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遊戲前,這些「知名日廠」都是做什麼生意的? - j9y6638的創作 - 巴哈姆特

創作內容

23 GP

在做遊戲前,這些「知名日廠」都是做什麼生意的?

作者:夏凰翔│2021-07-26 22:22:18│巴幣:211│人氣:957
電子遊戲這個東西,原本是個西洋玩具,在影響到東亞國家日本之前,有不少從事傳統生意的日本商家,各自都有一攤生意,等到自家生意遇到瓶頸,或者看到新興市場有繁盛的苗頭,才紛紛轉戰遊戲行業。

比方說任天堂,眾所周知他們家創業很早,山內房次郎在1889開了家個人商鋪,靠製作花牌為生。等到孫子山內溥掌管生意時,才轉向了遊戲開發行業。在這之前,山內家族的營生跟黑道,愛情旅館等總有些說千絲萬縷的關係,從博彩,情色到玩具廠,再到電子遊戲業巨頭,任天堂走了好長一段路。


那麼其他有名的日本遊戲廠牌,在轉行之前,都是靠什麼來養家餬口的呢?這裡舉出幾家有代表性的說說。

南夢宮:商場屋頂遊樂場大亨

南夢宮創始人是中村雅哉,家裡世代都是做火槍的,到了他爸那代因為火器管制,改做維修氣槍生意。原本他該是繼承家業,繼續給人修槍,但對這門生意缺乏興趣,轉去橫濱學造船,將來希望當個船員,沒想到因為視力問題斷送了出海的夢想。

有一天,他看見橫濱松屋百貨商城的樓頂上,有一群爸媽帶來購物的小朋友,由於對逛商場毫無興趣,就在樓頂互相打鬧,這時他心生一計,把自家倉庫裡閒置的兩台木馬玩具,改造成了可上下搖動的電動木馬,然後擺上商場樓頂,1次收費5日元,賺得了人生第一桶金。


靠這筆資金,中村在1955年成立「中村製作所」,專門從事遊樂玩具製作,那會兒日本各大商場樓頂,幾乎都改造成了遊樂場,做為商場的額外營收單元對外開放,整個60年代,中村就專門靠這些樓頂遊樂場來賺錢。

到了70年代,中村在自家產品上面開始採用Namco的商標,1974年他收購了雅達利日本分部,逐漸在新興的電子遊戲領域發力,3年後正式重組公司,改名南夢宮。

                          

到了1979年,南夢宮推出了一款叫做《小蜜蜂 Galaxian》的街機遊戲,下一年再推出《小精靈 Pac-Man》,至此徹底在遊戲界站穩了腳跟。

2017年1月22日,中村雅哉去世,享年91歲。


祝他老人家安息。

太東:猶太人販賣伏特加的貿易商

說起太東以前電玩雜誌翻作" 泰德 "(Taito),大家腦海裡第一印象應該是傳奇之作《太空侵略者 Space Invaders》,這個遊戲曾讓太東成為了街機遊戲行業的龍頭,直到今天,Taito Station都是日本國內最大的街機廳連鎖店之一。


不過創建太東的人,不僅不是日本人,而且當年做的生意也跟街機無關。

米哈爾·克根(Michael Kogan)是個烏克蘭籍猶太人,1917年俄羅斯國內革命大潮興起,讓米哈爾於1932年逃到了我國的哈爾濱,當時那裡正處在日軍佔領之下。


日本在那時對猶太人持友好態度,並公開支持猶太重建主義,西方的德國納粹卻秉持種族優先理論,逐漸開始虐殺歐洲猶太人,一時間大量猶太人都往遠東地區逃難。

抗日戰爭也於此時爆發,日本當時尚未與德國,義大利結為軸心國同盟,但與兩國關係很好,一方面他們擔心對猶太人過於優待會招致不滿,另一方面對猶太人手中的資金眼紅。在日本的「猶太人對策要綱」裡明確表示,「不主動招收避難而來的猶太人,而對資本家,藝術家等有利用價值的人可以例外。」,基本上就是個模糊中間態度,當然相比納粹採取的滅絕主義,此要綱對米哈爾來說還是很有幫助的,1939年,19歲的他逃往日本,進入早稻田經濟學院學習貿易。

1944年,米哈爾去到天津做貿易,1950年再度回到日本,成立「太東洋行」,這「太東」二字,後來有「遠東的猶太人」一說。

1953年進行重組,成立了太東貿易株式會社,成為了日本第一家在本地釀造,販賣伏特加的貿易商。


1972年再次改名為了太東集團,經營目標逐漸轉向自動販賣機,桌面遊樂機,老虎機等,直到1978年做出了《太空侵略者 Space Invaders》,至此成為了街機遊戲的大家。

