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國家未來的棟梁,但是萬一每一個孩子,都已經跟地獄來的魔鬼差不多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開放式教育解放了親子關係,但是整個世界,好像陷入了更深層的危機,世代的差異越變越大,但是如果出手管教又容易遭到「人權組織」的關切。究竟113要什麼時候打才是對的呢?

電影「魔法褓母麥克菲」((Nanny Mcphee)就像小時候看的八點檔連續劇「新白娘子傳奇」一樣,主角有著高超的法術作後盾,把局面掌控在自己手中。電影非常簡單,斯文帥氣的柯林弗斯(Colin Firth)在葬儀社工作,鶼鰈情深的夫妻二人生下了七個小孩,除了自己的薪水之外,還靠老婆娘家的親戚一起負擔生活費,家中還雇用一個女僕和一個廚娘;只是老婆死得太早,小孩子的教養變成最棘手的問題,因為無法無天的七個孩子,聯手趕走了十七個保姆,頑劣乖張的程度,幾乎是如入無人之境。

柯林弗斯看報的時候,突然出現了褓母麥克菲(Nanny Mcphee)的廣告,就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她出現在家門外。奇醜無比的褓母麥克菲,對工作沒有其他特殊要求,她只希望能夠在星期天下午休假;她簡單規劃幾樣孩子們需要學習的目標,等到目標達成後,她就會離開。不過首先要先搞定的,就是把廚房弄成地獄的七個失控又自大的小鬼頭,用「她」的方式,也就是厲害的法術,給小孩們來個結結實實的下馬威。

在孩子們逐漸學會守規矩時,麥克菲的臉也越來越漂亮,臉上難看的疣消失了,鼻子也不再那麼誇張紅腫,甚至整個人氣色都變好了。不過此時娘家的親戚突然拜訪,要求柯林弗斯必須要在一個月內,找到女人結婚,否則就要斷絕生活費的供給;狗急跳牆的柯林弗斯,此時又點燃了另外一場親子間的戰爭;然而對孩子們而言,褓母麥克菲從一開始的擅用魔法的恐怖敵人,反而成為自己唯一能求助商量的對象。



我很喜歡的英國女演員艾瑪湯普遜(Emma Thompson),是少見能兼任編劇及表演的狠角色,腦袋和長相兼容並蓄,電影「魔法褓母麥克菲」從童書改編成電影,劇本就是出自她之手,她的編劇才華早在「理性與感性」(Sense and Sensibility)時就廣為大家認同,而她在電影「口白人生」中,演出事業瓶頸的作家凱倫艾菲爾(Karen Eiffel)更是把寫作時焦慮和瘋狂,詮釋的淋漓盡致。這次性格美女扮醜演出麥克菲,也許是想給大家不同的驚喜吧?

超級賣座的系列電影哈利波特(Harry Porter)集結了眾多英國重量級演員,艾瑪湯普遜當然也不會錯過這場盛會,她所演出的預言學教授崔老妮(Sybill Trelawney),駝著背、又厚又大的眼鏡,一頭亂髮和掛滿手腕的飾品,都讓人認不出來,那是才貌兼具的經典女演員。但是我個人認為她最好看的演出,則是電影「再續前世情」(Dead Again),她一人分飾兩角,古今扮相皆宜,能夠與之媲美的,大概只有凱特布蘭琪(Cate Blanchett)、蒂妲史雲頓( Tilda Swinton )和凱薩琳麗塔瓊斯(Catherine Zeta-Jones)這些經典美女了。



孩子的教養,決定他們一輩子的命運;有好的品格,也才能夠在日漸艱險的社會中,走得更長更遠、更順利。我們常常在「過與不及」抓不定主意,希望給孩子最多最好,但又怕他們被過度溺愛或縱容。其實為人父母長輩,只要自己行得正,坐得端,上行下效,每個孩子都一定會在大人身上學到什麼。對待孩子,大人們能做到的不多,能做得最好的,大概就是「提醒」和「陪伴」。「不體罰」的確是個很好的趨勢,但是「不管理」卻會造成他人的問題;這箇中的哲學,便是教育和父母要掌握的。說不定「魔法褓母麥克菲」能帶給觀眾,關於教養的靈感才對。

arrow
arrow

    icranberri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