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理解并治疗2019新型冠状病毒?

关注者
209
被浏览
210,637

95 个回答

这个问题不让人难堪吗,中医哪本书有认识病毒的概念?不是号称中医治本吗,现在都鬼扯对症,对病毒感染这个本,闭口不谈

自己带几十斤中药和药罐子。啥防护不做,进到隔离病房,和确诊的重症的病人同吃同住,然后吃自己的方子,一周感染,认你中医养正气有效;感染了,任何现在开的药和呼吸机啥的辅助手段都不用,吃你治疗的房子,两周能出来,认你治疗方子有用。

别蹭热度,拿个东西出来,可有可无,人死了,说看西医也没治好,再坚持一下中医一定有效果。人治好了,中医多伟大,中西医结合攻克新冠性病毒肺炎。

真有本事,就要这样验证,给别人治疗方案当个搭头,我还说是吃饭治好的呢

泻药。

急性期症状控制优先选用西医药物治疗。

个人观点,介于该病情症状于SRAS相类似,中药治疗可考虑服用 连花清瘟胶囊 控制发热症状。

目前中医方面缺少相关病例治疗经验,疾病信息披露较少,不予过多论证。


2020-1-25 更新

今天发布的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上海科技大学联合研究提出了一些可能有效的中西药物活性成分。

中药来源包括四种:虎杖、山豆根、大黄、紫草。

作为为一名目前身在武汉的医生,我相信中西医通力合作一定能助力我们早日战胜疫情。

重症急性期症状控制优先选用西医药物治疗。

轻症急性期可在医生指导下中西医结合治疗。


还有之前卫健委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中医治疗部分

本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病位在肺, 基本病机特点为“湿、热、毒、瘀”;各地可根据病情、当地气候特点以及不同体质等情况,参照下列方案进行辨证论治(本方案不可用于预防)。

1.湿邪郁肺

临床表现:低热或未发热,干咳,少痰,咽干咽痛,倦怠乏力,胸闷,脘痞,或呕恶,便溏。舌质淡或淡红,苔白或白腻,脉濡。

治法:化湿解毒,宣肺透邪。

推荐处方:麻杏薏甘汤、升降散、达原饮。

基本方药:麻黄、杏仁、草果、槟榔、蝉蜕、连翘、苍术、 桔梗、黄芩、牛蒡子、生甘草。

2.邪热壅肺

临床表现:发热,口渴,不欲饮,胸闷、咽干少痰,纳差,大便不畅或便溏。舌边尖红,苔黄,脉浮数。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透邪。

推荐处方:麻杏石甘汤、银翘散。

基本方药:麻黄、杏仁、石膏、桑白皮、金银花、连翘、 黄芩、浙贝母、生甘草。

3.邪毒闭肺

临床表现:高热不退,咳嗽痰少,或有黄痰,胸闷气促, 腹胀便秘。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

治法:宣肺解毒,通腑泻热。

推荐处方:宣白承气汤、黄连解毒汤、解毒活血汤。

基本方药:杏仁、生石膏、瓜蒌、大黄、麻黄、葶苈子、桃仁、赤芍、生甘草。

4.内闭外脱

临床表现:神昏,烦躁,胸腹灼热,手足逆冷,呼吸急促 或需要辅助通气。舌质紫绛,苔黄褐或燥,脉浮大无根。

治法:开闭固脱,解毒救逆。

推荐处方:四逆加人参汤、安宫牛黄丸、紫雪散。

基本方药:人参、附子、山茱萸,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散。


2020-1-26 更新

刘清泉新型冠状病毒中医治疗建议:

来源:2020.1.25 国家卫健委健康报 对 刘清泉 采访记录

个人简介:刘清泉,北京中医医院院长,曾参加2003非典一线救治工作,于2020年1月21日抵武汉并与多位专家共同会诊轻、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患者60余人。

正文:

中医治疗方案如何形成的?

