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怎么确诊良性还是恶性?

关注者
891
被浏览
1,669,682

95 个回答

据统计分析约60%以上的人群一辈子通过高分辨率的超声检查都可以发现甲状腺结节。面对如此高发的情况我们也很有必要了解一下甲状腺结节的庐山真面目。结节就是不明性质的肿块,美国ATA指南定义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内、能由放射学检查与周围甲状腺组织清楚区分开的孤立结节。大致甲状腺的结节可以分为如下几类:增生退变形成的结节性甲状腺肿;自主功能的结节,高功能腺瘤、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以及既往的plummer病都可以列为此类,该类结节往往不听指挥,自力更生分泌甲状腺激素导致甲亢;肿瘤性结节,包括腺瘤、甲状腺癌等;囊性变,可以同时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或甲状腺癌;炎症性结节,包括亚急性甲状腺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

上图可以看出甲状腺结节的发生不论男女老幼、高低贵贱或人种肤色。常见的原因往往是环境污染、辐射线、碘缺乏或过量、遗传、内分泌紊乱、劳累负荷过重等因素。

在甲状腺结节中尤其以甲状腺恶性肿瘤令人尤其重视。甲状腺癌组织学分型包括来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滤泡状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甲状腺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ncer,ATC)。来源于滤泡旁C细胞的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其主要分子发病机制为RET基因突变所引起的RET信号异常活化。其中PTC和FTC传统定义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作为分化型癌在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中占90%以上。分化型甲状腺癌往往呈惰性发展,通常可被治愈。甲状腺未分化癌很罕见,死亡率极高。

甲状腺癌常无明显临床症状,临床上有甲状腺肿大时,应结合患者年龄、性别、病史、体征及各项检查进行全面分析,诊断方面注意下述内容。

  • 病史及体检注意下列情况:

儿童甲状腺结节患者,约50%为甲状腺癌;既往曾有颈部放射线暴露史;青年男性单发甲状腺实质性结节;既往曾患有的甲状腺结节短期内明显增大、并伴有压迫症状(持续性声音嘶哑、发音困难,吞咽困难,呼吸困难);体积较小而质地较硬的甲状腺单发结节;甲状腺结节活动受限或固定、坚硬、形状不规则;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但无结核表现。

  •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目前诊断甲状腺疾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简便、重复性好、无创、快捷、无电离辐射、价格便宜等优点。通过B超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测量甲状腺的体积、结节的大小、有否钙化、质地(囊实性)、结构(弥散、单发或多发)、边界、回声特点(高回声、等回声和低回声)。同时可以评估颈部淋巴结的大小及结构特点。

甲状腺癌超声显像下通常可出现以下征象:1)实性肿物;2)低回声或显著低回声;3)结节形态不规则、晕圈缺如、分叶状;4)结节内有微小钙化、针尖样弥散分布或簇状分布的钙化;5)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或局部组织浸润,如淋巴结边界不规则、呈圆形、内部回声不均、出现钙化、皮髓质分界不清等;6)结节纵横比>1。如超声影像中同时出现以上6项中的3项,则甲状腺癌可能性大。现在随着超声技术的改进,另可行弹性超声检测肿块的硬度从另一个直观的角度去区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

上图为本人在临床工作中收集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超声图像,绝大多数都符合甲状腺癌的典型表现。

上图为甲状腺髓样癌患者超声图像。


上图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冥王星上有爱心,甲状腺上也长了“爱心”。



上图为炎症性结节,多数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亚甲炎的结节往往呈低回声,边界不清楚,呈片状,超声图像可有“水洗征”。有时与同样是低回声的甲状腺癌通过超声难以鉴别。


上图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实体切面照片,往往呈灰白色,有时同侧腺体多病灶。另有部分甲状腺癌病灶实体图片不典型。


上图为良性甲状腺结节,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腺瘤、囊性变、桥本甲状腺炎引起的多发结节等实体照片。结节形状多变,病理多样。

