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念真‧綠光劇團「人間條件」系列的情感結構@LULUSHARP|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7-21 22:25:46| 人氣10,567|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吳念真‧綠光劇團「人間條件」系列的情感結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本文原發表於「第八屆華文戲劇節(澳門‧2011)」,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及澳門華文戲劇學會聯合主辦,121420日。本文濃縮改寫之後,刊登於北京《文藝報》,2012518http://www.chinawriter.com.cn/bk/2012-05-18/62018.html。此即為濃縮版。】

I

 

大多數人對於吳念真的印象,是電影編劇、導演、監製、作家、廣告創意人、商品代言人,尤其是1980年代和明驥、小野等人,在中影合力推動「台灣新浪潮電影運動」,促成台灣電影的新風貌,也因票房賣座,使得台灣新電影成為1980年代的主流文化之一。

 

2001年,吳念真與綠光劇團首度合作,創作編導了他的第一齣舞台劇《人間條件:滿足心中缺憾的幸福快感》(2001),他在劇本中塑造了許多台味十足又性格鮮明的角色形象,觀眾對於裡頭所再現的當代台灣社會縮影,包括檳榔攤、選舉文化、政治樁腳、媒體亂象、簽賭風潮、親子代溝與管教等,都不陌生,而在刻意製造的混亂場面當中,隱隱汨汨流動著一份亟欲道謝的心願,藉此帶引出當代台灣人早已忘懷的感恩情感。由於卡司強大、氣氛輕鬆、故事感人、場面調度流暢,同時開創了吳念真與綠光劇團嶄新的一頁;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吳念真陸續創作了《人間條件2:她與她生命中的男人們》(2006)、《人間條件3:台北上午零時》(2007)、《人間條件4:一樣的月光》(2009),輪番巡演不斷,預計2012年將推出《人間條件5》。

 

II

 

關於「人間條件」的取名,吳念真並沒有專文或相關的言論談及,有的是每次節目冊裡「編導的話」,或者是結集成劇本出版之後的「作者序言」,在這些話語當中,他多半是講更多自己的或別人的故事,來闡釋「人間條件」。台灣的學術交流基金會執行長吳靜吉曾在《人間條件》劇本集的推薦序〈人間條件 自我解嘲──觀賞喜劇,笑開煩惱〉裡寫道:

 

有些人間的缺陷,可以因為個人的條件不同而獲得改變。但是,生離死別或天災人禍這些重大的問題,卻不是單靠努力即可解決。有時候,像是「好人受到誤解」,更是人禍中最大的缺憾。你我都被誤解過,也誤解過別人,而這樣的誤解如果發生在同一個故事裡,那就真的成了「人間條件」裡的「人間條件」(human condition)。而最無奈的人間條件則是生死由不得自己,壯志未酬、感恩未報就走了。(吳念真  2004:6-7)

 

吳靜吉所提及的human condition,一般也理解作common humanity(可以譯作「普遍人性」),在哲學、神學、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演化生物學、文化研究、社會生物學等相關的學術領域中,都是基本而重要的研究主題,簡單來說,就是「做為一個人的條件」,這些條件乃由人(personal)的性格、情感、思想與行為所組構而成,具有某種普遍意義與普世價值,即人際之間(interpersonal)交往與溝通的倫理道德基礎,也就是吳念真所謂的「人間條件」。

 

到目前為止,吳念真所創作編導的「人間條件」系列,雖然並非連續劇式的舞台劇,系列之間的劇情與人物非但沒有關聯性與延續性,連場面調度、氛圍營造與敘事觀點等劇場藝術手法都不甚相同,但它們卻都被冠以「人間條件」系列之名,我認為若以英國馬克思主義文化批評家雷蒙‧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於《馬克思主義與文學》(Marxism and Literature)中所提出的「情感結構」(structures of feelings)概念來理解,則可以超越系列之間的斷裂,既可以藉此讀出吳念真創作背後的情感心靈符碼,也可以藉機重拾被當代台灣社會遺忘已久的優良情感價值。

 

III

 