中医诊疗疾病讲究“望闻问切”,尤其是突发新发疾病更是如此,我们过去到现场认识病人的真实的临床表现,发病过程,收集相关信息,确立疾病的病因的属性病机的特点,根据病机具体分析,才能辨证论治。

1月21日中午到达武汉,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协调下直接去了金银潭医院,住院病人比较多,也感觉到相关综合医院的应对还处于不是特别顺畅的状态。

在武汉金银潭医院,我们对患者发病情况、发病时的症状情况以及病情演变、舌苔和脉象的变化进行了详细的诊察。一下午,大致会诊了60多位病人,包括住在ICU的危重症病人和普通病房的轻症患者。

基于此,我们随后与武汉市中医院,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及武汉金银潭医院中医科专家等组成的湖北省专家组的6位专家,围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因属性、病位、病机演变特点等进行探讨,还结合武汉协和医院中医科其他专家的治疗经验和意见,到晚上8:00多完成了一个基本框架,提交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的专家组再进行讨论和分析制定了初步方案。这就是1月23日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中的中医治疗方案的雏形。

同时,我们还对金银潭医院的患者进行了分类,按照轻重分类,研究了两个处方用于病人的治疗,并为医务人员开了一个具有提高自身正气的代茶饮处方,交予院方开始临床使用。

1月22日上午,我们到武汉市中医院会诊一例确诊的危重病患者,分析了中医药治疗的阶段效果,并为进一步抢救制定了中西医方案,查看了呼吸科住院的疑似病例,为疑似病例研究了治疗方案。当天下午,又分别到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湖北省中医医院等查看患者,并指定了治疗方案,病人的基本状况与传染病医院是一致的。因为中医院在中药使用更为便捷,在我们来之前,患者用上了所在医院的院内制剂。从基本情况看,中药对于病人病情的稳定、退烧等还是有效果和优势的。

昨天,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仝小林院士与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呼吸科主任苗青、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主任王玉光已经奔赴武汉第一线。后续北京一些大的中医院还将派专家医疗队进行支援。接下来,中医治疗方案还将根据全国各地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整。我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疫病”“湿瘟”的范畴,其病因属性为“湿毒之邪”致病,核心病机是不会变。

患者的表现及核心病机

通过问诊及当地专家介绍,患者有以发热前来就诊的,但体温不高,还有一部分患者没有发热症状,而更多的表现为乏力、倦怠、食欲不好,甚至出现一些恶心、胸闷、脘痞、大便溏泻等症状;绝大部分患者都有咽干、咽痛的表现,有些病人还伴随干咳无痰。这个过程一般持续5~7天,期间患者不发热或仅有低热,体温多在37℃多一点,很少超过38.5℃。

如果这个时期,患者体温持续在37℃~38℃,六七天以后,经过治疗,患者一般会逐渐会进入恢复期。但如果这个时期的两三天内,患者突然体温达到39℃以上,病情往往一下子就还会进入危重症状态,喘憋气急,氧合很差,肺部CT检查有大量的渗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舌象,不管舌苔偏黄还是偏白,但总的呈厚腻苔。我们了解到武汉的气候状态,一个是阴雨,一个是湿冷。尽管较以往冬天,温度偏高一些,但没有阳光。结合患者的舌苔、脉象、症状,我们判断其病因属性以“湿”为主,湿困脾闭肺,气机升降失司,湿毒化热、阳明腑实,湿毒瘀热内闭,热深厥深。目前因为各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都是武汉输入性病例,所以病人的病因属性和病机特点不会有太大变化。

如果会有一些轻微的差异,要结合当地的特点“因地制宜”,与热结合而成湿热,与寒结合形成寒湿,与燥结合而成燥湿……但总归 “湿毒”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核心。

所以,我们在制定方案的时候,就考虑早期如何化湿,以防湿邪郁闭以后化热,进入阳明,腑实不通,会加重肺气的郁闭。因为阳明属于胃肠,肺与大肠相表里,这样肺的症状就会更加严重。阳明腑实证重了以后,湿就极易化成湿毒,湿、热、毒、瘀合并,就容易出现热深厥深,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我们看到的一些用上了呼吸机、用上了ECMO的危重患者,往往表现为胸腹灼热、手足逆冷,处于脓毒症休克的状态。所以,早期正确、及时地化湿,然后通腑泄浊,是治疗这个病的一个关键环节。根据上述原则,我们选用麻杏薏甘汤、升降散、达原饮、厚朴夏苓汤、藿香正气散、银翘散等方剂为基本方,拟定了基本的中医治疗方案。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医生适当调整一下药味和剂量,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反应吃完药后,身体轻松了,乏力减轻了,胸憋减轻了,食欲也开始好转,体温开始逐渐下降。目前,也有针对重症患者的中医治疗方案,重症病人有的是以高热(邪毒闭肺)为主,有的人是以内闭外脱为主,应根据不同情况,辨证用药。

在回京前,我又随国家卫健委指派的相关专家去安徽省进行督察,在合肥传染医院查看了安徽的3例病人,其证候与武汉的病人基本一致。我建议将安徽传染病医院收治的病人尽早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并结合患者情况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开了处方。

医生用药应该注意什么?

