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聯邦大選:工黨獲勝 中澳關係將何去何從

  • 呂嘉鴻
  • BBC中文記者
澳大利亞工黨領袖阿爾巴尼斯慶祝他在聯邦大選中勝出。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澳大利亞工黨領袖阿爾巴尼斯慶祝他在聯邦大選中勝出。

澳大利亞工黨(Labour Party)黨魁安東尼·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又譯艾巴尼斯)將成為澳洲新總理,結束保守派執掌10年的局面。而現任總理斯科特·莫里森(Scott Morrison)將下台。最終結果可能在幾天后才會揭曉,因為選舉官員剛剛開始計算近300萬張郵寄選票。

阿爾巴尼斯將於周一(5月23日)宣誓就任總理,但目前還不清楚工黨是否會在議會中獲得多數席位,還是需要與其他政黨聯合。目前計票工作仍在進行。

其中,首位華裔女性澳洲眾議員、香港背景的自由黨議員廖嬋娥(Gladys Liu)在墨爾本奇澤姆(Chisholm)席位敗給工黨候選人,但廖蟬娥陣營強調,要等郵寄選票清點後,才能得知選舉結果。

BBC記者發自澳洲的最新報導說,帶領左翼工黨的阿爾巴尼斯誓言要把國家帶向一個新的方向,特別針對氣候政策方面將有大轉變。他說,澳大利亞可以成為一個可再生能源超級大國。在經歷了三年打破該國紀錄的叢林火災和洪水事件之後,氣候變化是選民們關注的一個關鍵問題。

如果選舉結果是懸殊議會,那麼綠黨或不隸屬任何政黨的獨立議員,以及那些一直在推進更激進的氣候政策的政黨,便會在制定新政府在這個問題上的政策時可能會產生更大的影響。

音頻加註文字,安東尼·阿爾巴尼斯帶領澳大利亞工黨在聯邦大選中獲勝,將取代莫里森出任澳大利亞總理。

澳大利亞此次大選結果對生活在澳洲的百萬華人移民來說十分重要,這幾年中澳關係急轉直下,加上新冠疫情的打擊,來自不同移民背景的華人選民,對於中澳關係的急劇變化以及澳洲政治都有不同解讀。

他們關心新政府對華政策是否會有重大改變,因為目前執政的聯盟黨採取強硬對華戰略。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NU)亞太學院講師宋文笛對BBC中文分析說,隨著美中關係惡化,澳大利亞也更加附和美國對華採取「競爭」的戰略主軸。親美並與北京競爭的戰略,最後集大成於2021年簽署的澳美英安全協議(AUKUS)。

據此,BBC中文訪問住在澳大利亞的華人移民,他們分別中國大陸及港台,彼此對於澳大利亞的政治乃至中澳關係都有不同的分析及體驗。

中澳關係何去何從?

Flags
澳大利亞大選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許多華人移民認為,工黨上任後將改變目前的中澳關係,北京與坎培拉的關係在自由黨下台後可以緩和。「工黨可以給中國一點尊敬,他們的中國政策也比較穩健」,從小姐告訴BBC。

但是,也有許多分析認為,如同美國對華政策在拜登上台後,並沒有與之前的政府有太多變化,澳大利亞基本上也將持續親美路線,對華政策的核心戰略,應該不會有所質變。

宋文笛告訴BBC,如果此次聯邦大選之後改由澳洲工黨執政,對美中關係的大方針在可見的未來將會維持既有戰略方針,惟在戰術層次重點稍有調整。

他舉例,在戰術層次,工黨與自由黨的差異在於其內政層次的多元主義論述。若工黨上台,將在外交上引領工黨政府將更多資源投注在東南亞以及大洋洲,預計在經貿議題上尋求與東南亞區域整合,並在太平洋島國論壇國中傾注更多的援外發展以及氣候變遷預算等。

宋文笛強調,澳美同盟屬於澳大利亞自二戰之後的外交關係基石,屬澳洲兩大黨共識,不會改變。軍事上由於澳美英安全協議(AUKUS)涉及英美技術轉移核能潛艇的尖端軍事科技予澳大利亞,工程浩大,預期得到2040年前後方可大成,也就確保澳洲的外交必然和美國同行。

宋文笛補充說,「澳美英安全協議計劃的已投注成本之高,若因外交失策而搞砸澳洲建軍計劃關鍵,未來澳大利亞總理,政治上都將難以為繼,無論是工黨或保守黨執政。」

中澳關係急轉直下 華人移民有何看法

5月21日,一些選民在悉尼邦迪海灘投票站投票

圖像來源,Reuters

圖像加註文字,5月21日,一些選民在悉尼邦迪海灘投票站投票。

事實上,這幾年中澳關係急劇變化,能以2017年為關鍵轉折點。

有分析稱,從彼時開始,關於中澳政商界人士被指從事「統戰」行為的報導或相關指控層出不窮。宋文笛舉例,時任澳大裏亞總理馬爾科姆·特恩布爾(Malcolm Turnbull)在接受電視採訪時,刻意以中文呼籲「澳大利亞人民站起來」 ,被認為從此帶動澳洲對華政策的轉向。

