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青拳_百度百科

燕青拳

中国传统武术拳法
收藏
0有用+1
0
燕青拳,又称秘宗拳、颜青拳、弥祖拳、迷踪拳,出自河南嵩山少林寺,是中国传统武术拳法之一。 [3-4] [6]
燕青拳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相传为达摩或烧火僧紧那罗王或燕青所创;其基本含义可归纳为疾速、狙击、隐含、刚柔、虚实、变化等;外形看似长拳,但内容很杂,既有少林拳、鹰爪拳、通臂拳等拳的特点,又含有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的特点。 [3-4] [6]
2008年6月7日,河北省沧州市申报的沧州武术(燕青拳)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非遗编号Ⅵ-10。 [9] [13]
中文名
燕青拳
定    义
中国传统武术拳法
发源地区
河南嵩山少林寺
所属国家
中国
别    名
秘宗拳颜青拳弥祖拳迷踪拳
保护等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渊源

播报
编辑
燕青拳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最早出自河南嵩山少林寺,相传为达摩或烧火僧紧那罗王或燕青所创。 [3-4] [6]
相传,宋代的周侗精习燕青拳,其弟子林冲、卢俊义也是习练此拳的高手。
有关燕青拳,有多种传说:传说之一认为燕青拳这个门派起源于唐末,传至宋代由卢俊义在少林寺整理发展而成;后来卢俊义把此拳传给了燕青,自己引退,以后由燕青传播这个拳法,故称之为“燕青拳”。
传说之二,燕青的门徒因为燕青上梁山造反而隐其名,故称之为“秘宗拳”。
传说之三,燕青上梁山时,施展绝技使雪地上不留足迹,追兵迷路,故称之为“迷踪艺”。
清代乾隆年间,燕青拳传给了孙通;当时的山东泰安人孙通曾在嵩山少林寺苦习数年,燕青拳艺炉火纯青,被人尊为“万能手”;孙通因犯命案去东北避难,途中,在河北省青县和静海县交界的大屯村和静海县小南河村分别传下燕青拳。
一支流传的情况是,孙通受风寒病在大屯村,幸蒙村里人照料,为报恩孙通将燕青拳在大屯村进行传授,当时传授的出名弟子有铜锤吕明、大刀韩七、快腿文林等人。
另一支流传的情况是,孙通去东北途经静海县小南河村时,见霍氏宅屋环境秀丽、风景优美,在霍家传下燕青拳,据说霍元甲的曾祖父就是孙通的高徒。 [2]
2016年,北京市武协燕青拳研究会成立。 [5]

功法解析

播报
编辑
  • 综述
燕青拳的基本含义可归纳为疾速、狙击、隐含、刚柔、虚实、变化等。外形看似长拳,但内容很杂,既有少林拳、鹰爪拳、通臂拳等拳的特点,又含有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的特点;劲力上化拙归巧,易僵为灵,练求明劲、暗劲、横劲、开合劲、抖放劲、螺旋劲等;技击上讲究全身为法,尤以“靠、抱、粘、拗、顶、弹、拨、挎、掸、提、撩、缠、击、拦、格”十五字技法要诀为精华。 [4]
  • 实战招法
燕青拳实战中基本的招法是:远踢、近打、贴身摔;远手、近肘、贴身靠;高崩、低砸、中间挎;迎打、截打、连续打,攻守合一,攻防要害,防攻并举,虚实并用,手脚齐发,上、中、下三路并进,主要技击法有:猝击法、虚实击法、连击法、拦迎击法、躲闪击法、困击法等。 [4]
  • 手形套路
燕青拳拳式中反打、侧打、拧转、旋转的动作比较多,手型多样,有拳、掌、勾、爪、拐等十几种手法有云手、捋手、缠手、弹手等近20种;手行似浮云,遮人耳目,出手三招,刁钻古怪,特别是双掌为刀手,上穿下挂,掸、挥、削、砍连连不断。
  • 步型腿法
燕青拳重视下盘功夫练习,有“入门先站三年桩、踢三年腿”之说;腿法变化多端,有踢、蹬、踹、搓、跺、撩、扫等十几种;步型主要有马步、弓步、虚步、丁步、歇步、仆步、独立步、跪膝步等,行步则以蹬步和系统套环步为主,步法要求轻灵自然,如猿纵,似猫行,讲究挺胸收腹,歪腰斜跨。 [4]
  • 眼法身法
燕青拳的眼法讲究眼为心之魄,神聚于眼,眼随手动,手到眼到,眼随势变,目随势注,拳似流星,眼似闪电。燕青拳的身法讲究侧转、钻翻、吞吐、俯仰、起伏、翻转、回环、侧绕、勾挂、盘旋、跳跃、顺送、屈伸、攻防、跨绕,身动如风,腰似蛇行,拧腰顺肩。其身法巧妙运用,一法数招,随机应变,身形将就“抱桩为虎形,提拦为马形,搭袖为鸡形,盘坐为蛇形”。 [3]
  • 拳法内容
燕青拳拳法内容为:1、徒手(燕青拳、三步架);2、器械(青龙剑、三才剑、五虎群羊棍断门枪、春秋大刀);3、对练(讲究十二块,谈空法、捷进法、救应法、达变法、拆变法、虚实应救躲闪法、半避风短打、燕青十打、五花绵掌、应面对、绵掌拨步打法、里外战);4、绝技(铁掌功、铁腿功);5、医疗保健功(十二联手,根据中医经络学编制,主要以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为目的)。 [4]
功法样式

