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堅合眾國歷代總統列表(二) - johnchiu0818的創作 - 巴哈姆特

創作內容

4 GP

美利堅合眾國歷代總統列表(二)

作者:小魚兒諸葛亮│2017-05-29 14:21:44│巴幣:8│人氣:1036
(注意:使用手機APP觀看的話排版會跑掉!請用PC觀閱為佳,謝謝。


美利堅合眾國第二十七代總統 威廉·霍華·塔虎脫
27th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William Howard Taft

任次:美國第31任總統
政黨:共和黨(Republican Party, 1854-Now)
任期:1909年3月4日-1913年3月4日【1908年(第三十一屆)總統選戰】
政績:威廉·霍華·塔虎脫任內期間,他代表壟斷資本家,處處維護他們的利益,對內提高關
   稅,對外推行「金元外交」,加強侵略和控制拉美國家。他的政策引起廣泛的不滿,
   連原本支持他選上總統的羅斯福也批評他,認為他偏離他推行的進步主義路線

P.S. 1921年,沃倫·蓋瑪利爾·哈定總統任命塔虎脫為美國首席大法官。他也是唯一擔任過首席大法官的前總統

美利堅合眾國第二十八代總統 湯瑪斯·伍德羅·威爾遜
28th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Thomas Woodrow Wilson

任次:美國第32、33任總統
政黨: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 1828-Now)
任期:1913年3月4日-1917年3月4日【1912年(第三十二屆)總統選戰】
   1917年3月4日-1921年3月4日【1916年(第三十三屆)總統選戰,連任】
政績:1. 在1913年確保通過建立聯邦儲備系統Federal Reserve System)的議案。威爾遜
    的計劃還包括將聯儲系統劃分為12個區域,以達成布萊恩的西南部盟友開出的關鍵條
    件—削弱強大的紐約銀行業的影響。這一向地方分權的舉措成為贏得加拉斯支持
    的關鍵因素。儘管從設計初衷上,權力應當是分散的,但紐約的銀行業還是憑藉
    「首位平等」(first among equals)統治聯儲,權力也因此多少集中於華爾街
    新系統自1915年期開始運作,為包括美國在內的協約國提供戰爭經費發揮關鍵作
    用
   2. 1913年通過新的聯邦收入法案。新法案降低關稅,而因此造成的損失則由開徵聯
    邦消費稅彌補(征消費稅已經由共和黨發起並獲通過的憲法第十六修正案批准)。
   3. 1915年通過希曼法案Seaman's Act),旨在提升商船海員的工作條件。受1912
    年4月「鐵達尼號沈船事件」影響,該法案要求所有船隻必須針對救生艇配置進行翻
    新。
   4. 1914年的史密斯-萊佛法案Smith-Lever Act)創建一個現代化農業增產專員系統,
    派遣由各大學支持的技術專員向農民講授新技術。1916年設立聯邦農田貸款委員
    會Federal Farm Loan Board),為農民提供低息長期抵押貸款。。
   5. 1916年通過基廷-歐文法案Keating-Owen Act)以減輕童工問題。但1918年最高
    法院宣布該法案違憲。此後直到1930年代都未再實施任何針對童工的禁止措施
   6. 1916年夏天鐵路工人威脅罷工。威爾遜先是試圖撮合勞資雙方的談判,但當鐵路管理
    層拒絕談判後,他於1916年9月讓國會通過亞當姆森法案Adamson Act),規定鐵
    路業工人享有8小時工作限制,而薪酬不變。最高法院批准法案。
   7. 威爾遜打破他的兩位前任總統塔虎脫和羅斯福針對個別壟斷財團打官司式的反托拉斯
    法,改為通過聯邦貿易委員會阻止不公平的交易行為來鼓勵競爭。另外,他還迫
    使國會通過克萊頓反托拉斯法案Clayton Anti-trust Act),以使諸如價格歧視
    與零售商簽訂協議使其不能販賣其他公司的產品、及通過董事會或特定協議控制
    其它公司等競爭行為非法化。這個新法案比起之前通過的反托拉斯類法案要更強大,
    因為它能夠在公司違法時針對個人問責
   8. 從1914年到1917年初,威爾遜一直致力於避免美國捲入戰爭。他提議充當交戰雙方
    的調停者但協約國和同盟國都不曾嚴肅考慮過他的建議
   9. 威爾遜上台後很快就在數個聯邦政府機構內引入種族隔離制度,也未能否決一項哥倫
    比亞特區的新法律;該法將異族通婚列為重罪。他還允許特區內所有有軌電車種族隔
    離化。
   10. 1914年威爾遜宣布慶祝美國首個母親節。於五月第二個周日展示美國國旗,以公示
     對我國母親們的摯愛與尊敬。
   11. 威爾遜連任總統後,原本對戰爭的中立原則(避戰)有所轉變:在德國於1917年早
    些時候發動無限制潛艇戰(儘管也發表若干聲明來限制這種戰術),並秘邀墨西哥與
    德國結盟反美之後,威爾遜為「使世界安全以確保民主」,將美國帶入了「第一
    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不過,他沒有和英法簽署一個正式的同盟,而只是
    作為合(associated)力量加入
   12. 為打擊國內的反戰勢力,威爾遜相繼於1917年和1918年推動國會通過反間諜法
    (Espionage Act)和反煽動法Sedition Act),以壓制反英、親德和反戰聲
    音。他歡迎諸如沃爾特·李普曼這樣支持戰爭的社會主義者,卻無法容忍那些企圖阻
    礙戰爭甚至刺殺政府官員的反戰者,他還堅持將出生在外國的激進分子趕出美國。
    援引反間諜法相關條例,美國郵政系統拒絕投遞任何被視作可能是批評美國戰爭行為
    的書面材料,60多家報紙因此被剝奪二級郵遞權
   13. 威爾遜的戰時政策高度地向勞工傾斜。他與龔帕斯和美國勞工聯合會密切合作,
    時鎮壓任何企圖阻礙戰爭工作的反戰團體。在威爾遜的任期內,美國勞工聯盟、
    鐵路工人協會和其他「溫和」工會的會員和這些行業工人的工資都得到顯著增
    長。由於沒有實施配給制,消費品價格飛漲。而因為收入稅的增加,白領階層備受
    打擊。不過,鼓勵購買戰爭債券的工作還是大獲成功。這些債券使得戰爭開銷轉化
    為20年代的繁榮(Roaring Twenties)
   14. 威爾遜建立了西方國家中第一個政治宣傳機構,即美國公共情報委員會
    (Committee on Public Information)。委員會在全國範圍內鼓動愛國性反德情
    緒,並實施各種信息審查。除了公共宣傳外,政府還將戰爭工作引入多個其它領域,
    許多這樣的委員會和管理機構的領導者都是由威爾遜徵召的商界人士,他們只拿一美
    元的日薪,以提高政府在戰爭期間的功效
   15. 美國保衛同盟American Protective League)是一個經威爾遜政府授權的准私人
    組織。它遍布全國600個城市,擁有25萬會員。這些人經美國司法部允許,攜帶政府
    發行的徽章,可隨意進行未經許可的搜查和審問。他們的主要作用是探查美國民間
    的反政府和反戰行為負責監視德國的影響審查逃避兵役者未買自由公債
    (Liberty Bond,即戰爭債券)者和公然反對國家政策的人
   16. 1918年1月8日,威爾遜提出「十四點和平原則」:

     【一】無秘密外交
     【二】航海自由。
     【三】消除國際貿易障礙。
     【四】限制軍備。
     【五】平等對待殖民地人民。
     【六】德軍撤出俄國領土。
     【七】恢復比利時獨立性。
     【八】德國歸還亞爾薩斯及洛林予法國。
     【九】根據民族性原則,重塑義大利邊境。
     【十】奧匈帝國的民族自決。
     【十一】同盟國撤出羅馬尼亞、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
     【十二】鄂圖曼帝國的民族自決
     【十三】恢復波蘭獨立性
     【十四】成立國際聯盟以維持世界和平。

    十四點和平原則代表威爾遜的政治理想,成為在巴黎和會的重要主張,也造就國際聯
    盟的誕生,而他本人亦因此獲得1919年諾貝爾和平獎
   17. 鑑於當時土耳其「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Armenian Genocide)的悲慘狀況,
    爾遜向國會請求獲准以人道主義援助的形式進行干預
   18. 一戰過後,威爾遜對戰後復員的問題未給予足夠重視,導致復員過程進行得異常混
    亂。四百萬士兵在身無分文、沒有任何安頓計劃和救濟的情況下就被送回美國
    農田價格的戰時泡沫破滅導致許多農民破產或身陷因新購土地所欠下的債務中
    1919年,鋼鐵業和肉類加工業工人舉行大罷工。種族騷亂在芝加哥、奧馬哈和其他城
    市蔓延。在紐約和其他地方發生一系列由激進無政府主義分子實施的爆炸活動後,
    爾下令抑止暴力活動。司法部隨後展開被稱作「帕爾默搜捕」(Palmer Raid)的
    大規模行動,旨在收集與暴力激進團伙有關的證據,以及關押或驅逐國內外煽動
    分子。司法部以妨礙徵兵為由審判工會領袖戴布茲,並把他送到亞特蘭大的監獄服
    刑,戴布茲後來被哈定總統釋放並赦免。
   19. 威爾遜同情猶太人的悲慘境遇(尤於法國和波蘭),他在1919年反覆重申美國的政
    策是默許《貝爾福宣言》的內容,但不會官方支持「猶太復國運動」及「錫安主
    義」(Zionism)

P.S. 儘管由於威爾遜為創建國聯所作的努力使威爾遜獲得1919年諾貝爾和平獎,但他沒能在入盟一事上贏得參議院的支持,美國此後從未加入國聯。歷史學家普遍認為威爾遜未能使美國加入國聯是他任內所犯的最大錯誤,甚至可能是美國歷史上所有總統任期內的最大失敗之一。《凡爾賽條約》中的種種苛刻條款招致德國民眾對條約的極大怨恨,最終導致希特勒的上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I

美利堅合眾國第二十九代總統 沃倫·蓋瑪利爾·哈定
29th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Warren Gamaliel Harding

任次:美國第34任總統
政黨:共和黨(Republican Party, 1854-Now)
任期:1921年3月4日-1923年8月2日【1920年(第三十四屆)總統選戰】
政績:1. 哈定的施政基本上是按照1920年共和黨全國大會上所制定的綱領進行的。
   2. 1913年通過新的聯邦收入法案。新法案降低關稅,而因此造成的損失則由開徵聯
    邦消費稅彌補(征消費稅已經由共和黨發起並獲通過的憲法第十六修正案批准)。
   3. 哈定先是平息了1919-1920年間因俄國無產階級革命十月革命)而在美國國內引
    發的紅色恐慌。

P.S. 1923年6月,哈定開始了一次全國旅行。他把這次旅行命名為「理解之旅」(Voyage of Understanding),旨在與普通大眾接觸並解釋他的政策。在這次旅行中,哈定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訪問阿拉斯加的美國總統。7月底,當哈定從阿拉斯加啟程經不列顛哥倫比亞返回美國本土時,他的一些疾病症狀開始發作。1923年8月2日晚7時35分,哈定在和妻子談話時突然停止心跳並死亡,享年58歲。

美利堅合眾國第三十代總統 小約翰‧卡爾文·柯立芝
30th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John Calvin Coolidge, Jr.

