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謬喜趣的電影,思考「快樂告別的方法」 - 康健雜誌
瀏覽數 6,880

荒謬喜趣的電影,思考「快樂告別的方法」

四月底在台灣上映的一部以色列電影「快樂告別的方法」(The Farewell Party),討論阿茲海默症患者「安樂死」的議題,這對失智症照護及安寧療護均尚未發展成熟的台灣,讓民眾提前思考這一生命與倫理的課題。

「快樂告別的方法」是一部用幽默手法讓觀眾笑中帶淚,卻又能省思「安樂死」這個敏感議題的電影,以荒謬喜趣的演出沖淡議題沉重性,女主角蕾瓦娜更全裸演出令人驚豔,她在眾目睽睽下全裸在安養中心吃自助早餐、引發轟動,她的全裸卻意外豔驚四座,不僅為老人們「加菜」、眼睛大賞冰淇淋,讓她瞬間搖身為安養中心的女神,但她簡直羞愧得想死。

失智症罹病人數隨著高齡化成正比且快速的成長,但會因社會是否正視失智症對家庭、社會影響的嚴重性,產生不同的態度。重視失智症照護的國家,政府會以中央政府層級來制定政策,建構照護支持網協助家庭,即使如此,各國仍會發生許多與失智症照護有關的家庭悲劇。

面對90-95%不可逆的失智症各個類型,照護是一條漫長的路,會耗盡家人的財力、精力、體力、智慧等,因為眼看著親愛熟悉的家人,最後變成一位尿失禁、失語、肢體無力、無法吞嚥……完全需要他人協助的陌生人,更是無與倫比的心痛。

我們社會暫時沒有太多失智症家庭或被診斷為輕度認知障礙、輕度失智症的患者去討論「安樂死」,主要原因除了「安樂死」在台灣並非經常被討論的公共議題,且我們在2015年12月18日已通過,公佈後三年後會實施的「病人自主權利法」,民眾可以「預立醫療決定」,末期病人、植物人、極重度失智等患者,經醫療評估確認病情無法恢復,醫師可依病人預立意願,終止、撤除、不進行維持生命的治療或灌食。關鍵是我們老化速度太快,我們文化中,對老化、長照、失智與失能、安寧療護、安樂死等課題尚未融入。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電影「快樂告別的方法」中的女主角蕾瓦娜原本反對先生所研發的「安樂死機器」,但當瓦蕾娜阿茲海默症退化日益嚴重,甚至無法自行更衣時,在孫女面前大翻公園垃圾桶、甚至大啖廚餘的貪食行為,對於尊嚴受創的她,其實丈夫的發明是一種生命救贖。

事實上,這與照護知識、技巧、社會照護支持網、對生命價值觀、家庭倫理等息息相關,如果社會中,能夠提供失智症家庭,對患者從輕度、中度、重度等各病程所需的照護與技巧,即使到了極重度階段,吞嚥功能受損也不需接受鼻胃管,能以改變食物材質、色香味等來增進食慾,維持基本營養,患者仍能可享有尊嚴。

失智症照護過程是一路需要面對各種挑戰,所以也是學習成長最多的過程,面對高齡化社會,失智症罹病人口會不斷增加,誰也無法說自己不會罹患這疾病,雖然我有朋友告訴我,他已在瑞士診所預約好,如果一旦被確診罹患失智症,他會去瑞士接受安樂死,但我寧可期望:我們社會在失智症照護知識及技巧上能更進步,對患者尊嚴不應退化程度而喪失,我們雖然沒有荷蘭、加拿大、法國等失智村的建立,仍有人性關懷的發揮,從心理支持到環境保護。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

伊佳奇

元智大學老人福祉科技研究中心失智症照護顧問

猜你喜歡

活動看板

其他人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