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過後》@圖博館|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6-13 08:45:25| 人氣10,547| 回應7 | 上一篇 | 下一篇

《明天過後》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就可看性、政治正確性和科學性而言,《不願面對的真相》《明天過後》(前評)勝《恐懼之邦》(前評)。(另參本館:氣候 氣候 政治學人)

《明天過後》The Day After Tomorrow(200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2B7sdLPMfc

導演:羅蘭艾默瑞奇
編劇:羅蘭艾默瑞奇
演員:丹尼斯奎德/傑克葛倫/伊安荷姆/莎拉華德/富田譚玲
《ID4星際終結者》導演羅蘭艾墨瑞奇再次描寫文明社會的大災難,這一次是更有毀滅性的力量--天氣。溫室效應將使冰河時期重返地球,暴風雪、龍捲風、海嘯、地震...,所有你叫得出名字的天災,都將成為人類生活的一部份。
氣候學家傑克霍爾(丹尼斯奎德飾演)觀察史前氣候研究指出,溫室效應帶來的全球暖化將會引發地球空前災難。傑克博士曾警告政府官員採取預防行動,但警告顯然已經太晚。當羅德島大小的冰山撞上南極洲冰棚後,全球氣候引發連鎖效應:冰雹重襲東京,空前颶風襲捲夏威夷,印度罕見飄雪,洛杉磯更颳起史無前例的龍捲風。傑克研究中的災變症候逐一顯現:南北極冰帽的融解將大量淡水注入海洋。在一場全球性超級暴風雨來臨後,地球將步入一萬年前的冰河世紀。
正當傑克警告白宮緊急應變的同時,他17歲的兒子山姆(傑克葛倫霍飾演)被困在紐約,面臨曼哈頓嚴重水患及不斷下降的溫度。山姆到曼哈頓公共圖書館避難,嘗試由電話聯絡父親,分秒必爭的傑克命令山姆,無論如何一定要守在室內,並盡量保暖。此刻美國正式宣布民眾大規模向赤道方向撤離,傑克隻身北上前往紐約救山姆,但傑克完全無法想像即將發生在他、他的兒子及地球上的一切。
美國國防部2月底發布機密報告,提及全球氣候將在未來廿年內引發人類浩劫,本片描述嚴重溫室效應下大自然的全面反撲。全片除了大量尖端特效場面,呈現撲天蓋地的自然威脅外,也細密交織父子及男女之間刻骨銘心的動人情感。
為了呈現天氣造成的各種變化,例如摧殘東京街頭,從葡萄柚到保齡球大小的冰雹,寇伯和工作人員抱來幾百個大冰塊,雕刻成拍攝所需要的模樣。發生在夏威夷的颶風則用大型風扇完成,為數龐大的人造雨傾洩而下,以及精緻的水力系統和特技用鋼索配合得天衣無縫,呈現一整片度假海邊勝地受到颶風來襲的場面。
http://app.atmovies.com.tw/movie/movie.cfm?action=filmdata&film_id=fden80319262

《明天過後》The Day After Tomorrow電影原文小說
http://sh2.obuy.tw/babybooks/item.asp?item_id=1150684

話題:給自以為是的搗演先生!

  針對智商極高的搗演先生有些建言(刮號內是搗演的原發言內容)
  (看過明天過後只覺得是一部大爛片,為什麼爛,是有原因的,片商既然已經有如此技術拍出特效的鏡頭,居然把劇情拍得如此單調,這是第一爛!)
  這只是你自以為是的想法,個人覺得劇情相當有內容,只是你的腦子想得太複雜囉
  (導演居然沒拍在巨浪中,沖浪者與大海駁鬥的畫面,船隻在浪中求生的驚險過程,大樓中爬樓梯往上逃生的人群,電梯裡被水違困求生的人,而導演居然把主角安排在圖書館的單調劇情,錯失了讓此片有更多的刺激性!實在是太浪費這樣的題材.)
  你是蜘蛛人看太多了嗎?需要噴射滑板嗎!?還是霹靂嬌娃看多了,需要美妹陪你衝浪!?
  (在來說,此片充滿著矛盾!片中在急速冷卻下可以使燃燒中的直升機引擎油料瞬間結冰而墜機,請問為何男主角的老爸,可以馬上點然廚房中已經冷凍的液態瓦斯而不被凍死?這也太矛盾了吧?)
  我看你物理應該學的一竅不通吧,空中溫度跟地面原本不同,再加上是室內,溫度自然又不一樣~~麻煩你發言前確認自己國中有無畢業!?要不然我建議你還是重念國中好了!!??
  (在來就是當北極冰層融化先被淹沒的應該是加拿大,等北方國家..這些國家的總統與難民應該早就通知了美國要將民眾撤離,通信怎麼可能慢過巨浪的速度!這也太扯了吧!)
  靠!!!海洋洋流是受地心引力,地球自轉及月球引力影響的,冰層融化的冰水才不會哪兒溶就從哪兒開始淹,還是老話一句,請你多念些書再說話好嗎?
  (不過雖然是看電影..但這還是可惜有如此電影技術的片商,確錯失了可添加許多真實元素與刺激的劇情,確拍了部單調的特效電影..真可惜!)
幸好,你不是真的導演,要不然我一定看不到那麼好看的電影!!!嘩哈哈:)
  又來了..才剛回覆一篇又來一篇搞笑的...不過你的問題我之前的回覆都有說過了只是你沒專心看..我只回應一個問題如你以下的說法
  (在來就是當北極冰層融化先被淹沒的應該是加拿大,等北方國家..這些國家的總統與難民應該早就通知了美國要將民眾撤離,通信怎麼可能慢過巨浪的速度!這也太扯了吧!)
--- 靠!!!海洋洋流是受地心引力,地球自轉及月球引力影響的,冰層融化的冰水才不會哪兒溶就從哪兒開始淹,還是老話一句,請你多念些書再說話好嗎?
  那我請問你海洋洋流是坐時光機嗎?直接重北極跑到紐約摟~海洋洋流經過地球自轉與月球引力一路流過加拿大與北方國家,洋流的水體積不會擠壓到加拿大等北方國家的海岸產生巨浪嗎?我沒這麼多時間回答問題..因為還有一堆問題等著我回勒~
  (楨:雙方在打混戰,為聚焦美國本土,片中雖略過加拿大場景,但氣象圖上早一片冰天雪地。至於通知問題,《明》片也已一再批判美國當局不聽氣象預警了!)
   搗演先生照你這種批評法我看沒一部電影是好的,如果看電影只是要鑽牛角尖,而忽略了導演想要表達的想法的話,有點太對不起導演了,這部電影很明顯的就是要警惕我們人類要對大自然開始尊重了,我覺得至少一半的人看完這部電影都會開始想一下我們是不是真的如電影所說般的不知死活,最後自取滅亡勒,如果看過電影有一半的人會反省、警惕的話,那基本上這部電影就是好電影,就像我看完了以後,每次吹冷氣的時候都會想【是不是該關了】,我看你應該得不到教訓,你只活在自己以為了不起懂電影的世界罷了。
http://bbs.atmovies.com.tw/bbs/bbs.cfm?action=view&c=102&s=1632

溫室效應嚴重惡化,氣候全面反撲地球
明天過後世界全面冰封,你會在哪裡?