任次:美國第34、35任總統
政黨:共和黨(Republican Party, 1854-Now)
任期:1923年8月2日-1925年3月4日【在任總統逝世,副總統繼任】
   1925年3月4日-1929年3月4日【1924年(第三十五屆)總統選戰,連任】
政績:1. 1923年12月6日柯立芝於國會重新召集時發表了演講,演講的內容大多附和哈定時期
    的主題,包括限制移民以及主張政府干預當時正在進行的賓夕法尼亞煤炭工人罷工。
    柯立芝繼任一個月之後,政府公告了《華盛頓海軍條約》,在國內引來良好反響。
    1924年5月,儘管被柯立芝否決,但國會還是通過了一項為一戰老兵提供補助金的
    法案。當年晚些時候,柯立芝簽署了一項旨在排除亞洲移民的新移民法,但他也在簽
    署的同時附上了一個聲明,表示對議案限制日籍移民的不滿。在1924年共和黨大會
    召開前,還簽署了一項新的收入法案,其中降低了個人所得稅提高了不動產稅
    新增了贈予稅以強化交易稅系統。
   2. 柯立芝的任期正值美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年代,即所謂「咆哮的二十年代」。
   3. 柯立芝和他的財政部長安德魯·W·梅隆的稅務政策的核心是:減稅減少納稅人數
    在這一問題上國會與政府取得了一致意見,美國人的稅務負擔也在柯立芝的任期內
    相應地得到減少。除了減稅外,柯立芝還提議減少聯邦政府開支和減少聯邦債
    務
   4. 1926年,柯立芝還否決了《麥克納利-豪根農田救濟法案》(McNary-Haugen
    Farm Relief Bill)。他本人支持赫伯特·胡佛的通過實現農業現代化、而不是操作
    市場價格來增加農民收益的建議
   5. 柯立芝常因為他在1927年「密西西比大洪水時」的對應措施而受到批評。這場洪水
    是墨西哥灣沿岸地區在2005年卡特里娜颶風之前所遭遇的最為嚴重的一起自然災害。
    雖然柯立芝最終任命商務部長赫伯特·胡佛負責災後救濟,他還是因為缺乏興趣由聯
    邦主導進行防洪而受到很多政治中傷
   6. 儘管柯立芝不是一位孤立主義者,但他並不情願讓美國加入對外同盟。柯立芝最著
    名的倡議是之後於1928年在巴黎通過的《凱洛格—白里安公約》,也稱《非戰公
    約》。該公約要求包括美、英、法、德、意、日在內的簽字國「放棄以戰爭作為處
    理對外關係中之國家政策的手段」。美國於1929年批准了該公約。這個公約雖然未
    能實現其既定目標—戰爭的非法化,但確為二戰後的國際法提供了基礎原則。此
    外,柯立芝延續前任的政策,拒絕承認蘇聯。他還繼續支持墨西哥當選政府鎮壓叛
    軍,解除了對墨西哥的軍事禁運

P.S. 1926年發行的建國150周年50美分紀念幣採用了柯立芝的形象。柯立芝也因此成為迄今唯一一位在有生之年其肖像出現在錢幣上的美國總統。柯立芝死後,他的形象還出現在一枚以他為主題的普通郵票上。

美利堅合眾國第三十一代總統 赫伯特·克拉克·胡佛
31th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Herbert Clark Hoover

任次:美國第36任總統
政黨:共和黨(Republican Party, 1854-Now)
任期:1929年3月4日-1933年3月4日【1928年(第三十六屆)總統選戰】
政績:1. 早在1928年11月當選總統之後,胡佛就制定了一個旨在改善國家管理機構的計
    劃。作為進步主義者和改革運動家,胡佛把他的總統任期視為提升全體美國人生活水
    平的一次契機,而這種提升要藉助政府管理和鼓勵義工來實現
   2. 在稅務政策上,胡佛提倡為低收入人口減稅(未通過立法),並封堵了若干富人逃
    稅漏洞
   3. 在司法方面,指示司法部和國稅局以逃稅罪名追查艾爾·卡彭,進而取締其黑幫組織。
    組織司法部下轄的聯邦監獄局並實施監獄改革。還在司法部成立反托拉斯處打擊
    壟斷。
   4. 在勞工問題上,簽署《諾里斯-拉瓜迪亞法案》以限制對勞資糾紛的司法干預。
   5. 提議建立教育部(未通過立法)。在兒童和教育方面,發布兒童憲章,倡導不分種族
    和性別地保護所有兒童召開會議討論兒童健康和保護等問題
   6. 在人民福祉方面,提議通過聯邦貸款清除城市貧民窟(未通過立法)。倡議為65歲
    以上老人給予每月50美元的補助(未通過立法)。召開會議討論住房建設擴大個
    人購房等問題。老兵醫療設施數整修了一番。
   7. 在環境保護方面,指派了一個委員會規劃自然保護區,該委員會共將約12,000平方
    公里9,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劃為國家公園國家林地
   8. 在交通和通信方面,就聖老倫斯海路問題與加拿大達成了一個條約,但未在參院得
    到批准。修建了舊金山-奧克蘭海灣大橋要求航空郵遞業者採取更加嚴格的安全
    措施並提升服務質量
   9. 胡佛的印第安人政策具有特殊的意味:胡佛本人為慈善家,而他的副總統又擁有部分
    印第安血統。貴格會的教義浸染令他相信印第安人應該實現經濟上的自給自足
    胡佛指派Charles J. Rhoads為印第安人事務局局長以重組該機構,支持後者有關同化
    印第安人的主張,並設法弱化印第安人事務中的政府角色。胡佛的目標是讓印第安
    人成為真正的個人而不是從屬於部落,並負擔起1924年印第安人國籍法所賦予他
    們的公民責任
   10. 胡佛在任內還擴大了聯邦公務員隊伍的規模和覆蓋面。取消針對政府土地的私人勘
    采租約。以及在科羅拉多河上修建水壩—後被命名為「胡佛水壩」。
   11. 在外交方面,胡佛政府於1930年發布了《克拉克備忘錄》。此備忘錄針對狄奧多·羅
    斯福的干涉主義作出了修正,強調所謂羅斯福推論並非門羅主義的一部分
   12. 1929年,胡佛批准了墨西哥裔人口遣返計劃Mexican Repatriation program)。
    這一計劃旨在減少墨西哥裔人口造成的就業競爭,並降低市政援助的負擔。計劃一直
    實施到1937年,其間共有50萬墨西哥人和墨西哥裔美國人被送回墨西哥,其中大部
    分都是被強迫離開的
   13. 1930年6月國會通過了《斯姆特-霍利關稅法》,胡佛簽署了該法案。這項法律提高
    了數千種進口商品的關稅稅率,意在通過增加進口商品的價格來鼓勵美國人購買本
    國商品、增加政府收入、以及保護農民利益。然而,此時經濟危機已蔓延至全球,
    其他國家作為回應也對美國商品徵收報復性關稅。結果,國際貿易大幅下降,反而
    加劇了蕭條
   14. 1931年胡佛發表《延債宣言》(Hoover Moratorium),建議各國政府間的債
    務、賠償及戰債軍延期一年償付,但同時各國欠美國的債務不能取消。但一戰債務
    問題始終不了了之
   15. 1931年,胡佛敦促國內各主要銀行成立了一個稱為國家信貸公司National Credit
    Corporation)的銀團組織。胡佛鼓勵國家信貸公司的成員銀行為小銀行提供貸款
    以防止它們倒閉,但這些大銀行並不願意提供這種貸款;並且,即便是提供,也
    通常要求借款銀行提供最大額度的資產作為抵押。政府很快就認識到國家信貸公司
    並無力實現建立它的初衷,並迅速被重建金融公司(Reconstruction Finance
    Corporation)取而代之。國家信貸公司的例子充分說明了胡佛依靠志願主義來扶持
    經濟的信念。
   16. 到1932年,大蕭條已經擴展為全球範圍的經濟危機。在美國,失業率高到24.9%
    業腹地持續乾旱,大批企業和家庭拖欠還款,超過五千家銀行倒閉。數以萬計的美
    國人因無家可歸而聚集起來居住在帳篷搭制的城市營地中。這些流離失所者稱這些營
    地為「胡佛村」(Hooverville),以表達它們對聯邦政府未能給予足夠援助的不
    滿。對此,胡佛和國會批准了聯邦住宅貸款銀行法Federal Home Loan Bank
    Act),以刺激建設新住房,並減少貸款人的止贖行為。由於之後止贖的減少,這
    一措施看似取得了效果;但還是作用太小、且來的太晚
   17. 在蕭條開始以前,胡佛的首任財長梅隆提議並實施了大規模的減稅,其中將最高所
    得稅稅率由73%減為24%蕭條開始後,隨著居民收入大幅下降,低稅率導致聯邦
    預算嚴重赤字。對增加聯邦收入的迫切要求促使國會於1932年通過新的稅收法,
    面提高了各種稅率。其中,最高所得稅的稅率重新上調為63%,接近1928年之前的
    水平;不動產稅加倍企業稅上浮約15%。此外還新增支票稅,規定對所有銀行支
    票另征2美分的附加稅。胡佛還鼓勵國會調查紐約證交所,這一壓力導致了後者的
    多項改革
   18. 1932年,胡佛政府為拯救經濟進行了最後一搏,通過了緊急救濟和建設法    
    (Emergency Relief and Construction Act),其中包括為公共建設項目提供資金和
    成立重建金融公司等內容。重建金融公司的目的是向金融機構、鐵路和農民提供政
    府擔保的貸款。這一機構在建立初期並未產生太大效應,但富蘭克林·羅斯福保留了
    其設置,並將其大幅擴大為新政的一部分。

P.S. 胡佛作為專業工程師,奉進步主義思潮所提倡的效率運動(Efficiency Movement)為圭臬,深信政府和經濟充斥著低效與浪費,其改善則需籍由有關專家對這些問題的識別並解決。1932年美國經濟很差,但胡佛依然有大多數報紙的支持,因報社老闆多為共和黨人,但總統選舉最終仍被富蘭克林·羅斯福所擊敗,結束共和黨自1860年來的長期執政