1986年,米哈爾在前往洛杉磯的旅途中去世。他的女兒至今仍享有太東8.5%的股份。

Game Freaks:先有同人誌,再有寶可夢

1983年的田尻智,還在東京工業高等專門學校上學,有一天,他自覺對遊戲的研究到了相當地步,就獨自執筆將研究成果的集大成編撰成一本自製雜誌,命名為《Game Freak》,隨後拜託給同人誌專門店發售。


靠著這些自編的同人誌,田尻結識了一幫志同道合的友人,其中就有夢想當漫畫家的衫森健,《Game Freak》雜誌日後的封面,就都被衫森全部包攬了。


同人誌越做越順手,田尻繼而又有了做遊戲的想法,就拿著自己設計的遊戲原案,四處參加遊戲公司舉辦的比賽,結果無一採用。倒是他做雜誌這邊的功績,被Fami通等雜誌看到,等到畢業之後,田尻正式成為了一名遊戲投稿作者。

但田尻始終擱不下做遊戲的心思,再也憋不住的他召集做同人誌的同行們,自行做了一套FC的開發機,然後在無盡的吵架衝突,同伴出走之後,終於將遊戲製作完成。田尻又拿著自製的遊戲卡帶,跑到南夢宮那裡推銷,沒想到對方接受了這款作品,1989年《 解謎大作戰》(美版名稱Quinty,日版叫做クインティ)發售,賣出了20萬套。

        

同年,靠著遊戲版稅收入的5000萬日元,田尻成立了自己的遊戲工作室,起名依然叫做Game Freaks。

日後,他一邊開發《耀西的蛋 Yoshi》,《瑪利歐和瓦利歐 MARIO & WARIO》等遊戲,一邊把這些遊戲賺來的錢,都投入到自家公司的新作裡去,在好友杉森和其他同僚的協助下,來回折騰了6年的時間,直到1996年,終於在任天堂GB掌機上,推出了《精靈寶可夢紅/綠Pokémon Red and Blue 》,幫助GB大大提高了市場份額,這兩個版本在日本國內就賣出了822萬套,紅綠青三版本全世界銷量更是達到了驚人的3137萬套!


因為遊戲的爆賣,讓任天堂立刻掏出錢包,聯合玩具廠商Creatures,共同與Game Freaks成立了株式會社寶可夢,把遊戲直接做成了品牌。

在1999年的《精靈寶可夢金/銀 Pokémon Gold Version and Silver Versio》完成之後,田尻智終於厭倦了遊戲開發,退出一線專門管理生意去了。

世嘉:Made in USA?

世嘉的創建故事,用四個字形容就是:一言難盡。複雜程度超乎尋常,IGN,Kotaku,衛報等媒體都各有各的微妙不同,連世嘉官方都有點發懵,這裡將各家資料對比篩選後,整出內容如下。

先說三個人的名字,埃爾文·布隆伯格,馬丁·布隆伯格和詹姆斯·亨佛特。前兩個是父子關係,最後一個是布隆伯格家族的朋友,比較無足輕重,只注意布隆伯格父子就行了。

                               

1934年的時候,埃爾文·布隆伯格在洛杉磯創立了Standard Games,1940年見美國進入二戰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埃爾文連同他的兒子馬丁,加上家族友人詹姆斯,又把Standard Games轉移到了夏威夷。

公司的經營目標很簡單,為美軍提供點唱機,彈子機和老虎機這樣的遊樂設備。 1945年初,他們把Standard Games資產賣掉,重新成立了Service Games。二戰結束後,美軍進駐日本,夏威夷作為軍事重地承擔起了物資,裝備的中轉地,Service Games得以繼續為美軍提供遊樂服務。

時光轉到1951年,美國本地各州開始取締老虎機,大量的存貨迫使Service Games,把經營目標逐漸從軍隊轉移到平民,再從本地轉向日本,這個時候美國已經將實際管轄權交回,日本不再受美國法律的約束,這就帶來了新的商機。

但想進入還需要當地代理,正好有一家負責進口貿易的公司找上門來,那就是雷梅爾·斯圖爾特公司,主業是向日本進口販賣點唱機,理察·斯圖爾特為公司社長。雙方一拍即合,由斯圖爾特出面,在日本當地創立了Service Games Japan。

就是在這個時候,他們銷售的各類機器上面,就用上了公司名SErvice GAmes簡稱,SEGA——世嘉就這麼誕生了。

              