近年来,不管是流感,还是其他原因引起的一些传染病,“湿邪”这么严重的特点,神术散、达原饮、藿香正气、甘露消毒丹等这一类方子更是很少用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当属于“湿瘟”范畴,病程缠绵,它不像风热夹湿,湿邪一除热自清,患者比较容易痊愈。湿邪缠绵,如油裹面,所以,中医同道在选方用药时尤其需要谨慎,将本病的“湿毒化热”与“热毒夹湿”区别开,不要出现方向上的错误,它们的用药思路截然不同。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以“湿毒”为主,并不是热毒夹湿。热毒夹湿证,用清热解毒加祛湿之法即可。热毒一清,湿自然就没了。对于湿毒化热、湿毒蕴热的情况下,如果贸然清热解毒,过早用上寒凉药物,必然会导致湿邪加重,会出现“冰伏”,反而影响治疗效果。所以,本病应该化湿为主,芳香化浊避秽,透表散邪,升降脾胃,这是我们治疗的核心。湿一化,郁热就散,毒也就没有了,症状自然就慢慢消失。

建议:

通过这几天的观察,我们认为,对于轻型的病人,没有明显的呼吸困难、憋气、喘急及氧合能力正常的情况下,症状温和且没有慢性疾病(如肺病、心脏疾病、肾功能衰竭、免疫性疾病)的病人,可考虑家中隔离,不要忙着去住院,吃上中药,注意休息,保证营养饮食,不需要恐慌。这既是对自己的一个很好的保护,同时也是对于家人和社会的一个保护。对于严重者,有严重慢性病的患者,尤其是氧合指数低于93%,且持续时间较长,一定要去住院。


2020-1-26 夜 更新

仝小林新型冠状病毒中医治疗建议:

来源:2020.1.26 国家卫健委健康报 对 仝小林 采访记录

正文

1月2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带领广安门医院、西苑医院医疗队抵达武汉。与此同时,仝小林院士带领专家组深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临床一线诊治病人。

值得说明的是,2003年,时任中日友好医院中医糖尿病科主任的仝小林和全国的医疗同道一样遭遇了非典。作为中日友好医院SARS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组长,仝小林主任第一批进入SARS病房,亲手诊治了200多例患者,通过直接接触大量患者,系统总结了SARS的发病特点、中医分期及证候规律,创制了“SARS-肺毒疫四期八方”的辨治方案,其中11例纯中药治疗的经验写进世界卫生组织《中西医结合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临床试验》报告。

1.《健康报》:您带领的高级专家组前往武汉疫区承担什么工作?

仝小林:我们中医高级专家组的主要任务有三:一是优化中医治疗方案,二是通过到医院实地考察发现中医治疗中存在问题,三是中西医结合救治疑难危重症。

2.《健康报》:通过查房,您如何看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否具体分析一下?

仝小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当属“寒湿(瘟疫”,是感受寒湿疫毒而发病。我之所以这样归属,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病发于冬季,而且主要是从冬至(2019年12月22日)开始,经历了小寒(2020年1月6日)、大寒节气(2020年1月20日),这个时间段是一个高发期。按照“冬九九”来看,发病正值“一九”前后(2019年12月22日~2019年12月30日)。所以,在这个季节,“寒”邪是毫无疑问的。

对于“湿”,武汉的湿气本来就挺大,今年尤甚。以往这个时候,武汉开始降雪了。我们查了一下,2020年1月到今天为止,阴雨绵绵天气持续了16天,湿气非常重,这也是一种反常的天气。

“非其时而有其气”,该特别冷的时候反倒不冷,该下雪的时候反而下雨,就容易出现瘟疫。“疫”本身是指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寒湿(瘟)疫”,之所以加“瘟”字,是为了更加准确地反映病名。因为武汉今年是个暖冬,这个“瘟”字反映了当寒反暖的意思,它是在一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一种气候、物候下形成的。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中的中医治疗方案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归属于“疫病”范畴,其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如果说得再具体些,我个人认为其中医病名可以定为“寒湿(瘟)疫”。

