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迎接「少子」和「高齡」的臺灣?

文◎倪偉晟 受訪者◎薛承泰教授

0
1009

臺灣少子化及高齡化危機已呈現無法規避的態勢,再加上晚婚、不婚、大環境經濟狀況等不利解決失控人口結構的因素下,養老退休規劃及配置相關風險保障,已是人生的必須。

  在過去70年間,臺灣的生育率從7人降至1人;2004年在聯合國公告的10大最低生育率國家地區中,臺灣就已赫然在列。如何面對少子化危機所帶來的影響,並有效實行解決方針,已成為臺灣近年來的當務之急。

  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薛承泰表示,雖然大家都知道鼓勵生育有助於減緩高齡化的速度,但由於國人的結婚年齡近年來有持續後延的趨勢,生育時間也跟著被壓縮;另一方面,當前結婚緊縮、離婚率上揚的狀況,更顯得生育情況和人口結構的嚴峻,要解決少子化的危機,若單僅是從增加育兒津貼、鼓勵國人生育著手,效益恐無法有效彰顯。

  在臺灣這一代的家庭裡,父母親往往給予孩子健全且完善的教育及生活,孩子並不曉得父母年輕時的打拚及辛苦,長大後當自己要面對生活上的一切及大環境的現實時,才突然發現生活的不容易,且更無法負擔育兒所需。因此,若能從家庭教育及觀念上改變,讓下一代的孩子提早瞭解現實環境、父母是如何承擔照顧一個家的責任,方能在長大後面對生育、養兒時更具心理準備及信心。

  而面對少子化所造成高齡化的人口結構,必須有一套完善的解決方針,才不會在未來產生諸多的社會問題,以下為薛承泰教授針對高齡化政策因應的剖析。

高齡化的重要因應措施

1.完善老人健康及社會照顧體系

  年長者隨著生理與心智功能退化,加上平均壽命延長與家庭照顧人力減少,長期照顧的需求將更為普遍。建置長期照顧體系以減輕家庭照顧負荷,並滿足失能者的照顧需求,同時建構友善年長者的生活環境,才能使其享有健康且有尊嚴的生活。自2008年起,政府開始推動長期照顧10年計劃,體制也趨漸成熟,同時考量到家庭個案,提供不同的補助比率。除此之外,疾病預防與健康促進措施,除了可以提升健康生活意識,還能加強健康管理及防治。

2.提升老年經濟安全保障

  臺灣民眾的住屋擁有率雖高,但也常出現年長者雖擁有房產或不動產,卻缺乏寬裕的現金可用於日常生活的情形,同時可能因為擁有的不動產超過社會救助規定,導致生活陷於困境而無法得到補助。

  薛承泰教授過往在擔任行政院政務委員時曾提出「以房養老」(正式名稱為不動產逆向抵押)方案,於2013年推出試辦方案,而後因故喊停,由官股銀行接手方案規劃。他認為,無論是哪一種方式或方案,房屋的價值以及契約時間,是決定利息及每月能拿到多少金額的主要條件,對於「窮得只剩下房子」或「不想將房子留給子女」的長輩,將房子抵押出去後,每月可以拿到一筆錢且仍能夠住在自己的房子裡,絕對能減輕其生活壓力。同時若能配合長照型保險,為自己增添風險保障,就能建構完善的養老防線。

3.促進中高齡者就業與人力資源運用

  目前臺灣中高齡勞動力人口已逐步增加,因此在中高齡者面對產業結構轉型、失業風險增高的情況下,如何協助其轉業、訓練再就業專長,或開創新的適宜工作等,都是政策重要的內涵。因此,為建構具保障性及多元性之就業服務,強化特定對象暨就業弱勢者的就業力,勞動部在2008年開始辦理「就業融合計畫」,其中在強化職業訓練體系層面,包含協助中高齡者學習就業技能,同時鼓勵各機關、學校、機構等辦理志工訓練,推展志願服務,讓年長者有機會以其人生經驗回饋社會,並促進其社會參與,有助於維持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