其在文化景觀襲產、社區營造、鄉土博物館、文物館、文化園區所提供的環境教育上負有職責。

J.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國科會是學術機構,亦是科技單位,負責推動環境教育、教學、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的發展,更為國際交流合作的背後助力。未來能積極參與科技引發的倫理議題有關的科普活動。

K.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原衛生署)

衛生福利部及國民健康局除了在正規教育中,推動健康促進學校計畫外,亦推動食品安全、營養、健康促進、疾病、醫療、衛生保健、健康城市、健康社區營造等與健康議題相關的環境教育項目。

L.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環境教育法僅規定國營事業需要規劃環境教育計畫,因此針對民營事業單位、中小型企業及勞工的環境教育則可能被忽視。勞工的職場環境品質、毒性物質、環境醫學、災害防制、福祉及環境災害管理等與環境教育有關的主題,是勞委會未來應努力的方向。

M.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

公共工程會主導國內重大工程的規劃、設計審議,也已經在國內倡議推動與生態工程、綠化、環境復育有關的創新工程典範,及培訓工程顧問技術人才及改變施工設計標準。有鑑於全球氣候變遷議題受到重視,極端惡劣氣候席捲全世界造成海岸嚴重沖刷,以至於河岸保護、大地土木工法已經無法應付,因此公共工程會應持續發展可以適應、減輕傷害的工程規劃、設計與管理的創新制度,並透過環境教育訓練、講習工作坊來培訓相關的利害關係決策、管理及事業團體專業人才。

N.災害防救委員會

國內自然災害日趨嚴重,因此除了搭配平時防災規劃、教育訓練之外,災害發生前的通報撤離,災害發生中的資訊收集、掌握、管理與決策,災後立即投入減輕災害及救災行動,及災後重建的各種事務等都直接與政府機關及全國民眾、受害災區民眾的教育、溝通、行銷與傳播有關係。

O.行政院海洋管理部門

國內海洋事務管理部門在行政院組織再造時尚未確認,以致於關於我國有關海洋教育、海洋生態環境污染、海洋事務、海洋法、海洋文化遺址、海洋航運、船舶、遊憩管理等事務分別歸屬於教育部、環保署、內政部海巡署、農委會漁業署、交通部觀光局。但各單位的決策者、管理者與資源的事業發展單位及使用者都有接受與海洋資源永續發展議題管理相關環境教育的責任。

(3)地方主管機關之社會環境教育

由於地方政府與環境相關的單位很多,目前是由直轄市、縣()首長指定縣市首長層級主管擔任總召,召集以下地方政府組織內相關部門主管,並遴聘地方專家共組一環境教育審議會及基金管理委員會。地方主管機關應參酌地方特性擬定環境教育行動方案,依法設置環境教育基金,依照環教法規定募集經費來執行年度計畫,並管理轄區內應辦理環境教育之機關(機構)、學校,一定事業規模事業單位及財團法人的環境教育計畫。地方主管機關及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掌管之環境教育相關項目如下:

A.環保局

空污、水污、土壤污染、噪音震動、固體廢棄物、毒性物質、環評、環境衛生、資源回收、教育宣導。

B. 教育局

各級學校環境教育及校園環境管理等事項之環境教育。

C.農業局

生態保育、野生動物、生物多樣性保育、自然保留區及農、林、漁、牧永續生產、污染防治、動物福利、農業標章產品、農村再生、水土保持等事項。

D. 建設局

污水下水道、城鄉社區建設、建築等事項之環境教育。

E.工商局

水、礦物及能源資源最適利用及環境保護、工業污染防治及環境管理、企業社會責任等事項之環境教育。

F.觀光旅遊局

交通工具及資源、風景區之環境教育。

G.原住民族事務局

部落永續性與原住民生態智慧之環境教育。

H.文化局

文化景觀襲產、社區營造、博物館、鄉土文物館、文化園區之環境教育。

I. 衛生局

食品安全、營養、健康促進、疾病、醫療、衛生保健、健康城市、社區等。

J.勞工局

勞工職場品質、毒性物質、環境醫學、災害防制、福祉及環境災害管理等。

K.消防局

自然災害、防災教育、災害減輕及救災等。


=====


國內環境教育議題

(1)國內有齊柏林《看見臺灣》影片,所引發的山坡地土地超限利用的問題,其中以清境、新店、汐止等地最為嚴重;日月光等大廠偷排廢水,嚴重污染後勁溪;彰化、和美10電鍍廠偷排電鍍廢水嚴重污染農地(東森新聞雲,2013)。

(2) 國內另一位徒步記錄守護海岸行動者黃俊男,走遍臺灣西海岸所發現環境問題有(台灣海岸調查藍皮書,2013):

A.西部地區讓縣市的海岸受到侵蝕,綿延的海岸沙灘、沿海濕地消失不見了,只見到消波塊或海水入侵的景象。

B.海岸滿佈垃圾,其中以線西的濱海工業區、桃園為最;桃園海岸甚至含有毒的廢棄物。

C.高雄、桃園沿海出現綠牡蠣,顯示受到銅等重金屬污染嚴重。

D.西部沿海海水域場因海水水質受污染而逐一關掉;沿海地區人煙稀少,只見到垃圾,防風林是浸泡在海水中。

E.國人欠缺海洋保育的概念,惡劣對待海洋。

F.沿海漁獲量一年不如一年,所撈得的是大量垃圾。

G.桃園、竹南、彰化、線西等地區沿海垃圾多,導因於垃圾掩埋場設置在河川行水區或海岸邊,又沒有妥適設置及覆蓋。

H.臺灣人用了太多飲料之塑膠杯、塑膠袋、3C產品多,產生的垃圾也多。

(3)國內環境教育法通過,根據環教法第19條各機關、學校每年都要推動環境教育4小時;根據環教法第18條學校、認證之環境教育場域及機構都必須有一位已認證通過的環境教育人員;根據環教法第19條規定機關、學校進行戶外教學必須到已認證通過之環境教育場域;根據環教法第10條及環境教育人員認證管理辦法規定:環境教育認證人員可以(A)經由學歷管道,欲修習30小時環教核心課程;(B)經由經歷管道之環教行政人員,欲修習24小時環教研習課程;(C)經由研習管道,欲修習120小時的研習課程;(D)認證已到期,欲修習30小時研習課程,以延長認證時效;及違反環境教育法及環境法規必須參與環境講習之人員,都必須到有通過認證之環境教育機構參與研習或講習課程。

由上述可知,國內環教法通過後,對於環教課程教材、活動教案、已認證環教人員、場域及機構之需求殷切。

(4)行政院環保署近期內將整併其他部會的自然及資源保育、氣候變遷等相關單位為「環境資源部」;因而環境教育不再侷限於污染防治,而是擴大到自然保育、資源保育、氣候變遷、防災教育、綠色消費行銷、永續發展等。

(5)國內新北市、臺中市、臺南市及宜蘭縣為「低碳示範城市」,各自提出了能配合地方中長期發展趨勢、環境條件與在地特色的計畫,包括新北市提出「濱海區域的能資循環生活圈」、「都會區域的綠能低碳新都心」與「山地區域的碳匯生態樂活城」;臺中市「智慧型交通運輸系統旗艦計畫」與「水湳低碳經貿園區旗艦計畫」;臺南市「打造永續低碳社區」卓越計畫、「推展低碳文化觀光」與「應用多元綠色能源」計畫;宜蘭縣「低碳運輸網絡與低碳漫遊」及「沛綠新蘭陽」綠建築計畫等(環境資訊中心,2011)。

(6)國光石化開發案是國光石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2005年提出的大型石化投資開發案,預定興建煉油廠、輕油裂解中心、芳香烴廠、中下游工廠及工業專用港等;但因考量此開發案的高碳排、健康風險、濕地破壞、干擾白海豚遷徙路徑及與農業搶水等問題,於2011年被下令終止開發(維基百科,2013)。https://sites.google.com/site/centraldistrictee/ee_issue_taiwan



=====


101年環境教育白皮書

 
https://docs.google.com/viewer?a=v&pid=sites&srcid=ZGVmYXVsdGRvbWFpbnxjZW50cmFsZGlzdHJpY3RlZXxneDozYWYxNjMzYjVmMTk2MzQz

https://sites.google.com/site/centraldistrictee/ee_issue_taiwan


一、健全國家環境教育結合跨部會推動

依循國家環境教育綱領,結合各部會資源實行國家環境教育行動方案,並依

據國家環境及國際趨勢,每 4 年至少通盤檢討一次;訂定中央環境教育政策及完

備各部會專責組織,落實推動執行、及協調等相關措施以提升環境教育效能。此

外,結合教育部及其他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持續推動辦理全國環境教育機構、

人員、設施場所之認證,以提高全國環境教育供給單位執行環境教育之承載容

量,同時加強環境教育供給單位人員之培訓,提升計畫執行能力;並研訂分級、

分類之環境教育學習內容,俾建置及維護環境教育管理資訊系統,提供環境教育

認證、課程、教材及研究成果等資訊;規劃適宜之環境講習課程及教材,將現有

終身學習、文官培訓制度與中央主管機關合作推動環境教育,結合媒體宣導環境


===


1 第柒篇 展望未來

我國推動環境教育已有 30 年經驗及成效, 在各級政府機關、學校、民間團體及

學者專家有計畫的推展各項環境教育措施、計畫及活動下,全國民眾之環境意識、知

識已普遍獲得具體增長。「環境教育法」完成立法後兩年來,除各部會全力推動執行,

地方政府則是配合中央政策編列環境教育基金,全面推動環境教育業務,立法效益已

漸彰顯。未來我國除在政策上持續依循環境教育綱領推動環境教育之外,亦將廣納社

會各界意見做為後續修訂環境教育政策之參考。展望未來環境教育業務之開展,將依

國家、地方政府、學校、民間及國際等五大範疇,持續推動:

一、健全國家環境教育結合跨部會推動

依循國家環境教育綱領,結合各部會資源實行國家環境教育行動方案,並依

據國家環境及國際趨勢,每 4 年至少通盤檢討一次;訂定中央環境教育政策及完

備各部會專責組織,落實推動執行、及協調等相關措施以提升環境教育效能。此

外,結合教育部及其他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持續推動辦理全國環境教育機構、

人員、設施場所之認證,以提高全國環境教育供給單位執行環境教育之承載容

量,同時加強環境教育供給單位人員之培訓,提升計畫執行能力;並研訂分級、

分類之環境教育學習內容,俾建置及維護環境教育管理資訊系統,提供環境教育

認證、課程、教材及研究成果等資訊;規劃適宜之環境講習課程及教材,將現有

終身學習、文官培訓制度與中央主管機關合作推動環境教育,結合媒體宣導環境

教育,擴大全民參與。另一方面,積極建立中央與地方政府環境教育政策與實施

計畫的獎勵與評鑑計畫及績效指標,檢討評估現階段環境教育績效並持續評估,

作為日後廣大推動業務之參據。

二、落實學校環境教育

建立各級學校環境教育交流平臺,提供各界互動與交流,提高政府及企業

補助辦理意願,落實環境教育政策及社會企業責任,另各級學校設置相關專責單

位,以規劃及推行學校環境教育,並與家庭、社區相結合,使成為社區環境教育

之據點。運用課程教學及校園空間,研訂環境學習課程或教材,並實施多元教學

活動。

全面發展各類環境教育教材及環境教育讀物:中學學生應施以較深入之環境

領域學科介紹,包括科學、社會、政治、經濟及全球性生態體系之概念等,以培

養其具初步分析和評估能力,使其體現環境保護學理之準則;技術職業學校應於

其各類科相關課程中,加強符合各類科領域內相關之環境教育意涵;此外,鼓勵

柒 展望未來

大專院校自主推動環境教育,於課程中納入環境教育。另外,環保署將會同國家

科學委員會、教育部與其他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加強環境教育及環境學習研

究,並且建立學校環境教育成效評量或績效指標。

三、結合地方特色辦理環境教育

督導並協助直轄市縣(市)政府落實環境教育完備專責組織,貫徹執行、環

境教育相關業務以提升教育功能。並依地區特性結合學校、家庭、社團或團體,

發展本土性之環境教育資源,據以落實環境教育。協助各級政府機關訂定環境教

育追踪考核機制,定期檢討執行成果與做法,並積極召募、訓練、運用與管理環

境教育志工,以實現環境教育整體推動目標。

四、鼓勵民間推展環境教育

鼓勵及輔助民間團體、企業辦理環境教育,針對環境教育成效優良者,頒發

環境教育獎項或提供獎勵措施,結合社區、民間團體、企業建立夥伴關係,未來

期待透過社區營造、在職教育及生態旅遊推動環境教育。此外,妥善管理及運用

基金辦理環境講習、人員訓練、宣導活動、教材、研究及補助民間推動環境教育。

五、建立國際環境教育網絡

各級機關須致力蒐集國際環境教育資訊,並公告給國人知悉,提高國人參與

國際環境教育活動,並且促進環境教育人員及資訊之交流。中央主管機關積極建

立國際環境教育合作網絡,同時鼓勵各級機關及學校辦理環境、科技教育及永續

發展相關議題之國際交流活動,並促進國際間交流及加強推動國際環境教育合作

計畫。


=====



第一章 中央主管機關推動事項

「環境教育法」明定中央主管機關,應依循國家環境教育綱領、環境教育行動方

案制定推動策略,計分十項進行。此外,中央主管機關須運用環境教育基金,執行完

成各項法定應辦理事項,101年度環境教育辦理成果如下所述。

第一節 法規建制

為配合「環境教育法」施行及健全環境教育體系,環保署持續研訂相關配套

法規,使能有助於推行環境教育,並於 101 年完成修正「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

及管理辦法第 2 條、第 4 條及第 19 條」、「環境教育機構認證及管理辦法部分

條文」等 2 項法規命令,以下簡介環境教育相關法規及行政規則。

一、相關法規

環保署為推動環境教育已制定相關法規之制定如「環境教育基金收支保

管及運用辦法」(99年12月23日)、「環境教育機構認證及管理辦法」(100

年6月2日)、「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及管理辦法」(100年6月2日)、「環

境教育法施行細則」(100年6月3日)、「環境教育人員認證及管理辦法」

(100年6月22日)、「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輔導獎勵辦法」(100年6月27日)

及「國家環境教育獎獎勵辦法」(101年1月5日)。

二、相關行政規則

為支援各項環境教育法規的執行,環保署特制定各項環境教育行政規

則,如「國家環境教育審議會設置要點」(99 年 10 月 5 日)、「環境教育

法環境講習時數及罰鍰額度裁量基準」(99年12月12日)、「環境教育法

環境講習執行要點」(101年2月15日)、以及「執行違反環境教育法案件

裁處書」、「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教育認證審查小組設置要點」、「釋示

『環境教育法』第 24 條第 1 項所稱之『限期辦理』」、「釋示違反環境保

護法律之『按日連續處罰』,不適用『環境教育法』第 23 條環境講習之規

範」、「違反環境教育法限期辦理通知書」以落實環境教育之執法效益。

第二節 組織人力

依據國家環境教育綱領,各級主管機關應設置環境教育審議會、基金管理會;

中央主管機關及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設置環境教育認證審查小組;各級主管

機關及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指定環境教育負責單位或人員,負責制訂法規、

行動方案、執行計畫及獎勵評鑑。

貳 中央政府推動環境教育

各級主管機關及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加強環境教育負責單位人員培訓,

以提升計畫執行能力;機關、公營事業機構、學校及政府捐助基金累計超過 50%

之財團法人,應指定人員推動環境教育,另其中學校所指定之人員,應於法定期

限內取得環境教育人員認證;各機關應積極召募、訓練、運用與管理環境教育志

工,以下介紹人力組織概況。

一、國家環境教育審議會

(一)國家環境教育審議會任務

依環境教育法第 11 條規定:環保署應遴聘專家、學者及有關機關

(構)、團體代表設置國家環境教育審議會,審議、協調及諮詢國家環

境教育綱領及方案。依環保署「國家環境教育審議會設置要點」第 2 點

規定,國家環境教育審議會任務如下:

1.審議、協調及諮詢國家環境教育綱領。

2.審議、協調及諮詢國家環境教育行動方案。

3.審議國家環境教育行動方案年度執行成果報告。

4.其他審議事項。

(二)國家環境教育審議會委員名單

國家環境教育審議會委員名單依「國家環境教育審議會設置要點」

審議會置委員 25 人,其中 1 人為召集人,由環保署署長兼任;1 人為

副召集人,由環保署署長指定副署長 1 人兼任。置有關機關代表 6 人,

由教育部、內政部及經濟部次長,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行政院農業

委員會及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任之;其餘委員

17 人,由召集人就具有環境教育相關學術專長或實務經驗之專家、學

者及團體中遴選聘任。第1屆國家環境教育審議會委員名單詳見表2-1。

表2-1 第1屆國家環境教育審議會委員名單

姓名 性別 服務單位/職稱

沈世宏 男 環保署 / 署長(委員會召集人)

葉欣誠 男 環保署 / 副署長(委員會副召集人)

陳德華 男 教育部 / 常務次長

林慈玲 女 內政部 / 常務次長

黃重球 男 經濟部 / 常務次長

周景揚 男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胡興華 男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宋餘俠 男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王 鑫 男 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 /教授兼所長

劉小如 女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副主任

陳美蓮 女 陽明大學醫學院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 教授兼副院長

萬騰州 男 雲林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暨/ 研究所副教授兼總務長

袁孝維 女 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 /教授

林俊全 男 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教授

蘇慧貞 女 成功大學環境醫學研究所 /特聘教授兼副校長

游繁結 男 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 /教授

樊國恕 男 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副校長

彭國棟 男 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 /兼任副教授

張淑君 女 中興大學生物產業管理所 /副教授兼所長

陳美惠 女 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 /副教授

高翠霞 女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環境教育與資源研究所 / 教授

周 儒 男 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教授

劉思岑 女 臺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及管理研究所/副教授

吳美麗 女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 / 教授

註:101年12月資料。任期2年(100年6月至102年6月),期滿得續聘之。

貳 中央政府推動環境教育

二、環境教育基金管理會

(一)環境教育基金管理會任務

為推動環境教育工作,增進全民環境倫理與責任,以達國家未來永

續發展,應有相對穩定財源持續推動支應,故依環境教育法第 8 條第 2

項規定設置環境教育基金。環境教育基金除依據環境教育法運作外,尚

須依據預算法、決算法、會計法、審計法與國庫法及中央政府特種基金

管理準則,辦理環境教育基金之編製、審議及執行,確實監督基金運作。

依環境教育法第 8 條規定:各級主管機關應成立基金管理會負責管

理及運用,環境教育基金管理會已分別於 101 年 3 月、5 月、9 月及 12

月召開4場次會議,基金管理會任務如下:

1. 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之審議。

2. 基金年度預算及決算之審議。

3. 基金運用執行情形之考核。

4. 其他有關事項。

(二)環境教育基金管理會委員名單

環境教育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第 7 條規定基金之收支、保管

及運用,應設環境教育基金管理會,置委員 17 人至 23 人,其中 1 人為

召集人,由環保署署長兼任;1 人為副召集人,由環保署署長指定副署

長 1 人兼任,其餘委員由召集人遴聘有關機關(構)代表、專家、學者

及民間團體代表擔任。專家、學者及民間團體代表不得少於委員總人數

2/3。第1屆環境教育基金管理會委員名單詳見表 2-2。

三、環保署環境教育認證審查小組

環保署依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教育認證審查小組設置要點」,設

置環保署環境教育認證審查小組,辦理環境教育人員、環境教育機構、環境

教育設施及場所之認證審查事項。環保署環境教育認證審查小組置委員 25

人,其中1人為召集人,由環保署署長指定副署長1人兼任;1人為副召集人,

由環保署環境保護人員訓練所(以下簡稱環訓所)所長兼任;有關機關代表

6 人,由教育部、內政部、經濟部、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行政院農業委

員會及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各指定適當人員 1 人兼任;其餘委員 17 人,

由環保署就具有環境教育、認證相關學術專長或實務經驗之專家、學者及團

體中遴選聘任。委員任一性別比例不得少於 1/3。第 1 屆環境教育認證審查

小組委員名單詳見表2-3。



======


2 第二章 環境教育推動策略

為推動環境教育,依國家環境教育綱領規定,各級政府主管機關應與公營事業機

構、學校及民間團體,共同推動環境教育,我國依據環境教育綱領制定十項推動策略,

以下介紹我國環境教育十項推動策略內容。

一、法規建制

各級主管機關及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須配合研修環境教育法相關法規。

二、組織人力

(一)各級主管機關設置環境教育審議會、基金管理會;中央主管機關及中

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設置環境教育認證審查小組。

(二)各級主管機關及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指定環境教育負責單位或人

員,負責推動制訂法規、行動方案、執行計畫及辦理獎勵評鑑。

(三)各級主管機關及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加強環境教育負責單位人員培

訓,以提升計畫執行能力。

(四)機關、公營事業機構、學校及政府捐助基金累計超過 50% 之財團法

人,指定人員推動環境教育,其中學校所指定之人員,應於法定期限

內取得環境教育人員認證。

(五)各機關積極召募、訓練、運用與管理環境教育志工。

三、品質與認證

(一)中央主管機關建立環境教育機構、人員及設施場所之認證制度,並訂

定獎勵、補助及評鑑之機制,提高執行品質;中央主管機關及中央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依上述認證制度,辦理環境教育機構、人員之認證。

