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留香港,希望看一看香港和内地的不同,该去哪些地方?

希望长辈给些意见、希望自己可以从旅行中学到一些东西? 林父寄语: 我此次远游携汝同行,第一要汝多观览诸国事物增长见识;第二要汝近在我身边能领悟我的胸次…
关注者
379
被浏览
266,758

40 个回答

幾十年港漂,給你一些思路。

1, 去hiking。到郊野公園,麥理浩徑,衛亦信徑走走,從中環坐船到南丫島或長洲,吃吃島上的pizza或海鮮。感受一下從鬧市到大自然的距離以及享受一下歷屆政府對自然保護所做的措施。

2, 港島的叮叮車,從頭坐到尾,可以到街市(wet market)頂層的茶餐廳或打冷吃飯。

3,當自己是殘疾人,需要坐輪椅,走走天橋,去去圖書館,甚至坐地鐵,留意觀察一下什麼是真正的無障礙。

4,去黃大仙,淨蓮禪院或者週日到教堂禮拜,領略香港的宗教文化。

5,去愉景灣走走,週末到公眾沙灘坐坐,看看老外在香港是怎樣生活的。

6,跑馬日去一趟馬場,小小買一注,感受一下賽馬的熱情。

7,男生的話逛逛深水埗的鴨寮街跳蚤市場,瞭解一下香港的“貧民窟”。

8,到天水圍這個“悲情城市”,看看香港的公共屋邨,瞭解一下政府的配套,逛逛社區的兒童遊樂場。

9,可以到科學園走走,吐露港逛逛,那邊租個單車在海邊騎騎。

暫時想到這些,希望對你有幫助。


仔細再讀發問同學的問題,感覺上面的回答草率了。上面的建議更多是從人文角度,去探索香港與大陸不一樣的地方,背後的潛台詞是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除了GDP,高樓大廈和科技進步以外,更多是體現在對自然和傳統的保育以及對弱勢群體的保護上。

但發問同學估摸著比較年輕,似乎更多想從實用角度瞭解香港的產業發展等議題。補更如下思路。


10, 瞭解香港的文化可以逛逛三大名校,港大,中大和科大。走走科學園和數碼港,逛逛銅鑼灣的中央圖書舘,到誠品坐坐。特別推薦逛逛科大,座落在西貢,在一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地方學習,自由無拘束才是創意的源泉。

11,科學館和博物館,還有太空館都在尖沙咀附近,都值得看看,我每年都會帶孩子們去逛逛。最新的M+博物館,故宮文化博物館,也推薦走走。如果對戲劇有興趣,可以留意一下康文署的網站,包括話劇,舞台劇,小型音樂會這些活動其實不少,票價也合理。

12,香港的工廈是一個獨特的專題,可以探尋一下。曾經四小龍年代,香港加工業發達,工廠都設在高樓里,貨車可以盤旋而上幾十層樓,有的工廈有專門的集裝箱電梯。後來時代變遷,工廠大部分遷移到珠三角,香港逐步轉向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和旅遊業。但工廈留下來了,拆除的不多,政府一直在做工廈活化工作。推薦去觀塘的駱駝漆大廈附近走走,體驗一下什麼是工廈開倉,裏面吃玩購全都有。還有荃灣的南豐紗廠改建活化項目,也都值得逛逛。

13, 金融業是香港今天和未來的支柱產業,瞭解金融業當然在中環,但你說以遊客身份走馬看花瞭解金融業,有點困難,但到交易廣場樓下噴水池及咖啡廳坐坐,觀察一下身邊的金融才俊的言談做派,或許能窺見一斑。另外推薦去金管局的展覽館看看,在IFC的55樓,其中的貨幣展特別有意思,還可以買用碎鈔票做的紙鎮回去作手信,高檔而低調。到中環建議走走那條全球最長的扶手電梯,中間出口隨便找個西餐廳坐坐,體驗一下什麼叫SOHO蘇豪區。

14,蘭桂坊聲名在外,其實也就萬聖節或者聖誕新年這些日子比較特別。灣仔駱克道的酒吧街也有不少聲色,喜歡泡吧的不要錯過。在灣仔一些大廈的樓上,有不少高檔的西餐廳。吃正宗的意大利菜,法國餐,私房菜,名人飯堂等當屬灣仔區。

