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内地生,在香港中文大念书有什么好处或坏处?

高二学生,对港中大比较感兴趣 女生啦,现在学理科,不过喜欢人文社科类,建筑,设计什么的 好奇那边的氛围 录取结果已出,在中南 高三这一年发生蛮多事情,…
关注者
206
被浏览
99,856

9 个回答

一年多過去了,也終於如願以償考上了中大,在此更新一下,以作紀念。

2016.8.8

--------------以下原回答---------------------謝邀。

不過小弟還不是中大學生,目前中五在讀,旁聽過中大MA的幾門課,上中大進新亞一直是我的夢想,目前為止我去中大也不下五十次了,我就說說我為何如此鍾愛中大吧,可作題主參考。後面的部分多圖預警,可能會有點長,聽我慢慢道來。

【中大起源。

開講之前,我覺得有必要介紹一下中大的背景。

話說前朝,英人船堅砲利轟開天朝國門,一紙條約侵佔香港,開始了長達百餘年的殖民歷史。進入二十世紀,香港出現了第一所大學——香港大學。然而彼時港大以英文授課,學科以理工醫學為主,宣揚的價值也是西方的傳統。就讀港大的基本是洋人或者是有機會接觸外國文化、貫通英文的華人精英子弟。而香港的華人平民階層,大多只有機會進入中文授課的中學,英文普遍較差,幾乎無緣港大,也無其他提供高等教育的大學可供選擇,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國共內戰之後。後來,國民黨戰敗,退居台灣,一大批與共產黨不和的知識分子選擇流亡香港或者台灣,如錢穆、牟宗三、唐君毅、張丕介等等。49年,錢穆等人在香港創辦了新亞書院,仿照宋代書院制度,以中文授課為主,傳承中國文化,力求為培養一批中西兼採的新中國人。50年代,另外兩間中文授課的書院——崇基學院和聯合書院也相繼創辦。前者有基督教會背景,辦學資金多來源於各地教會和政府資助,也是三家之中最大的一家。而聯合書院則以社科和工管專業見長,亦是中文中學的學生可供選擇的院校之一。此後,港府推動將幾家書院聯合,撥款成立一家新大學,是為香港中文大學。一開始眾書院互相獨立,可以理解為一種聯邦制,76年改制之後,各書院校務統一於一處,書院僅僅負責學生的住宿、福利、交流項目等等。這次改制導致校董錢穆牟宗三等人的不滿,紛紛辭職。除此三家書院之外,後來又有六家書院陸續加入,恕不一一。

由中大的創校歷程可以見到,中大的前身三家書院,人文氣息濃厚,不乏中國文化、基督精神的參與。「中文大學」之名,可見其改變了「港大一家、洋文為重」的香港高等教育局面。學校以「中文」為名,並不意味著全部課程以中文教學,實際上中大現在大部分的科目是用英文教授。可以理解為相比於港大,中大更加重視中文教育。(btw..雖然我們是中文大學,但實際上我們的英文系是全港最好的喲。)

時至今日,在香港人心中,港大、中大、科大其實難分伯仲。我之所以偏愛中大,原因大致有三點,一是文化氣息,二是校園環境,三是風氣務實開放,下面會分開來說,二三兩點的筆調也會輕鬆一點,不過待我認真講完文化氣息先。

【文化氣息。這一段會很悶,非中國哲學或者歷史愛好者可以跳過。

中大有一股濃厚的文化氣息,即便是我這種只有旁聽過課的高中生也能感受得到。特別是在新亞書院的歷史之中。「手空空無一物,路遙遙無止境。亂離中流浪裡,餓我體膚勞我精。艱險我奮進,困乏我多情。」風雨飄搖,錢穆辦學於新亞,事無巨細,親力親為。錢先生一生為故國招魂,以文化救國為使命,要求國人以「溫情和敬意」看待國史,為中國傳統中存在的價值護碑守門,其弟子如余英時,也在這條道路上努力。而談及中大,不得不說唐君毅牟宗三。牟唐師從熊十力,同錢穆一道南下香港,此二人實為當代新儒家中巨擘。五四運動以來,中國傳統文化飽受非議,世人恨不得打倒孔家店,將其全部廢棄,在此浪潮之下,仍有新儒家學者如梁漱溟熊十力馬一浮為中國文化辯護。唐牟正是這一支系之下的中流砥柱,唐先生曾比喻,中國文化的「花果飄零」於內地,貴國數次的政治運動之後,中國文化的花果在內地多已零落,而其靈魂之根尚未死亡,終有再生的希望。在錢穆牟唐以及其他大儒的努力下,中大終成東亞文化的一方重鎮,獨領風騷。中大師生中的後來者,亦非泛泛,中國文化研究所也是鴻儒大哲雲集之地。我曾有幸旁聽過劉笑敢教授、姚治華教授、王慶節教授、鄭宗義教授、王啟義教授的哲學課,其思想之深邃,令小弟大開眼界,中大的傳承在此中可見一斑。此中的人文素養和文化傳承,是最為吸引我的地方。