美利堅合眾國第三十二代總統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
32th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任次:美國第37、38、39、40任總統
政黨: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 1828-Now)
任期:1933年3月4日-1937年3月4日【1932年(第三十七屆)總統選戰】
   1937年3月4日-1941年3月4日【1936年(第三十八屆)總統選戰,連任】
   1941年3月4日-1945年3月4日【1940年(第三十九屆)總統選戰,連任】
   1945年3月4日-1945年4月12日【1944年(第四十屆)總統選戰,連任】
政績:1. 羅斯福的「新就任百日」集中在他戰略裡的第一部分:緊急救援。自1933年3月9日到
    6月16日為止,他向國會提交了史無前例、大量的法案,所有這些法案皆輕鬆過
    關
   2. 羅斯福1933年3月4日的就職正好發生在銀行擠兌的當頭,,因此,他在此情勢下發表
    了名言:「我們唯一要恐懼的是恐懼本身。」 第二天,他宣布「銀行假日」,並宣
    布一項計劃讓銀行得以重新開放。然而,在「假日」後開門的銀行比之假日前的要
    少。這是他第一個提出的經濟恢復步驟。
   3. 救濟措施包括繼續胡佛為失業人士量身訂做的主要救濟計劃,不過賦予新的名稱:
    邦緊急救濟總署Federal Emergency Relief Administration)。所有新政機構中
    最受歡迎的、同時也是羅斯福喜愛的,是公民保護隊Civilian Conservation
    Corps)。該隊僱用失業青年25萬人進行地方性農村工作計畫。國會亦授與聯邦貿
    易委員會新而廣泛的監管權力,並提供抵押貸款以救濟數以百萬計的農民和業主
   4. 羅斯福還擴充一個胡佛時代的機構:復興銀行公司Reconstruction Finance
    Corporation),使其成為鐵路工業主要的融資來源。
   5. 羅斯福將農業救濟置於高度優先,並建立了第一個農業調整署Agricultural
    Adjustment Administration)。該農業調整署以支付收割穀物農民以及減少放牧人
    的方式,試圖強行將物資價格推高
   6. 羅斯福的經濟改革是1933年全國產業復興法案National Industrial Recovery
    Act)的目標。它試圖結束公司間殘酷的競爭,並迫使產業拿出行規。行規的意義
    就是在特定產業對所有公司建立了業務規則,如最低價格無競爭協議、與生產限
    制等等。產業領袖需進行行規談判,而談判得出的行規得由當時的NIRA官員批
    准。而產業需要提高工資以做為一個被批准的條件。該法案鼓勵聯盟,並中止反托
    拉斯法
   7. 1933年,主要的新銀行條例獲得通過。1934年,證券交易委員會設立,其作用是
    管華爾街
   8. 恢復政策是透過「政府開銷」(即聯邦支出)達成。全國產業復興法案包括了透過公
    共工程管理局的33億美元開支,以達成刺激經濟的目標。
   9. 羅斯福與共和黨參議員喬治·諾里斯合作,建立起美國史上最大的國有產業企業:田納
    西河谷管理局(簡稱TVA)。該局建立水壩發電站、控制洪水、並將長期以來貧
    困的田納西河谷區域農業現代化與改善當地住戶家庭條件
   10. 羅斯福頒布6102號行政命令,使所有美國公民私人持有的黃金變成美國財政部的財
    產。對此沒收黃金的行政命令,有人認為是違反憲法的。但是羅斯福的行政命令聲稱
    當局這樣做的原因是根據1917年的「貿易法」。美國人不得擁有黃金一直持續到福
    特總統於1974年撤銷該命令為止
   11. 羅斯福成功地削減聯邦政府雇員薪資,及陸軍和海軍的預算。他也減少了在
    究上的開支。
   12. 羅斯福亦推動廢除禁酒令。1933年4月,他發布了一項行政命令,重新界定了3.2%
    作為所准許的最大酒精含量。該命令在第21次憲法修正案之前於國會起草並表決,
    而美國憲法第二十一修正案於該年後不久通過。
   13. 1934年國會中期選舉後,羅斯福領導的民主黨擁有參眾兩院絕大多數,這造成新一
    波的新政立法。這些法案中包括國家救濟機構公共事業振興署WPA)的設立。
    興署僱用了200萬家庭的一家之主
   14.  羅斯福的新政立法中的社會保障法案建立起社會安全體系,它為老人、窮人和病人
    提供經濟保障。參議員羅伯特·華格納寫下《瓦格納法案》,正式成為國家勞動關係
    法。該法案確立了工人的聯邦權利,像組織工會進行集體談判、以及參與罷工
    等。
   15. 羅斯福在擔任總統的任期期間,美國經濟快速增長。然而,儘管走出了經濟蕭條,
    這種增長還是伴隨著持續的高失業率;新政期間失業率中值為17.2%。在他整個任期
    內,包括戰時,平均失業率為13%總就業人數在羅斯福的總統任期內擴大到
    1831萬在他治理之下每年平均就業機會增加5.3%
   16.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前羅斯福並沒有提高所得稅。但是工資稅還是於1937年
    引進,以提供新社會保障計劃的資金來源他還得到美國國會給予多種不同方案
    項目的批准與金援,而這些都是在過去美國史上從所未見的。然而,在經濟蕭條下帶
    來的歲入壓力,大多數州為打平得增加稅目或者提高稅收,其中包括銷售稅以及
    所得稅
   17. 1936至1937年羅斯福建議新科徵的企業儲金稅引起了極大爭議,後來被國會否決。
    二戰時,他推動甚至更高的個人暨企業所得稅稅率(達到個人最低課稅率91%),
    並限制管理人員的高薪資收入。為了籌措戰爭經費,美國國會擴大了賦稅基本條
    件,使幾乎每一個員工皆須繳納所得稅給聯邦政府,並於1943年引進了預扣所得稅
   18. 羅斯福的第一個任期內主要的外交政策是睦鄰政策Good Neighbor Policy)。
    是一個美國自己對其拉丁美洲政策的重新評估。自1823年門羅主義以來,美國視拉
    丁美洲領域為其勢力範圍。美國軍隊撤出海地,並和古巴與巴拿馬締結新約,結束了
    他們跟美國之間的被保護國關係。1933年12月,羅斯福簽署《蒙特維多國家權利義
    務公約》(Montevideo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and Duties of States),放棄
    了對拉丁美洲國家進行單方面干預事務的權力
   19. 羅斯福的第二任期起,這幾件重大立法有:1937年的《美國房屋管理局設立法
    案》、1938年的第二次《農業調整法》和《公平勞動標準法》(Fair Labor
    Standard Act)。《公平勞動標準法》確立了最低工資標準。當在1937年年底經濟
    情況開始再次惡化時,羅斯福以積極的刺激經濟計劃回應,他要求國會批准50億美
    元的WPA紓困和公共工程計畫這些措施的出台最終在1938年之前創造了高達
    330萬個WPA工作
   20. 1937年10月,羅斯福發表《隔離演說》(Quarantine Speech)旨在遏制扮演侵略
    者的國家。他提議,好戰的國家應被視為一種對國際社會健全性的威脅,並應該將
    其「隔離」。]與此同時,他加速建立可封鎖日本的「遠程潛艇秘密計畫」
   21. 當二戰於1939年爆發,羅斯福揚棄了威爾遜自決主義的中立立場,並尋求如何以軍
    事行動幫助英國和法國。他開始於1939年9月經常與第一海務大臣溫斯頓·丘吉爾秘
    密書信往來,討論如何支持英國。羅斯福與邱吉爾彼此間結成了密友關係,而邱吉爾
    在1940年5月當選為英國首相。
   22. 1940年他成功地敦促國會頒布在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平時徵兵草案(這法案隨後在
    1941年再次於國會表決)。
   23. 1940年9月2日,羅斯福公然違抗中立法案,通過了《基地驅逐艦協定
    (Destroyers for Bases Agreement)。這讓美國提供50艘驅逐艦給英國,以換取在
    英屬加勒比島嶼和紐芬蘭的軍事基本權利。這是1941年3月租借條款的先驅,意味著
    美國開始直接大規模的軍事和經濟援助同盟國
   24. 羅斯福的第三次任期主要重心在二戰「歐洲戰區」以及「太平洋戰區」。羅斯福同
    時懷抱著對他外交政策舉措看法的自信,他繼續其整軍備戰援助盟軍的雙重政策。
    1940年12月29日,他發表了其民主兵工廠的爐邊談話,他在談話中敦促美國人民直
    接參與;在一個星期之後的1941年1月,他發表了著名的《四大自由演說》(Four
    Freedoms),進一步規劃出美國在世界各地捍衛基本權利的藍圖
   25. 羅斯福的軍事發展刺激了經濟增長。到了1941年,失業人口已下降到低於1百萬
    人。在整個國家主要製造中心的勞動力短缺越來越普遍,加快了來自美國南部的非
    裔美國工人,與來自全國各地農村地區和小城鎮等地就業不足農民和工人的大遷
    徙(Great Migration)
   26. 由於擔心恐怖主義、間諜活動、以及其他破壞活動,在社會上鼓吹關押在美國西海
    岸的日本人和日裔美國人的聲浪越來越大。1942年2月19日,羅斯福總統簽署9066
    號行政命令,囚禁一世(第一代移民美國的日本人)和他們的子女二世(日語羅馬拼
    音Nisei,生為美國公民)。
   27. 「三巨頭」(羅斯福、丘吉爾、和史達林),連同蔣中正間非正式合作;美國和英
    國的部隊集中在西部戰線,蘇聯軍隊在東方戰線作戰而中英美三國軍隊則在太
    平洋地區作戰。同盟國透過一系列高層會議,以及軍事外交途徑間相互聯繫以規劃
    出戰略
   29. 1943年11月23日至11月27日,美國總統羅斯福,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中正和英國首
    相丘吉爾在埃及首都開羅舉行會議後,宣布《開羅宣言》(Cairo Declaration),實
    現戰後規劃。

P.S. 在羅斯福任內期間,發生著名的「珍珠港事件」,1941年12月7日,日本襲擊了在珍珠港的美國太平洋艦隊,毀損16艘軍艦,包括艦隊大部分的戰艦,並造成超過2400名美國軍事人員和平民的傷亡。在偷襲發生後幾週,日本征服了菲律賓,以及英屬與荷屬東南亞的殖民地,1942年2月拿下新加坡,並在5月前從緬甸推進到英屬印度的邊境,切斷了中華民國的陸路補給線。美國大眾的決戰情緒一夜之間形成,並團結在羅斯福的領導下。正逢此時,羅斯福發表了其著名的「國恥演說」(Infamy Speech)。儘管珍珠港事變後憤怒浪潮席捲美國,然而羅斯福打從一開始就以打敗納粹德國為優先。而羅斯福第四次任期並不長久,1945年4月12日下午,他有大量的腦出血當晚過世

美利堅合眾國第三十三代總統 哈瑞·艾斯·杜魯門
33th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Harry S. Truman

任次:美國第40、41任總統
政黨: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 1828-Now)
任期:1945年4月12日-1949年3月4日【在任總統逝世,副總統繼任】
   1949年3月4日-1953年1月20日【1948年(第四十一屆)總統選戰,連任】
政績:1. 杜魯門繼承羅斯福的時間點,正逢二戰即將結束。二戰結束後,杜魯門在二次大戰
    後意識到美國和蘇聯不再存在共同敵人和利益,因此他在政策方針上明顯有抗衡蘇
    聯的傾向。作為一名「威爾遜國際主義者」,杜魯門強烈支持成立聯合國,並在前
    第一夫人埃莉諾·羅斯福的襄助下,促成了首次聯合國大會的召開,以回應社會在戰後
    渴求和平的心態。
   2. 雖然杜魯門謙稱自己不熟悉外交事務,國會又為共和黨所控制,但是他仍憑國內浸信
    會教徒的支持,而發表了「杜魯門主義」及落實了「馬歇爾計劃」。「杜魯門主
    義」是美國實行「圍堵政策」的開端,他先後請國會撥款4億美元支援希臘和土耳
    其對抗共產主義
   3. 杜魯門為了強化美國在冷戰中對抗共產主義,他簽署了《1947年國家安全法案
    (National Security Act of 1947),又分別成立了國防部中央情報局美國空軍
    (獨立自美國陸軍航空軍)和國家安全會議
   4. 到了1948年的大選,杜魯門聲言自己是民主黨的一份子,會貫徹「新政」的傳統,因
    而在政綱中提出了不少的建議,包括提倡實施全民醫療保險、推翻針對工會的《塔
    虎脫—哈特萊法》,以及一系列激進的保障民權的立法措施。這些政綱在後來歸
    類為「良政」。然而杜魯門的「良政」計劃並不獲普遍支持,當中只有一項主要
    的法案得到通過
   5. 杜魯門早在1939年已支持錫安主義的運動,並且有份策劃在巴勒斯坦建立猶太國。結
    果在英國的催迫下,聯合國的一個特別委員會建議立即把巴勒斯坦分割成兩個國家,
    這個建議在杜魯門的支持下,於1947年的聯合國大會中獲得通過。英國政府於是宣
    告在1948年5月15日正式撤出巴勒斯坦,但阿拉伯聯盟會議的成員國卻對聯合國的
    決議表示反對,並派兵到巴勒斯坦外圍。杜魯門在以色列單方面立國後的11分鐘,
    即確認了其主權,但是這個決定,在國內外均引起很大爭議
   6. 1946年,美國本土發生了數宗殘暴的私刑,其中有兩名黑人男子和兩名黑人婦女在
    喬治亞州的華爾頓縣附近被殺害;另外亦有一名剛從二戰戰場退役的非洲裔軍人遭到
    虐待,稱為「艾薩克·伍德沃德事件」。這些濫用私刑的事件引起了社會對民權的關
    注,並促使杜魯門在1947年發表一份名為《保障這些權利》的報告。該報告對改革
    民權提出了10點議程,包括將私刑列入聯邦罪行。到了1948年2月,杜魯門總統將
    這些議程提到國會,並建議設立幾個聯邦政府職位,以專責落實一些如選舉權和平
    等就業等人權

P.S. 杜魯門是位素以友善和謙遜聞名的總統,他的不少名言,如「推卸責任止於此」(The buck stops here!)和「怕熱就別進廚房」(If you can't stand the heat, get out of the kitchen.)等等,都成為家喻戶曉的名言。相比前任總統,杜魯門支持度不算高,但他謹慎果斷的性格令他得以面對險峻的國際情勢時,可以接受許多艱巨挑戰

美利堅合眾國第三十四代總統 德懷特·大衛·艾森豪
34th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Dwight David Eisenhower

任次:美國第42、43任總統
政黨:共和黨(Republican Party, 1854-Now)
任期:1953年1月20日-1957年1月20日【1952年(第四十二屆)總統選戰】
   1957年1月20日-1961年1月20日【1956年(第四十三屆)總統選戰,連任】
政績:1. 艾森豪上任後半年簽訂《朝鮮停戰協定》,提出干涉中東地區事務的「艾森豪主
    義」。他繼續推行冷戰政策,加速發展戰略空軍,使他成為世界冷戰格局形成的關
    鍵人物之一。他支持所有反對蘇聯及共產黨的政權
   2. 在國內方面,艾森豪與其他自由派共和黨人一樣支持平權措施,他支持平權的《
    朗訴托皮卡教育局案》最高法院判決。在他任內推動並通過1957年民權法案,限制
    種族歧視法律及取消種族隔離等政策。他並反對麥卡錫主義,因為當調查牽連美國
    軍界的時候,他認為這對美國軍人並不敬。
   3. 1954年聯邦政府通過了補助1億7,500萬州際高速公路系統的法案(Federal-Aid
    Highway Act of 1954 included $175 million for Interstate System),緊接著在
    1956年簽署了這項法案以及《Highway Revenue Act of 1956》,於是州際公路賴以
    發展的法源與基金得以確認。往後美國高速公路於是四面八方的蔓延生長,劃過無
    數都市對美國經濟發展有重要作用
   4. 1960年6月18日,艾森豪訪問臺北,成為唯一於任內訪問中華民國的美國總統。中
    華民國總統蔣中正伉儷親至松山機場迎接,艾森豪總統並於傍晚在總統府前廣場對
    500,000群眾發表演說。金門823炮戰時,兩國總統共同發表聯合公報,穩固邦
    誼,譴責中共對金門隔日砲擊之行為,也依《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繼續保衛台澎
    金馬。艾森豪與蔣中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分別擔任盟軍於歐洲及中國戰區的最高統
    帥。

