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DESK】我在英國念珠寶設計的日子:花了五年奮力追求,才發現「這不是我真正想要的」|不浪漫的歐洲生存指南|換日線

【歐洲DESK】我在英國念珠寶設計的日子:花了五年奮力追求,才發現「這不是我真正想要的」

【歐洲DESK】我在英國念珠寶設計的日子:花了五年奮力追求,才發現「這不是我真正想要的」
從努力追求目標、努力學習的這近五年中,對於自己的興趣、見識、能力和適應力等等,都有了更清楚的了解與認知,我相信這過程中帶給我的一切,終有一天還是會在我仍熱愛的設計或其他領域,成為我所需要的重要養分。

編輯前言:換日線 2018 年春季號《不浪漫的歐洲生存指南》,連線歐洲,帶來真實多元且豐富的第一手資訊。然而,歷史悠久、幅員廣大且複雜多變的歐洲,其面貌絕非一本季刊能夠窮盡,透過每個人的雙眼,也總是能有不同的觀察。

因此,換日線邀請各方好手,針對下列徵文主題,挑選你最「有感」的項目,提筆書寫你獨一無二的故事!徵文辦法請按此

出國前,每一次跟親戚朋友提到我要到英國念珠寶設計,沒有一次例外,大家總以驚嘆、不解回應我。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對珠寶設計/金工這項專業有興趣。但就我所知,我們學校——伯明翰城市大學(Birmingham City University)的珠寶學院(School of Jewellery)每年至少有 2 位以上的台灣學生在這裏上碩士課程。

在打這篇文章前,我又再次 google 了有關我們學校的所有資訊,發現中文的分享還是以簡體中文居多——僅有少數台灣雜誌和台灣代辦機構,有著介紹伯明翰珠寶學院的文章——並且,在真正進入這所學校後的我,才發現那些文章敘述的內容還是......略微表面和簡單了一些。

外文系畢業時,仍不知未來規劃

先講一下我的背景:我是一個在傳統台灣教育體系下,國小國中都還算「有認真唸書」的人——出國前整理房間看了一下以前的成績單,後悔高中怎麼不好好讀書考上明星大學——但那時其實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出社會後真心覺得,如果沒有很專業的一技之長,擁有「好學歷」這件事比較容易找「好工作」,是很殘酷的現實。

但什麼是「好工作」?對於一個大學念外文系的我來說,也許就是進知名外商公司,擁有好的公司福利和薪水,然後努力成為一位社會上的菁英?

還記得我大三那年升大四前,認真地思考了我的未來人生規劃:我想做什麼工作?我適合什麼樣的工作?那時我想著,啊,也許我可以做翻譯!我不一定要每天進辦公室朝九晚五,甚至可以在世界各地旅行,只要邊做著翻譯的工作就可以!

「好傻好天真」的我,跑去跟我的翻譯老師討論這件事,後來才發現,翻譯這項專業,絕不是你能流暢地將外語翻譯成中文即可,更需要了解如何「正確」翻譯各種專有名詞(就像許多專有名詞就算是中文我看了也不懂),且需要去了解那個國家的文化、文本脈絡(比方說翻文學作品的話,你要如何貼近作者的原意,去翻譯他透過原文想表達的意思或隱喻?)

最後我想即使要從事翻譯,也許我也該先出國進修,更了解英美文化才行。甚至也可能會因此發現,我根本不適合這項工作。

總而言之,對未來規劃還是一片模糊的我,就這麼畢業了。

偶然接觸金工、珠寶領域,堅持四年後終於如願入學

畢業後的我,必須開始先找工作——在還不知道自己真的想做什麼的情況下,我想著,那就都先試試看吧!

結果很奇妙的,大學就喜歡做些有的沒的手工藝的我,突然有一個念頭:「我喜歡飾品,也喜歡蒐集飾品(雖然我想每個女生應該也多少都有這項興趣),但是如果我可以戴著自己設計、自己做出來的飾品,一定很酷!」

如此簡單直白的念頭,便促使我開始學習金工——直到後來才知道什麼叫做「金工」(金屬工藝),之前甚至還報錯名,課程上了一半發現自己修的單單只是「珠寶設計繪圖」課程(但還是很感謝那位老師,沒想到沒有任何繪畫底子的自己,也能畫出珠寶設計圖!)

2014 年,大學畢業後的第二年,在完成了草屯工藝所(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的金工人才培訓課程後,我就不知好歹地第一次申請了學校——想當然爾,沒有申請上!