【然後是輕鬆愉快的環節啦。

【中大的環境。中大非常大,非常美!坐落於沙田馬料水,隔壁就是沙田海!怒上圖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小弟,小弟會予以刪除。

有些宿舍樓(hall)還是海景的內!直接看到沙田海

著名的百萬大道。據說是用百萬塊磚頭鋪成的。。不過我不信。

百萬大道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世界盃冠軍夜晚,校長和中大人一起觀戰,露天搭的投影屏幕在鏡頭後面!百萬大道還可以用來。。嗯。。答案怕被刪就不說了。

逸夫科學大樓!理科生的天地!真的好漂亮!

中大的大學圖書館的地下自習室,上面是一個水池,陽光透下來非常享受!另外每個書院也都有各自的圖書館!

和聲書院的canteen!平,靚,正!親測!

崇基學院的禮拜堂,也很美,離火車站比較近。

壓軸來個新亞書院的天人合一,又想起錢穆。。合一亭。

最後是中大烽火台雕像,本名叫做「門」,後面就是大學圖書館正門。中大有個著名傳說,中大學子若從這個烽火台底下穿過,將會不能畢業。若不小心穿過,又想破除魔咒的話,只有從中國文化研究所旁邊的樓梯滾下去才可以hahahaha。這個雕塑是右邊的人抬腿踢左邊的人,左邊的人抬肩格擋。

這只是中大部分的景,還有很多來不及介紹,還有很多不敢介紹,嗯比如某個女神像。其實中大在沙田的山上,不同於港島薄扶林,我更喜歡這個鄉下又不鄉下的地方。曾經試過和朋友半夜躺在中大的馬路上,沒有車開過,看著路燈也算是很愜意的時光。如果題主真的對中大感興趣,應該來親身看一看,中大比照片更美。

【然後。。我們講到哪了。。?哦。。對,風氣務實而開放。可能這個部分是題主真正想要的。

先說開放好了。我的理解是這樣的,畢竟沒有真正在這裡讀過書,有什麼不準確的請其他同學指正。

我覺得中大處在這樣的地理位置——偏離香港的中心,有著不同的建校歷史和文化傳統——非精英化的意識,人文素養的重視,使得中大的風氣並不一定跟隨主流,亦相對地束縛較少,注重人的發展而非一味地迎合社會的訴求。這種風氣的具體表現是什麼呢?中大其實有很多特色。試舉一例,中大著名傳統,dem beat。

在平日,若你從大學站出來,可能見到一群類似在玩快閃的學生,他們拍著手掌,踩著節拍,喊著口號,可能在介紹某個學會,或者某內閣,上個鏈接吧,看過或許能明白。需翻墻。

youtube.com/watch?

香港人對於這個傳統褒貶不一。dem beat引來過不少滋擾公眾的罵名,也有不少內地學生表示完全不能理解這麼反智的活動。。但我覺得挺可愛的啊。。每次遇到都會看一會兒。。

然後,開放的另一方面,就是中大可以無所不談。很多人容易把這理解成中大學生很熱衷於政治。其實不然,誠如另一位答主林建建所說,實際上只是表面的政治化。香港的學生種類非常多,學政治或者新聞之類的學生,對政治當然會相對其他系的學生有更多的關注和參與,不可泛泛地談香港學生。實際上真正積極且持續參與學生組織和社會運動的學生絕不是多數。但我相信,當社會議題出現,比如國教、雨傘運動的時候,之所以會有這麼多學生義無反顧地罷課、遊行,支撐他們的不是對政治的興趣,而是對社會的責任。

