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觀點】Tesla 車主第一手心得!特斯拉道路實測一年報告大公開 - INSIDE

【綠色觀點】Tesla 車主第一手心得!特斯拉道路實測一年報告大公開

我自己有一台 Tesla 電動車,特斯拉的 Model S 75D 車型,開了一年多,我想跟你分享這段期間我的使用經驗
A_Tesla_Model_S_electric_car_is_seen_at_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本文作者顏文群,從小夢想要擁有一台大排氣量、開起來轟隆轟隆的車子。為了完成夢想,每天努力餵飽小豬。長大後,好不容易小豬也吃飽了,才赫然發現,搞什麼啊現在汽油車變成了電動車,開起來都沒聲音也沒排氣量!為了親手終結自己從小的夢想,善用自己在電池材料的專業,努力提升鋰電池效率,現擔任台灣碩禾電材總經理特助,也是綠學院的綠色帶路人。

原文刊登於綠學院,INSIDE 獲授權轉載。

你想換台電動車嗎?我知道你很想買一台特斯拉 (Tesla) 或其他廠牌的電動車,但不敢採取行動,我猜測你大概有三種可能的原因:

  1. 電動車的續航力夠嗎?在山裡開一開沒電不就很囧?
  2. 充電站的數量太少,而且充電時間也太長了吧?
  3. 電池壽命是唬爛的吧?只要電池一掛掉,整台車子不就廢了嗎?

我自己有一台電動車,特斯拉的 S75D 車型,開了一年多,我想跟你分享這段期間我的使用經驗,也許你讀完這篇文章之後,你會發現上面三個擔憂其實真的不算什麼。

電動車的續航力真的足夠嗎?

首先是續航力的問題。特斯拉的 S75D 車型使用一組 75 度的鋰電池,實際可使用電量 72.6 度。按官方公布 NEDC 可行駛 466 公里,而我的呢?

實際一年使用數據來看,行駛了 36,924 公里,平均電耗 217Wh / 公里 (取樣路段是國道一號五股到湖口,其中最省電 168Wh / 公里,最耗電就別問了)。按照上述數據計算,單趟可行駛里程為,

平均值 72.6*1,000/217=334.6 公里

最大值 72.6*1,000/168=432.1 公里

這兩個數據都達不到特斯拉的官方標準。不過這可能是因為我使用 21 吋輪圈,算是比較耗電的版本,如果是正常 19 吋輪圈約可提升 10-15% 續航力,應該會比較接近官方的數據。

那單趟 334 公里這個續航力是否足夠?

我大約可以算出你需要多少。根據交通部 106 年發布的自用小客車使用狀況調查報告顯示,自用客車使用目的以通勤 (學) 43.1% 與休閒 24.8% 合計超過七成所占比例最高,而對應單次平均行駛里程為 30.5 公里與 47.2 公里,單次行駛里程超過 100 公里以上的,比例分別只有 2.9% 與 12.4%。

default-cover
▲民國 106 年國內自小客車使用狀況調查 資料來源:交通部

翻譯成白話文就是,你根本是窮緊張,因為你大部分的時間單趟根本不會超過 100 公里,電動車的電可以讓你跑三趟還有剩。

我自己平均每日通勤約 100 公里,後期習慣每日只充電到 75%(註一),經過新北新竹來回通勤外加客戶拜訪買咖啡買早餐等路程,晚上回到自家大約還剩下超過 40% 電,因此平日電池穩定在 75%-40% 之間來回震盪。如果是在假日,為了預留不確定因素就會充到 90-100%,台中以北宜蘭以南一日行程都是一氣呵成,中間不需要特別找充電點。如要超過台中並且一日來回,中間停留一次充電點原則上就可解掉我的低電量焦慮症 (low battery anxiety)。

這個結果一點都不意外,試著想想人家美國地那麼大都賣到翻天了,實在沒道理臺灣電動車推不動。

充電站的數量真的足夠嗎?

