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后七日(2010年刘梓洁执导电影)_百度百科

父后七日

2010年刘梓洁执导电影
展开5个同名词条
《父后七日》是一部改编自台湾作家刘梓洁的同名散文的剧情片。导演王育麟邀请作者刘梓洁担任编剧并共同导演,王莉雯、吴朋奉等演员主演。影片从一个侧面来描述父亲死后对儿女的影响,讲述了一个从彰化县北上工作的女孩返乡奔父丧七日的故事,以黑色幽默手法展现出道教与台湾丧葬习俗。电影于2010年8月27日上映。>>>
主要演员
精彩图集
词条图册
电影海报

基本信息

《父后七日》是一部改编自台湾作家刘梓洁的同名散文的剧情片。导演王育麟邀请作者刘梓洁担任编剧并共同导演,王莉雯、吴朋奉等演员主演。
影片从一个侧面来描述父亲死后对儿女的影响 [1],讲述了一个从彰化县北上工作的女孩返乡奔父丧七日的故事,以黑色幽默手法展现出道教与台湾丧葬习俗。电影于2010年8月27日上映。
中文名
父后七日
外文名
Seven Days in Heaven
其他译名
7 Days in Heaven
类    型
剧情
制片地区
中国台湾
发行公司
海鹏电影 中国台湾
导    演
刘梓洁王育麟
编    剧
刘梓洁
主    演
吴朋奉王莉雯陈家祥
片    长
100 分钟
上映时间
2010年8月27日
对白语言
普通话、闽南语
色    彩
彩色
电影分级
Taiwan:R-12
imdb编码
tt1745704
IMDB评分
6.1/10 (27 votes)

剧情简介

播报
编辑
阿梅在父亲过世的七天内,回到了台湾中部的农村里,重新面对父亲成长乡里的世事人情,其中有传统葬仪的庸俗繁琐、匪夷所思的迷信风俗,更有台湾质朴率真的浓厚人情味。葬礼结束後,阿梅将丧父的伤逝打包封存,独自回到了光鲜俐落的城市里继续工作,却在某次过境香港机场时,对父亲的思念竟突然如排山倒海而来 [2]

演职员表

播报
编辑

演员表

角色演员配音
阿梅王莉雯-
阿义吴朋奉-
大志陈家祥-
小庄陈泰桦-
父亲太保(张嘉年)-
阿琴张诗盈-
折莲花邻居邱淑缎;詹碧玉;詹碧玲;-
美凤王安琪-
小护士朱家仪-
医生施宇聪-
议员王育麟-
议员助理赖兆明;小高;-
长发伯蒲创结-
公司主管詹婷怡-
阿梅同学林恒均-
机场吸烟室旅客陈文德;陈荣顾;蔡宗翰;郭春晖;张璐璐;-

职员表

出品人王惠娟王育麟
制作人王育麟
原著刘梓洁
导演刘梓洁王育麟
副导演(助理)庄景乐陈嘉容
编剧刘梓洁
摄影傅士英
剪辑王育麟
道具蒲士荣蒲靖舒
美术设计黄婉妮涂硕峰
剧务陈怡臣
场记李郁倩
展开
以上资料来源 [3]

角色介绍

播报
编辑
阿梅
演员王莉雯
配音-
死者的女儿,有让哭就哭让停就停的本事。在经历四个月“父后七日”后,一直沉浸在工作中的她,在机场明亮的角落里,对父亲有了排山倒海的思念。
阿义
演员吴朋奉
配音-
一个喜欢作诗的道士,年轻的时候青梅竹马为了去台北发展和他分开,后来遇到了聪明漂亮的阿琴,两人非常投缘,合作无间,虽然没有婚姻之实,但是二人同心把葬礼综艺事业做的有声有色。
阿琴
演员张诗盈
配音-
一个下港的女孩,人很率直很肯学,什么都愿意做,无论什么都是一学就会。来彰化学插花认识了阿义,两人非常投缘,虽然没有婚姻之实,但是二人同心把葬礼综艺事业做的有声有色。
美凤
演员王安琪
配音-
阿义的青梅竹马,在年轻的时候为了更好的生活,离开阿义去了台北做美发工,学到安身立命的手艺并且嫁给了城里的小开。
以上资料来源 [1] [4]

