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_百度百科

猴痘

病毒性人畜共患病
收藏
0有用+1
0
本词条由百度健康医典-猴痘 提供内容 。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人和动物都可感染的疾病,属于人畜共患传染病。猴痘病毒为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分为西非分支和刚果盆地分支两类。疾病高危人群主要为接触病毒的卫生工作者,与猴痘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以及儿童、孕妇、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猴痘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淋巴结肿大和全身水疱脓疱,伴有出血倾向。猴痘的主要传染源为受感染的人和动物,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呼吸道飞沫等途径传播。猴痘的潜伏期通常在6至13天左右。
猴痘的诊断主要通过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可以通过病毒包涵体和抗原检测,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核酸,以及血清学电镜等检查方式来确认病情。治疗暂无特定药物,采用支持性治疗,以抑制病毒、防治并发症与保障患者营养为主。
猴痘首次被发现于1958年,人类首次受感染报道于1970年。世界卫生组织在2023年5月11日声明猴痘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定,自2023年9月20日起将猴痘纳入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采取乙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中医病名
猴痘
就诊科室
感染科
多发群体
与猴痘患者生活在一起或接触者,接触猴痘患者或猴痘病毒的卫生工作者、儿童、孕妇、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常见病因
感染猴痘病毒
常见症状
高热、局部淋巴结肿大、全身水疱脓疱、出血倾向
传染性
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
被感染动物咬伤、人直接接触患病动物的受损皮肤、体液、呼吸道飞沫、直接接触患者体液等
图集

科普中国

致力于权威的科学传播

本词条认证专家为

贡献者头像

杨铁生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检验科审核

基本信息

中医病名
猴痘
就诊科室
感染科
多发群体
与猴痘患者生活在一起或接触者,接触猴痘患者或猴痘病毒的卫生工作者、儿童、孕妇、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常见病因
感染猴痘病毒
常见症状
高热、局部淋巴结肿大、全身水疱脓疱、出血倾向
传染性
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
被感染动物咬伤、人直接接触患病动物的受损皮肤、体液、呼吸道飞沫、直接接触患者体液等

疾病历史

播报
编辑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罕见的传染性疾病。之所以叫“猴痘”,是因为最先从猴子身上发现了这种病毒。“猴痘”的名字虽然有“猴”字,但其真正来源并非猴,而是啮齿类动物。 [26]
猴痘病毒于1958年首次发现,人类感染猴痘的首个病例是1970年刚果的一名9个月男婴,此后大多数猴痘病例发生在刚果、中非和西非,并且逐渐增多。 [22]自1970年以来,11个非洲国家报告了人类猴痘病例。1996-1997年,刚果民主共和国的一次暴发中病死率较低,但发病率高于往常,主要是由于水痘和猴痘同时爆发。2017年以来,尼日利亚爆发了较大规模猴痘疫情,共报告疑似病例500余例,确诊病例200余例,病死率约3%,目前仍不断有新增。2003年,首次非洲外的猴痘疫情爆发于美国,主要与进口自加纳的宠物土拨鼠受到感染有关,该次疫情共造成70多例猴痘病例。2018年至2022年,发生过多例从尼日利亚到其他国家的游客感染猴痘的病例,涉及以色列、英国、新加坡、美国等。 [10]
2022年6月,为避免污名化与歧视,世界卫生组织(WHO)在考虑为“猴痘”重新命名,希望各界今后不再使用“猴痘”(Monkeypox)一词。新命名目前尚未确定,但有媒体推测其将类似于“COVID-19”,尽可能实现客观化与中立化。 [13]
2022年6月14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猴痘的全球暴发显然极不寻常和令人担忧。因此,他决定根据《国际卫生条例》召集突发事件委员会,评估此次疫情是否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4]6月14日当天,世卫组织还发布了针对猴痘疫苗接种的新指南,但在这份指南中,世卫组织仍然不建议目前大规模接种天花疫苗,并表示其正在就使用天花疫苗作为预防猴痘传播的一种方法进行辩论。 [16]
2022年8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对猴痘病毒分支重新命名,新名称将由罗马数字小写英文字母组成。 [24]
2022年11月28日,世卫组织发布声明称,在与全球专家展开一系列磋商后,世卫组织将开始使用新的首选术语“mpox”作为猴痘的同义词,这两个名称将同时使用一年,同时将逐步淘汰“猴痘(monkeypox)”。 [28]
当地时间2023年4月25日,巴基斯坦卫生部证实,该国出现首例猴痘病例。 [34]
2023年5月11日,世卫组织召开例行发布会,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猴痘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5-36]
2023年9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定,自2023年9月20日起将猴痘纳入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采取乙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39]

