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琴者(2020年4月木马文化出版的图书)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寻琴者

2020年4月木马文化出版的图书
展开2个同名词条
《寻琴者》是2020年4月木马文化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郭强生。 [1]
ISBN
9789863597797
中文名
寻琴者
作    者
郭强生
出版社
木马文化

内容简介

播报
编辑
暌违五年,郭强生最新小说
王德威专文推荐:《寻琴者》是郭强生最好的作品,
也是近年来台湾小说难得的佳作。
「起初,我们都只是灵魂,还没有肉体。」
「神用音乐将灵魂骗进肉体,灵魂从此失去自由。」
一位拥有过人音乐天分的钢琴调音师,少年时的遭遇让他放弃成为钢琴家的梦想,人生也停留在逝去的时光与感情之中。
一位年逾六十岁的生意人,因为妻子死后留下的一架钢琴与调音师相遇,两人结伴踏上寻琴之路……
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共鸣程序,「有人在乐器中寻找,有人在歌声中寻找,也有人更幸运地,能够就在茫茫尘世间,找到了那个能够唤醒与过去、现在、未来产生共鸣的一种震动。」你的一生是否也在寻觅能够共鸣的灵魂?
金鼎奖、台湾文学金典奖、开卷好书奖得主郭强生,继畅销动人的散文书写之后,重回小说领域推出《寻琴者》。这是郭强生首次尝试音乐题材的小说,每个句子宛如音符精确而优雅,谱写爱慕与寂寞的残酷,只为追寻灵魂共鸣的无悔。全书哀伤而节制,读完让你掩卷叹息。马世芳力推:「这本书既写出了深渊的黑暗,也写出了那不可方物的至美。」
不会弹钢琴,却选择书写关于一个迷失在失望与渴望中的调音师,正因为需要这样的难度,才能够让小说创作之于我,成为永无止境的追求。终于发现可以温柔地轻吻那些压抑与寂寞所留下来的伤口了。最后能救赎自己的,原来仍是惟有这种旁人眼中彷彿自虐式的追求而已。———郭强生
名人推荐
白先勇(小说家)、甘耀明(小说家)、朱天文(作家)、任明信(诗人)、李桐豪(作家)、周芬伶(作家)、胡晴舫(作家)、马世芳(广播人、作家)、马翊航(作家)、郝誉翔(作家)、张曼娟(作家)、盛浩伟(作家)、陈玠安(作家)、陈栢青(作家)、陈雪(作家)、焦元溥(《游艺黑白》、《听见萧邦》作者)、叶佳怡(小说家)、蔡素芬(小说家)、谭光磊(版权经纪人)——一致推荐(按姓名笔画排序)
如猫印般音符的轻缓语言,演奏出一段迷人故事,倾诉了人、音乐与情感之间的灵魂归属,如此的苍茫雪景与沧桑人生的互映,只有郭强生老师的《寻琴者》能乘载,这是一部令人眷恋的小说。──甘耀明(小说家)
《寻琴者》里,这个「情」是大哉问,怀疑论的,也是郭强生ㄧ生的主题与变奏。从《作伴》开始,书名都点题了,好孤独的人,试着去与一个又一个孤独的人作伴。这次选了钢琴调音师来写,难度很高。经过时间的过滤与沉淀,结晶出节制的爱慕,以及与这爱慕同等量的寂寞,厚积薄发,令人耳目一新。──朱天文(作家)
维基百科写一根钢琴琴弦平均有六十八到九十公斤的张力,《寻琴者》由第一页第一个字读到最后一页最后一个句点,同样扣紧心弦,每一页都充满张力。这本小说关于调音师和他的钢琴,哀伤却节制,小说家行文每一个造句,精确而优雅,象是对的音符摆在对的乐谱上,闪闪发亮。它如同李赫特演奏舒伯特,字与字之间如同音符和音符之间留下片刻安宁,全然轻与静,让读者共振,在心里回响出一声叹息。──李桐豪(作家)
《寻琴者》关于音乐与乐器的描写很多,从小听曲、唱曲的强生,有着善于审音的听觉,他写了一个听觉小说,让感情更纯粹与空灵。这本书在谈艺术,更在谈创造小说的叙述艺术,然而爱情总是他作品中的终极艺术,因为不完美,甚至千疮百孔,更能说明细致纯粹的情爱更是艺术,这是作者孤独的艺术,也是悲伤的救赎。──周芬伶(作家)