2. 病性上属于阴病。《黄帝内经》讲“察色按脉,先别阴阳”,阳病、阴病的性质、发展和转归是完全不同的。若为温疫或湿瘟,病性上属于阳病,结局是伤阴,是以伤阴为主线。

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寒湿之疫邪引起,病性上属于阴病,是以伤阳为主线。所以在治法上,一定是针对寒和湿。具体来说,因为寒邪被湿邪所抑遏,治疗寒邪,要温散、透邪,用辛温解表之法。治疗湿邪,要芳香避秽化浊。这是一个大的原则。

3.从病位来看,在肺和/或脾。《黄帝内经》讲“形寒饮冷则伤肺”,综合武汉气候及我们所看到的病人,也可以完全没有脾胃症状。

通过问诊,我们发现大多数患者有脾胃症状,而且非常典型,如周身倦怠乏力,食欲不好,恶心、呕吐,脘痞胀满,腹泻或便秘等。我认为治疗时要注意调理脾胃

4.在分期上,高级专家组的意见基本一致,就是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分为四期,即早期、中期、晚期及恢复期。

我认为各个时期的证候如下:早期为寒湿袭肺碍脾,中期为寒湿阻肺困脾,晚期为寒湿闭肺伤脾(内闭外脱),恢复期为肺脾气虚。

5.在用药上,总的原则是散寒除湿,避秽化浊,而且应该一以贯之。

早期可以用藿香正气散、神术散、达原饮等,中期用宣白承气汤、藿朴夏苓汤等,晚期用参附四逆汤或加苏合香丸等,恢复期用六君子汤、理中汤等。

应该注意的是,体质、年龄、基础病不同,感染疫戾之气有轻重之分,证候可以有所差别。但“万变不离其宗”,伤阳为其主线。有些偏于阳性体质者,很快就化热、化燥,甚至伤阴。

凡是武汉输出的病人,与武汉当地病人治法基本相同。而对于无武汉病人接触史的患者,可以根据当地情况 “三因制宜”。

遗憾的是,我们目前看到的主要是住院病人和发热门诊病人,对居家治疗病人的防和治情况还缺乏第一手资料。随后,我们尽快了解。

今天下午,我还将与黄璐琦院士、张忠德副院长、苗青主任、王玉光主任等专家一起,向顾问组的院士、国医大师们汇报武汉疫区患者的中医治疗情况,在他们的指导下进一步优化中医诊疗方案,不久将把新版中医治疗方案对外发布。

3.《健康报》:在治疗过程中,您还有哪些嘱咐吗?

仝小林:减少不必要输液 寒湿者,舌体偏胖大,有齿痕,厚腻苔,甚至腐苔,反映湿邪很重,此类患者初起阶段尽量采用中医药治疗,减少不必要的输液。湿邪缠绵难愈,过度输液会加重寒湿。

避免滥用抗生素 因其为病毒感染,除非合并细菌感染,不宜常规使用抗生素。从中医来看,抗生素多为寒凉之品,易伤脾胃。

4.《健康报》:对于病症不典型的病人,在预防上应注意什么?

仝小林:对于部分无发热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人的防控,要引起高度重视。

自始至终没有发热症状的部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在防控上容易放松警惕。我们发现部分患者以乏力起病,一周左右也未见发热,同时伴有轻度咳嗽胸闷、食欲不振、胃肠道不适等,拍片后肺部出现毛玻璃样改变。

5.《健康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除了外出戴口罩、勤洗手等,中医有什么好办法吗?

仝小林:艾灸 该病病邪为“寒湿”,所以应该慎用苦寒药,患者饮食要避免寒凉,食用温热饮食。除了服用中药,中医还有一些简单的治疗方法可以试用,如艾灸神阙、关元、气海、胃脘、足三里等,可以温阳散寒除湿,调理脾胃,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大蒜 2003年非典时,我们在进入病房前都吃大蒜。大蒜素有抗菌作用,对于一些病毒感染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这是我们非典时期积累的经验,有病无病都可以用。