疾病类型

播报
编辑
导致猴痘的猴痘病毒可分为中非株和西非株两种。
中非株毒力较强,西非株毒力较弱。2003年在美国流行的为西非株猴痘病毒。

病因

播报
编辑
猴痘的病因为感染猴痘病毒,猴痘病毒传染源可为受感染的动物、人,直接接触、呼吸道飞沫等途径可传播,主要感染未接种牛痘疫苗的儿童。

基本病因

猴痘是由于人感染猴痘病毒导致的,作为一种传染病,猴痘有较为明确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猴痘病毒(MPXV)归类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是对人类致病的4种正痘病毒属之一,另外3种是天花病毒、痘苗病毒和牛痘病毒。电镜下猴痘病毒颗粒呈砖形或椭圆形,大小为200nm×250nm,有包膜,病毒颗粒中有结构蛋白和DNA依赖的RNA多聚酶,基因组为双链DNA,长度约197kb。猴痘病毒分为西非分支和刚果盆地分支两个分支。该次非流行国家部分病例病毒测序结果为西非分支。

传染源

1.感染猴痘病毒的啮齿类动物是主要传染源。猴痘病毒的主要宿主为非洲啮齿类动物(包括非洲松鼠、树松鼠、冈比亚袋鼠、睡鼠等)。
2.猴和猩猩等灵长类动物是人猴痘的重要传染源。
3.其他动物中,大颊鼠、沙鼠、兔、犬、猫等也可成为传染源。新兴宠物如草原土拨鼠、松鼠等动物成为非猴痘流行区的传染源。
4.受感染的人也可成为传染源。

传播途径

1.动物传染至人:被感染动物咬伤可导致人感染,人直接接触患病动物的受损皮肤、体液等也可感染。
2.人与人之间传染:可经呼吸道飞沫、直接接触患者体液、被污染的物品(如衣服、被褥等)传播,也存在母婴垂直传播,尚不能排除性接触传播。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者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以下为高风险人群:
1.与猴痘患者生活在一起或与之有密切接触(包括性接触)的人,包括男男性行为人群;
2.接触猴痘患者或猴痘病毒的卫生工作者;
3.儿童、孕妇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症状

播报
编辑
猴痘潜伏期通常为6~13天,发病后主要表现为高热、局部淋巴结肿大及全身水疱脓疱,伴有出血倾向。典型症状如下:
1.猴痘潜伏期5~21天,通常为6~13天。
2.发病后,可出现发热、畏寒或寒战、乏力、头痛、肌肉痛、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3.大部分病例在出疹前1~2天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如下颌、颈部、耳后、腋窝、腹股沟等。
4.皮肤损害一般在发热出现后1~3天出现,有的时间更长。常从头面部开始,扩散至躯干、四肢;最常见的是面部,其次为手掌和脚掌,数量从数个至遍布全身,从水疱疹发展为脓疱疹;疱疹和脓疱疹多为球形,直径约0.5-1厘米,质地较硬,可伴明显痒感和疼痛。最后干燥结痂,结痂脱落后可遗留红斑或色素沉着,甚至瘢痕,瘢痕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年。整个病程约2~4周。除皮肤外,口腔黏膜、生殖器、结膜、角膜等也可出疹,表现为红色丘疹,然后转为轻至重度的溃疡灶。
5.少数病例由于出血性疱疹或其它并发症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就医

播报
编辑
如果出现发热、乏力、淋巴结肿大、皮肤水疱或脓疱等表现,应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如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皮肤水疱等表现,建议就诊于感染科。

诊断依据

猴痘可通过采集患者皮疹疱液、鼻咽或其它分泌物涂片检查病毒包涵体、病毒抗原检测、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核酸、病毒分离培养、电镜或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采集血清检测猴痘特异性抗体等检查证实存在猴痘病毒而确诊。

