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中医名称)_百度百科

推拿

[tuī ná]
中医名称
展开10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推拿:中医用手在人体上按经络、穴位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进行治疗。推拿,为一种非药物的自然疗法物理疗法。通常是指医者运用自己的双手作用于病患的体表、受伤的部位、不适的所在、特定的腧穴、疼痛的地方,具体运用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形式多样的手法和力道,以期达到疏通经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延长寿命的疗效。
中文名
推拿
外文名
Tuina
手    法
推、拿、提、捏、揉、点、拔、按
应用领域
医学
别    名
按摩

发展历史

播报
编辑
推拿
由来已久,有学者赞之为“元老医术”。推拿作为以人疗人的方法, 推拿一词是由摩挲、按矫、按摩逐渐演变而来的。它不仅是名词的变更,而且包含着千百年来,从事推拿医术的医师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结果。推拿医术是中国古老的医治伤病的方法,是中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推拿是医生用双手在病人身体上施加不同的力量、技巧和功力刺激某些特定的部位来达到恢复或改善人体的生机、促使病情康复的一种方法。它是“以人疗人”的方法,属于崇尚的自然疗法的一种。由于它的方法简便无副作用,治疗效果良好,所以几千年来在中国不断的得到发展,充实和提高。尤其是近四十年来,由于西医学习中医,开办中医学院,对中医事业的发展和提高起到了巨大作用。一些科研机构又对推拿机理开始进行研究,取得了初步成绩,这对推拿又是一个很大的促进。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人重视中国这一传统疗法,据了解有美国、英国、意大利、法国、德国、朝鲜、日本、菲律宾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瑞典西班牙越南阿根廷等国家来中国学习。还有一些聘中国专家出国开办学习班。这说明中国的推拿行手法治疗疾病已受到世界的重视。
推拿疗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1]
其《素问·异法方宜论篇》中明确记载:“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
中央,指中国的中原地区,相当于现在的河南洛阳一带,是当时黄帝部落的活动中心。因此这段古文翻译成现代白话的意思是:洛阳地区地势平坦,气候温润,寒温适宜,故物产丰富。洛阳民众吃得好但缺乏锻炼,容易患痿痹、厥逆、伤热等疾病。治疗这些疾病适宜用导引、按摩的方法通行气血。因此,导引、按摩最早出现在洛阳地区,并从洛阳流传出去。 [1]
推拿
先民们在生存竞争中遇到意外损伤时,由于用手按抚体表患处而感到疼痛减轻或缓解,从而逐渐发现其特殊的治疗作用,并在长期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这一独特疗法。据《素问·异法方宜论》载述:按蹻之法出自中国中州地区,这是因为该地区生活安逸,环境潮湿,民众“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的缘故。唐代王冰认为“按,谓抑按皮肉;蹻,谓捷举手足”,说明本疗法既有在体表的按摩搓揉手法,又有举足投手的肢体活动。《内经》还对本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作了介绍,指出各种痹证、痛证、痿证及某些急症可以按摩治疗,而腹部患有脓肿者则应禁止施以切按手法,反映了先秦时期对本疗法已有相当深入的认识。战国时期名医扁鹊在抢救虢太子“尸厥”暴疾时,曾成功地运用了推拿等治疗方法(《周礼注疏》),这是有关本疗法医治实例的最早文献记载。中国第一部推拿专著《黄帝岐伯按摩经》十卷(见《汉书·艺文志》,已佚),也成书秦汉时期。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有《金匮要略》中介绍了前胸按压抢救心跳,呼吸骤停心肺复苏术膏摩治疗方法;《肘后备急方》有爪掐人中治疗晕厥患者的急救法。
隋唐时期设立了按摩专科,有按摩博士、按摩师、按摩工等职别,并在太医署展开了有组织的教学活动
到了宋金元时期,推拿运用的范围更加广泛,如宋代医生庞安时“为人治病十愈八九……有民家妇孕将产,七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令其家人以汤温其腰腹,自为上下按摩,孕者觉胃肠微痛,呻吟间生一男子”,运用了按摩法催产。在宋代陈直的《养老奉亲书》中提出了老年人经常擦涌泉穴,可使晚年步履轻便,精神饱满。
嗣后各朝代均将推拿列为临床专科,促进了推拿疗法的普及和发展。明清时期,在全面总结推拿临床治疗经验的基础上,发展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推拿治疗方法,形成了诸多不同的流派,有关专著达数十种之多。
运用手、指的技巧,在人体皮肤、肌肉组织上连续动作来治病,这种方法,叫作按摩疗法。
中国史记上记载秦代名医扁鹊,曾用按摩疗法,治疗虢太子的尸厥症。秦代到今已两千多年,可见按摩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了。中国最早的按摩专书,当推《黄帝按摩经》(十卷,见《汉书。艺文志》),可借早已亡佚。但在现存的古典医书《黄帝内经》里,许多地方,谈到按摩。如《血气形志篇》“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又《异法方宜论》:“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洽宜导引按跷。”可见古代很早就已掌握用按摩疗法来治疗肢体麻痹不仁、痿症厥症湿症和寒热等症。
按摩的优点
按摩的优点很多,容易学习。操作简便,经济实用,还可代替药物。比如有些病人使用按摩后,可使精神振奋,起到兴奋剂的作用,也可使患者安静下来,起到镇静剂的作用。
由于按摩有利于循环系统和新陈代谢,对于一般慢性病或身体过度虚弱的患者,是比较安全可靠的。对于不便吃药的孩子,按摩可增强小儿体质,起到预防保健作用。对于某些复杂疾病,还可配合针灸、药物治疗。但是,对于一些急性的或高烧的传染病,或脏器有病变,如伤寒肺炎肺结核等,按摩只能起配合作用。如果患有肿瘤,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肠穿孔、胆道蛔虫引起的胆囊炎等,发病凶急,速转医院急诊,决不可应用按摩而延误病情。对于闭经二月左右,突然发生下腹部剧烈疼痛的已婚妇女,为了确诊是否有宫外孕或其他急性病发作的可能,也应该急速送往医院抢救,不要耽误。
1.最早的推拿学专著《黄帝岐伯按摩经》
2.推拿手法与药酒合用最早出现在《素问·血气形成篇》
3.隋唐时期
a.开展了有组织的教学工作并出现按摩博士、师、工
b.出现膏摩
4.宋,金,元时期
a.重视手法分析与选择利用。
b.利用器械进行按摩
5.明代
a.手法临床家出现
b.推拿一词开始出现在万全的《幼科发挥
c.手法应用由成人向小儿发展。
d.小儿推拿形成与发展。
6.清代
医宗金鉴》中正骨手法的总结与正骨手法的提出,以及“错骨缝”理论的提出与脊柱手法。

