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發展博弈觀光是「落伍的國際化」,還付出了三倍的社會成本 - 第 1 頁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澎湖發展博弈觀光是「落伍的國際化」,還付出了三倍的社會成本

澎湖發展博弈觀光是「落伍的國際化」,還付出了三倍的社會成本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根據美國的研究:「美國在有賭場的地方,每賺一塊錢的賭稅,要付出三塊的社會成本。」

文:蔡宛璇(澎湖藝術創作人)

澎湖博弈公投選委會舉辦的正反方電視意見發表會,前天起每天會在地方台重播一次直到公投前一晚。我在發表會前幾日受到為反博弈付出巨大心力的朋友之邀臨場上陣,最後覺得不應推辭,至少整理出個人意見來。以下是逐字稿:

大家好,我是一個藝術工作者。

我們這代的澎湖孩子,有較多機會可以發展自己的專業和興趣。跟一大部份現代的澎湖人一樣,我高中畢業以後就去台灣繼續學業。

第一次的博弈公投,其實給我一個機會開始去關心我出生成長的地方。也是因為這樣,我這幾年開始找些機會回來做些藝術方面的事。慢慢我有許體會:「澎湖是一個小島,原本就不可能去滿足所有現代行業的生存需要,加上一座島長期可以承受的人口數,是有限的。」

所以,「來來去去」就是我們現代島嶼人的生活特色和人生啊。而且,現今是網路時代,故鄉與我們工作的外地城市,其實相離不像從前那樣遙遠。

住在澎湖以外的澎湖人,不一定要都回來找工作才能對澎湖有幫助,其實他們對故鄉的認同感,才是重要的部分。因為你若是認同一個地方,感覺身為這個地方的子弟是一件會令你驕傲的事,就會願意常常回來,願意出一份力、提意見,甚至想辦法回來創業,或是貢獻他的能力...。這種關係就像我們澎湖的土地,水漲就不見、水退才出現的那個部分,其實是最精彩,生產力最大的!

我觀察到這幾年來,地方的人其實都有在進步,不論是社區營造、新型的創業方式、來澎湖住的外地人、關心環境的人,越來越多… 這都是進步的象徵,是好的方向。

我身邊認識的住在台灣的澎湖人朋友同學,雖然因為家庭工作關係,他們比七年前更忙碌,但是這次他們全都會想辦法再回來,再投下一次反對票!因為他們不願他們的故鄉,有這些很好的、外頭愈來愈稀少的部分,像治安、自然環境、傳統文化、好的風俗…等等,因為賭場來了後,漸漸變樣。

離開,是世代的澎湖人人生中一個很重要的經驗

現代人選擇的行業、志業都十分不同,現在是一個鼓勵適性適才的社會,以我是兩個孩子媽媽的角度,我衷心希望我的孩子未來無論在哪裡生活,都可以去發展適合他們的工作,在工作中得到成就感和快樂。

我絕對絕對不會希望他們人生方向是有一天受僱於賭場,或是像澳門這樣,生活在一個依靠「博弈產業」在過日子的經濟體裡面,價值觀都錯亂!這對一個用心撫育孩子的父母而言,我覺得差不多是一種污辱!

我的先生是法國蔚藍海岸一帶的人,對他來說,以澎湖本身的條件,根本就不需要透過賭場來吸引觀光客。

法國最觀光的地區是蔚藍海岸,那裡有好幾個城市有設觀光賭場已經很久,不過這麼多年過去,這些賭場根本沒有為地方帶來什麼重要的稅收,跟當初講的都不一樣。他們那裡很多人都知道,這些賭場同時也是洗錢和黑道流通之處,也很難阻擋在地人淪入成賭徒。

觀光業,是法國最重要的經濟來源之一,我相信有很多台灣人想到要去歐洲旅遊,就會想到去法國,然後想到去法國遊覽,根本就不會去想到他們的賭場,而是會想到那裡的自然風景、維護良好的歷史資源、和他們的文化遺產、或文化特色,是吧?!

講到這裡,就讓我想到一個很了解澎湖環境的專家曾感嘆地說:

澎湖人,是坐在金銀財寶上面的乞丐!「因為本身有許多好的資源基礎,卻不去思考和利用。」

澎湖發展觀光也很多年了,現在應該要有能力來思考,長久來看,我們想要什麼樣的觀光客群?其實我們用甚麼角度在看待自己的地方,就會吸引到什麼樣的觀光人口。

有人講說:推動博弈觀光特區是一種「國際化」

這種看法是真落伍!我認為,這個時代,「國際化」是能了解自己的地方和世界他處有什麼不同,有能力把自身的限制變成特色,保護本身已經有的資源,用最不會損害它的方式,去賺到別人的錢,還能讓對方感覺很有體驗、有所成長,這才是厲害的「國際化」。

我有一個在澎湖經營民宿數年的老同學,他就說過「遊客不是量大就好,量大質不好, 一點好處都沒有, 只是數字上好看而已。」他也說:「不是靠一個賭場過了就能翻轉,而是要靠自己的努力!」這個才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

最近我恰好參加兩個與澎湖有關的藝術展覽,其中一個週一在台北開幕,主辦人之一的台玻企業董事長一開口場就講:

「以企業角度來看澎湖發展博奕事業,是一個失敗的計畫。因為現在是網路時代,現今大部分博弈都是直接透過網路交易!所以全世界觀光賭場的營收都在下滑,加上我們身邊已有新加坡、澳門和韓國在發展這個,比我們有經驗得多,發展的範圍和配套措施都比澎湖完整,連他們也都沒特別成功,所以這類的事業在澎湖不可能會成功!」

我自己走過歐洲一些地方,澎湖無論是自然資源,或是傳統文化方面,都不輸人。澎湖的環境孕育出韌性高、適應力好的澎湖人,我們應該做自己土地的主人,不要把未來交給財團,主動把握下一個世代的趨勢,鼓勵多元發展,重視環境,創造在地產品的無形價值。

我自己是做藝術的,贊成方有講過將來賭場的稅金有一部分可以支持澎湖的藝術活動,但根據美國的研究:「美國在有賭場的地方,每賺一塊錢的賭稅,要付出三塊的社會成本。」

也就是說,當你用一塊錢賭稅去支持一個藝術活動,背後全民就得付出相當於三倍的成本...請問,到底是什麼樣的藝術,會值得我們這樣去做?

其實像日本的瀨戶內海,用十幾年、二十的時間,一步一步和社區共同推動瀨戶內藝術祭,成功透過藝術的刺激,去轉化地方上本來就有的特色,如今全世界都有人來他們那裡做文化觀光,這種觀光方式對環境造成的壓力較小,來的人本身也會對地方文化較尊重。

我認為澎湖也有條件去往這個方向,用創意去連結自然資源跟文化資源,來推動下一個10年、20年的澎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