代茶饮 推荐一款简易的寒湿(瘟)疫方:苏叶6克,藿香叶6克,陈皮9克,煨草果6克,生姜3片(寒湿重者,生姜用5~10片)。煎汤代茶饮。

中成药 预防上,可用藿香正气软胶囊(或水),剂量减半。


2020-1-27 更新

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预防方案

一、预防参考方药

(一)成人中药预防处方

1.适用于流行期间普通人群的预防。

【处方一】紫草10克、赤小豆30克、绿豆30克、生甘草6克

用法:一日一剂,水煎服,每日2次,可连服6天,无不适可继续服用。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腹泻者慎用,孕妇慎用。

【处方二】芦苇根30克、白茅根30克、生甘草10克、桔梗10克、黄芪10克

用法:煎或泡水代茶饮,不拘时,少量频饮。

注意事项:老人、儿童皆可服用,孕妇慎用。

2.适用于流行期间特殊人群的预防。

【处方一】适用于平素脾胃不和,或近期有腹胀,不思饮食,苔白腻等湿气偏盛者。

藿香3克、陈皮3克、桑叶3克、芦根2克、桔梗3克、甘草2克

用法:一日一剂,加水煮沸后代茶饮。幼儿减半,孕妇慎用。

【处方二】适用于平素易感冒,畏寒怕冷人群。

生黄芪15克、防风10克、炒白术15克、前胡10克、藿香10克、生薏苡仁15克、生甘草3克

用法:一日一剂,水煎服,每日2次,可连服6天。孕妇慎用。

【处方三】适用于流行期间普通人群,尤其适合伴咽喉不适、大便偏干者。

麦冬5粒、白菊花2朵 、射干2克、桑叶2克、青果2克、贯众2克

用法:以上6味药代茶饮。孕妇慎用。

【处方四】适用于流行期间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接触或慢性基础病患者的预防。

生黄芪9克、射干5克、北沙参9克、金银花9克、苍术9克、 藿香6克 、贯众5克

用法:一日一剂,水煎服,每日2次,可连服6天。孕妇慎用。

(二)儿童中药预防处方

1.适用于流行期间正常体质儿童的预防。

【处方】生石膏10克、绿豆12克、蒲公英6克、竹叶6克 芦根3克、贯众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可连服6天。1岁以下,每日半副;1-16岁,每日1副。

2.适用于流行期间特殊体质儿童的预防。

【处方一】适用于气虚体质:平素易感冒,动则汗出,肢体倦怠,怕冷,纳差,便溏,舌质淡苔薄白。

太子参10克、生黄芪10克、防风6克、炒白术10克、枇杷叶3克、贯众5克、大枣6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可连服6天。1岁以下,每日半副;1-16岁,每日1副。

【处方二】适用于阴虚体质:平素易感冒,盗汗,口渴,心烦,便干,舌质红少苔。

太子参10克、石斛6克、麦冬3克、金银花3克、贯众5克、大枣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可连服6天。1岁以下,每日半副;1-16岁,每日1副。

【处方三】适用于痰湿体质:平素易感冒,体胖,面黄,乏力,口粘不渴,纳差,便溏,舌质红苔厚腻。

藿香6克、薏苡仁12克、苍术3克、厚朴3克、金银花3克、贯众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可连服6天。1岁以下,每日半副;1-16岁,每日1副。(以上处方请在医师指导下参考使用)

二、生活调节

(一)心平气和,清心勿躁。

(二)清淡饮食,适当增加新鲜的蔬果。少食或忌食油炸、熏烤或辛辣、油腻之品。

(三)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

(四)按时作息,避免熬夜。

(五)开窗通风,室温不宜太高,保持室内空气湿润。

(六)适度锻炼,可进行适当有氧运动,避免过汗耗气。


2020-1-28 更新

卫健委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

本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各地可根据病情、当地气候特点以及不同体质等情况,参照下列方案进行辨证论治。

1. 医学观察期
临床表现 1: 乏力伴胃肠不适

推荐中成药: 藿香正气胶囊 (丸、水、口服液)

临床表现 2: 乏力伴发热

推荐中成药: 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 (颗粒)、疏风解毒胶囊 (颗粒)、防风通圣丸 (颗粒)

2. 临床治疗期

(1) 初期: 寒湿郁肺

临床表现: 恶寒发热或无热,干咳,咽干,倦怠乏力,胸闷,脘痞,或呕恶,便溏。舌质淡或淡红,苔白腻,脉濡。

推荐处方: 苍术 15 g、陈皮 10 g、厚朴 10 g、藿香 10 g、草果 6 g、生麻黄 6 g、羌活 10 g、生姜 10 g、槟郎 10 g

(2) 中期: 疫毒闭肺

临床表现: 身热不退或往来寒热,咳嗽痰少,或有黄痰,腹胀便秘。胸闷气促,咳嗽喘憋,动则气喘。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

