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王学析饰演的朱棣?

在热播剧《大明风华》中,王学析老师扮演了永乐大帝,演技也是非常厉害,如何评价呢?
关注者
79
被浏览
273,870

29 个回答

客观评价一下。

找了对的年纪的人演了对的角色。

现在古装历史剧的通病就是喜欢搞纪传体,从头到尾把一个人拍一遍,你让一个人从少年演到中年演到老年明显就是很扯淡的事情,即使厉害如陈道明那样的演员在演康熙的时候,老年感的确不行,明显是撑出来的,江山纪冯绍峰的老年朱棣看预告片都看不下去,一股子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

王学圻今年70多岁,片中的朱棣应该是60多岁,这个年纪是吻合的上的,明显看得出来一种英雄迟暮的感觉,包括举手投足的确是一个60多岁的人应该有的样子,而不是某些古装片里60多岁的人蹭一下从椅子上弹起来,那腰比20岁的年轻人还好。

演技方面就不说了,王的演技的确是一流的,我们也没见过真实的朱棣是啥样的,所以有些什么演啥都像转轮王的言论大可不必,表演风格这种事,都是有痕迹的,至少他的暮年朱棣演的的确好,我这个挑嘴的人看的也很满意。

基本上万宏杰的青年朱棣,唐国强的中年朱棣,王学圻的暮年朱棣,串一起,大概就像我想象中朱棣得一生了。



这是整部剧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人物,没有之一。作为一个90后,看这部剧之前并不认识王学圻老师,是后来被剧中人物角色吸引才去查的演员表。

从一开始靖难之役,朱棣开始了一生的心结,叛乱造反上位,却又害怕后人评价自己是一个反贼,于是乎希望以功补过,从开通运河,到迁都北京(当时汉人在北方统治地位没有得到巩固),修永乐大典,五次亲征蒙古,希望能够为后世打下五十年的太平。永乐的一生,都在朝着一开始就给自己定下的人生目标而奋斗,他希望后世不要单单以靖难之役将他一棍子打死,而结合他的政绩,视他为一个好皇帝。剧中的朱棣,多次的问自己的儿孙:“古今的帝王,有哪个能做到像我一样?”像是炫耀,又像是自我安慰。是啊,谋反上位,是一代帝王无法抹去的黑点,他害怕,害怕死了之后下去没法面对亲爹,害怕自己的儿孙们像他一样自相残杀,又害怕自己不是一个好皇帝而尽得世人唾骂。他害怕到做梦都是自己的亲爹砍了自己的脑袋,害怕到经常需要到鸡鸣寺寻求内心的解脱。

朱棣的另一心结,是担心建文不死,又会卷土重来,于是乎,他派郑和远赴海外,打探建文的下落,内地又派自己的孙子探查(剧中是这样的),希望能够了结自己这一心结。从剧中人物的对话来看,朱家人都知道至少在朱棣活着的时代建文帝是不可能有第二次靖难之役的机会的,但是朱棣仍然不懈余力的想要找到建文帝,虽然剧中没有明确表明,但是个人认为是朱棣担心自己死了以后,儿孙们斗不过建文所以希望在此生了结这一心愿为儿孙们铺平道路。

剧中的朱棣,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即是权谋,似乎性情多变,一会说大儿子对一会说二儿子好,但是直到最后你才会明白原来都是在玩心机为了让儿子们不相互斗争,从朱棣驾崩当晚灵魂出窍的情节可以看出朱棣一直以来都认为大儿子是最佳的皇位继承人。但是他却一会褒一会贬,让各个儿子摸不着头脑,换个角度想想,朱棣一生的目标就是开拔草原,打败草原各部落为大明谋取五十年的和平,汉王赵王是打仗的好手,坐拥国家绝大部分军队,没有他们效命朱棣五征蒙古的目标根本没法实现,另外从剧中看朱棣对朱高煦的手段是了解的,如果自己一直对大儿子加以肯定,以大儿子的身体状况加上仁德的品性估计等不到继位就死了。另外还有一部分是我个人的猜测,朱棣最后一次的出征,像是为了削弱汉王的势力而为,于谦杨士奇乃至大儿子力劝退兵回京,但是朱棣却死战不退,哪怕没有战机,虽然剧中没有详细的交代,但是朱棣的表演者王学圻老师却让我看到了像是故意让三千营和五军营和对方死拼,赢了彻底打垮草原部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输了汉王和赵王军力大减对太子的威胁少一点。很多人对最后朱棣的固执表示不理解,觉得是朱棣太想赢了并且听不得别人的话,可是我却有另一番的感受。

总结来看,朱棣是一个老谋深算的人,剧中三个儿子一个孙子,所有人的行为都似乎在朱棣的掌握之中,甚至赵王汉王两个同穿一条裤子的兄弟,都被朱棣安排的明明白白,两兄弟互相猜忌没法真的完全走到一块。最后出征朱棣得知自己身体不行可能没法回去,我甚至都觉得朱棣知道是自己的二儿子害了他,只是朱棣一生最怕家族互相残杀,朱家人手上不能沾了朱家人的血,自己不想亲手了结自己的儿子,也不想大儿子和孙子为自己复仇而手足相残,所以最后召杨士奇传位汉王也是希望这样能够避免亲人大打出手。另外当初自己也是杀了自己的侄子,或许也可能是觉得因果轮回,所以朱棣最后都没有道破这一件事而已。

总之大明风华这部剧,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朱棣这一人物(其次便是大太子朱高炽),人物特点性格特征表现的一目了然,人物的形象刻画的深刻而又严谨,只可惜剧到一半朱棣黯然退场,最后骑着马走在黄昏赤色的草原上,意境非常好,总结了朱棣戎马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