但你還是會問,如果單日使用公里數不幸超過 334 公里,那麼充電站的設置是否足夠支持旅程的續航?

答案是沒問題,不過我知道你的擔憂是什麼,所以我們先來理解一下充電的形式。

目前而言電動車的充電使用上概略可以分成三個等級,由慢到快分別是:家用充電、專用充電與特用充電。

家用充電就像是旅充,使用隨身攜帶的充電器接上家用 110V 或 220V 充電,但受限於電流大小,以 110V/5~10A 來做計算,每小時充電量僅為 0.6~1.1 度電,意即可行駛旅程約 2.8~5.5 公里。此外如考量到戶外、公共場所插頭找尋不易、停車位置問題、旅充線長問題,這個方式目前實際效益相當低,不切實際,所以我的經驗是你可以把這個充電方式直接排除。

往上一級是專用充電,這是專門為了電動車建置的充電設施,包含建置在自家用的充電樁也屬於此類型,Tesla 稱這級的充電為目的地充電。專用充電一般使用 220V 電源,其電流在 32~72A 不等,每小時充電量為 7.0~15.8 度電,意即可行駛旅程約 35.0~79.0 公里,算是真正會使用到、且也較普及的充電設施。

除了你家中的充電樁之外,專用充電輔助你的方法是旅程到了某一個主要停留點 (即目的地) 時的電流補充,舉凡購物中心、大賣場、旅遊景點、飯店等。目前臺灣公共停車場設置 193 座充電車位,數量很少,反而車商自行推廣力道大速度快,以 Tesla 為例,就有 262 站 (約 600 座充電車位) 目的地充電站。現在還有 APP 可以尋找充電站地點,分布已經夠普及,不像你心中想的好像數量很少。

就算真的需要充電,你單次平均行駛距離 20.3~47.2 公里,這樣充一小時再上路,休息的時間吃東西、照相、打卡上傳玩手機、上廁所,也算符合一般消費者使用習慣。

最緊急的情況則用特用充電,這是使用更高電流電壓的超快速充電系統,Tesla 稱之為 Super-Charger。使用 380V 以上的電壓進行充電,充電功率視電池狀況最高可以達每小時 100 度電甚至更高。保時捷的 800V 快充系統也屬於此。由於充電電壓與電流皆較前兩級高不少,因此不是廣泛會建置的充電設施。

特用充電使用上定義為長途旅程的中繼站,以延伸續航力至下個目的地為目標,而非為了充飽電池。以 Tesla 為例,目前在臺灣佈建 10 個超級充電站共 78 座充電樁,分別是台北 16 座、新竹 8 座、苗栗 10 座、台中 8 座、台南 8 座、高雄 6 座、屏東 6 座、台東 8 座與花蓮 8 座,充電速率確實可以達到每小時 90 度電以上的水準,理論上換算起來充電每小時可獲得的續航里程為 450 公里,但實際上充電速度會跟電池的殘餘電量有關,通常殘餘電量 60% 以下可以輕易達到這個充電速度,以上就開始放緩。但無論殘餘電量多少,原則上充電速度還是遠大於專用充電。以停留時間 20 分鐘來計算,超級充電實測可以延伸出 150 公里的續航力。

換句話說,加上原先 334 公里的續航力,中間停留一處休息點 20 分鐘,可以在行駛 450 公里至目的地後,還能剩餘 (334+150)-450=34 公里的備用里程。

在南北幅長不超過 400 公里的臺灣,有這種密度的充電站,應能滿足絕大多數人的需求。與加油相比,在充電時間方面確實不在同個檔次,但是其實我們本來就沒有必要預期充電跟加油要在同個檔次,就像接下來的文章會談到,電動車其實更像是手機,手機在家裡可以充電,電動車亦然。反之,汽油車你還得開車出門一趟才能加油不是嗎?

電動車的電池很容易壞?

