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我們

◎王文華

單身的不便

11月11號,是大陸的「光棍節」。一時之間,形容光棍的俏皮話紛紛出籠,比如說「剩男剩女」,或「必剩客」。

這節日是好玩,這些名詞是戲稱,都不必認真。但不管是「必剩客」、「敗犬」、「乾物女」,或「單身公害」,不婚族在全世界越來越多,但勢力越來越薄弱。轉眼間,我們從昨日的「單身貴族」,變成今天的「剩男剩女」。

除了戲稱,單身族還面臨著其他的不便。有天晚上八點半,我一個人去吃飯。時間已晚,餐廳裡人不多,服務生請我坐吧台,我說;「可以坐桌上嗎?」他去請教主管,回來說:「抱歉,桌子有人訂位了。」我在吧台上吃完晚餐,看著那張桌子始終空著。

單身族也想省錢,但很少去大賣場。因為租來的套房擺不下二十包衛生紙,沒開車也很難把大包小包帶回家。別說衛生紙,我冰箱中很多食物最後都丟掉了。醬油、醋、果醬、青菜、茶…一份都麼大,還沒吃完,有效期限就過了。

其實這些小小的不便都無所謂,單身真正的缺點,是突然空襲的寂寞感。溼冷的星期天晚上,整個世界都在合家歡,我們獨自看著流理台堆高的髒碗。整夜和電力跟訊號都充沛的手機對望,感覺慢慢脫離了地球的磁場。那時會脆弱到打給曾辜負我們的舊情人,不是敘舊,而是求救。但他們都關機了,我們只好早早入睡。寂寞像溼冷的棉被,把我們緊緊包圍。

這些實際和心理的不便,我們都有心理準備。選擇了這種生活方式,就必須擁抱它所有的好和壞。享受了單身的自由,當然必須承受一個人的孤單。你以為已婚的人星期天晚上就不寂寞嗎?單身入睡,還可以翻身。同床異夢,像躺在棺材般動彈不得。各種生活方式都有妥協,看你要的是什麼。


單身分界點

「單身貴族」和「剩男剩女」的分界點,女生大約在35歲,男生大約在40歲。過了分界點,單身的快樂遞減、不便遞增。

原因之一是朋友們在35歲左右都結婚了。突然間,你那緊密的社交網破了一個洞,你從那個洞掉到剩男剩女的星球。那個星球不像年輕時的單身族群,有緊密的連絡體系和社交活動。剩男剩女的星球人口眾多,但像一個沒有電話的荒島。我們不知道其他人在哪裡,知道了,也沒有方法可以連絡。

這當然是藉口。你若真的要認識35歲以上的單身族,還是有管道:婚友社、交友網站、朋友介紹…所以真正的原因是心態。35歲以後,人沒什麼動力認識新朋友。畢竟個人的習慣都已定型,適應新人很麻煩。再加上要把35年的歷史重新跟一個陌生人交代,一想就覺得很累。


沒有第二ㄊㄨㄚ

所以單身者的社交活動,往往變成三人行。你跟好友,以及他的老公或老婆,一起吃飯。三人行不會有第二ㄊㄨㄚ,九點前準時結束,因為保姆要下班了。若是四人行(他們帶著孩子),就只能吃到八點半,因為孩子想睡覺了。三人行不會去看電影,因為不切實際。三人行會做一件夫妻倆本來就會做的事,如吃飯,或帶孩子去學才藝。三人行多半是順便進行,不是專程安排。

三人行在九點告一段落,你們分道揚鑣。但你似乎可以聽到他們在回家的路上談論你;唉,他看起來好憔悴!咦,他好像發福了!他們談你並不是八卦,而是關心。他們也只能這樣關心。他們過去實際幫過你,可惜介紹給你的對象你們彼此都沒興趣。他們現在沒人可以介紹了,因為他們自己也已脫離那單身的圈子。

所以單身的人不能怨天尤人,這一切都是自己的選擇。


只是剛好如此

的確有很多人有意識地選擇單身,二十幾歲起就抱持獨身主義。他們一個人過得很好:喜歡旅行,常看法國電影。家裡佈置地有格調,食衣住行很樂活。發簡訊用英文,發脾氣就關機。可能有愛人,但不住在一起,也不打算結婚。這個族群的生活品質很高,不但不是必「剩」客,反而是必「勝」客。

但也有另一個族群,不是刻意地選擇單身。單身,像是性別,他們慢慢發現、漸漸接受,然後隨之調整自己的心態和行為。他們之所以單身,也許是在適婚年齡沒有積極地尋找對象,或是當時正忙於別的事物。可能是忙著念博士,或開公司。可能是在照顧生病的父母,或是專情於可愛的寵物。可能忙著從一段感情創傷中復原,而沒有看到自己一直在原地繞圈圈。

單身的原因很多,但結果只有一種。到了35歲,他們可能還跟爸媽住,爸媽心裡著急,但嘴巴上不敢再催婚。他們也可能自己住,一個禮拜回家一次。輕描淡寫地聊自己的工作,刻意避開婚姻這個敏感的主題。爸媽在他們面前戰戰兢兢,他們在爸媽家裡感到多餘。

光棍節過了,單身或已婚者,繼續用自己的方式,尋找快樂。有些單身的人想結婚,也有些結婚的人想單身。單身或結婚的原因很多,沒有一種能保證快樂。我們單身,並不代表我們很難相處、標準太高、或在遮掩自己真正的性向。這些當然有可能,但不必然。我們單身,可能跟他們結婚一樣,有時是人生際遇和個人選擇複雜的組合,也有時只是剛好如此。

不管單身或結婚,我們都可能是好人。試著在不同的妥協下,活出美麗人生。你們會好好養家帶孩子,我們會努力發揮「剩餘價值」。讓自己過得好,不讓爸媽和朋友擔心。比如說下次我們就大步走進大賣場,然後跟其他單身朋友平分那二十包衛生紙。我們就拒絕坐在吧台,大喇喇地坐在桌上,一邊吃飯,一邊假裝在看原文書。那景象當然有些狼狽,但我們會試著做得有尊嚴。

剩下的我們,也許有一天會變成你們或他們,也許永遠就這樣。不管如何,我們會快樂。

◎刊載於2009年12月4日《聯合報》副刊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

如果您想與朋友共享,請按 分享

如果文章讓您有共鳴,請 留言

想追尋屬於你的幸福嗎? 那就快點下圖看最新交友活動吧!

北部活動.jpg

中部活動.jpg

南部活動.jpg

或請點選下圖,留下您的 Email,讓我們寄發 最新活動資訊 給您 ^^

最新消息.jpg

聯絡我們.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st Say 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