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媒體深度文剖析】台灣音樂產業興亡史:滾石唱片如何 37 年靠著不斷轉型求生存? |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中國媒體深度文剖析】台灣音樂產業興亡史:滾石唱片如何 37 年靠著不斷轉型求生存?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你還會買唱片嗎?當年阿妹一張唱片賣了一百萬張,後來林宥嘉賣了三萬張就整間唱片公司歡騰。玫瑰、五大唱片一家一家關,就反映唱片市場改革的速度。一下是盜版,一下是數位音樂串流,傳統的唱片公司,已經被浪潮般的音樂數位化衝到太平洋中心。

滾石唱片,37年前獨霸華語樂壇,曾經一代的音樂產業領袖,也不得不走向轉型,傳統的唱片公司不能再像過去養明星期待找到一棵搖錢樹,靠出唱片賺錢,那樣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責任編輯:林子鈞)

前幾天,李宗盛現身北京某錄音棚錄製節目,並現場演唱了《第三者》、《問》、《漂洋過海來看你》等經典曲目。當前奏響起、畫面閃現,便可輕而易舉地把我們拉回到屬於「大哥」和臺灣樂壇的黃金時代。

而前陣子,第二十八屆臺灣金曲獎提名名單揭曉,除了草蜢、動力火車、伍佰這樣的老將,周杰倫、五月天、林宥嘉等的中生代,以及獅子合唱團、Mr.Miss、草東沒有派對這樣的新生代。如果說這代表金曲獎的求新求變,那我們看到更多的是臺灣樂壇這十幾年來的變化,以及金曲獎作為傳統唱片工業時代產物的落寞。

若從未知曉臺灣樂壇過去的繁榮,就無法感知當今臺灣樂壇的物是人非。當我們試圖構建臺灣樂壇過去的興旺圖景,那必然繞不過對於滾石唱片的描繪。

1980年至今,已成立37年的滾石唱片,一直伴隨著臺灣唱片業的發展起起伏伏。不管是個體還是唱片公司,都被這個時代的樣子所影響,也歷練出自身獨特的性格。

五月天在本屆金曲獎上獲8項提名

天后宮」時代的開啟,進滾石就能紅

滾石唱片,全稱為「滾石國際音樂有限公司」,由段鐘沂、段鐘潭兄弟于1980年在臺灣創立。滾石唱片的前身是二人所創辦的「滾石有聲出版社」,旗下有出版物《滾石》雜誌。

滾石唱片的成立,具有相當的里程碑意義:它是臺灣第一家本土唱片公司,也是在當年全球五大唱片公司進駐臺灣後,現存的唯一一家本土唱片公司。

《滾石》某期雜誌封面

在滾石唱片的全盛時期,旗下擁有十數個音樂子廠牌,像是巨石音樂、魔岩唱片、真言社、星工廠、音樂田等。其中最為內地觀眾所熟知、深刻影響90年代內地音樂市場的魔岩唱片,打造出了竇唯、張楚、何勇三位重要人物,並稱為「魔岩三傑」。

傳統唱片工業時期,唱片公司往往是一台戲的主角,旗下所囊括的標誌性音樂人、歌手的數量,通常是衡量一個唱片公司行業地位的重要標準。這個時期的滾石唱片,也已經有了自己被業界公認的多達十人的龐大「天后宮」,如陳淑樺,代表作《夢醒時分》;徐懷鈺,代表作《踏浪》、《我是女生》;劉若英,代表作《很愛很愛你》、《年華》;蘇慧倫,代表作《鴨子》,等等。

現如今華語樂壇的教父教母級人物,如李宗盛、羅大佑、周華健、陳升、齊豫等,也都來自當年的滾石唱片。

這個時期的滾石唱片,員工總數多達1200人,簽約藝人200個左右,可以說是臺灣唱片工業時期的頂峰,也是如今數位音樂時代「處境尷尬」的唱片公司無法比擬的。

1995年之後,滾石唱片開始向外擴張,從香港、內地,到新加波、泰國、日本、韓國,這些分公司的建立,使得滾石唱片作為土生土長的臺灣唱片公司,在亞洲的影響力一時無兩。

台灣企業要如何像 AlphaGo 一樣走在時代最前端,趕上聯網時代企業管理先機? 6/16 經理人關鍵講堂解密:https://goo.gl/VJvqm5

這個時期包括滾石在內的諸多唱片公司,掌握著歌手的「生殺大權」,公司作為歌手創作行為、行業走向的主導力量,決定著傳統唱片工業時代音樂行業的樣貌,也自覺擔負著為行業不斷推陳出新的職責。