最後,很多人會擔心電動車最關鍵零件 — 也就是鋰電池的壽命,因為不像汽油車,電動車的電池壞了,基本上整台車就報廢了。

一般而言,常規的鋰電池壽命至少需要滿足 1,000 次的深度充放電測試後,還能維持 80% 的容量。簡單以單次續航力 334 公里來計算,經過 1,000*(334+334*0.8)/2=300,600 公里的行駛後,續航力會降至 334*0.8=267 公里。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計算是以深度充放電,也就是 100%→0%→100%→0%(100% DOD,Depth Of Discharge) 循環為假設前提。實際上深度充放電對於電池壽命是最嚴苛的充放電測試標準,正常使用下你不可能常常用到完全沒電,這樣真的就要叫拖車了。

雖然我自己數據不足,但是透過公布的大數據統計目前特斯拉電動車鋰電池的使用狀況,我們還是可以略知一二。從下圖數據來看,前五萬公里的容量衰減最為劇烈,總共下降了約 5% 的續航力。經過五萬公里後電池衰退則開始收斂,直到行駛至 25 萬公里時,鋰電池的容量都還能維持在約 91.5%=306 公里以上,這也足夠你用了。  ​​

default-cover
(圖二)特斯拉電動車使用里程對應鋰電池衰減關係 資料來源:https://electrek.co​

我目前接觸到開過電動車的朋友,99% 第一台車子不是電動車,但在體會到電動車安靜、平穩、高效能的日常優勢,還有配重均衡、低重心、操控佳和無與倫比的加速後,真的不太會回頭去買汽油車!

 (註一) 掌握 80/20 法則,充不高過 80%、放電不低於 20% 原則,不做深度充放電,可以大幅延長鋰電池壽命。

延伸閱讀:


最新發展:


花蓮地震新聞不搶快,堅守 2 大原則 Yahoo 新聞瞬間湧入五倍瀏覽量

Yahoo 奇摩新聞關心網友生活大小事,深耕在地,肩負影響力與媒體責任,旗下新聞編輯團隊自製報導也成績亮眼,當重大事件發生時,網友第一印象就是到 Yahoo 尋找重要資訊,甚至還在 2023 年台灣 Google 關鍵字熱搜奪下年度亞軍。
Photo Credit:Yahoo

清明節連假前夕,處處瀰漫著即將放假的氣氛,早晨的迷濛中,一陣天搖地動,2024 年 4 月 3 日上午 7 時 58 分,花蓮發生 7.2 強震,全台陷入一陣兵荒馬亂,Yahoo 奇摩新聞編輯團隊確認自己跟家人安全後,隨即切換工作模式,即便餘震不斷,搶在第 8 分鐘(上午 8 時 06 分)就發出地震相關內容,一邊祈禱台灣一切平安,一邊馬不停蹄展開一連串不斷更新的 403 花蓮地震系列報導,提供網友即時、正確、有幫助的內容。

天搖地動中的堅持 人性角度全方位關心網友

4 月 3 日地震發生的第一時間,瞬間湧入 Yahoo 全站的瀏覽量(page view)是平時的 5 倍,代表許多網友在地震發生,第一時間便想到了 Yahoo 奇摩新聞,希望能透過 Yahoo 奇摩新聞快速獲取所需資訊。

主震結束後,Yahoo 奇摩新聞編輯團隊便立刻開會討論,根據過去三年的地震相關 SEO 數據發現切入點,,就現今狀況從用戶的角度出發,以不煽情、不聳動的方式,針對地震資訊、交通影響、救災進度等議題切入,包括「地震到底發生在哪裡?規模如何?」、「我正在通勤途中,我還能準時上班嗎?」、「有沒有什麼災情影響?」,並延伸到捐款資訊、餘震如何自保、各種地震防災知識等等,透過正向搜救內容、實用新聞轉移網友不安,以人性關懷為優先考慮。