 氣候學家傑克霍爾(丹尼斯奎德飾演)觀察史前氣候研究指出,溫室效應帶來的全球暖化將會引發地球空前災難。傑克博士曾警告政府官員採取預防行動,但警告顯然已經太晚。當羅德島大小的冰山撞上南極洲冰棚後,全球氣候引發連鎖效應:冰雹重襲東京,空前颶風襲捲夏威夷,印度罕見飄雪,洛杉磯更颳起史無前例的龍捲風。傑克研究中的災變症候逐一顯現:南北極冰帽的融解將大量淡水注入海洋。在一場全球性超級暴風雨來臨後,地球將步入一萬年前的冰河世紀。
 正當傑克警告白宮緊急應變的同時,他17歲的兒子山姆(傑克葛倫霍飾演)被困在紐約,面臨曼哈頓嚴重水患及不斷下降的溫度。山姆到曼哈頓公共圖書館避難,嘗試由電話聯絡父親,分秒必爭的傑克命令山姆,無論如何一定要守在室內,並盡量保暖。此刻美國正式宣布民眾大規模向赤道方向撤離,傑克隻身北上前往紐約救山姆,但傑克完全無法想像即將發生在他、他的兒子及地球上的一切。
 美國國防部2月底發布機密報告,提及全球氣候將在未來廿年內引發人類浩劫。今年暑假全球同步上映的特效鉅片【明天過後】,就是描述嚴重溫室效應下大自然的全面反撲。曾以【 ID4星際終結者】在臺灣創下近四億臺幣票房的導演羅倫艾默裏奇,繼好萊塢拍攝外星人、異形、彗星撞地球等題材後,預言21世紀「氣候」將帶來世界末日。全片除了大量尖端特效場面,呈現撲天蓋地的自然威脅外,也細密交織父子及男女之間刻骨銘心的動人情感。導演揚言要以這部電影在影壇掀起嘆為觀止的視覺震撼。
 導演羅倫艾默裏奇強調:「災難電影和人性是不能劃清界限的,假如世界有一天真的如此,你可以從中回想自己的生命,清楚生命裡真正愛的人,真正重要的事。我覺得觀眾在電影裡找尋他們自己,多數時候他們是裡面的英雄。」東京記者會上期許票房可比【鐵達尼號】,事實上【明天過後】裡氣候全面異變的劇情現實世界極有可能發生,到時候你會在哪裡?【ID4星際終結者】導演羅倫艾默裏奇今夏尖端特效鉅片【明天過後】,全球同步定於5月28日週五晚場起上映。
 如果我們正處在新冰河期的邊緣,那會是怎樣呢?
 這個問題盤旋在氣候學家傑克霍爾(丹尼斯奎德飾演)的心頭憂慮不已。霍爾的研究指出全球性暖化將會引發地球氣候產生大規模轉變。他在南極洲進行的研究證明了大約一萬年前曾經發生過的冰河世紀,將再度威脅地球自然生態。他警告政府官員假如不採取預防行動,這樣的災難很快會降臨,但警告顯然來得已經太晚。
 一塊羅德島大小的冰擊上了南極洲冰棚後,一連串劇烈的氣候遽變在全球各地展開,葡萄柚那麼大的冰雹襲擊東京,夏威夷的颶風強度破了歷史紀錄,印度的新德裏下起雪來,還有一個接一個威力強大的龍捲風出現洛杉磯。
 有通來自蘇格蘭同事雷森(伊恩霍姆飾演)教授的電話,確認了傑克最擔心的事:這些災情慘重的氣候事件正是大型全球變遷的症候,南北極冰帽的融解將大量的水注入海洋,影響了原本穩地我們氣候系統的水流。溫室效應將地球推到邊緣,即將進入另一個冰河時期。這一切將會在一個全球性超級暴風雨來臨時發生。
 當傑克正警告白宮這個逼近的氣候轉變,他17歲的兒子山姆(傑克葛倫霍飾演)發現自己被困在紐約,當時他和幾個朋友正在那裡參加校際競賽,他面臨著曼哈頓嚴重的淹水及不斷下降的溫度。山姆到曼哈頓公共圖書館避難,嘗試由電話聯絡上父親,傑克在分秒必爭的情況下只能警告他,不管如何都要留在室內。
  美國這時宣布大規模、全體動員向南邊撤離,傑克卻隻身北上到紐約市救兒子,但傑克完全無法想像將發生在他、他的兒子及地球上的一切。
  溫室效應惡化,大自然全面反撲
 導演羅倫艾默裏奇在【 ID4星際終結者】預告給人類由外星人帶來的世界滅絕,現在,在【明天過後】真正的敵人比上次更有毀滅性,那就是大自然的反撲。
 「這是一個關於生還者與英雄主義的史詩寓言,絕無冷場的動作場面和最壯觀的視覺效果。」製片馬克高登說。「羅倫艾默裏奇將以這部電影再度給觀眾最優的視覺震撼。」
 雖然導演羅倫艾默裏奇的和故事搭配的天衣無縫的浩大懾人場面已經成為他的正字標記,但他表示在這部電影裡,人這個元素是不可忽略的,「不管特效作得多漂亮,電影核心仍然是一個人類的故事,由丹尼斯奎德和傑克葛倫霍飾演的父子深情流露非常動人,有衝突、摯愛和人性的脆弱,這讓當他們面對著巨大的大自然災難時顯得更加深刻。人類與大自然永遠掙紮著彼此對立,這是在艱難情況下求生的旅程,最後,決定勝利的是人類堅強的意志力。」
 「基本上,【明天過後】講的是平凡人發現自己挑戰了不平凡的處境,」共同編劇傑佛瑞納曼夫說,「這是關於一個家庭嘗試由生態災難中生還,每一個家庭成員都陷入其中,年輕人變成了領導者,工作狂父親現在傾全力要救他的兒子,母親願意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換回小男孩。這是一個關於愛、受苦及人類為了生存永恆掙炸的故事。」
 「而這也是個有警示味道的故事,提醒我們假如繼續不愛護環境,大自然這頭野獸可是會反撲報復的。」
 20世紀福斯在1996年的賣座大片【ID4星際終結者】是一部單純的科幻電影,依據的外星人入侵題材並不真的被一般認為將會成真。但【明天過後】則是由生態科學上長期以來的憂心,以現有研究做為參考所編寫的劇情,這些是可能發生在我們所居住的星球的。「我們以戲劇化方式呈現當人類即將再度進入冰河期,,製片馬克高登說,「在該情況下,劇烈的氣候變遷會突然出現在全球各地。人們沒有意識到大氣層中過多的二氧化碳將對人類造成怎樣的結果,有些專家則已經指出,這將會是『歷史上最難以駕馭的科學實驗』。」
  全球正經歷罕見的氣候災變
 說諷刺也好,說巧合也好,正是在【明天過後】拍攝期間,全球也正經歷著一連串極端的天氣事件,有越來越多的證據出現,支持了全球氣候變遷已經是指日可待的事。
 2002年七月,電影的前製時期,一場非常嚴重的雹暴出現在中國中部,冰雹有雞蛋大小,暴風雨造成了25個喪生及多人受到致命的頭部外傷。在海南島北部地區,暴風雨將樹木連根拔起,擊碎了汽車的擋風玻璃,城市大停電,多棟建築被摧殘得面目全非。
 緊接著下一個月,歐洲進入所謂「世紀洪水」的漫淹噬虐,幾乎長達三個禮拜,大雷雨在多個區域狂瀉不停,倫敦地鐵系統因為大淹水而癱瘓,義大利北方許多地方葡萄園和橄欖叢被整個沖掉,俄羅斯黑海沿岸發生多起遊客喪命事件,至少有108個人死亡,數萬人必須從原居地撤離。
 11月,【明天過後】在蒙特婁進行正式拍攝的第三天後,天氣突然轉為大壞,美國發生了數個嚴重的龍捲風,一天內可以到75個龍捲風,造成36人死亡,傷害遍及三個州。除此之外,電影拍攝小組也吃盡了苦頭,因為那4個月碰上了蒙特婁有史以來的最低溫冬天,經常在白天也是零下25度。
 戲如人生這句話最恐怖的應驗則是2002年三月南極冰島開始融入海中,正逢羅倫艾默裏奇和編劇納曼夫戲如人生這句話最恐怖的應驗則是2002年三月南極冰島開始融入海中,剛好是羅倫艾默裏奇和編劇納曼夫寫過幾場戲來形容這種景象幾個禮拜後,「那時候我們開玩笑說,最好趕一下進度,免得劇情片拍一拍變紀錄片了!」導演羅倫艾默裏奇說。
 正因為電影從計畫到拍攝期間,真實世界發生了這麼多類似事件,這讓導演羅倫艾默裏奇、編劇納曼夫和製片馬克高登達成共識,【明天過後】必須要儘可能翔實地反映出當代環境科學在全球氣候變遷上的關切。
 「不任何一部災難電影都有它符合事實的成分,讓觀眾和真實情況作連結。」導演羅倫艾默裏奇說,「我們對關於環境保持警戒心和氣候變遷方面的知識是拍攝電影的重要依據,並且直接影響到塑造劇中人物在面對天災與各種情境時反應的可信度。」
 「【明天過後】對目前科學研究結果作的最大調整是該狀況從發生到不可收拾的速度,」製片馬克高登說,「科學家口中說的再『突然』,仍然有5到10年的時距,而不是幾個禮拜之間,我們當然沒有企圖要在兩個小時裡面對這麼嚴肅龐大的科學議題探討清晰。我們是要拍一部場面壯觀的暑假電影,希望帶給觀眾娛樂之外,還能多一點點啟發和提醒。」
  美國國防部機密報告
 另外一個巧合是,五角大廈在2004年二月提出一份報告說,從全球氣候變遷研究來評估國家安全處境。報告中從全球警告深入探討了突然、大規模的災難,簡單說,【明天過後】虛構的劇情很可能沒那麼虛構。
 氣候變遷、南北極冰帽的融化,冰河時期。「冷死人啦」,丹尼斯奎德用這句話來形容2002到2003年長達5個月冬天,位於蒙特婁的電影拍攝現場和攝影棚,不管室內室外都冷得不得了。
 「到處都很冷,」飾演氣候學家傑克霍爾的丹尼斯奎德說,「無論是棚內棚外都一樣,白天和晚上溫度都低到讓人痛苦極了。那個11月到4月,是蒙特婁有史以來最冷的冬天,而我們這部陣仗龐大的災難電影講的正是新冰河時期,無法自外於這種嚴寒,只能一件一件添衣物,我們沒辦法從臉來辨認一個人,只能從他們身上毛衣的顏色來辨識。」
 「在拍攝期間,假如我們沒有在大風雪中跋涉轉移地方,那我們可能會因為大雷雨、冰雹和洪水或颶風而又凍又濕,同一時間在當地拍片的其他攝影棚就遇到這種情況。本來對Discovery這種講大自然的頻道不感興趣的人,看了【明天過後】之後應該就會改變,因為電影在講這些事情。電影集合了各種你前所未見或甚至想像的氣象上的大災難。」丹尼斯奎德說。
 從丹尼斯奎德這番話,觀眾大概猜得到【明天過後】中一個接著一個連環發生的極限挑戰,不管是對導演、製片,對丹尼斯奎德和其他共同演出的演員都是如此。
 「說挑戰還太低估了呢,」丹尼斯奎德笑著說,「我們幾乎可說是從中生還。我們冒著生命危險拍一部人類也努力要活下去的電影,我也拍過特效很強的電影,但從沒有一次這麼盛大。有太多不同挑戰等著演員們去克服。我們身上都穿了四五層衣物,然後開始人造雪還有超大風扇把它們吹得時速㠰哩左右。人造雪會吹進你的嘴裡,塞進鼻子甚至是護目鏡,你要勉強讓自己眼睛保持睜開。」
 「常常都覺得非常超現實呢,這就是我會超想去看的那種典型暑假大片,有很棒的故事,很讚的特效和傳遞了深刻的訊息,我能演這樣一部電影實在太酷了。我為此覺得非常興奮,要努力才能活下來那種心跳不已的感覺值到現在都還沒散去呢!」傑克葛倫霍說。
  演員拍片的辛苦經歷
 「我得承認,就一個演員來說拍這部電影覺得有點怪怪的,」傑克葛倫霍說,「我是指好的方面,作為一個演員,你在這麼龐大的『整體』中成為很謙卑渺小的『部分』,這對我來說是很有趣的經驗,我花了6個月來拍片,但我甚至不知道有3/4的部分到底是怎樣,因為是其他演員或在後製部分才會完成的。這樣一來,我也像是一個觀眾,永遠不知道下一個出現的會是什麼。坐在戲院,抱著期待的心情看什麼漸次展開是很棒的事情!」
 就像丹尼斯奎德,葛倫霍也對超低溫印象深刻,並全心投入山姆霍爾這個主要角色,這個男孩在這場災難中經歷了重要的成長。
 「這是我第一次拍像這樣一部電影,所以我知道我一定會從中獲得許多驚喜。」葛倫霍說,「我瞭解到假如我要拍像【明天過後】的電影,跟著導演羅倫艾默裏奇絕對是最佳的選擇。他在這方面簡直是個天才,他對大自然有怪獸般反撲實力的本質非常瞭解。」
 葛倫霍和導演等人為了拍紐約水災的確相當辛苦,那場戲是在蒙特婁攝影棚一個大水缸裡取景,整整兩個禮拜,主要演員和幾百個臨時演員捱受著大風雨,在搭出來的被淹得有4呎高紐約街頭上沒命地四處逃竄。
 「這有點像是兩個禮拜中每天整天在做水中有氧體操,身上還是濕漉漉的羊毛衣物。」飾演聰明美麗的學生羅拉的羅森說,想像一下在4呎高淹水的圖書館裡階梯跑上跑下、跑前跑後,實在是難以形容的經驗—同時覺得熱和冷、黏搭搭、一邊發抖、在水中忍受著風和雨的折磨。這是我一生中做過最酷的一件事。」
 唯一很幸運地不需要和嚴寒天氣拍攝打任何交道的是莎拉瓦德,她飾演傑克的妻子露西也就是山姆的母親,在整個暴風雨期間都留在醫院照顧病人。
 「除了我非常喜歡路西這角色之外,」瓦德說,「我覺得【明天過後】中這些壯觀特效背後傳達了很重要的訊息,我認為電影和曾經歷災難的家庭作對話,而能讓全家人留在彼此身邊是多重要一件事。」
  驚異的視覺效果
 「當然,對環境生態提出的警訊也是本片重點之一。」瓦德說,「雖然電影以戲劇方式呈現,為求效果也對真實氣象景象作誇大處理,它所依據的東西卻再真實不過了,那就是,假如我們再不好好善待我們居住的地球,她總有一天要走樣A再也無法作為我們的庇護所。這是發人深省的部分,也是觀眾該放在心上的,在走出戲院,驚嘆看了部好電影,會有東西留在他們心裡。」
 要打造出導演羅倫艾默裏奇心目中理想的視覺效果,這個艱難的任務落在設計總監貝瑞楚辛以及視效指導凱倫高卡,以及曾獲得奧斯卡的特效指導尼爾寇伯和他們優秀敬業的工作小組成員身上。三個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從很早就開始和導演羅倫艾默蔗_一道進行溝通的工作。
 「在這部電影中,」楚辛說,「我們有東京的冰雹、夏威夷的颶風和洛杉磯的龍捲風、曼哈頓的洪水、東岸嚴重低溫的冷害。我們會看到蘇格蘭、墨西哥、新德裏甚至是外太空,所以我們必須有非常非常多種場景,從小型直昇機內部到新德裏積雪的街道到佔地一萬五平方呎的曼哈頓公共圖書館。」
 「和羅倫艾默裏奇之前的共事經驗幫我瞭解他所喜歡和不喜歡的,但是在【明天過後】又會有許多規模、效果、方式等需要調整,這工作很重要的一點是,你如何表達自己的看法,以及如何和人或部門其他成員溝通或進行說服。」
 在洛杉磯、紐約和華盛頓特區等地的現場取景結束,劇組在2002年11月7日開拔到蒙特婁進行主要拍攝工作。時間表上最開始5個禮拜大概都是以蒙特婁為中心點在周圍進行室內外景拍攝,包括新德裏雪景也在這裡完成。
 設計總監楚辛和他的工作人員費了很大心力,發揮創意,在蒙特婁市區北邊一個區塊打造出完全是在地位道的印度傳統市場,該場戲需要的許多道具,例如手工藝品、人力車和汽車都是直接從印度渡海運來協助拍攝,服裝設計蕾妮愛波縫製了一千件以上的用印度傳統服裝作戲服,尼爾寇波則負責光線和雪景的部分。
 楚辛另外兩個浩大工程是曼哈頓圖書館的內外景(連周遭共有5萬平方呎),以及在第五大道上行駛的結凍的俄羅斯貨車。
 凱倫高卡和她的小組以及洛杉磯視覺特效公司Digital Domain攜手合作,負責全片的特殊視覺效果部分。「我們主要用一種叫Terragen的電腦軟體來呈現幾乎可比擬相片的擬真,這正是由Digital Domain所研發出來。」高卡說,「這可以幫我們完成所有南極洲的部分。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是Lidar雷射掃瞄技術,可以掃瞄洛杉磯市區的重要建築物與景點,還有紐約13個街區,鉅細靡遺,非常精細。我們沒有特別為紐約作縮小模型,多虧了這個技術以及由Urban Data Solutions所提供的資料庫協助,我們幾乎是在電腦上完成整個城市的打造。」
 特效指導尼爾寇伯表示,導演羅倫艾默裏奇希望電影的任何一個部分都能夠盡可能合乎真實,不管是暴風雨、大雪、冰雹或洪水,「我們的最高指導原則就是想盡辦法,無論是冰雹、洪水或飛機遇上亂流,都要盡善盡美接近真實,符合導演的期望。」
 說到摧殘東京街頭,從葡萄柚到保齡球大小的冰雹,寇伯和工作人員抱來幾百個大冰塊A雕刻成拍攝所需要的模樣。發生在夏威夷的颶風則用大型風扇完成,為數龐大的人造雨傾洩而下,以及精緻的水力系統和特技用鋼索配合得天衣無縫,呈現一整片度假海邊勝地受到颶風來襲的場面。
  很顯然的,【明天過後】在執行尚難度最高的莫過於紐約街道被大水肆虐部分,幾個不同部門、數不清的工作人員全部聚在一起,密集工作整整6個禮拜,週末也不停工,從打造大水缸開始,在裡面重建水泥路面及重要曼哈頓市景,一切準備妥當,灌入25加侖的水,這些水要經過煮沸和過濾才能使用。十座製造人造雨用的水塔各就各位,抽水的幫浦更是千萬檢查不能出狀況,兩個水缸的水進行循環使用。
 「洪水那些場戲得把新舊技術都派上用場,」寇伯說,「這是每個人都必須參與進來的大型團隊合作。我覺得這也就是它看起來會這麼壯觀的原因之一。」
 這種類型的電影在幾十年來一直廣受喜愛,從大地震、高樓被劫持、海上災難甚至是雲霄飛車的翻覆,為什麼觀眾會這麼喜歡災難類型的電影呢?為什麼這些電影會持續吸引廣大的觀眾群呢?
 「每個人都愛那種又怕又想追求刺激的感覺,包括我在內,」丹尼斯奎德說,「不管是火災或火車事故,我們都會忍不住停下來多看一眼…。有那麼一瞬間,我們會掛心會不會有認識的人在那裡面,然後謝天謝地並沒有;接著是想,到底發生怎樣狀況了呢?災難,或廣義來說包括了災難電影,正是如此挑動著人的情緒。我覺得觀眾享受這些感受起起伏伏的極端,喜歡那激發他們的想像力,浮上『到底會是怎樣情況呢?』」
  「災難電影和人性是不能劃清界限的,」編劇傑佛瑞納曼夫說,「對觀眾來說,他們想看到其他人在災難裡會怎麼辦,有些人被電影中人物的勇氣所感動,有些則從中觀察人性軟弱的一面,或者有些人在月是艱難時候,越顯露出他們的善良或邪惡。我覺得觀眾在電影裡找尋他們自己,多數時候,想像他們是裡面的英雄。」
 「觀眾喜歡精彩視覺呈現說的故事,」製片馬克高登說,「他們喜歡壯麗、毫無冷場的動作和冒險,更勇敢超越的人物挑戰著不可能的任務。兩個小時裡面,他們也變成英雄或受害者,救世主或者被拯救的人,他們浸淫其中,感受著這輩子或許無從體驗和想像的人生。他們不只在災難中找尋自己,也希望自己陷入那場混亂失序。」
 「假如世界有一天真的如此,你被迫要認真檢視你的人生,」導演羅倫艾默裏奇說,「觀眾可以從災難電影理解那一刻湧上的感受,他們會回想自己的生命,辨識清楚生命裡真正愛的人,真正重要的事。那是令人害怕卻又興奮的。」
 「這就是為什麼我深愛這樣的電影,」導演羅倫艾默裏奇說,「不知道自己在那決定性的一刻,我會有哪些想法,甚至在拍片過程中我都不斷問自己,如果是我遇到了,我會怎麼面對?這是一個很令人呼吸困難的問題,答案從來就無法簡單。」