P.S. 雖然艾森豪擔任總統後期支持度不高,但自1980年代迄今,艾森豪的歷史評價逐漸升高他經常被評選為美國最好的總統前十名。他還善於發現人才,所以喬治·巴頓、范佛里特等一大批名將,都為他所用。不少美國的自由派認為他是歷任共和黨總統中較為突出的一位,並且印象良好。

美利堅合眾國第三十五代總統 約翰·費茲傑拉爾德·甘迺迪
35th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John Fitzgerald Kennedy

任次:美國第44任總統
政黨: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 1828-Now)
任期:1961年1月20日-1963年11月22日【1960年(第四十四屆)總統選戰】
政績:1. 在內閣組成方面,甘迺迪強調年輕化,內閣中的重要組成成員的平均年齡不足50歲
    同時,他注重選拔人才。內閣中的每一名要員都曾接受過高等教育,工作能力較
    強
   2. 甘迺迪執政沒有濃厚的黨派色彩。在他的內閣中,出任財政部長和國防部長這兩
    個重要職務的道格拉斯·狄龍和羅伯特·麥克納馬拉都是共和黨成員。
   3. 甘迺迪在國內政策方面提出了眾多計劃,如:改善城市住房條件發展教育事業
    改革稅收制度修改農業計劃保護和發展天然資源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醫療
    保健反對種族歧視給黑人以公平權利等。但這些計劃在實施過程中大都遭到了
    來自各方的重重阻礙,尤其是國會。1963年7月,美國媒體在評論甘迺迪的內政計劃
    實施情況時指出:政府開支已經達到940億美元1963年的財政赤字將達到70億美
    圓,黃金儲備量下降到了自1939年來的最低點。大規模減稅的議案和給予黑人公平
    權利的議案被拖延再三,直到甘迺迪遇刺身亡後的1964年才獲得通過修改農業
    計劃、援助公立學校法案和其他一些議案,也紛紛擱淺或被迫放棄
   4. 甘迺迪在其任期內廢止了一些苛刻的財政方針,放鬆了貨幣政策以保持低利率,從
    而鼓勵經濟增長。這個舉措之後被當做20世紀70年代經濟問題的組成部分而受到批
    評,因為政府龐大的開銷助長了通貨膨脹。在1962年,甘迺迪提出了總額為1000億
    美圓的年度財政預算,在1961年,甘迺迪任期內的第一個年度預算導致產生了美
    國歷史上的第一次非戰爭、非經濟衰退引起的財政赤字。1962年3月19日,甘迺迪
    宣布美國—日本經濟合作援助沖繩
   5. 約翰·甘迺迪最初提出了一個全面的美國移民政策,後來成為了《1965年美國移民和
    國籍法案》,由甘迺迪的參議員兄弟愛德華·甘迺迪發起。這個政策戲劇性地指出,
    移民的來源地從北歐和西歐國家轉移到拉丁美洲和亞洲國家,並且把挑選移民的
    條件轉移到「促進家庭團聚」。甘迺迪希望可以突破原先以移民原居住國家為重點的
    挑選條件,他也把這項政策看做對民權政策的延伸。
   6. 甘迺迪採取「進步結盟」的方式來處理拉丁美洲的共產主義,其中包括對困難國家
    所在的地區進行外交援助以及在該地區建立更強大的人權體制。他與波多黎各官
    員劉易斯·莫諾茲·馬瑞林(Luis Muñoz Marín)進行了緊密的合作以致力於發展「進步
    結盟」,對波多黎各聯邦自治區內發展的支持就是其中一個重要項目。
   7. 為甘迺迪早期的幾個行動之一,他請求國會建立一支和平隊Peace Corps)。在這
    個計劃中,美國志願者將在教育,農業,醫療和建設幾個方面對落後國家進行幫
    助
   8. 由於長時間受到放射性污染和核武器擴散的威脅,甘迺迪推動了一項「部分禁止核試
    驗條約」。條約中禁止在地面大氣層以及水下進行核試驗,但是並不禁止在地下
    進行試驗。美國、英國和蘇聯是最初的簽約國。甘迺迪於1963年將這份條約寫入法
    案。
   9. 1961-1963年間,甘迺迪急切的希望美國在太空競賽中保持領先。在與尼基塔·赫魯
    雪夫的第二次會談中,他勸說蘇聯人進行成本分攤是有益的,美國人在太空項目上穩
    步前進。美國發射了一顆同步地球衛星並在議會通過了超過250億的預算給「阿 
    波羅計劃」

P.S. 1963年11月22日,甘迺迪在副總統詹森陪同下到德克薩斯州的達拉斯市訪問。12時30分,甘迺迪乘坐一輛敞蓬汽車遊街拜會市民,行至一個拐彎處時(美茵街,Main Street),埋伏的槍手向他開了槍,第一槍打中甘迺迪的喉部,當場死亡。

美利堅合眾國第三十六代總統 林登·貝恩斯·強森
36th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Lyndon Baines Johnson

任次:美國第44、45任總統
政黨: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 1828-Now)
任期:1963年11月22日-1965年1月20日【在任總統逝世,副總統繼任】
   1965年1月20日-1969年1月20日【1964年(第四十五屆)總統選戰,連任】
政績:1. 在內政上,強森總統提出了與「新政」、「公平施政」、「新邊疆」一脈相承的改
    革計劃,即「偉大社會」(Great Society)施政綱領。在位期間,他不遺餘力地推
    行各項福利法案、簽署《民權法案》(1964 Civil Rights Act)、消滅貧窮法案和減
    稅法,他的著名的「向貧窮開戰」(War On Poverty)的口號,引導全國在生活富
    裕時考慮到飢餓和匱乏的棘手問題
   2. 外交上,強森奉行前任總統約翰·甘迺迪的既訂政策,積極介入越戰,由於美軍在越
    戰中傷亡慘重,其政策遭到了國內外普遍反對,當時就一句諷刺性口號「嘿!嘿!
    臭強森!今天你害死多少人?」(Hey, hey, LBJ, how many kids did you kill
    today?)表達對他在越戰政策的不滿,他也因而賠上政治前途。

P.S. 強森曾被列為暗殺甘迺迪主要懷疑對象,以致於美國政府1979年重新組織了「美國眾議院暗殺調查專責委員會」(HSCA)進行調查並否定了一些陰謀論說法。現在華倫報告和HSCA報告都已經全文在網路上公開。

美利堅合眾國第三十七代總統 理察·米爾豪斯·尼克森
37th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Richard Milhous Nixon

任次:美國第46、47任總統
政黨:共和黨(Republican Party, 1854-Now)
任期:1969年1月20日-1973年1月20日【1968年(第四十六屆)總統選戰】
   1973年1月20日-1974年8月9日【1972年(第四十七屆)總統選戰,連任】
政績:1. 1969年尼克森上任時,美國的通貨膨脹率高達4.7%,是繼韓戰以來最高的。強森總統
    在任時制定的偉大社會計劃與越南戰爭的開銷一起,造成龐大的預算赤字。雖然失業
    率很低,但利率已經達到一個世紀以來的最高點。尼克森的主要經濟目標就是要減
    少通貨膨脹,要達到這一目標,最顯著的方法就是結束戰爭。這不可能一蹴而
    就,所以美國經濟的困苦掙扎一直持續到1970年,一定程度上加劇共和黨在這年國
    會中期選舉中的低迷表現,民主黨得以在尼克森擔任總統期間一直保持著對國會兩院
    的控制權。
   2. 與國內政策相比,尼克森對外交事務的興趣要大得多(例如「1972年尼克森訪華
    (中共)」、「拉美政策」、「中東政策」等外交事件),但他也相信選民會更關
    注自己的經濟狀況,因此會對自己競選連任構成威脅。作為他「新聯邦主義」觀點的
    一部分,尼克森提議向各州撥款,但這樣提案大部分都在國會預算審議過程中被
    否決。不過,尼克森也因提出這些提案而獲得政治上的信譽
   3. 1971年8月,通貨膨脹問題尚未得到解決,大選年也迫在眉睫,尼克森於是召集自己
    的經濟顧問在戴維營召開會議。然後他宣布管制臨時工資和價格,允許美元兌換其
    它外幣的匯率自由浮動,並中止美元到黃金的兌換。尼克森的政策在1972年有效
    降低通脹率,但其餘波也導致他的第二個任期甚至到福特上任後出現通脹。
   4. 尼克森贏得連任後,發現通脹再度出現。他於1973年6月再度實施價格管制,但這樣
    的政策在公眾,特別是商界人士心目中不得人心,與控制價格的官僚機構相比,他們
    寧願與強大的工會組織打交道。這些管制造成糧食短缺,肉從食雜店的貨架上消失
    了,農民們不願意虧本養雞賣出,於是選擇將之淹死。雖然價格管制沒能控制住通
    脹,但政策的終止很緩慢,一直持續到1974年4月30日法定授權失效。
   5. 尼克森提倡「新聯邦主義」,將權力下放給各州和地方民選官員,不過這些舉措中
    得到國會支持的很少。他取消內閣級的美國郵務部,該部門於1971年成為國營的美國
    郵政署
   6. 尼克森是自然保護運動的支持者。1970年4月,世界地球日誕生,尼克森意識到這預
    示著選民對於環境問題產生濃厚興趣,於是試圖投其所好。6月,他宣布組建環境保
    護局。尼克森在國情咨文中探討環境政策,開創這一議題的新紀元。尼克森支持的
    其他舉措還包括1970年的《清潔空氣法》和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國家環境政
    策法》要求許多聯邦項目提供環境影響報告書。尼克森否決1972年的《清潔水
    法》,他並不反對該法的政策目標,而是認為其花費過多。國會推翻他的否決
    後,尼克森對其中自己認為不合理的資金予以扣留
   7. 1971年,尼克森提出醫療保險改革,要求僱主為雇員提供私人醫療保險,向有未成
    年子女需要撫養的貧困家庭提供醫療補助,並向醫療保健組織提供支持。1973年頒
    布一項作用有限的《醫療保健組織法案》後尼克森又於1974年提出更全面的醫療保
    險改革,將醫療補助方案更換為國營性質,面向全體公民的醫療保險方案,其中保
    險費以收入水平為基準,並實行成本分攤
   8. 出於對美國國內和越南戰場上美軍使用非法藥品(毒品)的擔憂,尼克森發起倡議
    向毒品宣戰,承諾切斷海外毒品供應,並增加教育和康復設施的經費
   9. 1971年2月,尼克森呼籲對鐮刀型紅血球疾病的研究、治療和教育投入更多資金,並
    在1972年5月16日簽署《國家鐮刀型紅血球貧血症防治法》(National Sickle Cell
    Anemia Control Act)。不過也有一位作家指出,尼克森在一方面這樣高調地呼籲增
    加癌症和鐮刀型紅血球項目經費的同時,另一方面卻減少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整
    體支出,以實現其保守型政府減少支出的承諾
   10. 尼克森在任期間,南部各州的公立學校經歷首次大規模的種族融合。到1970年9月 
    時,只有不到10%的黑人兒童還在種族隔離的學校里念書。但到了1971年,北方城市
    中因廢除種族隔離而導致的緊張局勢開始顯現,因對校車強制種族融合的政策不滿而
    導致的抗議活動時有發生。尼克森私下裡反對這種政策,但仍然會執行法院的命
    令
   11. 尼克森還於1970年實行了經過修訂的「費城計劃」(Philadelphia Plan),這也是
    第一個重大的聯邦平權法案計劃。他還於1972年《平等權利修正案》(Equal
    Rights Amendment)在國會兩院通過並送交各州批准期間對其表示贊同。
   12. 經過全國近十年的努力,美國成功地搶在蘇聯之前於1969年7月20日通過阿波羅11號
    把太空人送到月球上。尼克森於尼爾·阿姆斯壯巴茲·奧爾德林在月球表面行走期間
    與兩人通電話,並稱這是「白宮所打出的最具歷史意義的一通電話」。
   13. 尼克森還於1969年取消空軍的載人軌道實驗室項目,因為使用間諜衛星不但可以
    達到同樣的偵察效果,而且成本上也要低得多
   14. 1972年5月24日,尼克森批准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和蘇聯太空計劃之間的一個歷時五
    年的合作項目,這一合作在1975年美國的阿波羅太空飛行器和蘇聯的聯盟太空飛
    行器在地球軌道中對接時達到高潮

P.S. 1972年總統選舉,尼克森雖然成功連任,但因為「水門事件」(Watergate scandal)導致民望下滑。6月17日,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位於華盛頓特區的水門綜合大廈發現被人侵入,然而時任總統理察·尼克森及內閣試圖掩蓋事件真相。直至竊聽陰謀被發現,尼克森仍然阻撓國會調查,最終導致憲政危機。尼克森於1974年宣布辭去總統職務。

美利堅合眾國第三十八代總統 小傑拉德·魯道夫·福特
38th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Gerald Rudolph Ford, Jr.