其实在工作中甲状腺恶性肿瘤往往可以通过超声检查进行初步判断,随着超声检查技术的改进,又提出了实时弹性超声检测肿块的硬度从另一个角度去评判甲状腺结节的性质。


上图便是实时弹性超声成像图,蓝色为最硬。尤其是面对边界清楚、没有明显钙化、血供的肿块可以从这个“质地”的角度去衡量良恶性。

上图为青年女性患者,超声图像上该甲状腺结节边界有突起,呈分叶状,肿块在甲状腺腺体内“顶天立地”,虽无明显钙化灶,仍应警惕恶性可能。手术病理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灶切面并非灰白质硬,而是灰黄色,质脆,表面可见明显乳头状增生。


颈部CT往往可以精确判断甲状腺的解剖关系,掌握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的情况,为手术提供帮助。CT、MRI对于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判断并不优于超声。甲状腺术前行颈部CT或MRI检查旨在观察邻近器官如气管、食管和颈部血管等受侵犯的情况、以及气管旁、颈部静脉周围、上纵隔有无肿大的淋巴结。另一方面CT和MRI主要用于甲状腺癌转移的发现、定位、诊断。发现晚期甲状腺癌转移至颅、肺及骨骼系统的病灶,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有价值的资料。详细了解纵隔情况,尤其是对于累及胸骨的巨大侵袭性甲状腺癌。

上图为甲状腺癌患者颈部CT,患者右侧甲状腺占位压迫气管,同时可了解颈部淋巴结情况及其甲状腺癌周围解剖关系,术者便可在术前对于患者手术范围及解剖了然于胸。

上图显示患者右侧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淋巴结转移,颈静脉受压,颈部淋巴结清扫术中打开颈部血管鞘膜予以完整切除转移病灶。



上图颈部CT结合三维重建可以看出该患者左侧甲状腺巨大占位,将气管食管明显向右压迫,骨骼重建后与正常情况下对比(红圈内为正常解剖位置的环杓关节),可以看到整个环杓关节都被压偏。增强CT发现左侧颈内静脉压扁,基本无血流信号。右侧颈内静脉也轻度受压。左侧颈总动脉受压往外偏移,气管食管之间的喉返神经受牵拉及炎症粘连,导致声音嘶哑。术前声带检查也确认了该患者左侧声带固定麻痹。


甲状腺核素显像:甲状腺成像图中热、温及冷结节分类,仅说明结节组织对131I和99mTc摄取的功能状态,而与结节的良恶性无直接关系,不能作为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依据。

  • 细针穿刺活检(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FNAB)

方法倒是简单易行,相比触诊下FNAB,超声引导下FNAB的取材成功率和诊断准确率都更高。对于直径﹥1cm的结节,可考虑行FNAB检查。但对于热结节,超声提示纯囊性的结节以及超声影像已高度怀疑恶性的结节则FNAB不作为常规。以下情况可考虑超声引导下FNAB:1)超声提示有恶性征象;2)颈部淋巴结影像异常;3)有颈部放射线照射史;4)18F-FDG PET阳性;5)血清降钙素水平升高;6)甲状腺癌病史或家族史。往往建议患者行穿刺的患者甲状腺超声图像可能已是让医生怀疑其性质。若是恶性建议手术,良性也还是继续门诊随访复查。极少的假阳性笔者也曾遇到,有些患者可能会想是否“白挨了一刀”,假阴性也同样也可能。细针穿刺活检往往考验穿刺医生的操作水平(是否穿到了想要的组织或是组织是否足量),同样也考验了病理科医生(通过极少量的组织作出诊断)。往往结果并不满意,笔者倒是对于细针穿刺活检视为鸡肋。一项meta分析汇总了从2002年至2010年美国的11项关于细针穿刺抽吸活检病理学评估甲状腺结节的大型研究。如下图,相当一部分的穿刺结果无法明确诊断,但临床仍然推荐手术治疗。其中良性结节居多,但同时也考虑我国并不如国外穿刺的比率高。往往是肿块的“外貌”有嫌疑,但临床医生尚不能确定建议手术才多数考虑穿刺活检。所以我国的穿刺活检的结果无法明确者应占有很高的比例,笔者所遇到的患者穿刺结果也确实常有此类。