同時,外界分析,在美國掀起對中貿易大戰後,原本坎培拉在安全靠美國、經濟靠中國的二元結構中,開始決定往所謂的「安全面」傾斜,澳大利亞對中國的定位也從經貿機遇變成了安全威脅,雙邊關係急轉直下。

在中澳兩國從合作轉為抗衡,雙方開啟了一連串的彼此經貿制裁及激烈的外交口水戰的這個背景下,澳大利亞百萬華人移民開始思索自己的身份以及澳洲政治。而且,由於澳洲是「強制投票」制,不願投票的選民,需要提出申請豁免投票,否則將會受罰。因此,澳洲每次聯邦大選,投票率能高達90%以上,這也直接促使移民不得不投票表達意見。

可以見到,對澳大利亞的華人移民來說,雖然華人移民大概只有120萬,有投票權的公民估計不到百萬,但變化激烈的中澳關係也深深影響著華人移民。

現任總理斯科特·莫里森宣佈在聯邦大選中落敗

圖像來源,EPA

圖像加註文字,現任總理斯科特·莫里森宣佈在聯邦大選中落敗。

一名移民澳大利亞超過20年,在澳洲政府工作的的從長欣女士,便向BBC中文講述了她的個人觀察。她說:「儘管封城結束,澳大利亞也已經開放,但是一些華人生意恢復的很慢,華人在中國城(China Town)的餐飲生意少了很多顧客,比起西餐廳來說非常蕭條, 新冠帶來的種族歧視等影響是長期的。」

從女士批評現任政府——莫里森政府總是要打「中國牌」,「宣傳北京是我們澳洲人的敵人等等。除了政府,媒體也做了很多宣傳,但很少人真正全面地了解中國,媒體報導基本上都是負面新聞。」

住在澳國首府坎培拉多年的從女士稱,在澳國政府工作多年之後,她與志同道合的朋友,開始營運一所非營利性質的中文學校,但在自由黨聯合執政這幾年間,只要她批評政府,就會被其他人指責她的學校是北京「金援」,或抹黑她是「中國間諜」,讓她十分不滿。

澳大利亞悉尼中央商務區的澳大利亞選舉委員會提前投票中心的投票箱

圖像來源,Reuters

圖像加註文字,澳大利亞悉尼中央商務區的澳大利亞選舉委員會提前投票中心的投票箱。
在悉尼的雷德(Reid)選區,來自工黨的華裔老撾裔澳大利亞人陳莎莉(Sally Sitou)宣佈獲勝(BBC照片)。陳莎莉(Sally Sitou)擁有華裔背景,父母在越南戰爭後逃離老撾。
圖像加註文字,在悉尼的雷德(Reid)選區,來自工黨的候選人、華裔老撾裔澳大利亞人陳莎莉(Sally Sitou)宣佈獲勝(BBC照片)。陳莎莉(Sally Sitou)擁有華裔背景,父母在越南戰爭後逃離老撾。

她向BBC解釋,她原本是投給自由黨,但這幾年來,眼見澳大利亞與中國政府的衝突,影響了許多中國移民。她個人認為,過往澳大利亞白人至上的種族主義開始轉向攻擊華裔,現任政府需要肩負最大責任。

她指出:「有關與中國如何往來,現在的莫里森政府沒有答案也沒有想要尋求解答,而是散播恐懼和戰爭,而且這個恐懼可以讓大家依賴政府,不用讓我們澳大利亞人去思考怎麼面對中國的崛起。我知道中國人權確實有問題,但是要著眼大局,我更關心澳洲的人權問題」。

事實上,在支持工黨候選人的微信群裏,他們多數認為中澳關係自2019年變壞,兩國在貿易戰彼此制裁,嚴重影響了澳大利亞華裔的生活。從事中澳貿易或移民留學的生意越來越難做之外,2020年新冠肺炎從武漢爆發後,針對亞洲人的種族歧視變本加厲。2021年,澳大利亞獨立智庫「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 Lowy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Policy)的一份調查顯示,2020年平均5名華裔就有1人遭威脅或攻擊,原因包括新冠疫情及澳中不斷加劇的緊張關係。

從女士告訴BBC,工黨的中國政策穩健不會為了政黨利益變來變去,就算中澳回不到過去的蜜月期,但「需要給中國一點尊重」。

根據當地華人媒體,「今日澳洲」在最近進行的網上民調數據,6千多人網上投票結果顯示,有七成五的華人選民會把票投給工黨,自由黨則只有一成七左右。其中,年齡越大,對工黨的支持率越高。此外,關於澳洲未來的華政策,有超過六成的人希望「秉持求同存異,改善兩國關係」,二成五的民眾希望「重拾兩國蜜月關係」,只有一成的民眾希望繼續維繫現在的對華強硬政策。