(二)中央主管機關委託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辦理其所屬或主管業務範圍

之設施場所認證、評鑑、撤銷、廢止及管理事項。

(三)各機關鼓勵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辦理環境教育,以及環境教育機構辦理

環境教育人員訓練或環境講習。

(四)各機關整合規劃具有特色之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及資源,依據順應自

然、尊重生命之原則,優先運用閒置空間、建築物或輔導鼓勵民間設

置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並善加維護、利用、發展多元之戶外環境學習

活動與服務。

壹 國家環境教育政策

四、課程與資訊

(一)中央主管機關發展以「地球唯一、環境正義、世代福祉、永續發展」

為主軸之環境教育學習綱要,並研訂分級、分類學習重點內容。

(二)中央主管機關建置環境教育管理資訊系統,提供環境教育認證、課

程、教材、場域、服務及研究成果等資訊。

(三)各級主管機關規劃適宜之環境講習課程及教材。

(四)各級教育主管機關督導所屬學校運用校園空間和社區資源等,研發環

境教育教材,並實施多元教學活動。

(五)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利用現有終身學習、文官培訓之制度與中央主

管機關合作推動環境教育。

(六)各機關加強環境教育相關學術研究,彙編環境教育之課程、教材及編

製媒體影片與文宣,提供全民便捷資訊。

(七)各機關主動發布環境教育資訊,並結合媒體進行公眾溝通與教育,擴

大全民參與。

(八)各機關蒐集國際間環境教育及永續發展議題有關資訊,參與國際間環

境教育或與永續發展議題有關之合作、交流及活動。

五、循序推動

(一)機關、公營事業機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政府捐助基金累計超過

50%之財團法人,參酌環境議題、永續發展之內涵訂定短、中、長程

環境教育計畫,每年並完成所有員工、教師、學生每年至少 4 小時以

上之環境教育。

(二)中央主管機關建立環境教育個人電子終身學習護照,第一階段完成公

部門及學校人員之學習護照;第二階段提供誘因鼓勵全民取得環境教

育終身學習護照。

(三)教育部鼓勵大專院校自主推動環境教育,於課程中加強環境教育。

(四)各機關鼓勵全民、企業及各社群積極自主進行環境學習。

六、協調聯繫

(一)中央主管機關邀請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召開工作會

議,積極推動環境教育。

(二)中央主管機關會同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教育部與中央目的事業主

管機關,加強環境教育學門之研究,優先建立我國「國民環境素養指

標」及「環境教育成效評量機制」,並能與國際間進行比較。

(三)各機關結合社區、民間團體、企業建立夥伴關係,透過社區營造、在

職教育、成人教育、生態旅遊等共同推動環境教育。

七、基金運用

(一)各級主管機關設立環境教育基金,提供穩定財源。

(二)各級主管機關妥善管理及運用基金,辦理環境講習、人員訓練、教育

活動、課程發展、研究、國際合作及補助民間推動環境教育。

八、輔導獎勵

(一)各級主管機關及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鼓勵及輔助民間團體、企業辦

理環境教育。

(二)各級主管機關及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對推動環境教育成效優良者,

頒發環境教育獎項或提供獎勵措施,激勵全民參與。

九、違規講習

各級主管機關對於違反環境保護法律或自治條例經處新臺幣 5,000 元以

上罰鍰及停工、停業處分者,施予環境講習。

十、考核評鑑

(一)機關、公營事業機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政府捐助基金累計超過

50%之財團法人,每年訂定環境教育計畫及完成成果申報。

(二)各級主管機關針對上述執行成果進行考核及評鑑,成效優良者予以獎

勵,成效不佳者限期改善。

(三)各級主管機關訂定追蹤考核機制,定期檢討執行成果與做法,以實現

環境教育整體推動目標。

2

第貳篇

中央政府推動環境教育

■ 第一章 中央主管機關推動事項

第一節 法規建制

第二節 組織人力

第三節 品質認證

第四節 課程資訊

第五節 循序推動

第六節 協調聯繫

第七節 基金運用

第八節 輔導獎勵

第九節 違規講習

第十節 考核評鑑

■ 第二章 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執行成果

2-1

2-1

2-1

2-8

2-12

2-21

2-30

2-34

2-38

2-41

2-46

2-50

1 第一章 中央主管機關推動事項

「環境教育法」明定中央主管機關,應依循國家環境教育綱領、環境教育行動方

案制定推動策略,計分十項進行。此外,中央主管機關須運用環境教育基金,執行完

成各項法定應辦理事項,101年度環境教育辦理成果如下所述。

第一節 法規建制

為配合「環境教育法」施行及健全環境教育體系,環保署持續研訂相關配套

法規,使能有助於推行環境教育,並於 101 年完成修正「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

及管理辦法第 2 條、第 4 條及第 19 條」、「環境教育機構認證及管理辦法部分

條文」等 2 項法規命令,以下簡介環境教育相關法規及行政規則。

一、相關法規

環保署為推動環境教育已制定相關法規之制定如「環境教育基金收支保

管及運用辦法」(99年12月23日)、「環境教育機構認證及管理辦法」(100

年6月2日)、「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及管理辦法」(100年6月2日)、「環

境教育法施行細則」(100年6月3日)、「環境教育人員認證及管理辦法」

(100年6月22日)、「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輔導獎勵辦法」(100年6月27日)

及「國家環境教育獎獎勵辦法」(101年1月5日)。

二、相關行政規則

為支援各項環境教育法規的執行,環保署特制定各項環境教育行政規

則,如「國家環境教育審議會設置要點」(99 年 10 月 5 日)、「環境教育

法環境講習時數及罰鍰額度裁量基準」(99年12月12日)、「環境教育法

環境講習執行要點」(101年2月15日)、以及「執行違反環境教育法案件

裁處書」、「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教育認證審查小組設置要點」、「釋示

『環境教育法』第 24 條第 1 項所稱之『限期辦理』」、「釋示違反環境保

護法律之『按日連續處罰』,不適用『環境教育法』第 23 條環境講習之規

範」、「違反環境教育法限期辦理通知書」以落實環境教育之執法效益。

第二節 組織人力

依據國家環境教育綱領,各級主管機關應設置環境教育審議會、基金管理會;

中央主管機關及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設置環境教育認證審查小組;各級主管

機關及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指定環境教育負責單位或人員,負責制訂法規、

行動方案、執行計畫及獎勵評鑑。

貳 中央政府推動環境教育

各級主管機關及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加強環境教育負責單位人員培訓,

以提升計畫執行能力;機關、公營事業機構、學校及政府捐助基金累計超過 50%

之財團法人,應指定人員推動環境教育,另其中學校所指定之人員,應於法定期

限內取得環境教育人員認證;各機關應積極召募、訓練、運用與管理環境教育志

工,以下介紹人力組織概況。

一、國家環境教育審議會

(一)國家環境教育審議會任務

依環境教育法第 11 條規定:環保署應遴聘專家、學者及有關機關

(構)、團體代表設置國家環境教育審議會,審議、協調及諮詢國家環

境教育綱領及方案。依環保署「國家環境教育審議會設置要點」第 2 點

規定,國家環境教育審議會任務如下:

1.審議、協調及諮詢國家環境教育綱領。

2.審議、協調及諮詢國家環境教育行動方案。

3.審議國家環境教育行動方案年度執行成果報告。

4.其他審議事項。

(二)國家環境教育審議會委員名單

國家環境教育審議會委員名單依「國家環境教育審議會設置要點」

審議會置委員 25 人,其中 1 人為召集人,由環保署署長兼任;1 人為

副召集人,由環保署署長指定副署長 1 人兼任。置有關機關代表 6 人,

由教育部、內政部及經濟部次長,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行政院農業

委員會及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任之;其餘委員

17 人,由召集人就具有環境教育相關學術專長或實務經驗之專家、學

者及團體中遴選聘任。第1屆國家環境教育審議會委員名單詳見表2-1。

第一章 中央主管機關推動事項 1

表2-1 第1屆國家環境教育審議會委員名單

姓名 性別 服務單位/職稱

沈世宏 男 環保署 / 署長(委員會召集人)

葉欣誠 男 環保署 / 副署長(委員會副召集人)

陳德華 男 教育部 / 常務次長

林慈玲 女 內政部 / 常務次長

黃重球 男 經濟部 / 常務次長

周景揚 男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胡興華 男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宋餘俠 男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王 鑫 男 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 /教授兼所長

劉小如 女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副主任

陳美蓮 女 陽明大學醫學院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 教授兼副院長

萬騰州 男 雲林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暨/ 研究所副教授兼總務長

袁孝維 女 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 /教授

林俊全 男 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教授

蘇慧貞 女 成功大學環境醫學研究所 /特聘教授兼副校長

游繁結 男 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 /教授

樊國恕 男 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副校長

彭國棟 男 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 /兼任副教授

張淑君 女 中興大學生物產業管理所 /副教授兼所長

陳美惠 女 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 /副教授

高翠霞 女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環境教育與資源研究所 / 教授

周 儒 男 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教授

劉思岑 女 臺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及管理研究所/副教授

吳美麗 女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 / 教授

註:101年12月資料。任期2年(100年6月至102年6月),期滿得續聘之。

貳 中央政府推動環境教育

二、環境教育基金管理會

(一)環境教育基金管理會任務

為推動環境教育工作,增進全民環境倫理與責任,以達國家未來永

續發展,應有相對穩定財源持續推動支應,故依環境教育法第 8 條第 2

項規定設置環境教育基金。環境教育基金除依據環境教育法運作外,尚

須依據預算法、決算法、會計法、審計法與國庫法及中央政府特種基金

管理準則,辦理環境教育基金之編製、審議及執行,確實監督基金運作。

依環境教育法第 8 條規定:各級主管機關應成立基金管理會負責管

理及運用,環境教育基金管理會已分別於 101 年 3 月、5 月、9 月及 12

月召開4場次會議,基金管理會任務如下:

1. 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之審議。

2. 基金年度預算及決算之審議。

3. 基金運用執行情形之考核。

4. 其他有關事項。

(二)環境教育基金管理會委員名單

環境教育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第 7 條規定基金之收支、保管

及運用,應設環境教育基金管理會,置委員 17 人至 23 人,其中 1 人為

召集人,由環保署署長兼任;1 人為副召集人,由環保署署長指定副署

長 1 人兼任,其餘委員由召集人遴聘有關機關(構)代表、專家、學者

及民間團體代表擔任。專家、學者及民間團體代表不得少於委員總人數

2/3。第1屆環境教育基金管理會委員名單詳見表 2-2。

三、環保署環境教育認證審查小組

環保署依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教育認證審查小組設置要點」,設

置環保署環境教育認證審查小組,辦理環境教育人員、環境教育機構、環境

教育設施及場所之認證審查事項。環保署環境教育認證審查小組置委員 25

人,其中1人為召集人,由環保署署長指定副署長1人兼任;1人為副召集人,

由環保署環境保護人員訓練所(以下簡稱環訓所)所長兼任;有關機關代表

6 人,由教育部、內政部、經濟部、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行政院農業委

員會及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各指定適當人員 1 人兼任;其餘委員 17 人,

由環保署就具有環境教育、認證相關學術專長或實務經驗之專家、學者及團

體中遴選聘任。委員任一性別比例不得少於 1/3。第 1 屆環境教育認證審查

小組委員名單詳見表2-3。


===

2 第二章 環境教育推動策略

為推動環境教育,依國家環境教育綱領規定,各級政府主管機關應與公營事業機

構、學校及民間團體,共同推動環境教育,我國依據環境教育綱領制定十項推動策略,

以下介紹我國環境教育十項推動策略內容。

一、法規建制

各級主管機關及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須配合研修環境教育法相關法規。

二、組織人力

(一)各級主管機關設置環境教育審議會、基金管理會;中央主管機關及中

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設置環境教育認證審查小組。

(二)各級主管機關及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指定環境教育負責單位或人

員,負責推動制訂法規、行動方案、執行計畫及辦理獎勵評鑑。

(三)各級主管機關及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加強環境教育負責單位人員培

訓,以提升計畫執行能力。

(四)機關、公營事業機構、學校及政府捐助基金累計超過 50% 之財團法

人,指定人員推動環境教育,其中學校所指定之人員,應於法定期限

內取得環境教育人員認證。

(五)各機關積極召募、訓練、運用與管理環境教育志工。

三、品質與認證

(一)中央主管機關建立環境教育機構、人員及設施場所之認證制度,並訂

定獎勵、補助及評鑑之機制,提高執行品質;中央主管機關及中央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依上述認證制度,辦理環境教育機構、人員之認證。

(二)中央主管機關委託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辦理其所屬或主管業務範圍

之設施場所認證、評鑑、撤銷、廢止及管理事項。

(三)各機關鼓勵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辦理環境教育,以及環境教育機構辦理

環境教育人員訓練或環境講習。

(四)各機關整合規劃具有特色之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及資源,依據順應自

然、尊重生命之原則,優先運用閒置空間、建築物或輔導鼓勵民間設

置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並善加維護、利用、發展多元之戶外環境學習

活動與服務。

壹 國家環境教育政策

四、課程與資訊

(一)中央主管機關發展以「地球唯一、環境正義、世代福祉、永續發展」

為主軸之環境教育學習綱要,並研訂分級、分類學習重點內容。

(二)中央主管機關建置環境教育管理資訊系統,提供環境教育認證、課

程、教材、場域、服務及研究成果等資訊。

(三)各級主管機關規劃適宜之環境講習課程及教材。

(四)各級教育主管機關督導所屬學校運用校園空間和社區資源等,研發環

境教育教材,並實施多元教學活動。

(五)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利用現有終身學習、文官培訓之制度與中央主

管機關合作推動環境教育。

(六)各機關加強環境教育相關學術研究,彙編環境教育之課程、教材及編

製媒體影片與文宣,提供全民便捷資訊。

(七)各機關主動發布環境教育資訊,並結合媒體進行公眾溝通與教育,擴

大全民參與。

(八)各機關蒐集國際間環境教育及永續發展議題有關資訊,參與國際間環

境教育或與永續發展議題有關之合作、交流及活動。

五、循序推動

(一)機關、公營事業機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政府捐助基金累計超過

50%之財團法人,參酌環境議題、永續發展之內涵訂定短、中、長程

環境教育計畫,每年並完成所有員工、教師、學生每年至少 4 小時以

上之環境教育。

(二)中央主管機關建立環境教育個人電子終身學習護照,第一階段完成公

部門及學校人員之學習護照;第二階段提供誘因鼓勵全民取得環境教

育終身學習護照。

(三)教育部鼓勵大專院校自主推動環境教育,於課程中加強環境教育。

(四)各機關鼓勵全民、企業及各社群積極自主進行環境學習。

六、協調聯繫

(一)中央主管機關邀請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召開工作會

議,積極推動環境教育。

(二)中央主管機關會同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教育部與中央目的事業主

管機關,加強環境教育學門之研究,優先建立我國「國民環境素養指

標」及「環境教育成效評量機制」,並能與國際間進行比較。

(三)各機關結合社區、民間團體、企業建立夥伴關係,透過社區營造、在

職教育、成人教育、生態旅遊等共同推動環境教育。

七、基金運用

(一)各級主管機關設立環境教育基金,提供穩定財源。

(二)各級主管機關妥善管理及運用基金,辦理環境講習、人員訓練、教育

活動、課程發展、研究、國際合作及補助民間推動環境教育。

八、輔導獎勵

(一)各級主管機關及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鼓勵及輔助民間團體、企業辦

理環境教育。

(二)各級主管機關及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對推動環境教育成效優良者,

頒發環境教育獎項或提供獎勵措施,激勵全民參與。

九、違規講習

各級主管機關對於違反環境保護法律或自治條例經處新臺幣 5,000 元以

上罰鍰及停工、停業處分者,施予環境講習。

十、考核評鑑

(一)機關、公營事業機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政府捐助基金累計超過

50%之財團法人,每年訂定環境教育計畫及完成成果申報。

(二)各級主管機關針對上述執行成果進行考核及評鑑,成效優良者予以獎

勵,成效不佳者限期改善。

(三)各級主管機關訂定追蹤考核機制,定期檢討執行成果與做法,以實現

環境教育整體推動目標。

2

第貳篇

中央政府推動環境教育

■ 第一章 中央主管機關推動事項

第一節


====


第一章 環境教育政策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以下簡稱環保署)係「環境教育法」中所指中央主管機關,

負責擬定「國家環境教育綱領」並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擬定「國家環境教育行

動方案」,以推動國家環境教育政策,每年並應就執行成果,報行政院備查。

環保署負有政策分工及協調的角色,以統籌我國環境教育之工作。其主要任務包

括:健全環境教育體系,培養環境教育人才,加強各級學校與社會的環境教育和研究,

推動國際合作及交流,輔導及獎助環境教育之個人及團體等方面。本章就我國環境教

育政策進行說明。

第一節 環境教育法推展沿革

「環境教育法」有別於環保署其他的管制性法規,係一項以促進學習及永續環境

發展為標的之法律;在我國多年推動環境教育既有基礎上,更加明確規範各級政府機

關之推動權責,並激勵全民參與,以擴大及加強環境教育之廣度與深度,且邁向多元

化、專業化與創新化。此項法律之制定對我國環境教育發展而言,可說是新的里程碑。

一、立法源起

我國推動環境教育已逾 30 餘年,政府、學校、民間團體及個人等都極

為配合與認同,也常看到許多實際作為並具成效。但由於環境教育範圍十分

廣泛,且過去政府及民間人力、經費、設施或相關資源之投入有所不足,無

法全面深化,各界期待更完善的法規與制度予以規範。另為因應全球暖化、

生態環境破壞、能源與糧食短缺等問題,亟需建立以「環境」為主軸之教育

法案,才能有效提升全民環境素養,促進保護環境行動,以達永續發展,故

積極推動立法。

二、立法目的

我國在廿多年前即已著手推動環境教育立法:民國(以下同)81年環保

署於《環境保護五年中程施政目標計畫》中明列推動制定「環境教育法」,

隔年委託學者進行《研訂國家環境教育法之研究》。並於 91 年完成「環境

教育法」(草案),且於93年、94年及97年三次送請行政院審查;行政院

於98年5月14日第3,144次會議決議通過,同年5月20日送請立法院審議。

「環境教育法」(草案),除行政院版本外,尚有立法委員研擬的 2 個

版本,共3個版本;99年3月至4月間立法院進行三次審查會,嗣經逐條慎

重討論後完成一讀,99 年 5 月 18 日完成二讀及三讀審查。99 年 6 月 5 日由

總統公布,翌年 6 月 5 日─即建國 100 年地球環境日,正式實施,深具重大

環境教育里程碑意義。

壹 國家環境教育政策

第二節 環境教育法主要內涵

「環境教育法」全法共 6 章,26 條,包括總則、環境教育政策、環境教育

辦理機關之權責、環境教育推動及獎勵、罰則及附則等,環境教育法架構如圖1-1

一、健全環境教育執行體系

指定環境教育主管機關,在中央為環保署,在地方為直轄市、縣(市)

政府,並規定各級政府應指定負責單位或人員辦理環境教育。另外,環保署

應擬訂國家環境教育綱領,並與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會商,訂定國家環境

教育行動方案;直轄市、縣(市)政府也應參酌地方特性,訂定地方環境教

育行動方案,以做為施政依據。

二、充實穩定環境教育經費

規範各級主管機關及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編列預算,並特別規定各

級主管機關也應設立環境教育基金,其經費來源包含每年自環境保護基金提

第一章總則

( 第1條~第4條)

第二章環境教育政策

( 第5條~第7條)

第三章環境教育辦理機關權

責( 第8條~第17條)

第四章推動及獎勵

( 第18條~第22條)

第五章罰則

( 第23條~第24條)

第六章 附則

( 第25條~第26條)