任次:美國第47任總統
政黨:共和黨(Republican Party, 1854-Now)
任期:1974年8月9日-1977年1月20日【在任總統辭職,副總統繼任】
政績:1. 1974年9月8日,福特總統決定特赦尼克森,無條件和完全赦免尼克森在他擔任總統
    期間所犯下的或可能犯下的任何罪行。
   2. 福特政府非常關注經濟。為了克服不斷上漲的通貨膨脹福特於1974年10月呼籲美國公
    眾要求他們「鞭打通貨膨脹」和佩戴寫著「WIN」的胸章。從今天回顧的角度來看
    這個措施是一個沒有任何解決基本問題的措施的公共關係把戲。當時美國的通貨
    膨脹率達7%,,這麼高的通貨膨脹率足以阻止投資,使得資本外流和流入政府債
    券
   3. 當國家經濟進入蕭條時經濟政策開始改變。1975年3月福特和國會簽署了包括降低所
    得稅的《1975年減稅法令》來刺激經濟發展。當年紐約市面臨破產時,當時的市長
    亞布拉罕·必姆未能從福特獲得擔保。《紐約每日新聞》因此登出首頁標題《福特告
    訴城市:去死吧》。
   4. 福特還面臨著一場可能的豬流感瘟疫。1970年代初流行性感冒中的H1N1豬流感病
    毒從豬流感演變為可以感染人。1976年2月5日迪克斯堡的一名美國陸軍服役士兵神
    秘死亡,其他四人入院。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研究結果豬流感是死亡原因。此後
    不久福特政府中的衛生機關要求所有美國人免疫。為了取信民眾,福特公開在白宮
    接受疫苗注射,並透過媒體傳播至社會大眾。雖然免疫過程拖遲,在公共關係上也
    出了毛病,但是當免疫項目結束時24%的美國人進行了免疫24人死於疫苗,因
    免疫死亡的人數多於豬流感導致的死亡人數
   5. 在外交上,1975年4月17日,福特執政期間美國從越南撤出所有人員。1974年11月
    17日,福特啟程訪問日本以及南韓和蘇聯,展開美國總統歷來首次訪日之旅,與時
    任首相田中角榮,針對石油危機以及美日安保交換了意見。1975年4月,黎巴嫩的
    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兩派爆發內戰。因為美國駐黎巴嫩大使館大使和助手於6月16日
    遭到暗殺,1976年6月20日福特下令關閉大使館並從黎巴嫩撤離116名美國人和
    146位第三國國民。福特延續尼克森政府任內對於蘇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雙方關係的
    緩和。基於尼克森政府就已經開始與蘇聯進行的限制戰略武器談判,福特在1976 年5
    月28日與其簽署了限制地下核試驗的條約 。
   6. 「馬亞圭斯號事件」成為福特任內一場重大外交危機。1975年5月,紅高棉在柬埔寨
    掌權後不久,柬埔寨人在國際水域上劫掠了美國商船「馬亞圭斯號」。福特派美國海
    軍陸戰隊去營救船上的水手,結果這些陸戰隊員錯誤地在另一個島上登陸,他們遇
    到了強烈的抵抗。而與此同時,「馬亞圭斯號」上的水手被釋放了,但是當時美國人
    不知道這件事。在這場衝突中41名美軍成員陣亡,紅高棉約損失60人

P.S. 福特是美國歷史上唯一一位未經選舉就接任副總統以及總統的人。福特執政期間,美國從越南撤軍、美國國內通貨膨脹,經濟蕭條。由於在美國國會內民主黨占絕對多數,政府無法通過重要的法律,福特被迫用盡他的否決權。許多人對福特特赦尼克森也非常不滿。在1976年大選中,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吉米·卡特以微弱優勢擊敗了福特。

美利堅合眾國第三十九代總統 小詹姆士·厄爾·「吉米」·卡特
39th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James Earl "Jimmy" Carter, Jr.

任次:美國第48任總統
政黨: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 1828-Now)
任期:1977年1月20日-1981年1月20日【1976年(第四十八屆)總統選戰】
政績:1. 在外交事務方面,雖然卡特標榜的國際人權得到各方重視,但他的主要成就卻是更
    為實際的忍耐外交。1977年美國與巴拿馬簽訂了兩項條約,使後者得於1999年底接
    管巴拿馬運河,並保證其後該運河中立
   2. 1978年,卡特總統在未徵詢國會或要求國會同意的情況下,宣布與中華民國斷交轉
    而承認中共政權,並由在台北的美國大使安克志通知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
    而同一時間美國國會也以壓倒性多數通過訂立《臺灣關係法》,規定假使臺灣安全遭
    受威脅,美國有義務協助臺灣自我防衛,卡特也在稍後簽署該法案。1979年1月1
    日,美國和中共政權之間建立正式外交關係,同時結束美國與中華民國的官方
    關係,美國與中華民國之外交工作轉由新設立的美國在台協會負責
   3. 1978年,卡特邀請埃及總統薩達特與以色列總理貝京同赴大衛營,使雙方同意按協
    定來結束兩國間自1948年以色列立國以來的戰爭狀態。該協定規定兩國間建立全面
    性的外交和經濟關係,條件是以色列將所佔領的西奈半島歸還埃及。
   4. 1979年又與蘇聯領袖勃列日涅夫在維也納簽訂新的《雙邊限制戰略武器條約》(
    ALTⅡ),在兩個超級強國得以充分查核的條件下,建立彼此同等的戰略核武器
    發射系統(蘇聯入侵阿富汗後,卡特於1980年1月將提交參議院討論的該項條約撤
    回)。
   5. 1979年11月4日,一群伊朗學生衝入駐德黑蘭的美國駐伊朗大使館,將使館人員扣為
    人質。學生暴行隨即得到伊朗革命政府的支持,於是在被困外交人員問題上,美
    伊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卡特的反應是迎合拖延,盡量通過談判方式尋求人質的
    釋放,避免與伊朗政府直接衝突。這一態度起初得到美國公眾支持,但在1980年4月
    美國秘密軍事援救人質行動失敗後,卡特未能取得人質獲釋,遂成為他一大政治
    包袱(人質直至1981年1月20日他卸任當天才獲釋)。1979年蘇聯進兵阿富汗,他採
    取了較為強硬的措施,禁止美國穀物輸往蘇聯,並抵制1980年莫斯科夏季奧運
    會
   6. 自卡特上任以來,通貨膨脹率逐年上升1976年為6%,1980年已升至12%以上
    失業率仍高達7.5%波動的利率1980年竟兩次達到20%,甚至更高。
   7. 在1977年4月18日,卡特發表電視講話宣布現今美國所面對的能源危機是戰爭的道德
    代價(moral equivalent of war)。他呼籲所有美國公民節能減碳並在白宮安裝了太陽
    能熱水板,並時常穿著毛衣以抵消白宮暖氣調低所減少的熱量,可同時安裝太陽
    能板的行為也被部分媒體批評所費不貲,而太陽能熱水板也在1986年被時任總統隆
    納·雷根下令拆除,而後轉給位於緬因州的一所學院的食堂安置。
   8. 1978 年,紐約州爆發拉夫運河(The Love Canal)事件,從1970年代開始,當地居民
    不斷出現疾病徵兆,孕婦流產嬰兒畸形癌症等病症的發病率居高不下。經過政
    府調查發現原因在於之前持有運河的化學品公司將充斥著有毒廢棄物的運河填埋
    覆蓋而後轉贈給當地政府發展為住宅區。同年,卡特宣布緊急撤離在拉夫運河附近
    超過800個家庭,並拆除大約500間房子與第99街的和第93街的學校,以對當地環境進
    行清理。卡特承認有許多與「拉夫運河」相同的案例存在於全國各地,且這些是
    「我們當今時代最嚴峻的發現之一」。1980年,美國國會通過了《環境應對、賠
    償和責任綜合法》,該法因其中的環保超級基金Superfund)而又被稱為《超級
    基金法》。
   9. 1979年,卡特透過簽署了《克蘭斯頓法案》放寬美國啤酒行業的管制,這項法案修
    改了美國聯邦貨物稅,即家釀酒出售時,其稅務不同於大型釀酒廠的優惠。撤銷管制
    讓美國釀酒業得以繁榮騰飛。放寬管制使家庭釀造酒在80年代和90年代大幅增加,
    到2000年已經發展成一個美國文化中強大的工藝

P.S. 卡特任內面對持續性的「滯脹」 ,高通膨,高失業率和經濟緩慢成長的組合,他為了阻止通貨膨脹,曾將利息增加到最高20%,引起了部分民眾的反對。據美國羅文斯坦學院的研究,卡特的智商高達175。卸任後,卡特積極參與調停各種戰爭及人質危機的斡旋工作,反對美國小布希政府攻打伊拉克,2002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卡特一直有「模範卸任總統」之稱,美國人一直流行的一個笑話:卡特總統不當總統時,比當總統時更稱職;柯林頓當總統時,比他不做總統時更稱職。

美利堅合眾國第四十代總統 隆納·威爾遜·雷根
40th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Ronald Wilson Reagan