  演員卡司
  丹尼斯奎德 Dennis Quaid(飾演 傑克霍爾教授)
 2002年陶德海恩斯執導的【遠離天堂】中,細緻詮釋同性戀的情緒和心思轉折,獲得紐約影評人協會和獨立精神獎最佳男配角,獲得金球獎和銀幕演員工會提名。
 丹尼斯奎德近期作品包括由【遠離賭城】導演麥可菲吉斯執導的【凶宅】,合演的有莎朗史東;和比利鮑伯松頓合演【邊城英烈傳】,飾演山姆休斯頓將軍,講的是1836年發生的美國西部史上最慘烈一場戰役。
 丹尼斯奎德1954年月9日出生於美國,畢業於休斯頓大學戲劇系,高中開始醉心表演,在學時期即兼職演出,21歲到好萊塢發展,處女作是1975年的【瘋狂媽媽】,其後繼續接演多部電影,卻一直沒有受到太多注意,。在1987年【大出意外】引起影評和觀眾討論,星路開始順遂。曾和梅格萊恩有過一段婚姻,兩人在1991年結婚,在2000年分手。
 丹尼斯奎德作品包括【心靈投手】【天人交戰】【黑洞頻率】【挑戰星期天】【隨心所慾】【天生一對】【愛情魔力】【魔龍傳奇】【執法悍將】【無情大地有情天】…
  傑克葛倫霍 Jake Gyllenhaal(飾演 山姆霍爾)
 傑克葛倫霍1980年12月19日出生於洛杉磯,在哥倫比亞念了兩年後輟學進入電影圈。年輕的傑克葛倫霍經歷雖淺,但充滿靈性的眼神和精湛的演技,讓他成為最被影評人和業界看好的新生代演員,出生於書香世家,姊姊瑪姬葛倫霍也是極為優秀的年輕演員,兩人曾在【怵目驚魂28天】合作,這部小成本的獨立製片先在日舞影展勢如破竹,作院線上映後,也獲得票房和影評的大勝利,主演的傑克葛倫霍是傳達出電影末日預言詭譎和幽冥的決定關鍵,他因為本片被獨立精神獎提名最佳男演員。
 傑克葛倫霍另一部即將上映的電影【證明我愛你】是普立茲文學獎作品改編,和安東尼霍普金斯與葛妮絲派特蘿演起對手戲,一點都不顯得青澀。
 傑克葛倫霍成名作是青春勵志片1999年【十月的天空】,飾演一個勇於追求夢想的年輕男孩,和克裏斯庫伯的父子情深令人印象深刻,他也演出福斯探照燈發行製作的優秀獨立小品【麥田捕手的女孩】,和珍妮佛安妮斯頓有精彩互動,該片獲得2003年獨立精神獎提名。此外還有和達斯汀霍夫曼與蘇珊莎蘭登合演了【讓愛自由】,電影背景是70年代的新英格蘭。
  伊恩霍姆 Ian Holm(飾演 泰瑞雷森)
 伊恩霍姆最近令觀眾耳熟能詳的演出是【魔戒三部曲】中的比爾博柏金斯,就是把魔戒交給表弟佛羅多的人,前陣子則是和強尼戴普合演的【開膛手】。伊恩霍姆是受到國際矚目的重量級英國演員,從1968年演出【仲夏夜之夢】到1979年以【異形】打入國際影壇,1981年【火戰車】讓他獲得美國和英國奧斯卡的最佳男配角。
 伊恩霍姆活躍於英國電影圈和戲劇界,他曾在倫敦的皇家藝術學院接受紮實的戲劇訓練,從50年代開始在莎士比亞劇團演出。舞臺劇處女作是1954年的《奧賽羅》,重要戲劇作品還有契訶夫《櫻桃園》《凡尼亞舅舅》等劇碼。在1965年以《亨利五世》和他的百老匯處女秀《返鄉》獲得劇場年度演員,1967年得到東尼獎,1997年的《李爾王》演出,再度讓劇評界驚喜不已,也證明了他的寶刀未老,1998年伊莉莎白二世封他為爵士。
 伊恩霍姆重要作品包括艾騰伊格言【意外的春天】,此外還有【乾柴烈火情】【現代奇航】【X接觸:來自異世界】【第五元素】【你行我素】【夜襲曼哈頓】【瘋狂喬治王】【狂宴】【瑪莉雪萊之科學怪人】【裸體午餐】【卡夫卡】【巴西】…。
  艾美羅森 Emmy Rossum(飾演 羅拉)
 從七歲開始演出舞臺劇,獲選入林肯中心兒童合唱團A開始學習聲樂,在五年內用5種語言演出了20多齣歌劇,和多明哥、葛瑞芙絲、瓦羅斯托夫斯基等享譽全球的聲樂家合作過。此後佳作不斷,是紐約文化圈看好的明日之星。
 艾美羅森在11歲也接演電視劇,並在熱門影集中擔任來賓。而她的語言能力和口音,更讓她爭取到電視凱薩琳赫本生平故事時的小時候角色。13歲在【Songcatcher】的演出令人印象深刻,電影在日舞影展獲得最佳整體表現,而她發揮音樂天分和訓練的solo,更讓她獨立拿下當年最佳獨立精神獎「最佳首次演出」的獎項。
 知名演藝雜誌《綜藝》曾在2000年將艾美羅森選進「10位最被看好的潛力新星」,她在去年和西恩潘、凱文貝肯等合演了奧斯卡大贏家的【神秘河流】,和眾優秀演員同臺叫勁,絲毫不顯生澀,《紐約時報》更是特別指出她在片中演出極有穿透力,是「2003最有突破性演出之一」,而《時代》雜誌則將她選進「6位最值得期待的新星」。艾美羅森從2003年9月開始和導演喬舒馬克合作由韋伯名劇《歌劇魅影》改編的電影,她將演出讓鬼魅傾心著迷的年輕女歌手。
 莎拉羅森1986年出生於紐約,96年就讀於紐約名校史賓斯高中,獲史丹佛、西北和哥倫比亞大學的進修邀請,最後選擇了哥倫比亞大學。
  莎拉瓦德 Sela Ward(飾演 露西霍爾)
 最近演出備受期待的經典電影【熱舞十七】的續集。去年莎拉瓦德出版了她的第一本書《Homesick》,並進入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是半故事半回憶錄的體例。莎拉瓦德曾經以ABC頻道的《Once and Again》獲得艾美獎,並另外獲得過兩次提名。以及一座金球獎和兩次金球獎提名,都是最佳戲劇類電視女主角項目。
 莎拉瓦德曾經演過馬克克裏斯多弗的【54激情俱樂部】,一起演出的還有莎瑪海耶克、妮芙坎貝爾等。電影方面其他演出包括【絕命追緝令】、【回魂妻】【對頭冤家】【Rustler's Rhapsody】【致命追緝令】等,也是熱門深夜談話節目《週末夜現場》的常客。
  導演/製片/編劇 羅倫艾默裏奇
 曾經是梅爾吉勃遜戰爭史詩【決戰時刻】的導演兼監製,還有【ID4星際終結者】和【酷斯拉】,並和製片戴佛林合寫1994年科幻冒險電影【星際奇兵】劇本。
 羅倫艾默裏奇的第一部美國電影是1992年的動作冒險片【魔鬼命令】,由尚克勞範達美主演,並擔任過【八腳怪】【異次元駭客】等片製片。

 羅倫艾默裏奇是德國人,到美國之前就開始拍片,在慕尼黑電影學校主修設計,並對雕刻和繪畫有濃厚興趣,學生時期作品【The Noah’s Ark Principle】在1984年的柏林影展受到注意,並在20多個國家上映。
  製片 馬克高登
 曾經至做過40多部電影,許多是票房亮麗也受影評青睞的重要作品。包括梅爾吉布遜【決戰時刻】、史匹伯的【搶救雷恩大兵】、吳宇森的【斷箭】、基諾李維的【捍衛戰警】、安潔莉娜的【古墓奇兵】、麥克道格拉斯的【天才接班人】、約翰屈伏塔【風起雲湧】、李察吉爾【豺狼末日】…,並多次獲選為年度重要電影製片人。
  攝影指導 艾裏史丹吉登
 曾唸過蘇黎世大學和倫敦電影學校,80年代後進入電影圈。作品包括馬克華伯格的【搖滾巨星】、和艾默裏奇合作的【酷斯拉】、【王牌大賤諜】、【大製騙家】、卡麥隆克洛的【單身貴族】…
  設計總監 貝瑞楚辛
 貝瑞楚辛擔任設計總監的第一部作品是班亞佛列克主演的【夜魔俠】,在當美術指導期間,參與過則有【決戰時刻】【刀鋒戰士】【進入家園】【火線追緝令】【執法悍將】【魔鬼二世】…
  視覺特效指導 凱倫高卡
 曾以盧貝松的【第五元素】獲得英國金像獎最佳特效,擔任視覺特效指導的電影作品還包括【蜘蛛人】,和導演艾默裏奇參與製片的【八腳怪】。其他參與的包括【鐵達尼號】、【酷斯拉】、【最後魔鬼英雄】、【魔鬼大帝】、【阿波羅13】。
http://starblvd.net/cgi-bin/movie/euccns?/film/2004/DayAfterTomorrow/DayAfterTomorrow.html

虎頭蛇尾-明天過後(楨:作者上了一般災難片之癮!)

 不知道是因為臺灣人太久沒有看到災難片,缺乏大風大浪的滋潤,或是片名產生的誤解,讓大家以為明天以後這部電影就不再放映,【明天過後】的周末首映著實在臺灣颳起了一股旋風,人潮沒命似的湧向電影院,似乎所有人都想看看大水淹沒美國會是個什麽樣的光景。
 一直以來,羅倫艾墨力奇的電影就以破壞美國為樂,在【ID4星際終結者】,他把白宮給炸了,在【酷斯拉】,他讓怪獸拆了帝國大廈,而這一次,他幾乎把整個美國都毀了。
 氣候學家傑克霍爾(丹尼斯奎德)觀察史前氣候研究,並在研究會議中提出了警告-溫室效應帶來的全球暖化將會引發地球空前災難。最快在一百年內,世界的氣候將有可能進入冰河期;不幸的是傑克的寓言提早來臨,世界各地不斷的發生天氣異常,洛杉磯出現龍捲風,日本下起人頭大小的冰雹,海平面的上升使得紐約遭到淹沒,傑克的兒子山姆(傑克葛倫霍)因此被困在已成為海洋的曼哈頓,傑克驚覺這些異變並展開研究預測後發現了更可怕的事實-新冰河時期已經來臨。
 雖然大自然的反撲在大銀幕並不是第一次出現,然而卻幾乎沒有一次是像【明天過後】這麼絕望的,過去的美國,即使遭受外星人襲擊,或是遭到隕石撞擊、怪獸攻擊,甚至是病毒攻擊,卻從來沒有一次不是擡頭挺胸、甚有骨氣的承受這些災難,但是在這一次,大批美國人竟然倉皇的逃到了第三世界的國家,甚至還低聲下氣的哀求他們才得以受到庇護;再加上劇情不斷有意或無意的影射當今的美國政府,以及片尾美國總統的宣言,為這部電影加入了美國主義些許的反省,使得【明天過後】成了一部很不大美國主義的美國災難片(不能說完全沒有,至少片尾大批等待救援的美國人還是在暗示著他們的強大潛力,必較之下,日本有冰雹打死人,蘇格蘭也有飛行員被凍死,但就是美國人還可以再度活下來)。
 姑且不論【明天過後】的劇情背後有多少確實的理論,來證明電影中的情節是否真有可能,但是導演羅倫艾墨力奇就是有這種本事,能讓觀眾們在踏出電影院時慶幸自己能夠呼吸熱空氣,能夠流汗,並且真的開始擔心有一天會有大水淹沒自己的家園。驚心動魄的特效與小人物遭遇的劇情鋪陳交互連接,使得電影的前半段之節奏緊湊有力,不顯冗長,為特效與劇情的結合做了一個相當棒的典範。
 然而到了影片的中段,也就是災難發生過後,整部電影的劇情張力就像是斷線風箏般一路下滑,不可收拾的沈悶無聊起來,羅倫艾墨力奇為【明天過後】塑造的角色與他過去的作品相較,實在是非常的「不英雄」,在這部電影中沒有會開戰鬥機的美國總統,也沒有勇闖怪獸巢穴的考古學家,只有一個企圖營救孩子的父親不顧危險的往已經凍結的紐約前進,然而觀眾卻不會為了友情的犧牲一掬同情之淚,由於前半段在人物情感的刻畫過淺,使得犧牲的描述看起來不像災難片而像是冒險片,丹尼斯奎德在影片中的作為自然也不足以成為【ID4星際終結者】中的傑夫高布倫或是【世界末日】裡頭的布魯斯威利;而且由於前半段的災難高潮實在太過精采,更使得後半段一群人在冰天雪地裡求生存的劇情顯得相當小兒科,更何況這場大自然的災難所造成的傷亡看起來是如此的少,如果連流浪漢所養的狗都能在災變中活下來,那冰河期的來臨似乎也沒那麼嚴重了?片尾潔白晶瑩的地球,彷彿在述說著自然的偉大,但是這樣的反高潮劇情,也因此讓人大失所望。
 為本片配樂的作曲家霍蘭寇羅索為本片做了一首深沈哀痛的主題曲,然而除此之外,這部電影的音樂並沒有太過搶眼的表現,他的表現不可避免的會被拿來和為羅倫艾墨力奇的前作【ID4星際終結者】作曲的大衛阿諾,可惜的是前人之作太過耀眼,使得霍蘭寇羅索尚算稱值的表現顯得無趣無味。
 整體而言,【明天過後】是一部有著相當企圖心的電影,導演羅倫艾墨力奇顯然不只想讓觀眾開開心心的看完影片走出電影院,而想灌輸他們環保的議題以及文明存續的醒思,然而影片意涵的嚴肅、嚴重的人道關懷(其表達的方式就是讓重要的角色一個都沒死),誇張的前半段特效與異常寫實的後半段,都讓這部片成了一部虎頭蛇尾的遺憾之作。
http://www.wretch.cc/blog/bpf1980/1744874

「明天過後」劇情分析

  大成本及大堆頭的好萊塢鉅作「明天過後」,以聳動的寓言來編織未來的模擬,全劇的畫面充斥著映象的震撼效果以及視覺的驚悸,是一部標準但吸引人的商業電影。
  本劇的主旨在最後副總統雷蒙的演講中已經闡述清楚,雖然失去了讓觀眾自行深思的趣味,但卻也頗為符合情節之所需,而這也是商業影片中慣用的手法,故此處不予以談論。
  傑克在南極大陸遭冰裂危機是情節的引子,但導演卻放置在主角的身上,任其發揮表現。雖然很制式,但卻又顯得如此自然。如果設想沒有傑克那場跳越冰層搶回工作的資料,而單純以裂冰的畫面來呈現,那將會是相當乏味與呆板的。
  利用三D動畫的輔助使得本片得以更精彩地展現,但在劇情的表現中也有其力道與成績。山姆為了追求女友而至紐約參加益智比賽,也使得因冰風暴的「颱風眼」掠過紐約而製造了一連串的驚奇。山姆與其他人逃入圖書館卻靠燒書本才得以活命,此時知識作了兩種不同的詮釋。其一乃知識無用論,因為禍難臨頭,再多的知識也會一併毀滅。書本此時只能當柴火燒,而由紙張燒起的火光與溫暖似乎也由此詮釋了它的最後功能。其二卻是相反的詮釋,因為生存者是藉著圖書館的庇護才得以存活,更何況館員還是透過書中介紹而斷定蘿拉得的是敗血症,從而得知必須以盤尼西林來醫治才得以活命。
  知識是否在災難中有其功能,其實端看人的智慧;但導演似乎也不忘記「宗教」的力量與隱喻。在所有人拼命燒書保命的同時,「稅務法」的書是燒起來最痛快的,這自然意有所指,卻也令人莞爾;而館員拼命抱著一本古騰堡版本的聖經,正是人文與宗教的完整訴求。
災難瞬間來至,也許來不及禱告,但卻也不能由此全面否定宗教的力量。如果瞬間的冰風暴摧毀大地是上帝的旨意;那讓冰風暴也瞬間消失的不也正是上帝的力量?在這樣的對照下,就能知道人類是何等渺小;生命十分脆弱;人生是如此無常。
  由於災難片的場景是多面性的,因此呈現的人物與線索就被建構得更多樣,但這也將引發一些無法兼顧的線,甚至因而變成是多餘的呈現。如傑克的妻子露西是醫生這條線索就因山姆的戲放置太多而被忽略(或忍痛犧牲)。這是大堆頭的戲才有的現象。
  本劇也將角色放大取代了所有災民的遭遇,這種主觀鏡頭的呈現很容易造就「英雄」的渲染;也從中延展了父子之間的承諾與互信。在浩劫來臨之際,從人性中更能表現出人的可貴,而這些肯定自然會流露出只有人才有的生命價值觀,並由此延展出「愛」的力量與偉大。
  山姆為了蘿拉冒著生命的危險,登上漂入市內的輪船,並在裡面遭遇狼的襲擊,這就顯示了人與動物之間的本質與不同;或許因為人並非只為了食物而活著,所以人才能得到真正的救贖吧?
  將船漂入紐約市區的畫面與構想實在令人驚嘆;要構思這樣充滿荒謬對比的映象是許多電影工作者努力學習的目標。畫面上的對比或類比常常震撼著觀眾的內在心靈,在激盪之餘也重新詮釋了情節與故事。也許有許多人對好萊塢的電影不以為然,但這些被設計的表現與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績,卻永遠出自好萊塢的作品。
  「明」片值得觀賞的另一個原因是本片在預言中構置了許多觀眾想像之外但又合情合理的場景畫面。如傑克與兩名助手徒步前行,但法蘭克卻落入一個凹洞,原來三人是在一家大賣場的玻璃屋頂上。這一場不僅呈現風暴之後的環境危機,也傳達了同事之間的患難真情。
  也許傑克真的可以想辦法救法蘭克,但卻沒有時間再度思索,因為玻璃裂開後三個人勢必全部掉下而亡。法蘭克心中有了決定,他不顧傑克的阻止,掏出小刀割斷繩索;因為唯有他的犧牲才免除三人同歸於盡。這是人類才有的高貴情操。導演在這段情節中清楚地呈現這種人性特質,也從而展現了故事的精彩。
  山姆與蘿拉的戲也是主軸呈現。在遭受天災劫難的同時,也不忘放置「愛」的訊息。這幾乎是每部影片的慣性,但並非打破慣性就是絕對地肯定,如果能在慣性中作出不同的詮釋表現,依然是亮麗而令人注目的。
  山姆利用圖書館一樓打公共電話與父母取得聯繫,但也由此獲得父親提供的自救資訊而保命。山姆電話未說完,水已漲至咽喉而險遭滅頂,這雖是小小情節,但導演卻也舖陳了衝突與緊張的要素。這些拼湊而成的具象事件自然是為了突顯山姆的真誠性情,他的一切作為都是為了蘿拉,透過這些訊息,蘿拉也感受到這真情。這份愛的互動算得上是冰風暴中發光的暖流,不只救贖了他與蘿拉;當然也救贖了觀眾。
  本片給與觀眾的啟示是多面向的反省。不管從宗教的觀點或人的自信展現,甚至卑微與自尊,它提供了令人不得不面對與思索的力量。也許我們會自嘲那只不過是一場「寓言」,但問題卻不在這個方向思考,而是在這場模擬的災難背後,人究竟會發現什麼內在的真相?
http://blog.sina.com.tw/hero_movie/article.php?pbgid=2803&entryid=14696