  • 血液学检查

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k,Tg):作为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分泌的特异性蛋白,在分化型腺癌中其水平明显增高,是甲状腺特异性肿瘤标志物。然而由于在甲状腺良恶性疾病中都有升高,包括甲亢、损伤、甲状腺肿、亚急性甲状腺炎等。检测其水平变化往往不能为术前怀疑恶性的病例提供有力的证据。但对于行全甲状腺切除及放射性碘131治疗后,测定其水平变化有临床意义。若经放射免疫测定,发现Tg水平超过10µg/L,则应怀疑癌的复发或转移。从临床实用来看,Tg检测可用于高分化甲状腺癌术后复发与否的追踪观察,另作为简易手段鉴别颈部包块是否来源于甲状腺;

降钙素(calcitonin,CT):由甲状腺滤泡旁细胞(C细胞)分泌。正常人血清和甲状腺组织中降钙素含量甚微,放射性免疫测定降钙素的水平为0.1-0.2μg/L。甲状腺髓样癌患者血清降钙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大多数大于50μg/L。测定其水平变化可用以筛查甲状腺结节患者中的散发性甲状腺髓样癌。术后监测血清降钙素,有助于及早发现肿瘤复发,提高治疗效果,增加存活率。同时降钙素还可作为患者家属的检查,作为家族遗传性的监测;至于其他项目例如T3、T4,甲状腺抗体等对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判断无明显作用。


  • 结语

甲状腺结节性质的界定,尤其是甲状腺肿瘤性结节的良恶性判断是临床工作中的重点及难点。每年通过甲状腺超声往往能筛查出众多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在这茫茫人海中如何识得真正需要甲状腺手术的患者还需要专业医生判断。




附:碘相关

现在舆论对于碘饮食有了较多的争论,掀起了“碘盐致病”的热潮,我也来聊聊我的看法。

碘是人体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它和甲状腺的运作息息相关,过高或过低的碘,都可能引起甲状腺功能的异常。上世纪我国因碘缺乏也导致诸多地区患有甲状腺肿以及亚克汀病。为解决广泛存在的碘缺乏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全民食盐加碘。从1995年起,我国开始实施全民食盐加碘。十年后,我国7-14岁学生的甲状腺肿大率由平均20.4%降低到5%以下,在占人口90%以上的合格加碘食盐覆盖地区,完全消灭了克汀病的发生,过去隐性缺碘地区新出生儿童的平均智商提高了约11-12个智商点。


碘为何物

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维持机体健康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体内多数的碘存在于甲状腺中,甲状腺可以控制代谢,而甲状腺又受碘的影响。所以,若碘不足的话,就可能引起心智反应迟钝、身体变胖以及活力不足。甲状腺利用碘作为原料之一来合成甲状腺素,通过甲状腺素来发挥其作用。

碘的功用

碘在体内量多量少皆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碘的主要生理功能都是通过甲状腺素来完成的,尚未发现碘具有独立的生理功能。因此下面介绍的碘的生理功能其实就是甲状腺素的生理功能。

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物质的分解代谢,产生能量,维持基本生命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发育期儿童的身高、体重、骨骼、肌肉的增长发育和性发育都有赖于甲状腺素,如果这个阶段缺少碘,则会导致儿童发育不良。尤其是婴儿期。此时缺乏甲状腺激素则会患呆小症,而且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以后即使再补充碘,也不可能恢复正常;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此外,还有加强和调控其它激素的作用及加快心率、加强心缩力和加大等作用。

