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湿疹- 百度健康医典
  • 概述
    • 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慢性皮肤炎症反应
    • 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
    • 主要外用糖皮质激素,有时需口服药物等治疗
    • 易反复发作,可能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疾病定义

    慢性湿疹(chronic eczema)是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可由急性湿疹及亚急性湿疹迁延不愈而来,也可由于刺激轻微、持续而一开始就表现为慢性化。

    该病皮损一般局限,有浸润、肥厚和粗糙,呈对称分布,伴有明显瘙痒,病情严重者可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流行病学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性别,四季均可发生。

    疾病类型

    该疾病暂无临床分型。

  • 病因

    慢性湿疹是湿疹的一种类型,湿疹的病因不太明确,一般由某些内、外因素引起。内部因素可能包括慢性感染病灶、内分泌及代谢改变、血液循环障碍、神经精神因素和免疫系统功能异常等,外部因素可能包括生活环境、接触化学物质等。

    慢性湿疹可由急性湿疹及亚急性湿疹迁延而来,也可由于刺激轻微、持续而一开始就表现为慢性化。

    基本病因

    内部因素

    • 慢性感染病灶:如慢性胆囊炎、扁桃体炎等。
    • 内分泌及代谢改变:如月经紊乱、妊娠等。
    • 血液循环障碍:如小腿静脉曲张等。
    • 神经精神因素:如精神紧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等。
    • 其他:如胃功能障碍、遗传因素、免疫系统功能异常等。

    外部因素

    • 生活环境:如潮湿、寒冷、炎热等。
    • 接触各种化学物质:如化妆品、肥皂、合成纤维、香水和清洁剂等。
    • 其他:如紫外线照射、挠抓、摩擦和接触动物皮毛等。

    诱发因素

    以下因素可能增加慢性湿疹的患病风险:

    • 家族史:有慢性湿疹的家族史患病风险较高。
    • 精神因素:精神上受到打击或者情绪过于抑郁、激动易于发生湿疹。
    • 容易过敏:如对霉菌、花粉或宠物皮屑等过敏。
    • 居住的区域污染程度较高。
  • 症状

    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粗糙肥厚、苔癣样变,瘙痒明显。

    典型症状

    • 容易发生在手、脚、小腿、肘窝、大腿、乳房、外阴和肛门等处,常对称分布。
    • 表现为皮肤出现暗红色斑,其上有丘疹、抓痕及鳞屑,部分皮肤肥厚、粗糙,苔癣样变,可以出现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
    • 慢性湿疹急性发作时容易出现渗液并伴有结痂。

    伴随症状

    一般瘙痒明显,程度轻重不一,常为阵发性。

  • 就医

    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尽早到医院就诊:

    • 有湿疹家族史者,皮肤出现对称性红斑、丘疹或有水疱渗出;
    • 局部皮肤瘙痒剧烈,影响睡眠和日常生活;
    • 皮肤伴有脓液等感染征象;
    • 进行过治疗,但是症状持续不缓解。

    医生主要根据患者症状进行诊断,难以确诊者可能需要结合抽血检查、真菌检查、斑贴试验等检查来明确。

    医生可能会问如下问题,患者可提准备:

    • 症状第一次出现的时间;
    • 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偶然出现的;
    • 什么情况下症状会加重或缓解;
    • 症状的出现是否与食物或接触的物品有关;
    • 是否和宠物有过直接接触;
    • 是否有瘙痒,瘙痒是否影响睡眠及日常生活;
    • 是否反复发作;
    • 做什么工作,工作的环境如何,接触什么物质;
    • 发病前是否接触过化学制品或在皮肤上使用过什么类型的化妆品;
    • 几天洗一次澡,洗澡后是否涂擦保湿剂;
    • 最近压力状况;
    • 是否尝试过治疗,治疗时间及效果。

    就诊科室

    皮肤科。

    相关检查

    实验室检查

    • 真菌检查:可以鉴别皮肤真菌病。
    • 疥虫检查:有助于排除疥疮。
    • 血常规检查:可以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 血免疫球蛋白检查:部分患者有血清IgE增高。
    • 皮损细菌培养:可以帮助诊断有无继发感染。

    特殊检查

    斑贴试验可用于排除接触性皮炎和其他皮肤病。医生会将常见的过敏物以及怀疑的过敏物配制成溶液、软膏等贴在背部或前臂屈侧的健康皮肤,一定时间后(通常24~48小时)观察是否对其产生过敏反应。受试部位出现红斑、丘疹或水疱为阳性反应,说明患者对受试物过敏。

    鉴别诊断

    本病会和其他炎症性皮肤病有相似之处,医生将从多个方面进行详细检查和判断。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属于一种迟发型超敏反应。急性期皮损为丘疹水疱和结痂,形状与接触物一致。慢性皮损为红斑、皮肤粗糙、增厚,一般不是对称分布,伴有瘙痒,去除病因后症状容易缓解。

