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 疫情 持續肆虐全球,我們與病毒共存已有一年幾。儘管疫苗已面世,但疫情所帶來的衝擊力實在不輕。要恢復到以前的生活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爲了適應新常態,你做了哪些改變呢?

盤點10個因疫情造成的影響,你認同嗎?

 

  1. 學會與病毒和平共存

冠狀病毒屬於一種慢性病毒,它可以長時間留在人體内,然後傳染至整個社群。病毒透過飛沫輕易傳播,這讓所有人都綳緊神經。大家都變得小心翼翼,戴上口罩,勤消毒和洗手,量體溫,沒事少出門。政府及地區組織都在倡導防疫以及保持衛生的重要性,新冠病毒的殺傷力人人皆知,目前仍無法用藥物消滅它,唯有希望和它和平共處。因此,人們能做的就是互相合作,保持衛生,控制病毒的傳播。

  1. 經濟不景,貧富差距大

因爲一場疫情,許多國家實行封城令,各大領域都蒙受影響,如:航空業、旅游業、餐飲業等都是受害者。根據統計,香港經濟在2020年全年合計收縮6.1%,導致各產業小則虧損;大則倒閉。

另外,香港總就業人數下跌0.6%至3 610 100人,失業人數增加3.3%至261 600人。基層市民面臨失業危機及可怕的疫情,真是欲哭無淚。面對疫情,有些國家甚至出現「有錢有得醫,冇錢冇得醫」的情況,可見貧富懸殊大。

  1. 社交安全距離

疫情爆發至今,保持社交安全距離是最常聼的一句話。爲了避免病毒傳播,除了減少聚會,社交禮儀也應避免握手、擁抱等親密的打招呼方式。「愛有多深,就離多遠」,爲了彼此的安全着想,保持至少1米的安全距離爲佳。有企業及大型商場都引用智能消毒機械人,讓工作人員也可與公眾保持安全的社交距離。

  1. 種族歧視課題

自疫情爆發後,種族課題也隨之延伸,甚至成爲政客玩弄政治的手段。針對亞洲人的攻擊事件、言語暴力等多不勝數,甚至引起社會恐慌。從這些事件中,也讓我們深深體會到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的重要性,只有互相理解與尊重才能達致和諧共融社會。

  1. 醫學界的進步

雖然說疫情導致經濟下滑,讓人與人之間少了交流,但在另一方面,疫情也促使醫學界的進步,醫學界更關注病毒以及傳染疾病的研究。全球專家注入很多人力物力,爲求解決可怕的疫情,可説是醫學界的一大躍進!

  1. 衛生意識提高

病毒透過飛沫輕易傳播,這讓所有人都綳緊神經。大家都變得小心翼翼,戴上口罩,勤消毒和洗手,量體溫,用紙巾、筆、鎖匙撳𨋢, 沒事少出門。政府及社區組織都在倡導防疫以及保持衛生的重要性,提高了我們的衛生意識。

  1. 防疫措施

無論是SARS 或Covid-19,其實都給各國政府上了一堂寶貴的課。 從以往的經歷中汲取經驗,相信各界對傳染病也有了一定的警覺心。在疫情還未大爆發之前,盡早採取措施,如:封城令、限聚令、強制隔離及檢測、各行各業規管及復工措施等,務求控制疫情及截斷傳播。生活常規也變作留意每天有多少確疹宗數及政府最新的防疫措施。

  1. 造就經濟商機

疫情讓所有人都成了「宅男」「宅女」,締造另一種商機, 企業將目光鎖定在他們身上,比如PS5或日本遊戲機Switch,這類居家娛樂更大行其道,甚至賣斷市; 而網上遊戲平台消費迅速增長, 發展潛力非常大。另外疫情亦加速網上外賣平台如foodpanda, deliveroo競爭與發展,也提供了不少兼職工作機會。

  1. 科技應用

根據全球教育聯盟統計,全球有70%的國家因疫情而導致停課。回顧2020年的統計,在疫情的封鎖高峰期, 全世界有160個國家采取關閉學校政策,估計全球多達近20億的學生受影響。

爲了讓宅在家的人能夠與外界聯係,科技應用要切合網購、網課、網上會議等需要。爲了解決無法出門的窘境,科技的需求大大提升,科技的發展將更受重視。

  1. 緩解生態問題

各國封城之後,全球的空氣(減少碳排放)、河水品質都有著前所未有的改善,比如:印度第一次能看到喜馬拉雅山,聖河恆河的水,有部分區段達到了「可飲用標準」;義大利威尼斯的河水也變清澈。這些都是 2000 年來的第一次,可見人類平日對自然界製造了不少傷害。 這個現象提醒了我們,保護生態與大自然,其實也是在保護人類。

 

疫情期間,因長時間留在家中而發覺生活空間不足,又或者瘋狂網購導致儲存空間不足衍生出來嘅煩惱,不妨聯絡方快存大使,讓我們根據你的需求來擬定儲存方案,幫你擁有更舒適的居家空間。

歡迎聯絡我們以獲取更實惠的儲存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