淺探電影「明天過後」>郭姿吟/育成高中一年二班

  前言「明天過後,你會在哪裡?」
沒錯!這正是電影明天過後中的廣告臺詞。但是卻也間接的反射出現今的地球已經被我們人類破壞的不堪入目。像是由於溫室效應,地球的平均溫度將會節節升高,那麼海平面也會隨之增高,地勢低漥的國家,如荷蘭,將會被迫成為一群舉國遷徙「氣候難民」!當初看完這部影片,心中有很深的感觸,雖然片中的「冰河世紀」並不會在近幾年發生,但是科學家們還是抱持著保留態度,因為如果人類再繼續肆無忌憚的濫用資源,大自然總有一天會反撲的。想要探討這部片的原因,是因為它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想去了解,為什麼會出現「間冰期」、「氣候急速轉冷」、「美洲北部全面冰凍」、「熱浪」…等等的問題。我藉由在網路上搜尋資料或上圖書館於書籍方面著手。最後,根據我蒐集而來的資料,吸收並且統整一遍,來了解未來地球可能會發生的氣候變化。
  正文一、全球氣候變遷
全球氣候變遷,顧名思義,就是指全球環境的改變。包括氣候變遷,陸地及海洋生物生產的變化、大氣化學成份的變化、水資源變化及生態系統的變遷。造成這些變遷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因素,也可能是人為的。而總括來說,全球環境的變化終將影響到地球涵育生命(包括人類及其他生物)的能力。(註一)相信每個人從日常生活中都能察覺到一些現象了吧!像是基隆已不再被稱為「雨都」,而臺灣的冬天也越來越溫暖。自從工業革命以後,科技文明的日新月異,使得大自然已疲憊不堪,就讓我們來探討,這環環相連的全球氣候吧!
  二、大自然反撲之一:溫室效應加劇
何謂溫室效應?「溫室效應」是指地球大氣層上的一種物理特性。假若沒有大氣層,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不會是現在合宜的7℃,而是十分低的-18℃。這溫度上的差別是由於一類名為「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氟氯碳化物、六氟化硫(SF6)、全氟碳化物(PFCs)、氫氟碳化物(HFCs)所引致,這些氣體吸收紅外線輻射而影響到地球整 體的能量平衡。在現況中,地面和大氣層在整體上吸收太陽輻射後能平衡於釋放紅外線輻射到太空外(圖一)。但受到溫室氣體的影響,大氣層吸收紅外線輻射的份量多過它釋放出到太空外,這使地球表面溫度上升,此過程可稱為「天然的溫室效應」。但由於人類活動釋放出大量的溫室氣體,結果讓更多紅外線輻射被折返到地面上,加強了「溫室效應」的作用。註二其中大氣層主要的溫室氣體有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s)及臭氧(O3)。大氣層中的水氣(H2O)雖然是溫室效應的主因,但科學家們並不認為水氣直接受人類活動影響,而是以二氧化碳為主。工業革命以後,人類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等的化石燃料。甚至大量砍伐樹林,甚至是砍伐熱帶雨林,將會是人類的一大損失。
  三、大自然反撲之二:全球暖化
如果曾經看過明天過後,試著回想一下,劇中氣候學家所說的「溫室效應帶來的全球暖化將會引發地球空前的災難。」那麼造成全球暖化的因素有哪些呢?
  01.工業革命後的廢棄污染:
從十八世紀工業革命至今,人們的過度燃燒,諸如火力發電、焚化爐燃燒、廢料燃燒與氣機車排放各種空氣中的化學廢物如二氧化碳、氮氣等等。導致溫室氣體增加,而使得全球氣溫逐步升高。
  02.雨林的破壞:
熱帶雨林會吸收二氧化碳、產生氧氣,地球上氧氣總量的 40%,都是經由亞遜河區的熱帶雨林產生。而今日人類大量使用石化燃料、大量伐木,造成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提高,使得太陽輻射熱傳入地球表面後,不易再反射出去,累積的熱量已經使全球平均氣溫上升,造成嚴重的「溫室效應」。此外,全球有四分之一藥品原料,是來自熱帶雨林中的植物;而被醫學界確定對治療癌症有效的一些植物,有 70%是生長在雨林中。在雨林砍伐變成畜牧地後,不僅這些珍貴的植物消失了,二、三年後當雨林表面的植被,被放牧牛羊吃光,雨林將會變成一片沙漠,土地完全衰退殆盡。註三
  03.全球暖化的影響:
極地冰原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沒較低窪的沿海陸地、衝擊地勢低窪的國家及多數國家的沿海精華地區,並造成全球氣候變遷,導致不正常暴雨、乾旱現象以及沙漠化現象擴大,對於生態體系、水土資源、人類社經活動與生命安全等都會造成很大的傷害。(註四)更有資料報導指出,如果全球暖化再繼續惡化下去,南極在百年之內很有可能長出樹木來。
  三、大自然反撲之三:南北極冰帽的溶解
  01.冰層的溶解
大部分的科學家相信氣候的暖化將會導致更多的極端氣候型態,例如:更多的暴風雨和乾旱時間更長的乾燥高溫或是劇烈的雨。當南北極的冰帽開始溶化時海平面會上升。事實上,世界展望會報告說:地球許多地方的冰層正在溶化,而且速度比從紀錄開始後的任何時間都要快。科學家指出如果當北極圈開始溶化且把新鮮的水送到更南方,氣候持續改變的話,北歐可能會被更冷的天氣所嚴重影響。那將會有效地切斷從墨西哥灣所帶來溫暖的墨西哥灣流使得一些國家,例如英國會變的比期望中還要熱。在南亞,喜馬拉雅山冰河的倒退造成了水荒。當氣候改變時害蟲與疾病的增加也成為人民的恐懼。而許多的環境保護團體已經警告多年,世界氣象組織在兩千年零三年七月發布:近來的科學評估指出當全球溫度因為氣候改變而持續暖和,極端氣候事件的數量與強度可能會增加。世界氣象組織也提到「新紀錄的極端氣候事件每年發生在地球上的某一處,但近年來這些極端氣候事件的數量增加了」(世界氣象組織限制極端氣候事件的定義在高溫,低溫,高降雨量與乾旱。)英國獨立報描述世界氣象組織的發布是「空前的」且「令人驚訝的」,因為這份發表是來自於受敬重的聯合國而不是環境保護團體。如果這些當中的某些事的確變糟了,很有可能最貧困的地區與人民可能會受苦最多,因為在它們的手邊只有極少的資源可以處理這些影響。長久以來在美國有一些對於大量的氣候改變事實上是否由人類活動所引起的論點和爭辯,然而許多世界上的科學家,尤其是歐洲,更加的確信這是實際情形。(註五)
  02.海平面的變化
如果現今格陵蘭與南極的冰原全部融解,全球絕對海水面將升高60 公尺;因此,就近數萬年而言,冰川的增長或減縮是導致使海水面升降起伏的重要原因,而氣溫的高低及降雪的多寡等氣候因素,又控制了冰川體積的增減。另外影響海水上的升因素,是人類超抽地下水及開採油氣,以臺灣來說,由於之前養殖業的發達,許多地方超抽地下水,造成陸地的地層下陷,海平面,而海水面上升。同樣抽取地層中得天然氣也會產生同樣的結果,將兩地層中的油層與天然氣抽走,會造成上面地層陷落。(註六) 以上這些都是海水面上升後所帶來的結果,而在未來,不管海水面是繼續上升,還是轉而下降,都會對世界造成巨大的改變。
  四、溫鹽環流
  01.何謂溫鹽環流?
溫鹽環流( thermohaline circulation )是因為海水溫度、鹽度分布不均,造成密度不同所引起的環流。其分布與表面洋流十分不同,多在深海,而且移動緩慢,時間尺度是以百年甚至千年來計算。溫鹽環流的分布,其源頭在北大西洋。那是因為北大西洋的洋流在往北行進過程中,海水釋出熱量至大氣,逐漸變冷, 加上不斷地蒸發使得海水鹽度( salinity ) 逐漸變冷, 加上不斷地蒸發使得海水鹽度( salinity )增加。因此,愈往北海水愈冷愈鹹,也因此愈重,最後終於在北大西洋下沈至深海,形成北大西洋深層海水( North Atlantic Deep Water)。溫鹽環流繼續往南大西洋流動,在非洲南端及南極洲之間流進印度洋。這些又冷又鹹的海水繼續往東進入太平洋而且逐漸上升,形成較淺較暖的洋流,再繞了個圈回流入印度洋,最後進入南大西洋,往北至北大西洋,以此為循環。註七
  02.電影明天過後中,為何氣溫會瞬間降低?北美冰河大量溶化,某種因素改變了淡水向南流入墨西哥灣的現象,反使得大量淡水向北流入北大西洋,表面海水因之變輕(因為含鹽量變小),下沈海水量變少,溫鹽環流因而變弱。海表面往北洋流也連帶的減弱,北傳的熱量減少,降低海洋調節高緯大氣的功能,氣溫因此迅速下降,進入了另一個冰河時期。註七
  結論
如今我們的地球,已經悄悄的在做無聲的抗議了。世界各地也傳出不同於以往的氣象新聞。就以臺灣來說,近年來,不是颱風初奇多,就是梅雨初奇少。像是前陣子的「藤原效應」,震驚了不少社會大眾。如同電影裡,冰雹重擊東京、颶風席捲夏威夷、印度罕見飄雪…這些根本無法想像的事情,將有可能實際的上演。從南極臭氧層破洞,熱帶雨林的減少,到溫室效應加劇而引發的全球氣候變遷。顯示著人類的過度濫用,可能引發一場空前的災難。現在的我們應該做好保護地球的責任,讓我們現在從最簡單的最起:
01.開源節流:降低能源的使用量,如隨手關燈、節約用電、多搭乘大眾交通工具以節省石油的消耗量等等,都是我們可以舉手之勞的。
02.綠化環境:停止砍伐熱帶雨林,熱帶雨林可吸收二氧化碳並且吸收氧氣,對人類來說無不是最珍貴的禮物!我們一方面阻止森林的砍伐,一方面大量培植樹林,來淨化我們的地球。不只有上述的一些做法,才能愛護地球。任何一個小小的動作,都可以增延地球的壽命。科技的文明雖然隨著時代的變遷而快速進步,但是卻也讓整個大自然不堪負荷。環保議題一直不被政治家所注意,因而導致人民也漸漸的忘卻愛護環境的責任。直到最近幾年的「垃圾不落地」、「利用環保的垃圾袋」、「資源回收再利用」等等,大家已逐漸的意識到愛護地球的重要!相信在未來,全球人民一起努力的的結果之下,雖然無法讓那些被濫墾濫閥的樹木全數恢復,但至少我們有心,我們一定可以還給地球一個燦爛的未來,而不再是重蹈覆轍了!
  引註資料
註一 http://gis.geo.ncu.edu.tw/gis/globalc/CHAP0103.htm全球環境變遷導論 魏國彥、許晃雄 編著,1.3 什麼是『全球變遷』
註二 http://www.weather.gov.hk/wxinfo/climat/greenhs/c_grnhse.htm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香港天文臺,何謂‘溫室效應’
註三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6101102927香港雅虎知識+:熱帶雨林的介紹
註四 http://e-info.org.tw/column/eccpda/2004/ec04052501.htm溫室效應:造成全球暖化衝擊生態環境
註五 http://wshlab2.ee.kuas.edu.tw/tavi/index.php?page=Article10+全球溫暖化簡介
註六
http://www.geos.ntnu.edu.tw/home/1_department/g/oceangrophy/Sea90/4/4.htm 國立師範大學:海水是否會繼續上升
註七 http://gis.geo.ncu.edu.tw/gis/globalc/CHAP0605.htm全球環境變遷導論 魏國彥、許晃雄 編著;6.5 溫鹽環流及其對氣候的影響

災難片

  以對人類造成巨大災難的天災人禍爲題材的影片。一般渲染驚心動魄的災難,以刺激觀衆的恐懼感,也有的表現擺脫災難的方法,戰勝或躲避災難的智慧,或宣揚非理性的宗教解救等。災難片已有很久曆史,70年代攝制尤多,如日本影片《日本沈沒》。
  一些經典的災難片: <<10.5級大地震>>(2006) 《海神號》(2006)《後天》(2004)《世界末日》(1998)《火燒摩天樓》(1974)《哥斯拉東京SOS》(2003)《獨立日》(1996)《火星人玩轉地球》(1996)《紐約大地震》(1999)《天地大沖撞》
  世界十大災難片排行:
  第十名. 十大災難片 - 《後天》   
  第九名. 十大災難片 - 《地心末日》   
  第八名. 十大災難片 - 《彗星撞地球》   
  第七名. 十大災難片 - 《龍卷風》   
  第六名. 十大災難片 - 《獨立日》   
  第五名. 十大災難片 - 《深淵》   
  第四名. 十大災難片 - 《國際機場》   
  第三名. 十大災難片 - 《火燒摩天樓》   
  第二名. 十大災難片 - 《泰坦尼克號》   
  第一名. 十大災難片 - 新海神號遇難記 Poseidon 美國   

災難影視的社會情懷>段華明
 
  災難影視作為電影電視文藝的一個重要品種,是人類關注減災的一種現代方式。常見的災難影視都以突如其來、意外的巨大災害為題材,一般都有駭人聽聞的大場面,如火山爆發殃及大都市、彗星撞擊地球、外星人入侵、大水淹沒城池等等。這樣的影視效果具有沖擊力,滿足人們對恐懼的好奇心。
  越來越多的災難影視突出了“環境保護”和“人類未來”的主題,給人以更多的啟迪。比如堪稱經典的科幻影片《後天》——嚴重的溫室效應帶來全球暖化,引發空前的災難:巨大冰雹襲擊日本東京,龍卷風吹襲洛杉磯市,印度罕見地飄雪,海水侵襲曼哈頓,萬頓巨輪漂進市區大街,氣溫驟降造成全城冰封……這一切,讓人們提早感受到地球在溫室效應下帶來的冰川融化、龍卷風、海嘯、暴風雪、冰封等災難,觸目驚心。而現實中諸如卡特裡娜颶風和印度洋海嘯等特大災害,又使人們似乎直接面對影片中的災難。
  趨利避害是人的基本心理,而洪水、火災、交通事故、飛機失事等,不時在人們身邊發生,人們感覺幸福總是姍姍來遲,災難卻常常突然降臨。隨時面臨可能發生的災難,是災難影視的內在生命力。影視高科技手段的運用,使人類豐富的想象力在銀幕(屏)中逼真地展現出來,致使人們相信,即便是外星人入侵、彗星沖擊地球這樣的事情,也完全有可能在某天早晨發生。
  災難影視的重要功能還在於使社會產生一種凝聚力。所有災難影視都有這樣一個基本套路:災難突如其來,這時有兩個原則必須堅持:一是必須求生。這是人類最基本的反應﹔二是必須團結。影視人物身上所有的社會問題,如種族矛盾、階級矛盾等等,這時必須先放到一邊,大家一齊努力,發揚集體主義精神與災難抗爭,所有人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這類影視的主人公通常集所有美德於一身,舍生忘死,帶領人們歷經艱險擺脫困境。
  人類社會發展與災難相伴而行。所以自電影一誕生,災難片就出現了,早期有《戰艦梅因號的爆炸》、《探險者的遭遇》、《和平號氣球遇難記》等。1930年代,受經濟大蕭條的影響,人們深感前途渺茫,於是,對自然災害的描繪就成了既接觸現實又逃避現實的通道。這一時期出現了《金剛》、《龐貝城的末日》、《舊金山》等災難片。1950年代美蘇冷戰,人們對戰爭及核武器充滿恐懼,於是,外星人入侵成為這一時期災難片的主要題材。1970年代初越戰結束,人們又發現生活中種種可能存在的隱患,《航空港》、《海神號遇險記》、《火燒摩天樓》等災難片相繼問世。1990年代,對世紀末的恐慌感和科技的高度發達,使人們感覺可能發生的災難無處不在。同時,電影的高科技化使畫面更逼真,災難的特質能充分細致地表現出來,這使得災難片大量湧現,如《龍卷風》、《恐怖地帶》、《山崩地裂》、《侏羅紀公園》、《天地大沖撞》、《泰坦尼克號》等。《日本沈沒》預警日本因地殼變動而沈沒,提醒享受著平安生活的人不要放鬆警惕,而要保持危機意識。
  西方災難片注重對災難的渲染。我國災難影視從《為了61個階級兄弟》,到近年的《緊急迫降》、《絕地營救》、《烈火英雄》、《驚濤駭浪》、《極度危情》等,都著力宣揚團結救援的精神。都市危難劇《突發事件》,展現了一個現代化沿海城市面臨恐怖襲擊等多重危險,全市大撤離中政府和民眾的心理素質和應對能力。《病案追蹤》系列反映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傳染病、職業病、重大生化事故、環境污染、核輻射、恐怖活動等,許多情節都是真實的敏感、熱點案件。它們喚起眾多觀眾的減災意識:事先看到這種危險,真正面對時就知道該怎樣去做。影片《危情雪夜》反映施工人員違規操作吊車碰斷高壓線造成城市大規模停電,兒童被困纜車,醫院病人危急,城市陷入危情,從政府官員到普通群眾堅守崗位,上下一心,協力渡過難關,展現了中國式災難影視模式:不強調災難而凸顯救助,不突出個體英雄而展示集體智慧,不提供刺激快感而給人安全撫慰,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49154/49156/5475422.html
 