疑似病例

出现相关临床表现者,同时具备以下流行病史中的任一项:
1.发病前21天内有境外猴痘病例报告地区旅居史。
2.发病前21天内与猴痘病例有密切接触。
3.发病前21天内接触过猴痘病毒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或分泌物。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且猴痘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培养分离出猴痘病毒。

相关检查

1.体格检查
猴痘患者可出现头面部、躯干或四肢水疱、脓疱等表现。
2.实验室检查
(1)病原学检查:包括病毒分离培养、PCR(核酸检测)等方法,其中PCR是首选的实验室检查。医生一般会取水疱或脓疱部位病变皮肤或液体作为检查样本。明确存在猴痘病毒,则可确诊。
(2)血常规和血生化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升高,血小板正常或减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转氨酶水平升高、血尿素氮水平降低、低蛋白血症等。

鉴别诊断

猴痘需要与其他可能出现皮疹的疾病进行鉴别,包括水痘、麻疹、细菌性皮肤病、疥疮、药物过敏等。
1.询问患者近期旅行史、用药情况、人群及动物接触情况等,可初步帮助鉴别。
2.发病早期出现的淋巴结肿大,可帮助鉴别猴痘与水痘。
3.最主要的鉴别方法是进行病原学检查,明确存在猴痘病毒即可确诊猴痘,其他病原体检查阴性结果则可排除相关疾病。

诊疗指南

2022年5月以来,世界多个非流行国家报告了猴痘病例,且存在社区传播。为提前做好猴痘医疗应对工作准备,提高临床早期识别和规范诊疗能力,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制定了《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并对外发布。 [15]
2022年6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猴痘防控技术指南(2022年版)》。 [18]

治疗

播报
编辑
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猴痘病毒的抗病毒药物,可以试用针对DNA病毒的药物。猴痘的治疗原则是加强一般及药物治疗,以减轻症状、控制并发症和预防长期后遗症。

急性期治疗

猴痘发病后会出现发热、乏力、头痛、肌肉痛等症状,应注意休息,可遵医嘱使用药物退热。

一般治疗

1.根据发热、水疱的情况,适当补充热量及水分。
2.按要求做好隔离防护并注意休息,减少体力消耗。
3.保护水疱、脓疱部位皮肤,避免搔抓,以防继发细菌感染。
4.有发热者,采取物理降温措施,超过38.5℃遵医嘱用药。
5.保持皮肤、口腔、眼及鼻等部位清洁及湿润。

药物治疗

1.解热镇痛药: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等药物进行退热。
2.镇痛药:皮疹部位疼痛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
3.抗菌药物:水疱等发生破裂后容易发生感染,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合适的抗菌药物预防和控制感染。
4.抗病毒药物:可以试用阿昔洛韦或伐昔洛韦等针对DNA病毒的药物。

中医治疗

1.根据中医“审因论治”、“三因制宜”原则辨证施治。
2.临床症见发热者推荐使用升麻葛根汤、升降散、紫雪散等;临床症见高热、痘疹密布、咽痛、多发淋巴结肿痛者推荐使用清营汤、升麻鳖甲汤、宣白承气汤等。

前沿治疗

针对天花开发的抗病毒药物特考韦瑞(tecovirimat)可用于治疗猴痘,但尚未广泛使用。

预后

播报
编辑
多数猴痘患者可在2~4周康复,但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治愈性

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预后与感染的病毒分支、病毒暴露程度、既往健康状况和并发症严重程度等有关。与烈性传染病天花相比,一般症状较轻,绝大多数患者可治愈。

严重性

严重病例常见于年幼儿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猴痘病死率在非洲地区的病死率约为1%~10%,西非分支病死率约3%,刚果盆地分支病死率约10%,多见于儿童。