然後講務實。我很遺憾地看到另外有個答主認為香港的大學不是做學術的地方,覺得香港學生誇誇其談,毫無努力。我想只能說明那個答主「想當然耳」了。她眼中香港就是一個商業發達,不看重學術的地方。。又覺得香港學生能力很弱。。除了見識短淺我想不到其他原因來解釋這一論斷。香港,不論是港大中大科大,還是其他幾所二流的學府,至少學術的標準都很明確。我所接觸的教授,做的都是很扎實而細緻的工作和學問。我也有聽過學生的present,local和內地生做的優劣我覺得只是個別的差異罷了,而非內地生和local的差距。我眼中很多local是非常厲害的,真正的港人精英,比如名校子弟,就算不選擇國外的高等院校,留港的話也會讀著港中科的神科,像環球商業之類的專業,DSE(香港的中學文憑試,相當於內地高考)的成績,幾乎需要每一科都拿5**(最高的等級),難度可不亞於內地生考清華北大。香港拿得出手的學生太多了,他們大多很會玩,很瘋狂,很有活力,和他們在一起玩耍學習,不會失望,也是值得一生交往的朋友。在香港,你要學會擇友,從善如流。千萬別把自己限制在內地學生的圈子裡面,你需要融入的不是local圈,不是內地生圈,而是中文大學這間大學,甚至香港乃至整個世界,它們會比任何一個小圈子都精彩。

當然,來到香港你會碰到很多的難題,比如不同文化和價值的衝擊,不要害怕,就算你選擇了內地的大學,也很有可能會碰到。如果我們自己選擇了走向一個更廣闊更開放的世界,就應該微笑應對。至於那些抱著偏見而與中大失之交臂的人,我一直持著善意的態度,因為,我的dream school值得更好的人在那歡聚一堂。

答案寫到了這裡,好像也有點奇怪。更多的都是我的主觀感受,而且有很多我自己的感情摻雜其中。中大的世界排名多少、什麼專業最好,你可以從很多資料和整理裡面找到答案。而這些都不是我想告訴你的,我想告訴你的是,當你真正的愛上了一所大學,你會盡你所能接近它,欣賞它的每一處閃光,針砭它的每一處荒唐。

希望對答主有所幫助,關於如何適應在香港的生活,我也有另一篇答案

zhihu.com/question/2726

希望幫到答主ˊ_>ˋ祝高考順利。

中大本科生。

在来之前,我也会纠结中大与清北的排名高低,会衡量自己来中大到底值不值;来了之后,才发现这些都不重要。

很多时候,好处与坏处是很难界定的。比如,有人去清北可能专心学术,来中大后将精力花在上庄上;少了一些学术,多了一些社会能力,是好是坏?再比如,我上大学之前是一心想读phd的,现在却觉得学术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精彩。

所以不要太纠结于那些好处坏处,just follow your heart,选择是没有对错的。

如果非要说好处坏处,我仅从我的角度说一下:

好处:1.广阔的视野。很多事情,不出国是很难理解的。大陆是一个很封闭的环境,价值观相对单一;而香港则多元化的多,而且存在很严重的cultural conflict,看问题会理性一些。

2.更好的物质条件。宿舍两人间,海景房;健身房,音乐室一应俱全;餐厅我觉得比大陆好吃得多(当然考虑价格的话性价比并不高)。

3.学术上规范。中大像大多数国外高校一样,从入学便需要学着写规范的英文学术论文,而且对plagiary异常严格。还有中大的教授普遍水平远高于国内。

4.更多的机会。无论是学术还是实习,中大提供的机会都很多;而且如果考虑项目申请难度的话,我觉得中大远强于大陆任何学校。

5.我认为中大最好的地方,是提供给了我各种各样的可能。

坏处:1.较高花费。港校的学费与生活费还是比大陆高很多的,对于一些家庭来说可能会负担较重。

2.相对孤独。这个也看人,像我这样天生反社会性格的在哪里都习惯独来独往,而很多人在香港也交际得风生水起。就我观察,一般人会跟大陆同学混得很熟,跟local则多少有隔阂。而且这边上课什么的都是依据自己的安排,不会有大陆的班级概念。

3.文化冲突。毕竟香港人说粤语而不是普通话,如果不是广东人的话交流有困难。其实学校里绝大多数香港同学都能讲普通话,但是我觉得要求别人讲普通话很不好意思,所以最好还是学一下粤语。另外,价值观什么的差别就不提了。

然后关于中大:我个人觉得中大还蛮好,景色很漂亮,工友老师同学都很友好。就我的经历而言,我没有遇到过明确歧视大陆人的香港人,也极少遇到态度恶劣的人,我个人感觉人的友善程度要高于大陆。再就是建筑学是属于社科学院的(不是工学院),如果你高考报志愿的话要报文科类。或者可以选择大一结束时转系,听别人说建筑系不算特别难进,大概gpa3.0以上+比较好的个人作品集就可以。如果想来中大的话,只需要高考考到分数线就可以了;而你现在高二,无论是打算来中大或者去其他的学校,最重要的是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