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文昌 食包粽:莘莘學子求功名之路
遊記

拜文昌 食包粽:莘莘學子求功名之路

4527
漫步台南老城區
舊 2014-07-01, 23:19
台南的文風底蘊

每到初夏,驪歌初唱,即邁入台灣的考季,升高中基測、教師甄試、升大學學測等皆陸續登場,文昌、考功、學政、魁星等神祇的香火都很旺。

臺南文風自古鼎盛,明鄭時期,鄭經在台南政權基礎穩固後,諮議參軍陳永華體認教育可貴,倡議設立台灣第一座孔廟,聘請敦品勵學之士來台,培植人才。1666年(永曆20年)台灣第一座孔子廟建於承天府桂仔埔(鬼仔埔),即今日南門路上的臺南孔廟,也是第一座官立的儒學學堂,又稱「全臺首學」。

陳永華亦在地方上設立學校,依各個地方政府的層級,分別設立「府學」、「州學」及最基層的「社學」。另外還制定科舉辦法,在天興州、萬年州,每三年有二次州試,合格後再通過府試、院試,就可進入太學就讀,進入太學深造的學生,經過一定修業年限,並通過政府三年舉行一次的國家考試,即可成為日後國家的重要棟樑。

入清後,台灣的教育延續明清的科舉制度。一般地方上的基礎教育則有清初官方於鄉里間設立的社學,或官民義捐設立免費教育貧寒生童的義學,及民間私設於自宅授課收費的書房或家族共同聘師授課的私塾等。而做為中國科舉時代士子講學之所,書院是其中發展歷史最悠久、制度最完善、影響最深遠的一種教育系統。台灣最早的書院,為1684年(康熙23年)施琅設於台灣府(今台南市)的西定坊書院。書院的設立可以視為地方興學的指標,清代台灣各地有幾座長期存在的書院,其中台灣府城有六大書院:崇文、海東、奎樓、南湖、引心、蓬壺書院。

清代台灣書院,除傳承學術思想之功能外,最主要還有祭祀的作用。一般而言,書院祭祀的對象有二,一為祭祀先賢:儒學多祭祀孔子(先聖),以先師(大儒)從祀;由閩人設置之書院多崇祀朱子或宋儒,粵人設置之書院則崇祀韓愈。這些行為彰顯著「正學統、樹師模、寄章教」之文化意涵。有些書院也有崇祀倉頡、名宦、鄉賢者。二為祭祀文昌帝君(梓橦帝君)、魁星,此二者為中國神話中主掌功名、祿位與文章之神。清代科舉考試盛行,書院生童為求考試順利,多有崇祀之慣例。當時臺灣各地書院,不管格局大小,多設有祭祀之所。



有拜有保庇

時至今日,考生求功名依然尊崇古風,以祭祀孔子求智慧,拜文昌、魁星、考功、學政求考運者為最多。

在民間信仰中有五位神祇合稱為五文昌,又稱「五文昌夫子」、「五文昌帝君」,分別是道教奉祀的五位神明:「文昌帝君」、「魁星星君」、「朱衣神君」、「純陽帝君」、「文衡帝君」。相傳這五位神君皆有護持文運之職能,而成為士人學子敬奉的對象,故合稱「五文昌」。第一位是「梓潼帝君」掌文昌府事,私人間祿籍,故又稱「文昌帝君」。一般認為,文昌帝君是主管考試命運及保佑讀書撰文的神明,是讀書文人、求科名者最尊奉的神祗。第二位「文衡帝君」即關聖帝君,與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合稱為文武聖人。第三位「孚佑帝君」係指「純陽帝君」,即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據說他生而金形木質,鶴頂、龜背、鳳眼蠶眉,少聰明,日記萬言,出口成文,因此成為士子崇拜的對象。第四位「魁星星君」即魁星,據說魁星用朱筆點中之士子,必中狀元。第五位「朱衣神君」亦稱朱衣神,傳為文學者之神,係出自「朱衣向主考點頭」之傳說。民間相傳朱衣神即宋朝的理學家「朱熹」,實無關也。另外,除了祭拜「五文昌」,台南人也拜城隍廟,主因是城隍爺旁的二十四司裡有主考官。

若逢考前來到祀典武廟祭祀文昌帝君,只要到服務櫃台添點香油錢,在廟方人員指引下填寫祈求單據,寫明考試項目、應試人資料,並跟著指示步驟按部就班祭拜,心誠則靈。考生前往祭拜文昌帝君時,除準備一般的敬果(水果)來作為供品外,也可參考坊間的祭拜供品,例如:芹菜(勤勞、勤奮)、蒜(計算)、蔥(聰明、開智慧、耳聰目明)、菜頭(好彩頭)、發糕、桂花(發貴)、粽子、包子(高中、包中)、竹筍(順利)、油(加油)等。廟方表示,祭祀品大多以生菜為主,祭拜過的供品一定要帶回家煮給考生吃,才能獲得帝君的加持。



「粽」橫考場 「包」辦榜單

祭拜文昌的供品含義,皆取其諧音,希望考生勤奮用功,一舉高中,金榜題名。每逢大考來臨,台南的補習班多數會讓莘莘學子品嘗肉包和肉粽,讓辛苦的學子藉由在地鄉親的加持,更可縱橫考場,榜上有名。

談到包、粽文化,台南人吃粽子,可不只有在端物佳節,一般日常三餐都看得到蹤影。從百年老店到24小時營業,從早餐到宵夜,從肉粽到菜粽,不難體會粽子與台南人的情結,是難分又難捨。而台南的包子也是一絕,不管是同治年還是光緒年創立的百年老店亦或是近年沸沸揚揚的台包店,支持者各有所好。總之,就如武廟文昌殿旁的一塊告示「平時燒香有保庇,不要臨時抱佛腳!」明白告訴考生,求神庇佑的同時,平日的努力更為重要。


圖1. 道教信仰中,因為奎星被認為是主宰文運之神,凡參加考試者,無不尊敬。後人對「魁星」的塑像,以右腳踩鰲頭(象徵中第),左腳踢起星斗,手握筆的姿態來詮釋。


圖2.凡參與考試者無不祈求「包中」,期待藉由諧音含意,慰藉考前不安的心靈。(包子/大菜市;粽子/楊哥楊嫂)


圖3.「全臺首學」是台灣設立的第一個孔子廟,也是漢儒學的起點。


圖4. 府城六大書院之一:蓬壺書院遺址,位於赤崁樓園區內。


圖5.武廟內的五文昌帝君,每逢考季總有許多考生前來祭拜。


圖6.台南天壇每逢各類大考,亦舉辦祈福法會保佑學子考運亨通,此為今年5月國中會考時所舉行的法會。


圖7.台南百年肉粽香,默默地保佑在地學子紅榜高中。


圖8.考前吃包子會「包中」,是許多考生的迷思。此為近年引起府城包子論戰者之一的台包。


圖9.張貼於武廟文昌帝君旁的告示,明白告訴考生「平常要努力,不要臨時抱佛腳。」



延伸閱讀:
i憩頭網站:http://www.itour.org.tw/controller/
此篇文章於 2014-07-14 23:27 被 漫步台南老城區 編輯。
4527 次查看


主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