主要特点

播报
编辑
  • 综述
燕青拳内容丰富,技术全面,演练风格姿势优美,快慢有度,潇洒大方,同时练气、养形、传神,故老少皆宜,防身之中又有健身之功效。 [2-4]
  • 技术特征
燕青拳具有鲜明的技术特征:架势较小,腿法多变,拳脚相随,快慢守理,守中寓发,待机伸屈,功架端正,发力充足,动作敏捷,大开大合,虚实相辅,奔放流畅;燕青拳习的是手、眼、身、法、步,练的是精、壮、巧、妙、神;“精、壮、巧、妙、神”中的“神”为精魄,以形传神,动以养形,外练以养形为先,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壮。人由气生,气由神往,神气相补,神韵风骨,息息相依。 [2-4]
比武

练习纲要

播报
编辑

综述

燕青拳法注重“慢练功,快练攻”。练功有八大招,分别为抢、靠、颠、粘、卷、提、挎、掸。此八招是燕青拳法之纲要,每字含义不能以一招一式替代,蕴含于招术之中,用法灵活多变,每字含八目,共六十四目。 [2-4]
燕青拳习拳的基本要诀是“心意为本”,基本要求是:要练拳,先修心;习燕青拳心为主帅,意为先导,意到气行,气催力发;行拳走势要求连贯、圆和、自然,不动则正,一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一气呵成,招式变化都在行动之中;实战时讲究乘人之势,借人之力,借力打力;行功习拳最忌劳气拙力,讲究练求刚柔之劲;艺到精纯,诸法融会贯通,招法举一反三、变幻无穷、顺其自然、运用自如。 [3]