定义

播报
编辑
推拿
推拿又称“按摩”,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西医的解剖和病理诊断,而用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理疗目的的方法,从性质上来说,它是一种物理的治疗方法。从推拿的治疗上,可分为保健推拿、运动推拿和医疗推拿。

作用

播报
编辑

疏通经络

推拿
黄帝内经》里说:“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说明按摩有疏通经络的作用。如按揉足三里,推脾经可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功能等,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按摩主要是通过刺激末梢神经,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及组织间的代谢过程,以协调各组织、器官间的功能,使机能的新陈代谢水平有所提高。

调和气血

明代养生家罗洪在《万寿仙书》里说:“按摩法能疏通毛窍,能运旋荣卫”。这里的运旋荣卫,就是调和气血之意。因为按摩就是以柔软、轻和之力,循经络、按穴位,施术于人体,通过经络的传导来调节全身,借以调和营卫气血,增强机体健康。现代医学认为,推拿手法的机械刺激,通过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综合作用,以提高局部组织的温度,促使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使血液粘滞性减低,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减轻心脏负担,故可防治心血管疾病

提高免疫力

小儿痢疾,经推拿时症状减轻或消失;小儿肺部有干湿性罗音时,按揉小横纹。掌心横纹有效。有人曾在同龄组儿童中并列对照组进行保健推拿,经推拿的儿童组,发病率下降,身高、体重、食欲等皆高于对照组。以上临床实践及其他动物实验皆证明,推拿按摩具有抗炎、退热、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可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
也正是由于按摩能够疏通经络。使气血周流、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所以按摩后可感到肌肉放松、关节灵活,使人精神振奋,消除疲劳,对保证身体健康有重要作用。

主要特点

播报
编辑
推拿经济简便,因为它不需要特殊医疗设备,也不受时间地点气候条件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实行;且平稳可靠,易学易用,无任何副作用。正由于这些优点,推拿成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养生健身措施。对正常人来说,能增强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取得保健效果;对病人来说,既可使局部症状消退,又可加速恢复患部的功能,从而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注意点

播报
编辑
(1)身心放松。按摩时除思想应集中外,尤其要心平气和,全身也不要紧张,要求做到身心都放松。
(2)取穴准确。掌握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和操作手法,以求取穴准确,手法正确。
(3)用力恰当。因为过小起不到应有的刺激作用,过大易产生疲劳,且易损伤皮肤。
(4)循序渐进。推拿手法的次数要由少到多,推拿力量由轻逐渐加重,推拿穴位可逐渐增加。
(5)持之以恒。无论用按摩来保健或治疗慢性病,都不是一两天就有效的,常须积以时日,才逐渐显出效果来,所以应有信心、耐心和恒心。
除上述注意事项外,还要掌握推拿保健的时间,每次以20分钟为宜。最好早晚各一次,如清晨起床前和临睡前。为了加强疗效,防止皮肤破损,在施推拿术时可选用一定的药物做润滑剂,如滑石粉香油按摩乳等。若局部皮肤破损、溃疡骨折结核肿瘤、出血等,禁止在此处做推拿保健。对自己推拿时,最好只穿背心短裤,操作时手法尽量直接接触皮肤。推拿后有出汗现象时,应注意避风,以免感冒。此外,在过饥、过饱、酗酒或过度疲劳时,也不要做保健推拿。

种类

播报
编辑
按摩疗法,大致有如下两种:
一种是主动按摩,又叫自己按摩,是自己按摩自己的一种保健方法。另一种是被动按摩,是由医生掌握用于患者的医疗法,也就是本文所说的按摩疗法。按摩手法,并不一致,但归纳起来,常用手法可选如下八种:按、摩、推、拿、揉、捏、颤、打等法。应该知道,上述八种手法,不是单纯孤立地使用,常常是几种手法相互配合进行的。