推荐处方: 杏仁 10 g、生石膏 30 g、瓜蒌 30 g、生大黄 6 g(后下)、生炙麻黄各 6 g、葶苈子 10 g、桃仁 10 g、草果 6 g、槟郎 10 g、苍术 10 g

推荐中成药: 喜炎平注射剂,血必净注射剂

(3) 重症期: 内闭外脱

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动辄气喘或需要辅助通气,伴神昏,烦躁,汗出肢冷,舌质紫暗,苔厚腻或燥,脉浮大无根。

推荐处方: 人参 15 g、黑顺片 10 g(先煎)、山茱萸 15 g,服苏合香丸或安宫牛黄丸

推荐中成药: 血必净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

(4) 恢复期: 肺脾气虚

临床表现: 气短、倦怠乏力、纳差呕恶、痞满,大便无,便溏不爽,舌淡胖,苔白腻。

推荐处方: 法半夏 9 g、陈皮 10 g、党参 15 g、炙黄芪 30 g、茯苓 15 g、藿香 10 g、砂仁 6 g(后下)

卫健委这版看起来只是个针对当前疫情总结的大框架,具体临床应用还要根据个人状况调整。


2020-2-1 更新

余秋平肺炎临床经验

1、个人认为:肺炎的病机成因,不论感受何种邪毒,必有外邪郁闭肺气,郁而化热的情况,所以开宣肺气,给邪外出之路,兼以清热,是常规有效之法。

2、临证之时,必须根据邪热郁肺的轻重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经典名方加减治疗。而麻杏甘石汤、小柴胡加石膏汤,则是我临床最为常用的有效之方,具体使用时,还需根据体质不同和兼夹风、痰、湿、饮等不同,而须适当加减。

3、即便是感染同一病毒邪气,也往往因为体质不同,兼及当时的气候特点不同,病毒邪气表现也会变异。中医治疗也必须加以兼顾,否则必然无效。

4、至于肺炎形成之后,形成肺脓疡,还有诸多病机转归,则必须因证而变。常用经方千金苇茎汤出入。

5、智者察同---邪热郁肺,开宣透热,是共同的。

6、病毒性疾病,多阳气内虚,邪毒多兼夹湿邪,化热较慢;而细菌性疾病,正气相对较强,更容易入里化热,这也是相同的。

7、提醒大家:这只是给出各种肺炎治疗的原则性指导,防止偏离正道,并非就此次肺炎给出的具体处方。

注意,这不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治疗经验,内容仅作诸位参考。


2020-2-4 凌晨更新

关于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治疗中推荐使用中药协定方的通知(武汉)

来源 网络 本人暂未核实

拟定方:生麻黄6g,生石膏15g,杏仁9g,羌活15g,葶苈子15g,贯众15g,地龙15g,徐长卿15g,藿香15g,佩兰9g,苍术15g,云苓45g,生白术30g,焦三仙各9g,厚朴15g,焦槟榔9g,煨草果9g,生姜15g

治法:宣肺透邪,解毒通络,避秽化浊,健脾除湿

加减法:

恶寒发热、背痛、体痛者,加桂枝9-30g;恶寒重、无汗、体温39度以上,重用麻黄9-15g,加芦根30-120g,生石膏30-90g,知母15-30g;往来寒热加柴胡15-30g,黄芩15-30g;乏力明显加黄芪15-30g、人参6-9g(若无人参,党参9-30g)

咽痛加桔梗9g,连翘15g;干咳重加百部15-30g,蝉蜕9g,藏青果9g,苏子9g;喘憋加炙紫苑15-30g,炙冬花15-30g,炙杷叶15-30g,葶苈子加至30g;咳血加仙鹤草30g,紫草15g,三七粉3g(冲服)

