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寨天使 -- 潘靈卓簡介@尚未設定|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2004-07-28 11:19:45| 人氣2,60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城寨天使 -- 潘靈卓簡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癮君子朋友─潘靈卓(馮煜強傳道)


一. 城寨秘笈
六零年代,九龍城寨三山五嶽,龍蛇混雜,黑社會各路英雄聚集處,是一個三不管的地方。由於歷史因素和地理環境,當年滿清朝廷割讓港島及九龍半島給英國政府時,保留城寨由中國政府管治,繼續奉行大清律例。時移世易,種種政治因素,塑造九龍城寨成為一個犯罪天堂。城寨內自成一個小天地,有各式各樣光怪陸離的成人玩意。例如賭檔林立,番攤、牌九、十三張,實有一款適合你;當時更有專線車隊在港九新界各地接送觀眾,往城寨收看「五元四套」,曾盛極一時的城寨人蛇艷舞及小電影,比董特首的高科技化早推行四十年;城寨內附設各類妓院,狗肉野味檔,吸引許多將食物和色情玩意串聯在一起的人;當然,最出名是粉檔、紅丸檔和鴉片煙檔,既有專人打理,亦有售後服務,在粉檔附近附設名為「棚仔」1專供癮君子即時吸毒的架步,啪針追龍分流處理,「棚仔」旁邊有各式各樣的甜品糖水,固本培元,總之早已全面實行「全面優質管理,務求以客為本」。由於當時貪污風氣盛行,城寨包娼包賭,比全港任何一處地方來得安全,深受用家愛戴。連警察也不能隨便進入,城寨自組「城寨巡城隊 」,由黑社會負起保安和協調工作,自訂遊戲規則。再加上城寨錯綜複雜的橫街小巷,無皇管的非法僭建物,令人毛骨悚然的衛生環境,餿水、糞便、垃圾、動物內臟混在一起的惡臭,彷彿一個不見天日地下世界。難怪一位曾在九龍城寨混過一段日子的朋友稱:「城寨只有二類人,一類是入去花錢和賺錢的;另一種是生活所迫的低下階層,迫於無奈才住在當中,這裡根本不是人住的地方。」可以選擇的話,大概無人願意留在城寨。


二. 她來自倫敦
假如妳曾當選英國南克來登(South Crydon)小姐,英國皇家音樂學院(Royal College of Music)畢業的高材生,年方二十歲的青春少女,妳會怎樣計劃妳的人生?妳會有多少青年人的夢想?妳會如何享受擁抱妳美好的將來?積姬.潘靈卓(Jackie Pullinger),後來人人稱她潘小姐,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畢業後,如願當上一名音樂教師。本來生活一無牽掛,但兒時曾立志要成為一位海外宣教士的念頭不時湧現。潘小姐於是周圍寄信去宣教機構和差會,表示希望到非洲宣教,但全部被拒絕。在一次無意中與一位湯遜牧師(Richard Thompson)分享自己宣教的心願時,湯遜牧師一番話改變了她原先的計劃。湯遜牧師說:「如果妳己經有工作、機票、宿舍、醫療福利、退休保障在手,就不用信靠神了。如果甚麼都有了,信主和不信主有甚麼分別呢?每個人都可以去宣教啊!如果我是妳的話,就會買一張去得最遠的船票,然後上船,一路走、一路禱告,求神叫我在合適的地方下船。把自己完全交託給神,會有甚麼損失呢?」用現代人管理學的眼光去評估,這番說話雖不至構成謀殺,形容不負責任絕不過份,但潘小姐竟然單純踏上征途。


1966年潘小姐點算所有的積蓄,買了一張去得最遠又最多國家的最廉價船票,她甚至連香港是一個甚麼地方也不知?就隻身越洋來港。難怪香港移民局懷疑她是妓女,幾乎拒絕她入境,以下是當時有趣的對話:


「妳住在那裏?」
「我還沒有地方住。」
「妳的朋友呢?」
「我在這裏還沒有朋友。」
「妳在那裏上班?」
「噢……..沒有,還沒有工作。」
「妳的家人在那裏?」
「全在英國。」
「妳的回程船票呢?」
「啊……..我沒有回程船票。」
「妳身上有多少錢?」
「大概6英磅(約100港元)。」
「不夠啊!香港是非常貴的地方,這些錢不夠三天。」移民官怒道。
「我認識一個人,他是警察。」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潘小姐想起母親的乾兒子。


結果移民官一面把護照塞回給她,一面惱怒吩咐她入境後馬上找工作,因為他們知道她身上的錢,不夠在香港花費三天。


三. 城寨中一點燭光
在香港落腳後,潘小姐找到一份小學全職的音樂教師,星期日在教會擔任司琴。偶然機會之下,另一位宣教士董師母(Mrs. Donnithorne)邀請潘小姐義務協助她在城寨開辦的教會小學教授音樂和教會司琴。這次偶遇,成為潘小姐日後半生人在香港的工作,服侍城寨青少年人和吸毒者。


