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力性骨折 - 明醫網

應力性骨折
運動醫學系列之七 (容樹恆醫生)

[2011-08-23]

容樹恆,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會長,現為威爾斯親王醫院骨科顧問醫生,專注於運動醫學及關節鏡手術等有關工作,亦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隊醫。(patrick@ort.cuhk.edu.hk)

身高逾2.29米、體重逾320磅的國家籃球隊中鋒姚明,最近宣布因抵受不住傷患困擾,決定退出美國職業籃球(NBA)球壇。令姚明退出球壇的元兇是應力性骨折。對於身高和體重都較高的運動員來說,它並非罕見的運動創傷,過去兩年,此症不斷折磨姚明,更令他倒了下來。又因明星新聞效應,最近許多業餘運動愛好者都開始擔心自己也有此問題,紛紛向運動創傷科門診求醫。

應力性骨折常見於跑步運動員,尤其是長跑運動員,成因是跑步次數過多過密及訓練量太高所致,其他的外在因素如訓練方法偏差、
運動員天生腳形或下肢軸心有問題、或經常在不適合的場地訓練亦可致病。可惜它的初期症狀並不明顯,運動員跑步時只感輕微痛楚,使其以為是小毛病而未有加以理會。到真正求診時,徵狀往往已出現超過一個月,甚至兩個月。

要正確診斷,除了需要經驗豐富的醫生外,現時最常用的方法是磁力共振檢查;以往採用的X光或骨掃描不僅結果或有偏差,亦會耽誤診症時間。治療一般採取非手術方法,如服食止痛藥及接受物理治療,更重要是運動員「聽話」,因為醫生多數要求運動員在受傷後兩個月內,只能接受非負重的訓練如游泳和騎單車;負重運動如跑步或舉重絕不適宜。專業運動員於休養期間,應只接受交叉訓練,以保持身體其他部位及體適能在良好狀態;只有少數出現併發症或經過非手術治療後仍未能痊癒的患者,才須考慮手術治療。

不僅姚明,很多國際知名的運動員都曾罹患此症,如NBA的格芬及奧當都屬於身材高大及偏重;一些足球員因跑動太多也會有此傷患,為人熟悉的有碧咸、朗尼等。雖然這班頂尖的運動員對運動醫學已有認識,身體狀況亦經常保持在良好的狀態,可惜現時大部分運動賽事水平都發展得很高,令運動員的訓練量亦太高太強,超越他們骨骼能承受的極限。

此外,近年一些業餘跑步愛好者,在準備馬拉松賽事前數月,都有應力性骨折問題,主因是其體質未能配合在短時間內大幅增加訓練量所致,更甚的是,有小部分市民以為跑步時有輕微痛楚是正常的、顯示自己正在進步中。但這是錯誤的想法。請緊記:"No Pain, No Gain"在運動醫學上絕非正確的觀念。要預防應力性骨折,最重要是要有足夠的運動醫學知識,及早適當診斷,以免令問題更嚴重。

相關文章