《寻琴者》写得最好的,莫过于「败坏」二字,从音乐之美延伸而出的,竟是一幅千疮百孔的废墟,花冠顿萎,天人五衰,缠绵悲戚的哀歌,曲折道出了小说中人物的秘密心事,而在那不为人知的过往回忆中,欲望和挫折相伴,最终只剩无言的孤寂。──郝誉翔(作家)
读《寻琴者》宛如聆听一首跌宕的曲子,让人不禁忆起孟若的《幸福与阴影之舞》、石黑一雄的《夜曲》、托玛斯・曼的《魂断威尼斯》、三岛的《金阁寺》,甚至是恩田陆《蜜蜂与远雷》……在这中篇里,几乎与所有音乐小说、与所有探讨人性与命运之复杂的小说、与所有追求艺术与美的伟大小说,都彼此呼应着。如此具有启发,如此难得。──盛浩伟(作家)
几百年来,无数大师双手在黑白键上千锤百鍊,通过亿万双耳朵,终于凝成人类文明至美的结晶。为了创造那至美,历来毁灭了的灵魂,虚掷了的才华,耗损了的岁月,尽皆不可数算。那追求的彼岸,可以是至高的顶峰,也可以是无底的深渊。
我想,这本书既写出了深渊的黑暗,也写出了那不可方物的至美。──马世芳(广播人,作家)
谈与弹,琴与情。寻觅,巡视,询问。调音与调动,技艺与记忆。谐音是诱饵,世上绝无相同的琴声,也没有能够复制取代的关系。为了辨识情感幽秘的撞击,为了体贴人间的失落,郭强生为我们展开《寻琴者》,构造心的腔室与细弦,爱的灵魂与身体。──马翊航(作家)
寻琴者,亦寻人,奋力寻觅所得,是生命中的幽灵;以琴喻人,以曲喻情,当敏锐动之以「琴」,乐音将永存,人的眼中,却剩幽灵返景⋯⋯
以适切的音乐认识,带出物、景、情之绵延、提炼。人物藉各自理由,以记忆之残忍,还原声韵之纯粹;人生的音色,不停叹息,没有辨识的尽头,「消逝」已然存在,悲伤,现实,而美丽。──陈玠安(作家)
要我是选秀节目导师,会在小说开始第一章便把椅子转过来。《寻琴者》之后,郭强生真正为台湾文学史「强声健体」。当大家还在用视觉写生,郭强生早娴熟写声,他让我们看到一个好看,更好听的文体--强力在一种节奏,能收放,掌进退,知缓急,用故事钓你到一颗心要悬出喉咙,又怎么轻拢慢拨三两句,便能沿情感几度音阶逆势推回,再汹涌,浑若无事。那是真正的大家,很通透,一种自在。你总会想象他该有多修长好看的手指,以及未需经手指撩拨,早已千疮百孔的心。──陈栢青(作家)
「每个音都准,音律却不准。」交织业内秘辛与业外叙事,准与不准之间,《寻琴者》捕捉了微妙暧昧难言的情感音调,呼唤读者的悠长共鸣,听到琴韵也感受心声。──焦元溥(《游艺黑白》、《听见萧邦》作者)
《寻琴者》表面上寻琴,实际上寻身。身为上世纪末的男同志,同性情欲让男主角自厌自弃,甚至透过追求艺术极致的「无我」,来取消掉自己的身体。然而在这样的哀婉中,却又存在着一抹坚定的傲气:我从不放弃聆听痛苦的所有细节,毕竟那是我存在于世,以身体为乐器,展演出的唯一的、无可取代的音色。──叶佳怡(小说家)
藉音乐与灵魂结合,曲径幽探灵魂与肉体的爱欲情怨!做为调音师的天才钢琴家迷情于年少时的情感投射对象,在寻琴的结终点暴发极深的内在压抑,如琴音之激情戛止。而后缓和叙述,以俄国钢琴大师李赫特的琴艺和爱情做为追求灵魂之爱与音乐之痴的情路回味,心曲铺排绵密细致。全书详述钢琴音乐细节,情节亦如交响乐章慢板急奏起伏。──蔡素芬(小说家)

作者简介

播报
编辑
郭强生
台大外文系毕业,美国纽约大学(NYU)戏剧博士,回国后先在国立东华大学任教,协助创立创作与英语文学研究所,目前为国立台北教育大学语文与创作学系教授。曾以《非关男女》获时报文学奖戏剧首奖;长篇小说《惑乡之人》获金鼎奖(日文版二○一八年出版);《夜行之子》、《断代》入围台北国际书展大奖;短篇小说〈罪人〉荣获二○一七年九歌年度小说奖。散文集《何不认真来悲伤》获开卷好书奖、金鼎奖、台湾文学金典奖肯定;《我将前往的远方》获金石堂年度十大影响力好书奖。
优游于文学与文化不同领域,其文字美学与创作视角成熟沉稳,冷冽华丽,从激昂与忧郁之人性冲突中淬取恣放与纯情,澎湃中见深厚底蕴。除小说与戏剧外,其散文出版作品包括《就是舍不得》、日记文学《2003╱郭强生》,以及评论文集《如果文学很简单,我们也不用这么辛苦》、《文学公民》、《在文学徬徨的年代》等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