《人間條件:滿足心中缺憾的幸福快感》主要在描寫阿嬤為了彌補心中缺憾,藉由孫女阿美的身體還魂返回人間,以答謝當年地方中小企業家Katsu對她們一家人的莫大恩情;同時,也藉由阿嬤的短暫重返人間,一方面凸顯了這個家庭父母對兒女的打罵教育,不擅於情感的及時表達,導致親子之間的怨懟,另方面則修補了這一家三代的親情裂縫。在阿嬤對Katsu道謝,還了心中那份感激之意後,頓時,從以前Katsu經常鼓勵她的「千萬要堅強」,轉化為滿腔的幸福感,靈魂臨去之時,她一一對在場眾人說「千萬要幸福」;之所以「千萬要堅強」,是因為生活物質條件較為匱乏,但只要堅毅不拔,生活的艱難總有轉寰餘地,年輕的阿嬤也因此對Katsu有一份難以言說的感情,隨著命運的分道揚鑣,阿嬤一生帶著來不及的道謝而有所遺憾,也因此劇本設計讓她有機會重返人間,向Katsu當面道謝,圓了一輩子的心願,幸福感油然而生。這齣戲所強調的「人間條件」,不外乎是:情、義、恩。

 

《人間條件2:她與她生命中的男人們》藉由Yuki靈魂(又是一條未安的靈魂)的陳述與帶引,細數她這一輩子所遭逢的男人們,有1947年「二二八事件」受難身亡的四名「壯士」,有家中幫傭的長工武雄,有父親做主安排的商業利益婚配老公,以及長子、次子、孫子,這些不同生命階段所遭逢的男人們(其實還有女人們:Yuki的母親、女傭、女兒、媳婦、孫女),帶給她不同的遭受與折磨,她的生命職志就是想盡辦法維續好這個家和這間房子,而她生前力所未逮的使命,藉由房契的象徵性轉交,透過武雄,交由孫子Tony繼續傳承持守下去,主要是因為三個兒女對於這個家和這間房子,各有利益打算,成天吵吵鬧鬧,但Yuki和ABT(American Born Taiwanese)孫子Tony之間,在國語、台語、英語交替使用,以及鋼琴音樂的情感表達,他們竟然是這個家族裡面最溝通無礙的一對祖孫。從劇本的象徵意義來看,如果說Yuki生前信守的是道義,Tony所承接的則是責任(劇本最後一句台詞由武雄對Tony說:「這是責任。現在要交給你們了,未來的一切,攏愛靠你們自己決定。」),我們甚至於可以說,兒女間的吵吵鬧鬧,正影射著台灣政治社會的現況。這齣戲所強調的「人間條件」,正是:道義、承諾、責任。

 

《人間條件3:台北上午零時》這個故事主要描寫三個從南部到台北鐵工廠當學徒的年輕人──阿生、阿榮、阿嘉,同時喜歡上了隔壁麵攤老闆娘的外甥女阿玲,在那樣淳樸含蓄的1960年代裡,三個年輕人既覺得阿玲喜歡的一定不是自己,卻又覺得自己要有所表現,讓阿玲能夠喜歡自己。故事中所下最具戲劇性的猛藥,是令鐵工廠的老闆性侵了阿玲,導致阿榮怒殺了老闆而下獄九年;阿玲則堅持要生下小孩,但卻怕未婚生子,受人嫌話,於是與阿嘉成了法律名義上的夫妻,阿嘉也因此去做了結紮手術;阿生則持續地以阿玲的名義寫信給獄中的阿榮,給他打氣,讓阿榮一直抱著希望,直到出獄。多年後,當這些小人物再次相聚,有人事已非的惆悵,但是深鎖在內心的情感與秘密也一一打開,對錯過的情緣與人生彼此釋懷,並不約而同地將最美、最純真的回憶永遠存放在各自的心頭,認命地過活才是人生最實在的幸福。這齣戲的「人間條件」,大致包括了:青春、夢想、懷舊、平安、幸福。 

 

《人間條件4:一樣的月光》一劇中,則符號化了美女、美真這一對「貌離,神也離」的姊妹,妹妹美真從小幾乎占盡所有優勢,學歷高,社會價值所認定的各項條件也都不錯,姊姊美女正好相反,從小替妹妹揹黑鍋、代處罰,長大後還姊兼親職地照顧妹妹,學歷不高,為了持家還經常找工作、換工作,與台中清水老家的親友也仍時有聯繫,如此二元對比強烈的角色,卻必須因為「姊妹」這一層血緣關係而硬被牽連在一起。劇中時而響起的主題曲──蘇芮所演唱的〈一樣的月光〉──所勾起的年代感(1980年代初期),一方面交代了兩姊妹的成長年代,另方面也交代了台灣社會經濟進入城市化發展,並導致人際關係與價值取向轉變為勢利與冷漠的時代背景。劇本對於知識分子的傲慢(美女),以及感情無聲的勒索(美真),均提出了強烈的控訴。這齣戲的「人間條件」,則多了幾分殘酷的批判:傲慢、無知、冷漠。

 