不過世嘉的名字有了,公司還沒全面進入電子遊戲行業。這就輪到另一個美國人出場了,那就是大衛·羅森和他的羅森企業。

羅森企業是靠做照相生意起家的,同時他們也向東寶系的影院院線鋪設遊樂設備,1950年代中期,已經有了早期的街機機台出現,當然並沒有電子化,仍是傳統的機械形式。

此時日本也開始取締賭博機,柏青哥和老虎機的市場越來越小,但柏青哥業者首先琢磨出了方案,就是贏來的小鋼珠只能換取獎品,至於獎品到別處去套現就不關機器的事兒了,如此一繞產生了「玩柏青哥不是賭博」的法子,到了1961年居然就合法化了。老虎機要到後來才追隨這個規則。

總之賭博機生意不好做了,遊戲化的街機生意就進入到視野之中。雷梅爾和斯圖爾特這個時候產生了分歧,將Service Games Japan分為了日本娛樂物產,日本機械製造兩個企業,不過很快日本娛樂物產因「世嘉1000」型國產點唱機大獲成功,轉頭就把日本機械製造又合併了回去。

                                                  

隨後就再次與羅森企業合併,羅森成為了社長,合併後的日本娛樂物產正式改名為世嘉企業。到了1966年,世嘉推出了《潛望鏡》,大受歡迎,算是在當時的街機遊戲業界站穩了腳步。


1969年,世嘉被Gulf+Western工業收購,整個公司的管理方向,實際上依然偏向美國一方。

終於,中山隼雄要登場了。中山最早在V.V貿易工作,這是跟太東貿易,雷梅爾·斯圖爾特同期的三大點唱機貿易商之一,1967年中山離開V.V,創立Esco貿易,經營目標選在了遊戲娛樂設備上面,而且非常成功,規模也越來越大。

                                             

1970年代後半的世嘉,只是純粹的遊戲製造公司,沒有經營遊樂場的想法,Esco正好在運營這方面有豐富經驗,這方面再次互有所需,世嘉收購了Esco,中山隼雄就任副社長,羅森依然坐著社長的寶座。

這個羅森在70年代的時候,回到美國成了世嘉美國分部,專做彈子機生意,遊戲機居然只做代理,不用自家產品,理由只是做代理花費小,賺錢簡單。到了1983年,美國遊戲產業出現大震盪,世嘉美國就被母公司借這個機會出售掉了。

大洋對面的日本世嘉,恰好在稍早之前,推出了自家首個家用主機SG-1000。母公司Gulf+Western本就覺得這個項目不靠譜,美國那攤子事一處,對世嘉的前途就愈加缺乏信心,隨即準備著手賣掉股份。


副社長中山隼雄抓住了機會,找來了日本本土CSK財團,將世嘉買了回來,CSK時任社長大川功出任世嘉會長,中山從副社長做到了正社長的位置。

如此世嘉才真正變成了日本的遊戲公司,馬上就要跟任天堂一爭高下了。

好了,那些當年創立世嘉各自留下一筆的美國人們,後來都去哪兒了呢?在日本娛樂物產與羅森合併談判時,馬丁·布隆伯格還代表日本娛樂物產一方參與談判,他父親埃爾文和家族親友詹姆斯,在那個時候應該都已經退休養老去了,這次合併之後,馬丁應該就回美國生活了。

同樣在這次合併之後,斯圖爾特也拿著自己那份錢回美國享福去也。

1983年美國世嘉被買,翌年中山隼雄上位,想著羅森沒地方去了,也該退休了吧——誰曾想,1986年當世嘉再次成立美國分部時,又是羅森當了法人代表,還坐上了美國分部會長的位置,一直做到1996年才退休。來源出處

                                      

從1965到1996,羅森在世嘉高位上足足做了31年,對一個原本做照相生意的人來講,這份境遇可說是相當的了得。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522008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知名遊戲日廠

留言共 2 篇留言

疤疤
吸收好多知識啊!感謝分享ˋ

07-26 23:14

夏凰翔
不用客氣07-27 21:00
(๑˘• ¸•)˘〈影ヨ⁆
原來那個以太空侵略者聞名且當標誌圖樣的廠商,名叫Taito呀。

07-27 19:54

夏凰翔
這家現在最有名的是" 太空戰鬥機 "系列,NS與PS4都有新作。07-27 21:05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23喜歡★j9y6638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那些你眼熟的「武俠遊戲與... 後一篇:面臨關店危機!「電子遊樂...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lemonade1120大家
願一切平安看更多我要大聲說15小時前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