诊断方法

播报
编辑
推拿治疗在临床上最多应用的还是颈、肩、腰腿疼痛和四肢骨关节、肌肉、神经等病变,为了杜绝不必要的医疗事故发生,现代医学的诊断方法是完全可以借鉴并融为一体的。通过此方法可以排除炎症、肿瘤等各种非推拿治疗适应证的疾病。而且还能使疾病得到明确诊断和提高治疗效果。由于现代医学的诊断方法甚多,医学科学又是日新月异地发展,本书重点介绍四肢骨关节和脊柱最基本而又是最实用的物理诊断方法。
上肢部的物理诊断法
图1 肩关节外展活动
1.望诊由于肩关节周围肌肉丰富,所以望诊时必须两侧对比检查。检查时两肩一定要裸出,对比两肩外形是否对称,高低是否一致,有无畸形、肿胀、窦道肿块及静脉怒张、有无肌肉萎缩等情况。正常肩关节外形为浑圆形,若三角肌膨隆消失,呈“方肩”状,多提示有肩关节脱位或三角肌萎缩。若肩肿高耸,多为先天性肩肿骨高耸症。除静观外,还要视其动态情况,嘱患者做肩关节各方向的活动,观察有无活动障碍及其异常活动,如前锯肌瘫痪向前平举上肢,可出现“翼状肩胛”。
2.触诊首先要知道在肩部有几个骨性标志。在肩外侧最高点骨性突出是肩峰;其下方的骨性高突处是肢骨大结节;肩峰前方为锁骨外侧端;锁骨中,外1/3交界处的下方一横指为喙突。还要检查局部皮肤温度,有无肿胀,如系肿物,要检查其硬度,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如何。要仔细地寻找压痛点,肩关节周围常见的压痛点为: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压痛点在结节间沟;冈上肌腱损伤,压痛点局限于大结节的尖顶部;肩峰下滑囊炎,压痛点局限在肩峰部。除压痛外应检查肩关节有无异常活动,如肩锁关节脱位时,当按压锁骨外端,可有弹性活动。肱二头肌长头腱滑脱,可在结节间沟触及肌腱的弹跳。
腕关节及手部各关节活动
3.肩关节活动度检查要注意其运动方式,幅度,有无疼痛、受限,尤其注意其肩肿骨的动态;避免肩胛骨一起参与活动而造成的假象活动度。
肩关节的中立位为上臂下垂,屈肘90°,前臂指向前方。
关节活动度(图1)如下:
前屈:70°~90°后伸:40°外展:80°~90°内收:20°~40°内旋:70°~90°外旋:40°~50°上举:160°~180°(是前屈、外展和肩肿骨旋转的复合动作)
1.搭肩试验:患肢肘关节屈曲,手放在对侧肩关节时,如肘关节不能与胸壁贴紧,则为阳性,表示肩关节脱位、粘连。
2.肱二头肌长头紧张试验:嘱患者屈肘并做前臂旋后动作,检查者给以阻力,如肱骨结节间沟部位疼痛,则为阳性,表示肢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3.直尺试验:正常人肩峰位于肽骨外上髁肱骨大结节连线之内侧。用直尺的边缘贴在上臂外侧,一端靠近肱骨外上髁,另一端如能与肩峰接触,则为阳性,表示肩关节脱位。
1.望诊首先观察有无畸形。正常肘关节伸直时,有5°~15°的携带角。一般女性比男性要稍大。若大于此角度称之为肘外翻;若小于此角度称之为肘内翻。肽骨髁间骨折肘关节脱位、桡骨小头脱位等未经整复时,均可见到肘部轮廓的改变。
其次要观察肘部有无肿胀。当肘关节肿胀时,肘后肱三头肌腱两侧饱满。肽骨内或外上髁骨折时,肿胀区常较局限。挠骨小头骨折,鹰嘴挠侧正常皮肤凹陷消失2.触诊首先要注意肘部压痛点位置。肱骨外上髁压痛,多为防骨外上髁炎;肱骨内上髁压痛,多为肱骨内上髁炎尺骨鹰嘴压痛伴囊性肿物,多为鹰嘴滑囊炎。此外还应包括对肘关节周围皮肤张力肱动脉的搏动、尺神经硬度及粗细的改变,有无肿块以及肿块大小,硬度、部位,与活动的关系,以及滑车上淋巴结是否肿大等。
3.肘关节活动度检查
肘关节中立位为前臂伸直。屈曲:135~150°过度伸直:10°旋前:80°~90°旋后:80°~90°
肘关节活动
1.网球肘试验:又称腕伸肌紧张试验。肘关节伸直,同时前臂旋前,腕关节被动屈曲,能引起肱骨外上髁处疼痛者观为阳性,表示肱骨外上髁炎
2.肘关节外翻挤压试验:肘关节伸直位,检查者一手抵住肘关节外侧,并使肘关节被动外翻,如有疼痛,则为阳性,表示桡骨小头骨折
3.肘三角(图2):正常的肘关节于完全伸直时,肽骨外上髁、肱骨内上髁和尺骨鹰嘴三个骨性突起点,在一条直线上;当肘关节于完全屈曲时,这三个骨性突起点构成等腰三角形。若肘三角关系改变,表示有骨折、脱位
腕关节与手
1.望诊 对比检查两腕关节与两手,观察有无畸形、肿胀和异常动作等。
图2 肘三角
常见畸形有桡骨远端骨折引起的银叉样畸形;正中神经损伤所致大鱼际肌萎缩,呈猿手畸形桡神经损伤所致腕下垂尺神经损伤所致小鱼际肌和骨间肌萎缩,呈爪形手;以及并指、多指、钮扣畸形、鹅颈畸形等。
腕关节肿胀以背侧指伸总肌腱两侧明显。“鼻烟窝”消失常提示有腕舟状骨骨状。两侧腕关节肿胀伴多发性、对称性近节指间关节棱形肿胀多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指骨棱形肿胀常见于指骨结核或内生软骨瘤。手指末节呈鼓褪样肿胀,则提示为肺性骨关节病变,也称槌状指。腕背或掌指关节的掌侧面有局限性肿块,与皮肤无粘连,但附着于深部组织,有囊性感,多为健鞘囊肿
手指震颤,多见于甲状腺机能亢进、震颤性麻痹、慢性酒精中毒等。双手呈搓泥丸的颤动,在运动时减轻,静止时加重,多为巴金森综合征。
2.触诊自尺挠骨远端向指骨方向依次检查腕及手部压痛的部位和程度,是否伴有肿胀、放射痛、异常感觉等。手掌部位应包括大小鱼际肌及屈肌肌健部位有无压痛。局部肿块的性质,是否随肌腱活动等。在屈伸手指过程中,如有弹响,多为弹响指或称为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当前臂旋转时,下桡尺关节发生弹响,多为三角纤维软骨盘损伤。
3.腕关节及手部各关节活动度检查
1.腕关节中立位为手与前臂成直线,手掌向下。
伸;30°~60°掌屈:50°~60°桡侧倾斜:25°~30°尺侧倾斜:30°~40°
2.手指关节中立位为手指伸直。
掌指关节:伸为0°,屈可达90°近节指间关节:伸为0°,屈可达90°远节指间关节:伸为0°,屈可达60°~90°
3.拇指中立位为拇指沿食指方向伸直。
外展:可达40°屈曲:掌拇关节可达20°~50°,指间关节可达90°对掌:不易量出度数,注意拇指横越手掌之程度内收:伸直位可与食指桡侧并贴
4. 特殊检查
图3 握拳尺偏试验
1.握拳尺偏试验(图3):患者握拳,拇指在其余四指之下,使腕关节做被动尺偏运动,引起桡骨茎突部疼痛为阳性。见于挠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2)桡侧伸腕肌腱摩擦试验:医生握住患肢前臂远端,手掌放在前臂挠侧背部,嘱患者主动做腕屈曲活动或握拳及放松的连续运动。如医生掌下有明显摩擦声则为阳性。见于桡侧伸腕肌腱周围炎