15,週日的菲傭,印傭的席地而坐聚會,絕對是一道不容錯過的獨特風景線。觀察點可以是維園,添馬公園或者匯豐銀行總行樓下。

越寫越多,感覺有些嘮叨,剎不住了,等有空再更新吧。


這兩天點贊和收藏的好多,有點受寵若驚。更新一下特定日子下游香港的思路吧。香港是個中西文化交匯的地方,雖然英國殖民統治了150年,但有很多中國文化的傳統被很好地保留了下來。


16,春節,如非疫情,節前的氣氛還是很濃的。節日期間,香港人都喜歡外遊,本地很多食肆都休息,所以街上人不多。香港跟國內的放長假的模式不同,正式假期祇有3天,而且週六日不會挪來挪去,該哪天放就哪天放,碰上星期六又是公眾假期,這假期就算沒了。例如今年的國慶節正好是星期六,對於五天工作制的打工仔,相當於沒有假放。扯遠了,如果你碰巧在香港過春節的話,可以到黃大仙爭上頭柱香、到車公廟轉風車、到上環文武廟攝太歲,去紅磡觀音廟借庫。前提是你不嫌人多擁擠的話。

17,驚蟄,這一天最適合去銅鑼灣鵝頸橋橋底,看看神婆怎樣打小人。“打你個小人頭,等你有氣冇碇唞“-- 據聞15分鐘盛惠50大元,不知道最近有沒有漲價。

18,農曆四月八,佛誕,這天是公眾假期。來香港之前,從來沒聽說過有這麽個節日,難怪說香港的假期多,一年加起來有17,8天,中式假期,西式假期都放假。佛誕這天的活動最有名的是長洲的太平清醮,看飄色巡遊和搶包山,買平安包。

19,農曆七月上環夜間街的盂蘭盛會,坪洲的禡行鄉,還有中秋節的銅鑼灣大坑舞火龍都非常的熱鬧,疫情過後重辦的話值得圍觀。這些活動都不是政府出面舉辦,而是由一些社團組織,村委會等等自發根據傳統來搞。香港沒有破除封建迷信一說,因而傳統得以很好地保存下來並成為日久彌新的中華文化傳承。

20,保持傳統類似的還有元朗的圍村文化和屏山文物徑這些景點。國內一提到景點,馬上想到的是門票。香港的景點基本都不收門票,而政府或一些義工組織,會在景點附近向遊客派發導覽的小冊子,還有義工在附近介紹和講解。

21,復活節三日假期,可以到中環街市逛商場,逛市集和小朋友一起尋找復活蛋遊戲。萬聖節的蘭桂坊化粧巡遊絕對值得一逛,是一種民間自发的化妝巡遊盛會。聖誕節在商場聼唱詩班唱聖誕歌,這些西方節日風情,我想就不必多贅述了。

22,除了中西節日,香港每年有三個體育盛會,渣打馬拉松,樂施會毅行者和七人欖球賽。特別要提毅行者,4人一隊組隊徒步麥理浩徑全程100公里,過程要團隊互相合作,最後達成籌款目標,這個活動特別有意義,即使不能報名參加,在沿路圍觀甚至伴走,也樂趣無窮。

23,一年一度的維園工展會,尖沙咀的德國啤酒節,中環美食巡遊,會展的書展,cosplay展等等,都值得一逛。疫情影響,有些活動或推遲或取消,自己上網留意詳情吧。

24,最後,介紹一個另類的目的地--墳場。推薦跑馬地墳場,由食環署管理并向公眾開放。裡面有風格各異的墓碑,而碑文中就包含了不少歷史和真實的故事。最近看Emily in Paris, 同事路克特別帶艾蜜莉去墓園吃午餐,説這是他每年生日時會來的地方做沈思。去墳墓在西方世界這是一種文化。這個其實跟國內參觀中山陵,毛主席故居是一樣的。不過在東方,墓地是陰冷的,但偉人死後仍是偉人;西方世界的墳場里,偉人死後,一生便濃縮為墓碑上的幾行字。