缺碘危害

中国加碘盐的历史必然性众所周知,缺碘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地方甲状腺肿,也就是“大脖子病”;克汀病(以痴呆、矮小、聋、哑、瘫痪为主要临床特征)及亚克汀病(以智力低下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患儿数量剧增;单纯性聋哑;胎儿流产、早产、死产和先天畸形等。这些惨痛的教训也让我们认识到了碘的重要性,其中妇女和儿童时缺碘的主要受害者。

碘缺乏疾病预防措施便是补碘,遵循长期、微量(成人每日需150微克)、日常和生活化原则,食盐恰恰是每日所需,加碘安全有效、简单易行,又能够坚持长期服用,碘盐便应运而生。


上图显示2009年当时卫生部调查福建、上海、浙江、辽宁碘摄入量结果显示富碘食物在沿海地区居民中的实用频率和食用量都很低。如果食用无碘盐,绝大多数的居民摄入量低于推荐摄入量,缺碘风险很大。沿海地区居民也需要普及加碘盐。


撇开倾向性中国官方数据,不考虑加碘盐背后发酵出的政治热点,笔者关注的中心在于碘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近期偶有父母带着孩子因脖子肿就诊,大脖子病还只在过往的历史中缺碘导致。新时代豆蔻年华少女出现了这个问题却让我很是惊讶,询问情况才知父母因为存在甲状腺结节,听说碘过量的危害索性服用无碘盐,同时没有刻意长期的服用含碘的食物,从而人为导致了缺碘。


上图为笔者门诊期间部分就诊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报告单。常有部分患者的T3和(或)T4下降,但是脑垂体分泌以调节甲状腺合成分泌工作的促甲状腺激素(TSH)却正常。几乎该类报告患者皆自行食用无碘盐,客观的检查结果提示碘的摄入量显然不够。更令人担忧的是有些家庭中还有14岁以下幼儿孩童与父母一起食用无碘盐,思之担忧。


上图便是一位患者巨大结节性甲状腺肿,询问病史知患者长期服用无碘盐5年,平时不吃海产品,3年前开始脖子明显肿大,典型的缺碘引起的『大脖子病』。


上图便是该患者在我院住院期间化验的甲状腺功能验血报告。

该患者在术中也发线存在低位的喉返神经分叉(两处白色箭头所指处便是两条喉返神经)当中甲状腺下动脉穿过,现已断开结扎。

碘与甲状腺癌

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存在联系的明确因素包括遗传、辐射线。遗传因素毫无疑问,家族性髓样癌早在上世纪都已报道研究。现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也有了很多分子标记物如:RET—PTC、RAS、BRAF突变、galectin 3等。笔者所在科室也曾遇到过诸多同一家族成员患有甲状腺乳头状癌。

至于辐射线相关的明显例子毫无疑问首推1986年4月26日凌晨的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放射线物质中的131I主要对甲状腺产生危害。研究发现白俄罗斯、乌克兰及俄罗斯的小孩罹患甲状腺癌比例快速增加。时至今日30年过去了,那些发生事故时居住在该区域的儿童和青少年,放射线尘埃仍然可能是他们至今仍罹患甲状腺癌的主要原因。除此以外儿童时期因疾病所做的放疗、原子弹爆炸试验、火山爆发后放射线核素释放、诊断性医用射线的使用也可造成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

碘与甲状腺癌的关系呢?目前甲状腺癌患者人群的比例确实相比上世纪升高明显,主要依赖于高分辨率的超声检查、寿命的延长、定期体检观念的影响。相比以前国内似是而非的结论,目前可以说沿海国家相比内陆国家,沿海城市相比内陆城市,进食碘高量的国家(日本)相比其他普通国家,甲状腺癌的发生率都是一致升高,且升高的斜率几乎一致。显然进食富碘食物对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并无多大的影响。

推荐碘摄入量:0~3 岁为每人每日 50 微克; 4~10 岁为每人每日 90 微克; 11~13 岁为每人每日 120 微克; 14 岁以上为每人每日 150 微克;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为每人每日 250 微克。


———————————————————————————————————————————

发现问题,最终还是需要解决问题。

甲状腺结节如何治疗?