获奖记录

播报
编辑
时间
具体奖项
获奖主体
备注
2010年
第47届金马奖
最佳男配角
获奖 [5]
最佳改编剧本
最佳剧情片
父后七日
入围 [6]
最佳女配角
最佳新演员
年度台湾杰出电影
父后七日
2010年
第12届台北电影奖
最佳女配角
获奖
最佳编剧奖
2011年
第11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最佳男配角
入围
2011年
第3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最佳亚洲电影
父后七日
入围

幕后制作

播报
编辑

创造背景

父后七日剧照
刘梓洁与王育麟的结识于公共电视的百万原创剧本比赛。2005年刘梓洁与九降风编剧蔡宗翰,合著剧本参加这个比赛获得入围,许多业界导演便开始注意到这两个还在念研究所就拼命写的年轻人。王育麟当时就知悉刘梓洁会写剧本,2006年见她散文得奖,2007年便问她要不要把散文改编成剧本,待她剧本编好又力邀她一起当导演,就这样开始了拍摄《父后七日》的旅程。
王育麟认为《父后七日》拍摄的是和刘梓洁有关的青春故事,所有的事情都跟她密切地连在一起,一定要把她拖下水,才能很安心地让这片子成立,因而决定到刘梓洁家附近去拍摄。两个人合作的过程默契不错,又恰巧彼此对文学与电影的爱好、品味都很接近。甚至还在《父后七日》里,偷渡了一些两人的喜好。
刘梓洁认为一旦要把散文改编成电影剧本,就是为了电影而创作,不再是为原本的散文,也不在乎被问到‘哪些是真是假’,于是在《父后七日》电影中,她尝试着加入了原本散文没有的人物,并且改编一些散文中角色的设定,让故事发展更为有趣。譬如现实中,刘梓洁的哥哥是建筑师,但她认为‘若设定兄妹两人都是从都市回到乡下那就没冲突感,所以将哥哥设定留在乡下摆地摊;另外,因为不能有两个女主角,所以把妹妹的戏也删了。

电影配乐

王育麟则是个一派随性、自在的创作者,这次《父后七日》的配乐”To Sir With Love”,就是他以前听过的,他认为有些音乐本身就很具重量及意义,若把这些音乐恰当地与一些经验放在一起,便能够产生化学作用。王育麟本来也有想要用别首歌曲的考虑,但有一天他跟刘梓洁在前往深坑的路上,刘梓洁车上刚好放了一首老歌就是”To Sir With Love”,因而电影中女主角的爸爸教她骑摩拖车的桥段,也就这样设计了出来;虽然光是买词曲创作的版权费就花了五千美金,但他认为,有些配乐,一开始认定了是它,之后再怎么置换都无法到位了 [7]

影片评价

播报
编辑
《父后七日》与生活贴得太近,能让人动了真情,破涕为笑又突然转喜为悲(外滩画报评 [8]
《父后七日》是少见的以丧葬文化为故事背景的电影题材,片中以戏而不谑的方式,描绘台湾特有的丧葬习俗;特别是对白贴近庶民心情,颇能引起观众共鸣 [9]
《父后七日》通过一系列看似有些荒谬和喧闹的段子,让主人公在父亲死后,重新审视了父亲的爱。在一切声响都停顿,当一切色彩都褪去,“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喟叹油然而生,让观众热泪不止。剧情是散文风格化叙事,影片布局贴近生活的本质感,没有跌宕的故事、没有讲任何大道理、没有歇斯底里的表演,甚至还让本应严肃的葬礼出现了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段子。乍看上去,本片既不悲情,又不婉转,可是影片的情感是真挚的,是撕去生活中的伪装后的真挚(搜狐娱乐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