痰多色黄或咳痰不畅,加瓜蒌仁30g,黄芩15g,鱼腥草30g,连翘30g,板蓝根30g

纳呆重,加莱菔子9-15g,陈皮15g;呕恶重,加半夏9-15g,黄连3g,苏叶9g,生姜加至30g

腹泻,加黄连6-9g,生姜加至30g,重用云苓至60-90g

便秘,加枳实10-15g,生大黄6-15g

舌红或干,加莲子心6g,麦冬30-90g

⑧舌绛红加生地30g,赤芍15-30g

⑨四肢逆冷、汗多、气促,或神昏,舌淡暗或紫暗,脉细数,加人参9-15g,淡附片9-30g,山萸肉30-90g,干姜15-30g,桃仁9-15g,三七3-9g

服法:日1剂,水煎服(颗粒剂),日3次,早中晚各一次,饭前服用

注意事项:

1.此方为仝小林院士与湖北省、武汉市专家组讨论后拟定的新冠肺炎疑似病人推荐通用方,适用于临床诊断为新冠肺炎疑似者。必须由具有中药处方资质的执业医师对症后处方。

2.老年体弱多病,乏力明显患者应及早加用温阳补气之药,高龄或有心脏病者,注意麻黄用量或不用。

3.凡用此方者,一定登记并随访,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处方。重症患者,传变迅速,需根据病情及辨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方歌:

新冠疑似麻杏羌,石葶长卿龙藿香,
苍白三仙苓姜佩,厚朴草果贯槟榔。


其实,目前各省的中医药部门基本都发布了适应各省气候、人员等情况的拟定方。


2020-2-7 凌晨 更新

随便说说

接触了一些病人,初期发热 腹泻 干咳 纳差最常见,发热还是最多,一般38°左右,乏力贯穿始终。

后期患者发热少见,咳嗽症状有减轻,干咳转变为喘憋、呼吸困难,或可有咳痰。

病情的确比较复杂,半表半里,虚实夹杂症。个人觉得对于非重症患者可从卫气营血辨证入手。待对有一定经验积累后再入六经辨证。

我的一个朋友观点:考虑两经合病,少阳合病太阴或者厥阴合病太阴此类,临床运用可能要更灵活一些。

(太阴病为《伤寒论》六经病之一,主要由脾阳素虚,或内有寒湿,复感外邪,致脾虚不运,寒湿内停。或是三阳病误治,伤及脾阳,致脾虚不运,寒湿内停;或邪陷脾络,脾络不通。所以太阴病的性质以脾脏的虚、寒、湿为特点,证见腹满而吐、下利、食不下、腹痛。)

作为武汉人真的希望快点吃上热干面。。。

_(´ཀ`」 ∠)__


2020-2-11 更新

武汉协和医院关于“新冠”中医防治方案(第二版)

从中医学上看,该病属于中医温病范畴,病邪以湿邪为主,兼风夹热,有的患者兼风较多,有的患者夹热较多。所以,患者感受湿邪后,首先出现湿困气机,全身困重乏力;湿困中焦脾胃,脘痞、纳差等,此时病情进展因为湿邪为主,所以有病缓而缠绵之象。然而湿性趋下,为什么患者出现上焦肺的病变呢?因为兼风夹热,风、热邪气,“两阳相劫”,劫持湿邪上犯,于是在上焦肺内形成风、湿、热相搏的病机,正如“风雷相搏”之势,导致肺内病变快速扩大,邪气蒙蔽肺窍,肺的宣发肃降失司,出现咳嗽、发热、呼吸困难,若此时治疗不及时,病情快速恶化,湿邪化热,热邪渐渐占据上峰,由于热邪的作用,营阴极易受损,血液受劫,出现神志异常,神昏谵语,甚至脱证。

根据以上病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中医科主任范恒教授率中医科团队针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制定了6个方剂,即1号、2号、3号、4号、5号、6号方,1号方主要用于预防,2号方用于病毒感染初期发热、咽痛,3号方用于并发肺炎中期患者,4号方用于重症期,5号方用于危重症期,6号方用于恢复期。

1号方益气滋阴,清热解毒,燥湿除秽为主。用于预防,对于增强体质,预防新冠状病毒感染可以使用,处方如下:鱼腥草15克,生黄芪15克,北沙参10克,白术5克,甘草5克,防风5克,藿香5克,连翘10克,贯众10克,苍术10克,桔梗10克,薏苡仁30克, 茯神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也可代茶饮,服用3-7天。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黄芪具有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功能,黄芪水煎剂能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和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并能诱导人体干扰素的产生。连翘药理成分主要为苯乙醇苷类、黄酮类及木脂素类、挥发油等,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多种病毒有抑制作用。金银花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病毒、抗炎、促进炎性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桔梗具有祛痰、镇咳、抗炎的功效。茯神,有安神之功,针对恐惧心理,心神不安。本方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病毒、抑菌的功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高危人群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2号方疏风清热,解毒利咽。用于疫病初期(早期),以发热、咽痛为主要症状,处方如下:玄参15克,金银花15克,连翘10克,苦杏仁10克,陈皮10克,蔻仁6克,黄芩10克,射干10克, 薄荷5克,防风10克,柴胡10克,板蓝根15克,生甘草6克,法半夏10克,桔梗10克,苍术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服用7-15天。

