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不夠環保嗎?從特斯拉除名爭議,談「ESG永續評比」的虛實與隱憂 - 第 1 頁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電動車不夠環保嗎?從特斯拉除名爭議,談「ESG永續評比」的虛實與隱憂

電動車不夠環保嗎?從特斯拉除名爭議,談「ESG永續評比」的虛實與隱憂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特斯拉稱ESG指標存在「根本的缺陷」,甚至把企業的ESG比喻為「惡魔的化身」,表示ESG評比如果不修正的話就應該刪除,但ESG除了環境面之外,確實也會考量企業的治理和社會面表現。永續評比下的各種論述,到底誰說的算?

文:何威融(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專案研究員)

全球電動車龍頭特斯拉(Tesla)遭標普ESG除名爭議,引發馬斯克(Elon Musk)強烈撻伐ESG永續評比,這些批評有理嗎?ESG評比究竟是永續共好還是惡魔化身?目前的評比中藏著哪些隱憂,企業又該以什麼態度面對永續評比?本文藉此次爭議事件,彙整永續評比問題,分享可行的案例解方。

特斯拉遭標普ESG指數除名,馬斯克痛批騙局

標普500ESG指數(S&P 500 ESG Index),主要是以一間企業對於環境、社會和治理(ESG)的表現,來推薦給投資者的排行索引。衡量標準包括企業如何影響環境、如何對待股東外的利害關係人,像是客戶、員工、供應商、合作夥伴等。

然而,在今年度的更新榜單中,全球電動車龍頭特斯拉(Tesla)卻被除名了,馬斯克(Elon Musk)在推特貼文中表示:「石油公司埃克森(Exxon)被標普500評為全球企業ESG前十名,特斯拉卻沒上榜!ESG根本是個騙局,被偽善的社會正義鬥士們當作武器。」

標普:儘管電動車環保,但特斯拉停滯不前

標普道瓊指數北美資深總監暨ESG指數主管多恩(Margaret Dorn)在官方文章中,特別談到特斯拉被除名的原因。

第一,與同產業相比分數太低。特斯拉在標普道瓊ESG的得分保持「相當穩定」,但與不斷進步的全球同行相比,它的排名在汽車產業中相對下滑、跌到後25%。

第二,缺乏低碳策略,指的是公司「如何降低碳排強度」與「因應監管風險」的策略。筆者查閱在特斯拉《2021年影響力報告》(Tesla Impact Report 2021)中,雖有提及能源和排放的環境衝擊,卻沒有參考氣候變遷相關財務揭露建議(TCFD)針對未來企業可能面臨的「氣候重大風險與機會」多做說明。

第三,缺乏商業行為準則,爭議事件處理不當。標普的評比方法學中,包含媒體與利害關係人分析,將評估企業涉入重大爭議事件的潛在風險,而特斯拉在此項目表現欠佳。原文特別提到特斯拉佛利蒙(Fremont)工廠的惡劣勞動條件與種族歧視事件,以及對自家自動駕駛有關的傷亡事故處理不當,都影響特斯拉的得分。

AP633156726892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最後,多恩表示「儘管特斯拉有助於終結燃油車,但從更廣泛的ESG角度來看,它已落後於同業。」

ESG評比是永續共好,還是惡魔化身?

彭博報導中,特斯拉稱ESG指標存在「根本的缺陷」,近期一直抨擊ESG的馬斯克甚至在推文中把企業的ESG比喻為「惡魔的化身」,並表示ESG評比如果不修正的話就應該刪除

CNBC報導就曾指出:「目前ESG評比並未衡量公司對世界的正向影響,反而側重於ESG相關風險如何影響企業獲利。個人委託給大型投資機構的ESG基金,可能並未察覺錢被用來買那些讓氣候變遷更糟而非更好的股票。」舉例來說,大眾會直覺認為電動車比燃油車環保,所以ESG評分會更高,但事實並非如此。

特斯拉《2021年影響力報告》中,抨擊其他同業即使繼續生產搭載內燃機的汽車,只要在製程中減少些許溫室氣體排放,就可能獲得更高的ESG分數。另外,多數排放是在客戶開車時產生的,這些數據往往被錯估或基於「不切實際的假設」下被呈報。

所以特斯拉認為,ESG評比應建立一套系統,用來衡量和審查我們對世界實質積極的影響,使得不知情的投資者可以選擇支持有正向影響力的公司。同時,大型投資者、評鑑機構、企業和社會大眾需要協力推動變革,改變才會發生。

另一方面,也有觀點認為ESG除了環境面之外,也要評估特斯拉的治理和社會面表現,像是前陣子上海封城造成特斯拉在中國工廠停工對供應鏈的影響,或是前述提到的佛利蒙工廠惡劣勞動條件與種族歧視事件,還有美國加州的職場性騷擾訴訟等,都應該要一併納入考量。更別説特斯拉以環保公司自稱,卻仍在近年有因涉嫌違反電池回收規定,被德國環保署開罰約四億台幣(1200萬歐元),以及因違反空污法及相關排放標準,遭美國環保署裁罰約760萬元台幣(27.5萬美元)。

以上種種跡象表明,就算一間公司生產環保產品,但本身的生產過程和公司的作為不一定符合ESG的評比要求。

永續評比隱憂,到底誰說的算?

近年來企業永續框架準則、標準、評比進入百家爭鳴的戰國時代,但一詞永續各自表述。

「ESG」可以指從投資人的視角,以環境、社會、治理的三大面向去檢視一間企業的競爭力,特別是財務報表上無法反映的資訊。而目前國際知名的企業永續評級系統(ESG Rating System),就是將企業總體ESG表現以量化分數呈現,提供給投資方參考。這會產生以下問題:

第一,研究限制,指標和算法差異造成結果不同。

例如MSCI ESG評級旨在衡量企業的永續治理表現是否足以抵禦長期、財務相關的ESG風險,特別關注「公司治理」項目的重要性而有較高的權重計算。但像是FTSE Russell ESG、Sustainalytics和S&P Global CSA則有各自不同的評估流程及方法,造成評級結果不盡相同。而且量化數據不一定能如實反映企業面臨的重大事件,例如特斯拉的種族歧視及性騷擾爭議。

第二,評比資訊不透明,造成漂洗疑慮。

各大ESG評比系統雖都會搜集一定比例的公開資料、相關新聞及爭議事件進行分析,但卻無法免費且公開地讓大眾檢視特定公司的評比資訊。另外,目前主流的國際評比皆是以英文資料為主要來源,特別是非英語系國家企業的評等在缺乏英文資料的情況下,更有機會失準,例如台灣環保署的中文裁罰資料就不一定會被評比公司納入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