但從中找到興趣和熱情的我並沒有放棄,後來也陸續考了金工丙級檢定(感謝來自南藝的寶抓抓老師指導)、上了高雄中正高工進修部一學期的金工課。

2016 年,又隔了兩年後,重新準備了一份作品集的我,第二次申請學校——我心裡想著,如果這次沒申請上,就不要再浪費時間在這件事情上了吧......不如好好找份工作,過著正常上班族的生活......。

我一直都記得,剛開始跑去上珠寶設計繪圖課時,我爸問我:「妳怎麼會想學這個?妳覺得妳有天份嗎?藝術這種東西很講究天份喔!來,妳畫個圖我看看......」這是殘酷而現實的問題,但倔強的我,還是不顧一切地執著學習。

還記得在去年(2017 年)的 1 月中時,請代辦幫我提交申請,後來還參加了 BCU 的某個來台代表面談。在他的建議之下,又再花了三天改了我的作品集,再次以新的作品集提交後,「果不其然沒有很順利」的,一直等不到消息(事後才知道,是系統出了些問題......)。

最後在二月中,我收到 BCU 的入學通知,但學校要求我先上一個將近半年的「本科證書」(Graduate Certificate)課程——因為沒有設計科班背景的我,得先上這個課程再銜接碩士課程,才不會手忙腳亂(就像我去上草屯工藝所的課程時,因為沒有任何金工學習經驗,好幾次都怕把教室燒了......)。

終於,在大學畢業後約整整四年後,我如願申請上了這間心目中的夢幻學校(其實我也只申請一間)——伯明翰珠寶學院!

先附上學校官方的照片讓大家看看學校環境長什麼樣:Birmingham City University School of Jewellery。圖/Q 女士 提供


第一次來到英國,珠寶學院的初印象

終於如願申請上的我,想到能成為傳說中「英國第一、歐洲最大」的珠寶學院學生,心中還是覺得很不可思議!

至於當初為什麼只申請了這間學校呢?1、我一直覺得學藝術就是要到歐洲,義大利或法國則因為語言的問題就沒有考慮了;2、英國知名的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和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Central Saint Martins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自認為沒有相關背景的我申請不上,連想都不用想;3、身邊有直接或間接認識的朋友,是金工本科念這所學校,也有已經自創品牌的台灣設計師從這間學校畢業,心想這所學校在業界,應該有一定的知名度。

於是,連英國都是第一次去,只能從 Google Map 上看伯明翰(Birmingham)這座城市究竟長怎樣的我,在家人與朋友的加油支持下,終於踏上了夢想的道路。

來到開學的第一天,簡單的自我介紹後——帶我們「本科證書」課的是一位來自澳洲的高級講師(Senior Lecturer),碩士班的話才是一位教授(Professor)——我才發現,班上總共 15 位同學,全部來自亞洲。

可能是我無知,對這所學校也沒有太多研究,自以為到了英國應該就會開始和本地同學打交道,沒想到是非常「親切」的中文環境,甚至很多時候整個工作室都是中文的對話。

第一週的課程基本上就是學校環境介紹、安全設備演練(因為我們常常需要用火跟一些化學材料),後面的課程就是每週一和四的工作室時間(am10~pm4.30);每週二固定的大型機器教學(大部分約半天的課程時間,如果是整天的話,中間很常會有挺浪費時間的、英國老師最愛的、「一杯茶的休息時間」);每週三時間則都是自己安排(通常老師會給我們題目去發掘伯明翰珠寶區(Jewellery Quarter)有趣的人事物,或參觀博物館等等,但後來大部分我個人都拿來趕作品居多);每週五則會到一個大會議室中上課,只有半天的時間。

更仔細點地介紹課程如下:

每週一和四「工作室時間」:在工作室做金工,前面課程安排簡單的基本鑲嵌、手環、戒指課程,讓你搭配學校的設備做個暖身,後面大部分時間就是在做每個不同主題的 project。

每週五「創意發想」:在會議室裡上一些創意發想的課,例如:把頭、身體、下肢分開讓不同的人畫,最後完成圖打開後,會呈現未知的組合,藉此激發靈感;或是做一些關於學生個人 project 的展演(presentation)。我們也曾一起在這天去參觀藝廊、或是去看 MA(碩士生)們的創作,我們去過 Tate Modern 和 New Designers——基本上就是早上大家自己坐火車到倫敦,再到現場集合看展的「校外教學」活動。

珠寶學院的教學方式:

大家應該都聽說過「西方的教育方式和我們不太一樣」,通常「印象中」英美的老師多會給學生較多的空間去發揮,尤其藝術或設計領域是如此抽象、需要創意。

但沒有想到,其實這裡的老師,還是會給你一個基本框架,讓你在那框架上再去思考自己的創作方向。

因為我本身不是藝術或設計相關背景的學生,不敢斷言台灣的教學方式是不是一樣,抑或是老師直接要你照他的想法去創作,但我自己在這個課程的學習心得是:因為我本身對珠寶設計、金工這專業的知識,還有很大的學習空間——也就是說我還有很多不懂的材料、不懂的技法需要學習——所以大部分的時候,老師給我的意見和「框架」,對我來說都是新的學習,所以我不會太介意。