练习方法

一、缠丝腿
1、预备式左高虚步格斗式站立。
2、左脚外展,脚内侧朝前,身体以腰为轴向左拧转,左臂随身体左转向下、向后摆动,同时右手向前上挑臂盘肘,注意肘尖向前,拳眼紧贴肩胛骨,力点在右小臂。
3、承上式,身体重心移向左腿,右腿向前上里缠,脚尖斜向上、微内扣。
4、左腿微屈,身体继续向左侧拧转,同时右脚迅速横向前方铲出或弹踢。
5、右脚前落成右弓步,脚尖向前、微里扣,扣膝,右拳变掌向前立掌推出,力点在掌根,同时左拳变勾手直臂上提,勾尖向下。 [8]
二、白鸡飞窝
1、以大胯虎架预备。
2、左腿向上提膝,同时双臂向下经体前向上在胸前交叉,脚面绷平,足尖向下。
3、双臂从脸前向上护照并继续向左右两侧打开,同时左腿向前上方猛蹬,脚尖朝上,着力点在脚跟。
4、左腿屈膝收回,足尖向下,同时双手双手两腰侧,掌心向上。
5、左脚向前落地成左5步,双掌握前迅猛击出,掌心向外,掌指向上,力点在掌握。
6、两小臂回收,双掌掌背相对,紧贴于胸前,掌指向下,两肘肘尖向前,同时提右膝于腹前,脚面绷平,足尖向下。
7、承上式,双掌掌背向外突然抖出,掌心向上,右腿同时迅速向前蹬直,脚尖向上,力点在脚跟和手掌背。
8、动作不停,右脚向前震脚落地,左腿提起,双手回收到胸前,承上式,左脚向前上步成虚步,同时左掌迅速向前立掌推击,同时右掌掌心向上收回到腰间。 [8]
三、绕步崩雷
1、以仙人指路为预备式。
2、左足微提、外展,向前活步,右脚提起、足尖里扣,快速向前、向左勾踢,勾踢时右脚跟要紧贴地面,同时右手出动手变掌,右臂由后向前上、向外(右上流掉,左掌心间里、向下排拍右小臂里侧后落到身后,此时重心在左腿上)。
3、上动不停,双腿微肩、有情斜向下臂,左臂斜向上合,环抱于胸前,左掌心向右后,右手为睾,举心向左上。
4、猛蹬左腿成右横裆步,同时双拳向上经脸前向外弹抖,目视右拳前方,双拳拳心相对,力从腰发,力达拳背。
5、右小臂随腰左转向身体里裹,右脚尖里扣,双臂屈肘抱于左胸前。
6、双拳随左腿提膝向下、向右上方猛提,拳心向里,左拳与鼻尖同高,右拳高与眼平。
7、承上式,左脚尖向左前方外摆,双拳随身体左转,高与脸平。
8、右脚向左脚前方上步,足跟着地,脚尖向里、向上,同时双拳下摆,拳心向上。
9、双拳继续下摆,随左腿向右腿后插步、经体前向右上方兜拳,拳心向上。
10、双脚左拧,身体左转,同时向左后活左脚、提右腿,右拳向下挂拍右大腿外侧。
11、右腿向右方落步,脚尖稍里扣,同时提左腿,左拳下挂左大腿外侧,目视左前方。
12、左脚向前外展震地、右脚提起,同时左手向左前方反打,拳背向左,上动不停,右脚前落成弓步,同时右肘向前上方横击左掌,力点在右小臂里侧,拳心向上,目视前方。 [8]
练习燕青拳

主要流派

播报
编辑

陈善派

清代的孙通将燕青拳传入沧州沧县,此后燕青拳在沧州广泛流传;在沧县,为以陈善(外号“赛胜英”第三代)为主的一派,亲传弟子(第四代)有:郭连祥(沧州八虎在第五称“郭五爷”)、赵友爷、李虎爷、陈广志、余桐波、赵一爷、福印爷、于五爷、吕战鳌等;后陈广志再传弟子(第五代)陈玉山、杨裼山(外号“杨快手”)、郭西山、刘俊岑等;传弟子(第六代)有:张风员(武术六段)、郭宝申(武术六段)、杜学堂、任会珍、孙忠诚(武术六段)等;再传弟子(第七代)杨姚生、张天(武术四段)、郭会波、张维英(武术三段)、王磊(武术三段)、刘鹏程等创燕青武馆于山东省滨州市魏家小区发扬燕青武术,传至第七代。 [6]

霍家派

孙通去东北途经静海县小南河村时,将燕青拳传给了霍元甲的曾祖父;霍元甲的父亲霍恩第以保镖为业,因其迷踪拳出神入化,很多大商人都求他保镖;后又传至霍元甲之手,将燕青拳发扬光大。 [2]

张耀庭派

沈阳燕青拳属张耀庭派,张耀庭传郭正堂,郭正堂传授潘永宏、李守贵、李振明、李守玉,潘永宏在沈阳的南市场、李守贵在大西菜行、李振明在铁西区十马路、李守玉在铁西区贵和街分别开设拳坊,传授燕青拳,他们培养弟子数千人,其中佼佼者近百人;李守贵20世纪初在大西菜行开拳坊教徒为生,五十年代改为南市武术社;其弟子均为沈阳市武林名宿,弟子刘秉义凭借一身燕青拳功夫成为抗日英雄,解放后任东海舰队某部政委;于振波便是李守贵的弟子,而刘秉义是他的大师兄。 [2]