任次:美國第49、50任總統
政黨:共和黨(Republican Party, 1854-Now)
任期:1981年1月20日-1985年1月20日【1980年(第四十九屆)總統選戰】
   1985年1月20日-1989年1月20日【1984年(第五十屆)總統選戰,連任】
政績:1. 雷根在經濟上被視為是自由意志主義者,他主張減稅、縮小政府規模、減少對商業
    的管制。雷根所下的第一道命令是停止聯邦政府對石油價格的控制,以恢復國內在
    石油生產和探測上的市場動力
   2. 為了解決兩位數的通貨膨脹,雷根支持了聯邦儲備系統主席保羅·沃爾克(Paul
    Volcker)以提升銀行利率來達成減縮貨幣供應量目標的計畫。雷根成功的展開全面
    減稅,1981年推行的減稅法案規模是美國史上前所未見的。減稅不但將所得稅率大
    幅降低,也消除了稅賦制度的許多漏洞
   3. 美國經濟在歷經1981年-1982年的衰退後,於1983年開始了戲劇性的茁壯復甦,這
    波經濟成長還繼續維持了好幾年,直到雷根任期結束前都還未停止,成為美國史上為
    期最久的經濟擴張原本高漲的失業率於1984年中旬已經降回了1981年早期的數
    字,並且在接下來幾年裡也持續下降。
   4. 雷根政府主張減稅幫助了經濟的復甦、製造了更多工作機會,最終將使聯邦政府獲
    得更多稅收,從1980年代初的每年5,170億美元大幅提升至超過1萬億美元。而雷根
    政府新的軍事戰略增加了大量軍事預算,則導致聯邦政府的預算赤字達到前所未見的
    地步。
   5. 由於警覺到社會福利開支的增長,雷根指派了阿倫·格林斯潘領導社會福利改革
    擬出了減緩社會福利支出的計畫。隨著年齡的增長,從社會福利取得的津貼也會隨
    之緩慢增長也配合著逐漸增長的國民平均壽命),使這套制度在接下來50-70年
    內不會超出政府的負擔能力。這套計畫也藉著提升社會福利的工資稅比率來增加政
    府的稅收
   6. 為了解決預算赤字,雷根政府大量由國內和國外貸款國債,到雷根第二屆任期時民
    間所持有的國債已經從1980年佔GDP的26%大幅提升至1989年的41%,是從1963
    年以來最高的紀錄。在1988年國債總計2.6萬億美元,向國外的借債總額超過了國
    內,美國也從原本世界最大的債權國轉變為世界最大的借債國
   7. 雷根的經濟政策拉大了貧富間的差距;然而,在雷根的任期內,所有經濟階層的所
    得都提高了,包括最底層的貧窮人口也提升了6%(美國普查局,1996年)。而同
    時最富有的1%美國人則提升了1萬億元的收入(ZINN,2003年)。
   8. 1981年的夏季,聯邦政府機場的大量航管人員由於薪資問題和工作環境的爭議,由飛
    航管制員工會(PATCO)領導發起了違法的罷工。雷根依照事先聲明的警告,
    除了所有參與罷工的航管人員。由於這個工會是80年大選中少數支持雷根的兩個工
    會當中的一個,雷根這項動作在政治上引起軒然大波
   9. 雷根在任內支出了570億美元以對抗HIV愛滋病大多數資金都投注至美國國家
    衛生院。在HIV和愛滋病研究上的資源於1983年增加了450%、1984年增加了134%
    85年增加了99%、和86年增加了148%
   10. 雷根在愛滋病和同性戀權利上的政策一直廣受爭議,甚至直到他任期結束後仍然是
    爭論的話題。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他曾經支持雞姦法,反對保障同性戀者的反歧視
    法,他所指派的美國最高法院保守派法官也可能助長了在1986年的《鮑威爾斯對哈
    德維案》(Bowers v. Hardwick,維持了喬治亞州反雞姦法的合法性。不過,
    他在1984年反對了由加州議員所發起的禁止同性戀者擔任教職的倡議。1984年,
    他成為第一位邀請了公開的同性戀伴侶至白宮的總統。在一次少見的針對愛滋病的
    公開發言中,雷根說他相信科學加上道德的節制是避免愛滋病的最好方法。
   11. 雷根反對墮胎,他出版了《Abortion and the Conscience of a Nation》一書,
    中他指責墮胎是對生命的不敬。許多保守派激進份子認為雷根是歷史上最擁護生命
    權(Pro-life)的總統。
   12. 在1982年,雷根簽署法案使1965年的《選舉法》(Voting Rights Act)得以延長
    25年期限:儘管在1980年的選戰中他曾經反對延期。這項法案保護了盲人、殘障
    者、和文盲的投票權
   13. 1986年的《稅賦改革法令》,和1988年的《公民自由法案》:包含了對二戰中被
    拘留的日裔美國人的賠償雷根也立法授權對牽扯至販毒的謀殺行為判處死刑
   14. 在外交上,雷根是第一位主張「共產主義將會垮台」的世界主要領導人,他選擇強
    硬地與蘇聯直接對抗,而不像前幾位總統如理察·尼克森、傑拉爾德·福特、吉米·卡
    特採取緩和政策。在假設蘇聯已經沒有能力投注比美國更多軍事預算的情況下,展開
    了新一波的軍備競賽,他努力使冷戰在經濟上和表面上激烈化。雷根政府以「
    有實力才能獲致和平」為名的政策進行大規模擴軍,這個名稱是為了對照狄奧多·羅
    斯福的強硬外交政策和他的名言「說話溫和,手持大棒(意味軍事實力)」。


P.S. 雷根由於他在表達概念時的口才和帶有的獨特情感而被譽為「偉大的溝通者」。這些口才技巧來自於他擔任演員電視和廣播節目主持人、和政治家時逐漸培養的經驗,同時身為總統也雇用了技巧高明的演講稿撰稿者以進一步發揮他的魅力雷根的修辭技巧是相當多變的,他運用強烈、甚至是意識形態的言詞來指責蘇聯和共產主義—尤其是在第一屆任期時。1985年7月13日雷根因健康問題需接受手術,時任副總統的喬治·赫伯特·華克·布希接替了雷根的工作,成為了代總統,這是美國歷來第一個副總統暫代總統的職務

美利堅合眾國第四十一代總統 喬治·赫伯特·華克·布希(老布希)
41th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George Herbert Walker Bush

任次:美國第51任總統
政黨:共和黨(Republican Party, 1854-Now)
任期:1989年1月20日-1993年1月20日【1988年(第五十一屆)總統選戰】
政績:1. 1990年8月1日中東局勢變得緊張,由薩達姆·胡笙領導的伊拉克,揮軍入侵擁有豐富
    石油資源的鄰國──科威特。由於中東是世界主要石油產地,西方世界擔心油價會
    受到影響,把薩達姆看作為一個巨大的威脅。老布希起先發表聲明,譴責伊拉克的
    入侵,是薩達姆膽敢與西方世界對抗的舉動。他還很快就宣布美國將發動一項旨在防
    止伊拉克入侵沙烏地阿拉伯的防禦行動──「沙漠盾牌行動」。
   2. 布希上任面對的第一個經濟問題就是財政赤字。由於過去和前蘇聯進行軍備競賽,大
    幅增加國防預算,1990年美國已出現$2200億美元的赤字,是1980年的三倍。老布
    希認為解決的良方是減少政府開支,但在以民主黨控制的國會之壓力下,布希最終只
    能選擇加稅來解決赤字問題。但這一舉動違反了他的競選承諾:在1988年參選時
    老布希曾說:「聽好了,不加稅」
   3. 在布希任內,美國還曾經歷過一段長六個月的經濟衰退,失業率跳升至高位,使美
    國聯邦政府福利開支大為增加。至1992年失業率已上升達7.8%,是自1984年以來最
    高的水平。在1990年一次記者會中,布希就稱他比較喜歡處理外交政策,多於國內經
    濟問題。這一番話被外界視為布希愛打仗卻漠視經濟的證據

P.S. 西方及美國民眾對老布希的普遍評價是正面的,尤其是老布希在任內經歷過蘇聯解體和東歐共產黨政權相繼變更,成功促成東歐共產國家民主轉型及和平轉移政權,西方評論都認為這是老布希的貢獻。而在「波斯灣戰爭」中老布希果斷地向侵略科威特及伊拉克宣戰,使西方在軍事政策上,都是傾向於支持老布希。但老布希在之後處理經濟問題的不善,加上執政時違反不加稅的選舉承諾,被認為是他最後在1992年總統選舉連任失敗的部分原因

美利堅合眾國第四十二代總統 威廉·傑弗遜·柯林頓
42th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William Jefferson Clinton

任次:美國第52、53任總統
政黨: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 1828-Now)
任期:1993年1月20日-1997年1月20日【1992年(第五十二屆)總統選戰】
   1997年1月20日-2001年1月20日【1997年(第五十三屆)總統選戰,連任】
政績:1. 柯林頓一上任便試圖大刀闊斧的按照自由派理想來改造社會。他向富裕階層增稅並
    開展各種大政府計劃試圖讓同性戀者在軍隊中公開服役又試圖改造美國醫療
    健康保險制度,結果引起保守派強烈反彈。他設法讓美軍公開同性戀取向,是對傳統
    的挑戰,於是受到右翼和軍方的強烈反對,推行不易,最後以「不問不說」(Don't
    ask, don't tell)作為折衷方案。
   2. 柯林頓推行奢侈稅的開徵原意是要向富人徵稅,結果卻事與願違,導致皮草和遊艇
    等高價商品銷售下跌,侵蝕中產階級銷售員的收入,使中產不滿
   3. 柯林頓最嚴重的缺失是改革醫療健保制度的嘗試,改革的目標是要讓全民都享有健康
    保險和醫療服務,立意崇高,是一種優秀的社會福利政策,但要達到這個目標卻十分
    困難。失敗的主因一方面來自於全美醫師公會、藥商及保險企業等龐大的利益團
    體竭力反對;同時美國民間社會的意識型態普遍崇尚自由主義、個人主義、反國家主
    義,甚至有視健保制度為共產主義化身的說法
   4. 柯林頓執政期間最大的成就是繁榮的經濟。拜網際網路科技成熟之賜,一個嶄新的科
    技產業在1996年開始發展起來,並於1998年進入白熱狀態。網際網路革命創造了一
    個帶有巨大產值的新產業,連帶創造了高薪的工作機會,帶動了經濟的運轉
   5. 股票市場的快速膨脹則讓股民享受了幾年的紙上富貴。不過在柯林頓任期的最後一
    年,科技泡沫已經開始破裂。道瓊斯工業指數在2000年4月達到歷史高峰之後開始長
    達了兩年的下跌,跌幅高達40%。科技股雲集的納斯達克市場跌幅更超過80%

P.S. 在柯林頓從政生涯中牽涉了一系列林林總總的醜聞,包括「白水門事件」(Whitewater scandal)和「拉鏈門事件」(陸文斯基性醜聞),使柯林頓成為美國歷屆總統中一位備受爭議的人物。「白水門事件」中柯林頓和其妻希拉蕊涉嫌在交易中有利益輸送的嫌疑,使不少人懷疑柯林頓夫婦與政商界中不為人知的關係。而「拉鏈門事件」中柯林頓先以謊言辯解被揭穿,其後又能巧妙地通過全國電視演說,成功爭取民眾同情,避過國會彈劾,過程峰迴路轉,使柯林頓和此案,一度成為美國民眾的主要話題。

美利堅合眾國第四十三代總統 喬治·華克·布希(小布希)
43th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George Walker Bush

任次:美國第54、55任總統
政黨:共和黨(Republican Party, 1854-Now)
任期:2001月20日-2005年1月20日【2000年(第五十四屆)總統選戰】
   2005年1月20日-2009年1月20日【2004年(第五十五屆)總統選戰,連任】
政績:1. 自從擔任德州州長開始,小布希一直強調要增加公立學校對於教學成果所負起的責
    任。在上任總統後他便開始積極籌措一項名為「不讓任何孩子落後」的教育法案,這
    個法案以監督學校的教學水平為目標、統計學生的學業表現並且替那些在教育
    水平較低學校就讀的學生家庭提供更多元的教育選擇,並且對低收入的學校提供更
    多聯邦政府補助。
   2. 小布希在第一年任期裡增加了對國家科學基金會國家衛生研究院的資金援助,
    且開辦了一些用以增強美國高中學生科學和數學學科能力的活動。不過,對NIH
    的資金援助由於2004年和2005年的通貨膨漲而無法維持,不得不在2006年扣減了
    其中一部份預算。
   3. 小布希提倡對於社會福利機制進行逐步的撤銷管制,並主張將社會福利民營化以提
    供人們更多元的選擇。共和黨在2003年通過了《醫療保險法案》,將更多處方藥品
    劃入醫療保險計畫Medicare)的保險範圍,並且創設了健康儲蓄帳號Health
    Savings Account)制度,使人們可以選擇省下醫療保險的一部分資金以投資在其
    他「重要的地方」。
   4. 小布希反對任何針對胎兒的幹細胞研究,並且在2001年8月9日宣布停止聯邦政府
    對那些利用胎兒進行的幹細胞研究的補助。而對於研究的限制則引發了一些爭議。
    不過,針對成人的幹細胞研究補助並沒有被限制,並且也被布希總統所支持。
   5. 在2006年,小布希逐漸開始強調移民改革和移民政策的重要性。他要求國會創設
    一個「暫時就業旅客計畫」,允許超過1,200萬的非法移民保住合法的居住身分
    小布希主張缺乏合法身份保護的數百萬人們會因此遭致貧窮和遭受剝削的危險,而急
    需移民勞工的僱主也會因此失去許多雇傭機會。在2006年5月15日,布希還提議一
    個稱為「身分驗證」(Basic Pilot)的線上系統,使僱主能夠輕易的證實新員工的工
    作資格,並向所有外國勞工分發身分驗證卡片,同時增加對於違反移民法的僱主
    的懲罰。小布希更要求國會提供更多資金以增強邊界的安全,並且部署6,000名國民
    警衛隊至美國—墨西哥邊界以阻止更多非法移民的滲透
   6. 通貨膨脹在小布希任內一直保持每年約2-3%的歷史新低紀錄,2001年的經濟衰退以
    及物價下跌甚至引發了對通貨緊縮的顧慮。在布希任內,失業率於2003年6月曾達
    到了6.2%的高峰,及後曾經下降至4.4%。儘管在2001年3月至2001年11月間曾經歷
    了一場衰退,後來美國經濟仍能保持相當茁壯的成長,華爾街股市的許多表現達到
    了歷史的最高紀錄,而國內生產總值也維持穩健的增長
   7. 小布希任內的2007年,美國樓市泡沫爆破,引發次按危機,多間銀行出現資金緊拙
    問題相繼倒閉或需要政府出資拯救。直至2008年9月,美國政府拒絕拯救雷曼兄弟
    從而引發全球金融海嘯;美國失業人數大增,美國勞工處同年十一月數據顯示失
    業率為6.7%,並預計數字會持續上升
   8. 在第一屆任內,小布希向國會提出了數次主要的減稅提案。在接獲聯邦儲備局主席阿
    倫·格林斯潘提出可能的經濟衰退威脅後,布希認為只有減稅才能成功的穩固經濟成
    長。儘管遭遇許多人反對,在拉攏了幾位民主黨保守派參議員的支持後,小布希仍成
    功於2001年通過了高達1.35萬億美元的減稅案,成為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減稅
    之一。這些減稅政策降低了幾乎所有納稅人的稅額,包括了針對最低的納稅級別階層
    的減稅、增加孩童的扣抵稅額、削減遺產稅、並且減少婚姻帶來的稅率負擔。布希主
    張不必要的政府經費應該歸還至納稅人手上,認為減稅能夠促進經濟成長、並且
    創造工作機會
   9. 聯邦政府的開銷在小布希任內增加了26%,減稅以及之前2001年的經濟衰退、加上
    軍事和國內政策的開銷增加,使得小布希任內預算赤字飛漲到達了歷史紀錄。在小
    布希任內,政府的國債從原先的5.7萬億元大幅上升至8.3萬億元
   10. 小布希通常支持自由貿易的政策和法案,但偶爾也會支持貿易保護主義的政策。
    宮在2002年3月向進口美國的鋼鐵以及來自加拿大的針葉樹木材施加額外的關
    稅,使得小布希遭受保守派支持者的批評,不過這些關稅在被世界貿易組織判定非
    法後便取消了。在2005年8月2日小布希也與中美洲各國簽下了自由貿易協定,協定
    中指明將設立類似北美自由貿易協議的自由貿易區
   11. 在外交政策上,小布希政府撤回了美國對幾個國際協議的支持,包括了京都議定
    書國際刑事法院、以及與俄羅斯之間的反彈道飛彈條約(ABM)。小布希政府並
    且著手進行之前遭到ABM條約限制和國會反對的國家飛彈防禦系統United States
    national missile defense),希冀以這套系統反制「流氓國家」的攻擊