滾石唱片開創性地引入「子廠牌」的經營管理模式,使得其音樂類型更加豐富多樣,而每一種類型都可以得到充分的發展,也是較早地踐行「分眾」概念的唱片公司。

與時代一起「沉入谷底」

滾石唱片發展的鼎盛時期,一般被公認為是1994年前後,在之後的幾年時間裡,滾石唱片在香港、內地及亞洲其他一些國家開設分公司,其中香港滾石旗下最傳奇的藝人就是「哥哥」張國榮,並為他發行了《寵愛》等3張專輯。

那個時期,恰逢國際五大唱片公司環球、索尼、華納、EMI、BMG進駐臺灣市場,加之滾石這些年的擴張過快、投資失敗等問題的接連出現,滾石唱片開始走下坡路。到了2000年前後,互聯網盜版數位音樂的出現,將滾石唱片乃至整個音樂行業推入深淵。

自此,滾石唱片旗下廠牌開始分崩離析。2002年左右,魔岩唱片宣告結業,彼時魔岩旗下還有包括陳綺貞、楊乃文、伍佰、林強、大支、陳明章等歌手。如果看過今年金曲獎提名名單的讀者會發現,這些被提名者中,包括楊乃文、大支、伍佰在內的眾多歌手,當時都在魔岩唱片麾下。而本次提名八項領跑的五月天,在他們與梁靜茹加入相信音樂之前,也都是滾石唱片旗下的藝人。

在這次大動盪中,滾石唱片在大陸的分支機搆——戰國音樂,也脫離滾石唱片,由創辦人袁濤獨立經營。到了2004年,當時的「華誼兄弟投資有限公司」和戰國音樂正式合併,成立「華誼兄弟音樂公司」,當時戰國音樂旗下的羽泉組合、黃征都併入華誼音樂。

期間,羽泉作為戰國音樂首組簽約藝人,他們發行的4張專輯《最美》、《熱愛》、《沒你不行》、《冷酷到底》經IFPI認證總銷量已突破500萬張,在內地流行樂發展中重大意義。

而擁有著滾石基因的華誼音樂,在內地全面迎來「選秀時代」之時,也憑藉已有的影響力,順利簽下張靚穎、尚雯婕、陳楚生等選秀歌手,搶佔了發展先機。

可見,滾石唱片對當時海峽兩岸的樂壇,乃至當今樂壇的影響力都是巨大的,也是最早一批奠定臺灣音樂行業發展根基的音樂公司。

中國知名團體<羽泉>

老牌,卻始終不安分

時間來到2010年,滾石唱片成立30年周年,此時的滾石已經徹底不見當年輝煌。簽約藝人數量為鼎盛時期的十分之一,而員工數量連之前的十分之一都不到。這三十年是行業起起伏伏的歷史,也是這個寶島唱片巨頭走向落寞的歷史。

而當年強勢進駐臺灣音樂市場的五大國際唱片公司,如今也只剩下環球、索尼、華納三家,BMG被索尼音樂收購,EMI被環球和索尼拆分收購。

到了2015年,隨著「最嚴版權令」的到來,音樂產業缺失的價值鏈得以重新被認可,數位音樂平臺紛紛搶購各大唱片公司的作品版權,建立自身競爭壁壘。而各大唱片公司也樂於將自己囤積多年的版權賣個好價錢,這也是當下很多音樂公司的生存之道。

但從來都不「安分」的滾石唱片卻有些例外。

今年3月底,滾石唱片選取多年來的經典情歌作為每集電視劇的主題,推出了19集單元電視劇《滾石愛情故事》。多年來的內容積澱,讓滾石唱片無形中擁有了數量眾多、影響力強大的音樂內容實力,這也是滾石敢做這樣一件事的原因。

不管在實體唱片時期還是數位音樂時期,優質內容是音樂行業發展的核心。據媒體報導,滾石唱片30年來,合作的歌手超過千人,以平均每月5張的速度,共出版了1800張專輯,更是創造了成千上萬首膾炙人口的金曲。在滾石唱片總經理段鐘潭看來,堅持內容的創作和積累並做一些有影響力的事情,會是滾石一直堅持的事情。

於是在去年底,滾石敏銳捕捉到行業發展的新趨勢,推出了全新的子廠牌——Rokon滾石電音,並簽下包括邱比、妮可醬、OVDS等在內的9組電音音樂人,延續滾石創新、專注的音樂基因。

回首這37年,滾石可以算是實體唱片工業時期的成功代表,它產生的內容可供幾代人消費和欣賞,但對於音樂創作的發展來說,音樂理應反映每個時代年輕人的思想和社會的情緒,它的價值才能被認可。

而整個音樂行業,更需要足夠多的經典,才能不斷向前發展。

 現在想談數位領導,對於西方企業來說,重點就只是「轉型」;但對於台灣來說,是「升級」加上「轉型」雙重議題。
面對挑戰,你的公司缺少哪些數位發展 know how?立即參與調查,掌握升級商戰策略>>https://goo.gl/cOl4Y2



(本文經原作者音樂先聲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历经37年沉浮,制造金曲无数,滚石唱片还能继续代表华语乐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