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問西東》教你這樣做人生選擇題 真心才是幸福根源--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

《無問西東》教你這樣做人生選擇題 真心才是幸福根源

羅媛媛
2018年01月16日07:59 | 來源:華商報
小字號
原標題:《無問西東》教你這樣做人生選擇題

新年之初,有一部電影備受關注,她就是《無問西東》,這部片子也許是讓影評人最矛盾的一部片子了。盡管它在敘事和表達上的缺點顯而易見,但眾多影評人在直指影片毛病的同時,也真誠地表示“值得一看”。影片中四代清華人在面臨人生重大選擇時,強化了“真實”這一個標准答案,也給現代人提供了一種選擇范本。

影片主旨

人生意義畢竟值得思索

《無問西東》的評分好像過山車一樣,開映時豆瓣6.5,一度跌破6.2,之后分數從6.9一路漲到7.4。電影講述了清華大學的四代學生:上世紀20年代、西南聯大時代、上世紀60年代、當代。

四代人都面臨了人生的方向選擇問題:上世紀20年代的吳嶺瀾青春期煩惱是人生和讀書方向,聽上去虛無縹緲形而上,可他切切實實地困惑著,他理科不及格文科滿分,但他覺得大家都在學的“實科”才是有用的。西南聯大時期的貴族子弟沈光耀面臨的,是該遵守家訓不去當兵,還是跟隨一顆“國家興旺、匹夫有責”的熱血之心﹔上世紀60年代的陳鵬和王敏佳則是一個愛情的故事,陳鵬的愛沒有甜言蜜語,只是告訴姑娘:“不管發生什麼,我都給你托底。”就算在西北研發原子彈消失了幾十年,也不忘記給遠在雲南的在批斗中毀容的王敏佳寄去“雪花膏”﹔現代的張果果的選擇困境,是要不要與職場潛規則同流合污,要不要因為真實的現狀而懷疑人性,停止對貧困戶的資助。因為與前三位相比,張果果面臨的人生選擇真的太世俗,這也是張震這一段備受詬病的原因之一。

對於四代清華人對人生的種種思索,影評人鸚鵡史航覺得非常有意義,“《無問西東》有句旁白:‘從思索人生意義的羞恥感中解放出來’此即該片主旨吧。人生意義畢竟值得思索。片中不同世代的年輕人都相信明天,都以為明天對他們全無惡意。”

影評人談

真心才是幸福的根源

電影裡,時任清華校長的梅貽琦在回答吳嶺瀾的困惑時,給出了答案,遵循真實的內心去選擇,“什麼是真實?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如果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那就是真實。”於是吳嶺瀾成了文學老師,在西南聯大當老師時,在防空洞裡伴隨著敵機轟炸聲,念泰戈爾的詩時是那麼從容,沈光耀聽從了自己的內心故而棄筆投戎,駕駛飛機撞向日軍軍艦時,那句“媽媽,對不起“成為全片最大的淚點。

陳鵬要為心愛的姑娘“托底”,但也遵從內心奔赴西北投身導彈研發﹔而張果果拒絕了職場爭斗的潛規則,選擇相信人性本善,繼續支持貧困戶。而影片給出的“真實”答案,雖然很雞湯,但卻讓很多人覺得受用,影評人毒sir表示:“它像一則學生命題作文。先告訴你‘是什麼不讓你做自己’,再求解出‘為什麼你還是要做自己’。通過生死抉擇、極端環境的情感考驗、理想主義的崇高追求這幾重對比,它譏諷了現代人的小心結:你看啊,每個年代的人,都會為‘西’和‘東’糾結。貧是西,富是東。家是西,國是東。生是西,死是東……而你的西東和人家一比,是不是太渺小、太短視?”

“同時,它還一再強化‘標准答案’,不要追求外在,要找到真心,那才是幸福的根源。”而毒sir認為影片用四代人的選擇証實“真實”的正確性是一種高明的方法:“它把求解的過程,拉長到近百年的時間跨度,讓觀眾獲得了一種勵志感十足的暗示:‘真實’的生命力看似微弱,但卻延綿不絕,薪火相傳。”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 評論
  • 分享
  • 關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