良性小结节定期随访即可,半年为宜。

甲状腺结节何时需要手术治疗呢?


1.甲状腺结节因周围解剖关系(气管、食管、喉返神经)存在压迫症状(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时需要手术治疗。个别患者的甲状腺结节巨大,可能尚未出现该情况,有时防止变大引起的手术难度增加、风险增高也建议手术切除;2.怀疑恶性,对于恶性肿瘤绝不姑息养奸,近期也有看到些文章提及甲状腺微小癌可以不进行手术切除,观察随访之。本人反对,首先恶性肿瘤不是从无到有,都是从细胞水平开始生长,其次没有很好的分子标记物或其他手段判断该类恶性肿瘤的发展趋势。本人作为外科医生,也体会到甲状腺癌的肿瘤大小与淋巴结转移没有明显关系,已遇到数位甲状腺癌以腺体外侵犯、颈部淋巴结转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手术所要切除的范围大,创伤也大;3.胸骨后的甲状腺肿往往会产生压迫症状,胸骨后所能容纳的空间狭小,往往一经发现便建议手术切除;4.结节同时伴有甲亢,若结节是致病原因,予以手术切除可以从根源上治愈甲亢;5.个别甲状腺结节较大使得颈部局部肿胀,若是处于甲状腺峡部的结节,因位置在气管前方,距离皮肤更近,突出的肿块就更明显了,部分内心焦虑的患者迫切想切除该结节。

手术切口

常见的甲状腺手术切口位于颈部胸锁关节上方1-2横指,水平方向略带弧形。目前国内手术切口往往比上个世纪切得较低,低领切口是为了照顾美容。皮下颈阔肌层使用可吸收线缝合,再使用不可吸收线行连续皮内缝合。如上图使用金属钛镍线连续皮内缝合手术切口,两边使用白色纽扣夹住该线。考虑尽可能的减少术后疤痕增生影响美容,最外层不可吸收线缝合,且5天内拆除,表面以生物组织胶水加固保护切口。

若是甲状腺癌患者存在广泛颈部淋巴结转移,术前已经明确,那么甲状腺癌手术的同时需行颈部淋巴结清扫。受限于手术切除的范围,手术切口往往呈L形,大C形。

当然目前还有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可以取腋窝、胸骨正中、乳晕旁、颏下甚至口腔等隐蔽的地方做小切口,同时游离皮下隧道至甲状腺区行手术治疗。追求切口美容、切口隐蔽能理解,却也担忧过犹不及。

视频是颈部甲状腺手术切口连续皮内缝合。

https://www.zhihu.com/video/894309057794551808

上图是我科术后大多数患者的手术切口概况,基本能够接受。

甲状腺手术永恒地难题便是保护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前者控制声带,损伤会存在声音嘶哑,双侧喉返神经损伤则声门关闭,无法呼吸。后者调节人体钙磷代谢,一过性的甲状旁腺功能失代偿会出现短暂的低钙血症,导致手足麻木抽搐。

上图是一位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病灶侵犯累及了右侧气管食管沟的喉返神经,少部分与更下方食管粘连。术中予以剔除癌组织,差点只能将癌灶累及的区域切除。那么患者必然会出现声音嘶哑,虽然多数患者靠另一侧神经可以代偿,但也不是我们追求手术完美的外科医生希望看到的。(蓝色箭头所示为右侧喉返神经,黄色箭头所示右侧下甲状旁腺)

除了喉返神经,部分人存在解剖变异,即:喉不返神经,该神经从迷走神经发出并未绕锁骨下动脉或主动脉弓,直接在颈部甲状腺上极处入喉。更是防不胜防。所以术中探查显露喉返神经还是极有必要。下图便是笔者遇到的喉不返神经。

甲状腺手术中一个令人担忧的并发症就是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这也是甲状腺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大多数人有4个甲状旁腺,常位于甲状腺上、下极背侧。由于胚胎发育原因,甲状旁腺的位置变化较大,同时大小和外观差异也较大。