并发症

猴痘患者可并发感染,需进行抗感染治疗。

预防

播报
编辑

预防方法

1.预防猴痘通过动物贸易加以扩散
限制或者禁止非洲小哺乳动物和猴子的移动,可以有效地减缓病毒在非洲之外的扩散。不应为圈养动物接种天花疫苗。而受到感染的动物应当与其他动物隔离开来,并且立即实施检疫。对那些可能与受感染的动物有过接触的动物应当进行30天的检疫并观察猴痘症状。
2.降低人的感染风险
发生猴痘疫情时,猴痘病毒感染的最重要危险因素是与其他患者进行密切接触。在没有特效治疗和疫苗的情况下,减少人感染疾病的惟一方式就是提高对危险因素的认识,并且开展宣传教育,使人们了解到减少病毒接触可能需要采取的措施。

病毒检测盒

2022年,俄罗斯“矢量”病毒学与生物技术国家科学中心(下称“矢量”中心)科研人员研制出了一种自动操作的检测试剂盒(下称检测盒),可用于检测包括猴痘病毒在内的正痘病毒。针对该检测盒的实验室测试已顺利完成。 [8]
2022年,据圣湘生物官微消息,圣湘生物科研产品中已储备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通过特异性检测猴痘病毒的核酸片段,可以快速鉴别出猴痘病毒。 [9]
2022年8月,唐山英诺特取得产品资质:分别是Monkeypox Virus Ag Test(Colloidal Gold)猴痘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Monkeypox virus Nucleic Acid Test Kit(Fluorescence PCR)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 [23]

预防性疫苗

1.天花疫苗
据WHO报道,观察性研究表明接种天花疫苗在预防猴痘方面的有效性约为85%,之前接种过天花疫苗可能会降低猴痘病毒感染导致的病情严重程度。目前,国家安排国药中生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每年生产若干数量的“天坛株”天花疫苗作为储备。 [10]
2.JYNNEOS
由于正痘病毒免疫反应能够提供交叉保护,因此主要基于牛痘病毒设计天花和猴痘疫苗。2019年,一种改良减毒非复制型牛痘病毒(安卡拉毒株)疫苗JYNNEOS(又名Imvamune或Imvanex)被批准用于预防猴痘。该疫苗由丹麦BavarianNordic公司研发,两剂次接种,除了在接触病毒前接种用于预防之外,在暴露后接种也有可能有助于预防疾病或减轻其严重程度。美国CDC建议在接触病毒4天内接种以预防发病,在接触后4-14天内接种有可能减轻疾病症状。 [10]

防控方案

2023年7月26日,国家疾控局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了《猴痘防控方案》,并对外发布。 [38]

疫情记录

播报
编辑
  • 2021年
2021年6月10日,英国威尔士卫生部门官员表示,英国北威尔士报告两例猴痘病例。 [1]
2021年11月20日,刚果(金)卫生部长姆本加尼表示,马涅马省发现了69例人感染猴痘的病例,其中12人死亡,死亡率约为17% [2]。12月9日,刚果(金)东部马尼耶马省政府说,该省近期暴发猴痘疫情,目前已发现191人感染猴痘,至少24人死亡 [3]
  • 2022年
“猴痘”疫情最先被英国在当地时间2022年5月7日发现,已经遍及英国、葡萄牙、西班牙、澳大利亚、德国、法国等多个西方国家。多个欧美国家陆续出现的“猴痘”病毒疫情,正不断引起这些国家媒体的关注。 [5]
2022年5月20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言人亚沙雷维奇接受俄新社采访时表示,全球已知确诊37例猴痘病例,另有71例疑似病例 [4]。5月20日,随着欧洲确诊和疑似猴痘病例超过100例,世界卫生组织确认就猴痘召开紧急会议 [6]。当地时间5月20日,世卫组织召开技术咨询小组会议,讨论有关猴痘的信息和应对策略 [7]
当地时间2022年5月29日,世卫组织发布疾病信息通报,并将猴痘的全球公共卫生风险评估为中等。 [12]
2022年6月,韩国确诊了其境内发现的首例猴痘病例,韩国疾病管理厅随即发出了“注意”级危机警报。 [31]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22年6月24日消息,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全世界猴痘确诊病例数已超过3200例。 [17]
2022年7月12日,俄罗斯联邦消费者权利保护及公益监督署称,俄罗斯确诊了首例猴痘病例,患者是一名从欧洲返回的青年人。 [19]
2022年7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目前在75个国家和地区传播的猴痘疫情已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该组织针对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出的最高级别警报。 [20-21]
2022年10月6日,综合美国《华盛顿邮报》、医疗慈善组织凯撒家族基金官网消息,尽管美国的猴痘目前正在放缓,但美国非裔、西班牙裔同白人之间的病例差异仍存在。特别是非裔的猴痘发病率大幅高于白人,若这种情况一直持续,或将严重阻碍美国的公共卫生应对工作,并使一切应对努力失效。 [25]
2022年10月,智利卫生部副部长克里斯托瓦尔夸德拉多称,智利政府已启动猴痘疫苗接种工作,接触过感染者的人群将成为第一批接种者。 [27]
2022年12月2日,美国卫生部称,从2023年2月1日起,美国预计将不再把猴痘疫情列为“公共卫生紧急事件”。 [29]
  • 2023年
当地时间2023年3月13日,巴西在全国范围内启动猴痘疫苗接种。巴西卫生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该国已确诊10301例猴痘病例。 [30]
当地时间2023年4月19日,韩国疾病管理厅称,韩国新增2例猴痘确诊患者,至此,韩国累计确诊18例猴痘感染病例,其中13例都是在近11天内确诊 [32]。4月25日,巴基斯坦卫生部证实,该国出现首例猴痘病例 [33]
2023年6月29日,沈阳市报告1例疑似猴痘病毒感染病例。2023年7月3日,诊断为猴痘病毒感染确诊病例。 [37]
  • 2024年
2024年2月11日,柬埔寨卫生部发布通告称,在金边发现3例猴痘病例,这些患者正在医院接受治疗。截至目前,柬埔寨已累计发现9例猴痘病例。 [40]