如果將上述的「人間條件」一字排開:「情、義、恩、道義、承諾、責任、青春、夢想、懷舊、平安、幸福、傲慢、無知、冷漠」,從《人間條件1》到《人間條件4》,黑暗、沉重、殘酷、嚴肅、自省的元素愈來愈多,對此,吳念真在《人間條件4》的節目冊裡頭說: 

 

或許它[按:《人間4]會違背你的期待,因為它少了溫暖,而多了殘酷。不過話說回來,自省不如殘酷,那一樣是知識分子的通病──找個理由原諒自己的傲慢和無知。而我寧願相信,能殘酷自省的時候,殘酷的另一面就是自信,一如自覺成功的人才敢標榜過去的卑微和貧窮。

 

這些人間條件,對我而言,可以再更精練成一個核心價值:「情義」,人間有情有義,信守承諾,知恩圖報,歡喜做,甘願受,這是台灣文化維繫社會倫理秩序固有的情感結構;而四齣戲的角色人物中,無論是哪一種類型,也無論其遭遇或命運如何,大抵都在追求一種「平安就是福」的生活感受,這同時也是現今台灣社會許多人的生活渴望。

 

IV

 

然而,不管是忘了還是不知,很重要的是,這些情感結構都牽涉到「教育」(情感教育)。倘若我們稍微注意一下,在這個系列裡,吳念真透過戲劇故事與人物所要表達的教育概念,都不是讀書人、知識分子所以為的那一套機制,而是上一輩(尤其是成長於日治時期的世代,其實也就是吳念真的父執輩)的身教與言教,他們通常學歷不高,但是卻能將這些優良的品德質素涵化於生活教育當中,在親子管教、祖孫情誼、手足情深(諷刺地是,在戲裡卻通常是「情淺」)、族群融合的過程裡,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其戲之所以感人肺腑,多半就在這些情感糾葛的橋段裡。

 

這些人物、這些情感、這些故事,吳念真並沒有將它們架空來描寫,而是將其置放在台灣歷史的時空脈絡中,從日治時期,到二二八事件,到1960年代,一直到我們所處的現當代,我們甚至看到了這中間所經歷的三個世代,在情感、價值觀、言行舉止的表達上,因著時代的變革與演進,而漸漸淡薄與扭曲。吳念真曾說他是不碰政治的,政治在整個「人間條件」系列當中,除了當作時代變遷的大背景之外,最常出現的樣貌就是鬧劇化與虛假化,每每在演出的當下,都不乏將政治人物與政治事件拿到戲裡冷嘲熱諷一番,讓觀眾可以在看戲時出一口悶氣。

 

不管人間的條件究竟是情,是義,還是愛,這其中的故事是說不完的,因為沒有任何兩個人的人生故事是一模一樣的,我們期待再看到、聽到「這些人」的「那些事」!


引用書目

 

Williams, Raymond.  Marxism and Literature.  London: Oxford UP, 1977.

于善祿。〈評綠光劇團《人間條件3──台北上午零時》〉。LULUSHARP網站http://mypaper.pchome.com.tw/yushanlu/post/1300757456

于善祿。〈評綠光劇團《人間條件四:一樣的月光》〉。LULUSHARP網站http://mypaper.pchome.com.tw/yushanlu/post/1313448601

吳念真。《人間條件》。台北:圓神,2004。

吳念真。《人間條件2:她與她生命中的男人們》。台北:圓神,2007。

吳念真。《人間條件3:台北上午零時》。台北:圓神,2008。

吳念真。《人間條件4:一樣的月光》。未出版。

吳念真。《台灣念真情》。台北:麥田,2002。

吳念真。《台灣念真情之這些地方這些人》。台北:麥田,1998。

吳念真。《台灣念真情之尋找台灣角落》。台北:麥田,2006。

吳念真。《這些人,那些事》。台北:圓神,2010。

李立亨。〈留戀人間,再看一眼〉。收錄於吳念真著《人間條件》。台北:圓神,2004。

綠光劇團。「人間條件2:她與她生命中的男人們」節目冊。台北:綠光劇團,2007。

綠光劇團。「人間條件4:一樣的月光」節目冊。台北:綠光劇團,2009。

綠光劇團。「吳念真國民戲劇人間條件創紀錄連演」節目冊。台北:綠光劇團,2011。

台長: 于善祿
人氣(10,567)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Joscha
第八屆華文戲劇節論文集在澳門出版了,但不知台北這邊如何能取得呢?
2012-07-22 21:45:28
于善祿
我也還沒弄到手,可能還是得問澳門那邊。
2012-07-22 23:07:1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