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時間的溝渠:哈瑪星沉沒的濱線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漫步時間的溝渠:哈瑪星沉沒的濱線

漫步時間的溝渠:哈瑪星沉沒的濱線
Photo Credit:林佩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地圖上的哈瑪星,看來約是一個小小的三角型,看來如同翹起的唇角,吐露船隻漁貨、糖、鹽、人類。

到達西子灣捷運站的時候,是個高雄難得的雨天,雨已經下了多天,卻絲毫沒有減緩的趨勢。

和晴天有所不同,捷運站外少了點喧囂和計程車,多了一些打傘的遊客,時間還早,決定先進會社等雨停,雨壟罩了這九十幾年的木造老房子,九重葛散了一地,木格窗外透入的光線稀薄,室內陰暗,屋外的院子屋簷,睡了兩隻貓,停止流動的時間。

與顧店的友人聊了一輪,講一下貓的壞話,說牠們每日每日換地方曬太陽、不事生產。並交換了哈瑪星的些許大小事。雨仍沒有停止,只好出門踏踏雨中濱線。

哈瑪星,日語はません,Hamasen,當地人以臺語暱稱(Ha-ma-seng),現在泛指鼓山區南六里,日語名Hamasen意為:濱線,海濱的鐵路。地圖上的哈瑪星,看來約是一個小小的三角型,看來如同翹起的唇角,吐露船隻漁貨、糖、鹽、人類。從捷運站走到渡船頭的距離,大約就跨越了哈瑪星,需時二十分鐘,區域內共有兩個船渠、一個藏起來漁市場、一個人來人往的渡船頭。

繞過街廓,通往新濱碼頭的路上,留存濱線的些許痕跡,黑黃的平交道柵欄,隔開了兩旁鐵道,平交道柵欄爬了一些火龍果,夜晚散步曾遇過那似曇花的火紅,大朵似臉盆。過了平交道,右轉是新濱碼頭,有軍艦停泊,偶爾架起紅色的氣球門,歡迎海軍的懇親親友;左轉出入的臺華輪,載來一船一船的澎湖人。

2-1
Photo Credit:林佩穎

林佩穎,《安靜的濱線》,2016,墨水、色鉛,19.5 x 27cm。
雨天,格外安靜的「內溝仔」(高雄港第二船渠)。

三十出頭的朋友,曾經指著新濱街廓上的房子說:「那裏是我爸爸上岸的時候,第一個落腳的地方。」

他的爸爸是澎湖人,年輕時跟著朋友移居臺灣,第一夜就落腳在街廓的旅館,旅館便宜,專門提供給短居港口的工人、漁工、或者移民,在黑瓦與雨淋板之內,擁擠黑暗的大通鋪,暫度一眠。

左側的平交道,除了台華輪,還有粉紅色磁磚構築的高雄海關大樓,大片扇型的鐵道被平坦柏油路切斷,假日的時候會停滿各色遊覽車,成群的陸客跟著旗子晃蕩進哈瑪星,海關大樓與平交道間還存著一小片鐵軌,雜草成群,還停滿機車,這片鐵軌再也等不到火車。

將這裡當做濱線與縱貫線的交點,若要繼續前進,要繞過民宅和停車場,回頭從濱海一路向前走。經過三角窗邊的萬全肉圓,第一代萬全的老闆曾是碼頭工人,因為不合理的薪水,決心改途跟岳父學做肉圓,每次吃都是安安穩穩的好味道。雨中仍有食客,對面的黑色水泥建築,藍色大門圈起圓圈,寫了:「碼」,這曾是臺灣碼頭株式會社的使用地,現在已經改為黑狗食堂,幾個大學生,在黑狗食堂前等雨停,藍色大門前,他們穿著白襯衫、格紋窄褲,其中一個帶著高聳的黑色大禮帽,一看就知道是遊客。

穿過文龍宮的拱門,車聲和人聲像被封上了蓋子,停車場、籃球場、紅色的小廟,覆蓋在濱線上,製冰廠的氣味被雨聲遮蓋微微彌漫,一旁灰色高聳的建築則是臺灣倉庫株式會社的舊址,門窗都被封起,似已沒有出入。紅色的澎湖廟文龍宮,座落在另一側,兩旁是密集的民宅,一旁的屋簷聚集了整群的男人,眼神有點緊戒,雨中午後的港邊大約是玩骰子的好時光。

2-2
Photo Credit:林佩穎

林佩穎,《濱線上的澎湖廟》,2016,墨水、色鉛,19.5 x 27cm。

濱線上橫亙的澎湖廟, 以及寬闊的停車場。

拐個彎繞到二船渠,哈瑪星人所說的「內溝仔」,曾經漁船成群,在這條藏在裡面的大水溝旁裝卸魚貨。現在,船只停了兩艘,房子交雜,鹹鹹海味襲來,朋友說:「像來到澎湖。」她指的大概是安靜而日常的漁港風景。內溝仔的另一邊是海軍的新濱碼頭,黃昏時會有人穿著小短褲慢跑。

停泊的船在眼前晃動,港邊的小亭子,椅子都收的好好的,除了雨聲,其他都沉默。內溝仔的終點本應該通往魚市場,但早被鐵皮封死。到底前必須先拐個彎,穿過民宅的前院、後院、門前,這一區日治時期漁市場的宿舍,舊居著在漁市場工作的單身漢,舊居的日人離開,戰後澎湖、臺南沿海的移民,在魚市場工作。現在他們的後代,更多在渡船口前賣冰,幾條小巷彎彎曲曲,都通往一間賣著水果冰或黑輪的店面,穿過那些門,除了門口閒散的阿嬤,還會遇到一間小廟,一旁是民居間的公廁,以及鼓山漁市場的背面。

鼓山漁市場,1928年完工,為高雄首座現代化漁港,設置漁市場、漁貨拍賣場、漁貨倉庫、等,戰後稱為「鼓山漁港」,1937年起,臺灣遠洋漁業成為主力,港口周邊絡繹不絕,第一船渠與第二船渠,每日出入繁忙,船渠旁小型船隻修護業者林立、臨海一路上銀行、報關行處處,四海一家逗留即將出海的阿美族人、排灣族人,臨海二路上的柯外科負責割去漁民的盲腸,船隻收穫的魚肚款,則成為代天宮建廟基金。

碼頭倉庫
Photo Credit:林佩穎
林佩穎,《碼頭倉庫》,2016,墨水、色鉛,19.5 x 27cm。

現在,要尋找漁市場需要點敏銳,渡船頭的正門幾公尺,便利商店與屈臣氏中間,掛著停車場的招牌,漁市場的正面被鐵皮遮蓋的結實。那是漁市場的入口,沒有魚,只有車。還看的見小小的製冰廠,幾個掛著招牌的門,那便是濱線的終點了。

回到捷運站,鐵道故事館前的鐵道園區,這裡一片開闊,沒有濱線的曲曲折折,陸客團被遊覽車放在門口。導遊在停著火車的鐵棚下大吼:「這裡不會弄得濕濕的,要上廁所的往那邊。」人聲在鐵皮下轟隆隆的盤旋。

等公車的時候,有個女生問我:「哈瑪星有甚麼好逛嗎?」

我答:「有海之冰,接著就可以搭船去旗津了。」

他回道:「那真的沒有甚麼好逛的。」

今天,雨太大了,整個城市浸在水裡,濱線沉在安靜裡。

責任編輯:曾傑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