3.腕关节尺侧挤压试验:腕关节于中立位,并被动使之向尺侧偏斜井挤压,若下桡尺关节疼痛为阳性,见于三角纤维软骨盘损伤或尺骨茎突骨折。
下肢部物理诊断法
图4 髋关节活动度
1.望诊 站立位有无髓关节畸形、臀部肌肉萎缩、腰前凸代偿性增加、大腿皮肤皱折加深,下肢有无内收、外展或内外旋转畸形和下肢短缩或增长的改变;同时还要观察两侧髂嵴和两侧臀皱襞是否在同一水平线上。行走时患肢能否持重,步态是否均匀、稳定,并描述步态的特点。2.触诊 髋关节肿胀,可触及其周围皮肤张力增高。髋关节脱位,可在异常部位触到股骨头或扪及股动脉搏动减弱。臀肌挛缩可在臀部触及紧张的束带。弹响髋可在粗隆处触及肌腱的弹跳,并出现弹响声。大粗隆处浅压痛伴有囊性肿块,多为大粗隆滑囊炎
3.髋关节活动度检查 中立位为髋关节伸直,髌骨向上。
关节活动度(图4)如下:屈曲:130°~140°后伸:10°~15°外展:30°~45°内收:20°~30°内旋:40°~50°外旋:30°~40°4.特殊检查
图5 单腿独立试验
(1)单腿独立试验(图5):患者直立,背向医生,患肢屈髓屈膝上提,用健肢单独站立。正常时,骨盆向健侧倾斜,患侧臀皱襞向上提起,称为阴性。同法使患肢单独站立,如发现健侧骨盆及臀皱襞下降,即为阳性,见于髋关节病变或臀中、臀小肌麻痹。
(2)望远镜试验:患者仰卧位,下肢伸直,医生一手握住小腿,沿身体纵轴向上推;另一手摸着同侧大粗隆,此触及有活塞样活动感,为阳性。见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尤以幼儿体征更为明显。
(3)“4”字试验(图6):患者仰卧,嘱患肢屈髋屈膝并外旋髋关节,使其外踝置于健侧下肢膝关节上部,形如“4”字。若无法完成“4”字动作而髋部疼痛者,为髋关节病变。若能完成“4”动作时,医生一手压对侧的髂前上棘,另一手将患肢膝关节内侧向下压,如出现骶髂关节部疼痛,则为阳性。见于骶髂关节炎等骶髂部病变。
(4)屈膝屈髋分腿试验:患者仰卧,双下肢屈曲外旋,两足底相对,医生两手分别置于膝做双膝分腿动作,出现股内侧疼痛,为阳性,提示内收肌痉挛
图6 “4”字试验
(5)足跟叩击试验:患者仰卧,两下肢伸直,医生以一手将患肢略作抬高,另一手沿体纵轴叩击其足跟,使髋部产生震痛,为阳性,见于髓部骨折、炎症或下肢骨折。
(6)中立位试验:患者仰卧,下肢伸直,医生用手平托患肢足跟,足呈外旋位为阳性,见于股骨颈骨折
图7 髂胫束挛缩试验和托马征
(7)髂胫束挛缩试验(图7):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上,将健侧髓膝关节屈曲,抱于胸前;医生站在患者背后,一手固定骨盆,另一手握住患肢踝关节上方,使膝关节屈曲90°,患髓先屈曲后外展再伸直,此时医生除去外力使其自由坠落,如有髂胫束挛缩,则患肢可被动地维持在外展位,则为阳性,并可骼崎与大粗隆之间摸到挛缩的髂胫束。(8)托马征(图7):患者平卧,健侧髓膝关节尽量屈曲,使大腿贴紧躯干,双手抱住膝关节,并使腰部贴于床面,如患髓不能完全伸直,或虽伸直但腰部出现前突,则托马征阳性,并应记录患髓关节屈曲角度。见于髓关节僵硬腰椎结核或骼腰肌痉挛。
膝关节
1.望诊 比较两侧股四头肌,特别是观察股四头肌内侧头有无明显萎缩。当膝关节屈曲位,骸韧带两侧“膝眼”消失,表明关节有肿胀。站立时双腿并拢,两腿股骨内髁及双足内踝可以接触。若两内踝分离,即为膝外翻,又称“X”型腿;若两内髁分离,即为膝内翻,又称“O”型腿。膝内、外翻畸形,常见于佝偻病、股骨下端或胫骨上端骨折、骨髓炎或软骨发育不良等引起,因骺板生长不对称所致。在站立时,膝关节呈明显的过伸状态,称为膝反屈或称为军刀腿,常见于小儿麻痹后遗症。股骨内、外髁任何一侧见有局限肿大,伴浅静脉怒张,提示有肿瘤的可能性。2.触诊确定压痛的部位,对诊断膝关节疾患十分重要,膝部常见压痛点。若发现肿块(包括胭窝部),应检查其大小,硬度,深度,有无压痛与周围组织及膝关节活动的关系。膝关节周围触及滑膜增厚、变韧,提示慢性滑膜炎。在伸直膝关节时,将骸骨作上下或左右推移时,出现沙沙的摩擦音及痉痛,提示骸骨软化症。膝关节在运动时出现音调清脆的弹响同时伴有疼痛者,提示半月板损伤
3.膝关节活动度检查 中立位为膝关节伸直。
膝关节活动度如下:
屈曲:120°~150°过伸:5°~10°内旋约:10°外旋约:20°4. 特殊检查
(1)浮髌试验:患者仰卧位,患肢伸直放松,医生一手虎口对着骸骨上缘,手掌压在骸上囊上,使关节积液集中在骸骨之下,另一手食指以垂直方向挤压髌骨,并迅速放开。如感觉髌骨浮动或有撞击股骨髁的感觉,即为阳性,提示膝关节内有积液。
(2)髌骨摩擦试验:患者仰卧,患肢伸直放松,医生用一手按压住骸骨,并使其在股骨髁关节面上作上、下及左、右的移动,如有摩擦音或患者感觉疼痛,则为阳性。提示骸骨软化症。
(3)麦氏(McMurray征)试验:患者仰卧,医生一手握住患肢足部,另一手拇指及其余四指分别摸住膝关节内、外侧关节间隙,先使膝关节极度屈曲,然后将小腿内收,外旋,并逐渐伸直膝关节,此时内侧膝关节疼痛或有弹响,说明内侧半月板损伤。反之使小腿外展、内旋,逐渐伸直膝关节,如有外侧膝关节疼痛或弹响,说明外侧半月板损伤。
(4)研磨试验:此试验为鉴别侧副韧带损伤与半月板损伤的方法。患者俯卧位,下肢伸直,患膝屈曲90°,可请一助手将大腿固定不时转动,医生双手握住足踝沿小腿纵轴提起小腿,然后再内外旋转小腿,此时侧副韧带处于紧张状态,如有损伤,在旋转时会引起疼痛,提示侧副韧带损伤。另一方法是医生双手按压足部,并内外旋转小腿,若出现疼痛,提示半月板损伤。
(5)侧向挤压试验:患者仰卧,伸直下肢,医生一手握住踝关节向外侧施加压力,另一手在膝关节作向内侧加压,使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承受外翻张力,如有疼痛或有侧方活动,则为阳性,提示内侧副韧带损伤。如作相反方向施加压力,使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承受内翻张力,此时有疼痛或侧方活动,提示外侧副韧带损伤
(6)过伸试验:患者仰卧,膝关节伸直,医生一手抬起小腿,另一手按压住膝部,使膝关节出现被动过伸运动,如有疼痛为阳性。可见于半月板前角损伤、股骨髁软骨损伤或脂肪垫肥厚、损伤等。
(7)抽屉试验:患者仰卧,屈膝90°,足平放于床上,医生可坐在患者的足部,以稳定其足,双手握住小腿上端做前拉后推的动作,如小腿上端能向前拉动,说明前交叉韧带损伤;如小腿上端能向后推动测说明后交叉韧带损伤