撥至少 5% 支出預算,廢棄物清理法之執行機關變賣廢棄物所得提撥 10%,

違反環保法規之罰鍰收入提撥5% 及基金孳息、民間捐助與其他收入。

三、辦理環境教育專業認證

為加強環境教育執行品質,辦理環境教育人員、機構及設施場所三項認

證:(1)對環境教育具有參與熱忱的民眾,可透過學歷、經歷、專長、薦舉、

考試或訓練等多元方式,取得環境教育人員認證。(2) 環境教育機構,是機

關(構)、學校、事業或團體經認證後,專門辦理環境教育人員訓練及環境

講習。(3) 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取得認證後,提供環境學習,未來民眾即可到

此類設施場所獲得專業服務與資訊。

四、擴大全民參與環境教育

環境教育法規定全國各機關、公營事業機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政府

捐助基金累計超過 50% 之財團法人,每年應訂定環境教育計畫,並安排所

有員工、教師及學生參加4小時以上的環境教育,且提報環境教育執行成果。

另對於從事環境教育成效優良者予以獎勵。

五、違法須接受環境講習

違反環境保護法律或自治條例的行政法上義務者,如經處分機關處停

工、停業或 5,000 元以上罰鍰之該自然人、法人、機關或團體有代表權之人

或負責環境保護權責人員,須接受 1 小時以上、8 小時以下之環境講習,以

瞭解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和責任。

第三節 國家環境教育綱領

行政院於 100 年 12 月 5 日核定「國家環境教育綱領」,希望透過環境教育

推動,創造出跨世代福祉延續、生態系服務維護及能資源循環利用之永續臺灣社

會。我國環境教育以「地球唯一、環境正義、世代福祉、永續發展」為理念,提

升全民環境素養,實踐負責任環境行為,創造跨世代福祉及資源循環利用之永續

環境教育推動目標分為短期及長期目標。短期目標在促使各機關(構)、學

校,在環境永續之原則下推動環境教育業務;長期目標在加速環境教育普及化,

培育國民瞭解環境倫理,增進保護環境之知識、技能、態度及價值觀,促使重視

環境,採取各項環保行動,以達成永續發展目標。

我國環境教育主要推動策略有十:法規建制、組織人力、品質與認證、課程

與資訊、循序推動、協調聯繫、基金運用、輔導獎勵、違規講習、考核評鑑等部

分,上述十項推動策略內容將於本篇第二章敘明,其推動成果將於第貳篇詳述。

壹 國家環境教育政策

第四節 國家環境教育行動方案

依「環境教育法」第六條規定,環保署應依「國家環境教育綱領」,與中央

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會商,訂定「國家環境教育行動方案」,該方案係將環境教育

政策轉化為具體行動,提升全民環境素養,實踐負責任環境行為。

環保署並應設置「國家環境教育審議會」,其任務為「國家環境教育行動方

案」之審議、諮詢及協調相關事項,101 年 4 月已召開一次會議,審議國家環境

教育行動方案。此方案主要架構包含宗旨及目標、現況議題及挑戰、行動策略、

工作項目及主協辦機關、經費編列、評量基準及追蹤考核。環境教育行動方案已

於 101 年 4 月公開於環保署環境教育管理資訊系統中徵求全國各界意見,經彙整

各界意見後,分別於 6 月、8 月及 10 月,依「環境教育法」第六條規定,報行

政院備查。


====


國家環境教育政策

■ 第一章 環境教育政策

第一節 環境教育法推展沿革

第二節 環境教育法主要內涵

第三節 國家環境教育綱領

第四節 國家環境教育行動方案

■ 第二章 環境教育推動策略

1-1

1-1

1-2

1-3

1-4

1-5


=====


序 言

環境教育在推動環境保護整體工作占極為重要的角色,為使全民

能夠體認環境問題,了解並關切人、社會與環境資源間相互依存的關

係,進而達到維護環境生態平衡、尊重生命、促進社會正義,培養環

境公民與環境學習社群,以及增進環境倫理與責任,本署積極推動環

境教育。總統於民國99年6月5日公布「環境教育法」,此項法令,

明確規範政府推動環境教育的職責,希望透過環境教育的推廣,鼓勵

和引導全體國民參與,並進一步將環境教育引導多元化、創新化與專

業化,以培育國民瞭解環境倫理、增進保護環境知識、技能、態度及

價值觀,促使國民重視環境問題,以正確的觀念採取行動保護環境,

達成永續發展的目標。

環境教育的推動須要集結各部會及相關單位的努力。爰此,本環

境教育白皮書收錄 101 年我國各級機關執行環境教育之工作內容,整

體架構包括國家環境教育政策、中央政府推動環境教育、地方政府推

動環境教育、學校環境教育、社會環境教育及國際環境教育合作與交

流,透過此內容之編撰,讓讀者了解環境教育的價值與環境和諧共生

的理念,進而產生正面積極的環境態度與行動。此書同時也展示我國

環境教育現況與執行成果,作為我國環境教育鑑往迎來,規劃新猷之

本署自民國 76 年成立後便積極推行環境教育,目前已有愈來愈

多的政府機關、民間團體、社區、學校、專家學者及個人積極投入環

境教育推廣,實踐環境行為。本署將持續以「地球唯一、環境正義、

世代福祉、永續發展」為理念,提升全民環境素養,並促使國內環境

教育蓬勃發展,實踐環境友善,創造跨世代福祉及資源循環利用之永

續臺灣社會。

值此 101 年版「環境教育白皮書」付梓之際,謹對參與編撰「環

境教育白皮書」的專家學者、各部會、民間團體及本署負責撰稿的同

仁,表達個人誠摯的謝忱與嘉勉之意,同時也感謝社會各界對環境教

育的支持。

行 政 院 環 境 保 護 署

署 長 謹 識

中 華 民 國 102 年 6 月

摘 要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以下簡稱環保署)係「環境教育法」中央主

管機關。為推動環境教育,促進國民瞭解個人及社會與環境的相互依

存關係,增進全民環境倫理與責任,進而維護環境生態平衡、尊重生

命、促進社會正義,負有推動國家環境教育政策,擬定國家教育綱領

及執行教育行動方案之使命。

「環境教育法」自 100 年 6 月 5 日起施行,迄今(101 年 12 月)

已有一年半之推動歷程。其間重要成果包括「國家環境教育綱領」於

100年12月5日報行政院核定,並完成設置「國家環境教育審議會」、

「國家環境教育基金管理會」,101 年 4 月召開「國家環境教育行動

方案」審議,並且公告於環境教育管理資訊系統,徵詢全國各界意見

後,報請行政院備查。

101 年度政府機關、事業、學校,各類團體及國民響應「環境教

育法」之施行,積極訂定並執行環境教育推動策略,不論就法規建制,

組織人力、品質與認證、課程與資訊、協調聯繫、基金運用、活動辦

理及考核評鑑均有相當豐碩成績。本(101)年度環境教育白皮書彙整

全國環境教育執行成果,並加以分類編輯,以供各界參考。

第壹篇為「國家環境教育政策」,第一章概述我國「環境教育法」

推展歷程、「環境教育法」條文、「國家環境教育綱領」及「國家環

境教育行動方案」之內涵,第二章說明環境教育推動策略。

第貳篇為「中央政府推動環境教育 」,第一章說明中央主管機關

依法推動之環境教育策略,101 年度主要成果分成法規建制,組織人

力、品質認證、課程資訊、推動方式、協調合作、基金運用、輔導獎勵、

違規講習及考核評鑑等面向加以彙整。第二章彙整中央各部會及相關

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執行環境教育之活動方式及成果。

第參篇為「地方政府推動環境教育」,第一章綜述地方政府推動

環境教育之組織人力及活動方式。第二章彙整各地方政府環境教育基

金之編列及收支狀況。第三章就五都及十七縣市分別彙整各該縣市環

境教育執行成效與未來展望。

第肆篇為「學校環境教育」,第一章彙整教育部在各縣市學校推

動環境教育之輔導機制,教育內涵及執行成果。第二章為環保署補助

各縣市學校辦理環境教育活動及計畫及執行成果。第三章為各地方政

府依據地方特性結合政府與學校資源擴大環境教育推廣成效,以及各

項環境教育交流平台建制之資訊彙整。

第伍篇為「社會環境教育」,第一章彙整公部門,包括環保署補

助各國立與地方社會教育館所之環境教育執行成效。第二章彙整民間

團體,包括社區大學及私人企業民間社團推動環境教育之實施方式與

第陸篇「國際環境教育合作交流及活動」,第一章彙整中央政府

參與「Rio+20」及「多哈氣候會議」等國際重要會議之成果報告。第

二章為中央政府參與及舉辦國際環境教育活動之成果。第三章係各地

方政府辦理環境教育交流之情況。第四章彙整民間組織、社團推動國

際環境教育交流之執行方式與成果。

第柒篇「未來展望」,本篇就「環境教育法」推動環境教育執行

層面提出有關國家層級、地方政府、學校、民間及國際交流五大範圍

之未來發展目標,重要方向為健全國家環境教育,結合地方特色辦理

環境教育,鼓勵民間推展環境教育,以及建立國際環境教育理念,期

以增進我國環境教育之內涵。

目 錄

第壹篇 國家環境教育政策

第一章 環境教育政策

第一節 環境教育法推展沿革

第二節 環境教育法主要內涵

第三節 國家環境教育綱領

第四節 國家環境教育行動方案

第二章 環境教育推動策略

第貳篇 中央政府推動環境教育

第一章 中央主管機關推動事項

第一節 法規建制

第二節 組織人力

第三節 品質認證

第四節 課程資訊

第五節 循序推動

第六節 協調聯繫

第七節 基金運用

第八節 輔導獎勵

第九節 違規講習

第十節 考核評鑑

第二章 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執行成果

1-1

1-1

1-2

1-3

1-4

1-5

2-1

2-1

2-1

2-8

2-12

2-21

2-30

2-34

2-38

2-41

2-46

2-50

目 錄

第參篇 地方政府推動環境教育

第一章 地方政府推動環境教育綜述

第一節 組織人力

第二節 推動環境教育

第二章 地方政府環境教育基金

第一節 環境教育基金收入

第二節 環境教育基金支出

第三章 地方政府環境教育執行概況

第一節 臺北市

第二節 新北市

第三節 臺中市

第四節 臺南市

第五節 高雄市

第六節 基隆市

第七節 新竹市

第八節 嘉義市

第九節 桃園縣

第十節 新竹縣

第十一節 苗栗縣

第十二節 彰化縣

第十三節 南投縣

第十四節 雲林縣

第十五節 嘉義縣

3-1

3-1

3-4

3-6

3-6

3-6

3-9

3-9

3-12

3-15

3-19

3-24

3-28

3-30

3-33

3-35

3-39

3-47

3-52

3-55

3-58

3-61

目 錄

第十六節 屏東縣

第十七節 宜蘭縣

第十八節 花蓮縣

第十九節 臺東縣

第二十節 澎湖縣

第二十一節 金門縣

第二十二節 連江縣

第肆篇 學校環境教育

第一章 教育部推動學校環境教育成果

第一節 學校環境教育政策與推動

第二節 各級學校環境教育執行成果

第二章 環保署補助學校環境教育計畫及成果

第一節 補助縣市政府小學辦理環境創意教學工作坊

第二節 補助大專院校「大專青年環保先鋒隊」計畫

第三節 補助大專院校「大專青年環保領航員」計畫

第三章 地方政府辦理學校環境教育

第一節 擴大環境教育網站宣導

第二節 結合大專生推廣環境教育

第三節 辦理戶外參訪活動推廣環境教育

第四節 提供環境教育資訊交流平臺

3-64

3-65

3-71

3-73

3-75

3-77

3-79

4-1

4-1

4-16

4-18

4-18

4-22

4-23

4-26

4-26

4-26

4-26

4-28

III

目 錄

第伍篇 社會環境教育

第一章 公部門推動社會環境教育

第一節 環保署推動社會環境教育計畫

第二節 國立社會教育館所執行成果

第三節 地方社會教育館所執行成果

第二章 民間推動環境教育

第一節 社區大學執行成果

第二節 民營事業執行成果

第陸篇 國際環境教育交流活動

第一章 中央政府參與國際重要會議

第一節 聯合國永續發展大會 (Rio+20) 交流成果

第二節 卡達多哈氣候會議 (COP18) 對我國政策走向的影響與啟示

第二章 中央政府辦理國際環境教育交流

第一節 第 41 屆北美環境教育學會年會交流

第二節 臺韓環境教育政策及經驗交流

第三節 兩岸環保服務業交流平臺

第三章 地方政府辦理國際環境教育交流

第一節 辦理國際觀摩活動

第二節 辦理國際研討會

第四章 民間團體推展環境教育

第一節 推動國際交流活動

第二節 辦理國際研討會

第柒篇 展望未來

5-1

5-1

5-13

5-19

5-22

5-22

5-43

6-1

6-1

6-3

6-6

6-6

6-10

6-12

6-14

6-14

6-17

6-20

6-20

6-21

7-1

圖 目 錄

圖 1-1 環境教育法架構圖

圖 2-1 申請環境教育認證審查作業流程圖

圖 2-2 環境教育管理資訊系統網頁

圖 2-3 接受環境講習—依時數

圖 2-4 接受環境講習—依對象

圖 2-5 101 年度全國環境教育活動實施內容類型統計

圖 2-6 101 年度全國環境教育執行方式

圖 4-1 環境教育輔導機制架構

圖 4-2 歷年永續校園補助校數統計圖

圖 4-3 101 年度防災校園網絡建置與實驗計畫架構圖

圖 4-4 101 年度防災校園課程特色教材

圖 4-5 101 年度節能減碳與能源科技教育推動架構

圖 4-6 101 年度環境學習中心校外教學推廣計畫活動實況

圖 4-7 101 年度環保署環境 E 學院網頁

圖 5-1 101 年度環境教育基金補助成果發表會

1-2

2-11

2-17

2-46

2-46

2-49

2-49

4-3

4-7

4-9

4-10

4-12

4-16

4-27

5-1

V

表 目 錄

表2-1 第1屆國家環境教育審議會委員名單

表2-2 第1屆環境教育基金管理會委員名單

表2-3 第1屆環境教育認證審查小組委員名單

表2-4 101年各縣市環境教育志工團人數統計表

表2-5 環境教育認證說明

表2-6 101年度環境教育基金補助(捐)助一覽表

表2-7 101 年度環境教育基金委辦計畫執行一覽表

表2-8 環境教育講習對象及課程時數計算基準

表2-9 環境教育講習對象及裁處基準

表2-10 環境講習內容規劃一覽表

表2-11 截至 101 年12 月各執行單位環境講習完成件數統計表

表2-12 截至101年 12月全國環境講習件數統計表

表2-13 101年度環境教育計畫類型統計表

表3-1 101年度地方政府環境教育審議會組成暨召開會議一覽表

表3-2 101年度地方政府環境教育基金管理會組成暨召開會議一覽表

表3-3 101年度地方政府配合環保署辦理環境教育活動統計表

表3-4 101年度地方環境保護機關環境教育基金來源統計表

表3-5 101年度地方環境教育基金編列預算科目統計表

2-3

2-5

2-6

2-7

2-10

2-35

2-36

2-42

2-42

2-43

2-44

2-45

2-48

3-2

3-3

3-5

3-7

3-8

表 目 錄

表4-1 101年度環保署補助辦理青年環保先鋒隊一覽表

表4-2 101年度環保署補助辦理大專青年環保領航員一覽表

表5-1 101年度環境教育基金補助成果發表會得獎名單

表5-2 101年度環保小學堂補助一覽表

表5-3 101年度社區環境改造計畫營造及執行項目一覽表

表5-4 101年度環保署補助社區改造一覽表

表5-5 101年度環保署補助地球環境季一覽表

表5-6 101年度環保署補助金秋環境季一覽表

表5-7 101年度環保署補助圓夢計畫一覽表

表5-8 101年度環保署補助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一覽表

表5-9 101年度環保署補助環境教育機構一覽表

4-23

4-25

5-2

5-4

5-6

5-6

5-8

5-9

5-11

5-12

5-12

VII

1

第壹篇

國家環境教育政策

■ 第一章 環境教育政策

第一節 環境教育法推展沿革

第二節 環境教育法主要內涵

第三節 國家環境教育綱領

第四節 國家環境教育行動方案

■ 第二章 環境教育推動策略

1-1

1-1

1-2

1-3

1-4

1-5

1 第一章 環境教育政策


第柒篇 展望未來

我國推動環境教育已有 30 年經驗及成效, 在各級政府機關、學校、民間團體及

學者專家有計畫的推展各項環境教育措施、計畫及活動下,全國民眾之環境意識、知

識已普遍獲得具體增長。「環境教育法」完成立法後兩年來,除各部會全力推動執行,

地方政府則是配合中央政策編列環境教育基金,全面推動環境教育業務,立法效益已

漸彰顯。未來我國除在政策上持續依循環境教育綱領推動環境教育之外,亦將廣納社

會各界意見做為後續修訂環境教育政策之參考。展望未來環境教育業務之開展,將依

國家、地方政府、學校、民間及國際等五大範疇,持續推動:

一、健全國家環境教育結合跨部會推動

依循國家環境教育綱領,結合各部會資源實行國家環境教育行動方案,並依

據國家環境及國際趨勢,每 4 年至少通盤檢討一次;訂定中央環境教育政策及完

備各部會專責組織,落實推動執行、及協調等相關措施以提升環境教育效能。此

外,結合教育部及其他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持續推動辦理全國環境教育機構、

人員、設施場所之認證,以提高全國環境教育供給單位執行環境教育之承載容

量,同時加強環境教育供給單位人員之培訓,提升計畫執行能力;並研訂分級、

分類之環境教育學習內容,俾建置及維護環境教育管理資訊系統,提供環境教育

認證、課程、教材及研究成果等資訊;規劃適宜之環境講習課程及教材,將現有

終身學習、文官培訓制度與中央主管機關合作推動環境教育,結合媒體宣導環境

教育,擴大全民參與。另一方面,積極建立中央與地方政府環境教育政策與實施

計畫的獎勵與評鑑計畫及績效指標,檢討評估現階段環境教育績效並持續評估,

作為日後廣大推動業務之參據。

二、落實學校環境教育

建立各級學校環境教育交流平臺,提供各界互動與交流,提高政府及企業

補助辦理意願,落實環境教育政策及社會企業責任,另各級學校設置相關專責單

位,以規劃及推行學校環境教育,並與家庭、社區相結合,使成為社區環境教育

之據點。運用課程教學及校園空間,研訂環境學習課程或教材,並實施多元教學

全面發展各類環境教育教材及環境教育讀物:中學學生應施以較深入之環境

領域學科介紹,包括科學、社會、政治、經濟及全球性生態體系之概念等,以培

養其具初步分析和評估能力,使其體現環境保護學理之準則;技術職業學校應於

其各類科相關課程中,加強符合各類科領域內相關之環境教育意涵;此外,鼓勵

大專院校自主推動環境教育,於課程中納入環境教育。另外,環保署將會同國家

科學委員會、教育部與其他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加強環境教育及環境學習研

究,並且建立學校環境教育成效評量或績效指標。

三、結合地方特色辦理環境教育

督導並協助直轄市縣(市)政府落實環境教育完備專責組織,貫徹執行、環

境教育相關業務以提升教育功能。並依地區特性結合學校、家庭、社團或團體,

發展本土性之環境教育資源,據以落實環境教育。協助各級政府機關訂定環境教

育追踪考核機制,定期檢討執行成果與做法,並積極召募、訓練、運用與管理環

境教育志工,以實現環境教育整體推動目標。

四、鼓勵民間推展環境教育

鼓勵及輔助民間團體、企業辦理環境教育,針對環境教育成效優良者,頒發

環境教育獎項或提供獎勵措施,結合社區、民間團體、企業建立夥伴關係,未來

期待透過社區營造、在職教育及生態旅遊推動環境教育。此外,妥善管理及運用

基金辦理環境講習、人員訓練、宣導活動、教材、研究及補助民間推動環境教育。

五、建立國際環境教育網絡

各級機關須致力蒐集國際環境教育資訊,並公告給國人知悉,提高國人參與

國際環境教育活動,並且促進環境教育人員及資訊之交流。中央主管機關積極建

立國際環境教育合作網絡,同時鼓勵各級機關及學校辦理環境、科技教育及永續

發展相關議題之國際交流活動,並促進國際間交流及加強推動國際環境教育合作



==

第四章 民間團體推展環境教育

近年政府鼓勵民間組織及社會團體藉由出訪,或由民間團體邀請國際間知名環

境教育相關團體及研究單位來臺相互切磋,以擴大環境教育領域視野,並分享彼此經

驗,可增進國內環境教育質與量。101 年度民間團體國際交流活動,無論在國家數以

及交流形式上都非常多元豐富,包含美國、日本、韓國、香港、馬來西亞、大陸等各

國學者專家或政府間都曾積極交流,在環境教育民間組織中,以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