官方解答

播报
编辑
猴痘常见问题——世卫组织给出官方解答
猴痘是什么?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疾病。它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这意味着它可以从动物传播给人类。它也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通常可以在哪里发现猴痘?
猴痘常见于中非和西非有热带雨林的地方,那里通常生活着可能携带病毒的动物。在中非和西非以外的其他国家,偶尔会发现猴痘患者,一般是在前往猴痘流行地区旅行之后。
猴痘有何症状?
猴痘的症状通常包括发烧、剧烈头痛、肌肉酸痛、背痛、精力不足、淋巴结肿大和皮疹或皮肤损伤。皮疹通常在发烧开始后的一到三天内出现。皮损可以是平坦的或略微凸起的,充满透明或淡黄色的液体,然后可以结痂,干瘪和脱落。一个人的皮损数量可以从几个到几千个不等。皮疹往往集中在面部、手掌和脚底,也可以在口腔、生殖器和眼部找到。
症状通常持续两到四周,无需治疗即可自行消失。如果你认为自己有可能是猴痘的症状,请向你的卫生保健提供者求助。让他们知道你是否与疑似或确认猴痘患者有过密切接触。
人会死于猴痘吗?
在大多数情况下,猴痘的症状会在几周内自行消失,但对某些人,这些症状可能导致并发症或甚至死亡。新生儿、儿童和有免疫缺陷基础疾病的人可能面临更严重的症状和死于猴痘的风险。
严重猴痘病例的并发症包括皮肤感染、肺炎、神志不清和可导致视力丧失眼部感染。近来,在流行国家报告的病例中约有3%-6%导致死亡,常常是儿童或可能患有其他病症的人。重要的是要注意,数据可能被高估,因为流行国家中的监测有限。
猴痘是如何从动物传播给人类的?
猴痘可以在人们的身体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时传播给人类。动物宿主包括啮齿动物和灵长类动物。通过避免与野生动物进行无保护的接触,特别是那些生病或死亡的野生动物(包括它们的肉和血),可以降低从动物身上感染猴痘的风险。在动物携带猴痘的流行国家,任何含有动物肉或器官的食物都应在食用前彻底做熟。
猴痘是如何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
猴痘患者在出现症状时具有传染性(通常持续2-4周)。与有症状的人进行密切的身体接触,就可以感染猴痘。皮疹、体液(如来自皮肤损伤的液体、脓液或血液)和干痂尤其具有传染性。因与感染者接触而被病毒污染的衣服、床上用品、毛巾或餐具/碗碟等物品也可以感染他人。
口腔中的溃疡、损伤或口疮也可以具有传染性,这意味着病毒可以通过唾液传播。因此,与具有传染性的个体密切互动的人(包括卫生工作者、家庭成员和性伴侣)感染风险更大。
该病毒还可以通过胎盘由孕妇传播给胎儿,或者在孩子出生期间或出生后通过皮肤接触由受感染的父母传播给孩子。
尚不清楚无症状的患者是否可以传播该病。
谁有感染猴痘的风险?
感染风险最高的是与有猴痘症状的人或受感染的动物有密切身体接触的任何人。接种天花疫苗可能对猴痘感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然而,年轻人不太可能接种过天花疫苗,因为在1980年天花成为第一种被消灭的人类疾病后,天花疫苗接种在世界范围内停止了。尽管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对猴痘有一定的抵抗力,但他们也需要采取预防措施来保护自己和他人。
新生儿、儿童和有免疫缺陷基础疾病的人可能面临更严重的症状和死于猴痘的风险。由于接触病毒的时间较长,卫生工作者也面临更高的风险。
我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猴痘的侵害?