挑了些特色的來講,也參考了一些網上的資料,如有出錯請見諒。



最後更新一下香港的吃,跟國內一樣,現在都是一app在手,吃遍天下。國內用大眾點評,現在好像是美團了,3年沒回國內也不知道變成啥樣了。香港要找吃的,最好裝個open rice 開飯啦app。

由於住的空間普遍比較小,疫情前,香港有很多模範(廣東話叫無飯)家庭。意思是這家人天天在外面吃,很少開爐煮飯。所以新樓盤為節省空間,把廚房砍掉,設計成類似酒店公寓的開放式廚房。所以香港的連鎖餐飲集團很興旺,大家樂,大快活,美心MX,譚仔這些,成為普通工薪階層日常光顧的飯堂,留意一下大家樂店員送別詞是“byebye,聽日見”,意思是要你天天來。

1,香港叫快餐,套餐是標配,就是一份吃的配飲料,凍飲加3蚊。而且即使在冬天最冷的那幾天,餐廳裡喝凍飲的還是占大多數。想像一下,攝氏5度左右,在沒有暖氣的餐廳裡,喝著冰凍的奶茶。

2,香港點餐,秉持著有選擇的理念,店員是不會嫌你的要求多。譬如叫个米線,要走青(不用蔥蒜香菜),走韭(菜),少米(線),凍檸茶,小冰小甜。每家店可走和可少的東西都不一樣,國內可能你會被嫌棄要求多,麻煩,但香港的餐飲服務總希望儘量做到讓你“有得揀”。

3,煙和酒在香港都是受管制,不能賣給未成年人的;要領有酒牌的食肆才能賣酒,餐廳室內是不能抽煙的,要到門外指定的位置抽。

4,香港茶餐廳是要體驗一下的,試試絲襪奶茶和凍鴛鴦。翠華名聲在外,早餐還行,其他就呵呵。太興,燒味品質保持得不錯。茶樓就推薦稻香,因為國內的稻香屬於高檔茶樓,香港稻香就是平民食肆,出品和價格都是香港更優。高檔茶樓推薦利苑。