在等待選舉結果公布時,工黨支持者對屏幕上展示的選舉更新表現興奮。

圖像來源,Reuters

圖像加註文字,在等待選舉結果公布時,工黨支持者對屏幕上展示的實時選舉更新表現興奮。

但是,也有華人移民並不認同工黨。這可以從澳洲華人移民許多的微信公眾號可以看到,有關澳洲經濟或中澳關係的走向,仍然存有很多辯論。甚至彼此尖銳的指控雙方「不愛國」或為「北京喉舌」的口水戰。有移民告訴記者,此次華人關注聯邦大選的程度前所未見。

研究澳洲華人百年移民歷史以及認同,在澳洲麥覺理大學(Macquarie University)大學任教的郭美芬博士向BBC中文分析,移民認為他們「母國」的國際地位會影響到他們的在移居國的社會地位或是生活,這是可以理解的。

但郭美芬強調,超過百年的澳洲華人移民史相當複雜。從1950年代冷戰、1970年澳中建交,1980年代澳洲推廣多元文化政策,到這20年來中國經濟崛起,澳洲實行新自由主義,敞開大門,廣納大量中國商業移民以及留學生,都足見在地的華人社群發展深受地緣政治與全球化的牽動。

聯邦大選結果公布前,澳大利亞自由黨成員和支持者在屏幕上觀看選舉更新。

圖像來源,Reuters

圖像加註文字,聯邦大選結果公布前,澳大利亞自由黨成員和支持者在屏幕上觀看實時選舉更新。

郭美芬分析,這幾年澳洲走向「親美抗中」,中澳關係急轉直下,不同階段的華人移民都有不同的政經立場及認同。譬如在二戰前已經在澳洲深根的廣東移民、1950年來的香港移民和21世紀過來的中國大陸移民,他們對中澳關係,乃至於民主政治等見解都有程度不一的差異,甚至有些價值觀觀點是帶著根本性的「衝突」(conflicts)。

譬如,來自台灣、移居維多利亞州近10年的衣夫人(化名),就告訴BBC說,她認同自由黨的移民政策,因為技術移民的增額年年增加。另一位來自台北、在墨爾本醫院工作的藍小姐(化名)亦告訴記者說,工黨治理的維州,之前防疫的嚴厲封控嚴重影響生活及經濟之外,而也讓她聯想到中國的封城防疫手段。藍小姐問道:「我們維州是否什麼都要學習中國模式?」

這兩位台灣移民女性,都表示不放心把選票交給工黨。衣夫人補充說:「我看到之前安德魯斯(Daniel Andrews, 維州州長)在維多利亞州與中國簽『一帶一路』協議,就覺得工黨明顯偏袒中國政府,如果真的是對華人友善,不會只偏袒來自中國的華人移民」。

工黨支持者拿著印有"Albo"(阿爾巴尼斯的暱稱"阿爾博")字樣的啤酒,等待工黨領袖阿爾巴尼斯宣佈在聯邦大選中勝出。

圖像來源,Reuters

圖像加註文字,工黨支持者拿著印有「Albo」(阿爾巴尼斯的暱稱「阿爾博」)字樣的啤酒,等待工黨領袖阿爾巴尼斯宣佈在聯邦大選中勝出。

此外,來自香港、位於西澳大城伯斯(Perth)的「西澳香港人協會」對於此次大選也有自己的觀察,他們關注的是香港的未來。該協會發言人向BBC解釋,澳大利亞的香港社群十分關切推出不久的澳洲「國家安全法」(National Security Law),希望其能真正保護澳洲國家安全。但該協會的香港人普遍認同目前澳洲兩大黨對於香港情況,關切的都不夠。

他們說,若要真的二選一,多數成員會把票投給自由黨,因為他們認為工黨在意的還是經濟發展:「支持工黨的人,並不會特別認為該黨對香港移民有特別友善」。

在分析不同移民觀點時,郭美芬強調,無論如何,移民提出的各種辯論甚至衝突,對公民社會其實並不是壞事「這是讓大家學習民主的過程」。但她指出,現在澳洲政府「打中國牌」的時候,反而讓許多華人社團或學者不太敢評論澳中關係,怕被貼上親中的標籤。

郭美芬補充說,其實中國移民的選舉票數不多,而且,非移民的澳洲人,是否會被中國因素左右他們投票傾向,仍是個問號。她認為,或許觀察重點或許是澳洲政府這幾年來打中國牌,或推動多元文化幾十年,是不是真的落實了讓移民積極參與的政策?而這些政策是否能夠幫助華人移民廣且深地參與社會或政治的管道及機制?她個人分析,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澳洲國會首位華裔女性、香港背景的自由黨議員廖嬋娥(Gladys Liu,右)在墨爾本奇澤姆(Chisholm)席位敗給工黨候選人。

圖像來源,AFP via 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首位華裔女性澳洲眾議員、香港背景的自由黨議員廖嬋娥(Gladys Liu,右)在墨爾本奇澤姆(Chisholm)席位敗給工黨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