可以通过限制与疑似或确诊猴痘患者接触来降低风险。
如果由于你是卫生工作者或与猴痘患者住在一起而确实需要进行身体接触,请劝说受感染者自我隔离并在可能的情况下遮盖任何皮肤损伤(例如,用衣服遮盖皮疹)。当你靠近他们时,他们应该戴上医用口罩,特别是如果他们正在咳嗽或口腔里有损伤。你也应该戴口罩。尽可能避免皮肤接触,如果与皮损有任何直接接触,请使用一次性手套。如果患者无法自理,请在处理任何衣物或床上用品时佩戴口罩。
定期用肥皂和水或含酒精的洗手液清洁双手,特别是在接触感染者、他们的衣服、床单、毛巾以及他们碰过或可能接触他们的皮疹或呼吸道分泌物的其他物品或表面(例如餐具、碗碟)之后。用温水和洗涤剂清洗患者的衣服、毛巾、床单和餐具。对任何受污染的表面进行清洁和消毒,并适当处理受污染的废物(例如敷料)。
儿童会得猴痘吗?
是的。儿童通常比青少年和成人更容易出现严重的症状。病毒也可以通过出生时或早期的身体接触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
如果我认为自己可能患有猴痘,该怎么办?
如果你认为自己有症状或与猴痘患者有过密切接触,请联系你的卫生工作者寻求建议、检测和医疗护理。如果可能,请自我隔离并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要定期清洁双手,并采取上文所述步骤保护他人免受感染。你的卫生工作者将收集你的样本进行检测,从而使你可以获得适当的护理。
是否有针对猴痘的疫苗?
若干种用于预防天花的疫苗也可以针对猴痘提供一些保护。为天花开发的一种较新的疫苗于2019年获批用于预防猴痘,但尚未广泛使用。世卫组织正在与制造商合作,以改善可及性。过去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对猴痘也有一定的抵抗力。最初的天花疫苗已不再向公众提供,40-50岁以下的人不太可能接种过该疫苗,因为当天花在1980年成为第一种被消灭的疾病后,天花疫苗接种就结束了。一些实验室人员或卫生工作者可能接种了一种较新的天花疫苗。
猴痘有治疗方法吗?
猴痘症状常常自行消退,无需治疗。重要的是要小心处理皮疹,如果可能的话让它干燥,或者如果需要,用湿润的敷料覆盖以保护该处皮肤。要避免触摸口腔或眼睛中的任何溃疡。可以使用漱口水滴眼液,但要避免使用含可的松的产品。对于重症病例,可推荐使用牛痘免疫球蛋白(VIG)。2022年1月,一种用于治疗天花的抗病毒药物也被批准用于治疗猴痘。
目前世界上哪里有猴痘的风险?
自1970年以来,11个非洲国家报告了猴痘人间病例——贝宁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加蓬科特迪瓦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刚果共和国塞拉利昂南苏丹
非流行国家偶尔出现病例。通常是在去过流行国家的人员中报告的。一次疫情是因为接触被进口的其他小型哺乳动物感染的动物而引起的。
2022年5月,在若干非流行国家发现了多例猴痘病例。根据猴痘以往的规律,这并不典型。世卫组织正在与所有受影响国家合作加强监测,并就如何阻止传播和如何照料感染者提供指导。
我们对2022年5月在若干国家发现的猴痘疫情了解多少?
当地不流行猴痘的若干国家在2022年5月报告了病例。除了在来自流行国家的旅行者中偶尔报告的病例外,与流行国家旅行无关的非流行地区病例并不典型。目前(截至2022年5月),报告的病例与流行国家旅行之间没有明确关联,与受感染动物也没有关联。
我们理解,这次疫情令许多人感到担忧,特别是那些亲人受到影响的人。现在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提高感染风险最高的人群对猴痘的认识,并就如何限制人与人之间的进一步传播提供建议。同样重要的是,公共卫生工作者必须能够识别和护理病人。至关重要的是,任何人都不得对受此事件影响的人进行污名化。世卫组织正在努力支持会员国在受影响的国家开展猴痘监测、防范和疫情应对活动。