會的國際間交流活動最為活躍。

第一節 推動國際交流活動

一、兩岸四地

(一)101 年 9 月環境教育學會由理事長高翠霞教授率團該學會重要幹

部一行六人,前往中國大陸廣東省與北京市兩地,與當地學術研

究單位和地方政府進行密切交流。主要目地在於,一方面分享台

灣經驗,另一方面針對近年中國大陸環境教育的推動情形進行考

察。期間分別參訪廣東省環保局宣教中心、廣州大學與北京師範

大學和參觀北京市環境教育場域等。相關活動包含與廣東省政府

環保局業務主管人員座談、廣東省環保宣教人員大型研習活動中

分享經驗,以及與廣州大學環境學院師生進行環境教育議題研討

等。這次考察交流活動團員對近年大陸在環境教育快速發展的狀

況有深刻瞭解。

(二)101 年 10 月環境教育學會接待大陸組團來訪的世界自然基金會

(World Wildlife Fund) 幹部來臺,並邀請臺北鳥會、荒野保護協

會、環境資訊協會等民間團體,於臺北就兩岸在環境教育領域未

來合作機制、主要領域和方式進行討論,交換雙方環境教育推動

經驗。

(三)101年12月環境教育學會應邀參加廈門市環保局主辦的「海峽兩

岸環境教育立法工作經驗交流研討會」由學會理事梁明煌教授、

汪靜明教授代表前往。會中先後分享「臺灣環境教育立法特色和

執法問題」、「臺灣環境教育發展及環境教育法實務」專題。包

括廈門市地方機關代表以及來自寧夏、天津等地環保局、環境宣

教中心負責人等,近 20 位海峽兩岸各方代表與會。天津、寧夏

兩地也實施了區域環境教育條例,也在會中簡報。對於海峽兩岸

第四章 民間團體推展環境教育 4

的環境教育立法經驗、困難及解決方法、機構職能、執法主體、

經費來源等面向,從區域到大陸全面推動環境教育立法工作的開

展,全面地交流有關法制資訊及實務經驗。環境教育立法固然是

朝向法制化、規範化、常態化的重要措施,但整體有序而漸進的

優質提升,仍是兩岸的共同挑戰、也是合作交流的機會。

(四)101年12月環境教育學會由秘書長徐榮崇率領前往上海,協助中

國大陸辦理「長江濕地保護網路自然學校系列培訓-自然學校發

展策略及方案規劃」工作坊。培訓的學員背景多元,有公務機關

主管、承辦人、教授、管理機構技術幹部等30多位。培訓主題有:

臺灣的環境教育與環境學習中心之發展、策略發展的重要性及流

程、環境學習中心行動方案執行案例。台灣前往的講員除了學會

常務理事周如教授外,也有其他民間團體包含人禾基金會、關渡

自然公園等 3 位臺灣講師一起,協助「長江濕地保護網路自然學

校」專案下的試點學校勾勒未來的策略規劃與發展計畫。

二、日本

日本環境教育學會在雙方簽訂合作備忘錄的基礎上,主動邀請臺灣代表

參加 8 月在東京立教大學 (Rikkyo University, Ikebukuro Campus) 舉辦的第 23

屆大會,大會主題「為了一個永續的未來」。中華民國環境教育由理事林素

華教授、監事李永展研究員代表參加。此次會議一個特別議題就是福島核災

事件與環境教育的課題,對臺灣而言,除了可供借鑑之處,此議題同樣也是

一個未來永續發展的挑戰。參加日本年會的韓國、馬來西亞代表,期待參加

臺灣的環境教育年會,進一步交流環境教育發展與環境教育的立法經驗,與

日本代表都接受學會邀請,參加11 月在臺北的年會。

第二節 辦理國際研討會

一、國際環境教育學術研討會

101 年環境教育學會以「低碳生活與環境教育」為主題,辦理「2012 環

境教育學術及實務交流研討會」,於 11 月 9 日至 11 日三天假臺北市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舉行,共計近 300 人與會,發表了 80 餘篇環境教育論文。該次

研討會,承辦單位共邀請北美、日本、韓國、中國、香港及馬來西亞等6國、

10 位學者專家與會。以「低碳生活與環境教育」為主題,議題包含低碳社

會之創新與學習、全球暖化與節能減碳教育、氣候變遷、調適與防災教育、

6‐21

陸 國際環境教育交流活動

環境論理與演進、環境教政策與機制、環境素養、課程與學習、社區環境教

與低碳生活、戶外教學與環境學習中心、環境解說與生態旅遊、環境傳播與

媒體環境教育、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環境教育、校園環境管理與永續校園、

環境公民與環境行動。這次邀請國際學者包含 NAAEE 研究委員會成員 Tom

Marcinkowski 教授擔任專題講座,主題是「美國國家環境素養評量:歷史

背景、需求、挑戰與機會」(National Assessments of Environmental Literacy:

Historical Context, Need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NAAEE 前 任 理 事

主席 Karen Hollweg 以「環境教育下一階段發展:批判性議題-以氣候變遷

為例」(Next Steps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Addressing Critical Issues:

Climate Change as example) 為題擔任第二場講座。大會中特別開闢「國際環

境教育及發展現況」(Current Status of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Experiences) 國際論壇,邀請包括 The Japanese Society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理事長 Osamu Abe 教授、韓國 Kyungpook National

University,Soo-Hyung Lee 教授、世界保育基金馬來西亞 (WWF-Malaysia)

陸域保育部門 Khangaun Pan 及世界保育基金香港分部 (WWF-HongKong) 教

育經理 Yamme Leung 與中國大陸學者等,一起分享交流各國環境教育特色

與實務經驗。

二、環境教育視訊會議

知名的「清里自然學校」由環境教育學會媒合觀樹基金會與苑裡鎮蕉埔

國小,參加日本企業 NEC 贊助的「全球自然兒童俱樂部」。為了達成此次

環境與文化交流之學習目的,事先規劃了具有苑裡當地特色的水田體驗、藺

草編織營隊活動為期 3 週,幫助師生創作學習成果,並演練視訊會議進行中

的自我介紹與分享內容。蕉埔國小的小朋友透過視訊會議,跟日本、馬來西

亞小朋友分享插秧體驗、藺草編織,製作客家米食的心得,日本小朋友分享

在清里自然學校觀察高山上的雪花、森林野生動物觀察與製茶等活動,馬來

西亞小朋友則以沙巴雨林探索中心體驗種植茶樹與傳統捕魚方法為主題。這

是一項極有意義分享在地經驗與國際視野的環境教育交流活動。

三、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評鑑機制國際論壇

英國有 70 年歷史的田野學習協會 (Field Studies Council, FSC),與林

務局簽署 5 年合作備忘錄,環境教育學會辦理「2012 林務局自然教育中

心品質優化及永續經營論壇」,10 月邀請 Orielton Field Centre & Dale Fort

Field Centre 中心主任 Chris Millican,以及環境教育教師 Milly Piggott、Joe

Newberry,在臺北舉行。參酌該協會 18 個自然中心的經營經驗,與關心臺

灣環境教育發展人士共同分享FSC如何透過評鑑機制優化服務和教學品質。

第四章 民間團體推展環境教育 4

探討如何運用評鑑結果反應至營運管理的策略作法,以實現國內環境學

習場域持續優化、永續經營之願景;學會引進國外專業知能,服務主管機關

人員、實務工作者及環境教育相關領域專家學者,提供臺灣持續接軌國際的

學習機會。

四、2012臺英低碳永續城市論壇

環保署於11月與「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

共同舉辦「2012臺英低碳永續城市論壇—低碳建築與交通發展經驗」,邀請

英國 9 名實際參與低碳永續城市規劃執行的專家學者來臺,除介紹英國低碳

永續城市推動政策及架構外,並深入分享英國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建築及

交通成功經驗。該論壇邀請參與 2012 年倫敦奧運相關建設專家來臺,專家

均專精於低碳永續城市發展、中央及地方政府政策擬訂及架構規劃,並具有

多年低碳建築及交通推動實務經驗,論壇議題涵括政策規劃及實務驗驗。

臺英雙方對此次活動均相當重視,環保署沈世宏署長、英國貿易文化辦

事處康博偉代表及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簡又新董事長均出席論壇。英國

貿易文化辦事處康博偉代表表示,十分樂見臺英低碳永續城市之交流,藉由

此次論壇兩國互相分享經驗及環保技術,有助兩國推動低碳永續創新作為,

共同為低碳永續城市而努力。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簡又新董事長則指

出,英國以發展低碳經濟為主軸引領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低碳社區與環保綠

色城市建設的方式非常成功,有許多值得臺灣學習的地方,而要成就低碳城

市,有結合產官學界的資源,才能克盡其功。

五、水資源環境教育國際工作坊

「2012 國際水資源環境教育培力工作坊」由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

臺北鳥會、Project WET 共同主辦。Project WET 是一套發源於美國,已推行

到全球超過 45 個國家 500 個組織的水資源環境教育課程。臺灣雖然四面環

海、雨量豐沛,卻因為人口、土地面積與地形的關係而名列世界缺水國家第

18 位。6 月二度邀請 Project WET 的講師 Julia Nelson、Morgan Perlson 兩位

專案經理來臺帶領培力工作坊,並且比 100 年擴大到在臺北關渡自然公園、

苗栗苑裡裡山塾、高雄左營洲仔溼地公園等地舉行;同時進行課程內容中文

化翻譯出版,拓展加深推廣面。此次活動獲得滙豐(臺灣)商銀、觀樹教育

基金會贊助,參加對象不只是教育人員,包含社區居民、各級學生、政府人

員以及相關人士,都相當踴躍報名參加。工作坊結合國際講師的示範與參與

學員分組演練,以充分了解及討論水資源課程方案的特性與在地化的創意方

式。合格的受訓學員,獲得國際證書,成為水資源環境教育的有力推手。


====

3 第三章 地方政府辦理國際環境教育交流

縣市政府為「環境教育法」之地方主管機關,應運用環境教育基金推動轄區內環

境教育國際交流及合作。本章簡述101年度各政府辦理國際環境教育交流情形。

第一節 辦理國際觀摩活動

地方政府藉由辦理環境教育觀摩活動與國際研討會,可提升我國環境教育實

務能力與國際視野,並由學習獲得經驗交流之目的。

一、臺北市

臺北市於 101 年度,分別邀請香港聖公會靜心小學、中國浙江承徽機械

公司、上海嘉定區人大代表、韓國大邱慶城市廳會職員、美國休士頓廢管局

副局長等計137單位針對轄內內湖、北投、木柵三焚化廠進行環境教育交流,

透過環保教育宣導影片認識不同階段之垃圾處理,並搭配實地體驗焚化爐運

作深入瞭解焚化製程的無害化、垃圾減積化及焚化廢熱回收資源化之先進垃

圾處理,此次國際交流活動共計辦理137場次,參訪人數達4,250 人。

二、臺南市

聯合國和平使者、世界知名保育人士珍古德博士再度造訪臺灣,於 101

年 11 月蒞臨臺南市仁德區虎山國小,臺南市結合學校與民間團體,邀請珍

古德博士與臺南地區師生共同進行水環境守護行動,討論發展在地化水資源

環境經營理念,當日並由臺南市環境教育輔助團、中華醫事科技大學、長榮

大學及舢筏協會合作進行 400 多位學生的水環境守護行動闖關、根與芽行動

方享。活動中,師生與博士一起在校園裡種下三顆根與芽希望之樹,象徵根

與芽計畫在臺南落地生根,並由林勇成校長介紹虎山林場老樹及臺南市在環

境教育、全球氣候變遷與調適及低碳城市等方面的成果,並由中華醫事科技

大學主任秘書孫逸民暢談二仁溪與萬年縣,以及二仁溪的污染史,另安排於

白砂崙溼地由茄萣舢筏協會總幹事蘇水龍來講解二仁溪守護及溼地復育的歷

程與成果;及安排珍古德博士與市長於虎山林場中的微笑藝文咖啡大樹下說

故事,分享在全球各地推動環境教育、全球氣候變遷與調適的經驗與成果。

三、基隆市

基隆市環保局於 101 年 3 月派員參訪加拿大,主要以焚化爐污染防治成

效、自然景觀維護與環境復育、永續環保社區及綠色環保城市營造等方面為

重點,加拿大在環境教育推動工作不遺餘力,在景觀點設置環境教育中心或

6‐14

第三章 地方政府辦理國際環境教育交流 3

公園生態教室,並利用各種的方式如:教育短片、書面簡介等教育民眾,讓

民眾了解到環境的保護不只是政府責任,更是全民每一份子的責任,進而追

求環境的永續發展。

(一)在焚化廠運轉方面,可看出該國在污染防治、能源利用及運轉模

式,妥善利用運轉過程產生的能資源,並善用質量平衡達到處理

轉換利用及污染排放控制,未來可供基隆市天外天思考回饋方式

轉換與焚化廠轉型之參考。

(二)垃圾收集方式,採逐戶收集方式辦理,由家戶自行分類、分裝後

放置自家門口後,再由清潔隊逐戶收集。收集頻率以分區方式排

定收集日期,每週收集兩次。因當地飲食習慣與我國不同,其產

生之廚餘量較少,在有機垃圾方面,若混在可回收廢物裡則將被

處罰。

(三)採用多樣式之垃圾桶,配合觀光景點之景觀,加以美化,以求整

體之協調,更考量景點特性,設置防止野生動物於垃圾桶翻尋食

物,造成垃圾散落滿地,影響環境衛生。

(四)在環保永續社區及綠色環保城市方面,加拿大在規劃環境達成區

域綠化及環境永續發展以及交通路網設置等面向,其捷運車站

採取無門閘式管理,不僅充分相信乘客自發性誠實行為,減少門

閘設備除可有效降低管理與設備成本外,更大幅降低旅客進出時

間,提升大眾運輸服務效率。

四、嘉義市

嘉義市環保局承辦人員及清潔隊人員於 101 年 5 月參訪日本優良環境教

育場所。借鏡日本的垃圾政策及收運方式,提升嘉義市環境清潔維護服務的

效率及品質,也讓清潔人員吸取先進國家之經驗,讓業務的執行上有更多元

的想法及創意。而日本考察團成員也於 101 年 10 月至嘉義市環境教育場所

參訪。考察團不定期至嘉義市進行訪問,參訪嘉義市資源回收、環境教育等

具有優良成效之場所,互相交流兩國之間進行環境教育、節能減碳、資源回

收等辦理方式及成效,以期教學相長。

五、新竹縣

(一)「新竹縣國際花鼓藝術節—十月鼓動客家魂」活動

101 年 10 月於新竹縣客家文化保存區-新瓦屋舉行。該活動包括

靜態展覽活動,供民眾欣賞客家文化與在地特色,體會先民與環境共榮

6‐15

陸 國際環境教育交流活動

共存的傳統智慧,同時也邀請了國內外知名鼓團參與此次客家盛事,讓

民眾體驗最具特色的客家文化。同時辦理「新竹縣社造博覽會」,透過

新竹縣各整體營造、環境改造社區優良成果展覽,讓參觀民眾了解社區

在文化保存與環境改造中的意義。

(二)「2012 新竹縣移民節嘉年華會」活動

與新竹縣政府原住民族行政處合辦,「2012 新竹縣移民節嘉年華

會」活動。藉由趣味親子闖關的方式,讓新住民家庭及縣民,對政府積

極推動新住民的措施有更多的認識,並了解新竹縣環境教育、綠色消

費、節能減碳的措施與相關知識。

六、苗栗縣

101 年 8 月由苗栗縣政府及旺報於苗北藝文中心辦理「兩岸協力、苗栗

創意、接軌國際」講座。此外,大陸湖南省靖州考察團於 101 年 8 月拜訪苗

栗縣政府,並針對旅遊、農業與生態方面進行交流、座談。

七、宜蘭縣

繼 2011 年帶領民眾「回到自然」,零距離接觸,體驗大自然,從而喚

起對土地與環境的愛護。2012年的「宜蘭綠色博覽會」,引領大家體驗認識

全新的生活態度-「有機森活」,「有機」不僅運用於農業,也強調回歸到

減少地力破壞、環境污染的友善生產方法。

(一)打造「有機概念園區」

規劃上從「生活、生態、生產」三大層面著手,透過創意的人文藝

術與武荖坑自然環境結合,形塑出讓民眾自在悠遊的景觀與空間氛圍,

並以「自然、農藝、休閒觀光、樂活、健康、養生、遊戲、體驗學習」

八大主軸的展示及活動內容,打造成一座「有機概念園區」。

(二)低碳學習護照系統體驗

綠博規劃低碳實驗護照,讓民眾體驗環境教育學習行動紀錄,民眾

於入園處租借或認購護照(每張 100 元),即可於園區的 10 個學習點

體驗環境教育課程,每站設置刷卡機,紀錄學習行為,最後至環境教育

館輸出,印製專屬個人之環境教育學習護照。

(三)有機新宜蘭

「有機新宜蘭」所要表達的是守護土地、愛護環境的積極意象,以

社區發展為基礎,採行由下而上共識形成,提倡有機產業與生活模式,

在推動無污染交通、生態環境、綠色建築、文化保存、有機農業等既有

6‐16

第三章 地方政府辦理國際環境教育交流 3

基礎下,透過文化創意連結在地特色,加值傳統產業、引進綠能與新與

科技、發展自然、運動、健康、文創觀光等產業,建構宜蘭縣為食、衣、

住、行、育、樂之總體有機生活大縣。發展宜蘭為有機生活故鄉,營造

世界級宜居城市。

八、花蓮縣

花蓮縣辦理 2012 洄瀾國際教育研討觀摩會,邀請國內外產、官、學、

研以及環境教育法規定之政府機關、學校等單位人士參與。觀摩活動則以

花蓮縣環境教育種子師資為主。該次洄瀾國際環境教育研討會的主題為氣

候變遷與海洋教育,邀請到世界自然基金會 (WWF) 香港分會教育經理 Mr.

Tamme Leung 及海下灣海洋生物中心經理 Ms.Ellen Shek。101 年 11 月於花

蓮縣環境永續教育中心進行論壇,花蓮縣池南教育中心進行戶外觀摩。該活

動期望透過經驗分享與觀摩活動,讓與會人員能充份瞭解國際環境教育發展

現況與趨勢,並藉由觀摩活動深化活動之效果。

花蓮縣為國際觀光城市,近年環保局推動低碳城市與環境教育已有相當

成效。為擴大花蓮縣推動環境教育之綜效,吸收國內外環境教育發展之最新

趨勢,強化產、官、學、研在環境教育推動上之交流與合作,特舉行「2012

洄瀾國際環境教育研討觀摩會」,期透過國內外環境教育資訊之交流,促進

與強化花蓮縣各單位環境教育工作之推行。

第二節 辦理國際研討會

透過國際環境教育研討會之辦理,可將各國推動策略與成果加以分享與討

論,並能夠經由活動汲取各國不同的理念,瞭解各國環境教育特色與實務經驗,

使我國對於環境教育更添新視野。

一、臺中市

臺中市 4 月 20 日獲得 ENO 芬蘭總部頒贈「綠色城市」獎章,與南非開

普敦、斯洛文尼亞的盧布爾亞納,並列世界三大 Green City Network 城市,

也宣告臺中市成為亞洲第一個認證的綠色城市;同時為中區低碳示範城市

外,也將積極努力成為世界級的低碳城市。

臺中市政府與明道中學共同主辦「2012 第二屆 ENO 全球環境線上組織

亞太年會」,藉由網路來推動環保的重要議題,聯繫虛擬的網絡,打破國界

的限制,透過傳播科技將環境議題結合,關注全球氣候變化、生態、森林、

水資源等議題,以「植樹」為核心活動,ENO 希望在 2017 年前,所有會員

6‐17

陸 國際環境教育交流活動

能在全球種下一億棵樹。會議以「Green Cities」為主題,安排科博館、集集

特有生物保育中心、寶之林導覽,並邀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紫斑蝶協會前

來博覽會展示,讓 ENO 成員看見臺中市及臺灣生態的特色;期間來自全球

17個國家的近200 位國際人士共同種樹。

於文心公園種下一株「臺中市樹-五葉松」代表樹,並由臺中市蔡副市

長及 ENO 芬蘭總部執行長 Mika 共同宣讀植樹宣言,立下碑文;另擇烏日麻

園溪畔,種下 100 棵山櫻花,「1+100」象徵在 101 年,於臺中市種下綠色

希望。冀以網路推動環保的重要議題,打通地理和國界的限制,讓地球越來

越好,共同推動環境教育。臺中市希望藉由扎根工作及植樹的影響力,以臺

中市為據點,2017 年前能號召更多城市加入 Green City、更多人參與植樹,

共同完成目標。

二、高雄市

高雄市藉由環境永續發展能力訓練中心 (IKCC),規劃辦理國際環保研

討會或工作坊,強化專業知識交流與經驗分享。

(一)「2012 國際碳中和/碳資產管理論壇」

101 年 3 月邀請 4 位國外專家學者及國內相關領域之專家學者,針

對減碳策略推動現況、國際碳中和發展現況與趨勢、國內碳中和實例分

享、碳資產交易制度與減量策略及京都議定書、後京都機制等相關議

題。讓與會人士能有更深的認識,甚至進一步力行碳中和活動。

(二)「氣候變遷調適與永續生態城市國際研討會」

101 年 4 月假蓮潭國際文教會館,邀請近 30 位氣候變遷領域與城

市發展議題的學者專家參與座談,探討高雄市永續生態發展,推動綠能

經濟的相關課題。該次國際研討會主要探討「氣候變遷調適策略」、「氣

候變遷對生物多樣性的衝擊與因應」、「綠色經濟與城市發展」等議題,

邀請 ICLEI 副秘書長 Mr. Gino Van Begin、ICLEI 日本辦公室主任 Mr.