手法

播报
编辑

按法

利用指尖或指掌,在患者身体适当部位,有节奏地一起一落按下,叫作按法。通常使用的,有单手按法、双手按法。临床上,在两肋下或腹部,通常应用单手按法或双手按法。背部或肌肉丰厚的地方,还可使用单手加压按法。也就是左手放下面,右手轻轻用力压在左手指背上的一种方法;也可以右手放下面,左手压在右手指背上。

摩法

摩,就是抚摩的意思。用手指或手掌在患者身体的适当部位,给以柔软的抚摩,叫作摩法。摩法多配合按法和推法有常用于上肢和肩端的单手摩法,和常用于胸部的双手摩法。

推法

在前用力推动叫推法。临床常用的,有单手或双手两种推摩方法。因为推与摩不能分开,推中已包括有摩,以推摩常配合一起用。像两臂两腿肌肉丰厚处,多用推摩。看的姿势,是用拇指与食指夹持胳膊肌肉,正在用推法中的单手推摩法。
手指是否可用推摩呢。可以的。不过手指面积太小,操作时,可多用左手握住患者腕部,右手食拇二指住患者一个手指进行推摩,或者只用右手拇指在患者手指上推摩。中医流传下来的推拿小儿方法,实际上就是用的推摩法。推摩的手法是多样的。把两手集中在一起,使拇指对拇指,食指对食指,两手集中一起往前推动,叫作双手集中推摩法,这种方法,是推摩法中最得手的一种手法了。