在花蓮地震當時,大量網友湧入 Yahoo 觀看即時整理災情資訊。/Photo Credit:Yahoo

搖晃中拼出完整全貌,時間軸呈現地震資訊進度一目瞭然

除了擁有豐富的報導面向,為了方便網友快速掌握所需資訊,Yahoo 奇摩新聞提供完整的地震資訊專輯,並將即時不斷更新報導切分成資訊總整理「不斷更新」、災情總整理「不斷更新」兩則,前者彙整氣象署最新記者會說明、全台餘震狀況、各縣市停班課、花蓮交通影響;後者與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資料同步,著重在花蓮搜救狀況、死亡人數、失聯人數的即時更新。此外,Yahoo 奇摩新聞編輯團隊亦利用「時間軸」呈現地震資訊的不斷更新,讓用戶能一目瞭然影響範圍、各地災情,以及地震後的各種進度,全方位滿足用戶的需求。

Photo Credit:Yahoo
Photo Credit:Yahoo

撥開假新聞叢林,看見「真新聞」:秉持「正確優先,絕不搶快」、「有用、有關、有遠見」

Yahoo 奇摩新聞始終將成為值得信賴的數位內容指南,幫助閱聽人做出明智的選擇,實現用戶每個宏偉的抱負和微小的目標視為最高準則。秉持使命,遇到重大災難新聞,Yahoo 奇摩新聞秉持「正確優先,絕不搶快」、「有用、有關、有遠見內容」兩大原則,提供網友事件的完整更新報導,在雜亂碎片化的網路世界中獲得最有用、有關、有遠見的內容。

資訊科技的時代,網上常有各種未經證實的消息四處流傳,像是龜山島斷首、九曲洞罹難人數添 11 死等,地震當天上午甚至一度傳出新北市停班停課,對此 Yahoo 奇摩新聞團隊不急於搶快推播,以正確性為第一優先,經由多方求證,證實新北市停班停課是假訊息後,Yahoo 新聞也快速提供正確資訊給用戶,確保用戶接收到具正確度及真實性的新聞。

Photo Credit:Yahoo

誰在看 Yahoo?大家都在看,又快又完整 Yahoo 新聞扛起網友生活大小事!

根據英國牛津大學「路透新聞學研究所」(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的《數位新聞報告》(Digital News Report),Yahoo 奇摩新聞已連續7年蟬聯網路媒體類第一名。Yahoo 是媒體也是平台,除了同時擁有多家新聞媒體授權的即時報導,讓網友有多元的選擇與持續更新的進度,也提供 Yahoo 奇摩新聞自產的第一手新聞報導,兼具即時性、完整性。以此次花蓮地震為例,自製新聞整合相同主題資訊、串連相關新聞,引導讀者點進捐款、即時交通資訊、專題、防災懶人包等相關新聞,並延伸到保命方法、住宅防震、暖心故事、捐款資訊、心理安慰等內容,其中 Yahoo 奇摩新聞不斷更新的自製報導,更已累積近 1500 萬瀏覽次數,在 Google 地震搜尋結果頁也獲得更顯著的「即時」標示(如下圖)推薦給網友閱讀,效果更勝於其他碎片化資訊。

Photo Credit:Yahoo

Yahoo奇摩新聞編輯團隊自製新聞報導成績亮眼,可歸功於長期操作正確、即時的重大新聞,讓網友在重大事件發生時,第一印象就是主動來 Yahoo 尋找重要資訊,可見得 Yahoo 是網友們最方便查看新聞的首選,甚至在 2023 年台灣 Google 關鍵字熱搜奪下年度亞軍

Yahoo 奇摩新聞關心網友生活大小事,深耕在地,肩負影響力與媒體責任,3 月的食安議題包括:蘇丹紅事件、寶林茶室中毒案件發展、邦克列酸(前名為:米酵菌酸)是什麼,我們都能提供網友優質的內容指南。緊接著的夏天颱風季,Yahoo 奇摩新聞也會提供全方位、即時的正確報導。

本文章內容由「Yahoo」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