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怒杀了霸陵尉,杀得对不对?你如何看待?

关注者
11
被浏览
4,490

13 个回答

李广怒杀霸陵尉,杀得好!

先看《汉书》原文:

数岁,与故颖阴侯屏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尝夜从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

“故李将军。”

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故也!”

宿广亭下。居无何,匈奴入辽西,杀太守,败韩将军。韩将军后徙居右北平,死。于是上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上书自陈谢罪。

上报曰:“将军者,国之爪牙也《司马法》曰:登车不式,遭丧不服,振旅抚师,以征不服,率三军之心,同战士之力,故怒形则千里竦,威振则万物状;是以名声暴于夷貉,威棱?乎邻国。’夫报忿除害,捐残去杀,朕之所图于将军也;若乃免冠徒跌,稽颡请罪,岂朕之指哉!将军其率师东辕,弥节白檀,以临右北平。”

…………

《史记》也有相同记载,但只说杀人,未提上书谢罪一事。



综上,结论如下:


①如果你站在今天法制社会角度下去看,李广还是死刑犯了。不结合历史环境看问题,纯属白看。


②是霸陵尉喝醉了,恶意挑衅在先。或是有仇,或是小人得志,不得而之。

先是“呵止广”,然后还升级挑衅:

“今将军尚不得行,何故也!”

不用说古代,就说今天,你觉得有多少人听了后不想干死他吧。



③李广后来招霸陵尉至军中,一不裁脏陷害,二不假公济私暗中下黑手,直接一刀砍了,上书谢罪。

虽然杀了霸陵尉有伤李广形象格局,但我还是要说一声杀得霸气。

大丈夫恩怨分明,不作小人之举,虽说有伤声名,但也算得上光明磊落。

如果以今天视角,是不是李广玩下阴的,才叫谋略高强,政治正确?


④汉武帝一贯敢作敢为,也为李广开脱。依他的强悍个性,岂是会因右北平军情紧急来受要挟之辈?


⑤匹夫见辱,当拔剑而起。当时世人极重名誉,这霸陵尉恶意挑衅欺凌,死得不冤。

李广怒杀霸陵尉,不是李广之耻,恰恰是敢作敢为的飞将军性格体现。

这跟李广难封完全没有关系。

这说明飞将军李广爱惜声名,恩怨分明,大丈夫是也。

<完>

我对李广杀霸陵尉这事没啥大兴趣,毕竟按史记和汉书的记载,以李广的脸皮厚度,他连杀羌族降兵都能干的出来,杀霸陵尉在他看来算个啥大事。霸陵尉的首级又不能用来骗战功,也就让他过瘾一把觉得得罪自己的仇报了这种爽感。

我比较有兴趣的是,以西伯利亚为首的李广吹,为了吹李广玩偷天换日移花接木越来越信手拈来,还真是每天都能有新的发明呢。

请问李广吹为什么要造谣韩安国守右北平失利被匈奴打吐血而亡??因为怕别人看《韩长孺列传》发现韩安国是守渔阳失利被责被汉武帝踢去守右北平,任期内郁郁寡欢而死。但是在人上任右北平太守几个月内根本没有匈奴侵边记录所以李广的重要性成了伪命题?

《史记·韩长孺列传》:罢军屯月余,匈奴大入上谷﹑渔阳。安国壁乃有七百余人,出与战,不胜,复入壁。匈奴虏略千余人及畜产而去。天子闻之,怒,使使责让安国。徒安国益东,屯右北平。

《史记·韩长孺列传》:安国既疏远,默默也;将屯又为匈奴所欺,失亡多,甚自愧。幸得罢归,乃益东徙屯,意忽忽不乐。数月,病欧血死。安国以元朔二年中卒。

李广吹天天挂嘴上的唯一能吹的这句话“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其实是李将军列传里最有意思的一句话,不仔细考据一眼看过去李广很厉害啊,一旦仔细考据发现大bug,右北平太守不管李广前任还是后任,三任任期内都没有匈奴人来犯,说的就是守渔阳失利被踢去右北平的韩安国和李广下一任的右北平太守路博德,三任的任期内右北平都既没有出兵记录也没有匈奴侵边记录,结果拿中间的李广出来吹,就好比你天天刷牙是习惯,结果发现怎么有人早起刷牙都被夸了不起一样惊奇。

按照西伯利亚的一贯的逻辑算法,意忽忽不乐病重的韩安国=吹上天匈奴不敢来的李广,一点没毛病吧。

虽然我知道西伯利亚写李广喜欢到处偷,把各种人是实绩偷偷移花接木给李广,搞得他笔下的李广就是个缝合怪,但是没想到最近癔症已经重到这个地步了

甚至连史记汉书原文里的字都要偷偷换,把“召”偷改成“诏拜”,甚至把“拜官”偷改成“拜将”。

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这么简单一句话,西伯利亚添油加醋幻想了上百字。我终于知道为什么他觉得自己是李广转世了,还真是完全代入的自己……

明明很简单的召回李广拜官为右北平太守,一个太守而已李广又不是以前没当过,我寻思李广这辈子干的最多的就是巡回当太守了吧,结果我们知名李广吹西伯利亚幻想成“拜将”,还是拿韩信登台拜大将军的场面幻想的。你真的要笑死我么。请问在你的幻想里汉武帝给李广封了什么将军需要向文武百官拜将给大家讲讲呗。看了感觉真可怜的感觉。这会写故事的时候就不上史料了,还真挺会选择性失忆。

————————————————————————

按照西伯利亚的强烈要求,看来最后的面子也不用给李广留了,本来我还给李广留了点面子,韩安国当右北平的太守的前提是至少匈奴当时放了烟雾弹,匈奴俘虏还透露了消息【是时匈奴虏言当入东方】有这么个计划,虽然从《韩长孺列传》和《匈奴列传》来看最终没实施,但是韩安国上任至少顶着这么个压力,按照西伯利亚吹李广的办法,匈奴人肯定是怕韩安国所以不去了。至于到李广上任时连这个压力都没有,拿李广比韩安国这又差了一截,所以我常说西伯利亚自作聪明乱翻译最后总是打脸他自己。毕竟正常人的看他的翻译都会怀疑没学过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