受影响的国家正在进行研究,以确定发现的每起病例的感染源,并采取行动提供医疗服务和限制进一步传播。
有没有形成更大规模疫情的风险?
通常不认为猴痘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因为该病需要与具有传染性的人发生密切的身体接触(例如,皮肤对皮肤)才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公众面临的风险很低。世卫组织正在将应对这次疫情作为高度优先事项以避免进一步传播,而且多年来一直把猴痘视为一种重点病原体。我们目前看到的病例不是典型的猴痘暴发,因为没有报告涉及流行国家的旅行或从流行国家出口的动物。确定病毒如何传播并保护更多人免受感染是世卫组织的一个优先事项。提高对这一新情况的认识将有助于阻止进一步的传播。
猴痘是一种性传播感染吗?
猴痘可以通过密切的身体接触(包括性接触)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目前尚不清楚猴痘是否可以通过性传播途径传播(例如,通过精液或阴道液体),但在性活动期间与皮损的直接皮肤接触可以传播病毒。
猴痘皮疹有时可见于生殖器和口腔中,这可能会在性接触期间造成传播。因此,当存在皮肤或口腔黏膜损伤时,口与皮肤接触可导致传播。
猴痘皮疹可能看似像某些性传播疾病,包括疱疹和梅毒。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当前疫情中有若干病例是在性健康诊所寻求治疗的男性中发现的。
感染猴痘的风险不仅限于性生活活跃的人或男男性行为者。与具有传染性的人有密切身体接触的任何人都面临风险。任何出现疑似猴痘症状的人都应立即求助于卫生工作者。
男男性行为者感染猴痘的风险更高吗?
猴痘通过密切的身体接触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感染猴痘的风险不仅限于性生活活跃的人或男男性行为者。与具有传染性的人有密切身体接触的任何人都面临风险。任何出现疑似猴痘症状的人都应立即求助于卫生保健提供者。这包括与报告病例的群体有联系的人。
非流行国家报告的若干病例是在男男性行为者中发现的。这些病例是在性健康诊所发现的。我们目前获悉在男男性行为者群体中报告的更多猴痘病例,原因可能是该人群中积极的求医行为。猴痘皮疹可能看似像某些性传播疾病,包括疱疹和梅毒。这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些病例在性健康诊所被发现。随着我们了解更多的情况,我们可能会在更广泛的社区中发现病例。
世卫组织对网上流传的与猴痘有关的污名化信息有何反应?
我们看到了围绕这次猴痘疫情对某些人群进行污名化的信息。我们要非常清楚地表明,这是不对的。首先,与猴痘患者有任何类型密切身体接触的任何人都面临风险,无论他们是谁,他们做了什么,他们选择与谁发生性关系或任何其他因素。其次,因为一种疾病或病症而对他人进行污名化是不可接受的。污名化只会使事情变得更糟,并阻止我们尽快终结这场疫情。我们需要齐心协力,支持任何被感染或帮助护理患者的人。我们知道如何阻止这种疾病,我们也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污名化和歧视从来都不是好事,在这次疫情情况下也是不行的。我们的命运是联系在一起的。
为什么这种疾病被称为“猴痘”?
这种疾病被称为猴痘,因为它于1958年首次在用于研究的猴子群落中被发现。直到1970年才在人类身上发现该病。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