拿法

用手把适当部位的皮肤,稍微用力拿起来,叫作拿法。临床常用的有在腿部或肌肉丰厚处的单手拿法。如果患者因情绪紧张、恼怒,突然发生气闷,胸中堵塞,出现类似昏厥的情况,可在锁骨上方肩背相连的地方,用单手拿法,把肌肉抓起来放下,放下再抓起,以每秒钟拿两下的速度,连拿二十次,稍为休息,再连拿二十次,则胸中通畅,气息自渐调和了。

揉法

医生用手贴着患者皮肤,作轻微的旋转活动的揉拿,叫作揉法。揉法分单手揉和双手揉。象太阳穴等面积小的地方,可用手指揉法,对于背部面积大的部位,可用手掌揉法。不有单手加压揉法,比如揉小腿处,左手按在患者腿肚处,右手则加压在左手背上,进行单手加压揉法。肌肉丰厚的小腿肚上,则可使用下面的双手揉法。揉法具有消瘀去积,调和血行的作用,对于局部痛点,使用揉法十分合适。

捏法

在适当部位,利用手指把皮肤和肌肉从骨面上捏起来,叫做捏法。捏法和拿法,有某些类似之处,但是拿法要用手的全力,捏法则着重在手指上。拿法用力要重些,捏法用力要轻些。捏法是按摩中常用的基本手法,它常常与揉法配合进行。捏法,实际包括了指尖的挤压作用,由于捏法轻微挤压肌肉的结果,能使皮肤、肌腱活动能力加强,能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浅浅捏来,可去风寒,可化瘀血,深深捏来,可以治疗肌腱和关节囊内部及周围因风寒湿而引起的肌肉和关节的疼痛。

颤法

是一种振颤而抖动的按摩手法。动作要迅速而短促、均匀为合适。要求每秒钟颤动10次左右为宜,也就是一分钟达到600次左右为宜。颤法与动分不开,所以又叫它颤动手法。将大拇指垂直地点在患者痛点,全腕用力颤动,带动拇指产生震颤性的抖动,叫单指颤动法。用拇指与食指,或食指与中指,放在患者疼处或眉头等处,利用腕力进行颤动叫双指颤动法。

打法

打法又叫叩击法。临床上多配合在按摩手术后来进行。当然,必要时也可单独使用打法。打法手劲要轻重有准,柔软而灵活。手法合适,能给患者以轻松感,否则就是不得法。打法主要用的是双手。常用手法有侧掌切击法,平掌拍击法横拳叩击法和竖拳叩击法等:
侧掌切击法:把两手掌侧立,大拇指朝上,小指朝下,指与指间,要分开一厘米许,手掌落下时,手指合拢,抬手时又略有分开,一起一落,两手交替进行。
平掌拍击法:两手掌平放在肌肉上,一先一后在节奏地拍打。 [1]
横拳叩击法:两手握拳,手背朝上,拇指与拇指相对,握拳时要轻松活泼,指与掌间略留空隙。两拳交替横叩。此法常用于肌肉丰厚处,如腰腿部及肩部。
竖拳叩击法:两手握拳,取竖立姿势,大拇指在上,小拇指放下面,两拳相对。握拳同样要轻松活泼,指与掌间要留出空隙。本法常用于背腰部。
以上四种打法,主要用于肌肉较丰厚的地方,如项、肩、背、腰、大腿、小腿等处。叩打的力量,应该先轻后重,再由重而轻。当然,这里所谓重,也不是用极重的力量,而是相对地稍稍加劲的意思。总之,要使患者有舒服感就算合适。在打法的速度上,一般是先慢而后快,慢时一秒钟两下,快时逐渐加到六下或八下。
应该记住,无论使用那一种打法,开头第一下都不能使大劲,应当软中有硬,刚柔相济,而后逐渐转强。两手掌落下时,既要有力,又要有弹性,使患者感觉舒服。叩打时间一般是1~2分钟,或3分钟就可以了。极个别情况下,根据病情,延长一些时间,或缩短一些时间。这种手法,也可在按摩后来配合进行,也可同按摩手法夹杂进行。

适应症

播报
编辑
适应症:扭伤关节脱位腰肌劳损肌肉萎缩偏头痛,前头后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股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腰背神经痛,四肢关节痛(包括肩、肘、腕、膝、踝、指(趾)关节疼痛)。颜面神经麻痹,颜面肌肉痉挛腓肠肌痉挛。因风湿而引起的,如肩、背、腰、膝等部的肌肉疼痛。以及急性或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关节滑囊肿痛和关节强直等症。其他如神经性呕吐消化不良症,习惯性便秘胃下垂慢性胃炎,失眠,遗精,以及妇女痛经神经官能症等,都可考虑使用或配合使用按摩手法。

