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云台作者简介
编辑蒋胜男,女,温州市艺术研究所戏剧编剧,国家二级编剧、作家。
燕云台内容简介
编辑小说全书共4册,见证一代铁血雄后如何奠定辽、宋间长达100多年的和平格局。作品在跌宕起伏的铁血传奇中,演绎了民族融合的故事,于诡谲多变的辽国历史风云中,呈现了主角的家国情怀。
燕云台作品目录
编辑第一章 辽宫汉女 | 第二十六章 血雨腥风 |
第二章 双后并立 | 第二十七章 黄雀在后 |
第三章 祸起萧墙 | 第二十八章 女里告密 |
第四章 察割之乱 | 第二十九章 双王逼婚 |
第五章 渔翁得利 | 第三十章 姐妹失和 |
第六章 燕燕驯马 | 第三十一章 明扆动心 |
第七章 韩子德让 | 第三十二章 相府嫁女 |
第八章 深宫皇子 | 第三十三章 喜隐受辱 |
第九章 思温训女 | 第三十四章 密会高勋 |
第十章 射柳之争 | 第三十五章 醋海生波 |
第十一章 春夜之舞 | 第三十六章 两情相悦 |
第十二章 狼虎丛中 | 第三十七章 只没受刑 |
第十三章 风声鹤唳 | 第三十八章 月夜赴约 |
第十四章 初遇燕燕 | 第三十九章 只没成婚 |
第十五章 穆宗遇刺 | 第四十章 山雨欲来 |
第十六章 各怀心事 | 第四十一章 步步为营 |
第十七章 耶律屋质 | 第四十二章 黑山惊变 |
第十八章 皇座怪物 | 第四十三章 景宗继位 |
第十九章 姐妹失和 | 第四十四章 迟来一步 |
第二十章 自投罗网 | 第四十五章 婚讯惊变 |
第二十一章 千里幽州 | 第四十六章 为爱私奔 |
第二十二章 胡辇救妹 | 第四十七章 苦命鸳鸯 |
第二十三章 少女李思 | 第四十八章 耿耿长恨 |
第二十四章 女巫肖古 | |
第二十五章 燕云台上 |
燕云台作品鉴赏
编辑《燕云台》力避流俗,以凝练的语言、严整的结构和缜密的逻辑,在崇尚虚玄想象的网络历史类型叙事中创造了庄重和崇高的新境界。萧燕燕和韩德让的事迹在《辽史》等官方正史中有着相对丰富的记载,野史和北方的民间传说中也有众多材料,这既给小说创作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成为想象的桎梏。作者沿袭了传统历史叙事的风格,从契丹族的信仰到辽国的世系关系,从横帐三房的权位争夺到辽宋对峙,历史在后人想象中的原有轮廓和脉络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尊重,依靠文字记载和漫长时间淘洗遗留下来的记忆元素成为系泊想象的锚定,再加上历史烟云和萧、韩的人生经历自带的传奇“红利”,由此形成的文本气象就像历史本身的“包浆”,有着深沉、幽邃的光泽和质感。
我们在《燕云台》中看到契丹、汉和党项等民族在融合中不断走向文明、走向开化的洪流,它不仅反映了历史的面相和动力,也是对当下时代的精神呼应。这一特征不是阶段性的,而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许倬云即有“中国文化的特点,不是以其优秀的文明去启发与同化四邻。中国文化真正值得引以为荣处,乃在于有容纳之量与消化之功”的论断,《燕云台》无疑是对这种进步的历史观的审美化。当然,小说不是历史教科书,并不以历史责任自负,要紧的仍在于对情感的表达。小说有两条线索贯穿始终,一是萧韩二人的情感经历,二是辽国宫廷内外的政治斗争。两条线索横叠纵交,穿插纠缠,彼此支撑,互为照应。前者是最能动人的温情戏,是吸引读者最大的看点;后者则确认了人物存在的意义,他们为了信仰抑制私情,个人感情从未超越国家责任,使小说迸射出家国至上的炫目光芒。在情与理的较量中,作者对人物主体意志的弘扬令人感佩,主题价值也因此得到提升。
《燕云台》将正典野史、民间传说与作者个人的创造结合在一起,正是传统演义小说创作的路数——当它以网络小说的身份被书写和传播,恰为网络小说的通俗文学属性追溯了正源。我们也从小说对人物感情的处理中得到启示,尽管萧燕燕和韩德让以政治家、军事家的身份进入历史,但留给历史看客印象最深、甚至是最被广为传诵的,仍然是他们不顾礼俗教条而追求爱情的勇气,这是大众情感的必然表现。萧、韩的故事伴随杨家将的传说在北方民间流传甚广,饶有趣味的是,杨家将的故事核心并不是宋辽冲突,而是杨家蒙冤受屈后仍旧为国家赴汤蹈火的赤胆忠心。在奉宋朝为正朔的传统认知中,萧太后、韩德让的爱情故事或许有悖礼数,但这并不妨碍大众对他们的同情与赞赏,在笔者接触到的民间传说中,讲述者流露出的莫不是欣赏和赞誉的口气。《燕云台》表现出的新的叙事境界和历史观中,萧、韩二人度尽波折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给了读者丰厚的情感补偿,也使历史得到了新的诠释。
[4]
燕云台荣誉记录
编辑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 参考资料
-
- 1. 燕云台 .豆瓣读书[引用日期2016-11-28]
- 2. 燕云台·肆 .豆瓣[引用日期2019-01-08]
- 3. 燕云台豆瓣页面 .豆瓣[引用日期2017-09-18]
- 4. 《燕云台》:网络叙事中的新境界与新史观 .新华网[引用日期2020-05-04]
- 5. 25部网文佳作获国家新闻出版署和中国作协联合推介 .新华网[引用日期2019-10-11]
- 6. 37种图书入选2019年度“中国好书” .新华网[引用日期2020-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