2012 (電影) 维基百科

《2012》是2009年美國科幻災難片,由羅蘭·艾默瑞奇(Roland Emmerich)執導,描述根據瑪雅預言地球將在2012年世界末日。主要演員有約翰·庫薩克、亞曼達·彼特、丹尼·葛洛佛、譚蒂·紐頓、奧立佛·普雷特、奇維托·艾吉佛和伍迪·哈里遜。電影由哥倫比亞影業發行。2008年8月在加拿大溫哥華開拍,2009年11月11日於巴黎等地率先放映,2009年11月12日在馬來西亞等地區上映,2009年11月13日全球同步上映。該片在中國大陸連續4周成為票房冠軍,並最終收穫4.5億的票房。
 概要
劇情附會由古代瑪雅人曆法紀元終結而衍生的末日預言,描述2012年時發生應驗該預言的全球性天災[1]。由於超強太陽活動,觸發地幔異變,導致地殼結構劇烈變化,人類文明及地表生態即將遭受極大衝擊。
劇變爆發前三年,一位印度的科學家用一座礦井改造的微中子探測器發現了一個可怕的事實,由於受到太陽活動的影響,微中子放射量倍增,引發地殼內部的溫度迅速升高,導致深層地下水沸騰。這位印度科學家將這件事告訴美國科學參事安達瑞,安達瑞便覺此事非同小可並上報美國政府高層。美國總統及八大工業國領袖證實上述大特寫後,多國政府隨即聯手展開應變措施,但同時對全世界公眾嚴格保密。劇變前夕,一名失意的美國作家兼俄羅斯富商尤里的私人司機-傑克森(約翰·庫薩克飾)帶他的子女前往黃石公園旅遊,發現有著一段美好回憶的湖泊已經乾涸,而這個地區也已經成為政府的秘密地質監測設施,他們也因闖入禁區而被軍方逮捕。然而在基地中,傑克森初遇讀過自己作品的安達瑞,在他的幫助下,傑克森和兩個孩子便很快被釋放。夜晚露營時,傑克森從一位堅信陰謀論及末世論的私營電台主持人之處,得知關於政府應變計畫的情報和謠言[2]。
當傑克森與親人設法逃離因地殼劇變而沒入海中的加州時,各國領袖亦啟動機密應變機制。在超級天災席捲全球之際,政府要員、科學家、平民、富豪,紛紛開始為自身或他人的生存傾力一搏。
 製作
導演羅蘭·艾默瑞奇和製片兼作曲哈洛德·克羅瑟2008年2月在片廠共同編寫名為《2012》的劇本。幾乎所有的工作成員,都會聽取導演的預算企畫案和故事計畫,像是先前的1996年電影《ID4星際終結者》和2004年的《明天過後》。[12]電影製作預算高達2億美元。[5]而後數月,SONY影視娛樂取得劇本發行版權,預計交給旗下公司哥倫比亞影業發行。[13]片商計畫拍攝電影能少於估測的預算。[5]
電影原先預計2008年7月在加州洛杉磯進行拍攝,[14]但是改到2008年8月於加拿大溫哥華開拍。[11]由於2008年末發生了美國演員工會勞工爭議問題,劇組馬上設立一個應急計劃來讓電影順利拍攝。[15]新力影業影像工作室負責本片的特效部分。[16]
電影製作預算超過兩億美金,2008年在加拿大溫哥華實景拍攝5個月,片內多數災難場景全靠電腦特效,後製長達14個月模擬完成154分鐘的災難片段。為了擬真,劇組用50萬噸的鋼鐵建造出8000平方呎的可搖動的浮動式底板,讓攝影機隨同演員跟著車子、飛機等道具一起搖動,讓地震場景更加逼真。[17]
片中演員諧仿加州州長阿諾·史瓦辛格,情節安排八大工業國組織領袖故意隱瞞實情,暗中秘密建築方舟。導演除諷刺大國政客的自私心態外,還摧毀天主教與基督教兩大信仰中心-梵蒂岡與巴西里約熱內盧基督像。[17]導演表示出於「反對有系統的宗教」的動機而決定破壞里約熱內盧的基督像,原先預計破壞麥加市中心的方形建築天房,是伊斯蘭祈禱和朝聖的聖地,由於擔憂引起伊斯蘭教的號令而取消念頭。[18]
電影特效由好萊塢工作室Uncharted Territory和Scanline VFX負責[19]。電影中有500多個特效場面,由NVIDIA Quadro顯示卡製作。Uncharted Territory是主要的製作者,負責422個特效場景,利用100多台Quadro工作站完成。而Scanline VFX則負責水與火的特效,利用125台Quadro工作站和自己開發的電腦,製作了90%的水災場面。
 行銷
 網路預告
2008年11月12日,片商首度推出《2012》搶鮮版預告片,呈現海嘯淹沒喜馬拉雅的壯闊場面,且透露出科幻訊息表示世界將在2012年終結,且世界各地政府面對此場災難毫無能力。預告最後打上「找出真相」用Google搜尋「2012」。衛報批評此行銷手法「嚴重缺陷」和相關的「網站盡是些虛假聲稱2012的網頁」。[20] 片商還推出了病毒營銷網站,由虛構人類聯盟組織所經營,而觀眾可以註冊一個熱透號碼,而一小部分人口將在這場浩劫裡獲救。[21]
第二部劇場版預告片釋出,告訴我們瑪雅人早已預言警告。呈現災難像是地震破壞了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基督像,黃石公園超級火山爆發,拉斯維加斯被一分為二成峽谷,和加州漂流到太平洋。也有提及政府正在興建太空站,以及約翰甘迺迪號航空母艦壓垮白宮,洪水灌進華盛頓特區。預告共分成北美版、國際版以及日本版三種不同剪輯版本的預告。
 巡迴宣傳
2009年台灣八八水災重創,導演艾默瑞奇得知台灣災情主動表示關心,並決定在十月與男主角約翰·庫薩克訪台關懷災情。同時,導演將在台灣媒體試映長達一小時的電影片段,關於人類勇於面對氣候異常引起的災難場面。導演執導的歷年作品《ID4星際終結者》、《明天過後》等片在台灣即創下3億6000萬的票房紀錄,成為台灣影史前十大票房上,僅有的兩位(另一位導演是史蒂芬·史匹柏)佔有兩席名次的導演。[2]
2009年10月2日在台灣舉行53分鐘片段首映,放映全片長的三分之一。製片導演與演員約翰·庫薩克巡迴全球九座城市宣傳,台北是其中一站。[22]導演羅蘭和製片與演員們表示近日更發生馬尼拉水患、薩摩亞海嘯、印尼大震等重災。對此,他表示拍片絕非消費災難,而是希望透過電影,能在非消費感官特效及嚇唬群眾的前提下,強調人類在面對災難時堅持求生與攜手互助的光明面。劇中因為太陽劇烈活動產生的粒子風暴,引發地殼異常變動軟化,能提醒人們珍愛這個地球,與身邊周遭的人事物。[23][24]
 評論
NASA與科學娛樂交流協會(Science & Entertainment Exchange)在2010年的一個對科幻電影的評選中,批評《2012》扭曲科學根據,過於離奇。《2012》所描述太陽風暴釋放的微中子粒子,並不會與物理實體產生互動,更不會造成地球核心加速升溫,甚至引發地震、海嘯以及陸地沉沒等災難[25]。
[編輯] 票房《2012》首週全球票房就已達到兩億美元,周末三天全球票房總計達2億2500萬美元。2009年11月13日首映當週北美票房6500萬美金,位列北美票房榜首位。到2009年年底,全球總票房超過7.4億美元。
中國大陸方面,首個周末的票房為8000萬元人民幣,僅次於美國本土、法國和俄羅斯,居全球第四位。據華夏電影公司透露,截至18日晨,其全國票房已突破1億元大關,破億速度僅次於《赤壁》、《建國大業》和《變形金剛2》[26]。最終該片以票房4.5億的成績。
台北票房高達5804萬新台幣,全台票房累積1億4000新台幣,刷新台灣影史開片紀錄。台北地區周末票房擊敗《哈利波特-火盃的考驗》於2005年暑假的5518萬票房記錄,榮登台灣影史當週周末票房冠軍,同時創下導演2004年執導的災難片《明天過後》4697萬的周末票房紀錄,成為導演個人在台灣最佳開片成績。[27]截至11月22日,《2012》台北累積總票房高達1億2902萬,中南部票房更勝台北,目前全台累積已達到3億600萬台幣,成為台灣影史開片第二週最高票房電影。[28]
香港方面,開畫單日票房已勁收270萬港元,連同週末假期,首四天累積票房已有1597萬港元,遠遠拋離同期上映的多套電影,比如首四天累積票房排第二的《艾美麗雅:伴妳啟航》(Amelia)僅收不足23萬港元,約為前者的七十分之一而已。[29]
……………
http://zh.wikipedia.org/wiki/2012_(%E9%9B%BB%E5%BD%B1

2012的政治意涵  2009/11/23
 
我不知道一般人會在2012這種片子裡面看到什麼意涵,是天崩地裂的難場面、人之間的憐憫與感情,或是賓得利汽車的置入性行銷?不過,在我看來,這部災難片在表達政治現實與政府、政客的作為這方面,表現的前所未有的貼切與成功。是的,這就是政府、政客、權力核心集團所會幹出來的事情。
問問你自己吧,當災難來臨時,國家政府會做什麼事?是保護災民呢?還是保護政府的權威與形象?我想答案很明顯,如同我之前常常說的,政府、政客的重點在維護自己的利益,而在災難來臨時,保護災民只是手段,是達到保護政府形象跟權威的過程當中,舉手之勞的順手動作。你期待政府專心救災嗎?別想太多,你可以期待參與救災的人員專心盡力救災;但是,對於政府,你只能用人民的力量,你手上的力量,去逼他盡力救災。
這就是政治,無比的現實,也無比的真實。David Easton將政治詮釋為「權威性的價值分配(authoritarian allocation of values)」什麼叫權威性的價值分配?就是,當巨大災變來臨時,我有權威決定哪些人可以得救,哪些藝術品應該保留,哪些事情人民該知道,是真相比較重要,還是社會穩定比較重要?而在平常的時候,權威性的價值分配,決定了你的孩子要讀什麼,學什麼,做什麼可以考上大學。為什麼我們在學校要讀文天祥的正氣歌、林覺民的與妻訣別書,重點不在他的文學價值,而是在他所闡述的忠誠價值。而國家機關決定了,因為這樣的忠誠價值,所以這些文章具有文學的價值,得以收錄在國文課本中。
2012成功的描述了政府與政客會做的事情及他們的心態;同時也描述了美國人民心中對於政治人物的期待。這部片,對我來說最成功的就是這點。如果稍微分類一下,我們可以說,片中Oliver Platt所飾演的角色,代表著真實世界中的政府,而實際上片中他的角色正式政府的公關;而Danny Glover飾演的美國總統,就是美國人民心中期待的政治家。Chiwetel Ejiofor跟Amanda Peet飾演的角色,大約是理想中的技術官僚跟人民本身的混和體。
電影當中強化了人民理想的影響力,美國總統在最後關頭決定跟人民站在一起,Adrian Helmsley在最後關頭發揮了影響力,喚起了政客的良心。可是現實生活中會是這樣嗎?不,如果是現實中,不會有什麼良心,那些俄國人肯定會活生生的死在甲板上。而美利堅合眾國,乃至於全世界的人民,最終可能還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死的。除非,除非人民醒來,知道自己該盡力的去控制政府不要無所欲為。現實的政府,正是會像電影中那樣,利用技術官僚為自己辦事,利用財團跟富有的權貴來幫助自己達成目的,利用人類存續為冠冕堂皇的藉口,讓自己得以生存,利用避免社會混亂,維持秩序為理由,將人民大眾陷於無知。這些事情,不單是在電影裡面出現,而且還每天都活生生的在我們身邊上演。我們的教育,就是以避免社會混亂,維持秩序為由,將我們的孩子培養成沒有獨立思考,不會去質疑的順民。
好萊塢的電影常常把美國總統塑造成一個跟人民站在一起,有良心,而且信仰虔誠的總統。好萊塢的電影,基本上反映了美國民眾對於總統這個角色的期待。我很好奇,未來我們國家,或是對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這部片也算做足了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製入性行銷了),在演繹國家領導人這個角色的時候,會怎麼處理呢?
http://blog.udn.com/pingyic/3524352