P.S. 自從小布希當選連任後,小布希遭受越來越多的批評,包括了「伊拉克戰爭」、「關塔那摩灣事件」(Guantanamo Bay)、「虐囚事件」(Abu Ghraib torture and prisoner abuse)、以及「卡崔娜颶風」(Hurricane Katrina救災工作的處置上、以及美國國家安全局非法監聽民間通信的爭議。這些因素加起來,使得共和黨在2006年期中選舉裡,如同布希所承認的,遭受了一次挫敗的重擊。

美利堅合眾國第四十四代總統 巴拉克·海珊·歐巴馬二世
44th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Barack Hussein Obama II

任次:美國第56、57任總統
政黨: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 1828-Now)
任期:2009年1月20日-2013年1月20日【2008年(第五十六屆)總統選戰】
   2013年1月20日-2017年1月20日【2012年(第五十七屆)總統選戰,連任】
政績:1.歐巴馬成功當選總統後,最緊迫的任務就是重振美國經濟,讓它儘快走出衰退的泥
    潭。他通過對低收入家庭和企業就業崗位的減稅,同時增加政府支出,以此加大
    政府對財政、經濟的刺激力度。他還將小布希政府用於救市的7000億美元中的餘額
    (約3500億)用於房屋業主和小企業的貸款供應,目的是要穩定房產市場和小企業
    的就業狀況
   2. 在環境與能源問題方面,他與小布希政府的做法不同,他強調將利用風能太陽能
    地熱驅動車輛,為工廠提供能源。對於新能源的研究和開發,他執行加強動作力度
    和增加政府支出的舉措
   3. 關於美國的國際貿易政策,他則主張以「公平」原則對貿易夥伴奉行自由貿易,並提
    出修訂北美自由貿易區的構想。他還就中國大陸的人民幣匯率和對陸貿易逆差問題,希望
    與中共政權方面談判。
   4. 在貨幣政策上,他十分關注利率大幅度波動給經濟帶來的不利影響,主張加大對金
    市場的監管力度。有大陸媒體認為,他在經濟政策方面的做法與柯林頓政府頗為類
    似。
   5. 歐巴馬在教育方面基本遵循小布希政府的現有教育框架,但提出「0歲至5歲教育計
    劃」和「美國機會稅收優待計劃」兩項教育新主張。前者指每年由聯邦政府撥款
    100億美元資助各州學前教育的普及,為所有學齡兒童提供平等教育機會後者
    以降低大學生的學費為主旨,為他們提供學費資助,但受資助的大學生必須以從
    事無償的社區服務作為條件。另外,他認為為提高美國在國際上的長遠競爭力,必
    須強化國民教育,提高學校教育質量,將降低高中學生輟學率作為國家的首要任
    務。關於教師待遇問題,他主張實行績效工資制,提出加強教師聘用、培訓、留任及
    獎勵的優惠計劃。
   6. 歐巴馬在非法移民問題上持溫和態度,他認為美國非法移民數量龐大,有的非法移民
    已與美國公民組成家庭並生育具有美國公民身份的子女,將他們全部遣回原籍乃非現
    實,故應採取適當方式使他們身份合法化,化解可能引發的社會問題。有媒體指出
    歐巴馬的這一移民政策主張,使移民社區受益良多。
   7. 歐巴馬移民政策的主體思路基本以2007年的美國移民改革法案為基礎,主要內容為
    強邊境管制,減少非法入境增加政府監督工作,對雇用非法移民的僱主訴諸法
    律制裁;對於非法移民提出一條最終可以獲得美國公民身份的途徑;縮短合法移民
    的移民排期。但由於諸多因素的制約,該法案當時並未獲得國會通過
   8. 歐巴馬的醫改計劃將每一個美國公民都納入政府的醫保範圍,從而減少非法保險
    公司的存在。該計劃包括醫療保險開支的削減和提高保險公司的稅負兩方面。2010
    年3月23日簽署法案,正式成為法律。
   9. 2010年4月20日,英國石油公司在墨西哥灣的石油鑽井平台發生爆炸,有11名工作
    人員因之而死亡,17人受傷,並造成墨西哥灣海域大面積的油污,嚴重影響沿岸美國
    各州的生態環境,是美國有史以最嚴重的環境災難,歐巴馬因此面臨就任總統以來嚴
    峻的執政挑戰。他多次前往漏油現場視察,並與墨西哥灣沿岸各州及英國石油公
    司磋商解決辦法。他指出這起漏油事件將如小布希政府時的「九一一襲擊事件」一樣
    改變美國人的思維方式,使國家對未來的能源和環保政策作重新審視。但他在處理事
    件時的舉措遭致許多民眾的質疑和反對,認為他對事態反應遲鈍、處置不當、缺
    乏效率,因此引發國內許多地區的抗議示威
   10. 歐巴馬在上任前雖然一直支持同性戀權利,但卻反對同性婚姻,2008年大選
    時,他曾表示反對同性婚姻,但贊成民事結合作為一種替代。歐巴馬強調,這只是
    他個人的觀點,他仍支持由各州的政府自行決定是否承認同性婚姻
   11. 2013年,歐巴馬簽署了23個控槍相關的行政命令,就是為了儘可能地繞開國會而
    採取一些適度的措施。2014年6月10日,在共和黨擋下控槍法案後,美國總統歐巴馬
    當地時間10日對外承認其推動控槍法案失敗。歐巴馬說,此時他羞於做美國人,並
    稱作為一名父親,他擔心這個國家不能有效控槍而引發更多的悲劇
   12. 2009年4月22日,在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舉行的聽證會上,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
    林頓闡述歐巴馬對外實施的「懷柔政策」,比如對伊斯蘭國家「永不交戰」、試圖
    從伊拉克撤軍關閉關塔納摩監獄結束酷刑正視全球暖化問題的政策取向,
    《華爾街日報》將歐巴馬政府的這種對外政策評價為「適度」。
   13. 2010年4月,歐巴馬表示將重新考慮美國的核戰略,並與世界另外的兩個有核大國
    ——俄羅斯聯邦和中共政權就核問題會談,以求與他們發展更穩定和透明的
    戰略關係。在保衛美國國家安全和盟國利益方面,他認為除非「極端情況」(如
    「對美國毀滅性的生化武器攻擊」)出現,否則不會輕易使用核武器。他在他的
    新核武戰略中承諾將不再發展任何新型核武器,但對於現有核武器的管理會增加資金
    投入,並表示對於遵守《核不擴散條約》的無核國家,美國不會對他們使用核武器,
    但伊朗和朝鮮除外,因為他們「不遵守條約」。
   14. 挪威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將2009年的諾貝爾和平獎授予歐巴馬,以表彰他在促進
    國際外交和各國人民合作所作出的非凡努力。對於歐巴馬獲諾貝爾和平獎,多數觀
    點持肯定態度,認為他作為世界上最強大軍事力量的領導者以及他所倡導的無核
    化理念,是全球和平的希望,還指出他是唯一一位向穆斯林國家表示友善的美國總
    統。
   15. 臺灣的中華民國與美國非官方層面之間的聯繫十分密切,與美國同樣認同自由、民主、人權與
    司法獨立等價值觀,同時也是美國在全球的第11大貿易夥伴。此外,美國對華軍售
    金額亦十分巨大。2008年5月,尚處總統競選階段的歐巴馬曾給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
    寫信,表示支持美國政府主張的「一個中國」政策。2009年1月13日,美國國務卿
    希拉蕊·柯林頓在參議院聽證會上再次提到「一個中國」政策,並認為國會制定的
    《臺灣關係法》是美國對臺關係的法律基礎。歐巴馬政府對臺政策是協助臺北當局
    與大陸北京當局(中共政權)以和平方式化解歧見,同時也不接受任何片面改變現狀之舉。他延續美
    國政府對臺軍售的政策,2010年3月,他提出的64億美元的對臺軍售獲得美國國會
    通過

P.S. 歐巴馬是第一位美國非裔總統,也是第一位出生於美國本土之外的美國總統。而歐巴馬喜歡與明星交往,想以大牌明星的公眾形象美化政府的品牌形象,使自己和以自己為首的政府能象好萊塢一樣,受大眾喜好、歡迎,因此被稱為「明星總統」。然而,有媒體指出,雖然電視直播的歐巴馬演說非常精彩、瀟灑,因為他自始至終根本無須演講稿,而是左右環視觀眾,口若懸河,使電視畫面前或現場的觀眾認為他思維極其敏捷、記憶力驚人,屬於脫口成章、極具臨場語言才能的能人,是天才演說家;但事實並非如此,他只是將演講稿以演講提詞器的形式出現,因此又被稱作「提詞器總統」。

美利堅合眾國第四十五代總統 唐納·約翰·川普
45th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Donald John Trump