MichieKishigami 及 ICLEI 韓國昌原市環境首都部長 Mr. I1-Hwan Oh 等

貴賓分享各國經驗,亦邀請其他縣市環保單位主管參與。

(三)2012臺英城市調適作為暨低碳社區發展國際論壇

101 年 5 月邀請到英國經濟財政部 (United Kingdom HM Treasury)

MichaelStansfield、英國能源顧問公司(IT Power) Bernard McNelis、碳揭

露專案組織 (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Eva Murray,以及多位國內的專

家學者與會。

高雄市空中大學在環保局輔導協助下,完成 100 年空大校園溫室

氣體盤查資料,並執行 ISO14064-1 外部查驗作業,取得第三者外部查

6‐18

第三章 地方政府辦理國際環境教育交流 3

證機構核發之溫室氣體查證聲明書,環保局為讚揚高雄空大在節能減碳

議題上之付出,特別辦理公開授證儀式,並邀請查驗單位「立恩威國際

驗證股份有限公司」頒發授證。此外,共同探討因應氣候變遷的城市調

適作為,以及推動低碳社區、打造市民幸福生活的相關環保課題,期望

藉此引領更多單位與市民朋友共同投入節能減碳行動,與市府共同打造

「節能綠高雄」。

(四)2012臺美永續論壇

101年12月在ICCK高雄國際會議中心,由高雄市政府與美國在臺

協會 (AIT) 共同主辦,藉國內外專家學者的建言、吸取先進國家推動溫

室氣體減量、建構永續城市、推動永續經營港灣的做法,以規劃更精進

的施政措施,讓高雄市朝向建構永續綠色低碳城市願景繼續向前邁進。

題,包括:創造永續城市(論壇A),與推動亞太地區港口永續發展(論

壇 B)。論壇 A 係強調推動城市綠色轉型,探討城市潔淨能源科技及應

用之作為,思考城市因應氣候變遷調適之可行方案措施,進而創造永續

及韌性城市;論壇 B 則以強化美國環保署與行政院環保署的合作為主

軸,並討論美國環保署與亞太地區港口與港務單位以及太平洋港口乾淨

空氣聯盟的合作關係,該次臺美永續論壇旨在建構一個美國與亞太地區

的專家網絡,並擴展合作,以分享並提升城市、海港、船舶與船運永續

發展的策略,並推動有利於亞太地區與美國的一致性/ 互補措施。

三、南投縣

南投縣政府於 12 月假名間鄉農會國際會議廳辦理「2012 資源回收國際

議題研討會」,邀集環保署顧問-洪榮勳博士、嘉南藥理科技大學-環境資

源管理系林健榮副教授及各縣市環保局和南投縣各鄉鎮市清潔隊藉由資源回

收國際性議題學習優良作法並融入南投縣政府之執行。洪榮勳博士以「奈米

廢棄物與資源回收 + 國際會議經驗分享」主題演講,除指出奈米材料的廣泛

運用,未來產生之廢棄物是值得重視的課題,廠商、生產者責任從產品設計

開發就應考量生命週期、負擔社會責任;洪顧問亦參與 WTO 及 OECD 等國

際會議演講分享我國廢棄物管理成效之經驗。另嘉南藥理科技大學林健榮副

教授以「國內資源再利用-打造綠色城市」主題演講,指出最新廢棄物清理

技術及影響廢棄物發展趨勢之原因,藉由「從搖籃到墳墓」改為「從搖籃到

搖籃」達到垃圾減量甚至零廢棄物產出的目標。此次研討會舉辦,帶動南投

縣政府一起邁向垃圾零廢棄及環境教育觀念落實的願景。

2012 臺美永續論壇將以雙軌進行的方式探討較廣泛的永續發展議

6‐19


=====


3 第三章 地方政府辦理國際環境教育交流

縣市政府為「環境教育法」之地方主管機關,應運用環境教育基金推動轄區內環

境教育國際交流及合作。本章簡述101年度各政府辦理國際環境教育交流情形。

第一節 辦理國際觀摩活動

地方政府藉由辦理環境教育觀摩活動與國際研討會,可提升我國環境教育實

務能力與國際視野,並由學習獲得經驗交流之目的。

一、臺北市

臺北市於 101 年度,分別邀請香港聖公會靜心小學、中國浙江承徽機械

公司、上海嘉定區人大代表、韓國大邱慶城市廳會職員、美國休士頓廢管局

副局長等計137單位針對轄內內湖、北投、木柵三焚化廠進行環境教育交流,

透過環保教育宣導影片認識不同階段之垃圾處理,並搭配實地體驗焚化爐運

作深入瞭解焚化製程的無害化、垃圾減積化及焚化廢熱回收資源化之先進垃

圾處理,此次國際交流活動共計辦理137場次,參訪人數達4,250 人。

二、臺南市

聯合國和平使者、世界知名保育人士珍古德博士再度造訪臺灣,於 101

年 11 月蒞臨臺南市仁德區虎山國小,臺南市結合學校與民間團體,邀請珍

古德博士與臺南地區師生共同進行水環境守護行動,討論發展在地化水資源

環境經營理念,當日並由臺南市環境教育輔助團、中華醫事科技大學、長榮

大學及舢筏協會合作進行 400 多位學生的水環境守護行動闖關、根與芽行動

方享。活動中,師生與博士一起在校園裡種下三顆根與芽希望之樹,象徵根

與芽計畫在臺南落地生根,並由林勇成校長介紹虎山林場老樹及臺南市在環

境教育、全球氣候變遷與調適及低碳城市等方面的成果,並由中華醫事科技

大學主任秘書孫逸民暢談二仁溪與萬年縣,以及二仁溪的污染史,另安排於

白砂崙溼地由茄萣舢筏協會總幹事蘇水龍來講解二仁溪守護及溼地復育的歷

程與成果;及安排珍古德博士與市長於虎山林場中的微笑藝文咖啡大樹下說

故事,分享在全球各地推動環境教育、全球氣候變遷與調適的經驗與成果。

三、基隆市

基隆市環保局於 101 年 3 月派員參訪加拿大,主要以焚化爐污染防治成

效、自然景觀維護與環境復育、永續環保社區及綠色環保城市營造等方面為

重點,加拿大在環境教育推動工作不遺餘力,在景觀點設置環境教育中心或

公園生態教室,並利用各種的方式如:教育短片、書面簡介等教育民眾,讓

民眾了解到環境的保護不只是政府責任,更是全民每一份子的責任,進而追

求環境的永續發展。

(一)在焚化廠運轉方面,可看出該國在污染防治、能源利用及運轉模

(二)垃圾收集方式,採逐戶收集方式辦理,由家戶自行分類、分裝後

(三)採用多樣式之垃圾桶,配合觀光景點之景觀,加以美化,以求整

(四)在環保永續社區及綠色環保城市方面,加拿大在規劃環境達成區

四、嘉義市

嘉義市環保局承辦人員及清潔隊人員於 101 年 5 月參訪日本優良環境教

育場所。借鏡日本的垃圾政策及收運方式,提升嘉義市環境清潔維護服務的

效率及品質,也讓清潔人員吸取先進國家之經驗,讓業務的執行上有更多元

的想法及創意。而日本考察團成員也於 101 年 10 月至嘉義市環境教育場所

參訪。考察團不定期至嘉義市進行訪問,參訪嘉義市資源回收、環境教育等

具有優良成效之場所,互相交流兩國之間進行環境教育、節能減碳、資源回

收等辦理方式及成效,以期教學相長。

五、新竹縣

(一)「新竹縣國際花鼓藝術節—十月鼓動客家魂」活動

靜態展覽活動,供民眾欣賞客家文化與在地特色,體會先民與環境共榮

陸 國際環境教育交流活動

共存的傳統智慧,同時也邀請了國內外知名鼓團參與此次客家盛事,讓

民眾體驗最具特色的客家文化。同時辦理「新竹縣社造博覽會」,透過

新竹縣各整體營造、環境改造社區優良成果展覽,讓參觀民眾了解社區

在文化保存與環境改造中的意義。

(二)「2012 新竹縣移民節嘉年華會」活動

會」活動。藉由趣味親子闖關的方式,讓新住民家庭及縣民,對政府積

極推動新住民的措施有更多的認識,並了解新竹縣環境教育、綠色消

費、節能減碳的措施與相關知識。

六、苗栗縣

101 年 8 月由苗栗縣政府及旺報於苗北藝文中心辦理「兩岸協力、苗栗

創意、接軌國際」講座。此外,大陸湖南省靖州考察團於 101 年 8 月拜訪苗

栗縣政府,並針對旅遊、農業與生態方面進行交流、座談。

七、宜蘭縣

繼 2011 年帶領民眾「回到自然」,零距離接觸,體驗大自然,從而喚

起對土地與環境的愛護。2012年的「宜蘭綠色博覽會」,引領大家體驗認識

全新的生活態度-「有機森活」,「有機」不僅運用於農業,也強調回歸到

減少地力破壞、環境污染的友善生產方法。

(一)打造「有機概念園區」

術與武荖坑自然環境結合,形塑出讓民眾自在悠遊的景觀與空間氛圍,

並以「自然、農藝、休閒觀光、樂活、健康、養生、遊戲、體驗學習」

八大主軸的展示及活動內容,打造成一座「有機概念園區」。

(二)低碳學習護照系統體驗

於入園處租借或認購護照(每張 100 元),即可於園區的 10 個學習點

體驗環境教育課程,每站設置刷卡機,紀錄學習行為,最後至環境教育

館輸出,印製專屬個人之環境教育學習護照。

(三)有機新宜蘭

社區發展為基礎,採行由下而上共識形成,提倡有機產業與生活模式,

在推動無污染交通、生態環境、綠色建築、文化保存、有機農業等既有

基礎下,透過文化創意連結在地特色,加值傳統產業、引進綠能與新與

科技、發展自然、運動、健康、文創觀光等產業,建構宜蘭縣為食、衣、

住、行、育、樂之總體有機生活大縣。發展宜蘭為有機生活故鄉,營造

世界級宜居城市。

八、花蓮縣

花蓮縣辦理 2012 洄瀾國際教育研討觀摩會,邀請國內外產、官、學、

研以及環境教育法規定之政府機關、學校等單位人士參與。觀摩活動則以

花蓮縣環境教育種子師資為主。該次洄瀾國際環境教育研討會的主題為氣

候變遷與海洋教育,邀請到世界自然基金會 (WWF) 香港分會教育經理 Mr.

Tamme Leung 及海下灣海洋生物中心經理 Ms.Ellen Shek。101 年 11 月於花

蓮縣環境永續教育中心進行論壇,花蓮縣池南教育中心進行戶外觀摩。該活

動期望透過經驗分享與觀摩活動,讓與會人員能充份瞭解國際環境教育發展

現況與趨勢,並藉由觀摩活動深化活動之效果。

花蓮縣為國際觀光城市,近年環保局推動低碳城市與環境教育已有相當

成效。為擴大花蓮縣推動環境教育之綜效,吸收國內外環境教育發展之最新

趨勢,強化產、官、學、研在環境教育推動上之交流與合作,特舉行「2012

洄瀾國際環境教育研討觀摩會」,期透過國內外環境教育資訊之交流,促進

與強化花蓮縣各單位環境教育工作之推行。

第二節 辦理國際研討會

透過國際環境教育研討會之辦理,可將各國推動策略與成果加以分享與討

論,並能夠經由活動汲取各國不同的理念,瞭解各國環境教育特色與實務經驗,

使我國對於環境教育更添新視野。

一、臺中市

臺中市 4 月 20 日獲得 ENO 芬蘭總部頒贈「綠色城市」獎章,與南非開

普敦、斯洛文尼亞的盧布爾亞納,並列世界三大 Green City Network 城市,

也宣告臺中市成為亞洲第一個認證的綠色城市;同時為中區低碳示範城市

外,也將積極努力成為世界級的低碳城市。

臺中市政府與明道中學共同主辦「2012 第二屆 ENO 全球環境線上組織

亞太年會」,藉由網路來推動環保的重要議題,聯繫虛擬的網絡,打破國界

的限制,透過傳播科技將環境議題結合,關注全球氣候變化、生態、森林、

水資源等議題,以「植樹」為核心活動,ENO 希望在 2017 年前,所有會員

陸 國際環境教育交流活動

能在全球種下一億棵樹。會議以「Green Cities」為主題,安排科博館、集集

特有生物保育中心、寶之林導覽,並邀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紫斑蝶協會前

來博覽會展示,讓 ENO 成員看見臺中市及臺灣生態的特色;期間來自全球

17個國家的近200 位國際人士共同種樹。

於文心公園種下一株「臺中市樹-五葉松」代表樹,並由臺中市蔡副市

長及 ENO 芬蘭總部執行長 Mika 共同宣讀植樹宣言,立下碑文;另擇烏日麻

園溪畔,種下 100 棵山櫻花,「1+100」象徵在 101 年,於臺中市種下綠色

希望。冀以網路推動環保的重要議題,打通地理和國界的限制,讓地球越來

越好,共同推動環境教育。臺中市希望藉由扎根工作及植樹的影響力,以臺

中市為據點,2017 年前能號召更多城市加入 Green City、更多人參與植樹,

共同完成目標。

二、高雄市

高雄市藉由環境永續發展能力訓練中心 (IKCC),規劃辦理國際環保研

討會或工作坊,強化專業知識交流與經驗分享。



=====


貳 中央政府推動環境教育

(八)溫室氣體減量管理

為推動節能減碳全民行動,配合「國家節能減碳總計畫」推動全

民節能減碳溝通與宣導,及執行「節能減碳無悔措施全民行動方案」,

積極推展全國減碳節能運動,以達與全民共同打造低碳永續樂活家園,

101 年推動事項如下:

1. 透過網路平臺及運用各類節能減碳教育推廣及政策宣傳活動,將

節能減碳、氣候變遷等知識傳達,引導全民建立低碳永續樂活之

生活態度,以達到提升全民節能減碳永續環境之素養、技能及行

動之目的。

2. 辦理「節能減碳行動標章」推廣活動,鼓勵民間單位響應參與節

能減碳行動,落實永續經營理念。

(九)水質監測

為保護桃園沿海藻礁生態,督導地方政府執行「桃園藻礁污染源督

察管制計畫」,選定排入藻礁主要生長之區域河川水系與上游污染源為

管制重點,期望加強污染源管理,提高河川水質,101年執行成果如下:

1. 環保署與桃園縣環保局共稽查 481 家次,告發 161 家次,7 家停

工改善,違規比率 33.7%。

2. 依水質監測資料顯示,老街溪、南崁溪全河段水質的生化需氧量

(BOD)、懸浮固體物 (SS) 與氨氮 (NH3-N) 濃度來看,已呈現改善

情形且維持中度污染程度,較去年同期明顯改善,小飯壢溪、觀

音溪、大堀溪及新屋溪 4 條河川水質逐漸呈現穩定。

3. 101 年 10 月召開「保護藻礁環境-環保署將對違法廢污水廠代

操作業者一併祭出重罰」記者會,公佈查獲業者之主要違反水污

法之違規樣態。

(十)資源回收

環保署以公開徵求補助計畫方式,鼓勵公私立大學、財團法人研究

機構及處理業,投入應回收廢棄物回收處理的創新研發,並培育資源回

收處理基礎研發人才。

(十一)永續發展

透過建置「環境奈米科技知識平臺」網站、發行電子報、參加「臺

灣奈米週」攤位展覽、舉辦「環境奈米科技論壇」等學術活動,宣傳對

象包括一般民眾、專家學者、學生、企業等,以利奈米與環境知識普及

並擴散環保署歷年研發成果,101 年成果如下:

第一章 中央主管機關推動事項 1

1. 建置「環境奈米科技知識平臺」網站

該平臺自 100 年 4 月正式上線起,至 101 年 12 月止,共計 4

萬瀏覽人次,平臺知識文件共 1,047 筆,並發行8期平臺電子報。

2. 舉辦101年「臺灣奈米週—臺灣奈米環境、健康、安全主題館」

攤位展覽(論文海報、儀器展示及現場互動活動)。

3. 舉辦「101年環境奈米科技論壇」

邀請產官學研各界專家進行圓桌討論,針對奈米科技相關議題

與民眾分享與談,並發表環保署環境奈米科技研究論文,本論壇共

計140餘人參加。

4. 蒐集國內外奈米資訊

整合衛生署、勞委會等部會有關奈米EHS(環境、健康、安全)

之研究成果。

(十二)生態社區推動方案

環保署整合協調廢棄資源再利用、推廣及提升再生能源與生質能源

及跨處室整合辦理河川濕地興建、抑制河砂揚塵,整體規劃河川生態廊

道,及生態農村建構等相關業務,藉此規劃研析構築資源循環型生態社

區之要素,推動建立物質流與能量流自足比率較高之示範性社區。101

年執行成果如下:

1. 以村里規模為範圍推動低碳社區,依現有發展協會、管理委員會

或環保團體為主體,協助各籌組低碳推動團隊;製作低碳社區建

構示範手冊,使一般民眾對自身所居住的社區或村里進行簡易的

評估,達到推廣及宣導之作用,將低碳理念深耕至社區;辦理低

碳社區觀摩會,深入推廣民眾低碳相關概念。

2. 協助地方政府籌組低碳永續家園推動組織,成立低碳永續推動辦

公室,規劃研擬低碳永續家園 10 大運作機能技術資訊系統內容

架構,包括重要課題與解決方案、廠商及成本效能與效益、管考

執行與評比機制、成功案例等資訊,並建置及維護相關網頁供民

眾學習參考。

3. 仿效世界公民咖啡館之模式,辦理低碳永續專家咖啡館,凝聚團

體共識,具體完備各項行動項目內容。

4. 規劃低碳永續家園推動評等認證制度,由中央部會、縣市、鄉鎮

市區、村里、機關、學校、工廠、社區及建築或社團分縣市、鄉

鎮市及社區村里層級為推動行動項目主體,逐步擴大推廣。

2‐29

貳 中央政府推動環境教育

5. 協助臺中市及宜蘭縣依據「縣市層級溫室氣體盤查計算指引」,

規劃及試行城市盤查,藉由城市盤查掌握城市自身碳排放量,逐

步提出及檢視減碳策略與方案,邁向低碳示範城市;建置城市層

級碳揭露服務平臺,提供縣市登錄自我排放量及相關盤查資訊與

工具,並辦理城市盤查教育訓練課程,有助於縣市執行溫室氣體

盤查概念及推動相關工作。

(十三)生質物能源再生能源應用

生質物能源再生能源應用及廢棄物能資源化規劃為能資方案室之重

要業務,重點業務在於國際上生質物再生能源規劃、技術推動、執行期

程綜整分析,以期規劃我國生質物再生能源應用、技術評估及區域生質

能源中心推動。

1. 於 101 年度辦理廢棄物能資源化推動策略與節能減碳效益評估委

託研究,將評估各焚化碳轉型區域能源中心之節能與減碳效益,

並辦理廢棄物再生利用技術講座,對環保署、各焚化廠人員與研

究智庫進行厭氧消化技術交流。

2. 依國際生質物再生能源利用先期研究資料,進行先進國家再生能

源應用現況蒐集彙整及相關技術開發,以及政府對於生質物再生

能源推動措施等研究,以供我國針對生質物再生能源應用進行先

期可行性評估,藉由強化民眾對於生質物再生能源利用之認知,

輔以節約能源措施及行為改變等方式,達到減少能源消耗,逐步

推動生質物再生能源應用及落實減碳工作。

第六節 協調聯繫

依據國家環境教育綱領,環保署應邀請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

關召開工作會議,積極推動環境教育;環保署應會同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教

育部與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加強環境教育及環境學習研究,並建立環境教育

成效評量或指標;各機關應與社區、民間團體及企業建立夥伴關係,透過社區營

造、在職教育及生態旅遊等共同推動環境教育。

一、召開中央各部會/地方政府環境教育工作會議

環保署為激發相關人員對環境教育工作之創意與熱情,於 101 年 11 月

辦理2場中央部會/地方政府環境教育策進會,目的在於透過2天1夜活動,

聚集環境教育法相關推動人員,並提早規劃與準備 102 年度環境教育工作,

中央部會藉由該會議了解環境教育跨部門的運用及內涵,並在會議中邀請文


=====


(五)環境衛生及毒物管理

為讓民眾瞭解如何安全使用環境用藥、環境用藥及毒化物、毒化災

及天災、飲用水管理、環境衛生管理,環保署藉由環境教育,提升國人

對環境用藥的認知,101 年執行成果如下:

1. 毒性化學物質災害執行成果

與各直轄市、縣市政府合作舉行環境毒災應變演練41場次。

2. 環境用藥宣導執行成果

設置「環境用藥安全使用網站」,為讓民眾認識居家害蟲、環

境用藥選購及適用方法,提高民眾安全用藥認知,並有效安全地應

用環境用藥,共計 3 萬 8,421 人次瀏覽。

3. 毒性化學物質宣導執行成果

101 年 10 月辦理「2012 年環境荷爾蒙暨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管

制研討會」,透過專家學者、部會代表共同專題發表演講與論文發

表,並發布新聞稿及網站宣導,讓國人瞭解國內毒物管理成果及國

際關注之化學物質。

4. 飲用水安全執行成果

飲用水全球資訊網站,宣導教育民眾安全飲用水相關資訊及

知識,累計 16 萬人次瀏覽。101 年 7 月辦理 101 年度飲用水業務

檢討會,由各級環保機關針對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管理、不法利

得、水質稽查採測等進行經驗分享及飲用水管理資訊宣導。101 年

10 月邀集各級環保機關召開「101 年度飲用水管理資訊系統操作重

點說明及年度考評等相關業務討論會議」,進行飲用水專業資訊教

育及政策宣導。

5. 環境衛生管理執行成果

101 年 1 月環保署回收基管會辦理國家清潔週跳蚤市場愛心義

賣活動,義賣總金額 8 萬 5,766 元全數捐贈國內弱勢團體或公益團

體。辦理「國清週掃街宣導暨社區志工環境清潔日-臺北主場活

動」,計 319 人,共同參與環保署辦公廳舍周邊環境清潔活動。當

日活動全國總計參與人數 13 萬 7,204 人、清理垃圾 70 萬 2,658 公

斤及資源回收 24 萬 8,004 公斤。完成「101 年國家清潔週」宣導短

片插撥卡,請行政院新聞局電視媒宣導,並發布相關新聞稿12則。

地方政府國家清潔週執行成果,辦理掃街、宣導誓師及鄉鎮市區村

里清掃活動,共計 22 場;總動員機關、義工團體及義工,總計參

與人數 40 萬 3,696 人;清理垃圾(含巨大垃圾)6 萬 9,332 公噸及

第一章 中央主管機關推動事項 1

資源回收物品8,541公噸;辦理「資源再生回收跳蚤日」活動18場,

結合各縣市環保局及綠色商店共同辦理環保產品行銷、宣傳相關活

動 2,639 場次,並建置環保產品線上採購網,辦理 2 場次「環保集氣愛

地球」活動。辦理 20 場次機關及民間企業綠色採購實務教育訓練及說

明會 1,100 人次。應用綠色消費種子人員 917 人擔任機關、學校、民間

企業與團體宣傳講座及協助社區、團體等綠色消費宣傳活動推廣逾 2 千

場次。督促地方環保機關執行「民間企業與團體實施綠色採購計畫」,

參與人數逾 126 萬人次。應用綠色生活資訊網進行綠色消費的概念推

廣,101 年訪客數為 60 萬人次,上網瀏灠逾 606 萬點擊次。101 年度持

續推動綠行動傳唱計畫,並首度結合 8 家信用卡銀行業者,共有 435 家

旅宿業者及逾18.6萬人次民眾熱情參與,較100年183家及4.6萬人次,

成長率達137%及3倍。提出綠色婚禮產業鏈的構想,並輔導婚紗業者、

婚顧公司、婚宴場所、租車業者及糕餅業者等 29 家綠色婚禮產業,推

動綠色認證措施。錄製 e-learning 綠色採購實務及綠色採購線上操作課

程,以提升人員對於綠色採購實務的認知。與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合

作完成臺北鐵路餐廳 3 款便當碳足跡盤查,於 101 年 7 月召開發表記者

會,頒發國內首張便當碳足跡標籤證書,並公布三款便當之二氧化碳當

量。於 101 年 11 月辦理「我國碳足跡計算服務系統推廣會」,逾百人

參與。12 月飛碟早餐宣傳綠色生活及消費內容,每檔 30 秒,共播放 52

於101年3月頒布綠色生活及消費指引手冊,並製作推廣掛軸,提

供基隆市、苗栗縣、臺中市、彰化縣、嘉義市及高雄市辦理綠色消費巡

迴展 6 場次約 4 萬人次民眾參與。藉由綠色生活資訊網每月至少發送 2

期電子報(綠色生活電子報及環保產品電子報),另於其他虛擬平臺、

部落格曝光等宣導方式推廣。於各大刊物和文摘刊登綠行動傳唱計畫,

環保署推動各地辦理「世界水質監測競賽」活動,盼喚起民眾保護

水質之意識,101 年推動民眾參與世界水質監測競賽成果:據美國活動

網站公布 101 年全球參與報告,去年有 66 國家、25 萬 4,459 人次參加

世界水質監測競賽,其中,我國有4萬8,148人次參與監測,排名第2名,

為推動節能減碳全民行動,配合「國家節能減碳總計畫」推動全

民節能減碳溝通與宣導,及執行「節能減碳無悔措施全民行動方案」,

積極推展全國減碳節能運動,以達與全民共同打造低碳永續樂活家園,

1. 透過網路平臺及運用各類節能減碳教育推廣及政策宣傳活動,將

節能減碳、氣候變遷等知識傳達,引導全民建立低碳永續樂活之

生活態度,以達到提升全民節能減碳永續環境之素養、技能及行

2. 辦理「節能減碳行動標章」推廣活動,鼓勵民間單位響應參與節

為保護桃園沿海藻礁生態,督導地方政府執行「桃園藻礁污染源督

察管制計畫」,選定排入藻礁主要生長之區域河川水系與上游污染源為

管制重點,期望加強污染源管理,提高河川水質,101年執行成果如下:

1. 環保署與桃園縣環保局共稽查 481 家次,告發 161 家次,7 家停

2. 依水質監測資料顯示,老街溪、南崁溪全河段水質的生化需氧量

(BOD)、懸浮固體物 (SS) 與氨氮 (NH3-N) 濃度來看,已呈現改善

情形且維持中度污染程度,較去年同期明顯改善,小飯壢溪、觀

音溪、大堀溪及新屋溪 4 條河川水質逐漸呈現穩定。

3. 101 年 10 月召開「保護藻礁環境-環保署將對違法廢污水廠代

操作業者一併祭出重罰」記者會,公佈查獲業者之主要違反水污

環保署以公開徵求補助計畫方式,鼓勵公私立大學、財團法人研究

機構及處理業,投入應回收廢棄物回收處理的創新研發,並培育資源回

透過建置「環境奈米科技知識平臺」網站、發行電子報、參加「臺

灣奈米週」攤位展覽、舉辦「環境奈米科技論壇」等學術活動,宣傳對

象包括一般民眾、專家學者、學生、企業等,以利奈米與環境知識普及

並擴散環保署歷年研發成果,101 年成果如下:

第一章 中央主管機關推動事項 1

1. 建置「環境奈米科技知識平臺」網站

該平臺自 100 年 4 月正式上線起,至 101 年 12 月止,共計 4

萬瀏覽人次,平臺知識文件共 1,047 筆,並發行8期平臺電子報。

2. 舉辦101年「臺灣奈米週—臺灣奈米環境、健康、安全主題館」

攤位展覽(論文海報、儀器展示及現場互動活動)。

邀請產官學研各界專家進行圓桌討論,針對奈米科技相關議題

與民眾分享與談,並發表環保署環境奈米科技研究論文,本論壇共

整合衛生署、勞委會等部會有關奈米EHS(環境、健康、安全)

環保署整合協調廢棄資源再利用、推廣及提升再生能源與生質能源

及跨處室整合辦理河川濕地興建、抑制河砂揚塵,整體規劃河川生態廊

道,及生態農村建構等相關業務,藉此規劃研析構築資源循環型生態社

區之要素,推動建立物質流與能量流自足比率較高之示範性社區。101

1. 以村里規模為範圍推動低碳社區,依現有發展協會、管理委員會

或環保團體為主體,協助各籌組低碳推動團隊;製作低碳社區建

構示範手冊,使一般民眾對自身所居住的社區或村里進行簡易的

評估,達到推廣及宣導之作用,將低碳理念深耕至社區;辦理低

碳社區觀摩會,深入推廣民眾低碳相關概念。

2. 協助地方政府籌組低碳永續家園推動組織,成立低碳永續推動辦

公室,規劃研擬低碳永續家園 10 大運作機能技術資訊系統內容

架構,包括重要課題與解決方案、廠商及成本效能與效益、管考

執行與評比機制、成功案例等資訊,並建置及維護相關網頁供民

3. 仿效世界公民咖啡館之模式,辦理低碳永續專家咖啡館,凝聚團

體共識,具體完備各項行動項目內容。

4. 規劃低碳永續家園推動評等認證制度,由中央部會、縣市、鄉鎮

市區、村里、機關、學校、工廠、社區及建築或社團分縣市、鄉

鎮市及社區村里層級為推動行動項目主體,逐步擴大推廣。

5. 協助臺中市及宜蘭縣依據「縣市層級溫室氣體盤查計算指引」,

規劃及試行城市盤查,藉由城市盤查掌握城市自身碳排放量,逐

步提出及檢視減碳策略與方案,邁向低碳示範城市;建置城市層

級碳揭露服務平臺,提供縣市登錄自我排放量及相關盤查資訊與

工具,並辦理城市盤查教育訓練課程,有助於縣市執行溫室氣體

生質物能源再生能源應用及廢棄物能資源化規劃為能資方案室之重

要業務,重點業務在於國際上生質物再生能源規劃、技術推動、執行期

程綜整分析,以期規劃我國生質物再生能源應用、技術評估及區域生質

1. 於 101 年度辦理廢棄物能資源化推動策略與節能減碳效益評估委

託研究,將評估各焚化碳轉型區域能源中心之節能與減碳效益,

並辦理廢棄物再生利用技術講座,對環保署、各焚化廠人員與研

2. 依國際生質物再生能源利用先期研究資料,進行先進國家再生能

源應用現況蒐集彙整及相關技術開發,以及政府對於生質物再生

能源推動措施等研究,以供我國針對生質物再生能源應用進行先

期可行性評估,藉由強化民眾對於生質物再生能源利用之認知,

輔以節約能源措施及行為改變等方式,達到減少能源消耗,逐步

推動生質物再生能源應用及落實減碳工作。

依據國家環境教育綱領,環保署應邀請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

關召開工作會議,積極推動環境教育;環保署應會同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教

育部與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加強環境教育及環境學習研究,並建立環境教育

成效評量或指標;各機關應與社區、民間團體及企業建立夥伴關係,透過社區營

一、召開中央各部會/地方政府環境教育工作會議

環保署為激發相關人員對環境教育工作之創意與熱情,於 101 年 11 月

辦理2場中央部會/地方政府環境教育策進會,目的在於透過2天1夜活動,

聚集環境教育法相關推動人員,並提早規劃與準備 102 年度環境教育工作,

中央部會藉由該會議了解環境教育跨部門的運用及內涵,並在會議中邀請文

第一章 中央主管機關推動事項 1

化部、農委會、教育部及宜蘭縣政府分享其環境教育推動成果,作為各部會

推動環境教育方式的參考。地方政府藉由分享 101 年度環境教育工作執行情

形、101 年度環境教育績效考評成果及討論 102 年度績效考評項目討論與執

環保署於 101 年 5 月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館辦理「全國氣候變遷會

議」開幕式暨公民咖啡館活動,活動總計 61 桌的討論議題,計 500 位民間

團體及政府相關部會代表出席,經過政府與民間充分協調溝通的共識建言,

作為6月5日舉行「全國氣候變遷會議」正式會議時總結會議中的討論內容。

該次「公民咖啡館」討論的 61 項議題包含「災害、維生基礎設施、土

地利用、海岸、農業生產、生物多樣性、水資源、能源供給及產業、健康與

環境教育」等九大面向,分為 4 大群組(第 1 群組為災害、維生基礎設施、

土地利用、海岸。第 2 群組為農業生產、生物多樣性。第 3 群組為水資源、

能源供給及產業。第 4 群組為健康與環境教育),經過三回合理性溝通及專

業的開放式討論後,在桌長討論會議結合各桌桌長之共識意見,最後由民間

團體臺灣綠黨潘翰聲發言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陳曼麗董事長、綠色

公民行動聯盟賴偉傑理事及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高茹萍秘書長分別代表群組

進行報告,讓61 項議題獲得聚焦及完成共識結論的產出。

環保署積極推動「社區環境改造計畫」,101 年計核定 147 個提案執行

社區環境改造計畫及發展社區特色,環保署為鼓勵居民清楚自己「家園」的

現況及發展趨勢,經由大家一起來規劃、一起來經營,落實環保,創造更舒

適的生活品質,積極推動「社區環境改造計畫」,除了輔導推動基礎環保工

作外,並針對不同社區特色,開展集水區保育、溪流保育、濕地保護、生物

多樣性保育、廢棄物處理(含環境整潔及綠美化)、共同購買及綠色商業、

海洋及海岸保育、空氣污染防制、綠色能源等環保議題之推動。101 年社區

2. 公共區域認養維護(不含道路)2,154 處

6. 喬、灌木種植9 萬6,827棵,綠美化 926 處,面積 43.5 萬 m2

1. 回收鐵鋁罐、寶特瓶、鋁箔包、塑膠、玻璃、紙等共計 38.9 萬

1. 舉辦座談、觀摩研習、成果發表等活動 1,474場

4. 辦理示範社區觀摩 832 場,人數 5 萬 1,138人

3. 購買環保標章產品 1 萬 3,807 件,金額 361.5萬元

共計辦理場次258場,參與人數5萬9,500人

共計空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整治239處

濕地、溪流、集水區或海岸保護共計457處

為積極防治登革熱疫情,於 101 年 4 月至 6 月辦理全國清除登革熱孳生

源三級複式動員檢查,透過村里互檢、地方環保衛生機關複查及中央環保衛

生機關追蹤複查等逐級查核方式,並加入衛生署疾管局「容器減量」觀念,

強化孳生源清除工作,並宣導民眾清除病媒蚊孳生源。為維護海岸地區環境

整潔,於「地球日」及「世界環境日」期間推動「地球環境季」,辦理大規


====


貳 中央政府推動環境教育

九、環境教育補助成果線上申辦

因應環境教育法建置「環境教育管理資訊系統」於正式上線以來,提供

各類優質的環境教育教案及最新活動資訊,以及通過環境教育認證之相關資

料,讓每一個人能從認知、價值觀及態度上來落實環境保護行為。目前該系

統除提供應申報單位填報環境教育計畫與成果外,亦提供各縣市環保局辦理

環境講習課程,及掌握環境教育申報之環境講習情況。除此之外,101 年度

另建置「環境教育補助成果線上申報管理子系統」、「財團法人資訊管理系

統」、「環境教育教案資料庫子系統」及「環境教育最新活動消息發布與後

臺審核管理子系統」等四大子系統輔助法規推動,以提升全民環境教育素

養,促進國民瞭解個人及社會與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

環保署執行環境教育補助申請流程 e 化管理,以利對執行進度做有效的

時程控管;另提供財團法人設立審件流程電子化,將歷史資料皆建立電子檔,

可做為檢閱歷年資料管理狀況。此外,因環境教育推廣過程中須有優良之環

境教育教案,以及民眾能及時獲取其他單位辦理環境教育活動訊息,該系統

提供教案分享及最新消息專區供廣大民眾所使用。

十、環境教育業務推動

(一)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

鑑於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業已執行多年,污染事件仍頻傳,均

屬民眾對於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污染預防觀念不足,故透過參與式學習,

教育民眾,進而育成國內未來土壤及地下水整治領域投入之人才,增進

專業人員質能素養,奠定我國擔任亞洲土壤及地下水交流中心之基礎。

另完成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預防宣導短片,增進全民「土地品質即價值」

觀念。

(二)空氣品質保護及噪音管制

為避免經濟發展造成大量空氣污染物排放進而影響環境空氣品質,

除加強污染源管制策略外,仍需提升民眾環境素養,使能達到污染預防

之效果。101 年共辦理「臭氧層保護宣導多媒體設計簡報比賽」、「清

淨家園,全民運動」、「環保駕駛教育輔導」、「怠速熄火教育宣傳」、

「優質環境綠美化案例賞析專題演講」等宣導活動,共計約 650 人次參

與、宣導車輛數達 6 萬輛餘次。

(三)水質保護

環保署藉由成立河川生態教室、辦理水環境種子教師訓練、水質管

理監督、事業廢水管制、污水下水道系統、生活污水管理、海洋污染防

治及淡水河系污染整治業務等活動。101 年度已輔導成立北、中、南三

2‐24

第一章 中央主管機關推動事項 1

區重點河川 3 處生態教室,提升水環境巡守隊功能。並辦理 3 場次水環

境教育及保育論壇,邀請環境、保育及教育專家凝聚共識,提供各縣市

環保局及水環境巡守隊交流觀摩平臺。

(四)廢棄物管理

目前我國正積極推動「垃圾零廢棄」,持續推動垃圾零廢棄各項工

作,另鑑於先進國家的廢棄物處理方式已逐步朝向減少資源消耗、抑制

源頭廢棄物產出及強調產品環境化設計與資源回收再利用等方式辦理,

我國「事業廢棄物資源循環零廢棄」工作,亦應加強規劃執行。101 年

推動下列工作項目:

1. 於誠品敦南書店舉辦「101 年綠色包裝設計競賽頒獎典禮暨得獎

作品展示」活動,現場除有頒獎典禮,另提供綠色設計得獎作品

展覽解說,讓參觀民眾能更深入認識得獎作品之綠色包裝設計理

念。展覽會場位於誠品敦南書店人潮必經之動線上。2 天展覽,

參觀人次至少500人以上,媒體露出包含電子、平面及網路媒體。

2. 填海造島(陸)政策為能傾聽民意、落實資訊透明公開,環保署

於 101 年 8 月辦理「推動廢棄資源物填海造島(陸)計畫」公民

共識會議,藉由學者專家及公民小組成員互動式討論及詢答,廣

納多元化想法,凝聚共識。繼公民共識會議,環保署於 12 月辦

理「安定化無害化廢棄資源物填海造島(陸)」政策論壇,廣邀

部會首長、地方首長、學者專家、環保團體、事業單位及公會、

民意代表等各界人士與會討論,共議填海造島(陸)相關議題,

透過各項議題研析、專家學者、環保團體、事業單位參與與談及

媒體互動詢答,充分溝通及說明填海造島(陸)政策的意涵。

3. 截至 101 年止,環保署、內政部、財政部、經濟部、教育部、交

通部、農委會、衛生署、國科會、通傳會等 10 部會,已陸續訂

定所管事業之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管理辦法,並合計公告 103 項可

再利用事業廢棄物種類及管理方式,再利用機構家數逾1,300家。

4. 透過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現況檢討,確立未來再利用機構管理策略

方向,檢討修訂「事業廢棄物清理計畫書格式及應載明事項」、

「應檢具事業廢棄物清理計畫書之事業」等相關公告,及再利用

機構管制編號之核發程序,並邀請相關單位召開公聽研商會。

2‐25

貳 中央政府推動環境教育

(五)環境衛生及毒物管理

為讓民眾瞭解如何安全使用環境用藥、環境用藥及毒化物、毒化災

及天災、飲用水管理、環境衛生管理,環保署藉由環境教育,提升國人

對環境用藥的認知,101 年執行成果如下:

1. 毒性化學物質災害執行成果

與各直轄市、縣市政府合作舉行環境毒災應變演練41場次。

2. 環境用藥宣導執行成果

設置「環境用藥安全使用網站」,為讓民眾認識居家害蟲、環

境用藥選購及適用方法,提高民眾安全用藥認知,並有效安全地應

用環境用藥,共計 3 萬 8,421 人次瀏覽。

3. 毒性化學物質宣導執行成果

101 年 10 月辦理「2012 年環境荷爾蒙暨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管

制研討會」,透過專家學者、部會代表共同專題發表演講與論文發

表,並發布新聞稿及網站宣導,讓國人瞭解國內毒物管理成果及國

際關注之化學物質。

4. 飲用水安全執行成果

飲用水全球資訊網站,宣導教育民眾安全飲用水相關資訊及

知識,累計 16 萬人次瀏覽。101 年 7 月辦理 101 年度飲用水業務

檢討會,由各級環保機關針對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管理、不法利

得、水質稽查採測等進行經驗分享及飲用水管理資訊宣導。101 年

10 月邀集各級環保機關召開「101 年度飲用水管理資訊系統操作重

點說明及年度考評等相關業務討論會議」,進行飲用水專業資訊教

育及政策宣導。

5. 環境衛生管理執行成果

101 年 1 月環保署回收基管會辦理國家清潔週跳蚤市場愛心義

賣活動,義賣總金額 8 萬 5,766 元全數捐贈國內弱勢團體或公益團

體。辦理「國清週掃街宣導暨社區志工環境清潔日-臺北主場活

動」,計 319 人,共同參與環保署辦公廳舍周邊環境清潔活動。當

日活動全國總計參與人數 13 萬 7,204 人、清理垃圾 70 萬 2,658 公

斤及資源回收 24 萬 8,004 公斤。完成「101 年國家清潔週」宣導短

片插撥卡,請行政院新聞局電視媒宣導,並發布相關新聞稿12則。

地方政府國家清潔週執行成果,辦理掃街、宣導誓師及鄉鎮市區村

里清掃活動,共計 22 場;總動員機關、義工團體及義工,總計參

與人數 40 萬 3,696 人;清理垃圾(含巨大垃圾)6 萬 9,332 公噸及

2‐26

第一章 中央主管機關推動事項 1

資源回收物品8,541公噸;辦理「資源再生回收跳蚤日」活動18場,

銷售總金額計 156 萬 2,518 元。

(六)管制考核及糾紛處理

結合各縣市環保局及綠色商店共同辦理環保產品行銷、宣傳相關活

動 2,639 場次,並建置環保產品線上採購網,辦理 2 場次「環保集氣愛

地球」活動。辦理 20 場次機關及民間企業綠色採購實務教育訓練及說

明會 1,100 人次。應用綠色消費種子人員 917 人擔任機關、學校、民間

企業與團體宣傳講座及協助社區、團體等綠色消費宣傳活動推廣逾 2 千

場次。督促地方環保機關執行「民間企業與團體實施綠色採購計畫」,

參與人數逾 126 萬人次。應用綠色生活資訊網進行綠色消費的概念推

廣,101 年訪客數為 60 萬人次,上網瀏灠逾 606 萬點擊次。101 年度持

續推動綠行動傳唱計畫,並首度結合 8 家信用卡銀行業者,共有 435 家

旅宿業者及逾18.6萬人次民眾熱情參與,較100年183家及4.6萬人次,

成長率達137%及3倍。提出綠色婚禮產業鏈的構想,並輔導婚紗業者、

婚顧公司、婚宴場所、租車業者及糕餅業者等 29 家綠色婚禮產業,推

動綠色認證措施。錄製 e-learning 綠色採購實務及綠色採購線上操作課

程,以提升人員對於綠色採購實務的認知。與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合

作完成臺北鐵路餐廳 3 款便當碳足跡盤查,於 101 年 7 月召開發表記者

會,頒發國內首張便當碳足跡標籤證書,並公布三款便當之二氧化碳當

量。於 101 年 11 月辦理「我國碳足跡計算服務系統推廣會」,逾百人

參與。12 月飛碟早餐宣傳綠色生活及消費內容,每檔 30 秒,共播放 52

檔次,收聽人數為 410 萬人次。

於101年3月頒布綠色生活及消費指引手冊,並製作推廣掛軸,提

供基隆市、苗栗縣、臺中市、彰化縣、嘉義市及高雄市辦理綠色消費巡

迴展 6 場次約 4 萬人次民眾參與。藉由綠色生活資訊網每月至少發送 2

期電子報(綠色生活電子報及環保產品電子報),另於其他虛擬平臺、

部落格曝光等宣導方式推廣。於各大刊物和文摘刊登綠行動傳唱計畫,

總計發行量為28 萬本。

(七)環境監測及資訊

環保署推動各地辦理「世界水質監測競賽」活動,盼喚起民眾保護

水質之意識,101 年推動民眾參與世界水質監測競賽成果:據美國活動

網站公布 101 年全球參與報告,去年有 66 國家、25 萬 4,459 人次參加

世界水質監測競賽,其中,我國有4萬8,148人次參與監測,排名第2名,

僅次於喀麥隆6萬 260 人次。

2‐27

貳 中央政府推動環境教育

(八)溫室氣體減量管理

為推動節能減碳全民行動,配合「國家節能減碳總計畫」推動全

民節能減碳溝通與宣導,及執行「節能減碳無悔措施全民行動方案」,

積極推展全國減碳節能運動,以達與全民共同打造低碳永續樂活家園,

101 年推動事項如下:

1. 透過網路平臺及運用各類節能減碳教育推廣及政策宣傳活動,將

節能減碳、氣候變遷等知識傳達,引導全民建立低碳永續樂活之

生活態度,以達到提升全民節能減碳永續環境之素養、技能及行

動之目的。

2. 辦理「節能減碳行動標章」推廣活動,鼓勵民間單位響應參與節

能減碳行動,落實永續經營理念。

(九)水質監測

為保護桃園沿海藻礁生態,督導地方政府執行「桃園藻礁污染源督

察管制計畫」,選定排入藻礁主要生長之區域河川水系與上游污染源為

管制重點,期望加強污染源管理,提高河川水質,101年執行成果如下:

1. 環保署與桃園縣環保局共稽查 481 家次,告發 161 家次,7 家停

工改善,違規比率 33.7%。

2. 依水質監測資料顯示,老街溪、南崁溪全河段水質的生化需氧量

(BOD)、懸浮固體物 (SS) 與氨氮 (NH3-N) 濃度來看,已呈現改善

情形且維持中度污染程度,較去年同期明顯改善,小飯壢溪、觀

音溪、大堀溪及新屋溪 4 條河川水質逐漸呈現穩定。

3. 101 年 10 月召開「保護藻礁環境-環保署將對違法廢污水廠代

操作業者一併祭出重罰」記者會,公佈查獲業者之主要違反水污

法之違規樣態。

(十)資源回收

環保署以公開徵求補助計畫方式,鼓勵公私立大學、財團法人研究

機構及處理業,投入應回收廢棄物回收處理的創新研發,並培育資源回

收處理基礎研發人才。

(十一)永續發展

透過建置「環境奈米科技知識平臺」網站、發行電子報、參加「臺

灣奈米週」攤位展覽、舉辦「環境奈米科技論壇」等學術活動,宣傳對

象包括一般民眾、專家學者、學生、企業等,以利奈米與環境知識普及

並擴散環保署歷年研發成果,101 年成果如下:

2‐28

第一章 中央主管機關推動事項 1

1. 建置「環境奈米科技知識平臺」網站

該平臺自 100 年 4 月正式上線起,至 101 年 12 月止,共計 4

萬瀏覽人次,平臺知識文件共 1,047 筆,並發行8期平臺電子報。

2. 舉辦101年「臺灣奈米週—臺灣奈米環境、健康、安全主題館」

攤位展覽(論文海報、儀器展示及現場互動活動)。

3. 舉辦「101年環境奈米科技論壇」

邀請產官學研各界專家進行圓桌討論,針對奈米科技相關議題

與民眾分享與談,並發表環保署環境奈米科技研究論文,本論壇共

計140餘人參加。

4. 蒐集國內外奈米資訊

整合衛生署、勞委會等部會有關奈米EHS(環境、健康、安全)

之研究成果。

(十二)生態社區推動方案

環保署整合協調廢棄資源再利用、推廣及提升再生能源與生質能源

及跨處室整合辦理河川濕地興建、抑制河砂揚塵,整體規劃河川生態廊

道,及生態農村建構等相關業務,藉此規劃研析構築資源循環型生態社

區之要素,推動建立物質流與能量流自足比率較高之示範性社區。101

年執行成果如下:

1. 以村里規模為範圍推動低碳社區,依現有發展協會、管理委員會

或環保團體為主體,協助各籌組低碳推動團隊;製作低碳社區建

構示範手冊,使一般民眾對自身所居住的社區或村里進行簡易的

評估,達到推廣及宣導之作用,將低碳理念深耕至社區;辦理低

碳社區觀摩會,深入推廣民眾低碳相關概念。

2. 協助地方政府籌組低碳永續家園推動組織,成立低碳永續推動辦

公室,規劃研擬低碳永續家園 10 大運作機能技術資訊系統內容

架構,包括重要課題與解決方案、廠商及成本效能與效益、管考

執行與評比機制、成功案例等資訊,並建置及維護相關網頁供民

眾學習參考。

3. 仿效世界公民咖啡館之模式,辦理低碳永續專家咖啡館,凝聚團

體共識,具體完備各項行動項目內容。

4. 規劃低碳永續家園推動評等認證制度,由中央部會、縣市、鄉鎮

市區、村里、機關、學校、工廠、社區及建築或社團分縣市、鄉

鎮市及社區村里層級為推動行動項目主體,逐步擴大推廣。

2‐29

貳 中央政府推動環境教育

5. 協助臺中市及宜蘭縣依據「縣市層級溫室氣體盤查計算指引」,

規劃及試行城市盤查,藉由城市盤查掌握城市自身碳排放量,逐

步提出及檢視減碳策略與方案,邁向低碳示範城市;建置城市層

級碳揭露服務平臺,提供縣市登錄自我排放量及相關盤查資訊與

工具,並辦理城市盤查教育訓練課程,有助於縣市執行溫室氣體

盤查概念及推動相關工作。

(十三)生質物能源再生能源應用

生質物能源再生能源應用及廢棄物能資源化規劃為能資方案室之重

要業務,重點業務在於國際上生質物再生能源規劃、技術推動、執行期

程綜整分析,以期規劃我國生質物再生能源應用、技術評估及區域生質

能源中心推動。

1. 於 101 年度辦理廢棄物能資源化推動策略與節能減碳效益評估委


====



綠色學校改版理念

隨時掌握環境教育的變遷,不僅僅只是維持現有議題!
分類規則一般使用者、回應委員、管理者、教育局四類型權限,使用介面更符合其需求!

以上是綠色學校夥伴網絡平台的改版理念。因這樣的理念,新平台在操作及呈現方式上有了新的變革。

使用方式的改變

一、隨時掌握新的環教議題
環境問題隨著時間的變遷,會有所改變,而環境教育即是為因應環境問題油然而生的教育理念,因此環境教育面向多且廣,同時隨環境問題不斷變遷而改變,因此為因應此現象,在綠色學校夥伴網絡裡一般提報專區其大分類與小分類可隨時進行增減,如: 由奇美集團於99年六月贈送各級學校各1套從空中看地球DVD作為非營利性教學公播使用,教育部鼓勵教師運用多媒體教材融入教學,為了讓學校能將利用這套教材的心得與其他夥伴分享,因此綠校在一般提報類別設立從空中看地球提報專區,提供夥伴使用。除了一般提報外,綠校更隨時配合目前備受重視的環境議題或是搭配環保相關重要節日,發起相對應的主題活動,同時將主題活動提報給分機制進行修改,提高了給分標準,一方面可使夥伴更願意將自己教學或舉辦活動的心得與其他夥伴分享,同時也可以讓其他夥伴隨時瞭解如何將環境教育有效融入日常教學。

二、強化網站各類功能
使用者有自己專屬的網頁空間,具有發表文章(包含:新增提報、參與討論區及專家問診區的討論、評論他人提報)、編修個人基本資料,以及夥伴特區中搜尋單位夥伴的權限。審查委員可以瞭解哪些提報需要審查,同時夥伴已補件完畢之提報,系統也會通知委員,避免有任何提到被遺漏。關於教育局的部分,已建置縣市排行榜,在縣市排行榜可以查詢各縣市、鄉鎮區總累計成績,甚至可以細到各學校的成績都可看的到。

網絡平台的呈現(網站導覽)

上述改版理念展現在網頁的規劃上,則呈現以下的規劃:

一、首頁
1.「系統公告」:綠校在功能或是系統上有所變動時,以公告的方式通知所有夥伴
2.「最新消息」:隨發表於環境教育或環保相關的消息
3.「最新提報」:在此區會顯示已通過回應委員審查過後之最新的提報,讓夥伴在首頁可以看到最新的提報
4.「最新評論」:夥伴在首頁可以看到目前哪篇文章有被回應相關建議

二、夥伴特區
1.「查詢提報」:顯示夥伴們上傳的提報成果,並提供委員評比及其他夥伴交流的空間,提供夥伴分享與交流的空間。
2.「查詢夥伴成果」:針對帳號進行查詢,可以了解該帳號目前發表過哪些提報,及相關成績,
可以作為其他夥伴的一個學習對象。
3.「查詢地區排行榜」:可以了解每一個縣市、鄉鎮目前學校提報總成績為何,可以作為各縣市互相激勵的方式。

三、主題活動
1. 「主題活動」: 可以查詢目前提供哪些關於環境教育之主題活動及活動相關內容,
提供夥伴參與環境教育在議題上有更多的選擇。
2. 「查詢主題提報」: 顯示夥伴們上傳的主題提報內容及相關成績,並提供委員回應及其他夥伴交流的空間。
3. 「查詢活動成果」: 可以了解每一個縣市主題提報總成績,可作互相激勵的方式

四、教學資源
1. 「教學分享」:包含與環境教育相關之專題報導、補助計畫、教材下載、綠色學校專區等4類,
提供學校在實施環境教育時參考的素材,提供夥伴參考。
2. 「文章分享」:提供夥伴分享從事環境教育的心得園地,目前提供12個類別,以利於其他夥伴查詢。
3. 「相關法規」:提供與環境教育相關之法規,讓夥伴瞭解目前政府做了哪些努力。

五、討論區:
1. 「使用者討論區」:主要提供夥伴疑難雜症排解及對綠色學校網站的建議。
2. 「主題活動區」:提供夥伴針對活動主題,發起相關討論的區域,使主題活動更加熱絡。
3. 「專家問診」:則細分成社區導向的學校環境教育、校園綠建築與相關主題教學、校園節能行動與能源教育、
社會議題導向的環境教育、校園環境與健康、其他學校環境教育疑難雜症等6個討論專版。
4. 「回應委員專區」:主要提供委員在系統上或審查提報之相關經驗的交流園地。

六、電子報:
每月發佈一期電子報,提供夥伴回顧這一個月綠校發佈什麼樣的消息及優秀提報,近日有什麼好康活動,讓夥伴能隨時掌握綠色學校的消息與動向。


====



====

培養孩子的環境行動力~北歐行動導向的環境教育理論與個案(96年度研究報告)


撰文者:台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博士生 任孟淵

當持續不斷地在學校中推動環境教育時,是否曾經感到疑惑,孩子在這樣的學習後能否解決未來的環境問題呢?

自1990年代起,越來越多的歐美環境行動研究者發現,傳統環境教育過於強調科學導向,使得學童只具備環境知識與環境問題的覺知,卻無法產生環境行動能力,面對並解決環境問題。因此,丹麥環境學者Jensen和Schnack(1997)提出「行動能力(action competence)」概念,批判傳統環境教育過於強調環境知識,依賴個人化的行為修正, 但是外在的行為改變並不一定導致積極的環境行動。學童可能因畏於權威或團體壓力,當下做出對環境友善的行為,但並未將此內化為個人態度, 所以結果無法持續。除此之外,環境問題往往涉及生活方式與社會整體等結構性的問題,無法只靠個人行為調整而改善, 必須同時從個人、社會與結構三方面進行才能解決環境問題。

為突破上述環境教育的困境,Jensen和Schnack認為行動能力的方法是有關於批判的、反思的與參與的環境教育方法, 使學生對於未來社會發展擁有想像或願景,而且能為實踐新的願景而採取行動,具備未來環境行動的能力, 以期發展中的成人能夠處理未來的環境問題。

一、從行為修正到行動能力

近年來,「行動能力」的觀念在丹麥的環境教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有別於行為修正取向的環境教育—由當前環境問題出發, 認為透過孩童行為修正,如教導省水省電、資源回收,可創造永續的生活方式。在丹麥,環境教育的整體目標被視為培養孩童的行動能力, 雖然最終仍是希望孩童將會有能力處理環境問題,但是學校中的教學卻以培養未來具有行動的能力為目標, 並且讓孩童在日常生活中習慣和環境議題一起生活。

這在根本上是兩個不同的環境教育方法。行為修正的方法針對孩童的某些行為模式,相信培養或減去那些行為模式將促成環境問題的解決。 這是有關當下實際的環境友善行為,並且由成人預先給予方向。評量環境教育的「成功」與否,就必須從孩童實際行為改變,如減少使用水電、 確實回收等來評量。

但行動能力的方法是一個批判的、反思的與參與的方法,期待孩童(未來的成人)能夠具備處理未來環境問題的能力。 從這樣的觀點來看,所謂的環境行動必須以未來的觀點來看,應由孩童自形討論發展,不應由成人預先給予方向。 教學中所關心的是孩童用民主的方式參與環境議題的意願與能力,以及是否能夠自己做決定與形成選擇行動的標準。

實證研究中同樣指出具體行動是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行動的知識,提升自信,並增強下次行動的意願。行動的知識、 信心與行動意願,三者形成非常緊密的關係,彼此相互影響(如圖一)。在北歐的環境教育計劃方案MUVIN中, 針對85所中小學超過2000個學童與300位教師,以行動能力為基礎進行實證研究,發現這樣的教學使得學童更能夠處理環境問題, 並提升對環境問題有影響力的信心。(Breiting & Mogensen, 1999)。

二、活動、行動與環境行動

在現今教學中,所謂的行動方法非常熱門,不可避免的有許多不同的詮釋與運用方式,而行動能力中的「行動」指的是什麼呢?Jensen和Schnack(1997)將幾個容易混淆的概念—活動(activities)、行動(action)與行為(behaviors)改變作一些釐清。

首先,Jensen和Schnack認為行動代表個人有意識的做決定,但行為改變則不一定如此,因行為方法(如規範、懲罰或利誘)常被用來影響學童採取事前預設的行為,未必涉及學童的自主意識。除此之外,以活動為基礎的教學(activity-based teaching)也常常被認為是行動導向,這些活動也許會包含對受汙染的湖進行物理、化學、生物調查,對社區有關人士訪談或環境議題的文件分析。這樣的活動在某種程度來說很有價值,因為它們刺激學習動機而且獲得知識,但不應被歸類於行動。在Jensen和Schnack定義中的行動,必須要針對所探討的環境問題,作出影響真實世界的改變,而不能只停留在瞭解階段。

總而言之,一個行動必須直接針對解決一個問題,應該由那些準備實踐行動的人來決定。一個行動也就代表一個改變:改變個人在學校、在當地或全球社會的生活方式。其中包含環境教育中的直接行動和間接行動—如抗議交通情況與清除垃圾, 同樣都是有效符合定義的行動。此外,行動也可能是個人或集體的,也可以是直接或間接的。

在圖二中,Jensen和Schnack說明「行為 v.s. 行動」和「活動 v.s. 行動」的差別,倘若是受人影響而去作為,稱為行為; 但若是有意識的決定作為,則是行動。另一方面來說,若教學中的作為被當作理論教學的一種示範或演練,則算是活動; 但若目的在於解決真實的問題,則是行動。因此,Jensen和Schnack所稱的行動指的是「以解決真實問題為目標的有意識作為」。

因此,唯有行動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一個特定(明確的)環境問題才能稱為「環境行動」。但活動、行動與環境行動間並不是彼此互斥的概念,Jensen和 Nielsen(1996;引自Jensen,2004)解釋活動、行動、環境行動三個概念間的關係(見圖三)。最大的概念是活動,其定義為「作某件事」。而當學生對於要做什麼以及為何應做具有影響力時,有些活動也會具有行動的特質。而行動是比活動更嚴格的概念,環境行動則比行動更嚴格,因為環境行動的目標不只是解決問題,而且必須是解決環境問題。

舉例來說,教師決定學生去收集某一環境議題的各種不同類型的資料,並在課堂中進行相關的物理及化學實驗, 或擬定可能的改善策略並進行討論,以便對於環境議題有更多的學習,這應算是一個活動而非行動。雖然,由教育學觀點來看, 活動同樣是環境教育(以及所有的教育)的優良方法,但Jensen和Schnack強調這是「致力於活動的環境教育」, 並不能被稱為「行動導向的環境教育」。基於上述的討論,行動導向的環境教育應該被定義為:該教育的必備要素在於強調學生的環境行動。 但在教育過程中,仍同時包含非行動的活動以及非環境行動的行動。

三、行動能力的內涵

具體而言,Jensen和Schnack(1997)認為行動能力應具備四個面向,包括知識與洞察力、承諾、願景和行動經驗:

(一)知識與洞察力(knowledge / insight)

