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百年 總統府的變與不變(影音) - 新聞 - Rti 中央廣播電臺
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

走過百年 總統府的變與不變(影音)

  • 時間:2019-10-10 15:36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歐陽夢萍
走過百年 總統府的變與不變(影音)
這棟象徵中華民國最高權力的建築物,已在這矗立了100年。

每天清晨,在天色將亮的時刻,兩名旗手爬上塔樓,風雨無阻。從升旗台望出去,周遭的街道、建築早已隨著時代物換星移,不變的是這棟象徵中華民國最高權力的建築物,已在這矗立了100年。

1906年,當時的台灣總督決定興建永久性廳舍,長野宇平治的設計圖在公開競圖時脫穎而出,但最後完成的卻是他的學弟森山松之助,建築的高度也拔高到60公尺,成為當時台北市最高的建築物。台灣古蹟學者李乾朗:『(原音)最早期的設計圖只有7層樓,就是塔樓只有2層樓,當時這個設計圖拿到業主,業主就是台灣總督府,出錢的那個單位,他看了之後不滿意,氣勢出不來,所以他就要改更高,但是原來設計師好像沒有意願要改,因為他們是建築設計比賽,他是得獎者,他就不太願意再改,他們就找得獎這個人的學弟,學弟就是松山森之助,找他到台灣來改了。』

總統府建築風格屬後期文藝復興式,受英國建築家Norman Shaw的影響,外觀華麗,以紅磚與白滾邊交替,塔樓頂端就用了32根柱子。整座建築物的平面為「日」字型,中間分別是南、北苑。

從大門走進總統府建築物主體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挑高16.5公尺的敞廳,四周牆面與迴廊欄杆則是以來自日本的大理石製成。李乾朗:『(原音)這個敞廳它是正方形,而且它有非常漂亮的T型樓梯,T型樓梯就是說從中間上去以後再分成兩邊,像T字型,這種在西洋建築裡面是比較氣派的樓梯,就是一個樓梯上,再分兩邊,才分到週邊,變成一個迴廊,總督府在當年設計的時候,這個敞廳是非常華麗的,華麗到每一個角落都有couple columns,就對柱,對柱就是兩根一起、兩根一起的漂亮的裝飾柱,到了屋頂,它還不是平的天花板,它是一個像一個碗型的、碗反過來這種非常漂亮的弧形的天花板。這個廳基本上是完整的,但是在民國50幾年有一次大整修,把裝飾柱取走了,現在裝飾柱比較少。』


總統府敞廳的T型梯設計華麗氣派。(歐陽夢萍 攝)

走上樓梯,連接著總統府日字型的迴廊,陽光灑在迴廊間,卻照不進一間間門窗緊閉的辦公室,原來這些迴廊可不只是為了通行用,在那個沒有冷氣的年代,許多設計都頗具巧思。李乾朗:『(原音)那個年代這個房子沒有空調,熱得要命,他們怎麼處理,他們就是這樣子,做走廊,辦公室在那裏,這裏要有走廊,這樣使得太陽不會直接曬到你的牆壁。這個房子總統府是兩邊都有走廊,內外都有走廊。但是有一個例外,因為這個房子是坐西向東,凱道在那邊,北邊因為太陽照不到,所以只有北邊單邊走廊。』

『(原音)大的那個,是通氣窗,因為我們的屋頂有一部分是鋼屋頂,鋼鐵的,大部分是木頭屋頂,房子剛剛落成那一年,阿里山鐵路剛好通車,所以它用到第一批的阿里山檜木。因為如果用木頭,你要做通氣窗,所以那個通氣窗才會有百葉,你看有百葉窗有沒有?百葉就是在通氣,有人以為那是冷氣機,不是啦。』

有趣的是,雖然設計師花了很大的心思在建築物的散熱上,主要房間裡面卻有個讓人費解的設施。李乾朗:『(原音)屋頂上會有突出白白的那個,那個是以前裡面有重要的房間,會有一個壁爐,因為日本人蓋這個房子的時候是模仿英國,問題是英國是寒帶,是冷的地方,他需要壁爐,所以我們總統府也有壁爐,但是從來沒有用過,因為那個很熱啊,一燒起來,現在因為不用,上面把它蓋起來,你看上面做個半圓筒,把它蓋起來。』

另外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走到迴廊的盡頭,在陽光照不到的4個轉角處,各有間八角亭,這個八角亭主要功能是避震,但在日治時期第七任台灣總督明石元二郎時,發現文武百官中老菸槍挺多,為了避免他們在辦公室抽菸,於是將這個空間設為「喫菸室」,這也是台灣最早的吸菸室。


總統府四個角落的八角亭,曾是台灣最早的吸菸室。(歐陽夢萍 攝)

穿過迴廊,就到了總統府最顯著的部分「中央塔樓」。一走進塔樓內部,就看到腳邊一排L型的鋼鐵,這支撐著塔樓至今70年屹立不搖,也紀錄了一段慘痛的歷史。李乾朗:『(原音)在二戰的時候,美國的飛機有來炸,美國飛機本來要把這個塔樓炸掉,因為美國的意識是把這個塔樓炸掉的話,可以把日本的銳氣,但是它沒有丟準還是怎麼樣不曉得,他丟到旁邊的衛塔,就是一個塔下來旁邊還有兩個小塔,他打中了那個小塔,整個小塔都不見了,也因為這樣,主要的這個十層的塔往一女中那邊傾斜一點點,就危險,所以在五樓的地方,用很大的鋼鐵,L型的鋼鐵,L型是直角,把它鎖住,這個是有效沒效應該還可以驗證,至少從民國34年那時候補強到現在,又經過60、70年,好像這個有效。』

中央塔樓其實並非正方形,而是「亞」字型,高60公尺,若以一層樓3公尺高計算,高度約是20層樓,5樓以下還有電梯可達,至於5樓以上,以前有升降機可以從5樓直通塔頂,但現已廢棄,升降機通過的圓孔也以水泥封上,負責升降旗的旗手,每天清晨與傍晚都要爬127階木梯上到塔頂。


總統府旗手必須登上塔頂,綁上安全帶,再穿過窗戶到達升旗台。(歐陽夢萍 攝)

要擔任旗手可不那麼簡單,除了不能懼高外,為了展旗時不被升旗台前的欄杆擋到,身高也必須在180公分以上,還要能穿過約40乘70公分的窗戶到達升旗台。塔頂內還另有一面備用的國旗,若在升旗時遇到問題,可立即更換。


總統府塔頂還有一面備用的國旗,確保每日能順利升旗。(歐陽夢萍 攝)

在塔頂正上方的這個,可不是塊普通的木板,而是總統府的「棟札」,就如同是這座建築的身分證,只是在歲月的侵蝕下,上面的字跡都已淡去。李乾朗:『(原音)古時候蓋房子常常會有所謂棟札,一個木牌,上面寫著設計師的名字,還有營造廠的名字,還有相關的天造大神、日本古代的這些神明會寫在上面,它的意思就是說能夠蓋一個這麼高的建築物,也要謝天謝地,這個棟札就成為我們今天要來驗證這座建築物的設計師跟營造商,還有它落成的年代,這個棟札上有毛筆字寫得非常清楚,所以這個在台北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寶物。』

100年來,從日本統治的總督府到禁止靠近的介壽館、再到如今成為「人民的總統府」,這棟建築物見證了這塊土地脫離殖民時代、也經歷了從威權走向民主的衝撞與破繭,站在府前,抬頭仰望的不再是令人生畏的權力,而是要如何走向下個共生共榮的百年。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