禁忌症

播报
编辑
各种急性传染病急性骨髓炎结核性关节炎,传染性皮肤病,皮肤湿疹水火烫伤皮肤溃疡,肿瘤,以及各种疮疡等症。此外,妇女经期,怀孕五个月以上的孕妇,急性腹膜炎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急性阑尾炎患者。某些久病过分虚弱的、素有严重心血管病的或高龄体弱的患者,都是禁忌按摩的。
推拿疗法的禁忌症,指不适宜推拿或在某种情况下,手法可能使病情加重恶化的情况。
(1)诊断不明的急性脊髓损伤或伴有脊髓症状的患者,在未排除脊椎骨折时切忌推拿。出现脑脊髓症状时须排除蛛网膜下腔出血,这也是推拿禁忌症。
(2)各种骨折、骨关节结核骨髓炎骨肿瘤、严重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推拿可能引起病理性骨折肿瘤扩散转移或炎症发展扩散。因此也属于推拿禁忌症。
(3)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衰竭的病人或身体过于虚弱者,由于不承受强刺激,因此一般不宜接受推拿治疗。应该采取措施,及时抢救。
(4)各种急性传染病、急性腹膜炎包括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者,禁忌推拿治疗。应考虑手术剖腹探查
(5)有出血倾向或有血液病的患者,推拿可能引起局部皮下出血,故不宜推拿治疗。
(6)避免在有皮肤损伤的部位施手法。但在有褥疮的周围施轻手法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可使缺血性坏死的创面逐渐愈合。这是70年代在治疗外伤性截瘫患者时的意外发现。
(7)妊娠3个月以上的妇女的腹部、臀部、腰骶部,为了防止流产,不宜在这些部位施手法。
(8)精神病患者或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推拿治疗。

注意事项

播报
编辑
1.按摩前要修整指甲、热水洗手,同时,将指环等有碍操作的物品,预先摘掉。
2.态度要和蔼,严肃细心,要耐心地向患者解释病情,争取患者合作。
3.患者与医生的位置要安排合适;特别是患者坐卧等姿势,要舒适而又便于操作。
4.按摩手法要轻重合适,并随时观察病人表情,使患者有舒服感。
5.按摩时间,每次以20~30分钟为宜,按摩次数以十二次为一疗程。
6.患者在大怒、大喜、大恐、大悲等情绪激动的情况下,不要立即按摩。
7.饱食之后,不要急于按摩,一般应在饭后二小时左右为宜。
8.按摩时,有些患者容易入睡,应取毛巾盖好,以防着凉,注意室温。当风之处,不要按摩。推拿,又称按摩,就是用手在人体皮肤、肌肉、穴位上施行各种手法,达到保健、治病的目的。可以由他人按摩,也可以自己按摩,就是自己给自己按摩。
应用推拿防病、治病、健身益寿,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几千年前就受到中国医学家及养生学家的高度重视。如《黄帝内经》中就指出:“按摩勿释,着针勿斥,移气于不足,神气及得复。”说明在秦汉时期推拿已成为医疗和养生的重要手段。晋代葛洪所著《抱朴子?内篇?遐览》中曾提到有《按摩导引经十卷》,惜已佚。但在《养性延命录》中,曾转引导引经部分内容曰:“……平旦以两掌相摩令热,熨眼三过,次又以指搔目四眦,令人目明。……又法摩手令热以摩面,从上至下,去邪气令人面上有光彩。又法摩手令热,雷摩身体,从上而下,名曰干浴,令人胜风寒时气、热头痛,百病皆除。”导引经的上述内容曾为许多书籍所推崇、引用。隋代的《诸病源候论》每卷之未,都附有导引按摩之法。当时,自我按摩作为按摩的一个内容十分盛行,它的广泛开展,说明按摩疗法重视预防,注意发挥病人与疾病作斗争的主观能动性。隋唐时期,在人体体表施行按摩手法时,涂上中药制成的膏,于是,一种既可防止病人表皮破损、又可使药物和手法作用相得益彰的膏摩方法有了发展。膏的种类很多,有莽草膏丹参膏乌头膏野葛膏、陈元膏和木防己膏等,根据不同病情选择应用。而且膏摩还可用以防治小儿疾病,《千金要方》中指出:“小儿虽无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避寒风”。这个时期已有按摩专科,并有按摩博士、按摩师等职务名称,可见当时按摩已颇盛行。尤其是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十分推崇按摩导引,他在《备急千金要方?养性》中提及:“按摩日三遍,一月后百病并除,行及奔马,此是养身之法。”孙氏此论,既是对唐代以前养生学的继承,又是他自己经验的总结,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清代在保健推拿方面发展的特点,是对小儿推拿的著作较多,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手法简便易行,在民间流传甚广中式推拿 中式推拿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保健按摩;以经络穴位按摩为主,其手法渗透力强,可以放松肌肉、解除疲劳、调节人体机能,具有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疏通经络、平衡阴阳、延年益寿之功效。

情况处理

播报
编辑

综述

推拿简便、安全、舒适,易被人接受。但如果对推拿方法、部位等不加以注意,也会使病人受到不应有的痛苦或造成施术困难。所以,推拿师应认真做好推拿前的一切准备工作,然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正确的推拿方案,认真细致的操作,主动观察和询问病人的感受,手法要避免粗暴急躁,置病人反应于不顾。要尽量避免发生意外。一旦手法使用不当,操作时间过长或病人精神紧张等原因,导致异常情况发生,(如晕厥、破皮、骨折、出血等),须及时处理。

晕厥

晕厥是一种突发性、短暂性、一过性意识丧失和昏倒,系由于广泛性脑缺血大脑皮层由原来常态供氧情况下,迅速陷入缺氧状态而引起,在短时间可自然恢复。在推拿过程中,如果病人突然感到头晕、恶心,继而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出冷汗,神呆目定,甚至意识丧失而昏倒,可判断为病人发生晕厥。
推拿时发生晕厥,主要可能是病人过于紧张、体质虚弱、疲劳或饥饿的情况下,因推拿手法过重或时间过长而引起。一旦病人出现晕厥,应立即停止推拿,让病人平卧于空气流通处,头部保持低位,经过休息后,一般就会自然恢复。如果病人严重晕厥,可采取掐人中、拿肩井、合谷、按涌泉等方法,促使其苏醒,也可配合针刺等方法。如属于低血糖引起的晕厥,可让受术者喝些糖水。