知識與洞察力是有關學生是否獲得這個領域的一貫知識:問題是什麼、如何產生以及解決此問題的可行性。環境教育要從各種媒體所呈現的破碎知識中,根據不同議題來創造整理出理性的模式,是一大挑戰。而批判性的思考在此層面上是重要元素。

(二)承諾(commitment)

承諾可引發學生的動機、支持與幹勁,自信也是構成要素的一部份。教學時必須朝此方向努力,因為若缺乏做出環境行動的勇氣與承諾,環境問題無法化為行動。

(三)願景(vision)

針對處理的議題發展願景,使學生對現況的改變與可能的結果有所想像。願景也可發展學生的想法、夢想與觀點,思考他們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想在什麼樣的社會成長。對於美好生活及未來世界懷有願景,是行動能力的重要部分。

(四)行動經驗(action experience)

此面向強調在學校教育中採取具體行動的好處。情緒、價值、知識與行動的連結是教育過程重要的一部份,而行動又與經驗有密切的關係。行動的目標或許不完全與經驗內容相同,但是沒有行動能力,一個人無法有充足經驗,而經驗也會幫助人們具有行動能力。所以行動產生經驗,而經驗又成為下次行動的基礎,兩者關係極為密切。

除了以上四點外,「民主」與「批判性思考」是行動能力方法中重要的精神,也是北歐文化中的特質。行動能力的民主觀點意味不預先決定學習的概念,也不替未來社會指出某種預設的行為或理解方式,而採取批判但公平的態度檢視問題、討論並作出決定,而且根據找到的答案來行動(Breiting & Mogensen,1999)。如此不預設的態度,正是行動能力與其他環境教育方法最大的差異之一,在其後的個案中將可看到教師和其他成人如何將決定交給學童,即便與原本設定有所不同,而協助學童完成其構想。

批判性思考是讓孩童瞭解環境問題中的各面向與衝突,行動能力的首要任務,是讓孩童學習如何和環境議題一起生活,亦即處理真實生活中的環境議題。然而當孩童深入探討時,將無可避免地發現每個環境議題都包含自然資源利用的利益與衝突—包括個人、社會與社會結構三個層次。這是過去環境教育中較少處理的部分,但Jensen和Schnack認為環境教育必須讓孩童面對這三個層級的利益衝突,瞭解問題的發展與成因,以及探究它們如何影響人們的未來,成為一個批判性的思考者(Breiting & Mogensen,1999)。除此之外,瞭解衝突是不夠的,環境教育還須讓學童進一步針對衝突的觀點發展行動的可能,轉變他們的無力感而具有行動能力(Jensen & Nielsen, 2003)。

批判性思考也是「願景式的思考(visionary thinking)」(Mogensen, 1997)。它是要培養學童想像其他的可能性,並且提出行動的方式。所以它雖鼓勵挑戰現存的事物,但不是採消極的懷疑態度,而是在反思的過程中,產生同理心和樂觀的願景。

四、行動能力與知識

雖然許多研究指出環境知識的提升與環境行為間沒有明顯的相關性,但Jensen(2004)認為,這是因為傳統環境教育只強調問題的影響與嚴重性,讓人感到焦慮和無力,進而減低承諾。他提出知識該是行動導向的知識,用於瞭解環境問題,可以從what、why、how和where四個面向的問題。

1.這是什麼種類的問題?—關於問題影響的知識(what):此面向處理的是環境問題的存在與分佈,其本質是屬於科學的。這類知識很重要,因為它也許能幫助激起人們的關心與注意,因此創造出行動意願的起點。

2.為什麼有這個問題?—關於問題根源的知識(why):處理的是問題成因的面向,包括影響人們行為的社會相關性因素。這類知識主要是屬於社會的、文化的和經濟的領域。

3.我們如何改變事情?—關於改變策略的知識(how):這是關於如何控制個人生活的知識,以及如何改變社會的情況,因此包含直接行動與間接行動的可能性,比如:如何改變學校、工作或社區的結構?要向誰求助?以及要和誰結盟?這類知識也包括瞭解如何鼓勵合作、如何分析權力關係等。而這也是環境教育行動導向形式的核心。

4.我們要去哪裡?—關於選擇與願景的知識(where):此面向可讓個人看到關於生活、工作、家庭與社會未來夢想的可能性,並且擁有支持與多餘的能量來實現它們,這對行動與尋求改變的動機和能力而言是重要的必要條件。此類知識包括知道其他文化與地方的人們如何做事,因為這提供行動的諸多可能性,是啟發培養個人願景的強有力的來源。

Jensen認為傳統環境資訊是關於回答第一個問題,它提供環境問題相關影響的知識。不過,仍需要瞭解環境問題的因果分析與造成改變的方式,特別是在快速的全球化與個人化發展下使得個人環境行動受到阻礙的現在。換句話說,參與、行動導向的環境教育並不是不需要基本知識,相反的,它提供一個延伸整體知識與洞察力的全貌。

五、行動能力方案

行動能力該要如何培養呢?Jensen提出「8個面向」作為跨領域學習的原則,可以避免傳統環境教育中「個人化的陷阱(individualization trap)」, 幫助教師與學生結構的與跨領域的看到環境問題,並且以發展學生的行動能力為目標,以8個面向包括:

應該在哪個主題或場域進行?

這個主題中的什麼問題是該被處理的?

什麼是這個問題的原因?

為什麼它變成一個問題?

我們可能想像的替代方案為何?

有什麼可能的行動以確保這些替代方案?

行動過程中有什麼阻礙?

要從哪些初始行動開始?

Jensen指出,雖然這8個問題像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但其實可以用螺旋的角度來看待,並非一次就把所有面向決定,而可能是一次一次討論間不斷釐清,使得問題、行動策略更清晰;另一方面,也可以用前述四種類型的知識,將此8個問題視為不同的面向一一討論。Jensen並且提出「調查—發展—行動—改變(Investigation-Development-Action-Change,IVAC)」方法(見下表)作為以上8面向的整合方式,這個方法已被丹麥國家衛生課程所採用,並且在許多學校中施行,下節將提出三個採用IVAC方法的學校個案。

個案1 – 學校周圍的交通情況

這是由多個小組共同完成的大型計劃,此計劃為三所學校環境教育啟動計劃(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itiatives)的一部分(Jensen et al. 1995, Jensen 2002, Uzzel et al 1997),所有師生均參與這個活動,事前的準備期間便花去8個月,教師與社區重要人士共同投入其中。而計劃本身包含6個整天(其中有3天是連續),以及接下來數週。

在準備期間,教師與其他參與成人提出計劃應具備條件包括:

  • 環境問題與提出的行動必須由學生、教師和其他參與成人共同選擇。
  • 所選的環境問題必須能提供在地解決方案。
  • 所有的計劃必須在學生部分有具體行動以作為學習過程的整合要素。
  • 社區的改變應該是長久的,並且持續到學校計劃結束後。
  • 所有計劃必須發展新的人際關係,例如社區中的社會資本,作為計劃的結果之一。
  • 所有計劃必須包含洞見、承諾和願景的強化,例如教師和學生的行動能力。
  • 所有計劃必須包含高度涉入的成人參與者來支持與促進學生。這些促進者應該在學生計劃前便參與,以發展出共同的語言,包括對環境教育目標與過程的共同理解
  • 所有計劃必須得到學校和市政府的政治與財務支持。

在初始階段,學生進行不同的腦力激盪活動和地方的徒步旅行 (walking-tour)以找尋他們想要進行的環境議題。之後,依據個人興趣分為15-20人的團體,團體的成員年紀從7-12歲都有, 並與1-2個促進者共同對較廣的議題進行討論。最後大部分團體選擇以地區交通作為工作議題,這讓多數教師感到十分驚訝, 他們以為學生會選擇「垃圾」的議題,因為市政府多年來以垃圾為優先議題,而事前準備的資料也是以垃圾為主。

學生接下來對該地區的交通進行測量,包括擁擠、速度等不同項目,並討論幾個不同降低交通擁擠或速度的機制,發展他們 (學生)觀點的共乘方式。其中一組決定辦一場實地示範,最後變成由150個學生、老師、父母、警察、政治家和其他成人共同完成的大型計劃, 他們在一個認為該要有斑馬線的路口設立斑馬線,速限標誌和提醒警告,要求警察在現場執法,甚至還對違規民眾開了27張罰單。 而學生還收集了160個支持他們提案的地方居民的簽名。

這樣的計劃構想雖然是由學生提出,但行動卻是由學生、老師、警察與社區居民共同完成。行動的影響在計劃結束後仍持續發酵, 地方市民與政治家在媒體上討論交通問題,市政府也提出地方交通的改善方案,包括設立紅綠燈與斑馬線、制定速限等。

最後以問卷和訪談針對學生、老師和社區居民事後評量,顯示計劃確實造成許多的改變,可分為直接行動、間接行動與交通三方面。 直接改善環境的行動上,包括設立斑馬線或警告標誌等,這是計劃中某個小組行動的結果。間接行動上,學生們透過接近合適機關(如警察、市政府) 促使他們採取行動,或擴大社區民眾的行動空間,的確產生新的社會資本。交通的改善上,雖然很難具體說是哪個小組所造成的, 但可確定是由各小組不同計劃共同造成的結果。而在學習成效上,學生表達對於這個計劃的真實性與行動導向部分的喜愛,而老師們則認為這樣的計劃是很需要的, 而且效果比傳統的教學來的好。

個案2 – 增強地方社區社會資本

  • 在第二個計劃中,一個小鎮中1-6年級的學生花一整天的時間,針對「什麼讓我感覺好(what makes me feel good?)」發展他們的想法。在當天活動結束時, 每個班級用海報呈現他們的構想。活動結束後,2~3年級的學生與老師決定繼續這個計劃。在接下來的一週中, 他們更聚焦問題「什麼會讓我在學校感覺更好(What could make me feel better at school?)」於是他們運用IVAC方法,將問題拆解成以下觀點:
  • 調查(investigation)對他們而言,什麼是「感覺好」?
  • 發展他們的願景(vision)關於想讓學校如何改變
  • 發起具體的行動(actions)以促進必要的健康改變(changes)

學生提出許多改善學校的構想,在經過2天的討論後,他們終於達成共識。他們準備為(1)更多的食物與烹飪課(2)更多關於肢體運動的課程而努力。透過「誰擁有權力(who-has-the-power)」,邀請校長來澄清學生如何可以發展策略達成目標。校長解釋,能夠決定學校課程的人是市政府教育局,並且用組織圖向學生說明市政府組織與權力分配。

校長試圖說服學生將烹飪與食物課程加入到普通丹麥語課程中,但學生拒絕這個提議並決定要提案給教育局長。他們訪談教育局長,並在當中提出問題「如果我們希望能有多一些家政課和體育課,你會建議我們怎麼做?」局長的回答給學生許多如何達到願景的想法。在訪談後,學生與老師很認真的提出一份正式的提案給教育局長。幾週後,他們收到市政府的回覆,在上學期他們每週將多兩堂家庭經濟課,而下學期將多兩堂體育課。

在下一年度,老師們決定用同樣的方法再做一個計劃。這次學生們(如今是9-10歲)面對的問題是「如何使我們的社區更好?(What will make our community better?)」這次同樣使用IVAC作為引導架構。學生發展的願景是要讓他們的社區更有活力、有更多休閒活動。在調查階段,他們發現過去每年至少有一次馬戲團會來到這個小鎮。除此之外,他們也發現鎮上曾經有許多小商店和不同社交活動,但如今這一切都沒有了。

教師把網絡和社會資本的概念(雖然是用不同的字彙)介紹給學生,讓學生由許多不同角度和觀點進行討論。最終,他們同意以改善社區的「豐富」和「活力」試著開始行動。構想之一是「讓馬戲團回來!」另一個則是為小孩子和年輕人建造一個遊戲區。第三個構想則是籌備一個全體市民的慈善跑,為他們所計劃的活動募款。

學生瞭解如果要讓構想行得通,他們需要和地方政治家溝通。於是他們接觸其他大人,包括不同運動協會的代表,簡報他們的構想。大人與小孩聯合發起一場公開會議,讓學生介紹自己的構想。一些政治家參與這場會議,並試圖說服學生遊戲場應該位在社區外圍較遠的位置,一個不能做其他用途的位置。不過學生有力的陳述他們的意見,得到他們父母和其他大人的支持。最後,市議會同意在市中心建立一個500平方公尺的遊戲場,並設立基金可以在每年立憲紀念日時找馬戲團來表演。

計劃從兩個不同標準來進行評量,一個是計劃促成的改變,另一個是學生的增能與行動能力。很明顯的,這個計劃在學校與地方社區都造成改變,學校裡,學生成功地得到他們想要的課程;在地方上,學生確實改善所有民眾的社會資本。而評量學生的增能與行動能力時,我們看到學生表示對未來改變和發展社區的行動的強烈承諾。計劃中的一位老師如此說,

作為老師,我們很驚訝學生如此清楚知道他們想要這個計劃完成什麼…在籌備計劃時,我們曾經討論過如果最後面對26個不說任何事也沒有任何想法的學生該怎麼辦。但我們對學生的構想與承諾印象深刻,還有他們能夠呈現如此有品質的論述。


另一個有意思的發現是即便一般所謂「邊緣化」或「軟弱」的學生也從計劃執行中得到收獲。這可能因為他們第一次擁有真正的機會去影響,像是工作主題、採取的行動等等。

個案3 – 學生檢驗父母對於飲酒的態度

第三個計劃發生在丹麥健康促進學校網絡(Danish Network of health-promoting school)中的一所學校,7年級的學生決定以「飲酒」為議題—因為這階段的學生和家長對此有越來越多的關心。受到IVAC的啟發,他們先進行調查和願景階段。

在調查階段,他們調查權力、行動與策略的結構,學生試著從生物、社會、文化和歷史等不同觀點分析酒類。從丹麥國家衛生委員會的資料,他們學習到關於酒的意外事故與疾病。他們也發現酒類消費與經驗狀況的依賴關係,並分析比較過去一個世紀中酒類消費與經濟成長、失業率等。他們訪談住在當地不同國籍的人,瞭解在不同文化與宗教中酒扮演的角色與地位。學生也去瞭解影響酒類消費的社會心理因素,如同儕壓力、廣告、寂寞、不開心、社交場合等,並運用角色扮演去瞭解因素背後的機制。

學生提出的願景是創造一個社會與學校,當中對酒類飲用是平衡且負責的,酒被視為對文化是有正向貢獻,且不再有人因為酒的消費為傷害自己或他人。他們討論這樣的社會該是如何,如何確保所有公民(孩子與大人)都擁有平等機會生活,當沒有人被遺棄或感到寂寞的社會是什麼樣子。

在行動階段中,學生的具體行動之一是給他們父母一些建議,關於該如何面對自己孩子與酒類的連結。學生認為,他們父母被誤導以致於對自己孩子關於酒的想法是錯誤的。因此,他們決定提供父母7個建議:

  • 年輕人對酒是有觀點的
  • 信賴年輕人與自己的孩子
  • 如果其他人的小孩喝酒,並不是你(父母)的錯
  • 允許你的孩子去參加派對。不會發生什麼事的。
  • 允許你的孩子嚐試酒類。
  • 允許你的孩子可以在家開小派對。
  • 允許你的孩子喝低酒精飲料。

當然這些聲明的內容是可以被質疑的(而且確實被質疑),但這並不是重點,重點是這顯示如何以學生的想法作為父母、老師和學生共同討論的起點。學生具體行動包括籌劃一場父母之夜,學生呈現他們研究的成果與發現,包括酒類、飲酒與健康的統計數字,他們的想法與建議,並且討論這個議題。這七個建議成為學生—父母小團體討論的起點,他們事先安排好團體以確保父母不會和他們的孩子在同一組。在接下來的團體工作中,父母對孩子們成果提出回應並且討論。

這個夜晚結束後,許多父母表示他們學到很多關於孩子對酒的態度,有幾個父母因為孩子的報告與其他父母的回應而警醒到自己的認知。 雖然這個聚會並沒有產生具體的約定,但卻創造許多彼此的瞭解。

六、結論

雖然這三個案例都是針對不同的主題,在不同的場域,以不同的方式進行,而且規模大小與行動範圍都不一樣,但所分享相同的基本教育方式—行動導向、參與、跨領域。Jensen認為,從這些個案中,可以看出學校與學生可在許多層面上的確可作為環境與健康改變的催化劑—影響社區、學校、學生的生活及他們的家庭。而透過學生參與和行動基礎的真實問題,可發展學生的行動能力與賦權。擁有感(ownership)是任何行動與改變的前提,為發展擁有感,學生在選擇主題、發展願景與採取行動中的真實參與是必要的。

在行動能力的文獻中,學者們一再強調學生的具體行動應作為教學中的一部分,而不是最後結果或副產品。唯有藉由採取真正行動與企圖影響「真實」生活作為教育的一部分,學生才能得到行動能力。然而,學生真實的參與不代表教師就做個消極的角色,消極的教師常常扮演找尋過程暇疵、打擊學生士氣的人。Jensen認為教師要負起責任並積極作為,扮演指導者(supervisor)與促進者(facilitator)的角色,關鍵要素在於創造學生與老師間的「對話」—給予學生具有挑戰性的問題、給行動策略建議與想法、指出觀點的阻礙、提供可能合作夥伴等等。如果沒有回饋,學生難以在過程中發展自己的態度與理解。因此,教師的挑戰在於如何在「讓學生作為行動夥伴」與「教師作為對話與過程中的夥伴」當中的角色取得平衡。

行動能力教學法中,教師需要高度的技巧與教學法能力才能維持、剌激和挑戰學生與其構想。即便在推行多年的北歐,仍有許多教師並不採取這樣的方式,即使他們覺得這對學生學習很有幫助,但這讓他們感到非常吃力。因此,他們需要一個較彈性的教學模式與教材,透過IVAC使得他們能進行這類的教學。除此之外,在這三個案例中教師都擁有外部夥伴扮演「給意見的朋友(critical friends)」角色。地方政府部分關鍵人士的承諾與正向支持是很重要的,也需要地方社群的關鍵人士正視學生及他們的興趣。

回顧行動能力教學法與IVAC方法時,可以發現「民主」與「批判性思考」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其基礎在於視孩童為「發展中的成人」而非「未來的成人」,教師與其他成人的角色在於協助孩童釐清自己的想法、並且幫助他們執行構想(行動策略上的協助)。在前述個案中,均花許多時間在調查、討論、達成共識,然後才是發展願景。強調民主,使得所有人學習聆聽其他人(包括孩童與成人)的聲音。而批判性思考也是建立在視孩童為成人的基礎上,因此教師或其他成人(在案例中包括校長、教育局長與政治家)花時間向孩童解釋事情成因與社會現況,而不是預先幫孩童作好決定、告訴他們答案。同樣的,孩童的提案並不代表最後的決定,孩童同樣必須在過程中學習如何說服真實世界中的成人(包括向教育局長提案、舉辦公聽會等),如同Jensen和Schnack(1997)指出這樣的教育方法可說是使學生成為一個社會參與者的社會化和資格化的歷程,而行動能力正是具體的典範。

當然,如同Jensen來台訪問時曾經提到,行動能力的方法與北歐長久以來的文化脈絡有其不可分割關係,是否能運用在台灣的社會與教育現場仍需要進一步的討論,但其以培養能力為主的精神,與九年一貫課程能力指標的精神是相符合的,但我們仍企圖運用學校中的課程(也就是Jensen所說「活動導向課程」)培養,與行動能力強調在真實生活的操作十分不同,其中的差異也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參考文獻

Breiting, S., & Mogensen, F. (1999). Action Competence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Cambridge Journal of Education, 29(3), 349.

Jensen, B. B. (2004). Environmental and health education viewed from an action-oriented perspective: a case from Denmark.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36(4), 405-425.

Jensen, B. B., & Schnack, K. (1997). The action competence approach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Environmental Education Research, 3(2), 163.

Jensen, B. B., & Schnack, K. (2006). The action competence approach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Environmental Education Research, 12(3/4), 471-486.

Mogensen, F. (1997). Critical thinking: a central element in developing action competence in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Health Education Research, 12(4), 429-436.

Jensen, B. B. and Nielsen, K. (2003). Action-oriente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larifying the concept of action.

Breiting, S., & Mogensen, F. (1999). Action Competence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Cambridge Journal of Education, 29(3), 349.



指教育目標為造成個人行為改變,如垃圾分類、省水省電等。

原文為developing adults,意指「發展中的成人」,反映視學童為成人的意涵,此為行動能力方法中重要的精神。

直接行動意指個人採取直接有利於環境的行動,如清除汙染、降低噪音等。間接行動指個人影響他人採取有利於環境的行動,如遊說、抗議、消費行動等。



台長: CHRISTINA CHEN
人氣(1,87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