接觸城寨時間長了,潘小姐發現城寨本身已經是一個罪惡的溫床,惡性循環的系統,代代相傳。城寨的青少年是最受忽略的一群,孩童至少可以上學,可是年紀稍大的青少年人則幾乎一定輟學,因為升中學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就算孩子成績及格,又渴望繼續升學,父母也負擔不來。城寨孩子的故事大都同出一轍:念完小學就到塑膠工廠幹活,日以繼夜辛勤工作,得到的工錢卻少得可憐,結果受不了工廠剝削就辭工,然後離家出走,夥同其他孩子另覓住處棲身。他們既無一技之長,自然容易步入歧途,往往黑社會成為他們的歸宿。


潘小姐眼見一名十五歲的少年人,仍在念小學四年級,被迫中途退學,去當色情小電影的售票員,走上大部份城寨年青人的命運。很多中途輟學的青少年人都會加入黑社會,在黑社會他們可以重拾尊嚴,如果得到大佬賞識,甚至會委以重任。可以說,年青人在黑社會找到別處找不到的情誼、照料、關懷,更重要他們覺得似回一個人。潘小姐不甘心,在無任何資源下,她在城寨借用董師母小學一間課室開設一所青年中心,平日晚上和周未全日開放。潘小姐每日風塵僕僕港九兩邊跑,不辭勞苦關心這群被忽略的青少年人,但她連普通傾偈的廣東話也不會,一個單身少女,每日進出城寨。


城寨的需要彷彿一個無底洞穴,只要踏足入去,就泥足深陷,無法輕易拔出。青少年中心簡單的服務,根本不可以解決城寨根深柢固的問題,青少年中心的存在,只能勢孤力弱與城寨黑社會文化抗衡。青少年中心曾經被人破壞,甚至將糞便塗滿整個中心。這些打擊她都能承受,最令潘小姐難過的事,她致力將青少年人帶到教會,可惜教會其他的會友都抗拒他們,甚至拒絕為一些有心接受信仰的年青人受冼。


參與越多,體會越深。潘小姐有一次在「棚仔」目睹一個十來歲,看似死屍的少年在「追龍」,他軟軟的靠在一個十四五歲,看來是他女朋友的少女懷裏,少女環抱著少年人,支撐著他繼續「追龍」,乍看之下那場面非常感人,其實是這位少女出賣肉體來支付那少年人吸毒。「棚仔」裏盡是一幕幕人性墮落的場面,卻散發一種誘人之處。癮君子都對毒品愛恨交加,他們痛恨自己被毒品轄制,卻又不能自拔。而最諷刺的事,鼓勵潘小姐開設福音戒毒工作,竟然是城寨一位黑社會大佬。因為他發現,無論將他的黑社會細佬如何打得半死,轉過頭,他們又再吸毒,直至他親眼目睹一個黑社會細佬信耶穌後徹底改變,他希望潘小姐幫助他們。這個邀請就成為日後潘小姐開辦的「聖士提反會福音戒毒中心」。


四. 留港愛港
由1966年至今,潘小姐始終如一服侍吸毒者,她發自心底以耶穌的愛去接納他們,她的工作深受各界人仕支持和讚許。她曾在1988年獲英女皇頒授M.B.E.勳銜,並在1992年獲香港大學頒授榮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更甚,她下嫁一位她親手協助戒毒的康復者,同心幫助吸毒者。潘小姐最痛恨那些自以為是的宣教士,他們將城寨的人分類、研究,然後拍下一些教外國人震驚的照片公諸同好,收取外國的奉獻後就離開。這些人是靠曾經在城寨工作過而出名,但他們大部份停留不超過半年。與其說幫助城寨的人,不如坦白些是利用他們。曾經有人問潘小姐她所作與社會工作之間有何分別,她有一段可能對社會工作員持守的信念有所衝突,卻發人深省的回答:「社會工作守則之一,是避免放太多感情在個案身上,強調一種工作性關係(working relationship)。但我覺得要是我不將感情傾注在人身上,倒不如索性不幫人算了。對我來說,他/她們不是我的個案(client),是我的朋友,我與他們的關係是一種委身(commitment),如同我所作的一切委身給耶穌。」



--------------------------------------------------------------------------------

註:「棚仔」是一些時租臨時吸毒中心,內裡設備簡陋,過百的吸毒者圍在一條木板,上面間歇點放洋燭,吸毒者就蹲在那裡追龍。




台長: 尚未設定
人氣(2,60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