好萊塢新潮流 承認中國崛起 2009-11-22旺報(另參本館:《當代好萊塢》

     在歐巴馬總統抵達中國的兩天前,好萊塢大片《2012》開始在中國上映。影片中,中美被塑造成舉足輕重的積極合作者,竭力應對一個共同的挑戰──地球末日危機。
     一向是美國主流價值觀「忠誠寫照」的好萊塢再次充當了中美關係的晴雨錶。北京的分析人士表示,好萊塢大片裡的中國形象改變與中美關係的最新定位,均表明中國國際地位日益提升、國際形象漸趨改善並正獲西方主流社會的逐步認可。
     中國形象從沒這麼好過
     北京大學文化學者張頤武說:「從《功夫熊貓》到《2012》,中國形象在好萊塢大片中從來沒有這麼好過。中國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好萊塢大片中,並且形象不錯,表明西方世界在一定程度上承認了中國的影響力。」
     《2012》的導演艾默瑞奇表示,2008年夏天拍攝這部電影時,他一直關注中國汶川大地震,他被中國政府和人民所表現出來的勇敢和堅毅所深深感動。
     「很簡單,因為人家尊重你,盡可能按你希望方式對你進行塑造和讀解,而不再是隨便拿個什麼唐人街的恐怖寵物店謊稱北京、或用寶麗布噴繪成粗糙的『CG版東方明珠』充當上海,某種意義上堪稱中國國際地位提高的比較直觀、可信的表現。」影評人畢成功說。
     不過,一些影評人似乎持另外一種看法。
     好萊塢視中市場為潛力股
     2004年中國電影票房還不足10億元人民幣,去年則超過了40億元。即使是國際金融危機環境中,這種增長勢頭絲毫沒有減弱的跡象。
     一些影評人認為,好萊塢已把中國視為未來最有潛力的市場,並且煞費苦心地加以迎合。好萊塢大片增加中國元素不過是賺取中國票房的需要,只是一種商業手段,中國人沒有必要對此沾沾自喜。
     然而,畢成功並不認同此觀點。他說,縱使《2012》的中國內地票房達4億元人民幣,也才折合5000多萬美元,而該片在北美首映三天的票房就達6500萬美元,因此,迎合中國觀眾並非要因。
     好萊塢為美主流價值寫照
     好萊塢向來是美國主流價值觀的忠誠寫照: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麥卡錫時代,絕不會有正面描寫社會主義國家的影片從好萊塢生產;冷戰期間,美蘇爭霸,好萊塢大片充斥「蘇聯元素」,形象異常的消極負面。
     1962年上映的007影片《諾博士》中,諾博士身著中山裝,戴黑手套,倒梳的頭髮油光可鑒,一幅陰險狡詐的模樣,所有的外形設計都強化了對華人、對中國的紅色政權的刻意貶斥。
     1984年上映的美國影片《四海兄弟》,充滿著中國符號:有書法、京劇,也有中國功夫,但這些往往被置於一個鴉片館或者妓院中,氣氛沈悶,消極猥瑣。
     1995年好萊塢大片《赤色風暴》,暗示中國軍方企圖發動核爆裝置,炸毀中國核基地,誘發新的全球大戰。
     1997年上映的007影片《明日帝國》,中國被塑造為極權、專制並企圖成為冷戰結束後西方新的頭號敵手的角色。
     2008年上映的《蝙蝠俠:黑暗騎士》中,拍攝於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前,香港老闆被描繪成幫美國黑幫洗錢的惡人,反映了美國對中國經濟發展抱持的懷疑態度。
     而在《2012》中,中國是拯救人類的「方舟」的建造基地,也是影片高潮的發生地;男主角歷經劫難獲得的逃生地圖,展開時是映入眼簾的「China」……
     「技術工人天欽受傷後大難不死,寓意中華民族頑強的生命力;危難時刻喇嘛的車拯救主角一家人,都暗指了中國經濟的增長是美國今後發展的重要機遇。」畢成功說。
     美國政府對華政策丕變
     不同於之前的小角色、大反派、競爭對手,《2012》將中國塑造成合作夥伴,並表現出對中國及其傳統文化的尊敬。
     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門洪華認為,從柯林頓到小布希再到歐巴馬,美國政府的對華政策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其中最大的背景是美國對中國的崛起已持有理性態度。
     「美國政府對中國的態度從遏制到接觸並用,再到戰略競爭對手,再到利益攸關方,再到全面的接觸,美國冷戰後所設立的國際框架為中國提供了全面融入世界的契機,而中國的『和平崛起』道路與『和而不同』的理念,也使國際社會對中國崛起的信任度持續上升。」門洪華說。
     中國成充滿機會代名詞
     在好萊塢拍攝的熱門美劇《慾望師奶》第二季(2005年)中,中國籍保姆小梅被描繪成一個為了往上爬而不擇手段的負面角色。片中有句台詞:「你要這樣,我就把你送回上海,讓你回家種地去。」這是當時美國人對中國人和上海的印象。
     而在2009年的最新劇集中,美國人湯姆重新上大學,學的是中文。他給的理由是:「中國有那麼大市場,卻缺乏管理型人才,我學好中文後就可以去中國工作。」當時湯姆一家正遭遇金融危機的困擾,而中國在他們眼中卻充滿著機遇。
     在深受年輕人歡迎的《花邊教主》中,紐約上東區的富人經常要來北京出差。女主角布萊爾列舉必讀的著名思想體系時,緊接孟德斯鳩、盧梭和馬基維利之後的就是毛澤東和孫子(孫武)。(摘自新華網)

2012 電影影評 瑪雅人曆法預言 ~ 2012年人類將走向全新的文明

根據瑪雅人的長曆法 (Long Count Calendar),2012年12月21日將是本次人類文明結束的日子。此後,人類將進入與本次文明毫無關係的一個全新的文明。
瑪雅人沒有提到什麼原因使本次文明終結。看來這個大劫難的到來,全人類從而進入新的文明。
瑪雅人不擁有我們現代的科學技術,但他們對天文及數學的精通令人嘆為觀止。此外,還有很多令人猜不透的迷。他們有發達的道路系統但卻不使用輪子,這樣,他們也就不需要役使牛馬。但他們是知道輪子的,因為後人發現了他們用輪子給孩子做的玩具。他們信手就可以把月亮背面的圖像刻在月亮神廟的門上當作裝飾,讓我們的科學家一開始捉摸不透,等科學家證實了這是月亮背面圖像時又百思不解:他們怎麼能看到的?因為月亮永遠只把一面向著地球。這也許是因為他們的宇宙意識曾賦予他們特殊的智慧,瑪雅人曾有他們自己的修煉體系。瑪雅人在他們文明的鼎盛之際不留痕跡地遁去,使後人費盡心機也猜不出其中的原因。
公元1521年,入侵的西班牙人得到的只是被瑪雅人遺棄的空城。西班牙人毀去了大多數瑪雅人留下的文字記載,僅存的三本書使後人無法破譯他們的文化。
瑪雅人雖然早就消失了,但曆法卻留下了,而且預測了幾千年以後本次文明的終結點。預言在2012年12月21日,人類將走向全新的文明。
http://adad123.pixnet.net/blog/post/27979578

另參本館:科技巫師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12126836

末日強颱 (252:Signal of Life:252生存訊號) (2008)     

導演: 水田伸生
演員: 伊藤英明 內野聖陽 櫻井幸子 山田孝之 香椎由宇 木村祐一  
末日強颱直襲日本!
弟弟持續敲打著這組密碼,絕對要活著回去!
哥哥接收了這組密碼,絕對要救出生存者!
前超級營救隊隊員篠原祐司(伊藤英明 飾)與妻子由美(櫻井幸子 飾)為了幫女兒詩織(大森絢音 飾)慶祝7歲的生日,由美帶詩織前往銀座跟祐司會合的途中碰上恐慌逃命的群眾推擠,不慎與失聰的詩織走散。由美著急地打電話給前往地鐵新橋站的祐司,同時大量海水湧進地鐵站,新橋站發出轟隆巨響,瞬間崩塌!
在被土石淹沒的地下月台,祐司總算找到女兒詩織,但通往地上的出口全都被堵住,不時還會有瓦礫崩落,除了祐司和詩織之外,還有另外3個人受困在這裡---實習醫生重村(山田孝之 飾)、在大阪經營中小企業的藤井(木村祐一 飾)、在銀座工作的韓國女生金秀敏(MINJI)。
藤井的妻子懷孕,家裡還有9個小孩;秀敏想起留在韓國的母親;重村個性悲觀消極,與其他人唱反調,但是他當然也想活下去。祐司極力尋求救援,持續2下、5下、2下地敲打著柱子---這是超級營救隊所使用的「252=尚有生還者」的密碼。祐司的哥哥靜馬(內野聖陽 飾)是超級營救隊的隊長,1年前,祐司辭去隊上的工作。但他相信,持續發送這組訊號,必定會有救援前來。
在等待救援的期間,被困住的人的狀況越來越糟。秀敏的腹部受傷必須輸血、詩織被瓦礫埋沒、新的崩塌又發生…。
地面上,靜馬帶領的東京消防廳的超級營救隊(消防救助機動部隊)持續進行全力搜索。但崩塌現場滿目瘡痍,通往地下的出入口全被土石封住,推開瓦礫,卻找不到任何生還者。巨大颱風即將登陸,一旦暴風雨再度襲擊這個搖搖欲墜的鬆散地基,後果不堪設想。上級為了超級營救隊隊員的安全,決定暫時中止搜索行動。祐司的妻子由美懇求靜馬不能放棄救援,靜馬無言以對…。
此時,聲波探測機有了反應---有2.5.2敲打的聲音來自地下。2.5.2是超級營救隊的密碼,在瀰漫緊張氣氛的現場,靜馬非常振奮,他的聲音響徹就難現場---「252,還有生還者!」
颱風眼通過的時間只有18分鐘,然後就會是狂風暴雨的局面,超級營救隊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救出所有生還者嗎?

另參本館:福島事件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2116454

 

台長: 阿楨
人氣(10,547) | 回應(7)| 推薦 (4)|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書評影評 |
此分類下一篇:《不願面對的真相》
此分類上一篇:《恐懼之邦》

阿楨
進入小冰河期? 氣象專家:嚴寒天氣是暖化後果 2012-02-8

最近全球多國正受到極寒天氣侵襲;有人說地球目前正進入「小冰河期」。但「世界氣象組織」日前提出反駁。更有科學家指出:極端的嚴寒天氣其實是暖化的後果。
世界氣象組織專家指出,跟2009至2010年相比,今年寒潮來得比較遲。2009年的寒冬由12月開始持續至翌年2年,而2006年冬季的情況亦較今年嚴重,因此即使歐洲當前受到嚴寒天氣侵襲,但並不代表今年會是歐洲歷史上最冷的冬季。
事實上,歐亞縱然目前正面對極寒天氣,但北美洲的天氣近日卻連連出現反常高溫,加州的長灘市(Long Beach)更錄得破紀錄的攝氏30度高溫,顯示「小冰河期」之說並不成立。
嚴寒乃暖化後果
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的研究亦指出,由於地球變暖讓北冰洋表面冰層融化,極地海洋一旦缺少冰層覆蓋,海面上的空氣溫度會上升,繼而擾亂北極氣流,讓寒冷空氣湧向歐亞大陸北部,導致當地氣溫驟降。
稍早前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近日持續的極寒天氣顯示地球正進入「小冰河期」。縱然英國氣象局事後發文反駁,指當前的寒冷天氣是地區性的短暫現象。然而「小冰河期」之說仍然於全球各國不逕而走。

歐亞酷寒 源於「北極濤動」2012.02.09

世界氣象組織2012.02-7日在日內瓦發布消息說,根據成員氣象組織提供的信息,近期歐亞大陸部分中緯度地區出現的極寒天氣與北極地區大氣環流現象—「北極濤動」的變化密切相關。
橫掃歐亞大陸的寒流目前仍未停下腳步,截至7日,歐亞大陸至少有368人死於寒冷。歐洲大部分地區氣溫創下歷史新低。瑞士夜間溫度降至攝氏零下35度,捷克部分地區則降至攝氏零下39.4度,被媒體形容為「冰河期」。 與之相反的是,北大西洋、冰島至北極地區氣溫偏高。位於北冰洋的斯瓦爾巴群島連續出現攝氏5度的氣溫,高於地中海沿岸的米蘭和伊斯坦布爾等地。北美地區氣溫也較常年偏高。
專家指出,通常北極地區冬季受低氣壓系統支配,而中緯度地區受高氣壓支配。此時「北極濤動」處於正位相,限制了極地冷空氣向南擴展。但世界氣象組織7日表示,近一段時間以來,北極濤動處於負位相,導致冷空氣南侵至歐亞大陸中緯度地區,而暖空氣則北上北極地區,出現「南寒北暖」局面。
2012-02-09 08:52:20
版主回應
專家稱地球進入小冰河期系炒作

  新華網北京2012年2月6日電 寒風刺骨、滴水成冰,歐洲以及亞洲部分國家遭遇了持續性嚴寒,即使本就冰天雪地的俄羅斯,多地溫度也比往年低10至17攝氏度,不少地區最低溫度破了紀錄;多國因冰雪來襲而導致機場癱瘓、道路阻塞甚至路人凍死……
  “冰河期”“全球最冷冬天”“全球變暖逆轉”等頗具轟動效應的詞語被一些媒體頻頻使用,以此“解讀”極端天氣。這讓不少專家乃至世界氣象組織頗感不妥,因爲對當前寒冷天氣的誤讀,會使人誤解氣候變化的真相,誤導人們應對極端天氣的努力方向。
  事實上,當前的寒冬可能並非“最冷”,有關用詞並不科學,而天冷可能使人們對全球變暖的誤會進一步加深。
  打噴嚏一定是感冒嗎?
  寒暑自然變換,出現一些冷天對全球氣候來說之正常,便如人們常常會打幾個噴嚏。大家都明白打噴嚏不一定就是感冒,不過因此擔心也是人之常情,這就需要全面“診斷”各種征兆,不能只因爲幾個冷天就斷言地球要“得”小冰河期這個“大感冒”。
  針對歐洲個別地區百年不遇的低溫,世界氣象組織發言人納利斯4日表示,去年整個12月和今年1月份的大部分時間裏,歐洲整體氣溫較往年偏高,“因此我們不認爲這次寒潮能創低溫紀錄。當然,局部地區可能出現創紀錄低溫。”
  歐洲今冬也並非最冷。世界氣象組織專家認爲,歐洲等地區的嚴寒天氣將持續幾天,但對比一下2009年至2010年那個冬季就會發現,當時寒潮來得更早,持續時間更長,它自2009年12月開始,貫穿整個2010年1月和2月的大部分時間。而2006年冬天,情況也比今年嚴重。因此,當前的嚴寒天氣並不意味著今冬是歐洲最冷冬天。
  對整個地球來說,當前歐洲一些國家的冷天連“噴嚏”都算不上。這邊的確寒氣襲人,但同屬北半球尚未脫離冬季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卻連日出現反常高溫,長灘機場氣溫超過30攝氏度,打破了最近40年的紀錄;在華盛頓,一些櫻花也已經提前開了。如果只看北美的天氣,恐怕人們只會想到全球變暖,冰河期一說顯得滑稽。
  “冰河期”結論源自何方?
  天氣新聞、寒暑現象,與人息息相關,“極”而言之,容易制造“轟動”,但新聞報道終究還是要有原則:不能爲求“轟動”而忽略真實和准確。事實不會因炒作而改變。記者調查發現,英國《每日郵報》最先播發了“小冰河期”這樣的判斷文章,這也是目前國內許多媒體所引用的“小冰河期”的來源。在不斷引用和演繹下,媒體對情況的解讀慢慢走了樣。然而,《每日郵報》文章的結論並非出自專家。
  了解英國媒體的人都清楚,《每日郵報》慣常使用聳人聽聞的標題。它在1月29日刊登的這篇文章,雖然引用了一些認爲地球會因爲太陽活動減弱而變冷的科研人員的話,但沒有一處直接引語中有“冰河期”這個詞,而是文章作者本人寫道“我們可能甚至會走向一個小冰河期”。就在文章見報當天,英國氣象局就迅速在網上發布了一篇官方博客,反駁這篇文章中的“多處錯誤”。英國氣象局認爲,現在的寒冷不能用來否認全球變暖。該局發言人丹?威廉斯說:“當前的寒冷天氣是短暫的地區性事件,而全球變暖是長期的全球性趨勢,兩者之間沒有聯系。”
  全球變暖,因嚴寒而被誤讀
  無論要證明全球變冷還是全球變暖,都不是簡單地列舉幾個事例這麽容易,而需要統計和分析長期的氣象資料,需要很多專業知識。現在科學界主流看法是全球正在變暖,它和當前的寒冷並不矛盾。
  事實上,歐洲嚴寒天氣已經連續多個冬天,卻未能改變全球變暖的總體趨勢。世界氣象組織最新報告顯示,在全球最熱年份榜單上,前13位都出現在過去15年中。因全球變暖,北極冰蓋仍在退縮。
  多數氣象學家認爲,全球變暖在時間上是不均勻的,有相對的冷期,也有相對的暖期,但氣溫總體呈上升趨勢。因此,階段性低溫不能說明氣候變暖的停滯或減緩;部分地區的寒冷,也不能阻止其他地區的變暖。
  許多專家把歐洲嚴寒天氣歸咎于北半球大氣環流異常以及拉尼娜現象。但誰都不否認,它們與全球性氣候異常有關。世界氣象組織預測,隨著全球變暖,今後極端天氣現象的發生將更爲頻繁,強度更大,影響地區更廣。
  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的拉姆斯多夫對英國《獨立報》說,由于氣候變暖,北極冰蓋的體積在近30年裏減少了20%。極地海洋一旦缺少冰層覆蓋,其海面相對溫暖的空氣就會向寒冷的高空移動,影響極地大氣循環,其結果是極地冷空氣在高壓系統推動下,向北半球大陸地區進發,導致當地氣溫驟降。
  全球變暖,或許不只是溫度上升那麽簡單。它會引發一系列極端天氣,熊熊的山火、呼嘯的颶風、炎熱的酷暑、滔天的洪水都是它的結果,當然也包括現在的天寒地凍。
http://tech.sina.com.cn/d/2012-02-06/14426687667.shtml
2012-02-09 08:54:00
阿楨
颶風擾美大選/氣候異常 先進國一樣脆弱
【聯合報╱柳中明/中華低碳環境學會理事長2012.10.31