任次:美國第58任總統
政黨:共和黨(Republican Party, 1854-Now)
任期:2017年1月20日- 2021年1月20日【2016年(第五十八屆)總統選戰】
政績:1. 2017年1月23日,簽署了上任後的第一份行政命令,正式宣布美國退出跨太平洋戰
    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
   2. 同年1月25日,在國土安全部簽署行政命令,下令在美國和墨西哥邊境興建圍牆
    費用由墨西哥負擔,令墨西哥總統涅托不滿,涅托隨後宣布取消訪問美國的行程。同
    日,他簽署另一份行政命令暫停對收容非法移民的「避難城市」的聯邦撥款
   3. 同年3月21日,簽署新法案,授權撥款多達195億美元給NASA,也修改了NASA
    的目標,表示將致力火星的探索以及在2030年代用載人太空船將人送上火星
    法案文本指出,NASA「應持續研發全面性整合的太空發射系統,包括超越近地軌
    道所需的上節火箭,以安全啟動人類下個世紀逐步探索月球、火星甚至更遠的太
    空任務」。
   4. 同年3月28日,簽署行政命令,將逐步取消前總統歐巴馬制定的氣候變化政策。4
    月6日-7日,與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的海湖莊園舉行為期兩天的會晤。
   5. 同年1月27日,川普簽署《第13769號行政命令》,在該行政命令90天內禁止來自
    利比亞、伊朗、伊拉克、索馬利亞、蘇丹、敘利亞、葉門等穆斯林世界7國的公
    民入境美國,其中敘利亞的期限為「無限期」,並以對恐怖主義的擔憂作為理由。
    2月3日,在華盛頓州訴川普一案中,一個全國範圍的臨時禁制令(TRO)暫停了
    該命令的執行。在川普政權上訴後,該裁決於2月9日再次被美國第九巡迴上訴法
    院維持。然而,此禁制令在2017年7月由美國最高法院恢復並執行
   6. 2018年3月22日,川普宣布對一系列中國大陸貨物徵收進口稅每年稅額約600億
    美元,以懲罰中共政權對美國智慧財產權和商業秘密的盜竊。
   7. 其任內美國財長姆努欽和大陸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先後於北京、華盛頓進行貿易談
    判。雙方於5月19日在華盛頓就雙邊經貿磋商發表聯合聲明,兩國達成不打貿易戰、
    暫停互征關稅的共識
   8. 談判後,川普依舊於6月15日宣布對價值500億美元的中國大陸產品徵收25%的關
    ,被指針對大陸國務院制定的「中國製造2025」計劃。中共政權隨即反擊,宣布
    向美國進口產品徵收對等關稅。9月17日,川普政府宣布再對中國大陸2000億美元
    商品加征關稅10%。9月18日,中國大陸對美國原產的約600億美元商品實施加征
    關稅
   9. 川普發起的陸美貿易戰對美國的農業造成了不小的影響。比如自2018年4月中國大陸
    對美國進口農產品首次加征25%關稅以後4月和5月份美國出口大陸的豬下水減
    了三分之一。2018年6月,中國大陸對美國的農產品再加征25%關稅迫使美國
    生產者轉而將豬下水等以便宜得多的價格賣給寵物食品和畜牧飼料加工廠。估計
    為此2018年美國豬下水生產廠商將會損失8.6億美元。在此背景下,美國農業部長
    桑尼·珀杜於2018年7月24日表示,美國農業部將對受關稅影響的美國農牧場主提
    120億美元的支持
   10. 2019年5月6日凌晨,川普在其推特上宣布將2000億美元的中國大陸商品關稅從
    10%上調到25%,並於5月11日生效。
   11. 2018年川普簽署命令,在5月1日之前將歐盟、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加拿
    大、墨西哥和韓國排除在課徵鋼鋁關稅的對象之外。川普在5月決定是否繼續豁
    免。6月1日,美國決定開始對來自歐盟、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鋼鋁產品分別徵收
    25%和10%的關稅。歐盟、中國大陸、印度、加拿大、墨西哥、挪威和俄羅斯均因此
    訴諸世貿組織。此外,各國紛紛通過對美產品加征關稅展開報復。歐洲聯盟成員國於
    6月14日一致同意對總額28億歐元的美國商品徵收25%的關稅。加拿大、墨西
    哥、印度、土耳其、俄羅斯跟隨歐盟步伐宣布對美國商品加征關稅
   12. 2018年7月25日,歐盟執行委員會主席容克訪問白宮時和川普達成協議,雙方同意
    就貿易問題進行協商,期間暫且停止互相加征新的關稅,但美國之前對來自歐盟
    的鋼和鋁分別徵收25%和10%的關稅決定將會繼續實施
   13. 2019年3月,川普表示將把印度從普及特惠稅制度中除名,印度商品將不再跟名
    單中其他開發中國家一樣享有關稅優惠待遇,6月5日起正式生效。6月14日,印度商
    業和工業部宣布印方將對涉及2.2億美元的美國20多種商品加征關稅
   14. 2019年5月17日,陸美貿易戰重啟之際,美國宣布停止對加拿大和墨西哥鋼鋁產
    品徵收關稅,墨西哥和加拿大也同時停止徵收對美國同類產品的報復性關稅。同
    時,川普宣布推遲180天再做決定是否對日本和歐盟的汽車以及零部件開征25%
    關稅。原本5月18日是川普決定是否開征對日歐汽車進口關稅的最後期限。但很快,
    川普就在5月31日以墨西哥無法阻止非法移民湧入美國為由宣布自6月10日起對進
    口自墨西哥的所有商品徵收5%的關稅,若邊境危機不解決,到10月1日對墨西哥
    的關稅稅率將上調至25%,並保持這一水平,直到非法移民問題得到解決。6月8
    日,美墨達成協議,墨西哥承諾在墨南部邊境加強管控非法移民力度,美國則無
    限期暫停對墨關稅計劃
   15. 2019年7月2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將對來自越南且原產於中華民國與韓國的鋼鐵
    製品徵收最高456%的懲罰性關稅。美國分別在2015年12月和2016年2月向韓國和中
    華民國製品徵收反傾銷反補貼關稅。之後至2019年4月,由越南出口至美國的耐
    腐蝕鋼和冷軋鋼數量相較之前同期分別急升332%及916%,美國指責兩國試圖通過
    越南規避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
   16. 2019年9月25日,日本允許削減價值約72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進口關稅,擴大開
    放日本對美國農產品的市場。
   17. 2019年10月2日,世界貿易組織批准美國每年對價值75億美元的歐盟產品課徵關
    稅,作為對歐盟向空中巴士公司提供不合法補貼的反制措施。10月18日,美國正式
    對75億美元的歐盟商品加征關稅
   18. 2019年12月2日,曾經給予巴西和阿根廷鋼鋁關稅特殊豁免權的川普宣布恢復對
    來自巴西和阿根廷的鋼鋁課徵關稅。理由是他認為巴西和阿根廷正在大規模的將本
    國貨幣對美元貶值,這樣對美國的農民不利。
   19. 2020年2月14日,美國貿易代表署發表聲明稱,美國將把針對歐盟飛機的進口關
    稅從10%上調至15%
   20. 2020年8月6日,川普簽署公告宣布,美國將從8月16日起對從加拿大進口的部分
    鋁產品恢復加征10%的關稅。不過在9月15日又突然停止對加拿大加征關稅
   21. 2017年6月1日,川普宣布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
   22. 2017年12月,川普簽署了2017年減稅與就業法案將公司稅率永久降低到
    21%將個人所得稅率降低直到2025年,同時也增加兒童稅收抵免額,將美國的
    遺產稅免稅額增加了一倍,達到1,120萬美元,並將州和地方稅收減免限制為
    10,000美元
   23. 川普任內的參眾兩院推動、實施《台灣旅行法》(Taiwan Travel Act),與中華
    國提升雙邊交流以深化雙方關係
   24. 2017到2019年間,美國經濟平均年成長2.5%。川普在減稅與法規鬆綁,使財政赤
    字從GDP的4.4%提高到6.3%

P.S. 川普身為一名企業家,擁有雄厚的財富。他在在2016年11月8日贏得了大選,出人意料地戰勝了民主黨對手希拉蕊·柯林頓,成為了美國歷史上最老的、最富有的總統當選人

美利堅合眾國第四十六代總統 喬·拜登
46th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Joe Biden
任次:美國第59任總統
政黨: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 1828-Now)
任期:2021年1月20日至今【2020年(第五十九屆)總統選戰】
政績:請明年1月後自行先看新聞!XD

P.S. 2020年總統大選尚未開票結束,拜登目前已獲得6958萬9840票,得票率50.2%成為美國有史以來「普選」票數最高的總統參選人

美利堅共和國總統系表:獨立戰爭時期(1776.07.04 - 1783.09.03)戰後建國時期(1783.09.03 - 1789.04.29)→喬治·華盛頓(一)(1789.04.29 - 1797.03.04)→約翰·亞當斯(二)(1797.03.04 - 1801.03.04)→湯瑪斯·傑佛遜(三)(1801.03.04 - 1809.03.04)→詹姆斯·麥迪遜(四)(1809.03.04 - 1817.03.04)→詹姆斯·門羅(五)(1817.03.04 - 1825.03.04)→約翰·昆西·亞當斯(六)(1825.03.04 - 1829.03.04)→安德魯·傑克森(七)(1829.03.04 - 1837.03.04)→馬丁·范‧布倫(八)(1837.03.04 - 1841.03.04)→威廉·亨利·哈里森(九)(1841.03.04- 1841.04.04)→約翰·泰勒(十)(1841.04.04 - 1845.03.04)→詹姆斯·諾克斯·波克(十一)(1845.03.04 - 1849.03.04)→薩克利·泰勒(十二)(1849.03.04 -1850.07.09)→米勒德·菲爾莫爾(十三)(1850.07.10 - 1853.03.04)→富蘭克林·皮爾斯(十四)(1853.03.04 - 1857.03.04)→詹姆斯·布坎南(十五)(1857.03.04 - 1861.03.04)→亞伯拉罕·林肯(十六)(1861.03.04 - 1865.04.15)→安德魯·強森(十七)(1865.04.15 - 1869.03.04)→尤里西斯·辛普森·格蘭特(十八)(1869.03.04 - 1877.03.04)→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十九)(1877.03.04 - 1881.03.04)→詹姆斯·艾布拉姆·加菲爾德(二十)(1881.03.04 - 1881.09.19)→切斯特·艾倫·阿瑟(廿一)(1881.09.19 - 1885.03.04)→史蒂芬·格羅弗·克里夫蘭(廿二)(1885.03.04 - 1889.03.04)→班傑明·哈里森(廿三)(1889.03.04 - 1893.03.04)→史蒂芬·格羅弗·克里夫蘭(廿四)(1893.03.04 - 1897.03.04)→威廉·麥金利(廿五)(1897.03.04 - 1901.09.14)→西奧多·羅斯福(廿六)(1901.09.14 - 1909.03.04)→威廉·霍華·塔虎脫(廿七)(1909.03.04 - 1913.03.04)→湯瑪斯·伍德羅·威爾遜(廿八)(1913.03.04 - 1921.03.04)→沃倫·蓋瑪利爾·哈定(廿九)(1921.03.04 - 1923.08.02)→小約翰‧卡爾文·柯立芝(三十)(1923.08.02 - 1929.03.04)→赫伯特·克拉克·胡佛(卅一)(1929.03.04 - 1933.03.04)→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卅二)(1933.03.04 - 1945.04.12)→哈瑞·艾斯·杜魯門(卅三)(1945.04.12 - 1953.01.20)→德懷特·大衛·艾森豪(卅四)(1953.01.20 - 1961.01.20)→約翰·費茲傑拉爾德·甘迺迪(卅五)(1961.01.20 - 1963.11.22)→林登·貝恩斯·強森(卅六)(1963.11.22 - 1969.01.20)→理察·米爾豪斯·尼克森(卅七)(1969.01.20 - 1974.08.09)→小傑拉德·魯道夫·福特(卅八)(1974.08.09 - 1977.01.20)→小詹姆士·厄爾·「吉米」·卡特(卅九)(1977.01.20 - 1981.01.20)→隆納·威爾遜·雷根(四十)(1981.01.20 - 1989.01.20)→喬治·赫伯特·華克·布希(卌一)(1989.01.20 - 1993.01.20)→威廉·傑弗遜·柯林頓(卌二)(1993.01.20 - 2001.01.20)→喬治·華克·布希(卌三)(2001.01.20 - 2009.01.20)→巴拉克·海珊·歐巴馬二世(卌四)(2009.01.20 - 2017.01.20)→唐納·約翰·川普(卌五)(2017.01.20 - 2021.01.20)→喬·拜登(卌六)(2021.01.20 - )

P.S. 黑字代表已經建國但無元首的時期;紅字代表任期未滿而遭刺身亡;玫瑰紅代表任期未滿而病故;綠字代表任期未滿而因故辭職。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359215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留言共 4 篇留言

吃頻果的貓
川普的政績又讓我笑了XD,感謝整理分享。

05-30 01:01

小魚兒諸葛亮
不客氣05-30 03:34
吃頻果的貓
被淦掉的還不少ㄝ⋯⋯

05-30 18:06

小魚兒諸葛亮
「請先看新聞」已換到拜登了XD11-08 22:04
雪之王女‧F‧巧可奈
對老一輩台灣人而言,卡特大概算是最顧人怨的美國總統吧XD

06-22 15:36

小魚兒諸葛亮
唉~06-22 17:14
貓月
感覺川普生不逢時 如果在國共內戰期間或國軍剛撤退來台期間當總統應該更好

11-08 22:38

小魚兒諸葛亮
沒錯11-08 23:56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4喜歡★johnchiu0818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美利堅合眾國歷代總統列表... 後一篇:「小魚逆流而上」何罪之有...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Lobster0627全體巴友
大家可以多多來我的YT頻道看看哦(*´∀`)~♥https://www.youtube.com/@lobstersandwich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22:44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