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灭亡的真相是什么?

以《史记》为代表的正统史书对这段历史采用的是“烽火戏诸侯”这样的戏剧化描述,恕我直言,并不可信。若参考《竹书纪年》和清华简《系年》的记载能得出颠覆性答…
关注者
36
被浏览
22,928

9 个回答

晁福林先生在《春秋战国的社会变迁》一书中,根据相关文献的内容分析,提出了一种可能性:

西周末期并非简单的“双王”,而是三王甚至四王。

原文的具体论证比较详细,有兴趣可以看原文,他所推断的结论大致是:

第一点,褒姒的年龄很有可能并不年轻,甚至已经进入中老年阶段了。相对比较有可能的情况是,周幽王在继位以前就和褒姒有夫妻关系,之后因为某些政治活动——比如正式即位——娶申后为正室。

第二点,王子伯盘的年龄很有可能比周平王年长很多。

第三点,当时周幽王有可能把王位让给了王子伯盘,而非简单的改立太子。

第四点,可能正是因为上述原因出现的一些政治危机,申侯立周天王(周平王),“天王”当强调周平王的合法性。

第五点,秦伯在当时的态度可能也有反复,可能开始支持周幽王,后改支持周平王。

第六点,大致在周幽王和王子伯盘死后,又有周携王的活动。

在这一推断里,应是双王—三王—双王的变化,大致在短期之内出现了四个周王。

请大家先看原文,

《竹书纪年》: “平王奔西申,而立伯盘以为太子,与幽王俱死于戏。先是,申侯、鲁侯及许文公立平王于申,以本太子,故称天王。幽王既死,而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于携,周二王并立。二十一年,携王为晋文公所杀,以本非适(嫡),故称携王。”

清华简《系年》: “周幽王取妻于西申,生平王,王或(又)取褒人之女,是褒姒,生伯盤。褒姒嬖于王,王與伯盤逐平王,平王走西申。幽王起師,回(圍)平王于西申,申人弗畀。曾(繒)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盤乃滅,周乃亡。邦君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是攜惠王。立廿又一年,晉文侯仇乃殺惠王于虢。周亡(無)王九年,邦君諸侯焉始不朝于周,晉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師。三年,乃東徙,止于成周,晉人焉始啓于京師,鄭武公亦正東方之諸侯。”

对比《纪年》和《系年》的记载看上去差不多,其实有诸多不同,而真相就隐藏其中。

1.平王和伯盘谁是合法继承人?《系年》记载幽王娶妻于申,一个妻字就说明申后是正妻,平王是嫡子,所以不管平王和伯盘谁先出生,按照西周宗法制平王都是既定的合法继承人。《纪年》载幽王改立伯盘为太子则从另一个侧面证明平王本来就是合法继承人。

2.幽王到底是谁杀的?《系年》记载缯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一个降字说明缯人临阵倒戈才是幽王兵败身亡的直接原因。《纪年》则略过了这一段。

3.是否存在周二王并立? 《系年》记载没有并立,携惠王被杀后多年,平王才被拥立。《纪年》载平王和携惠王先后被拥立,存在二王并立。

4.携惠王是否是幽王之后的正统? 《系年》记载邦君诸正拥立携惠王,也就是携惠王得到了周朝大多数诸侯大臣的支持,所以携惠王是正统。《纪年》记载平王先被拥立,而只有虢公一人拥立携惠王,二王并立,所以携惠王不是正统。

5.《系年》和《纪年》作者的立场如何?《系年》是楚国人的史书,楚人没有参与这起事件。《纪年》在幽王死后以晋国纪年,不承认东周,而是晋国史书,晋人是事件参与者,直接利益攸关。

综上所述,两书在是否存在二王并立的这个核心问题上记载相悖,根据立场分析,应当采信《系年》,也就是说晋文侯杀携惠王不是勤王,而是弑君!

所以《纪年》为何要强调二王并立?

混淆是非,掩盖弑君的罪行

至此,再仔细思考一下这场周王室夺嫡之争,西周灭亡的真相已经浮现。


补充:

那么,周王室在携惠王被杀,平王东迁日渐衰落后就亡了吗?

周幽王死后,秦国发生了三件大事,《史记 秦本纪》记载:

“(秦)襄公元年,以女弟缪赢为丰王妻”

丰王一般被认为是戎人,然而我认为是周人,理由暂且不表。

“秦文公十三年,初有史以纪事,民多化者”

要知道,殷商重视占卜,姬周重视史官,秦人作为殷商遗民开始记录历史,说明开始接受周的制度了。

“秦文公十六年,文公以兵伐戎,戎败走。于是文公遂收周余民有之,地至岐,岐以东献之周”

一般认为,周已失去对关中平原的控制,被秦人占了,而从这段记载能看到,秦人和周人逐渐融合到了一起,而且还要将土地献给周。

最后我们再看清华简《系年》第3章记载:

“……周室既卑,平王东迁,止于成周,秦仲焉东居周地,以守周之坟墓,秦以始大”

重点在于“守墓”,要知道在讲究祖先崇拜的西周,祖先的坟墓不是你想守就能守的。秦人作为外姓能替周守墓,合理的解释就是这是在周人的授权下,而且很可能秦人和周人有联姻建立了血脉联系,也就是前文提到的缪赢和丰王。丰,地名,指丰京,是周人墓葬最集中的地区。

综上所述,周幽王死后,关中平原的周人和秦人融合在了一起,共同经营起了宗周这块基本盘。

这就是“秦以始大”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