至於師資方面,我只能說,我覺得我的老師是個想法很跳躍的人(大家這時就可以把「藝術家個性」套用在她身上)我不確定擁有「藝術家個性」的老師是好是壞,但有時候太跳躍或是朝令夕改的作風,是會讓學生蠻迷惘的。

但我還是很感謝她,大部分時間都很有耐心地教導並監督我的進度(雖然這不就是老師的本分嗎?哈哈),在她身上的確學到不少。而這裏的老師也比較常用像朋友的方式和你相處,較沒有居高臨下的「師徒」態度。

其它負責教授我們操作大型機器技巧、或是幫我們電鍍蠟雕的技師們,人也多非常 nice,大部分時間會很有耐心地幫你處理問題(當然這部分有時候還是要看運氣,因為也的確有學生遇到因為操作不當被責罵的情況),只是不知道是否我們比較衰,在趕最後作品時,遇到蠟雕機器沒有原因的壞掉啦、或是碾片機可以一次壞三台,大家花了一堆時間排隊等待剩下還能用的碾片機⋯⋯等等窘境。

我們最後的作品,學校安排了一個位在 Curzon Building 校區展覽作品的機會,那是一個在樓梯背後,很陰暗的角落牆面空間——為期一個禮拜的展覽,不太清楚有沒有什麼人會來看......。(大概是我對「展覽」這件事的期待太大了)

花了五年時間,才發現「這不是我要的」

最後,對於這所學校的半年經驗,我要做個小結:當我 Graduate Certificate 第一個作品結束時,我就決定「不念了」。

那是因為我知道,畢業後追尋多年的設計之路、夢想學校,若繼續念下去,得到的是對我不管在英國找工作(當然現在要脫歐更難了)或是回台灣從事相關行業,都不會有太大幫助的學歷。

原因是「好傻好天真」的我(again),因為沒有美術和設計的底子,根本無法用我僅會的珠寶設計繪圖在「當代飾品」的「藝術派教學」框架裡,表達我想要創作的概念圖像——加上這裏的教育很注重「創作過程」,所以你必須很詳細地在素描本裡,紀錄你到底「從何而來的靈感」,到整過創作細節的描述和解釋——這些學習過程,讓我很清楚認知到,自己至少在短期內,是沒有能力再繼續唸下去了。

再者,考慮到自己已不是 20 出頭的年輕學生,如果真的對未來職涯沒有顯著幫助,英國的教育費真的不便宜呢!最後權衡之下,還是決定先放棄繼續念碩班的念頭。

當然這些個人心得與決定,都是我很主觀的描述與情況,加上我不是相關背景出身(再次強調),不能代表其他人的情況,且即使「非科班」,也未必不適合繼續進修——例如學校會讓我先上 Graduate Certificate 課程,正是因為我不是相關背景;後來我也發現班上有同學跟我一樣不是科班出身,但在外面進修金工或珠寶設計相關課程,準備作品集申請上學校,之後也決定繼續念碩班的。

雖然後來決定不念後,一度感到很挫折與惆悵,覺得自己是不是就這麼「浪費」約五年的時間去追求一件事情,最後才發現「這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哭)。

但後來想想,其實我並不後悔這段難得的經歷——如果我沒奮力去追求過一件事,我也絕不會知道這件事,究竟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啊(正面)!

此外,從努力追求目標、努力學習的這近五年中,對於自己的興趣、見識、能力和適應力等等,都有了更清楚的了解與認知,我相信這過程中帶給我的一切,終有一天還是會在我仍熱愛的設計或其他領域,成為我所需要的重要養分。

噢對了,我不敢說藝術圈的人士是不是都知道伯明翰珠寶學院,但我知道的是,不要說英國人了,連很多住在 Jewellery Quarter 的伯明翰當地居民,也不是很清楚原來這裡有一間在亞洲很有名氣的珠寶學校呢......。

《關於作者》
Q 女士(Lady Q),在身旁的親友開始流行結婚的年齡,總算踏上大英帝國圓不知天外哪裡來的一筆珠寶設計師夢。秉持著「人生只有一回」以及「愛拼才會贏」的座右銘,時常不在軌道上的為自己的人生故事譜了許多驚奇的番外篇。目前居住在世界各地,以一種有點黃的扁平五官觀察生活的大小事兒。飾品作品及旅遊攝影作品發表於英國雜誌。

執行編輯:鄧紹妤
核稿編輯:張翔一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示意圖,非當事人)

關聯閱讀

作品推薦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廣編企劃|兔兔飼養知多少?打造共好生態圈

歡迎回來《換日線》!
您可以使用此天下雜誌群帳號,盡情享受天下雜誌的會員專屬服務,詳細內容請參考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