甲状旁腺功能减低患者主要表现为甲状旁腺素下降,进而导致四肢麻木、手足抽搐等低血钙症状,严重可引起呼吸肌运动障碍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术中保护甲状旁腺及其血供尤其重要,同时也是甲状腺外科领域的难点之一。术中仔细操作及精细的甲状旁腺解剖有助于甲状旁腺功能的保护,但甲状旁腺损伤、误切、血供受损致手术后暂时性或永久性甲旁减得发生率仍然较高。在颈部手术中对于甲状旁腺、淋巴结和脂肪组织往往肉眼情况下难以鉴别。对于良性巨大的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行第六组淋巴结清扫及其甲状旁腺异位的情况下保护甲状旁腺尤其困难。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也孕育了新的手段去保护甲状旁腺——纳米炭负显影。

淋巴示踪剂纳米炭混悬注射液平均直径150nm,注射到局部组织后可被巨噬细胞吞噬。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间隙为20-50nm,而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间隙为120-500nm,故纳米炭不进入血管,但可进入淋巴管。甲状旁腺不接纳甲状腺淋巴回流,甲状旁腺与甲状腺之间淋巴循环相互独立。将纳米炭混悬注射液注射入甲状腺后仅仅黑染甲状腺及淋巴。目前淋巴示踪剂活性纳米炭已广泛用于外科手术,用于前哨淋巴结的辨认或辅助淋巴结清扫。甲状腺手术中,通过色差负染效应(淋巴结染色、甲状旁腺不染色)可有效地判断甲状旁腺,做到术中保护甲状旁腺功能的作用。其染色具有起效快、安全、有效地特点。

全麻后显露甲状腺,保护甲状腺内包膜的完整性,甲状腺侧方及后方暂不游离,以减少甲状腺周围淋巴管网的破坏。在甲状腺上、中、下极或仅仅上下两极(甲状腺内包膜下浅层甲状腺实质)分别注射纳米混悬液0.1-0.2 mL,避免注入甲状腺肿物内影响纳米炭弥散,注射时回抽证实不误入血管,注射后压迫针孔避免渗出。注射等待数分钟后继续行手术,此时纳米炭混悬液弥散于甲状腺及其周围组织染为黑色。



上图可以看到黑染的淋巴结和淋巴管(蓝色箭头)和没有染色的甲状旁腺(黄色箭头)

上图是一位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腺瘤疾病(少见疾病,以肩关节,髂腰关节骨痛,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反复泌尿系结石、便秘等临床表现)的患者,通过纳米碳注射后,打开了甲状腺的真假被膜之间,罪魁祸首甲状旁腺腺瘤勾勒凸显而出。

纳米炭作为一种新兴的淋巴示踪剂,具有示踪速度快、淋巴趋向性强、黑染率高,与周围组织色彩对比度高、消退缓慢等特点。对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手术中,既能定位有助于淋巴结清扫,增加淋巴结的清除个数;同时也能保护甲状旁腺,降低甲状旁腺误切率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须口服甲状腺素(如优甲乐),进行甲状腺功能抑制治疗。其目的是一方面纠正甲状腺切除后甲状腺激素的不足,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目的,抑制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生长。而部分行甲状腺手术的良性肿瘤患者亦需口服优甲乐行替代治疗以弥补内源性分泌不足。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TSH抑制治疗期限分为初治期和随访期,初治期为术后1年内,随访期在复发低危组为5~10年,中高危组为终身。基于双风险评估患者术后TSH抑制治疗目标。TSH抑制治疗的副作用风险为中高危层次者,应个体化抑制TSH至接近目标值的最大耐受程度,予以动态调整,同时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病和骨质疏松。在剂量调整阶段,每4周左右测定TSH,达标后1年内每2~3个月测定一次,达标后1~2年内每3~6个月测定,2~5年内每6~12个月测定一次。




