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石唱片为什么衰落了?

70、80后超经典唱片公司为什么沦落了
关注者
52
被浏览
82,045

5 个回答

滚石的衰落,目前普遍的观点是90年代末互联网崛起导致盗版盛行,实体唱片销量下滑而让唱片公司挣不到钱。这是大环境的变化,然而具体到每家唱片公司情况还有所不同。滚石虽然是大环境的受害者,但在变夕前夜,公司内部已经出现问题了。

以发行的唱片数量,口碑,传唱度来说,滚石的巅峰被公认是在1994年。当时旗下的子厂牌及工作室有魔岩文化(包含中国火),音乐田,王者之剑,真言社,音乐工厂,新乐园,摆渡人,音乐殿堂,星工场。彼时国际厂牌纷纷进入台湾争取市场,飞碟即将被华纳收购,上格与华星合并成了上华。滚石为了跟国际公司分庭对抗,总经理更换为林晴朗,并对旗下子厂牌及工作室进行了资源整合:音乐田,王者之剑结束运营,部分艺人合约转进滚石本部;音乐工厂,星工场结束了与滚石的合作;中国火与真言社的艺人被整合进魔岩唱片。同时在香港,韩国,日本,泰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成立海外分支机构。接下来的95-97年,滚石获得了商业化的最大成功。1998年由以前长期担任策划、文案的陈勇志担任总经理与执行长,滚石在当年获得了公司经营以来最大盈利值。然而,衰落的伏笔也在这个时候埋下了。

滚石以前的子厂牌跟工作室,每一家的音乐走向及定位是清晰的。然而97年之后成立的龙卷风、电星、大海啸、火山,战国,除了定位重叠不清晰之外,也消耗了公司大量的资金。譬如龙卷风,起初这个子厂牌是经营可以赴台湾发展的香港艺人,包括了莫文蔚,beyond, 草蜢,张智霖,陈松伶等人。但其定位与香港滚石已有重叠,到2000年初因滚石遭逢海外投资失败面临资源整合便草草收场。莫文蔚作为其中商业价值最高的艺人转回了滚石本部。而beyond因为三子发展路线已有分歧在发行《Goodtime》以后打算暂时解散,滚石以寄涵方式催促他们尽快完成合约却惹来不欢而散的结局;因销量不佳而两年未发行新专辑的草蜢此时发行了三人合辑式的EP《Episode》便进入了一段长时间的沉寂。以上两个天团的经营失败甚至让滚石香港的总经理陆少康公开道歉。另外,香港本土乐团Black Box赴台发展录制的国语专辑也泡了汤。演而优则唱的陈松伶张智霖尹子维各发行了一张大碟以后,歌坛发展也以发行EP或新歌加精选成为终点。滚石曾经在香港打出的一片壮丽江山毁于一旦。

自90年代中期开始,滚石透过亚洲的分支机构尤其是韩国和新马,引进当地的音乐并让旗下的台湾香港艺人翻唱,虽然扩大了音乐的传播面,并让艺人的歌唱事业开出第二春,却也模糊了艺人本身的个性而让发展陷入迷途。这种情况发生在草蜢,杜德伟,黄品源,辛晓琪,苏慧伦等艺人的身上尤其明显。再来亚洲金融危机的肆虐和唱片业盗版猖獗尤其是互联网的崛起,让滚石经历了海外投资失败,实体唱片销量下滑,营收减少等多重打击。没有了足够的钱去宣传,打歌,制作唱片,自然公司状况开始每况愈下。

虽然上述现象,乃是唱片业在当时所经历的常态,但艺人新陈代谢的不恰当是陈勇志主政时期发生的致命错误,滚石旗下大规模艺人的出走就发生在这个时期。虽然中生代及其以上歌手在“周杰伦时代”开始之后,销量普遍遭遇滑铁卢,但当时的高层急于放弃销量不佳的老将与新人显然是不恰当的。老将里赵传因为受不了滚石这种做法,不仅在2001年后与滚石分道扬镳甚至最后因铃声版权问题对簿公堂。其他的老将诸如李度,黄嘉千,苏慧伦,锦绣二重唱,窦唯等人甚至做好的专辑也未被发行,只能透过单曲或精选辑的方式面世。2002年滚石的营收跌到最低,在台湾硕果仅存的子厂牌魔岩也宣告结业。次年,香港滚石以发行《滚石香港黄金十年》精选系列和举行同名演唱会的名义结束运营。在大陆的分支机构战国音乐也脱离滚石,日后逐渐发展成华谊音乐。其实,最大子厂牌魔岩彼时剩下的歌手,陈绮贞、杨乃文、伍佰、李雨寰、张震岳、热狗、大支、陈明章、黄妃、林强、纪晓君等,他们的销量及唱片口碑普遍优于本部的大部分歌手,但滚石并没有挽留这些歌手,也是战略失策之一。譬如陈绮贞,直到05年合约结束发行精选之前,她在滚石有近三年的空窗期,只有单曲被放进电视原声带里曝光。但之后随着独立音乐风潮兴起,却拥有了堪比一线歌手的销量与人气。如果彼时高层的眼光放长远一些留下并继续培养这批歌手,也许滚石之后的命运就会截然不同。05年张震岳跟原滚石的艺人经纪黄静波成立了本色音乐,与滚石在发行宣传上合作并签下了热狗,这两人以这样的方式又回到了滚石。尽管在此期间滚石成功地经营出五月天与梁静茹,但因而牺牲了其他大部分艺人未免代价太大。最终06年陈勇志带着这两组艺人和丁当,品冠,强辩乐团另立相信音乐,滚石进入了开创以来的最低谷期。

08年-12年经历了纵贯线,滚石30两个大型巡演的操作之后,三毛段钟潭解决了因投资失败而欠下高达18亿新台币的债务问题。滚石也算是维持住了十几位签约歌手的小公司状态并如老段所愿不能倒闭。现今的唱片业环境以及歌手,词曲作者,编曲,乐手与唱片公司之间多样的合作关系也注定了唱片公司不会再有当年的盛况。

非常简单的现实就是互联网,app的盛行,更多人都想免费的午餐,不再购买唱片cd。

就像实体店被淘宝之类网络平台搞垮,当然实体店还有个原因是房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