历史文化

播报
编辑
  • 相关人物
孙通,清代山东岱州人,字季宽,人称“万能手”“铁腿孙通”。初随兖州张某学拳,数年后辞师出游,辗转入少林寺,苦练十余年,学得多种拳械,擅长点穴术、卸骨术和擒拿术等;此后,专致设教授徒,曾先后设教于山东青州,河北滨州、武定、阳信、盐山等地;清嘉庆年间定居河北沧州城北姚官屯,又设教于沧州所属多处村镇。 [2] [6]
霍元甲
霍元甲(1868年1月18日-1910年9月14日),清末爱国武术家,字俊卿,生于天津静海县,出身于镖师家庭,继承家传“秘宗拳”(即燕青拳)绝技。幼年体弱,在27岁以前基本上生活在故乡,时常挑柴到天津去卖;28岁后到天津当上码头装卸工,后来在农劲荪开设的怀庆药栈当帮工,升任掌柜;1909年,41岁的霍元甲,由农劲荪介绍来上海,接受由陈公哲、陈铁生所创办“精武体操会”中主教武术。霍元甲被评为沧州十大武术名人之一。 [7]
顾庆林,1970年3月生于河北省沧州市青县,燕青拳传人,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燕青拳研究会会长。顾庆林自幼习武,12岁正式拜师,曾先后跟随倪凤来、杨茂林学练秘宗拳(即燕青拳),练过铁砂掌、鹰爪功、燕青架子功、八极拳、太极拳等,后拜八卦掌第四代传人、原公安部总教练马传旭为师,习练八卦掌。1991年,顾庆林参军入伍,在北京卫戍区某部仪仗队连续九年担任执行队长,曾被誉为“军中一把刀”。2009年,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国庆大阅兵中,顾庆林担任特种兵方队总教练。 [5]

价值意义

播报
编辑

文化价值

从美学上,燕青拳讲究“中和为美”,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主张;“和”强调事物的多样性及其对立统一,“中”强调处理事物矛盾的原则和方法,是实现对立统一的途径;“中和为美”的美学思想对燕青拳产生了较大影响,例如燕青拳架势轻巧、虚实相辅、变化灵活、快慢有度的功法特点和“慢练功,快练攻”的习练特点就是中和之美的体现,也是姿势美、劲力美、节奏美和结构美的呈现。 [3]
燕青拳貌似术重韵薄,其实不然,燕青拳也相当注重“气韵”。中国传统美学的“气韵”,是指审美对象的内在生命力显现出来的具有韵律美的形态。这一原则运用到武术中就是修炼元气,打造生命力之本源;燕青拳动作潇洒大方又灵活多变,一法变数招,气韵随身行,能体现武术的练意、练气和练神。 [3]

健身价值

练习者通过习练燕青拳,使自身的力量、柔韧性、协调性、速度和灵敏性等身体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通过加强腰腿的练习,延缓腰腿机能衰退,能够起到强腿壮腰的作用;燕青拳讲究“拳不离手”,但提倡“止戈和平,点到即止”,说明燕青拳是以习武健身为宗旨的。 [3]

教育价值

燕青拳作为中华传统武术保留相对完整的拳种之一,在漫长而不间断的传承中,深受中华民族精神优秀内核的滋养,使燕青拳在师徒相授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习者的品格和修为;燕青拳注重技战术的丰富和完善,更注重人文历史的承载与传播、武德及民族精神的教育。 [3]

经济价值

燕青拳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这为其进行经济开发提供了文化基础;可以对燕青拳进行旅游文化资源方面的开发,组织燕青拳文化主题游,让游客体验燕青拳的传统礼仪文化、人文历史和技击技能;同时,充满审美价值和民族特色的燕青拳还可打造精彩的表演团队进行国内外巡演;此外,开发燕青拳的文化衍生产品也较切合时代。 [3]

传承发展

播报
编辑
2008年6月7日,河北省沧州市申报的沧州武术(燕青拳)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非遗编号Ⅵ-10。 [9]
2011年8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申报的燕青拳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被列入第三批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非遗编号NMⅥ-25。 [10]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沧州市武术协会获得“沧州武术(燕青拳)”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1]
2022年6月,燕青拳入选天津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 [12]

相关影视

播报
编辑
  • 浪子燕青
浪子燕青
《浪子燕青》是马成执导,鲁国庆、段章丽、崔志强、王海生、孙京国、杜非等主演的武打电影;该片于1983年出品,以袁阔成评书《水泊梁山》为蓝本改编,奸臣高俅设圈套以比武为名摆设擂台,宋江燕青等人马扑会,他们早料到高俅计谋,将计就计,大胜宋军而回。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