5,要去吃個扒餐,快餐店的扒餐也有60分,推薦花園餐廳或扒王之王,正宗得來價格相宜,有80分。高檔西餐的話推薦灣仔區。

6,我在北角住了比較久,印象比較深,什麼雞蛋仔,糖水鋪都很有代表性。最愛的滷水店是地鐵站後面的梅花邨小館,幾十年了,每次回去味道還是一樣。

7,深水埗是香港的平民美食天堂,文記車仔麵,維記咖啡粉麵,劉森記麵家,新香園,合益泰小食,坤記士多,公和荳品廠,添好運,容記小菜王,綠林甜品等等。

8,香港的放題和自助餐也相當發达,可以去旺角轉轉或荃灣大鴻輝看看。還是那句,上openrice找。

9,港漂對辣比較懷念的話,到元朗找找,辣媽,烤魚這些,應該不會讓你失望。元朗也是平民一個美食天堂。

10,吃海鮮推薦這幾個地方,鯉魚門,西貢,坐船到南丫島,流浮山。

一說吃就漫無邊際,刹不住車了,見諒見諒。香港確實的美食天堂,而且價格嘛,一分錢一分貨,你一般都能吃出物有所值的感覺。


高贊破千,感謝大家的認同和支持。有知友想瞭解香港常用的app,我覺得這個在當下確實很重要,特意更新如下。


介紹一下在香港常用的手機APP。

由於沒有牆,香港的app主要从兩個市場獲取,一個是蘋果的App Store,一個是谷歌的Google Play。多年前我不得已由花粉轉米粉,是因為沒有谷歌的安卓手機在香港也就只能打個電話而已。
1,交通導航類,Google map, MTR mobile, APP 1933 KMB ,對應地圖服務,地鐵和巴士路線及時刻表。公共交通的路程規劃導航已經做得相當好,轉接線路和所需時間的估算都非常具體。地鐵和巴士的時間預計也相對精准。另裝個Octopus八達通軟件,用nfc管理和增值。
2,打車類,Uber,HK taxi,85折為賣點85飛的,但總體感覺app沒有內地的滴滴出行體驗好。香港也有共享單車,好像僅存Loco一家品牌了,鬧市騎自行車有許多限制,到新界有專門的單車徑,才會見到比較多的共享單車。用於運貨的有 gogovan和lalamove,3-4個人加一大堆行李的話,call個gogovan非常合算,但屬於打運貨的擦邊球。
3,找餐廳必須是Open rice開飯啦,外賣有三家Deliveroo, foodpanda和uber eat,疫情令外賣軟件火爆了一陣。餐飲類的其實各大連鎖餐廳在過去三年,都各自建設自己的app,有各種優惠,會員積分等,還有網上下單,到店自取等服務。
4,一般本地人的手機都會裝上 我的天文台 app,萬一遇上黑雨或8號颱風,可以隨時放一天有薪假期。
5,社交類軟件,香港用的有whatsapp,facebook,instagram,telegram,twitter這些。新聞類一般有報刊類的app,我自己比較多用01新聞。很多說什麼視頻瘋傳,多數是指whatsapp群組或是facebook群組散播。本地人還有不少喜歡泡BBS社區,如香港討論區,連登,親子王國等等。
6,音樂,spotify,apple music,kkbox,moov這些,我自己用spotify為主,QQ音樂開了會員也可以在香港用,但沒開會員,大部分歌都聽不了,其實等於用不了。影視,youtube,netflix,disney+,mytv,viutv等等。內地常用的視頻軟件,類似愛奇藝,騰訊視頻之類的,在香港基本用不了,主要是影視版權分區域的原因。
7,關於銀行類app,滙豐和中銀本地規模最大,用戶最多。以前銀行間轉賬有手續費或時效有差異,所以很多人會選擇開滙豐的賬戶方便結算,但自從香港推出跨行轉賬系統FPS以後,加上現金使用量減少,其實衹要是正規銀行,使用上都差不多。反而很多手續費,滙豐是最高的,匯率也不好。你未必知道的是,雖然電子支付逐漸普及,但現金是使用量仍然很大,而且個人支票的使用仍舊不少。
8,支付工具類,香港開放了十幾張支付牌照,相比內地微信支付寶兩大陣營,香港的競爭激烈很多。主流的有八達通,支付寶香港(留意這是AlipayHK跟內地的支付寶是兩個app),微信,tap&go,payme和bocpay,雲閃付,google pay,apple pay等。經過疫情和政府幾輪的派發電子消費券,香港很多商店,特別是連鎖商鋪都支持多種電子支付,包括內地的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他們會自動做匯率轉換,匯率好像還不錯的。但很多小店仍以現金和八達通為主,不得不說八達通在香港的地位仍然比較穩固,支付體驗還是優於掃碼。
9,網購的話,本地網購主要是HKTVMALL,鄰住買,友和,有個price香港格價網app推薦裝。
10,地產類,如果要在香港租房買房,可能會用到。28hse,house730,中原,美聯,利嘉閣這些地產代理的app。
11,如果是港漂,政府的譬如智方便,HAGO這些很實用的app都推薦安裝。

香港本地人如果不是經常需要跟內地的客戶或同事溝通,安裝使用微信的不算多,所以不像內地有各種微信小程序把很多日常生活類的應用整合在一起,所以app的安裝相對比較雜。

  1. 茶果岭寮屋区,仅存的寮屋区,你可能想象不到香港还有这种地方。
  2. 深水埗,杂货市场逛逛感受底层,电脑市场感受毒撚,吃个十来块的烧腊饭。
  3. 元天屯区域,内地新移民较多,整个氛围是跟港岛不一样的。流浮山还可以北望神州,远眺深圳。
  4. 新界村落,比如元朗,看看本地人的生活,有村落丁屋祠堂,或许有飘扬的五星红旗。
  5. 佐敦,庙街,黄赌毒都有。细看,原来南亚人也是拖家带口,跟普通人一样生活,不都是hsh;在街上做生意的姐姐原来早上7点就开始工作了。
  6. 最方便的,中环码头所有去离岛的船都坐一遍。
  7. 油麻地天后庙,旁边是中西占卜大斗法,门前是成人用品灯光夜市。
  8. 找个房产中介,说想一个人租房,预算讲低一点,免费参观千奇百怪套房和建筑住宅。
  9. 喜欢猫猫要去大澳渔村,几乎满地都是。

(想到再补充,有空再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