    寻常型银屑病

    边界清楚,主要为红色斑块,上面覆有白色厚层鳞屑,容易发生在身体伸侧,例如肘部、膝盖外侧。

    蕈样肉芽肿

    尤其是斑片期蕈样肉芽肿,可能会误诊为慢性湿疹。

    该病病程为慢性,皮肤表现多种多样,包括斑片、斑块、肿块、红皮病等,一般伴有瘙痒。

    疥疮

    由疥螨寄生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通常表现为皮肤丘疹、线状细纹(隧道)、瘙痒,且夜间更明显,容易发生在皱褶部位,例如手指侧面、指缝、手腕、腋窝、臀部、阴囊等部位。

    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又称慢性单纯性苔藓。病程慢性,多发生于成年人群,主要表现是阵发性皮肤瘙痒,皮疹表现为粗糙、增厚、干燥、有细碎脱屑,呈暗褐色。一般范围局限,好发部位是颈部两侧、项部、眼睑、肘窝、腘窝、骶尾部、腕部和踝部等。

  • 治疗

    本病治疗目的是控制和缓解症状,减少和预防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针对性的给予治疗措施,包括一般治疗、局部外用药物、系统治疗和物理治疗等。其中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是治疗慢性湿疹的主要药物。

    一般治疗

    淋浴或沐浴后以及平时可以使用身体乳液或软膏,保持皮肤滋润;避免各种可疑病因及诱发或加重因素。

    药物治疗

    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以下药物。

    外用药物

    糖皮质激素制剂

    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是治疗慢性湿疹的主要药物。

    • 轻度者选择弱效糖皮质激素,如地奈德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乳膏;
    • 中度选择中效糖皮质激素,如曲安奈德、糠酸莫米松乳膏;
    • 重度肥厚性皮损选择强效糖皮质激素,如卤米松乳膏。

    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

    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

    系统药物

    抗组胺药

    适用于瘙痒明显或瘙痒严重影响睡眠的患者,可能有一定辅助作用。

    抗生素

    继发感染时需要使用抗生素。

    其他

    外用药物和物理治疗无法控制的患者,可能会选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等。

    中医治疗

    中医称湿疹为“湿疮”,国内有使用中药或中成药治疗湿疹,不过疗效和安全性方面还缺少公认的、高质量的研究证据,目前无相关治疗指南(仅有共识),切忌自行服用中药治疗。

    其他治疗

    紫外线疗法: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等对于慢性顽固性湿疹可能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长期使用可能出现过早衰老和增加患皮肤癌的风险。

    前沿治疗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上市了生物制剂杜匹鲁单抗(Dupilumab),可用于治疗某些对其他治疗方案反应不佳的患者。

  • 预后

    慢性湿疹病程长,容易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瘙痒剧烈时可以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并发症

    皮肤感染:因瘙痒反复抓挠皮肤会导致皮肤损伤,增加了细菌和病毒感染的风险。

  • 日常

    本病病因一般不明确,无法很好地预防,但是通过避免接触可疑的致病因素、调整情绪和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等,可减少患病风险。

    家庭护理

    基础皮肤护理

    • 限制洗澡的时长,最好不要超过10~15分钟,避免用热水烫洗,改为温水;
    • 选用温和无刺激的肥皂或沐浴液洗澡,减少皮肤干燥;
    • 洗澡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拍打皮肤,在皮肤仍然潮湿的情况下涂抹有润肤效果的乳液。

    心理护理

    慢性湿疹病程长,患者心理负担可能比较重,且瘙痒可使患者心情烦躁,家属应和患者一起学习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帮助其解除思想顾虑,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日常生活管理

    • 注意保护好皮肤,尽量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抓、烫等,以减少创伤、出血,防止继发感染;
    • 尽量避免穿紧身衣、粗糙过硬的衣服,防止摩擦皮肤,尽量穿柔软的棉质衣物;
    • 保持床单清洁和柔软,清理床上的皮痂、皮屑和药痂;
    • 注意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可通过听音乐等转移注意力,减轻痒感。

    日常病情监测

    慢性湿疹患者在治疗后2~4周复诊一次,以便于医生及时了解治疗效果、病情变化,从而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等。

    预防

    以下预防措施可能减少患病风险:

    • 在生活和工作中要避免接触过敏物质或刺激物;
    • 避免过度精神紧张及疲劳,保持安定、乐观的情绪可能有帮助;
    • 积极治疗体内的原发疾病,发现病灶积极清除。

    特殊注意事项

    患者需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防止病情反复。

    参考资料
    • [1] 《湿疹(湿疮)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6年)》编写组.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8,17(2):181.
    • [2] 张学军,郑捷.皮肤性病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40,109-111.
    • [3]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湿疹诊疗指南(2011年)[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1,44(1):5-6.
    • [4] 梅奥医学中心: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atopic-dermatitis-eczema/symptoms-causes/syc-20353273.
    • [5] WebMD:https://www.webmd.com/skin-problems-and-treatments/eczema/understanding-eczema-basics.
    4702
    以上内容由邓丹琪教授参与编审
相关阅读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出错,请点击重试

扫码下载百科APP

领取50财富值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