抗菌抗病毒、解毒、提高免疫力作用,板蓝根能显著增加正常小鼠脾重、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数,板蓝根多糖还能明显增强免疫功能。黄芩含有黄芩素和汉黄芩苷,具有抗病毒和杀菌作用,黄芩总黄酮和黄芩苷具有解热作用。

3号方清泻肺热,利肺止咳。用于病毒感染合并肺炎(中期),出现干咳、轻度喘气症状,处方如下:桑白皮15克,百部10克,鱼腥草30克,连翘15克,败酱草15克,薏苡仁15克,麦冬15克,芦根15克,冬瓜仁10克,桔梗10克,黄芩15克,柴胡10克,苦杏仁10克,厚朴15克,炒三仙各2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服用7-15天。

鱼腥草含有癸酰乙醛,月桂醛等,具有增强免疫力功能,可以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另外还有抗病毒、抗菌作用。苦杏仁含有苦杏仁苷,有镇咳、平喘功效,苦杏仁的胃蛋白酶水解产物有抗炎作用。败酱草含有三萜类、黄酮类、环烯醚萜类、甾醇等,有抗病原微生物、抗氧化等作用。

4号方祛湿化痰,泻肺平喘,升清降浊。用于重症期,发热、痰多、呼吸困难、纳差等症,处方如下:姜黄10克, 蝉蜕6克,僵蚕10克,全瓜蒌20克,薏米仁30克,冬瓜仁15克,杏仁10克,熟军6克,法半夏10克,陈皮10克,苍术15克,桔梗10克,鱼腥草30克,芦根15克,连翘15克,金银花15克,滑石15克,葶苈子10克,桃仁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服用7天。

瓜萎皮中分得的总氨基酸有良好的祛痰效果,瓜蒌水煎剂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僵蚕含促蜕皮甾醇及一种白僵菌黄色素,具有促皮质激素样作用。姜黄含有的姜黄素、姜黄素类似物及挥发油是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保肝等活性。薏苡仁含有薏仁酯和薏仁多糖,能显著促进机体产生抗体,促进淋巴细胞分化,增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5号方开窍固脱,解毒救逆。用于危重症期,高热、神昏谵语、烦躁,胸腹灼热,手足逆冷,呼吸急促或需要辅助通气等症。 四逆加人参汤合安宫牛黄丸或人参 15克、制附子 15克,甘草10克,石菖蒲10克 送服安宫牛黄丸。每日一剂,服用7天。根据病情,选择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口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散治疗。

加强其心肌收缩力, 增加收缩幅度和加快频率的作用,有纠正低血压的作用。石菖蒲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细辛醚及黄樟油素、α-细辛脑、β-细辛脑,具有具有镇静、抗惊厥、镇咳祛痰、解痉等作用。

6号方益气养阴,补肺通络。用于恢复期患者干咳,胸闷,气短,动则气促,口干,乏力,处方如下: 沙参 15克、麦冬 15克、五味子 10克、人参 15克 莱菔子 20克 、丝瓜络 15克、橘络 5克、苏子 10克 浙贝 10克、 杏仁 10克、黄芩 15克、生甘草 10克 桑叶10克、天花粉15克、玉竹10克,扁豆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服用7-15天。

沙参可以提高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和T细胞数,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并有一定祛痰作用。五味子醚提取物有镇咳、祛痰作用,挥发油及五味子素有镇咳作用, 其酸性提取物部分有明显祛痰作用。麦冬含有皂苷、黄酮、氨基酸和多糖等,具有抗炎、抗氧化、增强免疫及镇咳等作用。

中医认为正气是抵御外邪、防病健身和促进机体康复最根本的要素,疾病过程就是“正气”和“邪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一类重大传染性疾病,可以坚持中西医结合的防治原则,效果一定会更好,事实上,目前中医药不仅在预防该病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而且有些患者配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