美東阿巴拉契亞地山區已在下雪,萬聖節後就是總統大選,然後就是迎接感恩節與聖誕節。所謂秋收、冬藏,正是準備年末休憩的時候。沒想到珊蒂颶風襲擊,美東大停電,紐約交易所首次因為氣象災難休市二天,再加上暴潮、淹水、煉油廠停工等,媒體已估出損失將比九一一恐怖攻擊還慘!
珊蒂颶風於十月廿三日在加勒比海生成,然後沿著美國東部海岸持續北進。入侵紐澤西州前,中心風速的強度等級不過是一,但因為中心氣壓非常低,約屬於強度等級三或四,所以整體結構扎實且覆蓋面積廣,約達到一千五百公里,美國媒體仍將之歸類為超級颶風,更且稱之為「富蘭克林斯風暴」(Frankenstorm),即是將科學怪人的名字(Frankenstein)與風暴合併而成,媒體將其翻譯為「科學怪人風暴」,即是強調其歸類的困難性。
此颶風為何如此怪異,且是非常難得的近乎直線北進?關鍵原因就是其所經過的墨西哥暖流,已經連續四個多月維持異常高溫狀態。高溫海水有利於其穩定成長,但於十月逆勢北上與冷氣團對抗,並非有利於旺盛擴張,也就造成其特殊結構。
珊蒂颶風的教訓有二:氣象的規律已不可靠,先進國就像落後國一樣脆弱,面對這樣的現實環境,強化適應異常氣候的發展趨勢,已經是刻不容緩。
  相關新聞
珊迪合計已造成110人死亡
颶風襲美東 紐約電廠驚爆 三座核電廠停擺 800萬戶停電
災損上看450億美元 吹掉GDP 0.2個百分點
水淹華爾街 124年首度休市2天
百年最慘 颶風重創紐約 何時恢復秩序難估計
暴潮撲向曼哈坦 宛如世界末日
彭博:紐約地鐵最少停駛五天
洪水癱瘓大眾運輸 火燒50棟房
摩天樓工地 起重機盪秋遷
曾現身神鬼奇航 邦迪號遭巨浪吞噬
風災撞大選 歐巴馬坐鎮衝選情
珊迪搶走媒體對羅姆尼的鎂光燈焦點
美災情慘 災區可決定延後投票

詳參【圖博館】:天災?人禍? 中共的救災能力88水災 (一) 歐巴馬
2012-11-01 09:12:18
版主回應
(楨:面對天災,自治傳統的美人先自救,封建傳統的日人依規行事,民本傳統的呆歹彎理盲濫情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則先罵父母官!)

珊蒂重創美東 科學家事先預言【中央社 2012.11.01

美聯社報導,颶風珊蒂強襲紐約後,氣候科學家歐本海默(Michael Oppenheimer)站在哈德遜河(Hudson River)旁,看著研究成果在眼前真實上演。
僅僅8個月前,這位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University)教授發表報告指出,紐約市過去百年發生1次的重大洪患,很快會變為每3到20年就會發生1次。歐本海默將海平面上升與颶風模式改變,歸咎於全球暖化。
他當時寫道,紐約「現在非常容易遭受極端颶風引發的暴洪襲擊」。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歐本海默與同僚在研究總結中提到,風暴會愈來愈強大。他們寫道:「氣候變遷可能將使風暴強度與規模同步增強,導致風暴威力加劇。」珊蒂暴風半徑約達450英里,比多數風暴大出許多。
不過這些科學家同時提到,將珊蒂與它帶來的破壞歸給氣候變遷有失公允。他們提出警告,尚無法將單一風暴斷然連結全球暖化,當中任何關聯都不會像環境活躍人士主張般地簡單明確。
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ctoria)氣候科學家魏佛(Andrew Weaver)表示:「珊蒂成因似乎稍稍受到氣候變遷影響,但整體而言仍難以歸罪全球暖化。」
若干氣候科學家說,珊蒂部分成因與它十足威力,似乎是受到氣候變遷影響。
首先是海平面上升。賓州州立大學(Penn StateUniversity)氣候科學家曼恩(Michael Mann)指出,紐約附近的水位比100年前高出近0.3公尺。
德州科技大學(Texas Tech University)氣候科學家海霍(Katharine Hayhoe)說,大西洋的溫度也較百年前上升平均攝氏0.8度。海水暖化會使颶風威力更加強大。
民間氣象組織Weather Underground氣象學主任馬斯特斯(Jeff Masters)則說,珊蒂沿著較為溫暖的墨西哥灣流北移。墨西哥灣流自加勒比海通往愛爾蘭。
氣象學家也注意到颶風季晚期甚至結束後,卻出現更多颶風。2008年一項研究指出,大西洋颶風季似乎提早來臨且延後結束,但並未發現這與全球暖化有明確連結。颶風季期間通常會有11個命名的大西洋風暴,過去2年命名颶風分別有19和18個。今年還有1個月颶風季才結束,累計颶風已有19個。
氣候科學家與颶風專家經過多年爭論後得出結論指出,隨著氣候暖化,颶風數量會減少;但成形的風暴威力將更加強大,挾帶雨勢更驚人。
  相關新聞
暖化導致珊蒂颶風 學者:風暴常態化
電影《明天過後》真的來了?破解 7 張網路流傳颶風珊蒂假災情照片
http://asset3.techbang.com.tw/posts/11195-you-are-scaring-you-crack-7-sandy-network-spread-hurricane-disaster-photos

颶風珊蒂多可怕 讓數字說話 【中央社 2012.10.31

超級風暴珊蒂先是在加勒比海造成至少69人死亡,之後繼續往北方移動,與兩個寒冷天氣系統結合,強襲美國東北部、東岸中部各州及五大湖(Great Lakes)地區。
珊蒂(Sandy)帶來強風、豪雨、大浪及降雪,以下是截至昨天晚間,珊蒂在美國大肆破壞的數據:
珊蒂直徑最大達1600公里。
暴潮最高達4.23公尺,發生在紐約。
珊蒂為美國至少17個州帶來強大影響。
死亡人數至少51人。
災損:財產損失估算為200億美元,珊蒂是美國最昂貴的災害之一。
陸上最大陣風達每小時225公里,發生在新罕布什爾州華盛頓山(Mount Washington)。
最多造成850萬戶停電。
遭取消班機超過1萬8100架次。
最大降雨量達318.8公釐,發生在馬里蘭州伊斯頓(Easton)。
最大降雪量達710公釐,發生在馬里蘭州紅屋(Redhouse)。
馬里蘭州海洋城(Ocean City)海岸線至麻薩諸塞州達特茅斯(Dartmouth)間,超過640公里的地區都成為撤離區。
  相關新聞
颶風珊蒂撒野美國經損上看500億美元
紐約地下鐵變下水道復原期恐逾21日
珊蒂颶風襲美25%手機基地台斷訊
歐停戰、羅低調 天災拚政治內功
歐巴馬媒體全天秀 羅姆尼尷尬躲記者
搶救風災 歐巴馬新舞台
美災區忙重建 歐巴馬重啟選戰
咦!羅姆尼大將 誇歐巴馬救災
2012-11-01 09:44:22
阿楨
(楨:這種救災,美馬在台能連任?)

災民挨餓受凍 沒食物沒燃油 美東風災死亡增至98人 2012-11-03 中國時報

 「珊迪」颶風離開美國東岸已經好幾天,但隨著救難救災工作逐步展開,各州統計的死亡人數隨之上升,現已增至至少九十八人罹難,各地災民的淒慘景況也因媒體深入報導而揭露,就在紐約市五大區之一的史坦頓島(Staten Island),還有災民正在挨餓受凍,迫切需要燃油、食物和禦寒衣物。
 風災死亡人數以紐約市最多,占四十人,其中半數就在史坦頓島。紐約市長彭博說,警察和消防隊在淹水災區挨家挨戶搜尋,發現更多屍體。據報導,很多死者是被活活電死,或是在地下室被水淹死,或死於柴油發電機產生的毒氣。
 最慘的是史坦頓島一位年輕母親,她開車帶著兩歲和四歲兒子從淹水的社區逃生,結果車子熄火,兩個兒子從她懷抱中被水沖走,之後被人發現雙雙死亡。
 眾議員舒莫一日帶著記者視察史坦頓島災區,當地災民唐娜向他哭訴說,氣溫從華氏五十度降到華氏四十度,當地居民都快要凍死了,另外食物也缺乏,她在四十八小時內只吃了一片披薩,希望政府趕快供應燃油和食物。
 彭博說,紐約市還有六十五萬居民沒電,這段時間市政府將提供食物和飲水。負責供電的愛迪生電廠說,紐約市有些地區可能到十一月十一日才能恢復供電。
 新澤西州的情況也很慘,目前全州還有一百八十萬人沒電,靠海岸的社區多還泡在水中。新澤西州霍伯肯仍有災民被水困在家中,州長出動國民兵搶救,但進度緩慢。
 災民共同面對的另一大問題是缺乏汽油。在紐約州,只要有開門營業的加油站無不大排長龍,加一次油可能需要幾小時。新澤西州的情況同樣糟糕,派特森市甚至連警察局都缺乏汽油。

珊迪過後 詐騙集團假募捐 2012-11-03 中央社

 電腦安全軟體龍頭廠商「賽門鐵克」(Symantec)指出,颶風珊迪在美東造成嚴重災情後,如今有詐騙集團假冒慈善團體發動網路募捐。

珊迪吹掉美GDP0.5個百分點 2012-11-03工商時報

 根據Eqecat公司專家新的估計,颶風珊迪給美國帶來的經濟損失,可能高達500億美元,是原先估計200億美元的2倍以上,並可能讓美國本季經濟成長率,因此減少半個百分點。僅次於卡翠納颶風造成的損失1080億元,成為美國歷來損失第2重大的颶風。
2012-11-03 11:56:36
版主回應
救災進度慢 美東怨氣衝天【世界日報 2012.11.03

颶風珊迪遠揚已五天,美東重災區2日至少還有約350萬災民飽受斷電之苦,重見光明遙遙無期,再加上汽油荒造成恐懼,生活極為不便,民怨沸騰。有些人為爭油吵架,有些人把怒火宣洩到遲遲才來的電力公司維修人員身上,在康州,甚至有災民向他們扔雞蛋、大聲咒罵。
大排長龍已是災民每日生活的一景,搭巴士、加油、領取救濟食品、填寫申請救濟表格,在在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有時還沒有成果,令許多災民忍無可忍。
災民的抱怨不只是停電、停水、沒有服務,更擔心自身的安全。一名災民告訴紐約時報:「一片黑漆漆,十分可怕,十分危險。」
父母官如紐約州長葛謨、紐約市長彭博、新澤西州長克利斯蒂,一再敦促災民,要有耐心,改善不會一夕到來,但即使是官員也對救災進度感到不耐。
葛謨州長在2日上午的記者會上出現怒容,箭頭指向公營事業電力公司,語氣已不大客氣。他說:「我知道電力公司非常努力,但本人代表紐約州全體居民、代表那些無電可用的居民、代表那些向電力公司付帳的居民。本人的立場非常簡單─我要有人負責,我要求拿出績效。我將每天提醒他們一兩次。」葛謨之言明顯針對聯合愛迪生公司(ConEd)及長島電力公司(LIPA)。
為了平撫災民怒氣,紐約市政府開設提供協助的電話專線、提供免費餐食、向市民提供修復進度更新報告、隨時瀏覽「推特」(Twitter)社群網站的民眾反應。當然,還提供搭巴士和地車免費服務。
有些紐約市民還不滿彭博市長一意孤行,強勢決定紐約市馬拉松大賽如期舉行,值此大難當頭之際,行事本末不分,迫使市長改變主意。
在康州橋港市(Bridgeport),市長芬治(Bill Finch)抱怨,當地的電力公司優先為市郊的富有人家恢復供電,忽視其他的居民,引起憤怒的居民向前來修理電路的工人扔雞蛋和大聲咒罵。
  回應
哈哈, 民進黨要不要馬英九下台負責?

歐巴馬 34萬張選票隨風逝?【聯合晚報 2012.11.03

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的First Read網站2日報導,如果受到珊蒂重創的災區投票率下降,歐巴馬總統有可能失去多達34萬張選票,這不足以影響民主黨選民占多數的東北部數州的投票結果,但如果6日的大選結果像民調顯示的一樣接近,將會影響普選票的結果。
喬治梅森大學研究投票率的麥唐納博士說:「珊蒂如果使支持民主黨占多數的東岸地區投票率下降,可能減少歐巴馬在全國獲得的普選票。鑑於歐巴馬在受風災各州被看好會贏得其選舉人票,所以珊蒂不可能改變選舉人票的結果。」
假定採用2008年的投票總數,紐約、新澤西、康乃狄克和羅德島州受災的沿海各郡投票率下降15%,將使歐巴馬在紐約州失去24萬7000張選票、在新澤西州失去6萬張選票,在康州失去2萬9000張選票,在羅德島州失去3600張選票。
美國歷史上有四位總統的普選票得票少於對手,但因獲得足夠的選舉人票而當選,他們是1824年的亞當斯、1876年的海斯、1888年的哈里遜和2000年的小布希,也有政治學家說還應包括1960年的甘迺迪總統。在最近一次的例子中,民主黨高爾在2000年贏得的普選票多54萬票,但在佛羅里達州只差537票,未贏得該州的選舉人票,因而敗北。
  回應
因為交通和電力的問題,投票率下降是有可能。但是真正可能讓歐巴馬失票的原因是他在災區又使出他的老招,大嘴一張,說是要挺災民挺到底,結果許多地方 ( 例如Staten Island,lower Manhattan ) 有許多無家可歸的災民,在風災五天之後,完全不見聯邦的脤災及暫時安頓的行動。要不是虧得當地居民互相幫助、各地的紅十字會全力支援,真不知道日子要怎麼過。老百姓心知肚明,早就把歐巴馬罵翻了。老美常說的:「Fool me once, shame on you. Fool me twice, shame on me. 」就是非常映景的寫照。
2012-11-04 11:42:42
阿楨
12月21日世界末日? 好萊塢電影選的【聯合報 2012.12.16