对于病理类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或良性腺瘤手术未全部切除甲状腺的患者,术后应定期到门诊复查甲状腺超声和甲状腺功能,因为残存甲状腺组织有一定可能继发肿瘤,甚至再发恶性肿瘤可能。
术后有合并声音嘶哑或饮水呛咳的患者,大部分是组织水肿神经受压迫、牵拉所致,一般都可在3-6月后恢复,不必过分忧虑,可口服神经营养药物加快恢复。

手术疤痕的本质是纤维组织增生修复损伤的手术切口,术后2周-3月是这些组织的重建期,可能会收缩、牵拉到气管、食管及其周围组织,部分患者会感觉呼吸困难(憋气),吞咽牵拉感,需等待恢复。


甲状腺术后住院期间以温凉、易吞咽饮食为主。忌油腻、辛辣、烟酒、热烫等饮食。如无特殊说明,可进食碘盐和海产品。

本人好大夫个人网站:shenlei04415.haodf.com

因为一份超声报告

不少朋友发现甲状腺结节

如何理解报告中的专业词汇

科学的判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概率

结节的重要特征

超声医生利用声波产生的图像

评估甲状腺结节的一系列特征

有关回声,成分,局灶强回声,边缘和方位的信息

是判断结节性质的关键

1 回声

回声参照的是正常甲状腺组织

颜色比正常甲状腺更亮是高回声

和正常甲状腺相似是等回声

比正常甲状腺更暗是低回声

如果比低回声还暗则称之为极低回声

大多数甲状腺癌是低回声

但很多良性结节也是低回声

所以低回声并非明显的恶性特征

但如果结节的颜色不仅比正常甲状腺暗

甚至比周围的带状肌还暗(上图)

这类极低回声的结节就有94%的恶性可能

极低回声是明显的恶性特征

2 成分

成分反应的是组织和液体的比例分布

囊性液体呈黑色

实性组织呈灰色

结节可根据成分分为囊性为主,囊实性和实性为主

如果这些囊性成分在结节内均匀分布

则称之为海绵状结节

大多数甲状腺癌都是实性的

因此囊性成分越多

良性概率也就越高

上图是典型的海绵状结节

由大量微小的囊腔构成

这类结节几乎全是良性的

3 局灶强回声

很多甲状腺结节会出现局灶强回声

就是图中的白色部分

它们小于1毫米时定义为微钙化

大于1毫米时定义为粗钙化

在结节边缘时定义为周边钙化

如果后面还出现了V型的尾巴

就称之为彗星尾

有小尾巴的局灶强回声大多是良性

粗钙化和周边钙化会一定程度增加恶性概率

而一旦出现上图中的微钙化

恶性概率高达89%

微钙化高度提示乳头状癌的可能

4 边缘

结节的边缘是另一个评价指标

有的结节边缘是光整的

有的结节边缘呈分叶状

有的结节边缘非常不规则

良性结节的边缘通常是规则的

边缘呈分叶状或者不规则是相对典型的恶性特征

上图中边缘不规则的结节

恶性的概率大约是80%

5 方位

对甲状腺结节取横截面时

根据截面图可分为水平位和垂直位结节

垂直位更科学说法是高大于宽

高是结节的前后距离

宽是结节的左右距离

高大于宽的实质是结节的前后径大于左右径

大多数恶性结节都是立着生长

因此结节的方位对预测良恶性有重要意义

上图结节前后距离(高)为1.8厘米

左右距离(宽)为1.4厘米

这个高大于宽结节有92%的恶性可能

结节的其余特征

除了上面的重要特征

结节还有一些其余的特征

比如声晕,边界,质地,血流信号和后方回声

它们对判断良恶性的帮助相对小

这里就不具体展开

放上示意图

大家知道这些名词代表什么就可以了

汇总完所有特征后

就会根据恶性可能对结节进行打分归类

最后,欢迎关注最专业的甲状腺公众号「温哥华小文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