破皮

在使用擦法时,因操作不当有时可导致受术者皮肤破损,此时应做一些外科处理,且避免在破损处操作,并防止感染。不使用擦法时,不可硬性磨擦。

皮下出血

按摩一般不会出现皮下出血,若病人局部皮肤出现青紫现象,可能是由于推拿手法太重或病人有易出血的疾患。出现皮下出血,应立即停止推拿,一般出血会自行停止,2—3天后,可在局部进行推拿,也可配合湿敷,使其逐渐消散。

骨折

推拿手法过重或粗暴,病人易发生骨折,对怀疑有骨折的病人,就立即诊治。对小孩、老人推拿时手法不能过重。做关节活动时,手法要由轻到重,活动范围应由小到大(不能超过正常生理幅度),并要注意病人的耐受情况,以免引起骨折。

主要优点

播报
编辑
具有恢复体力、减轻疲劳、增强人体血液循环,提高人体抗病能力、调节脏腑,美容减肥、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功能。中式推拿可使人体表面毛细血管扩张,增加人体皮肤的营养从应,改善皮肤的呼吸,有利于皮肤表面汗腺皮脂分泌,能达到美容的目的。
耳部推拿按摩方法
中国清代医学家王清任说:“两耳通脑,听听之声归于脑。”认为耳与大脑是直接相通的。因此,对耳部的按摩可以起到清醒头脑、增进记忆、强化听力、消除疲劳的作用。掩耳呜鼓,是中国民间流传较广的健脑方法。做法是将两手掌心紧按耳孔,手指搭在脑后部,用中间三指轻轻扣击后枕部10—20次,手指按在后枕部不动,掩按耳孔的两掌心突然抬离,连续开闭10—20次,最后将两手食指或中指插入耳孔,旋转 几下后突然拔出共做3—5次。然后按摩翳明、翳风穴,翳风穴在耳垂与耳后高骨之间的凹陷处,翳明穴在翳风穴向脑后约一寸处。两穴按摩方法相同。用中指按在穴位上,先向前旋转按摩10圈,再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按摩10圈,先按摩哪个穴位均可。
最后,做擦动作。将手掌放在耳部前面,平贴在脸上,均匀用力向后推擦,擦过耳后,再从耳后将耳背带倒向前推擦,反复做10—20次,以两耳出现热感为好。
鼻部按摩法
鼻部的按摩,主要是通过疏通经络。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来达到通畅鼻道,增强五官功能,清醒头脑的目的。
鼻不但是重要的呼吸器官,而且还与口、眼、耳相通,所以古人认为只有鼻道畅通,才能进一步达到“七窍通”。
按摩时首先做通畅鼻道的训练。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用大拇指和食指提捏住鼻腔,逐渐用力向外出气,这时会感到不能呼出的气被压向两耳和两眼,待感到气达内耳后,突然放开手指,正常呼吸两三次后,再做下一次,共做三次即可。再做相反的呼吸训练,先将体内残气呼净,再用手指捏住鼻腔,不呼不吸,再将手指突然松开,深深地吸一口气,反复做三次。做上面的训练时,一定要注意两点:第一,不要做得过分,憋得面红耳赤;第二,在两次中间的间隔时间里,做两三次正常呼吸,以防止体内缺氧。
然后,按揉鼻部穴位。首先是迎香穴,位置在鼻翼外缘约0.5寸,在鼻唇沟中。可用两手中指或食指指肚揉搓20—30次。其次鼻通穴,位置在鼻唇沟上端尽头软骨与硬骨交接处。用中指中等力量点按15—20次。
推拿按摩保健手法全攻略
1.按法
是以拇指或掌根等部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逐渐向下用力按压,按而留之,不可呆板,这是一种诱导的手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临床上按法又分指按法、掌按法、屈肘按法等。
指按法:
接触面较小,刺激的强弱容易控制调节,不仅可开通闭塞、散寒止痛,而且能保健美容,是最常用的保健推拿手法之一。如常按面部及眼部的穴位,既可美容,又可保护视力。
掌按法:
接触面较大,刺激也比较缓和,适用于治疗面积较大而较为平坦的部位,如腰背部、腹部等。
屈肘按法:
推拿手法
用屈肘时突出的鹰嘴部分按压体表,此法压力大,刺激强,故仅适用于肌肉发达厚实的部位,如腰臀部等。按法操作时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按法常与揉法结合应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即在按压力量达到一定深度时,再作小幅度的缓缓揉动,使手法刚中兼柔,既有力又柔和。
2.摩法
推荐阅读:“循经推拿”教健康减肥
推拿按摩治感冒
简易有效的推拿治疗旅途失眠
脚底按摩是保健也是治疗
推拿也要讲究手法
以掌面或指面附着于穴位表面,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顺时针逆时针环形有节律的摩动。摩法又分为指摩法、掌摩法、掌根摩法等。
指摩法:
用食指、中指、无名指面附着于一定的部位上,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掌、指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
掌摩法:
用掌面附着于一定的部位上,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掌、指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
掌指摩法
用掌根部大、小鱼际等力在身体上进行摩动,摩动时各指略微翘起,各指间和指掌关节稍稍屈曲,以腕力左右摆动;操作时可以两手交替进行。
在运用摩法时,要求肘关节自然屈曲、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动作要缓和而协调。频率每分钟120次左右。本法刺激轻柔缓和,是胸腹、胁肋部常用的手法。若经常用摩法抚摩腹部及胁肋,可使人气机通畅,起到宽胸理气,健脾和胃、增加食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