目前所知,馬雅曆法有五千一百廿六個太陽年,始於西元前三千一百一十三年或隔一年,依此推算,二○一二年可能就是這套曆法的終結。但國內外不少學者已指出,馬雅曆法並未預測「世界末日」,而是一個周期的結束,進入下一個曆法周期,甚至是「重生」的時刻。
電影「二○一二末日預言」將世界末日訂在本周五,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表示,馬雅人定義出精確的五千多年曆法,甚至精準預測天文現象「金星凌日」會在今年發生。他說,二○一二年是馬雅舊曆法的結束、新曆法的開始,但在哪一天結束「不知道」;二○一二年十二月廿一日世界末日,其實是「好萊塢電影選的」。
但為何末日說仍大行其道?中研院史語所助研究員王道還推測,可能是「好奇」影響人類接受末日訊息。他說,過去大眾對馬雅文化不熟悉、「好像沒人講過」,當有人以馬雅曆法為背景寫了末日小說,就引發流行。
王道還說,中國古代有許多部曆法,都是「循環」概念,而不是一切會毀滅的「末日」。西方基督教雖有末日觀念,但許多人從聖經中試圖計算末日是哪一天,也不是依據馬雅曆法。其中科學家牛頓根據聖經算出的結果,是二○六○世界末日。
  相關新聞
12月21日世界末日? 好萊塢電影選的
恐慌在蔓延…「今年沒有耶誕節」
孫維新:破解末日迷思,期待深刻省思

保命包、諾亞方舟船票 大陸熱賣 【聯合報 2012.12.16

全球瘋傳馬雅曆法今年十二月廿一日是「世界末日」,這股風潮吹到中國大陸,大陸網商藉此瘋狂撈錢,網上有人大賣「二○一二諾亞方舟船票」,也有人賣野外求生工具的「末日生存包」,大為暢銷。
大陸官方則將世界末日視為散布謠言。重慶日報報導,日前在榮昌縣有兩人用喇叭向過往群眾散布「世界末日」,也有兩名男子在北部新區公車站散布「世界末日」傳單,被警方行政拘留。另在武漢也有五名人士散布世界末日被拘。
華商報報導,近日陝西省某些地方出現「全能神」邪教組織人員,利用「世界末日說」非法聚集、上街散發宣傳資料,散布世界末日謠言,鼓吹「只有信教才能得救保平安」的現象。
2012-12-16 12:08:24
版主回應
(詳參【圖博館】:《明天過後》 《新興宗教初探》 科技巫師 排毒教父 《謠言》)

青海抓獲全能神邪教37名骨幹含7名首要分子2012-12-16青海新聞網教內容的橫幅、光碟、標語、書籍等。小方/攝

  青海新聞網訊 爲嚴厲打擊“全能神”邪教組織,徹底搗毀其組織指揮體系,12月13日晚,根據省公安廳和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市公安局在全市範圍內迅速開展統一行動,對“12?5”專案涉案人員實施集中抓捕行動,共抓獲“全能神”邪教骨幹成員37名,其中,邪教組織首要分子7名。

陝西邪教散布世界末日謠言 騙錢致許多家庭破碎 2012-12-14華商網

  近日,我省一些地方出現“全能神”邪教組織人員,利用“2012世界末日說”非法聚集、上街散發宣傳資料,散布世界末日謠言,鼓吹“只有信教才能得救保平安”的現象。
  又名“東方閃電”“實際神”
  記者了解到,“全能神”邪教組織又名“東方閃電”、“實際神”,其教義是引用和曲解基督教的《聖經》而來,主要反借“基督教”名義從事非法活動。國家宗教事務局早已對其邪教性質記錄在案,依法取締,正在嚴厲打擊。
  該組織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由美國傳入我國的邪教“呼喊派”分化衍生而來,其創始人趙維山原是“呼喊派”骨幹,因與同黨不和而另起爐竈。“全能神”打著基督教旗號,散布從基督教改編的所謂《話在肉身顯現》、《東方發出的閃電》、《全能神你真好》(又稱《跟著羔羊唱新歌》)、《基督的發表》(又稱《審判在神家起首》)、《那靈的作工》、《國度的贊美》、《真理聖詩》、《新歌》等歪理邪說非法傳教。
  該組織宣揚耶和華統治的“律法時代”、耶穌統治的“恩典時代”已過去,“全能神”統治的“國度時代”已來臨,神以一個東方女性的形象第二次道成肉身,降臨中國,將對人類進行審判。並聲稱“世界末日就要來臨”,只有信“全能神”才能得救,凡不信和抵制的都將被“閃電”擊殺。還攻擊稱“當今中國是一個沒落的帝王大家庭,受大紅龍(指共産黨)支配”,煽動信徒要在神的率領下與“大紅龍”展開決戰,“將大紅龍滅絕,建立全能神統治的國度”。
  正嚴厲打擊其破壞活動
  “全能神”1990年代開始在河南出現,並擴展至多個省,是帶有政治色彩的邪教派別。
  該邪教組織斂財騙錢的實例在全國許多地方都出現過,不少被邪教組織“誘騙”加入的群衆深受其害。該邪教組織甚至煽動其成員離家出走,把全部身心和財産交給教主,致使許多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支離破碎,許多原本貧窮困苦的家庭雪上加霜。
  該邪教組織的傳播,嚴重幹擾了我省部分群衆正常的宗教信仰,擾亂了百姓工作和生活秩序,蒙蔽吸引不明真相的群衆,使許多家庭失去和睦,造成了極大的社會危害,隨著2012年12月21日即將來臨,各地“東方閃電”組織的破壞活動可能會更加明顯甚至猖獗,有關部門正在嚴厲打擊,並提醒百姓堅決抵制。
  邪教“全能神”運營模式
  “東方閃電”(又名“全能神”)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從河南由南向北傳播,1998年傳到延安、榆林等地,2004年傳到內蒙古、山西一帶,向新疆、寧夏、甘肅等地大肆滲透。內部組織體系十分嚴密,反偵查能力很強。在其內部組織體系中,最高者爲女神,下設祭司,教會分大區、小區、分號教會,負責人叫“帶領”。其傳教如同傳銷一樣,采用“人際關系網絡滾動法”,單線聯系。只管入教,不准問姓名,在交流中只稱假名,如“小白兔”、“阿狗”等,每個教友只知道自己分號教會的幾個人,教友聚會一般不超過7人;新加入者叫“新人”;被公安部門或政府部門發現叫“出環境”,被發現者要麽不說,要麽胡說;傳教者一般不准帶任何通訊工具,聯系時,多變換用當地的話吧電話,有人接送。
  如何辨別邪教
  刑法第三百條規定,邪教組織是指“冒用宗教、氣功或者其他名義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說等手段蠱惑、蒙騙他人,發展、控制成員,危害社會的非法組織”。
  也就是說,讓人們誤了工、荒了田、抛了家、棄了學去相信“神”的;鼓吹入了“教”能治病、能消災避難的;宣傳“世界末日”就要到了,只有加入他們的組織才能得救的;欺騙、威逼婦女受教主淩辱的;說傳統宗教過時了,要信新“神”的;非法聚會時鬼鬼祟祟、亂喊亂叫、亂唱亂跳的;讓人們用騙人的手段誘使他人加入的;加入後不讓退會的;以“神”的名義煽動成員對抗政府的;把社會、政府、普通老百姓當成“魔”的;打著宗教、科學的幌子編造歪理邪說的;不擇手段地騙斂錢財的;建立地下組織、進行非法活動的是邪教。
http://news.sina.com.cn/c/2012-12-14/015425807305.shtml
2012-12-16 12:16:24
阿楨
隕石墜落致俄羅斯1200人受傷 2013-2月16日04:21 新華網 我有話說(1080人參與)
  新華網莫斯科2013-2-15電(記者胡曉光)俄羅斯內務部新聞中心15日晚宣佈,根據最新資料,莫斯科時間15日早晨在車裡雅賓斯克州發生的隕石墜落已造成1200人受傷,主要是挫傷、骨折、割傷和腦外傷。據緊急情況部初步估計,隕石墜落造成的損失為4億盧布(1美元約合30盧布)。此前,車裡雅賓斯克州政府估計損失約為10億盧布。

普京要求對隕石事件進行損失評估並建立預警機制

俄羅斯總統新聞局15日證實,總統普京當日會見俄羅斯緊急情況部長普契科夫,要求對遭受隕石襲擊的車裡雅賓斯克等地區進行客觀的損失評估,給予必要救助,並提示建立更好的預警機制。

俄羅斯隕石墜落目擊者稱以為世界末日來了

  當地時間15日早晨,俄羅斯車裡雅賓斯克州,天寒地凍,氣溫零下20多攝氏度,街上行人寥落。突然,天空中閃現出耀眼的白光,一個熊熊燃燒的火球,拖著濃煙形成的“白色尾巴”,向著地面墜落下來,“如同世界末日電影中的場景一樣。”20歲的古爾納•拉杜德卡當時以為“世界末日真的來了”。

  天文學家稱隕石墜落與小行星無關

  據英國媒體報導,一些天文愛好者稱,這顆隕石與小行星2012DA14有關,2012DA14將於北京時間16日淩晨3點左右與地球“擦肩而過”。科學家闢謠稱,兩者之間並沒有關係。
  英國皇家天文學會羅伯特•瑪賽博士表示這顆墜落俄羅斯的隕石與小行星2012DA14無任何關係,因為隕石是按照自東向西的軌跡運行的,而小行星的軌跡則是自南向北,它們之間相差至少12小時,相隔至少50萬公里,不可能有任何關係。
  歐洲宇航局也在推特上發文稱,墜落俄羅斯的隕石與小行星2012DA14之間沒關係。
2013-02-16 11:44:04
版主回應
  隕石有多危險?

  據美國航空航天局報告稱,幾乎每天都有數目眾多的隕石進入地球大氣層,但其力量和體積有限,並未對地球造成傷害,而極度危險的小行星極其罕見。
  直徑 衝擊力 預計後果
  50米內 小於10兆噸 不會接觸到地球表面,消失在大氣層
  75米 10-100兆噸 類似通古斯爆炸,會摧毀小型城市
  160米 100-1000兆噸 會摧毀相當於東京或紐約市大小的城市
  350米 1000-1萬兆噸 會摧毀美國小型州,衝擊海洋會造成海嘯
  0.7千米 1萬-10萬兆噸 會摧毀等同於美弗吉尼亞州面積土地
  1.7千米 10萬-100萬兆噸 造成全球揚塵天氣,摧毀法國大小面積土地

  哪些小行星將靠近地球?

  未來100年內還有哪些小行星將與地球“擦肩而過”?
  最靠近地球時間 小行星 直徑 距地球最近
  2014年9月16日 2009RR 26米 38.5萬公里
  2017年10月12日 2012TC4 17米 19.2萬公里
  2028年5月20日 2009WR52 7米 23.1萬公里
  2029年4月13日 99942Apophis 393米 3.85萬公里
  2041年4月8日 2012UE34 82米 11.5萬公里
  2047年2月13日 2012HG2 13米 7.7萬公里
  2048年10月18日 2007UD6 7米 11.5萬公里
  2095年9月6日 2010RF12 7米 3.85萬公里
http://news.sina.com.cn/w/2013-02-16/023926269230.shtml

世界十大隕石墜落事件


一、索德柏立盆地隕石事件
一顆巨大的隕石18.5億年前降落在地球表面,形 成了長64公里、寬25公里、深14公里的坑。索德柏立盆地的面積只次於弗裡德堡隕石坑。加拿大銅礦公司1891年開始在盆地開採銅,但隨後發現盆地也含有鎳。那裡的鎳產量占世界鎳供應量的一成。
二、弗裡德堡隕石坑事件
位於南非的弗裡德堡隕石坑寬299公里,是最大隕石坑所在地。隕石的撞擊時間估計是在20億年前。它據信是由一個寬9.6公里的隕石撞擊形成的。
三、巴林傑隕石坑事件
一個長48.78米的隕石5萬年前墜落在亞利桑那州北部沙漠,形成了一個1.6公里寬、深173米的撞擊坑。巴林傑隕石坑現在已是一個很受歡迎的景點。科學家認為,造成隕石坑的隕石當時是以時速4602公里的速度撞上地球,引發的爆炸強度是廣島核彈的150倍。
四、巴維爾隕石事件
降落在英國最大的隕石1965年耶誕節時降落在巴維爾,博物館立刻開始現金徵集隕石碎片,這使大量隕石尋寶者和其他冒險家湧入這個平靜的小鎮。
五、荷巴隕石事件
1920年在納米比亞一農場上發現的荷巴隕石是目前找到的最重隕石,它重量接近66噸,據信是8萬多年前降落在地球上。儘管其體積巨大,但這顆隕石沒有留下任何隕石坑,專家們稱這可能是因為它是以一個非常長和淺的角度進入地球大氣層的。它現在是一個著名旅遊景點。
六、伊利諾州森林公園隕石事件
一顆隕石2003年3月26日降落在伊利諾伊森林公園,隕石使至少六間房屋和三輛汽車受損。科學家稱,隕石在解體之前的體積有汽車那麼大。
七、滅絕恐龍的隕石撞擊
許多科學家認為恐龍滅絕是因為損石撞擊,該學說認為一個寬9.6公里的隕石撞入地球,形成了一個直徑177公里的隕石坑,將數十噸碎片和灰塵送入大氣層。科學家認為撞擊引發了數個巨大海嘯、全球火災、酸雨、遮擋太陽光達數周或者數月時間的灰塵。
八、紐約皮克斯基爾隕石事件
一顆足球大小的隕石1992年10月9日落在紐約皮克斯基爾的一戶人家,砸壞了一輛汽車。
九、通古斯隕石事件
1908年墜落在俄羅斯通古斯卡河附近的通古斯隕石在近百年後仍是人們辯論的議題。大多數科學家認為,一顆巨大的隕石1908年6月30日從天空降,爆炸成一團火球,把森林夷為平地,燒毀房屋,將20公里以內的人和動物燒焦。
十、昂西塞姆隕石事件
昂西塞姆隕石是歷史上記載最早的隕石,它1492年11月7日墜入昂西塞姆小鎮,這顆重149公斤的隕石落入小麥地裡,只有一個年輕男孩目擊了這一切。隕石的碎片現在是全球各地博物館的收藏品,最大的一塊仍在昂西塞姆。
http://news.sina.com.cn/w/sd/2013-02-16/000426268867.shtml
2013-02-16 11:44:44
阿楨
德州大斷電…台灣電力脆弱嗎? 2021-02-22 聯合報 / 林基興教授

最近寒雪侵襲美南,導致德州斷電數日影響數百萬人。紐時專欄作家兼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說明,德州電力政策沒擴充備用發電容量備援,雖成本較低,但系統較脆弱;德州也忽視極端氣候風險,雖2011年已遭寒流與斷電。
台灣可學到什麼教訓呢?德州氣電約四成,設備急凍而停擺,台灣氣電預定五成,若因故停擺,怎麼辦?其次,德州風電與光電約占一成,台灣政策目標風電與光電占兩成?第三,德州自成獨立電網,結果寒雪停擺時,外界無法救援。台灣為獨立電網,真有本事自主?第四,德州產業主要是石化業,不久就可回神;台積電(護國神山)則一秒鐘也不能斷電。
  相關新聞
美媒回應得州寒潮:別拿停電對自己的國家“定體問”
德州「明天過後」:水電冰封的酷寒求生記

胡錫進:這樣的狗官 在中國至少會“社會性死亡” 2021-02-18 環球時報

  美國中南部遇極寒天氣,至少26死,得州科羅拉多市長居然直斥老百姓“只有強者才能生存”
“生存還是死亡是你們自己的選擇”“政府和電力供應商並不欠你們什麼”,甚至還說遇到困難就找政府要援助是“社會主義政府的可悲產物”。這人要是在中國可不光是要辭職的問題了,他至少還會“社會性死亡”。
  回應
弱肉強食叢林法已在美根深蒂固了,所以官員才會說出這種混帳話.
  相關新聞
美國2020年上半年人均預期壽命因新冠疫情縮短一年
  回應
弱肉強食
2021-02-22 08:23:44
阿楨
回應
这是民主的停电,是自由的灾害!怎么可能跟美国基础设施有关系?绝不可能像中国那样啦,没有买澳洲煤炭缺电,百姓受冻!官方到现在都没有爆出一例风雪灾害死亡,不科学。希望大家不信谣不传谣,保卫美国民主自由!
2021-02-22 10:00:2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